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灭菌柜验证..
湿热灭菌验证与干热灭菌验证的比较

湿热灭菌验证与干热灭菌验证的对比1、概念:(1)湿热灭菌验证:主要是对产品、灭菌设备和装载方式的验证。
验证活动包括:对照灭菌设备设计的灭菌参数来校核灭菌器的性能、建立某产品灭菌程序及装载方式的有效性和重现性、估计灭菌过程中产品可能发生的变化。
(湿热灭菌(118-134℃)——蒸汽、过热水)(2)干热灭菌验证:主要用于内包装用的玻璃容器或金属制品的灭菌和去热源,所使用的灭菌程序应通过验证试验。
(干热灭菌(160-320 ℃)——热空气)2、验证目的:(1)湿热:通过一系列验证试验提供足够的数据和文件依据,从而找到最有效最合理的灭菌参数,并把已经验证过的饱和蒸汽灭菌设备和灭菌工艺参数应用到产品生产的除菌过程中去,以证明用于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每一台饱和蒸汽灭菌设备过程和灭菌效果具有可靠性和重现性。
主要适用于能耐受高温、高压饱和蒸汽的产品。
(2)干热:间歇式或隧道式热空气灭菌常用来处理可耐受较高温度而不适宜用湿热灭菌法的物品,如玻璃瓶、粉末、油类、玻璃器皿、不锈钢设备等。
3、灭菌原理:(1)湿热灭菌—导致细胞内关键性蛋白质和酶发生热变性或凝固,湿度对该破坏性过程起促进作用。
(2)干热灭菌—使微生物氧化而不是蛋白质变性。
4、灭菌工艺:(1)湿热:采用附加排气系统的饱和蒸汽灭菌工艺、采用附加真空系统的饱和蒸汽灭菌工艺、采用附加空气加压系统的饱和蒸汽灭菌工艺。
(2)干热:1)残存几率法:该法以灭菌为目的。
通常适用于热不稳定性物质。
灭菌程序应保证在灭菌后物品的微生物残存几率为10-6,即在一百万个已灭菌单元中,染菌单元的数目不得超过 1 个。
2)过度杀灭法:该法也以灭菌为目的。
通常适用于耐热性能较好的物质。
灭菌程序应保证在灭菌后物品的微生物的残存几率小于10 -6, “ 过度杀灭 ” 的灭菌程序所获得干热灭菌值F H 可使耐干热灭菌生物指示剂的总量下降 12 个对数单位。
3)无菌无热原法:该法的目的是达到无菌和无热原。
湿热灭菌柜的验证

B
C
颜 色 变 化 , 色 变 黄 为 阳性 。 颜
3 3热 穿 透 试 验 .
试 验 在 最 大 载 荷 条 件 下 , 上 述 温 度 探 头 将
若对照为阳性 , 余生物指示剂均为阴性为合格。 其 连续 运 行 三 次 以 检 查其 重 现 性 。 4 5去 热 原 检 查 用 标 准 细 菌 内 毒 索 确 认 湿 热 灭 菌 柜 去 热 .
^
胨 培 养 基 的 试 管 中 , 好 塞 , 成 生 物 指 示 剂 。取 一 支 未 灭 盖 制 菌 的 非 致 病 性 嗜 热 脂 肪 杆 菌 芽 孢 AT C 9 3菌 片 按 照 无 菌 C 75 操 作 接 入 灭 菌 好 的 空 白培 养 基 中 , 为 阳性 对 照 品 , 一 编 作 统 号 后 在 恒 温 培 养 箱 中( 0 0 培 养 4 h 观 察 生 物 指 示 剂 5  ̄6  ̄ C) 8,
温差不大于 25 ." C。
靖 { 觅
4 4无 菌 检 查 . 4 4 1按 照 工 艺 条 件 重 新 进 行 验 证 , 最 高 、 低 温 度 点 和 .. 在 最
灭 菌 柜 中 部 , 汽 口处 , 菌 柜 上 下 前 后 各 放 置 生 物 指 示 剂 排 灭
( ) BI 。
标准 。
2 2灭 菌 .
