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日照港港区资料

合集下载

山东港口群--青岛港、日照港和烟台港

山东港口群--青岛港、日照港和烟台港

黄骅港
套尔河
NO.2 东营港
位于黄河三角洲东 营市东北部的五 号桩至济军生产 基地虾苗场, 15km深水岸线
地位:黄河三角洲 区域中心港,黄 河三角洲对外开 放的桥头堡;依 托胜利油田开发 建设的地方性港 口
黄河入海口
• 黄河入海口与三角洲
NO.3 潍坊港
位于渤海莱州湾南岸, 潍坊市寒亭区
(名称/位置/主港区/特色)
以前湾港区为主体、 环胶州湾港口群为 中心,新兴港区董 家口港区、鳌山湾 港区为南北两翼
2.港区组成
• 青岛老港区 • 黄岛油港区 • 前湾新港区
• 董家口港区 • 鳌山湾港区
胶州湾
黄岛油港区 前湾新港区
集装箱码头企业主要有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QQCT) 和青岛前湾联合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QQCTU),共有集 装箱船舶泊位20个,水深-17-20米 ,码头岸线共长6563米,年 设计吞吐能力650+545万TEU
NO.5 烟台港
主要位于山东半岛 北侧芝罘湾内
主要4大港区:
芝罘湾、西港区(八角 港区)、龙口、蓬莱
NO.6 青岛港
1.位置
• 山东半岛南岸的胶州湾内
(老港区)
• 青岛胶南市泊里镇琅琊台海湾
(董家口港区)
• 鳌山湾东岸
(鳌山湾港区)
总体布局:
“一湾两翼”
青岛老港区
前湾新港区 黄岛油港区
余个 2010年共有生产性泊位36个,万吨级以上泊位20个,设计通过能力
2亿吨。拥有15万吨级煤炭泊位、30万吨级矿石泊位,最大水深24.5米;集装箱码头水深达-17米,年设计通过150万TEU
• 业绩 • 2006年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1亿吨 • 2010年货物吞吐量为2.27亿吨 ,比增25%(其中日照港

中国主要煤炭港口介绍

中国主要煤炭港口介绍

我国主要煤炭港口介绍(2021-10-30 02:29:21)■秦皇岛港简介秦皇岛港始建于1898年,它位于渤海湾北岸中部,〔北〕京、〔天〕津、唐〔山〕经济区的东侧。

港口自然条件优良,素以不冻、不淤、浪小而著称,两条主航道处于免维护状态,作业根本不受自然气候的影响。

秦皇岛港具有广阔的煤炭资源腹地和优越的铁路集港条件,来自中国山西、陕西、内蒙和河北的煤炭,可通过大秦、京秦和京山三条铁路干线直达港内。

特别是大秦线,去年煤炭运量实现1.5亿吨,是中国能力最大的煤炭运输专用铁路。

秦皇岛港有中国最大的专业煤炭港区,拥有先进的煤炭装卸设备,卸车和装船均实现了自动化管理。

目前,秦皇岛港除西港区仍沿用绞龙方式卸车外,东港区全部采用翻车机工艺,特别是煤三期、煤四期翻车机均可接卸万吨列车。

运煤列车可直接进入翻车机,在不摘钩的条件下进行翻车作业。

目前秦皇岛港共有翻车机10台,单台最高卸车效率可达5400吨/小时。

秦皇岛港共有煤炭专用堆场148万平方米,最大堆存能力为522万吨;共有煤炭专用泊位15个,合计设计通过能力为1.22亿吨;共有煤炭装船作业线22条,单线最高效率可达6000吨/小时;共有两条航道从船舶进出港使用,其中主要供煤炭船舶通航的东航道底宽200米,水深16.5米,历史曾通航的煤炭船舶最大受载吨数为13.5万吨。

“DGPS〞导航系统可为进出港船舶提供全天候效劳。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煤炭等根底性能源的需求大幅度增长,对港口的运输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此,秦皇岛港正在投资进行大规模的煤炭扩容建设:〔1〕煤四期扩容工程:新建1个3.5万和1个5万吨级煤炭专用泊位,新建煤炭专用场地25.7万平方米,并对煤四期翻车机和堆场进行能力整合。

该工程预计于2005年三季度末完工。

届时,秦皇岛港将新增设计通过能力1500万吨/年。

〔2〕煤五期工程:建设2个5万吨级、1个10万吨级和1个15万吨级煤炭专用泊位,10条总堆存能力为400万吨的煤炭堆场,4台8000吨/小时*台的装船机、3台6480吨/小时*台的翻车机。

