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助剂分析
高分子材料助剂

25
四、热稳定剂
铅和镉稳定剂的替代产品相继推出
发 展 趋 势
多元复合“一包装”式产品成为市场上发展趋势
大力开发有机锡新产品
开发无异味的锡产品
26
五、光稳定剂
高分子材料的户外老化原因:紫外线辐射下,氧化降
解过程大大加速;水、臭氧、微生物等的影响。
原料成本低使用效率高定义多元醇酯乙二醇丙二醇一缩二乙二醇等二元醇丙三醇季戊四醇的低级脂肪酸酯苯甲酸脂其他化合物脂肪族一元酸酯苯甲酸单酯松香酸酯磷酸酯磺酰胺脂肪酰胺烃类氯化烃二增塑剂三作用形式作用机理增塑剂分子插入到聚合物分子链之间削弱了聚合物分子链间的应力结果增加了聚合物分子链的移动性降低了聚合物分子链的结晶度达到增塑
分 类
按功能分:链终止型抗氧剂(或自由基抑制剂)即主 抗氧剂;预防型抗氧剂(包括过氧化物分解剂、金属离子 钝化剂等)即辅助抗氧剂。 按结构分:胺类、酚类、含硫化合物、含磷化合物、 含氮化合物、有机金属盐类以及复合抗氧剂等。
8
三、抗氧剂 作用机理 按反应机理分,可分为链终止型抗氧剂和预防型抗氧剂。 前者为主抗氧剂,后者为辅助抗氧剂。 按用途分,有主抗氧剂和辅助抗氧剂两种。 (一)主抗氧剂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结构图
非极性增塑剂对非极性聚合物的增塑作用示意图
DOP增塑PVC
极性增塑剂对极性聚合物的增塑作用示意图
屏蔽作用
隔离作用
“溶剂化”
相互作用
5
二、增塑剂
增塑过程
1.润湿和表面吸咐 增塑剂分子进入树脂孔隙并填充其孔隙。 2.表面溶解 增塑剂先溶解溶胀聚合物表面的分子,当聚合物表面有悬浮聚合残留的胶体时,能延 长诱发阶段。 3.吸咐作用 树脂颗粒由外部慢慢地向内部溶胀,产生了很强的内应力,表现为树脂和增塑剂的总 体积减少。 4.极性基的游离 增塑剂掺入到树脂内,并局部改变其内部结构,溶解了许多特殊的官能团,反应为增 塑剂被吸咐之后,介电常数比起始混合物高。这一过程受温度和活化能大小的影响。 5.结构破坏 干混料中的增塑剂是以分子束的形式存在于高分子或者链段之间。当体系受到较高能 量如加热至160----180oC,或者将其辊炼。聚合物的结构将会破坏,增塑剂便会渗入到 该聚合物的分子束中。 6.结构重建 增塑剂与聚合物的混合物加热到流动态而发生塑化后,再放冷,会形成一种有别于原 聚合物的结构。这一结构表现出较高的韧性,但结构形成往往需要一段时间。
高分子材料助剂详解

高分子材料助剂详解高分子材料助剂是一种用于改善高分子材料性能的添加剂。
它可以通过改变高分子材料的分子结构或改善加工工艺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电性能、耐候性、耐化学性等方面的性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分子材料助剂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
增塑剂是一种能增加高分子材料柔软度和可塑性的助剂。
增塑剂主要通过两种机制起作用:第一种机制是与高分子材料相容形成可靠的分散体系,第二种机制是在高分子材料之间形成弱的力学键。
这两种机制使得高分子材料的分子间空隙增加,从而提高了材料的柔软性和延展性。
稳定剂是一种能保护高分子材料免受外界因素(如热、光、氧、溶剂等)影响的助剂。
稳定剂可以防止高分子材料的分子链断裂、氧化和降解等现象的发生,从而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
稳定剂的选择通常根据高分子材料的特性以及使用环境的需求进行。
增强剂是一种能提高高分子材料强度、刚度和耐磨性的助剂。
增强剂主要通过增加高分子材料的纤维含量或改变其分子结构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常用的增强剂有纤维增强剂、颗粒增强剂等。
填充剂是一种能改善高分子材料热导率、抗压强度和耐磨性的助剂。
填充剂主要通过填充高分子材料空隙、增加材料的接触面积来提高材料的物理性能。
常用的填充剂有纳米填料、粉状填料、纤维填料等。
除了上述介绍的几种常见助剂外,高分子材料助剂还包括阻燃剂、抗氧化剂、抗静电剂等。
这些助剂可以根据高分子材料的性质和使用要求进行选择和配置,以获得最佳的性能。