灭 菌温 度 10 , 持 4 mi。 2℃ 保 0 n
4 2 2负 载 验 证 : 照 最 大 装载 方 式 , 入 待 灭 菌 的 物 品 , .. 按 装 探 头 放 置 方 式 同 空 载 验 证 , 录装 载 物 品 的 数 量 、 置 方 式 。 记 放 4 3灭 菌 操 作 按 照 工 艺 规 程 进 行 灭 菌 操 作 , 5 n记 录 . 每 mi
湿热灭菌验证报告

文件编号: 版 本 号: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验证时间:
目录
1、湿热灭菌验证方案.................................................................................................................................................1 1.1 概述.................................................................................................................................................................1 1.2 目的.................................................................................................................................................................1 1.3 验证范围.........................................................................................................................................................1 1.4 验证小组及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 验证条件.........................................................................................................................................................1 1.5.1 样品选择............................................................................................................................................ 1 1.5.2 生产设备............................................................................................................................................ 2 1.5.3 产品包装物料.................................................................................................................................... 2 1.5.4 生物指示物........................................................................................................................................ 2 1.5.5 温度传感器........................................................................................................................................ 2 1.5.6 装载模式............................................................................................................................................ 2 1.5.7 灭菌参数初步确定............................................................................................................................ 2 1.6 验证方法.........................................................................................................................................................3 1.7 验证内容.........................................................................................................................................................4 1.7.1 安装确认(IQ)................................................................................................................................ 4 1.7.2 运行确认(OQ)................................................................................................................................ 5 1.7.3 性能确认(PQ).............................................................................................................................. 11 1.8 验证依据及标准........................................................................................................................................... 12
湿热灭菌器以及湿热灭菌工艺的验证指南

起草单位
02.03.2019
中国医药设备工程协会
2
编制协会的参考依据
欧盟医药产品管理法规第四卷 欧盟有关人用和兽用医药 产品GMP指南 (2008年3月) 以及: 附录1 无菌药品的生产 附录20 质量风险管理 FDA的CGMP(2004年9月) Validation of Aseptic Pharmaceutical Processes, Frederick J. Carleton & James P. Agalloco 1998 ISO 11134 Sterilization of health care productsRequirements for validation and routine control- Industrial moist heat sterilization ISO 17665 Sterilization of health care products- Moist heat ISO 13408.1Aseptic processing of health care products – Part 1 : General requirements ISO 11138 Sterilization of health care products- Biological indicators 其他相关标准
中国医药设备工程协会 8
02.03.2019
定义
湿热灭菌周期的设计和开发与蒸汽灭菌器的性能 以及被灭菌产品的适用性有关。 空气-蒸汽混合气体(air-steam mixture) 预真空过程 过热水过程 无菌保证水平(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 SAL)
湿热灭菌柜验证方案

一、验证概述1.验证对象本次验证的对象为冻干粉针车间湿热灭菌柜,主要采用自选一灭菌程序对铝盖进行灭菌处理。
工作原理:本设备操作系统采用触摸屏和可编程控制器控制。
对灭菌过程进行自动控制,具有控制准确、操作简便、F0值显示等特点。
密封门采用电机升降,气压密封结构,并设有安全连锁装置,即使电、汽意外中断或其它原因而引发开门命令,密封门也不会打开。
设备配置的温度记录仪可即时显示并记录灭菌温度。
设备主要参数如下:2.验证原因本湿热灭菌柜在2005年购入安装,并于2006年1月通过验证投入使用。
湿热灭菌柜验证周期为一年,已于2009年3月进行了再验证,现距上次验证已有一年,故需对湿热灭菌柜进行再验证。
3.验证目的通过再验证,确认该设备能够稳定、连续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通过再验证,确定操作方法有效及操作参数未发生变化,以保证能够按照验证时的操作方法、操作状态进行生产,并确认操作及维护是否予以优化。
4.验证合格标准方案中规定的所有项目均需完成,对于不合格的项目,应根据评价内容执行下一项工作。
二、验证组织机构和职责1.验证领导小组2.验证实施小组三、验证实施计划1.验证实施前的培训在验证方案审核后组织实施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工作应在方案审核后一星期内完成。