日照港前景

日照港前景

日照港前景日照港位于中国山东省日照市,是中国海岸线上的一座重要港口。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日照港的前景变得愈发广阔。

首先,日照港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作为中国东海沿岸的最大深水良港,日照港地处中国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位置,距离中国的重要工业城市青岛和烟台仅几百公里,与上海、大连等沿海城市相距较近,具备了便捷的交通联络网络。

这些优势使日照港成为中国东北亚地区的重要国际物流枢纽。

其次,日照港在港口基础设施上进行了大规模的升级和改造。

自2013年以来,日照港陆续完成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使港口的吞吐能力大幅提升。

港口的深水航道和泊位能够适应超大型船舶的进出港需要,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服务,同时还增设了多台大型起重设备,提升了港口的装卸效率。

这些改造项目的完成,为日照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再次,日照港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倡导,发展绿色低碳港口。

作为中国最大的散货港之一,日照港在港口运作中注重环保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港区内建设了集中资源利用中心,对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和回收,减少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同时,日照港也大力发展绿色运输,推广电动车辆和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了港口运输对环境的影响,提升了港口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最后,日照港还积极拓宽港口业务领域,通过多元化发展提升其竞争力。

除了传统的港口物流服务外,日照港还积极发展油品、化工、冶炼等产业,并与国内外大型企业进行合作,吸引了一批大型项目的落户。

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为日照港带来了更多的业务机会和利润来源,丰富了港口的业务结构,增强了日照港的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日照港具备良好的地理位置、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绿色低碳发展等诸多优势,其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日照港有望成为中国东北亚地区的国际物流中心和重要的港口城市。

日照港石臼港区泊位、港池水深一览表

日照港石臼港区泊位、港池水深一览表

石臼港区:分为中港、东港、和西港区
这几个港区主要分布着:日照港一、二、三公司和集装箱公司
一公司煤炭:15万吨煤炭专用泊位2个还有个小泊位在二公司内。

今年估计吞吐量在2000万以下。

二公司矿石、水泥:总共10多个泊位,停过最大的船20几万吨。

矿石、水泥中转今年都会达到世界第一。

今年估计吞吐量在5000-6000万可能更多
三公司杂货:泊位快到10个了,可以停靠10万吨以下(大船多为7万多)。

应有散粮、木片专业泊位各一个,通过能力、作业效率挺高。

木薯干专用卸船系统已基本调试完毕。

今年估计吞吐量在2000万左右。

集装箱公司:泊位很好,有船尽管靠。

货源不好。

日照港口30年发展历程

日照港口30年发展历程
open in browser customize
free license

个万吨级杂货泊位;1990年8月建成木材码头1.5万吨级和2.5万吨级泊位各1个; 随后完成了国家“八五”重点工程日照港二期工程,年通过能力新增200万 吨,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并交付使用;接收并改造了石臼所港务办事处泊位,开 工实施了6号煤堆场改扩建工程。尤其是在“九五”期间,经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影 响,在国家从严控制新上港口建设项目的背景下,抢抓机遇,进行了港口建设和 技术改进项目,增加了堆存卸车能力,提高了泊位接卸能力。2002年在西港区建 设的万吨级木片码头通过验收,成为港口发展新的增长点;2001年8月,果断将 铁矿石泊位规划从煤炭泊位前端调整至东港区三期工程,并于2002年7月开工建 设。通过加快建设,不仅形成了能吐能吞的良好局面,而且坚定地迈出了向多功 能、综合性主枢纽港转变的步伐。 ——改革创新深入发展。积极把握市场经济的脉搏,不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 在产业结构上,依托港口优势大力开展多元产业,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分散经营 风险,先后成立了日照物产开发(集团)公司和港口实业总公司,形成了一业为 主,多种经营的良好格局。在机制上,1997年调整、精简了两级机关,1998年开 展并逐年深化“下岗培训、转岗分流、减员增效”活动,进一步完善了内部用工机 制。在对外开放上,1993年,在全国热烈讨论“姓资”“姓社”的历史背景下,大胆 解放思想,勇于打破常规,与韩国大宇水泥合作,将一个5万吨级散杂货泊位出 租50年,并积极建设了韩国大宇日照港粉磨站,该项目1997年正式投产后,用一 个年设计通过能力仅50万吨的泊位,不仅每年创造240万吨的吞吐量和非常可观 的经济效益,还为日照港发展成为全国沿海散装水泥中转“第一港”奠定了基础; 1994年5月组建石臼港埠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募集1868万元资金;2002年7 月,日照港作为发起人,联合兖矿集团等五家港口主要煤炭客户,成立了日照陆 桥港业股份有限公司,迈出了向资本市场进发的第一步。 第三阶段,跨越发展阶段(2003年5月日照港集团公司成立至今) 2003年5月,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2003年7月1日,日照至韩国平泽客 箱班轮开通;2004年完成吞吐量5107.9万吨,2005年完成吞吐量8420.8万吨; 2006年完成吞吐量1.07亿吨,开港20周年超过亿吨,全国沿海港口排名由第14位

