讲课隋唐制度的革新
合集下载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ppt课件

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封建门第的等级观念消失 C、世家大族的地位开始上升
B、民族交融改变世人婚姻观 D、科举制发展影响社会习俗
D
4.有学者指出,随着科举制的推行,原来统治乡村世界的精英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
对门第的看重,过度到对文化的看重……· 读书人学诗的越来越多,书成为一种商
(1)时间:隋至唐前期
(2)内容: 租
纳粟为租(田租)
庸 纳帛或布代役为庸
土地税 代役税
调
纳帛或布为调
财产税
(3)意义:①以庸代役保证了较充分的生产时间,农民负担相对减轻,劳动积极性有所提高,
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②政府的赋税收入得到了保障。
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 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 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 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 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 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
•A.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B.削弱了宰相的权力 D.避免了决策的失误
C
·
6.贞观初年,唐太宗签署了中书省起草的关于征点十八岁以下男丁为兵的敕文,
并下发到门下省。当时担任给事中(门下省主要职官之一)的魏征,坚持不肯
署敕,这道命令最终无效。魏征此举( )
A.削弱了中书省的权限 C.符合工作程序与职权
8.这是一种承认有财富差别的征税新模式,把之前的征税标准从个体
《隋唐制度的革新》课件

社会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民族矛盾尖锐。
隋唐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民族 融合加速,为制度的革新提供了
社会基础。
隋唐时期,文化繁荣,思想活跃 ,为制度的革新提供了思想支持
。
02
隋唐制度的革新内容
政治制度的革新
总结词
中央集权
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革新主要表现在中央 集权、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等方面。
历史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制度革新是 历史的必然选择。
统治者明智决策
隋唐统治者具有远见卓识,顺应历史 潮流进行制度革新。
05
隋唐制度革新的特点
创新性
隋唐制度革新在多个领域实现了创新 ,如官制、法制、土地制度、赋税制 度等。这些创新为后世制度建设提供 了重要借鉴。
隋唐时期在法制方面也有所创新,如 《唐律疏议》成为我国现存最早、最 完整的封建法典,对后世法制建设产 生了深远影响。
隋唐时期开创了科举制度,打破了士 族门阀对仕途的垄断,为寒门士子提 供了上升通道,提高了官员素质。
全面性
01
02
03
04
隋唐制度革新涉及政治、经济 、文化等各个领域,具有全面
性。
在政治方面,隋唐时期对官制 进行了全面改革,建立了三省 六部制,完善了监察制度等。
在经济方面,隋唐时期推行均 田制和租庸调制,保障了农民
阶级关系调整
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对 政治制度提出了改革要求 。
民族交融推动
各民族间的交融与交流, 促使制度向更为包容和开 放的方向发展。
外部原因
周边文明影响
吸收外来文明优秀成果,如佛教 、摩尼教等,为制度革新提供了 思想资源。
战争与征服刺激
与周边民族的战争与交往,促使 隋唐统治者反思并改进制度。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ppt课件

材料5: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
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
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一、选官制度 (一)从察举制到科举制
先秦
• 世卿世禄制
汉代 • 察举制
世卿世禄制:贵族政治选官 察举制:“人士流移,考详无地” 九品中正制: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科举制:选官制度的重大创新
两税法 以财产为主
户税和地税 不分主客农商,
一律纳税 夏、秋两季
(4)评价:积极 ①减轻了政府对农 民的人身控制 ②简化了税收名目
③扩大了收税对象 扩大纳税面 固定了收税时间
④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⑤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21
三、赋税制度
3.唐中期:两税法
两税法推行后,有人批评说:
(4)评价:消极
思考点 观察课本中三省位置图,你能从中发现什么?
从三者的位置可以看出政治职能不同: 中书省和门下省在太极宫两侧,便于随侍皇帝, 参与决策和审议;尚书省在承天门之外,离皇 帝较远,距中央各官署较近,便于执行政务。
空间布局体现出决策权和行政权的统一
三省均在皇城之中,说明地位的重要性, 起到决策和执行的统一,提高行政效率, 利于政令的施行。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税法利弊的认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重。
22
谢谢大家
23
导入:隋唐大一统
材料: 隋及初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在接下来100年间的和平与繁荣时唐时国 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家的全 面发展。
《隋唐制度的革新》教学课件

唐朝历史的发展情况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武则天统治 藩镇割据 农民起义 贞观之治
618年 618年
907年
一、三省六部制
回忆: 回忆: 三公”“九卿” ”“九卿 秦朝→ “三公”“九卿”制 汉朝→汉袭秦制 汉武帝→监察制度 刺史制度
讨论: 讨论:
隋唐为什么要改革原来 秦汉的官制呢? 秦汉的官制呢?
