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测试题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测试题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测试题

高二年级语文单元检测题

(90分钟100分)

一、基础知识(18分)

1.下列短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下列加点的词语,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朝.歌夜弦,为秦宫人②圣主朝.朝暮暮情

B.①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②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C.①项王军.壁垓下②南唐为奉化军.节度

D.①信.造化之尤物也②烟涛微茫信.难求

3.下列加点的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天之.亡我,我何渡为?②臣恐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

B.①辞楼下殿,辇来于.秦②使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C.①以.故汉追及之②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D.①提刀而.立,为之四顾②善刀而.藏之

4.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

..

..②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B.①项王泣数行下,左右

..

..皆泣②诺,且留待之须臾

C.①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

..败北②乃自刎

..而死

D.①欲以力征经营

..而不适用..天下②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

5.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

A.①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②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B.①戍卒叫,函谷举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C.①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②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D.①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②吾闻汉购我头金千斤,邑万户6.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登攀者身手矫健、血气方刚、踌躇满志

....,哪管征途上的坎坷曲折、险要陡峻,只要

奋然前行,向上攀登,心中的憧憬全在那“一览众山小”的峰顶。

B.我摸索捏陶技艺多年,直到最近才领悟目不窥园

....的境界,可以随心所欲,不再受形象拘束了。

C.外滩的近代建筑闻名遐迩

....,仰望着古老的钟楼,好像闻到了它饱经沧桑的气息,看到那砌就高楼大厦的灰暗的一方方巨石,双手便情不自禁地触摸上去,心中更是思绪万千。

D.本周中超联赛将展开最后一轮的争夺,在降级球队尘埃落定

....后,冠军的争夺愈发引人关注。

7.文学常识填空。(每空一分,共11分)

(1)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市)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家,________学派的主要人物之一。

(2)《史记》是中国第一部________通史,记述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元年,大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有________十二篇,________十篇,书八篇,________三十篇,________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3)赋这种形式,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________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它是介于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的一种体裁。

(4)陆游,字务观,号________。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生前有________之称。

8.填写上句或下句,补充使之完整。(每空一分,共10分)

(1)雕栏玉砌应犹在,__________________,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2)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__________________!(庄子《庖丁解牛》)

(3)戍卒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怜焦土!(杜牧《阿房宫赋》)

(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5) 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6)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苏轼《赤壁赋》)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10分)

过骊山作

杜牧

始皇东游出周鼎,刘项纵观皆引颈。

削平天下实辛勤,却为道旁穷百姓。

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

牧童火入九泉底,烧作灰时犹未枯。

1.请分别从贾谊的《过秦论》和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找出与划线句内容相一致的句子:(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概括分析本诗的主旨和立意。(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8分)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视为.止,行为迟②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③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④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依乎天理

..,每至于族

..C.虽然

B.而刀刃

..者无厚D.视为止,行为

..迟

3.写出两个与本段文字有关的成语并加以解释。(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庖丁解牛技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根据原文加以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0分)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1.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籍独.不愧于心乎?②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③虞兮虞兮奈若.何!④若.非吾故人乎?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课文《项羽之死》选自《史记·项羽本纪》。作者在文中主要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细致刻画了一个骁勇善战、知耻重义,而又自负却不心服的悲剧英雄形象。

B.《垓下歌》是项羽面对着女人和宝马唱出的悲歌,表现了个人在巨大的历史命运控制下不能自主、命运无常的悲剧意识。

C.“莫能仰视”,写出左右对项羽的畏惧,突显了项羽的声威和气势。其中“莫”是“没有人”的意思。

D.文言文中,常见词类活用的现象。例如,在“项王乃欲东渡乌江”的“东”是名词活用作状语,“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的“王”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天之亡我,我何渡为!(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根据《垓下歌》说项羽失天下的最后时刻所心疼的只有女人和宝马,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根据《项羽之死》说说理由。(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9分)

大铁椎传

魏禧

庚戌十一月,予自广陵归,与陈子灿同舟。子灿年二十八,好武事,予授以左氏兵谋兵法,因问“数游南北,逢异人乎?”子灿为述大铁椎,作《大铁椎传》。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

魏禧论曰:子房得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大铁椎其人与?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与?抑用之自有时与?子灿遇大铁椎为壬寅岁,视其貌当年三十,然则大铁椎今四十耳。子灿又尝见其写市物帖子,甚工楷书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②七省.好事者皆来学

B.①貌甚寝.②既同寝.

