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室的环境及设施监控记录

试验室的环境及设施监控记录

同集路(集杏海堤—同安城区段)提升改造工程试验室的环境及设施监控记录

室温度湿度记录

环境监测中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室管理制度 1、监测分析室是分析实验检定的工作场所,为保证环境清洁、安静,不经允许外人不得进入; 2、严禁在监测分析室吸烟、饮食、会客,不得晾晒衣服和放置与实验室无关的物品; 3、监测分析室的地面、操作台应经常打扫、擦拭,保持无灰尘,实验台抽屉试剂架柜、仪器架柜,通风橱要摆放整齐有序,标志清晰、规; 4、各监测分析室应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各种安全设施和消防器材应定期检查,妥善管理,保证随时可以供应,注意实验室用电安全,定期检查电器线路,室电线管道设施,应安全、规,不得随意布线; 5、分析人员进入监测分析室应身着白大褂,必须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规则,认真执行本人所承担的技术操作规,工作要集中精神,严禁玩忽职守; 6、使用各种仪器设备时,必须遵守有关操作规程安全使用规则; 7、监测分析室的药品、试剂标签清楚,存放整齐,各种玻璃仪器应分类保管,使用后及时清理干净,放回原处,摆放整齐; 8、凡属剧毒、易燃、易爆物品必须经专人负责保管,不准在监测分析室随意存放; 9、实验完毕,及时整理仪器设备和清洗实验用具,正确处理废弃物,及时切断电源、气源和火源,下班前检查水、电、气及门窗安全方可离去 检测人员行为规 1、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坚持原则、钻研业务、务实进取; 2、科学检测,严格执行标准、遵守检测程序,保证检测质量 做到数据准确、有效; 3、遵守法规讲廉洁、拒腐蚀、不徇情、守公德、讲文明,做到五不准; a.不准收受被检测单位的礼品礼金或有价礼券; b.不准参加被检测单位的邀请娱乐活动; c.不准收受被检测单位的宴请; d.不准参加被检测单位或个人的营销活动; e.不准利用职权搞不正之风。 4、遵守检测工作程序,做到: a、持证上岗,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安全检测; b、检测完毕,要清洗好器皿和仪器,清理剩余样品垃圾; 5、遵守规定,妥善保管检测资料。 为用户和保护技术所有权制度 1、全站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制度,做好技术工作。凡系绝密、、文件,必须按规定围传阅,不得随意扩大传阅围; 2、本站重要技术和正在研究中的分析方法,重大事故有关报告及处理记录,各种技术资料,一律不准随意查阅、外借; 3、采样计划、检验报告、原始记录和数据未公开前,未经有关部门许可,一律不准以任何形式向无关人员泄露扩散; 4、凡用户提供的产品技术资料、图纸、工艺文件等,一律不准向外公布或转让,也不得用于个人或单位的经济开发;

实验室监测系统设计方案

楚秀科技监测系统设计方案 前言 一.为什么要监控报警? 随着市场的发展,生物、医学、制药、农业、食品、冷链物流等行业对温湿度的规范管理需求越来越大,我国对温湿度的监管已逐步进入规范化,并出台了GSP等相关法规政策。 1)过程需要:这些行业的物料(原料、检测试剂、中间产品、成品等)在研发、生产、储运、流转过程中,往往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参数。例如:疫苗生产、动物细胞、血液、组织等生物样本储存温度必须严格控制,否则就有可能变质而失效…… 2)法规要求:有些特殊行业,如制药、医疗器械、诊断试剂等行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强制性法律法规,对研发、生产、储运过程的温湿度等参数加以限定和监控,以保障产品质量和人们生命健康安全。 3)安全防范需要: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如意外断电、设施设备老化或发生故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发生失误……从而导致有温度、湿度等参数要求的环境设施设备出现意外,从而产生重大经济损失和安全事故的可能性时刻存在,监控报警措施对于安全防范必不可少。尤其对冰箱或液氮罐储存重要物品、SPF级的实验动物房来说,由于以上任何一个原因出了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 4)监管需要:对于以上行业,以往,相关主管部门只能通过到现场抽查或要求相关单位送样品检测的方法加以监管,这种方法无法实时地反映相关行业各个环节的实际情况。 5)法律问责需要:有些行业,商家之间互相合作时,经常会发生一些说不清的责任,以海鲜运输为例,如果物流公司采用了带GPS定位功能的温度监控报警系统,雇主和物流公司都能实时看到冷藏车当前位置及温度变化,并且可以保存历史记录,即使出了问题,责任自然清晰。 二.为什么要互联网+? 传统的温湿度监测采用人工监测的方式,耗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控制的精度很低,实时性也很差,难以及时发现问题,风险无法控制。传统的监控报警已经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并发挥作用,例如传统的中控室、中控台,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是,它严重地束缚了人的活动空间,要想发挥作用,必须有人在中控室24小时值班,以防止意外断电或设备故障,而其他不在现场的人员尤其是管理人员只能通过值班人员的汇报才能了解现场的情况,极大地增加了沟通成本,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所以,将监控报警功能与互联网结合,通过手机、Pad或电脑等各种高科技手段实时监控查询,异常情况通过更专业更便捷的方式实时报警变得非常有意义。 基于互联网+的实验室智能监控报警系统要解决的问题:远程实时监控实验室环境设施设备,以便在下班后、假期中也能够远程实时监控现场环境设施设备的运行情况,实时跟踪环境设施设备的温度、湿度等参数变化;避免由于断电、设备故障、损毁、老化、人为过失等原因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及危险。