2.时间安排验证内容的具体时间计划,以及验证执行后在一星期内完成验证报告和验证文件的归档工作。
2010年月日前,进行验证的相关培训工作;2010年月日前,执行安装检查、运行再确认、性能再确认项目;2010年月日前收集数据,完成验证的评价工作,完成验证结论、验证文件归档及验证结论的下发。
四、验证内容一、安装检查1.设备布局检查目的:确认设备安装是否改变,如有改变则按照原安装确认要求进行确认。
依据:《设备前期管理规程》规定及设备平面布局图。
2.介质连接情况检查目的:确保所有介质管道是根据PID图安装,未发生相关偏移,管道标识张贴到位。
依据:《固定管线的标识管理规程》规定。
湿热灭菌验证难题

湿热灭菌验证难题1、问:湿热灭菌性能确认热穿透考察F0还是温度时间?答:满载热穿透测试重点考察F0值,对热分布的温度没有硬性要求。
2、问:湿热灭菌柜空载热分布验证报告里如果统计了F0值,有没有问题?答:能有啥问题,只不过有点多此一举了,空载热分布统计F0值没啥用,找冷点?冷点是指灭菌阶段温度最低的点,而不是F0值最低的点,这个你可以查看一下2010版药品GMP指南-无菌药品,书中对干热灭菌确认和验证提到“空载热分布测试是为确定设备空载时的温度均勻度及设备“冷点”进行的测试,一般在运行确认时进行。
通过一组经过校正的温度传感器测定灭菌器腔室内各不同部位温度,并根据所测数据绘制温度分布图,以便于发现灭菌腔室内的冷点和热点。
”同理湿热灭菌空载热分布冷点确定原则。
3、问:湿热灭菌柜满载热穿透验证时,只需要考察生物指示剂培养结果和F0值,不需要考察最冷点是否保持了121度30分钟吗?答:2020版中国药典通则四部通则草案把所有灭菌方式的具体参数描述删除了(比如删除了121x15min的描述),因为灭菌工艺是验证出来的,通常采用温度-时间参数或结合F0值综合参考。
4、问:大家用的湿热灭菌柜验证时都能保证柜内的每个点温度不低于121度,不高于124度吗?我们的高温做不到怎么办?答:正常是不会有这种情况的,我们都是在121-123℃之间,根据你的情况,个人认为可能有几个原因:℃灭菌柜温度分布不均;℃药品装载方式不对;℃温度探头的摆放位置不恰当;℃灭菌过程中柜内补压空的时候,对个别温度探头产生影响;℃循环水系统出问题(洁净区的疏水阀被横向装了?这个洁净型疏水阀必须垂直安装);℃喷淋盘和两次喷淋头存在堵塞或是错位情况。
针对以上原因去排查,不能走形式,希望能帮助到你。
如果问题解决不了,那就用来灭一些不怕高温的不锈钢器具类吧。
5、问:为什么湿热灭菌验证时,要统计升温段和降温段,只统计恒温段,也就是灭菌段行不行?答:首先,只统计灭菌段肯定是不行的,已经出现过被专家落缺陷的情况了,其次,灭菌柜的验证考察灭菌效果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还要考察你灭菌柜的整体性能,如脉动次数、脉动曲线、降温速率曲线、干燥等等,都是要分析的,比如来年再确认时候灭菌30min,但是脉动次数、降温时间、干燥时间等都不一致,能说灭菌柜性能稳定吗?再次,确认是要确认整个灭菌程序的,整个灭菌程序就包括脉动次数、压力、干燥等运行情况的,你的SOP肯定对这些参数也要进行规定。
干热灭菌柜、湿热灭菌柜验证的详细讲解

一、法规要求:1、无菌药品附录第六十一条无菌药品应当尽可能采用加热方式进行最终灭菌,最终灭菌产品中的微生物存活概率(即无菌保证水平,SAL)不得高于 10-6。
采用湿热灭菌方法进行最终灭菌的,通常标准灭菌时间F0 值应当大于 8 分钟,流通蒸汽处理不属于最终灭菌。
对热不稳定的产品,可采用无菌生产操作或过滤除菌的替代方法。
2、无菌药品附录第六十三条任何灭菌工艺在投入使用前,必须采用物理检测手段和生物指示剂,验证其对产品或物品的适用性及所有部位达到了灭菌效果。
3、无菌药品附录第六十四条应当定期对灭菌工艺的有效性进行再验证(每年至少一次)。
设备重大变更后,须进行再验证。
应当保存再验证记录。
4、无菌药品附录第六十五条应当通过验证确认灭菌设备腔室内待灭菌产品和物品的装载方式。
5、无菌药品附录第六十七条应当按照供应商的要求保存和使用生物指示剂,并通过阳性对照试验确认其质量。
使用生物指示剂时,应当采取严格管理措施,防止由此所致的微生物污染。
6、无菌药品附录第六十九条每一次灭菌操作应当有灭菌记录,并作为产品放行的依据之一。
7、无菌药品附录第七十条热力灭菌通常有湿热灭菌和干热灭菌,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在验证和生产过程中,用于监测或记录的温度探头与用于控制的温度探头应当分别设置,设置的位置应当通过验证确定。
每次灭菌均应记录灭菌过程的时间-温度曲线。
采用自控和监测系统的,应当经过验证,保证符合关键工艺的要求。
自控和监测系统应当能够记录系统以及工艺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并有操作人员监控。
应当定期将独立的温度显示器的读数与灭菌过程中记录获得的图谱进行对照。
(二)可使用化学或生物指示剂监控灭菌工艺,但不得替代物理测试。
(三)应当监测每种装载方式所需升温时间,且从所有被灭菌产品或物品达到设定的灭菌温度后开始计算灭菌时间。