综上所述,高分子材料助剂在高分子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种类的助剂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能够改善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电性能、耐候性、耐化学性等方面的性能。
通过合理选择和配置助剂,可以使高分子材料更好地适应各种使用环境和要求,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和使用寿命。
高分子材料助剂

高分子材料助剂
高分子材料助剂是指在高分子材料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为改善和提高高分子
材料的性能、加工工艺和降低成本而使用的各种辅助材料。
它们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合成纤维、涂料、胶粘剂等领域,对提高产品品质、节约原料、改善劳动条件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高分子材料助剂在高分子材料的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添
加稳定剂可以有效防止高分子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受到光热氧化而降解,延长其使用寿命;添加抗氧化剂可以防止高分子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受到氧化而失去原有性能;添加阻燃剂可以提高高分子材料的阻燃性能,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其次,高分子材料助剂在高分子材料的加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添
加润滑剂可以降低高分子材料的摩擦系数,改善加工性能,提高生产效率;添加增塑剂可以增加高分子材料的柔韧性和延展性,改善加工性能,提高产品的使用性能;添加填充剂可以降低高分子材料的成本,提高产品的硬度和强度。
最后,高分子材料助剂在高分子材料的应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添
加抗静电剂可以有效防止高分子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产生静电,避免静电引起的危险;添加抗UV剂可以有效防止高分子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紫外线的照射而老化,延长其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高分子材料助剂在高分子材料的生产、加工和应用过程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对提高产品品质、节约原料、改善劳动条件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选择合适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并合理使用,对于提高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加工工艺和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高分子材料助剂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第五章 高分子材料助剂的分析

Company Logo
•亚磷酸酯 亚磷酸酯
Company Logo
热稳定剂
定义:为防止塑料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热而引起 定义: 降解所加入的助剂称为热稳定剂。 降解所加入的助剂称为热稳定剂。 主要用于聚氯乙烯。 主要用于聚氯乙烯。
Company Logo
分类
种类
使用
