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小架的特点

合集下载

陈式太极拳小架动作

陈式太极拳小架动作

陈式太极拳小架动作
陈式太极拳小架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拳法,源于陈氏家族,
后来经过不断演化、发展完善。

小架动作是其中比较基础的一个动作,也是太极拳练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架动作要求身体要放松,各个关节处都要呈现出自然的曲伸状态。

首先是“起势”,动作要显得稳重而不失灵动,动作不可过慢,
也不可过快,动作要保证在一个节奏中完成。

其次是“调势”,此时
要将身体重心往左侧移动,手臂也会向左延伸出去。

接着是“分豆”,要将右手手臂从胸前向外翻转,左手则掌心向下,如托盘一样。

然后
是“捶拳”,将左手沿着身体自然往下伸展,并转向右侧,右手同时
向上抬起,做出托盘式的动作。

最后是“落势”,要将两只手臂缓慢
地交叉在身体前方,身体也随之下降,重心移到左腿上。

小架动作虽然简单,但是需要不断的练习和反复揣摩,只有真正
领悟了太极拳的意境,才能完成一系列连贯自然的拳势。

如此才可达
到内外交流,身心统一的太极拳境界。

而陈氏太极拳的精髓就在于要
在拳上融入个人的理解和体悟,让拳的每一个动作都变得自然流畅、
具有个人风格。

陈氏太极拳大架小架的劲路区别

陈氏太极拳大架小架的劲路区别

陈氏太极拳大架小架的劲路区别我们都知道练习太极拳的好处非常多,尤其对于中老年人,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但是陈氏太极拳的大架小架的去咧你了解吗?下面店铺为您整理了关于:陈氏太极拳大架小架的劲路区别。

欢迎阅读!陈氏太极拳大架小架的劲路区别介绍陈氏太极拳中的大架小架有一定的区别,大架讲究是发劲蓄而后发,往往在初学者的身上体现明显,比如金刚捣椎,掩手锤等。

小架的发劲是心气一动,劲既发出。

刻意的蓄劲在正确小架习练者身上表达的不明显,可以理解为发劲更自然,但是更难发出。

所以在小架初学者的身上很少看到发劲动作,老师在初学阶段也不让发劲。

有些大架流派会要求学员,在刚开始的时候就尝试发劲的,而小架,往往都会把劲看作是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应该顺其自然。

今天社会上流传的大架有很多刻意的松沉,蓄发的动作过程,小架相对就精简,感觉大架有时要造势,而小架是顺势。

今天很多推手冠军都是大架出身,抛开功夫到底怎样不谈,我们在推手比赛中会看到很多人的惯用手法是先给对手一个劲,对手只要一上钩,再顺对方的劲路摔倒对方。

现在在社会上流传的大架往往强调辅助功力的练习,如打发劲,站桩,单式训练等。

小架也有背丝扣等单独练习方法,但是感觉很多小架拳师并不强调单独练习,单独把这个东西拿出来讲也往往是为了让学者明白劲路运行的道理,还是要结合行拳去体会。

市面上大架外面缠绕的东西多,小架内在缠绕的东西多。

感觉也不是绝对的,都是真对入门者来说的,入手路径不同罢了。

大架练习感觉上手很快,尤其是所谓新架,感觉很霸道,只要按照正确的要求练习,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明显感觉到体质的变化,如稍节发痒,换皮,腹鸣,皮肤内蚁行等个人感受,甚至觉得体内血液沸腾,很想立刻就找人干一仗。

小架也有这些感受,但是相对来说出现的没有大架那么快。

据传说,当然不是很可考,大架的一些练法是把小架里三趟架子,四趟架子里的的东西摘出来先练,小架更按部就班一些。

大架上手虽快,但是有时练完后会感觉很累,心里不舒服,可能是我自己练的不对,小架的拳架练完后感觉会比较舒服,有时会有种心里很满的感觉。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属性及特色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属性及特色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属性及特色陈氏太极拳小架拳术特有的属性特色:一是内外结合方式的小1、动势注重向内旋收,向内部小至无内处旋收,同时向外松张,使身体开张到极大,大至无外;2、虽然向内收与向外张是同时的,但在心意上,注重的是向内向极小处收。