C.①数.游南北,逢异人乎②吾数.击杀响马贼

D.①工.技击②甚工.楷书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以.蓝手巾裹头②吾骑马挟矢以.助战

B.①子灿为.述大铁椎②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与

C.①祸且.及汝②且.欲观客所为

D.①人以其.雄健②子灿又尝见其.写市物帖子

3.下列全都表现大铁椎英勇神武的一项是( )

①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②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

③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④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⑤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⑥“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

A.①②⑥B.③④⑤C.②⑤⑥D.①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传记,叙事简洁,议论精当,又善于层层设疑,读来引人入胜。

B.全文分序文、正文、评论三部分。第一节是序文,主要交代写作时间与材料来源。最后一节是评论,“魏禧论曰”与“太史公曰”笔法相同。

C.“皆不足用”一语,既说明大铁椎极有抱负,想寻找真正英雄干一番大事,又表现他有知人之明,豪放而坦诚。

D.写“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意在表明作者对世上如宋将军之类的徒有虚名的好武之士的嘲讽。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参考答案:B

2.参考答案:D

解析:确实,实在。

3.参考答案:A

解析:A.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都是介词,①“于”是到的意思;

②“于”是比的意思。C.①“以”是所以的意思;②“以”是率领、用的意思。D.①表修饰;②表并列。

4.参考答案:C

5.参考答案:D

解析:D.①定语后置,②状语后置;A.判断句;B.被动句;C.省略句。

6.参考答案:B

解析:目不窥园: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应该用“目无全牛”。

7.参考答案:(1)道家。 (2)纪传体,本纪,表,世家,列传。

(3)铺陈夸张,诗,散文。 (4)放翁,“小李白”。

8.参考答案:(1)小姑前年嫁彭郎 (2)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3)函谷举楚人一炬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6)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二、阅读鉴赏

(一)

1.参考答案:①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②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参考答案:诗中用通俗的语言对秦始皇进行辛辣的讽刺,既肯定他削平六国、统一天下的艰辛,又批评他不知体恤百姓,一味残暴,以至断送天下的愚蠢。末两句写秦始皇苦心经营的坟墓,到后来被牧童失火烧毁,他自己只落得个尸骨不全的可悲下场。这是对秦始皇梦想独霸天下、万世为君的深刻讽刺。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阿房宫赋》相似,也是借古讽今,劝谕当政者不要胡作非为,以免引起人民的反抗。

(二)

1.参考答案:词人多方比喻,描写那咆哮的潮头汹涌而来时,好像是神龟背负的雪山,又好像是蛰伏海底而受惊腾起的巨龙,还好像是疾速的大风将海水吹得立起来一样。

2.参考答案:整首词紧扣观涛,写出了未潮、已潮、消潮的全过程。“隔江闻夜笛”一句之前纯是写景,至此才点出景中有人。它以静衬动,用虚衬实,既表现了白天潮来时的喧闹,也写出了夜晚潮去时的寂静,使得观涛过程完整而又意韵无穷。

(三)

1.参考答案:A

解析:①②为:介词,因为;③于:介词,在;④介词,对于。

2.参考答案:B

解析:A.天理:文中指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指天然的道理。B.刀刃:刀口。C.虽然:文中为即使这样;今是转折连词。D.行为:文中为行动、因为;今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3.参考答案:游刃有余: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目无全牛:现在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踌躇满志:指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的样子。

切中肯綮:肯綮,中肯。此语指能正好击中最重要的关键。

4.参考答案:第1阶段: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第2阶段: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第3阶段: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四)

1.参考答案:C

解析:①难道;②只,仅;③与④相同:你。

2.参考答案:C

解析:C.“莫能仰视”,写出左右对项羽的同情和共鸣,不忍抬头看他。

3.参考答案:①江东虽然小,但土地方圆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

②上天要使我灭亡,我为什么还要渡乌江呢?