实验室温湿度控制

实验室温湿度控制很重要 在实验室的监控项目中,不同实验室对温湿度都有要求,大部分实验都是在明确的温湿度环境中展开。在医药、生化、仪器校准、农业、建筑与电器等领域中,实验室环境条件直接影响着各种实验或检测的结果,每项实验的进行都需要精确可靠的监测仪器来提供准确的环境参数数据。 精品文档,你值得期待 实验室要求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室内的小气候,包括气温、湿度和气流速度等,对在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和仪器设备有影响。夏季的适宜温度应是18-28℃,冬季为16-20℃,湿度最好在30%(冬季)-70%(夏季)之间。除了特殊实验室外,温湿度对大多数理化实验影响不大,但是天平室和精密仪器室应根据需要对温湿度进行控制。 环境条件温湿度的控制方面考虑的要素就是保证实验操作的环境温湿度是能够满足实验程序各个过程的需要。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制定实验室环境温湿度控制范围。 首先,识别各项工作对环境温湿度的要求。 主要识别仪器的需要、试剂的需要、实验程序的需要,以及实验室员工的人性化考虑(人体在温度18-25℃ 相对湿度在35-80%范围内总体感觉舒适,并且从医学角度来看环境干燥和喉咙的炎症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四个方面要素综合考虑,列出对温湿度控制范围要求的清单。 第二,选择并制定有效的环境温湿度控制范围。从以上各要素所有要求清单中摘取最窄范围作为该实验室环境控制的允许范围,制定环境条件控制方面的管理程序,并依据该科室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SOP。 第三,保持和监控。通过各项措施保证环境的温湿度在控制的范围内,并对环境温湿度进行监控和做好监控的记录,超过允许范围及时采取措施,开空调调节温度,开除湿机控制湿度。 试剂室温度10-30℃,湿度35-80% 样品存放室温度10-30℃,湿度35-80% 天平室温度10-30℃,湿度35-80% 水分室温度10-30℃,湿度35-65% 红外室温度10-30℃,湿度35-60% 中心实验室温度10-30℃,湿度35-80% 留样室温度10-25℃,湿度35-70% 各个领域实验室的温湿度最佳范围 1

(完整版)物联网环境监测实验室建设解决方案

物联网环境监测实验室建设解决方案 目录 环境监测实验室方案概述 (1) 环境监测实验室主要功能 (1) 环境监测实验室方案概述 物联网环境监测实验室方案设计理念是在实现物联网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环境监测应用进行体验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该方案提供该关于物联网环境监测的整体设计以及其设计原理图,而且开放足够多的端口和丰富、完善的接口函数以及二次开发包,为教师、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环境平台 去学习和研究。 该实验室可以满足学校物联网技术/通信工程专业开设的物联网导论、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应用、物联网工程及应用、物联网标准与中间件技术、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等课程的实践实训教学需要,并为学生或教师的物联网技术应用项目开发提供平台。 环境监测实验室主要功能 F图1是物联网环境监测实验室功能总体框图:

图1 物联网工程实验室总体框图 物联网环境监测实验室以光载无线交换机为核心, 构建WiFi 无线局域网,覆盖物联 网实验室及其周边区域,加上实验室的有线网络交换机、网络路由器,从而建立有线网络、 无线局域网的无缝覆盖。 实验室设备包含三种数传模式( WiFi 、Zigbee 、有线)环境监测传 感器,形成一套 同时,其它内置 WiFi 模块的各种手持设备(笔记本电脑、 成为物联网实验设备的一部分;师生教学、科研实践开 WiFi 设备服务器连接, L 記挠无纯空换机(IU2AF ; WiFi 喷备㈱ (■—曲煉集留 ")) Xighcu 第.专..;{- WiFi 说爸肢 …) 覆盖三个层次的物联网教学平台。 手机等)也能无线接入该实验平台, 发的其它感知模块,通过与标准的 学E 做幅P 心 出宣馬感赛 炽帯件减外 融■丄內想卅 光愿传感黯 用电赚帀船测 屎連风向 Jfcpl 輛射 —(单模拦歼,

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 2012年

目录 1. 地表水采样原始记录表19.离子选择电极原始记录表 2. 大气采样原始记录表20.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 3. 降水采样原始记录表2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 4. 降尘采样原始记录表22.气相色谱分析原始记录表 5. 土壤采样原始记录表23.离子色谱分析原始记录表 6. 底质(底泥、沉积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4.细菌总数测定原始记录表 7. 污染源废水采样原始记录表25.粪大肠菌群测定原始记录表 8.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气态污染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6.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7.城市交通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10.烟气烟色监测现场记录表28.污染源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11.pH值分析原始记录表29.机动车排气路检原始记录表 12.电导率分析原始记录表30.一般试剂配制原始记录表 13.色度分析原始记录表(铂钴比色法)31.校准曲线配制原始记录表 14.色度分析原始记录表(稀释倍数法)32.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原始记录表 15.重量分析原始记录表33.样品交接记录表 16.容量法分析原始记录表34.样品分析任务表 17.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表35.样品前处理原始记录表 18.一氧化碳分析原始记录表36.大气采样器流量校准原始记录表

xx 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1 ) 地表水采样原始记录表 采样目的: 方法依据:GB12998-91 采样日期: 年 月 日 枯 丰 平 pH 计型号及编号: DO 仪型号及编号: 电导仪型号及编号: 采样: 送样: 接样: .第 页 共 页

