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工作有三种境界

合集下载

工作的三重境界

工作的三重境界

工作的三重境界01.五一假期,对自己和周围人的职场生涯进行了一个复盘,思考出了工作的三重境界,在此和大家聊聊。

第一重境界就是混日子,各个企业不乏有这样的员工存在,要么家里有钱,要么来上班只是为了打发时间。

要么就是老油条,觉得自己资历高,但是没升上去,单位亏欠自己,领导拿捏不了自己,重活不愿意干,一般的活又看不上,所以一直在单位混到退休。

02.第二种境界就是做事情,在单位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会主动去做,不折不扣地完成各类任务,但总是被当成老黄牛或者是救火队员,哪里需要了,就会想起他。

这种员工每年干的活很多,但是年底了写工作总结,却总是写不出来啥?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干的事情太多太杂,没有主线,没有成果输出。

03.第三种境界就是做产品,或者是建流程。

这种工作形成的成果是可复制的,而且成果非常明显。

比如说提到张小龙,人们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微信,张小龙就凭借微信这个产品,出来创业都有无数人抢着投钱。

当然说到张小龙,很多人觉得太远了,那就说说近一点的人。

我的同事波哥非常善于总结和写作,近些年里,我们一起做过很多项目,但是我和他的差距就是在于总结和输出。

每做完一个项目,波哥总是很擅长写项目总结,以及把项目总结改吧改吧之后形成一篇专业性文章,发到业内期刊杂志上。

几年下来。

波哥凭着十几篇发表的文章,已经成为业内著名的行业专家,也成为了我们部门的领导,并且不断地有猎头来挖他。

但其实说真心话,我们和波哥一起做的项目,大家对于专业上的理解和水平是差不多的,差距就在于,波哥善于总结,用文字输出的成果为自己构建了一个专业IP。

而我们恰恰忽视了这一点。

所以一定要有成果思维,想方设法把工作中的结果变成可复制的成果,用这些成果去为我们的职场添砖加瓦。

爱岗敬业恪尽职守

爱岗敬业恪尽职守

探索与训练
二、寻找身边的敬业榜样
也许他是你尊敬的老师或长辈,也许他是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默默付出的打工人,也许他只是 你生命中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留心观察,就一定能找到很多敬业榜样。请 同学们进行一场敬业榜样大搜索,寻找生活中的敬业榜样。
【活动要求】 (1)每名学生至少找到一名敬业榜样,收集敬业榜样的优秀事迹,并简要地写成文字材料。 (2)教师请学生讲述敬业榜样的故事,并一起整理所有的文字材料。 (3)教师组织全体学生交流和讨论,然后总结这些敬业榜样都有哪些共同的 优秀品质,并号召全体同学向这些敬业榜样学习。
项目
四、敬业的实现
1.提倡主人翁精神,时刻以组织利益为重
企业的兴亡,员工有责。在激烈的
市场竞争中,企业的命运与每个员工
息息相关。
强化敬业 意识
热爱自己 的职业
爱岗是敬业的基础,敬业是爱岗 的具体表现;不爱岗就很难做到敬业, 不敬业也很难说是真正的爱岗。
2.把敬业变成一种良好的职业习惯
在职场中,如果对待工作长期敷衍了事、不思进取, 就会逐渐养成职业陋习。职业陋习一旦养成,就会使 人在工作中停滞不前、绩效不佳、难以晋升,甚至会 被企业淘汰,陷入失业的困境。
如今,这位精神焕发的八旬院士,仍工作在一线。对他而言,同病人在一起,让病人转危为安,是医者的 幸福,也是一个医生的本色。
项目
三、敬业的意义
首先,敬业是成功的前提。许多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在将来的 职业生涯中能够有所成就,而敬业正是事业成功的第一步。
其次,敬业是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条件。敬业的 人往往都会把工作当作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途径,容易得到 上司和企业的倚重,因此也容易获得成功。
探索与训练
一、小组活动

敬业奉献的三种境界

敬业奉献的三种境界

敬业奉献的三种境界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张完乡第三初级中学安稳细细学习《规范》,对“敬业奉献”这一条深有感触。

10年前,我成了一名教师,最先听到的一句话就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敬业奉献”表明了教师的职责,“甘为人梯”写照了教师的人生。

以我个人经验而论,实践“敬业奉献”者往往会经历三个阶段,或者说三层境界。

“敬业奉献”首先要全职。

朱熹说:“主一无适便是敬。

”教师要做到“敬业奉献”,首先要做一个全职教师,在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上有最大限度的保障。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是不行的。