日照港

日照港

日照港日照港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诞生、成长起来的新兴沿海港口,1982年正式开工建设,1986年投产运营,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沿海20个主枢纽港之一,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

2003年,原日照港务局与岚山港务局企业部分联合重组为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子公司12个,现拥有日照、岚山两大港区,32个生产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超过5000万吨,员工7500余人,总资产70亿元。

概述日照港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诞生、成长起来的新兴沿海港口,1982年正式开工建设,1986年投产运营,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沿海20个主枢纽港之一,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

2003年,原日照港务局与岚山港务局企业部分联合重组为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子公司12个,现拥有日照、岚山两大港区,32个生产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超过5000万吨,员工7500余人,总资产70亿元。

港口装卸以煤炭、铁矿石、集装箱、粮食、液体化工及油品等十大主导货种为主,并开通了至韩国平泽的客货班轮航线。

港口生产2003年突破4000万吨,2004年突破5000万吨,2005年完成8421万吨,增幅位居全国沿海港口之首,2006年进入亿吨大港行列,2010年港口吞吐量将突破2亿吨。

经过近20年的建设,日照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现代物流、港湾建设、机械制造、房地产开发等为一体的现代企业集团。

自然条件日照港区位优势明显,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港口位于我国海岸线中部,东临黄海,北与青岛港、南与连云港毗邻,隔海与日本、韩国、朝鲜相望。

港区湾阔水深,陆域宽广,气候温和,不冻不淤,适合建设包括20~30万吨级大型深水码头在内的各类专业性深水泊位100余个,为我国名副其实的天然深水良港。

集疏运条件日照港集疏运方便快捷铁路连接港口的兖石铁路、坪岚铁路向西经新乡、侯马、西安直达新疆的阿拉山口,形成平行陇海,与京沪、京九、京广、焦枝、同蒲铁路相交的纵横交错的铁路网络,把日照港与华东、中原、西北广大地区连接在一起。

山东港口

山东港口

董家口港
岚山港
• 岚山港位于黄海海州湾北岸,地处日照市岚山区佛手湾。 1986年8月,岚山港开始 实行二类口岸开放,办理外贸运输业务,先后有多艘外轮经特批进、出港口。1989 年9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实行一类口岸开放。 岚山港陆路交通便利,铁路直 通港区,物资集疏运条件好。
岚山港
莱州港口
董家口港
• 青岛市董家口港区位于青岛市南翼的胶南市辖区琅琊台湾,靠近青岛市与日照市分界 线,行政区划于泊里镇。董家口港区近海自然水深平均-15米,距岸1000米水深可达 -20米,是不可多得的天然优良深水港,港区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临港产业区规划 面积65平方公里,码头岸线长约35.7公里,泊位数112个,建成后总吞吐能力将达到 3.7亿吨。
龙口港
石岛港
• 石岛港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威海市南部石岛湾畔,处于山东经济开放区的前沿地 带。属山东省威海市辖境,荣成代管。行政区属威海市石岛管理区。东及东北方向 有镆铘岛掩护,北有朝阳山,背依石岛山,三面环山,口门向东南敞开,与南黄海 相连。石岛港水陆空交通便利,公路可直接与威石、青石、烟石、潍石等国道相连 。石岛港距威海机场50公里,定班飞往北京、广州。水路可直航于国内外各大港口 ,距烟台港117海里,威海港52海里,青岛港128海里,大连港148海里,日本神 户港459海里,韩第二大港仁川港108海里。石岛港就山东省重要渔港,亦为对外 开放的渔船避风港。
• 烟台市莱州港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渤海莱州湾东岸,山东省莱州市三山岛特别工业区 。地理坐标为东经119°56.8′,北纬37°24.7′,处于环渤海经济圈的黄金地带。自营 运以来,大量的进出口物资如盐、粮食、木材、建材、石材、矿石、、液体货物、鲜 活鱼、虾、蛤苗等通过烟台市莱州港抵达国内各地和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家。