实验室质量记录汇总

第B\0版 SDXJ-ZJ-0 质量记录汇总 编号: SDXJ-ZJ-2016 编写人: 审核人: 批准人: 哈尔滨汽车交易市场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2016年06月15日发布 2016年06月28日实施质量记录目录 SDXJ/ZJ-1 会议记录 SDXJ/ZJ-2违规行为登记表 SDXJ/ZJ-3能力确认记录 SDXJ/ZJ-4培训计划表 SDXJ/ZJ-5培训记录及效果评估表 SDXJ/ZJ-6专业技术人员档案 SDXJ/ZJ-7人员监督计划 SDXJ/ZJ-8人员监督记录 SDXJ/ZJ-9环境条件记录 SDXJ/ZJ-10安全检查记录表 SDXJ/ZJ-11有毒有害物品处理登记表 SDXJ/ZJ-12化学试剂库存台帐 SDXJ/ZJ-13仪器设备\计量器具一览表 SDXJ/ZJ-14检定/校准结果证实记录 SDXJ/ZJ-15设备检验记录 SDXJ/ZJ-16设备维修保养运行履历本

SDXJ/ZJ-17设备履历档案 SDXJ/ZJ-18检定(校准)计划表 SDXJ/ZJ-19期间核查计划 SDXJ/ZJ-20期间核查记录 SDXJ/ZJ-21标准物质台帐 SDXJ/ZJ-22标准物质使用记录 SDXJ/ZJ-23化学溶液配制记录表 SDXJ/ZJ-24文件管理台帐 SDXJ/ZJ-25文件审核计划 SDXJ/ZJ-26文件审核记录 SDXJ/ZJ-27资料销毁审批表 SDXJ/ZJ-28技术标准或规范查新记录 SDXJ/ZJ-29数据处理软件评价记录 SDXJ/ZJ-30检测合同(协议)书 SDXJ/ZJ-31合同评审记录 SDXJ/ZJ-32新项目立项审批表 SDXJ/ZJ-33分包方评审表 SDXJ/ZJ-34合格服务方/供应商名录 SDXJ/ZJ-35合格服务方/供应商评价报告SDXJ/ZJ-36供应品到货验收单 SDXJ/ZJ-37供应品使用台帐 SDXJ/ZJ-38客户反馈信息/投诉处理及登记表SDXJ/ZJ-39客户满意度调查表 SDXJ/ZJ-40纠正(预防)措施及验证记录SDXJ/ZJ-41查(借)阅资料档案审批表SDXJ/ZJ-42年度审核计划 SDXJ/ZJ-43审核检查表 SDXJ/ZJ-44不符合项记录表 SDXJ/ZJ-45内部审核报告 SDXJ/ZJ-46年度管理评审计划 SDXJ/ZJ-47年度管理评审报告 SDXJ/ZJ-48标准方法证实记录

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系统项目解决方案

市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系统 招 标 文 件

目录 1 项目背景 (2) 2 建设目标 (2) 3 建设容 (3) 3.1 监测业务管理 (3) 3.1.1 监测对象管理 (3) 3.1.2 监测计划管理 (7) 3.1.3 监测流程管理 (8) 3.1.4 任务管理 (8) 3.2 实验室管理 (9) 3.2.1 机构人员管理 (23) 3.2.2 费用核计 (18) 3.2.3 采样管理 (9) 3.2.4 样品管理 (10) 3.2.5 分析管理 (12) 3.2.6 质控管理 (15) 3.2.7 报告报表管理 (16) 3.2.8 查询统计 (18) 3.2.9 仪器设备管理 (18) 3.2.10 物资管理 (23) 3.2.11 标准/方法管理 (25) 4 实施要求 (27) 5 技术培训要求 (28) 6 售后服务要求 (29) 7 运维服务要求 (29) 8 验收要求 (29) 8.1 验收组织 (30) 8.2 验收过程 (30) 8.3 项目验收应交付容 (30) 9 信息要求 (31) 10 硬件设备需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合格投标人要求及评分细则 (32) 11.1 合格投标人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 评分细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项目背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环境监测事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为环境保护决策和环境管理提供了大量科学、准确、及时的监测信息,为维护国家环境安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近10年来,环境监测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监测技术水平显著提升。环境监测事业已经具备了进一步深化发展和实现历史性转变的基础。 虽然环境监测事业正在稳步推进,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环境监测仍然长期滞后于环境管理快速发展的需求,环境监测管理相对薄弱,环境监测的基础性和支撑性地位还不牢固,环境监测本身仍存在网络体系不完善、技术装备能力不足、技术与方法不完备、质量管理体系亟待提高、专业人才队伍匮乏以及环境监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尚未建立等一系列问题,难以实现环境监管工作“由粗放型向精准型转变”的目标。所以加快推进先进的环境监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既是环境监测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环保历史性转变、探索环保新道路的迫切要求。 2建设目标 系统建设要求严格按照实验室资质评审准则,推进实验室日常工作向无纸化转型。以提升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水平为建设目标,实现监测业务流程化管理、样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实验室质控管理、仪器设备一器一档、各类资源统一管理、各类报告和报表输出管理。