全职是对教育的一种忠诚,是对教育的一种高度负责。

我之所以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先要感谢妻子、父母的支持和理解。

我和妻都是教师,我们有着共同的教育理想:有生之年要探索一条适合农村教育的高效教学模式,为农村教育修筑一条“高速公路”!为此,我们婉拒了好友的规劝,我们婉拒了民办学校的邀请,我们在农村的教育田园上孤独地坚守!因为我们心中有足以让我们感到快乐的东西。

“敬业奉献”其次要全力。

全力就是运用全部的力量和精力。

要想在教育上有所建树,唯有全力以赴。

曾国藩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

”要想心无旁骛、全力以赴地工作,而不是一种自我加压和痛苦逼迫,就必须要有对教育的无限忠诚,必须要有高远的教育理想,必须要有坚定的教育追求!如此,才能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初为人师者,往往方法、经验不足。

上课时,“老母鸡抱窝式”教学,丝毫问题不放过;管理时,“胡子眉毛一把抓”式教育,学习、生活、做人,头头是道,面面俱到。

但几年后你会发现,其实自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甚至间或有一定程度的扭曲。

然后,你会受到失败的打击,你会受到低效的折磨。

于是,你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你会转变对学生的态度,更新工作的方法。

为了有丰富的知识教给学生,你会如饥似渴地学习,由教辅、名著而教育著作、学术研究,把全部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这是一个必然的成长过程,大约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阶段。

职场做事的三种境界

职场做事的三种境界

职场做事的三种境界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你身处职场,都应该做到以下的境界。

一、想做有个成语叫“心想事成”,只有心先想,才能事成,不想做,不愿做,就不可能成事。

做事情的第一步是首先要想做,如果不想做,任何缜密的计划、完善的措施、正确的决策、严格的制度,都是一纸空文;任何创新的思路、有效的方法、重要的精神,都只能是画饼充饥;任何辉煌的前途、美好的梦想、远大的目标,只能成为水中月、镜中花。

琐碎的工作是必须的,是应该的,尽管岗位职责没有明确说明,领导也没有要求,可是你做了,而且做得很充分,很到位。

所以,只有一个人主观上想做,才有主动的行动。

只有想做,计划才能变成行动,愿景才能变成现实。

二、想做好能成事的人不仅内心想做,主动做,而且想做好。

他们不满足于平平淡淡的工作成效,不满足于一般的过得去的工作状态,他们总是在琢磨:目前的工作还有没有改善的余地?如何改善?总想把简单的工作做出精*来。

很多人总想做些轰轰烈烈的大事情,但实际工作中我们接触到更多的是那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谈,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能够把大量的简单的事一件一件地做好,做到位,这其实是不容易的。

如果连简单的工作都做不好,又何谈复杂的工作?什么是不容易?把容易的事情坚持做好了就是不容易;什么是不简单?把简单的事情坚持做好了就是不简单。

这就是不仅想做,而且想做好,这就是做事的境界。

三、想做更好能成事的人不仅想做、想做好,而且想做的更好。

举凡一些在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顶尖人物,都有一个共同也是最基本的特点:对待平凡而简单的工作,热忱、专注与精通。

因为热忱,所以能够投入强大的动力与能量;因专注,才能心无旁骛地勇往直前;因为精通,才能达到自己*领域的顶峰。

一个人的工作好与不好有什么标准?可以说,很多企业,包括世界上管理最先进的企业,有很多方面只有一些笼统要求,并没有清晰明确的标准。

比如,地面卫生做到窗明几净,干净整洁。

究竟地板拖到什么样的程度才算窗明几净?什么的程度才算干净整洁?恐怕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公司都没有一个能够用物理化学指标定量的考核标准,那么,在这样情况下,如何才算落实的好,落实到位呢?这只能靠每一个员工自己把握了。

职业发展的三重境界

职业发展的三重境界

职业发展的三重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王国维所说的读书有三种境界,第一境界强调专注;第二境界强调经历与过程;第三境界强调顿悟与灵感的激发。