日照港

日照港

日照港日照港位于中国海岸线中部、山东半岛南翼,隔海与日本、韩国、朝鲜相望。

港区湾阔水深,陆域宽广,不冻不淤,全年作业天数在300天以上,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天然深水良港,为全国沿海20个主枢纽港之一,被国家确定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

目前拥有生产性泊位39个,总设计吞吐能力1.2亿吨,其中20万吨级、30万吨级的矿石专用泊位各1个、10万吨级煤炭专用泊位2个、5万吨煤炭专用泊位1个、木片专用泊位3个、粮食专用泊位2个、其他通用泊位29个。

公司有在册员工5400人。

公司主要经营矿石、煤炭、水泥、镍矿、铝钒土、钢材、焦炭、粮食、木材、木片等大宗散杂货装卸、堆存业务。

历经多年发展,公司现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铁矿石中转港之一,年中转铁矿石近1.4亿吨;木片、大豆吞吐量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

截止2014年末,公司资产总额约176亿元,净资产约110亿元。

2014年度,公司共完成货物吞吐量23,371万吨,实现营业收入50.84亿元,实现净利润7.21亿元,实现每股收益0.186元。

日照港建立健全了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体系,高度重视规范运作和信息披露质量。

2009年荣获上交所“信息披露优秀奖”,2010年荣获“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奖”等荣誉称号,日照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案例入选《2010年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竞争力案例选》,2011年荣获上交所“董事会奖提名奖”,2013年荣获第九届“金圆桌优秀董事会奖”,2014年荣获“金盾奖信息披露奖”、“金圆桌优秀董事会奖”和“金圆桌最具社会责任董事长奖”等荣誉。

公司先后三次获得了日照市政府颁发的“企业上市融资奖”。

截止目前,日照港股份有限公司已整合了日照港除原油、液体化工、集装箱等货种外其他所有散杂货业务,公司业务规模进一步提升,产品结构逐步丰富,抵御经济波动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展望未来,日照港拥有“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国家战略定位,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特别是以日照港为龙头的“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的战略深入实施,以日照港为出海口的国家重点工程“晋豫鲁铁路通道”的建成通车,山东省“四纵四横”铁路规划的全面开工建设以及日照钢铁精品基地的建设,必将给日照港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日照港港区资料2.1自然条件分析2.1.1港区地理位置日照港位于中国18000公里海岸线中部,位于山东半岛南翼黄海之滨。

东临黄海,北与青岛港,北与连云港比邻:隔海与日本、韩国、朝鲜相望。

港口陆上铁路经石线与全国铁路网相联;公路有三条干线通往全国各地;水路可直通我国沿海及世界各港口,目前已与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航。

现有石臼港区和岚山港区。

石臼港区在日照市老城区东南10Km 处,地理坐标35°23′00″N,119°33′00″E。

石臼港区有四个作业区,其中东作业区由原石臼港的大宗散货区和日照港东港区组成,北作业区为原日照港中港区,西作业区为原日照西港区,南作业区为新规划作业区,在西作业区的西南侧。

岚山港区位于黄海海洲湾北岸,地处日照市岚山区佛手湾,地理坐标35°05′35′′N,119°22′17′′E。

岚山港区有南、中、北三个作业区,其中北作业区为新规划作业区。

2.1.2 地形地貌与工程地质日照港位于中国18000公里海岸线中部,位于山东半岛南翼黄海之滨。

东临黄海,北与青岛港,北与连云港比邻:隔海与日本、韩国、朝鲜相望。

港口陆上铁路经石线与全国铁路网相联;公路有三条干线通往全国各地;水路可直通我国沿海及世界各港口,目前已与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航。

,现有石臼港区和岚山港区。

石臼港区在日照市老城区东南10Km 处,地理坐标35°23′00″N,119°33′00″E。

石臼港区有四个作业区,其中东作业区由原石臼港的大宗散货区和日照港东港区组成,北作业区为原日照港中港区,西作业区为原日照西港区,南作业区为新规划作业区,在西作业区的西南侧。

岚山港区位于黄海海洲湾北岸,地处日照市岚山区佛手湾,地理坐标35°05′35′′N,119°22′17′′E。

岚山港区有南、中、北三个作业区,其中北作业区为新规划作业区。

日照港石臼港区在大地构造上处新华夏系的鲁东地盾胶南隆起区。

区内基岩广泛出露,其岩性主要是燕山晚期花岗岩(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和元古界变质岩系;由于长期处于剥蚀环境,缺失古、中生界,第四系不发育。