外形虽然是向外向大处散张,但其劲如鼓满的气球皮,力向内向小处收裹。

这种方法可使内气充盈,气贴脊背,双螺旋缠丝运动。

二、形体变化方式的小1、运动中以尾椎为中轴,走后裆劲,向内裹合旋转,重心在重力作用下旋转流动,四肢伸缩幅度尽量缩小,以保持整体的圆。

2、拳架从外形看,好象是动的极小,其实恰恰是整体身体的向外张大。

这种形式,可以保持整体圆满,运动中不出现凹凸减少缺陷,使内气运行流畅,外力不易侵入。

三、运动方式的小1、一启动,向里收旋的同时向外松张,运动中始终向内向小处收旋,同时向外向大处松放,注小不注大;2、运行中继续向内向小处收,越是向内向小处收,外放之势越大,如龙卷风之势,越向内向小处收之无内,其外圆之势越猛。

3、一式完成,再向里向小处一收向外一张,还原为虚空。

这就是一式三小其气,也可以说是三聚散其劲。

这种运动方式一是收中放,内气不散乱,不散乱则养身;二是在发劲应用中,可达到气敛神聚。

陈氏太极拳小架习练内容:套路(拳架练习是知已功夫,可得太极劲)1.陈氏太极拳一路拳架;2.陈氏太极拳二路拳架;3.陈氏太极拳三路拳架。

推手( 推手是知彼功夫。

通过练习可得中用中,可纠正拳架中出现的偏差,同时将太极拳之法用于实践中)1.单推手2.双推手3.定步推手4.活步推手5.花脚步推手器械(器械是身体的放大,它可带动身劲运转,使身劲更圆满灵活,同时身器合一,增强自身驾驭外物能力,从而在实践中更好发挥太极劲的作用)1.太极剑2.太极刀3.太极枪。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技巧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技巧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技巧
陈式太极拳小架是太极拳的一个重要套路,其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身法:太极拳小架的身法以松散、沉着为特点,身体保持自然挺拔的站立姿势,重心低沉稳定,全身放松而不僵硬。

2. 步法:小架的步法较为稳定,以单步、骑马步、弓步为主,通过身体的移动来调节节奏和平衡。

3. 手法:小架的手法运用圆滑、柔和的力量,注重“听”敌人的力量,通过精妙的转化和运转,以较小的力量制约敌人。

4. 拳势:小架的拳势动作简洁流畅,注重身体的连贯性和流动性,大多数动作都是以旋转、螺旋等动作形式完成的。

5. 劲力:小架的劲力运用以柔为主,通过沉肩、沉肘、沉腕、沉胯来发力,增强攻守转换的能力。

6. 呼吸:小架注重呼吸的调节,配合动作的起伏,呼吸深缓均匀,帮助身体的放松和力的调动。

以上是陈式太极拳小架的一些基本技巧,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磨炼,可以逐渐掌握其中的精髓。

陈氏小架一路太极拳讲解

陈氏小架一路太极拳讲解

陈氏小架一路太极拳讲解
陈氏小架一路太极拳是一种优美的太极拳流派,其动作简洁明快,力度柔和。

在实践中,陈氏小架一路太极拳注重内功修炼,以达到身心健康和内外兼修的目的。

该拳路共有13个动作,动作流畅连贯,每个动作都有其独特的
内涵和技巧。

其中包括了基本步法、单鞭、云手、捶背、金鸡独立、斜单鞭、玉女穿梭、转身搬拦捶、双峰贯耳、十字手、倒卷肱、抱虎归山以及收势。

在练习陈氏小架一路太极拳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保持节奏稳定,节制呼吸,每个动作要有意识地放松身体;二是注意身体重心的转移和步法的正确,保持严谨的姿态;三是注意内心的静默,发挥太极拳的内在功效。

总之,陈氏小架一路太极拳是一种集健身、养生、功夫于一体的优秀拳术,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练习,具有很高的实用和艺术价值。

- 1 -。

陈氏太极拳小架和大架练法之区别

陈氏太极拳小架和大架练法之区别

陈氏太极拳小架和大架练法之区别小架拳五层功夫,都在太极拳架里,分为五路,炮锤不算。

一路是综合架,练松练柔,二路练身法,三路练发劲,四路和五路练打法,技击。

招式少,30几式。

四路和五路已经看不到,有位高手只学了一路。

在外地比武,觉得不够用。

就死练炮锤。

大架除了炮锤只有一路拳,新架是后来陈发科在老架一路基础上创编的。

陈氏太极拳大架也称老架和陈氏小架,虽然理论一样。

都研习小架陈鑫的《陈氏太极拳图说》,但练法还是有所不同。

走大圈被称作大架,走小圈被称之为小架.套路名称一样.但是,由于圈的大小不同,二者之间还是有一定差别。

大架腰胯转的圈大,小架腰胯转的圈小,太极拳是以腰胯的旋转带动全身各部分都在旋转,腰胯转的圈大,带动全身的圈也大;腰胯转的圈小,带动全身的圈也小;双臂走的弧形大小不同,大架的大,小架的小,腿的动作有所不同,小架脚始终是平行扣住,大架脚有点朝外。