带有 PbO(盐基)的无机酸 盐基性 或有要酸的铅盐。三盐基 铅盐类 性硫酸铅,二盐基性亚磷 酸铅,盐基性亚硫酸铅等 硬脂酸和月桂酸的镉、 金属皂类 钡、铅、钙、镁等二价金 属盐。硬脂酸钡,硬脂酸 钙,月桂酸钡等 带两个烷基的有机酸或硫 醇的锡盐。二月桂 酸二 有机锡类 丁基锡,十二硫醇 二丁 基锡等
Company Logo
我国标准中橡胶配合剂有效含量检测方法
1、无机配合剂基本有有效含量的检测,为化学 、无机配合剂基本有有效含量的检测, 基本有有效含量的检测 分析法。 分析法。 2、绝大多数有机配合剂无有效含量检测。 、绝大多数有机配合剂无有效含量检测。 有机配合剂无有效含量检测 3、2006年发布的 、 年发布的GB/T 20646-2006,橡 年发布的 , 对苯二胺(PPD)防老剂 试验方法对 胶配合剂 对苯二胺 防老剂 3100、4020、4010NA等进行有效含量测 、 、 等进行有效含量测 所用方法为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定,所用方法为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4、用红外光谱法鉴别有机配合剂真假 、
光稳定剂 凡是能够抑制光老化,延长它的使用寿命的物 凡是能够抑制光老化, 质都称为光稳定剂 光稳定剂。 质都称为光稳定剂。 各种高分子材料,特别是无色透明制品, 各种高分子材料,特别是无色透明制品,在使 用过程中由于日光照射(主要是紫外线) 用过程中由于日光照射(主要是紫外线)的影 会引发自动氧化反应而导致聚合物的降解, 响,会引发自动氧化反应而导致聚合物的降解, 使制品的外观和物理机械性能劣化, 使制品的外观和物理机械性能劣化,这一现象 称为光老化或气候老化。 称为光老化或气候老化。
高分子材料功能助剂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高分子材料是一种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具有良好的工程特性和广泛的用途。
而高分子材料功能助剂则是在高分子材料生产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高分子材料功能助剂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高分子材料功能助剂的概念及作用原理1.1 高分子材料功能助剂的定义高分子材料功能助剂是指在高分子材料的加工和制备过程中,为了改善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性能、力学性能、耐热性能、抗老化性能等而添加的一种特殊材料。
1.2 高分子材料功能助剂的作用原理高分子材料功能助剂主要通过以下几种作用实现对高分子材料性能的改善:(1)增强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性能,如改善热稳定性、提高流动性、增加成型性等;(2)改善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如增加强度、韧性、硬度等;(3)提高高分子材料的耐热性能,抗氧化性能,抗紫外线性能等。
二、高分子材料功能助剂的应用现状2.1 主要应用领域高分子材料功能助剂主要应用于塑料、橡胶、合成纤维等领域。
其中,塑料是高分子材料功能助剂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其功能助剂种类繁多,应用需求也非常广泛。
2.2 应用现状目前,高分子材料功能助剂在国内外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塑料制品中,功能助剂的应用量逐年增加,尤其是在热稳定剂、光稳定剂、着色剂等领域;(2)在合成纤维领域,功能助剂对纤维的力学性能、色牢度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3)在橡胶制品中,功能助剂在提高橡胶制品的耐热性、耐油性、耐老化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高分子材料功能助剂的发展趋势3.1 绿色环保助剂的需求增加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增强,对绿色环保助剂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