区域构造线方向主要为NE及近EW向。

港区陆域为绝对高程10~20m的准平原化剥蚀面。

近岸水深条件较好,底质为砂砾,基岩埋藏较浅。

本次工程位于日照集装箱码头二期南侧,码头区距岸1000多米,天然水深4.5~5.5m,调头水域天然水深5~8m。

码头与陆岸之间底质为泥(淤泥厚3m左右),向岸渐薄并缺失。

2.1.3土层分布及其工程地质性质据青岛环海海洋工程勘察研究院2007年4月的钻探资料,码头区岩土层分布较有规律,自上而下各土层分布及其工程地质性质综述如下:①1淤泥(Q4m)普遍分布,层位连续。

层顶高程-4.45~-5.49m,层厚1.5~3.3m。

灰黑色,饱和,流塑~软塑状态,塑性高。

夹淤泥质粉土或粉砂薄层,含贝壳碎屑。

①2淤泥质粉质粘土(Q4m)普遍分布,层位连续。

层顶高程-6.02~-8.27m,层厚0.5~3.0m。

灰黑色,饱和,流塑~软塑状态,塑性高。

夹淤泥质粉土或粉砂薄层,含贝壳碎屑等。

②粉质粘土(Q4m)普遍分布,层位较连续。

层顶高程-8.06~-10.10m,层厚0.3~1.8m。

灰黑色,饱和,软塑,含腐植质及贝壳碎屑等,底部多混粗砂。

平均标贯击数2.8击,容许承载力90 kPa。

③粗砂(Q4m)分布较广泛。

层顶高程-9.02~-10.47m,层厚0.2~1.0m。

灰黑色,饱和,松散~稍密,不均匀,粘粒含量较多,混淤泥质。

平均标贯击数8.3击,容许承载力130 kPa。

④粗砾砂(Q3al+pl)普遍分布,层位连续。

层顶高程-8.49~-10.77m,层厚0.9~4.5m。

黄褐~灰白色,饱和,中密~密实,分选性一般,颗粒多呈次棱角状,成份以长石石英为主,上部粘性土含量相对较高,夹中细砂薄层。

局部见粉质粘土透镜体状。

平均标贯击数26.7击,容许承载力245 kPa。

④1中砂(Q3al+pl)分布不广泛。

层顶高程-10.29~-11.90m,层厚0.2~1.0m。

浅黄色,饱和,中密~密实,分选性较好,局部夹粉质粘土薄层。

平均标贯击数30.6击,容许承载力220 kPa。

⑤花岗岩(γ53)据风化程度不同,分为⑦1全风化花岗岩和⑦2强风化花岗岩。

⑤1全风化花岗岩(γ53)局部分布。

层顶高程-11.32~-12.66m,层厚0.3~1.6m。

灰白~褐黄色,原岩结构尚可辨认,暗色矿物完全风化,手捏易碎,碎后多呈土夹砂状,遇水易软化崩解。

平均标贯击数42.5击,容许承载力400 kPa。

⑤2强风化花岗岩(γ53)层顶高程-10.90~-14.26m,最大揭露厚度为1.2m。

黄褐~灰白色,成份以长石、石英为主,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风化裂隙发育,顺裂隙面有Fe、Mn质渲染,手捏易碎,碎后多呈土夹砂状,遇水易软化崩解。

标贯击数大于50击,容许承载力800 kPa。

表2.1 日照港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码头后方回填区土层分布情况:岩土层的层次结构同码头区。

自码头线向岸,表部淤泥层变薄并缺失,基岩面逐步上升至-6m左右或更高。

水域土层分布情况:岩土层的层次结构同码头区,其中岩面高程为-11.35~-18.22m。

2.1.4工程地质条件评价(1)强风化花岗岩强度高,是良好的地基持力层。

码头结构型式适合采用重力式。

(2)根据基岩埋深条件,码头基槽及泊位区开挖时有一定数量的炸岩。

调头水域土层开挖性尚好,不存在炸岩问题。

(3)码头后方的回填区除近岸地段外,淤泥质土层一般厚1.5~4.5m,陆域形成时宜作适当清除再接受回填。

2.1.5地震烈度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及说明书(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2.2 水文2.2.1潮汐(1)潮汐性质日照港属规则半日潮。