震脚的力度与用意不同,小架不提倡震脚。

丹田内转向上的高度不一样。

裆的运行路线不同,大架大都走下弧,小架走后弧。

小架合裆,开后裆。

大架开前裆的多。

小架讲腰裆劲,大架讲胸腰折叠。

小架暗劲和寸劲多,大架明劲和长劲多。

大架有的,小架都有。

就像走下弧,老师没说,是因为你的后弧都走不好。

在几个招式里都有体现,在转关中挤劲,都得走下弧。

只是弧度小,你看不清楚。

跌叉,金鸡独立,抱头推山等。

特别是上金刚,松完右胯时,要先走下弧线和后弧,也就是下弧和后弧是一起走的。

你的右膝盖才不会别着脚一直要往外开。

这些就是转关,向右移重心时,很多人都是向右转,直接身体向右转动,这是不准确,身体右转:绝对不能直接身体向右转动,直接右转造成腰没有使上劲力。

陈氏小架是要裆使上劲,正确做法:一定要先松左胯、左腰,合着劲向右移动,也就是左胯松后下沉,左胯合向右合、走后弧、向右转动,感到很轻灵、整体劲力就出来了!腰感到自己没有转体,很自然地就转过来了!反之,左转同样道理。

开合都在裆里。

这就是所谓的左右相随。

陈式太极拳小架

陈式太极拳小架

陈式太极拳小架陈式太极拳小架是中国最古老的武术之一,被公认为国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四世纪,起源于湖北襄阳,由陇南家族成员陈氏祖先引进到湖北。

从古代到现代,陈氏太极拳小架一直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脉相传之宝。

陈式太极拳小架是在古老的中国传统武术基础上演化而成的,由朴和气之气道、软护身之招、坚剑舞之刀、祖龙之内劲等分支组成。

它有着自己独立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兼具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哲学观念和思想特征,极具文化气息。

在中国传统武术中,陈式太极拳小架被誉为奇门八宝,有着深远的历史价值。

它以檀香拳和旋转拳为主要技法,可以运用八卦、射箭、剑法等神奇武学知识。

在拳术的运动中,陈氏太极拳小架将柔软与强相结合,通过推拿和手法缠绵搏斗,兼具攻守,结合阴阳之理,既有柔无戾、既有实无虚的相协调特征。

陈氏太极拳小架练习动作要求刚柔并济,强调把握柔和的本质,重视劲力的放松和灵活的活动。

它以回顾、做功、放松和运动为基本要求,以护身、搏斗、内劲和原劲为追求,旨在提高行动力、减少伤害,在搏斗中达到有柔无戾、有实无虚,最终达到心计齐备的境界。

在今天,陈式太极拳小架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宝级的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经典价值。

伴随着国内外人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陈式太极拳小架的承袭传播已经受到很高的关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综上所述,陈式太极拳小架是中国最古老的武术,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粹。

它可追溯到十四世纪,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脉相传之宝,由朴和气之气道、软护身之招、坚剑舞之刀、祖龙之内劲等分支组成。

陈式太极拳小架的练习动作要求刚柔并济,结合阴阳之理,既有柔无戾、既有实无虚的特征,以护身、搏斗、内劲和原劲为追求,在国内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表现强大的文化遗产。

陈式太极拳小架一路动作详解

陈式太极拳小架一路动作详解

陈式太极拳小架一路动作详解陈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小架一路是陈式太极拳中最基础的套路之一。