在每个人的职业发展中,同样具备三重境界。

第一境界是专业能力。

现代社会对专业能力的需求尤为明显。

即便是最基层的酒店服务生,每一个言行举止都会有特定的标准和规范,掌握服务标准,并具有良好职业习惯的人,才能胜任这份工作。

由此可见,一个人是否具备专业能力,决定着他是否能够在职场中生存,专业能力已经成为职场中人谋生的基础。

第二境界是团队精神。

要做事先做人,这是传统的经验之谈,演绎到管理学上,则是强调一个领导者要侧重于团队精神的建立。

一个专业化的人才,如果能在为人处事上善于换位思考,与团队成员协同沟通,把每个细节做到位,久而久之,团队中人自然会认同他的人格魅力及工作能力,这就具备了优秀的非正式领导力,进而成为团队的领头羊。

是否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形成团队工作的协同效应,已经成为未来事业对管理人才的审核标准。

第三境界是理念与文化塑造。

善于从工作中提炼出团队所认同的理念,以塑造团队文化,使大家看到清晰的目标及努力的方向,为希望而奋斗,才能成为具备战略眼光的帅才。

从管理到文化的跨越,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最大的挑战,也是企业能否走向基业常青的根本。

“要充分发挥勤勉认真的技术人员的技能,建立一个自由豁达、轻松愉快的理想工厂”——这是索尼创始人井深大先生在公司成立之初写在《成立宣言》中的一句话。

正是这种理念的建立以及基于这一理念的文化塑造,使索尼公司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洗练而成为全球最受尊敬的财富五百强企业之一。

职业发展的三重境界,你处在哪个阶段?当纷乱的心绪打乱了你的步伐,是否需要安静下来,把心态归零,找到自己的位置及发展的方向。

做事情的三种境界

做事情的三种境界

做事情的三种境界做事情有三种境界:第一境界:用手做事情;第二境界:用脑做事情;第三境界:用心做事情。

做事的效果如何取决于做事情的境界。

对待工作同样有三种境界:为薪水而工作,为喜欢的职业而工作,为内心的使命感而工作。

先进性革命性民族性时代性.有理想坚定理想信念,凝聚人心的导向功能。

邓小平曾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险阻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物质力量、精神力量交互作用的激励功能。

精神整合、动员群众的价值功能。

党性修养的三种境界“学问思辨”是党性修养的第一境界“学问思辨”是根本方法。

《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意谓广博地学习,详审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明白地辨析,忠诚地实行。

知行合一”是党性修养的第二境界“知行合一”是目标追求。

“学问思辨”属知之方面 ,“笃行”属行的方面。

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认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处事待人,都必须“知行并进”“知行合一”。

孔子提出,“好学近乎知。

力行近乎仁。

知耻近乎勇。

”“慎独”是党性修养的最高境界“慎独”是最高境界。

“慎独”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

“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

意思是不靠别人监督,自觉控制自己的欲望,是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

庄子的《逍遥游》给阐释了人生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第二重境界:战胜自我,继续追求。

第三重境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宋代禅宗巨匠青本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重境界: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三重境界:禅中彻悟,看山依然山,看水依然是水。

宋代禅宗修行分为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芳迹”第二重境界:“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第三重境界:“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工作三种境界

工作三种境界

工作三种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第一重境界,我们可以将之归结为迷茫:寻找生命价值、寻找事业的迷茫。

第二重境界可以归结为执着:找到了某种值得投入生命热情的事业或者价值,愿意为此贡献余生。

第三重境界可以归结为开悟:在苦苦探索、执着追寻之后突然开悟,发现原来一切都这么简单,答案就在身边,就像牛顿坐在苹果树下冥思苦想时被苹果砸了一下,就像王阳明在竹子前面“格物致知”了几度春秋之后突然领悟到心乃一切之本。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涉世之初,我们思想单纯、见识短浅,很容易看到什么就是什么,表面上好就是好,不懂得背后的蕴藏,看到哭就是哭,不知道哭背后的情感。

年龄渐长,我们开始在人生的路上四处碰壁、常常灰心,最后对人对事产生无尽怀疑,觉得人人都暗藏玄机、包藏祸心,于是见人不是人,见鬼不是鬼。

再往后,到了第三重境界,我们发现一切人皆有良知,一切事皆有因缘,看透了其实很简单,所以就有了看山还是山的明澈。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

”这才是做人与处世的正道。

上面两个故事都充满禅意,需要我们用一辈子的时间去体悟。

其实,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存在着有关做人做事的不同境界,而不同的境界自然会带来不同的结果与人生。