以庸代役
思考: 思考:唐朝改革赋役制度 的原则是什么 是什么? 的原则是什么?
《北魏、隋、唐的赋役制度简表》 北魏、 唐的赋役制度简表》 北魏 农民必须交纳 一定数量的租 调,丁男还要 负担一定的徭 役和兵役 隋 唐 租调数量减 租调数量 更轻, 轻,服役时 更轻,以 间缩短, 间缩短,年 庸代役不 满五十可以 受年龄限 庸代役 制
你觉得: 你觉得: 今天的高考制度和科 举制有形似之处吗? 举制有形似之处吗? 你来为高考献计献策
三、均田制
回忆:北魏均田制的内容 回忆:
隋唐都沿用了这一制度
四、从府兵制到募兵制
1.隋文帝继承和改革府兵制
回忆:府兵制源于何时? 回忆:府兵制源于何时? 隋文帝对府兵制的改革有哪些 措施?改革有什么作用呢? 措施?改革有什么作用呢?
区别
士兵性质 器粮来源 兵将关系 影响
府兵制
兵农合一 士兵自备 兵将分离
募兵制
职业士兵 国家供给 隶属关系 易形成将帅 利于加强中 拥兵自重的 央集权 局面
分析:结合以前所学知识, 分析:结合以前所学知识, 来比较一下唐末藩镇割据 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异 同点。 同点。
四、租庸调制
回忆:北魏的租调制, 回忆:北魏的租调制,租是 什么?调又是什么? 什么?调又是什么? 隋朝在北魏租调制的基础上 进行了怎样的改革? 进行了怎样的改革?
618年 618年
907年
一、三省六部制
回忆: 回忆: 三公”“九卿” ”“九卿 秦朝→ “三公”“九卿”制 汉朝→汉袭秦制 汉武帝→监察制度 刺史制度
讨论: 讨论:
隋唐为什么要改革原来 秦汉的官制呢? 秦汉的官制呢?
以庸代役
思考: 思考:唐朝改革赋役制度 的原则是什么 是什么? 的原则是什么?
《北魏、隋、唐的赋役制度简表》 北魏、 唐的赋役制度简表》 北魏 农民必须交纳 一定数量的租 调,丁男还要 负担一定的徭 役和兵役 隋 唐 租调数量减 租调数量 更轻, 轻,服役时 更轻,以 间缩短, 间缩短,年 庸代役不 满五十可以 受年龄限 庸代役 制
你觉得: 你觉得: 今天的高考制度和科 举制有形似之处吗? 举制有形似之处吗? 你来为高考献计献策
三、均田制
回忆:北魏均田制的内容 回忆:
隋唐都沿用了这一制度
四、从府兵制到募兵制
1.隋文帝继承和改革府兵制
回忆:府兵制源于何时? 回忆:府兵制源于何时? 隋文帝对府兵制的改革有哪些 措施?改革有什么作用呢? 措施?改革有什么作用呢?
区别
士兵性质 器粮来源 兵将关系 影响
府兵制
兵农合一 士兵自备 兵将分离
募兵制
职业士兵 国家供给 隶属关系 易形成将帅 利于加强中 拥兵自重的 央集权 局面
分析:结合以前所学知识, 分析:结合以前所学知识, 来比较一下唐末藩镇割据 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异 同点。 同点。
四、租庸调制
回忆:北魏的租调制, 回忆:北魏的租调制,租是 什么?调又是什么? 什么?调又是什么? 隋朝在北魏租调制的基础上 进行了怎样的改革? 进行了怎样的改革?