未来高分子材料功能助剂的发展将更多地朝着绿色环保方向发展,绿色可降解助剂、生物基助剂等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3.2 多功能化助剂的发展未来功能助剂将朝着多功能化发展,一种助剂可以兼具多种功能,以满足不同高分子材料的要求。
3.3 智能化助剂的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高分子材料功能助剂将更多地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可以根据材料的使用环境和要求,实现智能调控,提高材料的使用性能。
高分子材料助剂-概述解析

关于高分子材料及加工
常用高分子材料(塑料)的种类、结构、性能及 其加工应用。
高分子材料常用助剂的特性及使用。 常用塑料品种的结构-加工-性能关系。
通用塑料
聚乙烯 聚丙烯 聚氯乙烯 聚苯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工程塑料
聚酰胺 聚碳酸酯 聚酯 聚醚类塑料 氟塑料
粘流态可进行流动性加工
Degradation
Tg
Tf
Td
Temperature
Processing Temperature
Tg
Tf
线型非结晶聚合物的温度、 力学状态及成型加工的关系
Td
熔融纺丝 注射成型 薄膜吹塑 挤出成型 压延成型 中空吹塑成型 真空和压力成型 薄膜和纤维热拉伸 薄膜和纤维冷拉伸
按塑料的 产量和耐热等级 分类:
(1)通用塑料:指一般用途的塑料。 特点:成本低、产量大、用途广泛、性能变化大、制品 多样,但机械性能和耐热性不高设备等工业用途 的塑料,与通用塑料无严格的区分。
特点:强度、刚性、硬度等均比通用塑料高、耐高、低温 性能好,但产量相对小,成本较高。耐热温度大于100oC。 (3)特种工程塑料:耐热等级更高,价格更贵,产量更小。
时间
1907 1927 1927 1930 1936 1936 1938 1938 1939 1941 1942 1942 1943 1943 1943
聚合物名称
酚醛树脂 聚氯乙烯 醋酸纤维素 丁苯橡胶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醋酸乙烯酯 聚苯乙烯
尼龙66 聚偏氯乙烯 聚四氟乙烯 不饱和聚酯 支化聚乙烯 丁基橡胶
热塑性塑料的基本分类和主要品种
塑料
通用塑料
低密度聚乙烯(LDPE) 高密度聚乙烯(HDPE) 聚丙烯(PP) 聚氯乙稀(PVC) 聚苯乙烯(PS)
高分子材料化学助剂行业上下游产业结构分析及细分应用规模前景评估预测

高分子材料化学助剂行业上下游产业结构分析及细分应用规模前景评估预测1、高分子材料化学助剂概述:高分子材料化学助剂是指为改善高分子材料加工性能、改进物理机械性能或赋予高分子材料某种特有应用性能而加入目标高分子材料体系中的各种辅助物质,通常又被称为化学助剂、聚合物助剂、高分子材料助剂等。
高分子材料化学助剂按照基础材料的不同,可分为塑料助剂、化学纤维助剂、胶黏剂助剂、涂料助剂、橡胶助剂等细分行业。
根据功能不同又可划分为不同细分品类,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2、高分子材料防老化助剂概述:高分子材料防老化助剂是一种能够改善高分子材料的原有性能,能够抑制或减弱高分子材料因光、热等引发的氧化降解的化学助剂,主要分为光稳定剂和抗氧剂两大类别。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权威公布《中国高分子材料化学助剂行业市场调查及投资战略预测报告》光稳定剂是一种能够抑制或减弱光照对高分子材料的降解作用,提高高分子材料耐光性的化学物质,其通常可以与抗氧剂协同使用,以更好的抑制高分子材料的光氧化降解。
光稳定剂通常按照作用机理可以分为自由基捕获剂(主要为受阻胺光稳定剂HALS)、紫外线吸收剂(UVA)、猝灭剂等,具体情况如下:抗氧剂是指能够抑制或延缓大气中氧或臭氧对高分子材料的氧化降解,从而阻止材料老化并延长使用寿命的化学物质。
抗氧剂可分为主抗氧剂和辅助抗氧剂,其中,主抗氧剂可以消除树脂体系内的自由基,主要是芳香胺和受阻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辅助抗氧剂能够及时分解树脂体系内的氢过氧化物,主要是含磷和含硫的有机化合物。