实验室智能监控系统设计

实验室智能监控系统设计 摘要:设计了一种基于PLC+STM32的智能实验室SCADA系统。RTU硬件采用分散式的结构,将原来由一个MCU完成的复杂任务分散给多个MCU共同完成,系统可靠性和数据处理速率得到大幅度提高。RTU软件遵循可配置性原则,每个GPIO可以针对不同的用途重新配置成,提高了软件的开发效率。调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保证实验室各环境参数满足设定要求。关键词: SCADA;实验室;监控系统;分散式 实验室是进行各种实验工作的特殊环境。为了保证整个实验室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实时检测、监控实验室各项环境参数,保证实验室状态稳定,并在发生意外或者系统出现故障时,自动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设计一种智能实时监控系统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提出一种分散式结构的SCADA智能实验室系统,将原本由一个MCU处理的复杂任务分散给多个MCU 共同处理,从而使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及处理数据速度、系统效率大幅度提高,增强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改造性。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是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的生产过程控制与调度自动化系统。通过对现场的运行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实现数据采集、设备控制、测量、参数调节及各类信号报警等功能[1]。根据SCADA系统结构,该智能实验室SCADA系统由RTU、HMI、TCOM 3个层次构成。远程控制单元RTU(Remote Terminal Unit)(即传统的下位机),主要负责实验室参数采集和控制;人机接口H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主要负责提供良好的人机接口;远程通信网TCOM(Telecommunication),用于HMI与各RTU之间的通信。1 总体架构智能实验室总体架构由房间控制系统、气流控制系统(即通风柜控制系统和阀控制系统)、远程控制系统及人机接口部分组成。。 房间控制部分是实验室监控系统的核心,连接着PLC、阀控制器、通风柜控制器以及触摸屏,主要负责采集房间参数,并发送命令给PLC、阀控制器、通风柜控制器,以控制整个实验室的正常运行。气流控制部分和阀控制器主要根据房间控制器发送参数和命令,PID调节房间送/排风,在保证房间最小换气次数的前提下,保证房间的负压环境。远程控制部分由远程PC和PLC组成,用户可以通过PC机的上位机软件发送命令给PLC和房间控制器,从而达到远程控制整个系统的效果。人机接口除了远程PC外,每个房间控制器都配有一台7英寸液晶触摸屏,用户可以通过触摸屏发送命令给房间控制器,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此外,监控系统还包含报警装置,当房间参数超出设定值,或者出现毒气泄漏等危险情况时即刻发出报警信号。2 房间控制部分房间控制部分由房间控制器和传感器组成。房间控制器以STM32F105RB处理器为主控制MCU,通过AI模块采集温度、湿度、压力、风量等信息,并通过DI模块采集开关量信息,通过AO模块调节系统的送/排风量和温度,通过DO模块改变系统各开关量的输出状态,房间控制部分结构。 STM32F105RB是基于ARM CORTEX-M3核的32位RISC处理器,相比ARM7速率提高1/3,功耗降低3/4,最高运行频率可以达到72 MHz。配备CAN模块、RS485串口模块、电源模块、8位DI及6位DO模块。不仅涵盖了现有的STM32F103的功能,而且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网络功能[2]。温度检测模块采用瑞士伟拓Vector室内温度传感器SRA-T1,EEPROM自动保存最值记录,具有掉电存储功能。SRA-T1室内温度变送器感温敏感元件是NTC电阻,变送器电路的微处理器每秒对温度采样一次。滤波时间计算信号平均值,并且根据湿度量程做线性变换,然后产生信号输出,保证外部干扰对此变送器影响最小。默认滤波平均时间10 s,测量范围0~+50℃(+32~+122°F)。本系统每个房间配置一个SRA-T1室内温度传感器,采用24 V直流供电,输出0~10 V电压,接入房间控制器的AI模块。房间控制器将电压转换为温度,