高三历史课件隋唐制度的革新

创立法典
隋朝颁布了《隋律》和《隋则》,统一了各 地的刑法标准。
推行均田制
隋朝推行均田制,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保 障了社会稳定。
加强官制体系
隋朝加强了官制体系,建立了三省六部制, 规范了官员的晋升和地位。
唐朝的制度革新
唐朝继承了隋朝的制度,但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改革。
1
推广均田制
唐朝推广了均田制,进一步完善了土地制度。
高三历史课件隋唐制度的革新
隋唐时期的制度革新对中国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隋唐制度的背景
隋朝和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两个朝代都进行了较为彻底的制度革新。
官制变革
隋朝时期加强了官制体系,唐 朝时期废除了隋朝的三省六部 制,设立了三省:中书省、门 下省、尚书省。
均田制与租庸调制
工艺的精湛
唐朝的工艺水平也是中国历史 上的巅峰,为世界工艺品贡献 了无数珍品。
隋唐制度的特点
隋唐制度革新体现了律法的严肃性和人文精神的充分体现,其特点是:
1 律法严明
隋朝颁布《隋律》,唐 朝颁布《律》、《刑 法》、《考试法》等法 律法规,使得国家治理 更加规范和有序。
2 科举制度
唐朝设立科举制度,使 得人才选拔更公正,有 利于国家精英的培养。
科举制的建立
隋朝废除了租调制,推行均田 制,唐朝进一步确立了均田制, 并开始实行租庸调制。
唐朝推行科举制,明确规定进 士、举人和礼部试的制度,重 新确定考试科目和标准。
隋朝的制度革新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短命但重要的朝代之一,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革新。
统一度量衡标准
隋朝实行统一度量衡标准,减轻了商人在交 易中的不便。
3 均田制度
《隋唐制度的革新》PPT课件

2)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 为三,且三省的长官大都品级较低;
(加强中央集权制有了新发展,从由集权方
式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发展到用分权的方
式解决君权与相权秦初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存在两大基本矛盾:
A、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
——主要通过收权和监察来解决。 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精选PPT
1
一、三省六部制——中央官制
1、背景:
隋唐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 分裂局面,实现了大一统。
2、目的: 为了加强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
3、概况: 隋文帝实施,唐朝 完备,后世沿用。
精选PPT
2
一、三省六部制
4、内容: 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部;
精选PPT
见书本第75页)
精选PPT
21
二、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4、特点: 1)不再以家世名望为选官标准,
而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 2)把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士族
地主手中收归中央;(加强皇权)
精选PPT
22
思维拓展:依据上述分析,你对
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有何看法? (结合经济、政治角度分析)
①科举制的实行是封建经济发展和庶族 地主阶级地位上升的产物,适应了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要求,是历史的进步;
3
一、三省六部制
5、职“权中:书取旨,门下封 中书省是驳决,策尚机书构奉—而—行“之中”拟”;
门下省是审议机构——“门审”;
尚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尚 行”;
六部的职能见书本T75。
精选PPT
4
材 料:
唐初,中书省长官中书令(二人), 门下省长官侍中(二人),尚书省长官 左、右仆射都是宰相。
(加强中央集权制有了新发展,从由集权方
式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发展到用分权的方
式解决君权与相权秦初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存在两大基本矛盾:
A、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
——主要通过收权和监察来解决。 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精选PPT
1
一、三省六部制——中央官制
1、背景:
隋唐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 分裂局面,实现了大一统。
2、目的: 为了加强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
3、概况: 隋文帝实施,唐朝 完备,后世沿用。
精选PPT
2
一、三省六部制
4、内容: 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部;
精选PPT
见书本第75页)
精选PPT
21
二、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4、特点: 1)不再以家世名望为选官标准,
而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 2)把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士族
地主手中收归中央;(加强皇权)
精选PPT
22
思维拓展:依据上述分析,你对
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有何看法? (结合经济、政治角度分析)
①科举制的实行是封建经济发展和庶族 地主阶级地位上升的产物,适应了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要求,是历史的进步;
3
一、三省六部制
5、职“权中:书取旨,门下封 中书省是驳决,策尚机书构奉—而—行“之中”拟”;
门下省是审议机构——“门审”;
尚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尚 行”;
六部的职能见书本T75。
精选PPT
4
材 料:
唐初,中书省长官中书令(二人), 门下省长官侍中(二人),尚书省长官 左、右仆射都是宰相。
讲课隋唐制度的革新

隋文帝
唐太宗
隋炀帝
武则天 唐玄宗
隋唐的制度
制度名称
政治 三省六部制 制度 科举制 军事 府兵制 制度 募兵制
赋税 租庸调制 制度 两税法
特点
评价
教学目标
如何用人:三省六部制(中央官制) (背景,目的 ,沿革, 内容,职权,评价)
如何选人:科举制(选官制度) (含义,原因,沿革,评价)
开创了三公九 卿制
中央 皇帝
中书省 尚书省 门下省
(起草政令)(管理 政务) (审核政令)
吏 户礼 兵 刑工 部 部部 部 部部
地方
州(郡) 县
一、三省六部制
6、作用:
(1)形成严密体系,提高行政效率; (2)加强统治力量,减少决策失误; (3)削弱丞相权力,加强皇帝权力; (4)促进官制变革,标志制度成熟; (5)后世朝代沿革,影响极其深远 。
二、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3、沿革:
隋文帝
唐太宗
武则天
隋炀帝
唐玄宗
二、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3、沿革:
隋文帝——分科考试的方式
1)隋朝创立 选拔官员
隋炀帝——建立进士科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
武则天——增加人数,首创
2)唐朝完善 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高官主考,提高 地位,后为定制
有人将科举制称之为“中 国的第五大发明”,请结 合你所学的知识,谈谈你 对此的看法.