3、高分子材料助剂市场运行现状:高分子材料化学助剂行业属于精细化工行业,精细化工行业产品种类多、附加值高、用途广、产业关联度大,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各个领域,是化学工业中最具活力、最具潜力的新兴领域之一,也是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已成为世界各国调整化学工业结构、提升化学工业产业能级和扩大经济效益的战略重点。
第四章 高分子材料助剂

3、固相缩聚
4、界面缩聚
单体(催化剂)
单体、溶剂、水
固体树脂
固体树脂
9.1.2 高聚物合成用助剂
一、自由基聚合用引发剂 二、自由基聚合用分散剂与乳化剂 三、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 四、分子量调节剂 五、阳离子聚合引发剂 六、阴离子聚合引发剂
一、自由基聚合用引发剂(Initiator)
分子质量调节剂是一种能够调节、控制聚合物分子 量的物质。 调节剂的特征是它们的分子内存在弱键及链转移后 能生成稳定的自由基,链转移常数较大。 脂肪族硫醇是多种常用单体的有效分子量调节剂。 其中碳原子的数目一般以10-20个最为活泼,其用 量一般为单体用量的0.1%-1%。 例如腈纶生产中经常使用十二烷基硫醇作为分子量 调节剂。
9.1.1高聚物合成基本知识
二、聚合反应分类 2、按聚合反应的反应机理和动力学分类 (1)链式聚合:类型 链式聚合按活性中心分为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等。 具有供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双键上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阳离子聚 合。 具有吸电子基团的乙烯基单体,则容易进行阴离子聚合。 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适于自由基聚合。
增塑剂
二、增塑机理
聚合物的分子间力 物质在聚集状态下分子间存在范德华力 氢键(含有羟基和氨基,如聚酰胺) 聚合物的结晶度:是指空间有规结构的聚合物分子 链在适当的条件下,一部分高分子链可以从卷绕杂 乱的状态变成紧密折叠成行的有规则排列状态。
增塑剂
二、增塑机理
增塑机理: 增塑剂添加到聚合物中,增塑剂分子插入到聚合物分子链之间, 削弱了聚合物分子链间的引力,结果增加了聚合物分子链的移 动性,降低了聚合物分子链的结晶度,从而使聚合物的塑性增 加。 增塑剂分子插入结晶区要比插入无定型区困难的多。 如果增塑剂的分子既能插入聚合物的无定型区同时又能插入结 晶区域,则此增塑剂便是溶剂型增塑剂,即所谓主增塑剂。 如果增塑剂的分子仅能插入部分结晶的聚合物的无定型区域, 则此溶剂便是非溶剂型增塑剂,即助增塑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点: 不能解释许多聚合物在增塑剂量低时 所发生的反增塑现象等。
2. 增塑剂的作用原理(现在普遍接受的一种说法)
高分子材料的增塑,是由于材料中高聚物分子链间聚集 作用的削弱而造成的。增塑剂分子插入到聚合物分子 链之间,削弱了聚合物分子链间的作用力,结果增加 了聚合物分子链的移动性,降低了聚合物分子链的结 晶度,从而使聚合物塑性增加。
塑性两种。
复合材料的增强剂分类:纤维增强剂、粉状增强剂。
纤维增强剂品种:玻璃纤维、碳纤维、硼纤维、
硅碳纤维、聚对苯撑对苯二甲酰胺纤维(凯芙
拉)、晶须(其主要材料是氧化铝、碳化硅、氮 化硅等)。 粉状增强剂品种:二氧化硅、炭黑、金属粉、石 棉、云母、玻璃、木屑、硅藻土、碳酸钙、滑石
粉等。
4、高聚物分子中对抗塑化的因素 (1)范德华力(作用能: 2~8kJ/mol) 取向力 诱导力 色散力 (2)氢 键(13~29 kJ/mol) (3)结晶
四、增塑剂的主要品种
1.苯二甲酸酯类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的制备与工艺流程:
常见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
2.脂肪族二元酸酯类
6.2
增塑剂
一. 增塑剂的定义和性能要求
1.增塑剂的定义:
增塑剂——是一种加入到高分子聚合体系中 能增加它们的可塑性、柔韧性或膨胀性的物质
2. 增塑剂的性能要求
1)基本性能要求