智慧实验室管理平台---环境智能监控系统

智慧实验室管理平台---环境智能监控系统 实验室作为科研、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场所,需要时刻保障环境的清洁与安全。智能实验室环境监控系统基于物联网技术,引入模块化设计的思路,对温湿度、气体等进行智能监控,打造健康、无忧的实验室环境。 一、智能实验室环境监控系统 智能实验室环境监控系统面向大众,为一般实验室和中小企业实验室提供监控服务,能满足基本的实验室信息监控。系统基于Web架构,保证了管理的便捷性、数据的实时性。另外,机房监控可为用户根据实验室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 二、智能实验室环境监控系统的组成 1、气体监测系统可以对实验室的常规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挥发性气体(如:甲苯苯丁醇六氟化硫等)、可燃气体(如:甲烷乙烷甲醛、乙烯等)、放射性气体(如:氩、氪、氙等)做出监控。当其浓度超出预警标准值时,智能实验室环境监控系统还会根据用户设置的策略自动报警和预警,支持多种方式报警,包括短信报警、电话报警、微信报警、网页报警、邮件报警、App报警等。 2、温湿度监控实验室温湿度关系到实验室的设备正常运行和人员的工作条件,对实验室的温湿度进行实时智能监控成为实验室综合监控的一部分,当实验室内温湿度超出预警温度值或告警温度值的持续时间超出设定值,即按用户设定策略进行本地报警和手机短信报警或者其他设置。 3、空气洁净度监测系统通过接入相应传感器来监控空气洁净度(如:PM2.5,PM10,灰尘,粉尘等)并实时显示。如超出规定限制会及时预警和报警。 4、漏水监测漏水监测是对实验室空调周围进行实时的水浸监测,一旦空调的加湿水跑水、冰凝水跑水、管道水漏水等水浸状况发生,系统可立即报警,严禁水浸状况危及实验室安全。 5、空调(1)普通空调:通过对其控制电路的分析,可以实现对普通空调的状态监测和启停控制。(2)精密空调:监测回风温度/湿度等参数,压缩机、风机、冷凝器、加热器、加湿器、去湿器等部件的状态,控制空调的启停,调节温度和湿度。 6、新风机包括智能新风机和普通新风机的联动控制。 智能实验室环境监控系统让设备系统运行更可靠,让室内环境更洁净、安全。我们的环境监控系统几乎适用于所有室内场景,可以根据你的监控需求来进行做配置方案。 三、实验室环境监控系统作用 1.实验室管理,管理、建立、汇总实验室、实验分室、实验用房基本信息,发布管理实验室

环境监测实验室检测人员上岗考核试题

环境监测实验室检测人员上岗/培训考核试题 姓名:部门:时间:成绩: 一、判断题(共15题每题2 分) 1、气相色谱分析中,混合物能否完全分离取决于色谱柱,分离后的组分能否准确检测出来,取决于检测器。(对) 2、标准符号GB 与GB/T含义相同。(错) 3、使用移液管时,决不能用未经洗净的同一移液管插入不同试剂瓶中吸取试剂。(对) 4、水样在(1-5℃)保存,能抑制微生物的活动,减缓物理和化学作用的速度。(对) 5、国家标准必须制定为强制性标准。。(错) 6、降尘是总悬浮颗粒物的一部分。(错) 7、天平室要经常敞开通风,以防室内过于潮湿。(错) 8、烘箱和高温炉內都绝对禁止烘、烧易燃、易爆及有腐蚀性的物品和非实验用品,但可以加热固体食品。(错) 9、配制硫酸、盐酸和硝酸溶液时都应将酸注入水中。(对) 10、我国的环境标准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对) 11、监测数据的五性为:精密行、准确性、代表性、可比性和完整性。(对) 12、加标回收率的测定不可以反映测试结果的准确度。(错) 13、在监测分析工作种,常用增加测定次数的方法以减少监测结果的随机误差。(对) 14、精密度是由分析的随机误差决定,分析的随机误差越小,则分析的精密度越高。(对) 15、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是分析人员对分析质量进行自我控制的方法,是保证测试结果达到精密度要求的有效方法。(错) 二、填空题(共12题,每空题2 分,共20分) 1、制备纯水的方法很多,通常多用蒸馏法、离子交换法、电渗透法。 2、在安装蒸馏装置时,水冷凝管应按下入上出的顺序连续冷凝水,不得倒装。 3、样品消解时要选用的消解体系必须使样品完全分解,消解过程种不得引入 待测组分,或任何其他干扰物质,为后续操作引入干扰和困难。 4、任何玻璃量器均不得用烘箱干燥。

REGIN实验室VAV系统的智能监控

R E G I N实验室V A V系统的 智能监控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设计了一种基于PLC的智能系统。REGIN硬件采用的结构,将原来由一个MCU完成的复杂任务分散给多个MCU共同完成,系统可靠性和数据处理速率得到大幅度提高。RTU软件遵循可配置性原则,每个GPIO可以针对不同的用途重新配置成,提高了软件的开发效率。调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保证实验室各环境参数满足设定要求。 关键词:SCADA;;;分散式 验室是进行各种实验工作的特殊环境。为了保证整个实验室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实时检测、监控实验室各项环境参数,保证实验室状态稳定,并在发生意外或者系统出现故障时,自动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设计一种智能实时监控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提出一种分散式结构的SCADA智能实验室系统,将原本由一个REGIN处理的复杂任务分散给多个REGIN共同处理,从而使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及处理数据速度、系统效率大幅度提高,增强了系统 的可扩展性和可改造性。 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是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的生产过程控制与调度自动化系统。通过对现场的运行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实现数据采集、设备控制、测量、参数调节及各类信号报警等功能[1]。根据SCADA系统结构,该智能实验室SCADA系统由DDC、传感器元件、系统平台个层次构成。远程控制单元RTU(Remote Terminal Unit)(即传统的下位机),主要负责实验室参数采集和控制;人机接口RS485,主要负责提供良好的人机接口;远程通信网TCP/IP。 1 总体架构 智能实验室总体架构由房间控制系统、气流控制系统(即通风柜控制系统和阀控制系统)、远程控制系统及人机接口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房间控制部分是实验室监控系统的核心,连接着PLC、阀控制器、通风柜控制器以及触摸屏,主要负责采集房间参数,并发送命令给PLC、阀控制器、通风柜控制器,以控制整个实验室的正常运行。气流控制部分和阀控制器主要根据房间控制器发送参数和命令,PID调节房间送/排风,在保证房间最小换气次数的前提下,保证房间的负压环境。远程控制部分由远程PC和PLC组成,用户可以通过PC机的上位机软件发送命令给PLC和房间控制器,从而达到远程控制整个系统的效果。