•
安全放在第一位,防微杜渐。21.1.621 .1.605:20:5105 :20:51J anuary 6, 2021
•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 1年1月 6日上 午5时20 分21.1. 621.1.6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0 5:20:51 05:20:5 105:20 1/6/202 1 5:20:51 AM
唐太宗
隋炀帝
武则天 唐玄宗
隋唐的制度
制度名称
政治 三省六部制 制度 科举制 军事 府兵制 制度 募兵制
赋税 租庸调制 制度 两税法
特点
评价
教学目标
如何用人:三省六部制(中央官制) (背景,目的 ,沿革, 内容,职权,评价)
如何选人:科举制(选官制度) (含义,原因,沿革,评价)
开创了三公九 卿制
中央 皇帝
中书省 尚书省 门下省
(起草政令)(管理 政务) (审核政令)
吏 户礼 兵 刑工 部 部部 部 部部
地方
州(郡) 县
一、三省六部制
6、作用:
(1)形成严密体系,提高行政效率; (2)加强统治力量,减少决策失误; (3)削弱丞相权力,加强皇帝权力; (4)促进官制变革,标志制度成熟; (5)后世朝代沿革,影响极其深远 。
二、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3、沿革:
隋文帝
唐太宗
武则天
隋炀帝
唐玄宗
二、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3、沿革:
隋文帝——分科考试的方式
1)隋朝创立 选拔官员
隋炀帝——建立进士科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
武则天——增加人数,首创
2)唐朝完善 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高官主考,提高 地位,后为定制
有人将科举制称之为“中 国的第五大发明”,请结 合你所学的知识,谈谈你 对此的看法.
•
安全放在第一位,防微杜渐。21.1.621 .1.605:20:5105 :20:51J anuary 6, 2021
•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 1年1月 6日上 午5时20 分21.1. 621.1.6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0 5:20:51 05:20:5 105:20 1/6/202 1 5:20:51 AM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共25张PPT).ppt

三公 九卿
中朝
三公 尚书台 三公 中 尚 门
九卿 虽置三公,
事归台阁
书 书下 省 省省
中尚 门 书书 下 省省 省
中朝掌决策,
外朝掌执行
吏户礼兵 刑 工
二、三省六部制
内容 运作方式: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合署办公, 其办公地点称为政事堂
二、三省六部制
思考:三省六部制度有什么特点和意义?
唐代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 而决定。……唐制遇下诏敕,便先由门下省和中书省举行联席会议,会议场所称为 “政事堂”。……政府的最高机构,则在政事堂。凡皇帝命令,在“敕”字下,须 加盖中枢、门下之印,即须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然后再送尚书省执行。若未加盖 中书、门下之印,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认为是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 级机关所承认。
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 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 在赋敛,迫趣(cù)取办,无复常准。赋 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 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民富 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 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吏 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 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
导入新课 皇帝的烦恼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 忠奸难辨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课程标准
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 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课标 要求
通过了解三国两 晋南北朝政权更 迭的历史脉络, 隋唐时期封建社 会的高度繁荣, 认识三国两晋南 北朝至隋唐时期 的制度变化与创 新的新成就。
选官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举制
(
)
A、以儒家思想为考试内容
B、有利于统治阶级选拔人才
C、能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D、有利于封建专制统治的巩固
总结回顾
如何用人:三省六部制(中央官制) (背景,目的 ,沿革, 内容,职权,评价)
如何选人:科举制(选官制度) (含义,原因,沿革,评价)
谢谢大家
•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9. 1320.9. 13Sunday, September 13, 2020
变化: 西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察举实制质:把九官品员中的正选制拔权收 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科举制
德.反才映专度制的主门加义第中强观央。念集权制 才学
中央
地方
中央
课外延伸
比较中国古代的 科举制度和当今 的高考制度
习题巩固
例:科举制的实行,从根本上反映
了
()
A、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阶级关 系的变动
B、统治者注重选拔人才
C、封建制度日趋衰落
D、选拔人才标准日趋完善
习题巩固
例:隋唐实行科举制度对封建统治 产生的最直接作用是 A.扩大了地主阶级统治的政治基础; B.满足了中小地主阶级参政的愿望; C.完善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地主阶 级统治; D.缓和了封建社会的矛盾.