(四)应当有措施防止已灭菌产品或物品在冷却过程中被污染。
除非能证明生产过程中可剔除任何渗漏的产品或物品,任何与产品或物品相接触的冷却用介质(液体或气体)应当经过灭菌或除菌处理。
湿热灭菌工艺验证指南

湿热灭菌工艺验证指南中国医药设备工程协会 2008年 12月目录一、范围 (3)二、目的 (3)三、术语 (3)四、湿热灭菌基础 ........................................................................................................7 4.1湿热灭菌的机理 ..................................................................................................7 4.2影响芽孢耐热性的因素 ......................................................................................7 4.3湿热灭菌中的能量转移 ......................................................................................8 4.4湿热灭菌中微生物杀灭的数学模式 (9)五、灭菌法选择的基本原则 (11)..............................................................................................................37过热值测试..............................................................................................................39干燥值测试十二、参考文献 (41)一、范围由于蒸汽 -湿热灭菌具备无残留,不污染环境,不破坏产品表面,易于控制和重现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注射剂的除菌过程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概述
2验证目的
3验证组织
4验证进度安排
5. 验证方法的及步骤
5.1安装确认
5.2运行确认
5.3性能确认
5.3.1 明确灭菌操作程序
5.3.2 确定验证项目
5.3.3 确定可接受标准
5.3.4 验证操作
5.3.4.1 准备验证所需仪器和材料5.3.4.2 验证前的检查确认
5.3.4.3空载热分布试验
5.3.4.4满载热分布试验
5.3.4.5 热穿透试验
5.3.4.6 产品的灭菌效果的确认
LZZ-1.2 型湿热灭菌柜验证方案
一、概述:
LZZ-1.2 型湿热灭菌柜主要用于我公司前处理车间中药材的灭菌,属生产关键设备。
该设备采用饱和蒸汽灭菌,灭菌程序分为准备、升温升压、保温保压灭菌、排汽冷却等几个步骤,灭菌过程的温度用温度计显示。
该设备在公司2004年GMPA证时已对其进行验证,验证内容包括预确认、安装确认、运行确认和性能确认,其验证文件保存在公司质量保证部。
该设备于2006 年1 月停止使用至今已有2 年多时间,其间没有进行养护,现恢复生产需要使用其对药材进行灭菌,为保证灭菌效果,有必要对其进行验证。
二、验证目的:通过对设备的热分布试验和热穿透试验,证实该蒸汽灭菌柜的运行能满足规
定要求;并通过对蒸汽灭菌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证实蒸汽灭菌柜在规定的灭菌条件
(115°C, 45分钟)下,对灭菌产品内活微生物的灭菌效果能达到产品质量要求。
三、验证组织
灭菌柜验证小组组成及职责如下:
组长:彭云负责验证方案、验证报告的编写,组织本方案实施;
成
员:
张福生负责实施验证方案;
唐汉阳负责实施灭菌柜操作,协助取样;
郑玲负责现场监测、取样、检验的协调工作;
徐燕华负责现场监督及取样工作;
梁文梅负责样品的检验工作;
四、验证进度安排
验证小组于2008年4月〜9月完成灭菌柜验证工作。
五、验证方法及步骤
(一)、安装确认
1、目的:对设备的档案资料、主机及辅助设施的完整性和供汽进行确认,确保技术资料的完整性,确保设备的完整性。
2、确认方法:
安装确认在设备检修阶段进行。
由机修车间到公司档案室对设备的档案资料进行清理,如资料已遗失,与设备厂家联系尽可能要索要相关技术资料,完善设备档案。
到车间设备安装现场对设备的配置及供汽情况逐一机修确认,将确认的结果按附表 1 进行记录。
(二)、运行确认
1 、目的:确保设备能正常运行,为设备性能确认奠定基础。
2、确认方法:运行确认在设备安装确认完成后进行。
由机修车间人员按灭菌柜操作规程进行空运行操作,操作过程记录于附表2
(三)、性能确认
目的:确认灭菌柜的灭菌效果。
1 、明确灭菌操作程序
装载T升温(排水)7保温T排汽、降压T降温T下载
设计灭菌条件:115C, 0.075Mpa, 45分钟
2、确定验证项目:灭菌柜腔室内各点温度、F o值、产品的灭菌效果。