环境监测系统原始记录表式(doc 118页)

浙江省环境监测系统原始记录表式 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

原始记录表目录 ZHJC/JL001 pH 、电导率、溶解氧、水温测试原始记录 ZHJC/JL002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03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I )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II )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Ⅲ) ZHJC/JL004 浮游生物现场采样记录表 ZHJC/JL005 (冷)原子荧光 吸收 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06 红外(非分散)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07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08 标准曲线和质控记录 ZHJC/JL009 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I ) ZHJC/JL010 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II ) ZHJC/JL011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I ) ZHJC/JL012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II ) ZHJC/JL013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Ⅲ) ZHJC/JL014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I ) ZHJC/JL015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II ) ZHJC/JL016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Ⅲ) ZHJC/JL017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Ⅳ) ZHJC/JL018 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Ⅰ) ZHJC/JL019 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Ⅱ) ZHJC/JL020 重量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21 硫酸盐化速率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22 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记录 ZHJC/JL023 标准物质配置记录 ZHJC/JL024 一般试剂配制记录 ZHJC/JL025 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26 色度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27 地表水采样和交接记录

实验室环境监测管理规程

环境监测管理规程 目的:建立洁净区环境监测管理规程,以规范对洁净区的管理。 适用范围:公司所有洁净区。 责任人:质量管理部主任、检验员 内容: 1 环境监测主要是指对洁净室(区)的尘埃粒子数、沉降菌、温湿度、噪声、压差、照度、换气次数等进行监测,以确定其是否符合要求 2 环境监测工作由质量管理部指定专人负责。 3 环境监测范围包括所有车间洁净室(区),仓库洁净取样室以及质量管理部微生物限度检查室。 4 为保证洁净室(区)的环境符合要求,需对其进行定期监测,监测项目和周期按规定进行,每季度检测一次。 5 监测应提前通知相关车间科室开启空调净化系统,使环境符合测试条件。 6 监测条件 6.1 对单向流,测试应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30min后开始。

6.2 对非单向流,测试应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30min后开始。 7 监测人员和仪器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分别进入洁净室(区) 8 监测人员进入洁净室(区)后应严格遵守该区域有关规定。 9 监测人员应严格按照有关操作规程进行测试。 10警戒限度和纠偏限度的管理,警戒限度如下 纠偏限度如下

10.1 警戒限度 10.1.1定义:系统的关键参数超出正常范围,但未达到纠偏限度,需要引起警觉,可能需要采取纠正措施的限度标准。该限度通常是根据系统的正常运行水平和检测数据通过趋势分析来确定的,如果超出了该限度,不需要对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但可需要增加相应的监控项目或者监控频率。如连续超出警戒限度,系统呈恶化趋势时,则应立刻采取纠偏措施。 10.1.2警戒限度的建立:警戒限应以正常监测数据为基础,并赋与一定的安全系数。(系统监测数据积累一段时间后,才能科学的建立),我公司定为不得过40个 10.1.3超警戒限度处理程序: 10.1.3.1向相关管理层和部门发出预警报告。 10.1.3.2进行调查。(检查以前和后续的结果) 10.1.3.3.重新监测。 .如重新监测结果低于警戒限度,则可以认为调查完成,如重新监测结果高于警戒限度,发出第二轮通知,制定纠偏措施并报告相应的高级管理层。 10.1.3.4将纠偏措施记录归档。 10.1.3.5重新监测结果合格后,调查结束。形成最终报告,递交相应管理层。 10.2.纠偏限度 10.2.1定义:系统的关键参数超出可接受标准,需要进行调查并采取纠正措施的限度标准,一般情况下法定标准≥纠偏限度>警报限度,当达到纠偏限度时,为了防止系统出现不合格时造成损失,需要对系统进行处理。 10.2.2纠偏限度的建立:纠偏限度可设为警戒限的2倍左右,但不得高于法定性标准,我公司定为不得过70个 10.2.3超纠偏限度的处理程序 10.2.3.1向相关管理层和部门发出超标报告并决定采取纠偏措施。 10.2.3.2开展相关调查以确定可能的原因。(如检查以前和后续的结果,回顾确认人员的操作过程) 10.2.3.3重新监测。 10.2.3.3.1如果重新监测结果小于等于纠偏限度,但高于警戒限度,执行超警戒限度方案,协同其他职能部门,确定是否继续生产。 10.2.3.3.2如果重新监测结果仍超纠偏限度,再发通知,报告相应的管理层和其他部门,制定纠偏措施。 10.2.3.4在监测结果回归警戒限度以下后,结束调查流程,形成最终报告,递交管理层。

环境监测原始数据记录表(参考)概要

pH、电导率测试原始记录 (3) _____________离子选择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 (4) 红外(非分散)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5) 标准曲线和质控记录 (6) ______________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7)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Ⅰ) (8)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Ⅱ) (9)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Ⅰ) (10)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Ⅱ) (11)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Ⅲ) (12)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Ⅳ) (13) 重量法分析原始记录 (14) 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记录 (15) 一般试剂配制记录 (16) 分析原始记录 (17) 污染源废水采样和交接记录 (18) 水生生物采样和交接记录 (20) 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表 (21) 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24小时) (23) ________________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25) 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27)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记录 (28) 铁路边界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29) 交通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30) 样品委托单 (31) 监测结果统计表 (32) 实验室环境条件记录表 (33) 样品保存条件记录表 (34)