表2.2 基准面(2)潮位特征值统计1968~1996年潮位资料,本港潮位特征值如下(以日照港理论最低潮面起算,下同):历史最高潮位 5.65m(1992年8月31日)历史最低潮位-0.47m(1980年10月26日)平均高潮位 4.22m平均低潮位 1.22m平均海平面 2.73m平均潮差 3.02m最大潮差 4.90m(3)工程水位设计高水位 4.73m设计低水位0.59m极端高水位 5.82m极端低水位-0.60m施工水位: 2.0m(4)乘潮水位港池、航道乘潮水位详见表表2.3 石臼港区年乘高潮不同历时累积频率的乘潮水位值单位:m表2.4 石臼港区(冬三月)乘高潮不同历时累积频率的乘潮水位值单位:m2.2.2 波浪(1)波况国家海洋局在1959年就在石臼建有海洋观测站,原名石臼所海洋站,1984年7月1日更名为石臼港海洋站,2002年更名为国家海洋局日照海洋环境监测站。

海洋站原站址位于石臼咀,三面环海,北接陆地,西靠港湾,地理坐标为35°22′42″N、119°33′30″E。

由于日照港建设的需要,1982年10月1日由原站址向偏北方向迁移1.5km到石臼灯塔处。

北靠万平口,西北为陆地,东面为黄海。

向NNE方向9km是龙山咀,向SSW方向8km是奎山咀,向SSE方向3km是日照港煤炭码头。

海洋站观测项目有波浪、水温、盐度及地面气象等。

从1968年开始增加潮位观测。

各项目观测点见图1-1。

现将各项目测点情况介绍如下。

石臼港区附近海域是以风浪为主的混合浪。

波高(%4H )超过3.0m 的大浪以台风过程引起的居多,气旋过程引起的较少,其波向几乎全部为偏东方向。

涌浪主要出现在夏秋季,且以东向涌浪为最多。

使用1977~2004年实测海浪资料统计,石臼港区海域常浪向为E ,频率20.03%;强浪向为E ,实测%4H ≥2.0m 的频率为0.43%,实测%4H ≥2.5m 的频率为0.15%;最大实测波高max H =4.4m ,E 向,出现于8114号台风期,详见石臼港区波玫瑰图统计表和石臼港区波玫瑰图。

图2.1 日照港观测站平面布置见图测验潮站测波传感器119°29′119°37′35′33′31′ 119°29′119°37′35′33′31′35°19′ 35°25′ 21′23′35°19′ 35°25′21′23′表2.5 石臼港区各级别波高(H1/10) (1977~2004年) 波玫瑰图统计表单位:频率(%)(2)外海设计波浪要素推算及拟建港区设计波要素日照港海域的深水设计波浪要素值的确定历经多年专业单位的观测、推算、分析。

北海分局利用1980~2004年深水测波资料和经过改正的1965~1979年浅水测波资料,并参考了1939年和1956年两次强台风资料,于2007年3月在日照港召开第十次日照港设计波浪要素研讨会,得出日照港外海(-13m)设计波要素见表表2.6 日照港外海(-13m)设计波要素表(平均水位)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根据以上设计波要素采用波浪数学模型推算的方法对E、ESE、SE向、不同设计水位进行了计算,具体见表表2.7 波浪数学模型推算波要素(-13m等深线)经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对波浪整体物理模型试验得拟建港区设计波要素见表表2.8 日照港石臼港区西作业区三期工程码头前沿设计波要素表(防波堤建成后)重现期:50年2.2.3 海流为了了解日照港拟建港址附近海域的流场情况,日照港集团委托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在拟建港址海域于2002年11月间的大、小潮期进行了三条垂线定点海流观测。

根据实测资料统计、分析,日照港拟建港址海域潮流属不规则半日潮流,呈旋转流。

涨潮流历时约5h,落潮流历时约6h,涨潮流主流向偏NE,落潮流主流向在SE~SW间,实测最大涨潮流流速为0.21m/s,实测最大落潮流流速为0.34m/s。

2.3气象本报告统计分析中的气象因素:气温、风况、相对湿度是使用石臼所海洋站1960~1996年的连续观测资料;降水、雾的统计是采用该站1955~1996年的观测资料。

该站观测点位置为35o24’N,119 o24’E,观测场海拔9.1m。

风速仪离地面高度10.6m。

2.3.1气温历年平均气温 12.8℃年极端最高气温 37.5℃(出现于1964年7月8日)年极端最低气温 -13.7℃(出现于1967年1月15日)2.3.2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为813.3mm;降日最大降水量为173.3mm,出现在1967年8月16日。

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最大的1964年达到1426.2mm,最小的1955年仅有504.1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