习题巩固
例:隋唐以来的历代封建统治者都
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根本原因是
隋文帝
唐太宗
隋炀帝
武则天 唐玄宗
隋唐的制度
制度名称
政治 三省六部制 制度 科举制 军事 府兵制 制度 募兵制
赋税 租庸调制 制度 两税法
特点
评价
教学目标
如何用人:三省六部制(中央官制) (背景,目的 ,沿革, 内容,职权,评价)
如何选人:科举制(选官制度) (含义,原因,沿革,评价)
开创了三公九 卿制
一、三省六部制
4、内容:
三省——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六部—— 吏、户、礼、兵、刑、工部;
一、三省六部制
5、职“权中:书取旨,门下封 中书省是驳决,策尚机书构奉—而—行“之中拟””;
门下省是审议机构——“门审”; 尚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尚行”;
尚书省
六部的职能
吏部: 官吏的考核与任免 户部: 户口和赋税 礼部: 国家的礼仪制度 兵部: 军政 刑部: 刑法 工部: 工程建设
中央 皇帝
中书省 尚书省 门下省
(起草政令)(管理 政务) (审核政令)
吏 户礼 兵 刑工 部 部部一、三省六部制
6、作用:
(1)形成严密体系,提高行政效率; (2)加强统治力量,减少决策失误; (3)削弱丞相权力,加强皇帝权力; (4)促进官制变革,标志制度成熟; (5)后世朝代沿革,影响极其深远 。
——选官制度 1、含义:
科:是考试科目;举:是选拔人才;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
吏的一种制度;
二、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2、科举制开创的原因:
①经济发展:封建经济发展(中小地主经 济和小农经济实力壮大); ②阶级变动:南朝后期士族势力衰落,庶 族地主发展,要求参与政权; ③制度过时:九品中正制导致士族壮大, 不利于中央集权; ④统治需要:统治者需要新的选官制度扩 大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
二、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4、评价: 1)积极作用:
——隋唐时,是一种优越的选官用人制度。
(1)抑制士族势力,扩大官吏来源; (2)提高官员素质,扩大统治基础; (3)加强中央集权,利于政局稳定; (4)促进文教发展,推动唐诗繁荣; (5)后世朝代沿用,影响极其深远 。
二、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4、评价: 2)消极作用:
习题巩固
例:贞观年间,唐朝中央政府 三省的运作机制是 ( ) A、尚书——中书——门下 B、尚书——门下——中书 C、中书——门下——尚书 D、门下——中书——尚书
习题巩固
例:隋唐时期开创的三省六部制的
特点不包括
()
A、限制专制
B、分工明确
C、相互牵制
D、相互配合
习题巩固
唐朝时黄河决堤,国家修建这个 水利工程应该要经过哪些程序?
•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 者强。 20.9.13 20.9.13 00:11:0 300:11: 03Sept ember 13, 2020
二、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3、沿革:
隋文帝
唐太宗
武则天
隋炀帝
唐玄宗
二、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3、沿革:
隋文帝——分科考试的方式
1)隋朝创立 选拔官员
隋炀帝——建立进士科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
武则天——增加人数,首创
2)唐朝完善 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高官主考,提高 地位,后为定制
有人将科举制称之为“中 国的第五大发明”,请结 合你所学的知识,谈谈你 对此的看法.
•
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 人谈话 。00:1 1:0300: 11:0300 :119/1 3/2020 12:11:03 AM
•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9.13 00:11:0 300:11 Sep-201 3-Sep-2 0
•
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 错儿。 00:11:0 300:11: 0300:1 1Sunda y, September 13, 2020
秦始皇
开创了三省六 部制
隋文帝
完善了三省六部 制
唐太宗
教学过程 一、三省六部制 ——中央官制
1、背景: 3、沿革: 5、职权:
2、目的: 4、内容: 6、作用:
教学过程
一、三省六部制 ——中央官制
1、背景: 隋唐结束了分裂局面,实现了大一统。 2、目的: 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3、沿革: 隋文帝确立,唐朝完备,后世沿用。
皇帝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工部
课外延伸
比较中国的三省 六部制度和西方 的三权分立政体
教学过程
一、三省六部制 ——中央官制
1、背景: 2、目的: 3、沿革: 4、内容: 5、职权: 6、作用:
高考考场内外
科举考场内外
教学过程 二、科举制
——选官制度
1、含义 2、原因 3、沿革 4、评价
二、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①造成士人把精力集中于应付考试, 忽视了实用性 的学问,脱离了实际,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
②明清时期, 科举制度僵化,规定为八股取士,严重 地限制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中央选拔真才实学的 人,也不利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是造成我国在近 代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探究题:
自西汉到隋唐时期,中央 实行的选官制度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 反映了什 么实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