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Ⅰ) (35) 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Ⅱ) (36) 林格曼黑度原始记录表 (37) 生化需氧量原始记录 (38) 环境振动测量记录表 (39)

pH、电导率测试原始记录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电极常数分析日期室温℃标准缓冲液(Ⅰ)理论值标准缓冲液(Ⅱ)理论值标准缓冲液(Ⅲ)理论值 样品编号 水温 (℃) pH 读数值 样品PH值 电导率 kt (μScm-1) 25℃电导率 kt (μScm-1) 计算公式 第一次第二次 备注 分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__ 共__页第__页

环境监测实验室规章制度流程

化学分析室管理规范 1、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区工作时必须穿工作服,实验完毕清洗双手。 2、与分析、检测工作无关的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实验室,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 在未经该室管理人员许可的情况下不得随意使用仪器及附属设备。 3、与分析、检测工作无关的物品禁止带入实验室,严禁在实验室内抽烟、喝水、吃 食物。 4、实验室内保持清洁、整齐、安静,随时注意地面、桌面、仪器的整洁。实验台面 须每天擦拭,除配置好的试剂、移液管外,其他实验物品均放置在指定位置,不可随意摆放。地面至少每周打扫两次,并保证无浮尘、无污渍。 5、实验过程中应将滤纸、试纸等投入废纸篓中,废液倒入废液桶中。 6、实验过程中如发生安全事故,室内人员保持镇静,按有关急救措施处理,熟悉使 用消防器材(如灭火器等)。? 7、在实验结束及节假日期间,各实验室人员须认真检查自己所负责的电源、火源、 水源、气源及门窗等安全状况,确保实验室安全。 天平室管理规范 1、天平室内应保持安静,动作要轻缓。 2、出入天平室随手关门,除放置与天平使用有关的物品外,不得放置其它物品。 3、称量前检查天平是否处于水平位置,如有异常,即时调整至水平位置。

4、称量物不得超过天平的最大载重量(120g),称量精度在0.01g以下的试剂及样 品不可使用分析天平。 6、不得在天平里称量或转移挥发性、腐蚀性的试剂。 7、开、关天平要轻、缓,称量的物品必须放在适当的容器中,不可直接置于天平托 盘内。 8、称量结束后,关闭天平,取下被称量物体,切断电源,清洁台面,罩好天平罩, 填写天平使用记录。 9、天平室管理员须定期维护、检查分析天平,天平框内硅胶干燥剂蓝色消失后及时 烘干更换。 10、在天平周围不可放置太多的样品、试剂,及时将已称量完的样品、试剂放回留 样柜或试剂室内。 原子吸收室管理规范 1、分光光度室内除仪器及电脑外不得有其他无关物品存放。 2、开机前取出挡光板,开机后若不用紫外光区,关闭氘灯,实验全过程保持卫生。 3、比色皿使用完毕后,请立即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4、仪器使用时应打开比色皿盖或使用挡光杆,如连续使用中间应适当使之避光休息。 5、分光光度计务必防止洒进液体,应及时擦干净,干燥剂应定期更换或烘烤。 6、避免强电场、避开腐蚀性气体、避免与较大功率的电器设备共电。 7、样品测试完毕后,放好挡光板,关闭电源,清理桌面,盖好防尘罩,废液桶移出 光度室。

实验室行业的温湿度监测记录解决方案及应用

实验室行业的温湿度监测记录解决方案及应用 ZOGLAB为各领域实验室提供客观及无法篡改的温湿度记录数据。在实验室的监控项目中,不同实验室对温湿度都有要求,大部分实验都是在明确的温湿度环境中展开。在医药、生化、仪器校准、农业、建筑与电器等领域中,实验室环境条件直接影响着各种实验或检测的结果,每项实验的进行都需要精确可靠的监测仪器来提供准确的环境参数数据。 温湿度记录仪在各个领域实验室的运用 ★病理学实验室 病理学实验过程中,切片机,脱水机,染色机,电子天平等仪器的使用对温度有比较严格的要求。例如电子天平应尽可能在环境温度较稳定的条件(温度变化每小时不大于5|℃)下使用。因此,这类实验室的温湿度状况需要实时监控和记录。DSR温湿度记录仪可提供精确的温湿度记录数据.有助于各项实验的顺利进行。 ★抗生素实验室抗生素实验室

对温湿度环境有严格的要求般情况下冷处是2~8℃.阴凉处不超过20℃。抗生素保存的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抗生素失活.并且不同种类抗生素的失活温度也各有不同.因此温湿度记录仪在这类实验室环境中的监测及记录是个重要的环节 ★化学检测室 化学实验室般包涵多种实验室房间,如化学检测室.物理检测室.抽样室等。各房间的温湿度标准都不相同,每个房间需指定专人定时进行监测,监测频率通常为每天两次。使用DsR温湿度记录仪,通过专业的组网连接,工作人员只需在中心控制台就可查看各个实验室温湿度状况,下载并保存实验过程中的温湿度数 ★实验动物房 动物实验室的环境要求以实验动物为主其湿度应维持在40%~60%RH之间,以老鼠为倒,它们若在相对湿度40%以下的环境生活,很容易发病掉尾而死亡。DSR温湿度压差记录仪可通过组网报警等措施建立温湿度监测记录系统,有利于动物房压差、温湿度的控制.防止疾病的传播和避免动物的相互感染。 ★混凝土实验室