下面将详细介绍陈式太极拳小架一路的动作。

小架一路共有74个动作,从起势到收势分为五个部分,整套动作流畅舒缓、有内有外、刚柔相济。

1. 起势:双手抱球,身体均匀放松,重心下沉,沉肩垂肘,顶天立地。

2. 左蹬脚、进步、左踢腿:先左蹬脚,将重心前移,然后进步,同时左脚踢出,力道要平稳。

3. 右蹬脚、进步、右踢腿:与前一动作相同的方式,只是改为右蹬脚和右踢腿。

4. 左手推掌、右手虚按:先用左手推掌向外推开,然后以右手虚按的势态压低前方,同时身体要跟着转动。

5. 左螺旋手、右螺旋手:左螺旋手为将右手左肘置于左手臂下方,同时使左手从左上方螺旋向前。

右螺旋手为右手向前放松螺旋,与前一动作相反的方向。

6. 左鬼脚、右鬼脚:左鬼脚为将身体重心转移到左腿上,右腿跟着跨出。

右鬼脚为先右脚移动,然后左脚跟进。

7. 単鞭:右手先置于左手腕内侧,再向外侧抬起,同时左手顺势挥出,身体稍微前倾。

8. 靠、掤:靠为右手以掌心向前推出,然后左掌贴于右臂内侧。

掤为右手掌心向上翻,与前一动作相反的方向。

9. 右捶拳、前扑拳:先右拳向前直击,再左拳跟上,以拇指最后凝固的形式击出。

10. 左捶拳、后扑胸肘:与前一动作相同的方式,只是改为左拳和右肘。

11. 白鹤亮翅:先左手从右腋下伸出,再右手从左腋下伸出,两手向两侧打开。

12. 左托掌、右托掌:与前一动作相反的方向,将手臂伸直,手掌向前。

13. 左撇身砸拳、右撇身砸拳:先左腿腾空撇向右边,同时上身右转,右手以拳头形式砸向前方,再反向重复。

14. 左推掌、右推掌:先左掌向前推开,再右掌跟进。

15. 双重推掌:两手同时向前推出,手心向外。

16. 左倒撵煞、右倒撵煞:先左脚后退,同时上身向右转,然后右脚向右脚方向后退,重心放在右腿上。

17. 単鞭:与前面的単鞭动作相同。

18. 扇通胸腔:双手向外扇开,同时身体稍微后仰,胸口张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式太极拳小架的特点
陈式太极拳小架的特点
《拳经》云:“若要拳练好,除非圈练小。

”即由大圈练至小圈,由小圈练至无圈,方臻神品。

陈式小架太极拳特点概述:古朴无华,小巧紧凑;身法中正,步法轻盈;以意领气,以气摧劲;静则百骸皆静,动则周身全动。

以内劲为统领,以蚕丝劲为核心,动作刚柔相济,开合相寓;以腰为轴,节节贯穿,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若长江大河,滔滔不绝。

陈式太极拳小架的特点1、身法
“身忌上蹿胡乱摆,宁低不高行平线”。

行拳走架身体不可忽上忽下,左右乱摆;意向下沉,重心放低,重心基本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个别动作如摆脚下岔、金鸡独立、铺地龙等除外)。

陈式太极拳小架的特点2、手法
陈式太极拳是我国太极拳成立最早的门派,其独特的拳术风格是中华武术的杰作。

“双手相合勿翻动,微贯一气指肚间;上行不过眉,下行似松开;内转拇指界中线,外运勿探、沉肘尖;莫贪莫夹、束肋毛肤相挨”。

两手向合,四六阴阳;瓦隆掌,大、小指向合,意贯母、食、中指。

手的运动范围以身体中线为界,左、右手各管半边,向上行不超过眉毛,向下行意想松开;出手勿贪,回手勿夹,留有余地,中规中矩。

陈式太极拳小架的特点3、步法
“脚踏忌八、丁,切记合足尖;内脚掌踏地偏重,大二趾领先;以脚跟转换,步大一腿长,步小一竖脚”。

基于开胯圆裆的需要,要求两脚基本保持平行,忌八字脚、丁字脚(造成两胯根不成窝状,裆部失去弧形,成“人”字裆即尖裆,不能实现圆裆)。

从胯向下内缠,落在脚掌内侧大、二足指上。

出步适中,不能大。

大步不能超过一腿长,小步不能小于一竖脚。

陈式太极拳小架的特点4、“宁进不退,下在上先”
重心宁进不退;转换下在上先。

陈式太极拳小架的特点5、眼法
“神送前手头忌晃动”。

神意在前手,但目光并非死死盯住前手,头也不能随手晃动。

陈式太极拳小架的特点6、劲法
“裆贵开圆,莫扭莫涮”。

臀部放松,向两侧外泛,使胯从两侧向前、内裹,胯根里掖,形成后开前合,实现圆裆;裆为腰腿之枢纽,在运动旋转中,是由趾而胫而股而会阴。

由身(命门)而肩而肱而桡骨、尺骨直缠至指梢的“缠丝劲”,也叫“螺旋劲”;阴阳转换时,胯走后、下弧;胯似托盘,切记不能扭、不能涮;两胯走“∞”劲不断,背丝扣型循环缠;劲需走满,无过无不及。

陈式太极拳小架的特点7、立圆多、平圆少
划圈走立圆是为了在松沉圆转的条件下,实现力从脚起,自下而上的传递。

另外,走立圆也容易保持身体的稳定。

所以小架走圆多为立圆,或有小角度的倾斜。

陈式太极拳小架的特点8、整圆多、弧线少
整圆是为了劲路的完整,减少不必要地重复蓄劲,实现化、打连贯,出击迅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