增塑剂分子应与高聚物的相容性好,同时还要考虑透明性、塑化效率、刚性、 强度、伸长率、低温柔软性、低温脆性、橡胶状弹性、耐曲挠性、尺寸稳定 性、电绝缘性、耐电压性、介电性、抗静电性和粘合性等。
2)耐久性
包括耐热着色性、耐热老化性、耐光、耐寒、耐酸、耐碱、耐洗涤性耐迁移 性、耐抽出性。
3)加工性
包括加工操作性、干燥性、润滑性、交联性、塑性流动性、长期反复操作性.
4)安全性
包括卫生性、无臭性、无味性、不燃性、再生利用性、降解性。
5)经济性等
塑化效率的定义
可以使高分子材料达到某一柔软程度时需要添加
内部出现垂直于应力方向的微细凹槽,呈银白色,
故称为银纹。
常用增韧剂:1)橡胶类物质。如乙丙橡胶(用于
增韧PS)、聚丁二烯橡胶、丁基橡胶、丁腈橡胶
和丁苯橡胶。2)树脂类物质。如SBS(苯乙烯~丁 二烯嵌段共聚物)、MBS(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 烯~苯乙烯的接枝共聚物)、ABS(丙烯腈~丁二烯 ~苯乙烯共聚物)等。
理法,又分为溶剂浆液处理法和水相浆料处理法。 两类偶联剂比较:硅偶联剂对含硅元素的填料有效, 适应填料面相对较窄,可增加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刚 性;钛酸酯偶联剂对不含硅的填料较适用,它对于
树脂和无机填料的适用范围较广,其作用不仅使复
合材料的强度提高,还能赋予一定程度的挠屈性 。
6.6 高聚物交联及交联剂
超过它们各自单独使用效能的加和。
相抗效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助剂并用时,它们的总效应 小于它们各自单独使用的效能或加和
三.助剂工业的发展动态
1. 大吨位品种趋于大型化和集中生产 2.新功能助剂研究继续活跃 3.助剂分子结构日臻完善 4.助剂开发顺应全球环保、卫生及安全性潮流 5.助剂多功能化趋势 6.复配型助剂和集装化技术进展迅速 7.助剂高分子量化趋势 8.反应型助剂稳步发展 9.成本――效能平衡性
凝胶理论优/缺点:
这一理论更适用于增塑剂用量大的极 性聚合物的增塑。而对于非极性聚合物的 增塑.由于大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小,认为 增塑剂的加入.只不过是减少了聚合物大 分子缠结点(连接点)的数目而已。
3、自由体积的理论要点:
增塑剂加入后会增加聚合物的自由体积。而所有聚合物在 玻璃化转化温度了Tg时的自由体积是一定的,而增塑剂 的加入,使大分子间距离增大,体系的自由体积增加,聚 合物的粘度相应下降.塑性加大了。
3)秋兰姆
4)次磺酰胺类
(R1、R2可以是氢、烷基、芳基或环己基), 其特点是有良好的后效性。
Ⅱ、有机过氧化物交联剂
有机过氧化物受热分解,产生活性很高的自
由基,而自由基容易夺取化合物分子中被活化了 的H,使聚合物主链变成活性大分子自由基,这
反应性或相容性。因此,当硅烷偶联剂介于无机和有机界 面之间,可形成有机基体—硅烷偶联剂—无机基体的结合 层。典型的硅烷偶联剂有WD—20(或A151)(乙烯基三乙 基硅烷)、A17l(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2(乙烯基三 (β—甲氧乙氧基)硅烷”等。
铁酸酯偶联剂在热塑性塑料、热固性塑料及橡胶等填料体 系中都具有较好的偶联效果。 铁酸酯偶联剂按其结构大致可分为四类:单烷氧墓型、单 烷氧基焦磷酸酯型、螯合型和配位体型。 单烷氧基型偶联剂的结构通式为:RO—Ti(OX—R—Y)3。代 表性品种为三异硬脂酰基钛酸异丙酯(TTS),适用于碳酸 钙填料。 单烷基焦磷酸酯型偶联剂的结构通式为:
偶联剂——其结构特点是分子中含一个亲无机物的基团 (与无机材料反应)和一个亲有机物的基团(与有机材料 反应)。它广泛用于复合材料和粘材料中。
常用的偶联剂:硅烷偶联剂和钛酸酯偶联剂。 硅烷偶联剂是由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开发的,主要用于玻 璃纤维增强塑料。硅烷偶联剂9分子结构式一般为:Y— R—Si(OR)3,(式中Y一有机官能基.SiOR一硅烷氧基)。 硅烷氧基对无机物具有反应性,有机官能基对有机物具有
4.助剂对制品用途的适应性
不同用途的制品对所欲采用的助剂的外观、气味、 污染性、耐久性、电性能、热性能、耐候性、毒性等都有 一定要求。
5.助剂配合中的协同作用与相抗作用