实验室检测记录与报告管理规范【最新版】

实验室检测记录与报告管理规范 1.记录 记录是为已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的结果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记录的作用主要是为检测工作的质量效用提供客观证据,为预防和纠错溯源提供依据。 1.1记录的基本要求 ⑴检测测试过程的基本步骤和依据; ⑵参加检测人员的资格; ⑶检测使用的仪器设备及场地; ⑷检测实验环境条件; ⑸检测分析的数据; ⑹检测分析结果的判断;

⑺检测实验的结论等。 1.2记录种类 凡对检测工作质量和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有关的、需要证实的所有方面,都必须认真做好记录。 与检测质量有关的记录分为技术记录和质量记录两类。 ⑴技术记录 技术记录是进行检测所得数据和信息的积累。包括检测过程的原始记录、导出数据(简称原始记录)、合同、任务单,以及与检测工作相关的技术方案、采样点设置图等说明资料。 ⑵质量记录 质量记录是客观反映质量或质量体系运行过程的信息载体,主要包括质量体系内审和质量管理评审的记录与报告、质量监督、仪器设备运行检查、仪器设备和计量标准档案、人员培训记录档案、申诉以及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等。

1.3记录管理 ⑴所有的记录必须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⑵制订各类记录的保存期限; ⑶涉及客户的记录应制定保密措施,以保护客户信息和所有权; ⑷记录应保存在适宜的环境及设施中,有效防止污损、变质、虫蛀和丢失; ⑸记录的维护管理、查阅或借阅应符合保护客户信息和所有权程序要求; ⑹超过保管期限的记录,由管理人员造册,经批准后,按有关程序予以处理。 1.4检测原始记录规范 原始记录是编制检测报告的主要依据,也是必要和可能时再现试验的依据,因此必须记录完整、真实、清楚,对涂改应作出

环境监测试验室管理

分析测试实验室管理制度 为使分析测试质量保证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确保测试数据的质量,使这项工作系统化、经常化,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科学管理,因此建立一套规章制度共同遵循是很有必要的。 一分析测试人员岗位责任制 ①分析测试人员要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本职工作,钻研分析技术,培养科学作 风。 ②分析测试人员应经专门的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方能承担分析测试工作。 ③分析测试人员对所承担的分析测试项目应熟悉方法原理,严守操作规程,以使操作准确无误。 的认真做好分析测试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各项测试条件均符合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要求后方可进行样品分析测试。 ◎在接受新分析测试项目时应先完成规定的校准样质量控制实验,经质控人员审核,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新项目的检测。 ◎6严格执行分析测试质量控制的有关规定,发现异常数据应及时查找原因进行纠正,以保证数据质量。 ◎7 测试完毕做到及时清洗器具,保持实验室清洁卫生并做好安全检查。 ◎8认真填报分析测试结果,字迹要清晰,记录要完整,要实事求是,严禁伪造数据,校对要严格,做到准确无误。 二分析测试质量保证人员岗位责任制 ◎1 质保人员应熟悉质量保证的内容、程序和方法。 ◎2 深入实验室监督检查检测质量保证各项内容的实施情况,定期向有关领导报告监测质量保证技术工作和完成情况。 ◎3 制定质量保证技术方案,按隶属关系定期组织本实验室及下属实验室及实验室间分析质量控制工作,及时发现分析测试数据的失控现象,督促有关人员查找原因并进行纠正。 ◎4协助有关人员研究解决质量控制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5定期检查、统计各监测项目的质控率、合格率。 ◎6 按期做好年度质控工作计划与总结、准时上报。 ◎7组织技术培训及技术交流,指导下级实验室开展质量保证工作,帮助解决有关质量保证方面的技术问题。 ◎8 组织所辖实验室及有关分析测试人员的考核和实验室评比等工作。 三实验室安全操作制度 ◎1实验室需配置各种必备的安全设施(通风橱、防尘罩、试剂柜、紧急冲洗区、消防灭火器材、安全通道等)。 ◎2对消防灭火器材应做到定期检查、不任意挪用,保证随时均可取用。经常对全体人员进行安全防火教育,保证人人都能正确使用所备的各种消防灭火器材。 ◎3 实验室内各种仪器设备应按要求放置在固定的处所,不得任意移动。各种标签要保证清晰完整,避免拿错造成事故。 ⑥ 加强对剧毒、易燃、易爆,放射源物品和贵重物品的管理。凡属危险品必须设专人保管。剧毒 药品或试剂应贮存于保险柜中,其内外门钥匙应由两人分别掌管。要严格领用手续,随用随领,当天归还。严格控制领用量,并做好使用记录,不准在实验室内任意存放。 ◎使用易燃、易爆和剧毒化学试剂要首先了解其物理化学性质,遵守有关规定操作。 ◎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必须严格安全使用规则和操作规程,认真填写使用登记表,发现问题及时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