也许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三个人搬砖头,第一个人搬砖的时候,心里想的就是搬砖,觉得自己除了搬砖别无他长,于是他就搬了一辈子砖头;第二个人搬砖的时候想的是将来如何能成为一个工头,好让别人来搬砖,最后他成了一个包工头;第三个人搬砖的时候心里想的是未来如何能成为一个建筑师,盖出自己喜欢的房子,结果这个人成了一名优秀的建筑师。

职业角色需求的满足对应的三种工作境界

职业角色需求的满足对应的三种工作境界

职业角色需求的满足对应的三种工作境界有心理学家认为,三种职业角色需求的满足对应着三种工作境界:赚钱谋生、事业、使命。

第一种境界是赚钱谋生的境界。

对这种境界的工作者来说,工作只是完成任务换取报酬的手段,工作者谈不上喜欢这份职业,内心也没有主动愿意去做的意愿。

假如能够不工作也有同样的福利、待遇的话,那么肯定不会继续做——因为工作带给他的只有压抑和痛苦,他所期盼的,除了薪水,就是节假日了。

请注意,这里的境界并非客观的状态而是主观的感受,也就是说并非所有赚钱谋生的人都是这种工作态度,有很多人也是出于生计做某种职业,但却做得尽情、投入和热爱。

第二种境界是事业的境界。

把工作当事业的人,除了注重财富的积累外,还会关注事业的发展和成就,重视外界评价、声望或者权力。

这个职业不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可做可不做的负担,而是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能力的反映、成功的载体。

他会主动地投入时间到工作中,即便外界毫无要求。

他渴望通过工作建立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将职业成就视为个人人生的成就。

将职业看作事业的人,因为其成就主要来源于外界的认可,所以倘若未能得到渴望的权力、成就或者声望,那对其职业生涯会是巨大的打击。

第三种境界是使命。

约翰·克拉克(John Clark)说:“所谓的使命,就是你奉命要做之事。

奉谁或什么之命呢?就是你自己,这个命令发自你内心深处。

”那些持有使命取向的人很难将职业与生活中的其他部分区分开来,他们工作的目的不是来自外界的金钱收益或权力地位,而是在工作中获得的满足感和意义感。

它最重要的特点是,在做这件事情时,你能够感受到发自内心深处的热情和强大的力量,持有使命取向的人经常感到他们的工作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陶行知先生的《自勉并勉同志》写道:“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

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多少白发翁,蹉跎悔歧路。

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

”其很好地阐释了使命的概念,青年人要认清自己的禀赋,确定自己人生的“大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待工作有三种境界
蒋定之在讲话中指出,对待工作有三种境界:尽职是第一种境界,管好分内之事,不出事、不添乱,种好“责任田”,这是最起码的工作底线;第二种境界是尽责,带着责任感做工作,除了尽好本职,还为大局承担更多工作责任;第三种境界叫尽心,把工作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主动想大局、为大局,敢于担纲(担纲,动词,指在艺术表演或比赛中担任主角或主力,泛指在工作中承担重任。

)、勇于负责、善于开创。

每位领导干部都要用心来做事,劳力还要劳心,人人都要“入戏”,把政府工作做得更好。

他说,学习不只是兴趣问题,更是事业心、责任感的体现。

老是在门外站着,进不了门,不了解家里的“底细”,不是个“好管家”。

不懂不可怕,但不懂还不学习,自我感觉还特别好,就真的很可怕。

缺什么就要学什么,干一行就要懂一行,不能干了大半辈子还是个“门外汉”。

在谈到群众观念时,蒋定之强调,要干人民群众希望我们干的事,而不是干我们政府自认为重要的事,把工作做到群众最惦念、最期盼的地方。

勤政为民要“见事见物”。

“见事”,就是要落实到一件件具体的事情上,为民办实事;“见物”就是要体现到人民群众感受得到的实惠上,使人民生活得到不断改善。

他指出,不要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虚名、虚事、虚招、虚活上,而要用来做实事、抓落实,事事都要实干。

整天嘴上喊求真务实,实际上却玩虚的,是更坏的作风。

检验工作成效的大与小,关键就要看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要使解决实际问题成为我们这届政府的鲜明特征。

针对廉政建设,蒋定之强调,领导干部要真正做到为民用权、秉公用权、依法用权,而不是为老婆孩子用权、为亲朋好友用权、为小圈子用权。

想得正才能立得正、行得正,要涵养“定力”,提升自律,关键是不被自己“打倒”,千万不能让多少年的艰辛努力毁在一个坏念头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