加和效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助剂并用时.它们的总效应 等于它们各自单独使用效能的加和。
协同效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三维网状结构)高分子的过程称 为“交联”或“硫化”,
凡能使高分子化合物引起交联的物质就称为交联剂(也称 硫化剂)。除某些热塑性橡胶外,天然橡胶与各种合成橡 胶几乎都需要进行“硫化”。某些塑料,特别是某些不饱 和树脂,也需要进行交联。
交联的作用:提高模量、抗张强度等机械物理性能,以及 耐温性和耐候性等。1)橡胶制品通过交联获得宝贵的高 弹性;2)热塑性塑料通过交联获得足够高的玻璃化温度 和稳定性;3)涂料经交联才能成牢固的涂膜,从而具有 耐高温、防腐蚀和绝缘性能;4)胶粘剂和密封胶只有交 联才有足够的内聚力,产生足够的强度;5)纤维制品防 皱加工、耐久压烫、防缩及定型整理等也离不开交联反应
分子的某些部分缔结成凝胶网状时,增塑剂也能起润滑作 用而降低分子间的“摩擦力”,使大分子链能相互滑移。
换言之.增塑剂产生了“内部润滑作用”。 润滑理论优/缺点: 这个理论能解释增塑剂的加入使聚合物粘度减小, 流动性增加,易于成型加工,以及聚合物的性质不会明显 改变的原因。但单纯的润滑理论,还不能说明增塑过程的 复杂机理。
壬二酸二乙基己基酯(DOZ)的制备工艺
3. 磷酸酯
磷酸酯的通式为:
4.环氧化合物类
5.含氯增塑剂
6.高分子量增塑剂
7.其他类型
6.3 高分子材料增韧剂
增韧剂——能赋予塑料(或粘合剂)更好韧性的
助剂(也称抗改性剂)。 增韧机理——多重银纹理论。 银纹:聚合物在张应力作用下,于材料某些薄弱 地方应力集中产生局部塑性形变,在材料表面或
(R,R’——烷基、芳基,通常为甲基、 乙基、丁基、苯基;Me——金属原子, 如锌盐、铅盐、铜盐、镍盐; n—— 金属原子价)
2)噻唑类 指分子中含有噻唑环结构的促进剂,常 见的品种有促进剂M(2—硫醇基苯并噻唑)、促进 剂MZ(2—硫醇基苯并噻唑锌盐)、促进剂DM(二 硫化二苯并噻唑)。
N S S S N S
代表品种有异丙基三(焦磷酸二辛酯)钛酸酯(LR-38S)
螯合型偶联剂的结构通式为:
代表品种是二(二辛基焦磷酰基)含氧乙酰酯钛(KR138S)。 配位型结构通式为:
代表品种有四异丙基二(亚磷酸二月桂酯)钛酸酯。
钛酸酯处理填料的方法:1)现场即时掺混法(也
称干法),特点是方法简单,成本低廉;2)预处
加工用助剂 加工助剂是指材料在加工过程中所加的添加剂。
(3)按作用功能分类
二.助剂的选择中应注意的问题
1.助剂与制品的配伍性 固体助剂的析出俗称为“喷霜”,液体助剂的析出则称作 “渗出”或“出汗”。 2.助剂的耐久性 聚合物材料在使用条件下,仍可保持原来性能的能力叫耐久 性。保持耐久性就是防止助剂的损失。助剂的损失主要通过 三条途径:挥发、抽出和迁移。 3.助剂对加工条件的适应性 加工条件对助剂的要求,最主要是耐热性,即要求助剂在加 工温度下不分解、不易挥发和升华。
2、凝胶理论要点:
聚合物(主要指无定形聚合物)的增塑过程是使组成聚合物 的大分子力图分开,而大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又尽量使其 重新聚集在一起的过程.这样“时开时集”构成一种动
态平衡。在一定温度和浓度下.聚合物大分子间的“时 开时集”,造成分子间存在若干物理“连接点”,这些 “连接点”在聚合物中不是固定的,而是彼此不断接触 “连接”.又不断分开。增塑剂的作用是有选择地在这 些“连接点”处使聚合物溶剂化.拆散或隔断物理“连 接点”,并把使大分子链聚拢在一起的作用力中心遮蔽 起来,导致大分子间的分开。
的增塑剂的量来衡量,所需增塑剂的量越少,其 增塑效率越高。
实际应用时,以DOP为标准,将其塑化效率 定
为100,在同一柔软程度的前提下,其他增塑剂
用量与 DOP用量的比值为该增塑剂的相对塑化效
率。
二. 增塑剂的分类
1.按与被增塑物的相容性分类 主增塑剂与辅助增塑剂 2.按增塑剂的分子量大小分类(分子结构) 单体型增塑剂与聚合型增塑剂 3. 按添加方式分类 外增塑剂与内增塑剂
4.按化学结构分类
邻苯二甲酸酯类,脂肪族二元酸酯类,脂肪酸单酯与
多元酸的脂肪酸酯类等。
5.按应用性能分类
耐寒性增塑剂,耐热性增塑剂,阻燃性增塑剂、防舀 性增塑剂,无毒性增塑剂,耐候性增塑剂和通用型增塑 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