3、确定可接受标准
3.1热分布试验:最冷点实测平均温度与腔室平均温度之差应w 2.5 C;
3.2热穿透试验:各测点温度的F o值(标准灭菌时间,是相当于121C热压灭菌时,杀灭容
器中全部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
)应》8。
3.3产品的灭菌效果:对灭菌产品内活微生物的灭菌效果能达到产品质量要求。
4、验证操作:
先通过空载、满载热分布试验,确认灭菌器腔室内最冷点实测平均温度与腔室平均温
度之差应w 2.5 C;再通过热穿透试验,确认各测点温度的F o值应》8;最后通过灭菌产品
的检查,确认灭菌器的灭菌效果符合要求。
4.1、准备验证所需仪器和材料
仪器:多路温度记录仪、超净工作台、生化培养箱
材料:灭菌柜规定最大载量的待灭菌药材。
4.2、验证前的检查确认:
4.2.1在设定的蒸汽压力和温度范围内蒸汽、水等无泄漏;
4.2.2门的联锁系统安全可靠;
4.2.3灭菌柜运行操作的各种文件建立或已拟草案;4.3空载热分布试验:
4.3.1将经过校正的多路温度记录仪的九个探头分别放置于灭菌器内的九个分布点,1个位于蒸汽进口处,1个位于冷凝水排放口,其余7个均匀分布在腔室各处(分布位置及分布示
意图如下图):
蒸汽进汽口
探头号探头位置探头号探头位置探头号探头位置
1 2-C- n 4 3-C- n 7 1-A- I
2 3-A- n 5 2-B- n 8 1-C- in
432按《L Z Z-1.2灭菌柜操作规程》开启灭菌器进行空运行。
用温度数显仪记录各点温度(每分钟一次),达到灭菌温度(115C )时,确定达到灭菌温度时的时间,再运行监测直至灭菌结束要求时间(45分钟),连续运行3次,以检查其重现性。
5.3.3根据多路温度记录仪各时段及各次的测定温度,确定达到灭菌温度时的时间(升温时间),计算腔室内的平均温度,计算腔室内最低温度与平均温度的差值。
(腔室内的平均温度
=各测试点平均温度之和/测试点数)
4.3.4结果分析与评价:根据空载热分布试验运行的结果,腔室内各处温度的均匀性、较低
温度所处的位置、较低温度与腔室内的平均温度的差值,评价空载热分布试验是否符合验证
标准的规定。
4.4满载热分布试验
5.4.1将规定最大载量(300kg)的待灭菌材料(此处选用生产黄连上清片原料大黄)码放在灭菌器内。
4.4.2将经过校正的多路温度记录仪探头按空载热分布试验的放置方式及位置放于灭菌器内。
(注意不要将探头插入待灭菌材料中,而应在它的周围)
4.4.3按《LZZ-1.2灭菌柜操作规程》开启灭菌器进行负载运行。
用温度数显仪记录各点温
度(每分钟一次),达到灭菌温度(115 C)时,确定达到灭菌温度时的时间,再运行监测直至灭菌结束要求时间(45分钟),连续运行3次,以检查其重现性。
4.4.4根据多路温度记录仪各时段和各次的测定温度,确定达到灭菌温度时的时间(升温时间),计算腔室内的平均温度,计算腔室内最低温度与平均温度的差值。
(腔室内的平均温度
=各测试点平均温度之和/测试点数)
4.4.5根据满载热分布试验运行的结果,腔室内各处温度的均匀性、较低温度所处的位置、较低温度与腔室内的平均温度的差值,评价满载热分布试验是否符合验证标准的规定。
4.5热穿透试验
5.5.1热穿透试验是在热分布试验的基础上,确定装载中的“最冷点”,并肯定该点在灭菌
过程中能获得充分的无菌保证值,即F o A 8。
4.5.2将规定最大载量的待灭菌材料(此处选用生产黄连上清片原料大黄)码放在灭菌器内;
将经过使用前校正的多路温度记录仪探头按下列要求放置:
①.热分布试验确定的冷点位置;(3-4号探头)
⑦.蒸汽入口处或由热分布试验确定的高温点位置;(1-2号探头)
③灭菌柜温度控制探头附近;(5号探头)
④设置一组腔室温度记录探头,此探头不能插入产品中,应设置在温度控制探头附近;(6 号探头)
(①其余探头可不必设置检测点。
4.5.3按《LZZ-1.2灭菌柜操作规程》开启灭菌器,达到灭菌温度(115C )时,用多路温
度记录仪测定各点温度(每分钟一次)并记录,直至灭菌结束要求时间(45分钟),计算F o
值。
连续运行3次,以检查其重现性。
T2 T J21
F o=A Tv 1O-10-
T1
(△ T为测定温度时间间隙,T1为升温达到1OOC的时间;T2为降温达到1OOC的时间;)
4.5.4根据三次热穿透试验运行的结果,确定各检测点F o值是否大于或等于8,评价热穿透
试验是否符合验证标准的规定。
4.6产品的灭菌效果的确认
4.6.1可接受标准
A、细菌W 1000个/g
B霉菌w 50个/g
C大肠埃希菌:不得检出
D大肠菌群w 50个/g
4.6.2检查确认
取三次热穿透试验的产品在无菌条件下制备样品,进行卫生学限度检查,根据检验结果, 评价产品卫生学限度检查是否符合验证标准的规定。
5.7结果分析与评价:通过以上试验,确认灭菌器的设备性能符合规定要求。
验证小组组长:
偏差说明、建议和结论:
验证小组组长:
年月日
附表4 热分布试验温度记录表
测试人:测试时间:运行状态:□空载□满载运行次数:第次
附表5 测试人:热穿透试验温度记录表
测试时间:运行次数:第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