4.参考答案:示例:不同意。项羽失天下的最后时刻所心疼的还有和他一起过江战死疆场的八千江东子弟。乌江亭长劝他登船过江谋求来日东山再起,他心疼追随自己征战有去无回的江东子弟,觉得有愧于江东父老,才不肯活着过江东。(说不同意要言之有理)

(五)

1.参考答案:C

解析:A.①“省”:探视,②“省”:行政区划;B.①“寝”:貌丑,②“寝”:卧;C.都解释为屡次;D.①“工”:擅长,②“工”:工整。

2.参考答案:D

解析:A.①“以”是介词,解释:用,②“以”是连词,解释:来;B.①“为”是介词,解释:向,②“为”是介词,解释:被;C.①“且”是副词,解释:将,②“且”是连词,解释:况且;D.都是代词,解释:他。

3.参考答案:C

解析:①说的是宋将军。③是他投奔宋将军的原因。④关心朋友,办事负责的态度。

4.参考答案:D

解析:D.是侧面描写,意在衬托大铁椎的英勇无畏以及决斗的凶险惨烈,惊心动魄。

三、作文

参考答案:略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拟测验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期末模拟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文学常识(共39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句是谁对谁的评论?() A、钟嵘对陶渊明 B、苏轼对王维 C、欧阳修对李白 D、王国维对苏轼 2、“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和“语不惊人死不休”是那两位诗人的自况?() A、孟郊、李白 B、贺知章、杜甫 C、贾岛、杜甫 D、孟郊、陆游 3、以下对中国古代史书体例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编年体;《战国策》——断代史;《史记》——纪传体;《汉书》——国别体 B、《左传》——断代史;《战国策》——国别体;《史记》——纪传体;《汉书》——编年体 C、《左传》——编年体;《战国策》——纪传体;《史记》——断代史;《汉书》——国别体 D、《左传》——编年体;《战国策》——国别体;《史记》——纪传体;《汉书》——断代史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近体诗是对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一定的格律。 B、桐城派是清代散文流派,代表作家有方苞、归有光、刘大櫆、姚鼐等。 C、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高适、岑参,田园诗派的孟浩然、王维、常建等。 D、楚辞是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再创造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新诗体。“楚辞体”又叫“骚体”,由屈原《离骚》而得名。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杜甫的“三吏”包括《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包括《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B、“唐宋八大家”指“三苏”(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韩愈、柳宗元。 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指《楚辞》,它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D、《史记》按体列可分为本纪、世家、列传;《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事本末体体列的史书。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6、“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对的赞语。 7、唐有两大文学运动,分别是、倡导的“古文运动”和白居易、元稹倡导的“”。 8、宋代词坛分为二大词派,分别是以柳永、秦观、等为代表的婉约派和以辛弃疾、等为代表的豪放派。 9、宋代词人苏轼曾用“郊寒岛瘦”来形容中唐时期与在诗歌内容与艺术手法上的相似特征。 10、“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是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文 【篇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文】 《湘夫人》(屈原)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频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长恨歌/白居易 自主赏析 湘夫人/屈原 拟行路难(其四)/鲍照蜀相/杜甫书愤/陆游推荐作品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 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越中览古/李白一剪梅/李清照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登岳阳楼/杜甫菩萨蛮(其二)/韦庄推荐作品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旅夜书怀/杜甫新城道中(其一)/苏轼 扬州慢/姜夔长相思/纳兰性德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将进酒/李白自主赏析 阁夜/杜甫李凭箜篌引/李贺虞美人/李煜苏幕遮/周邦彦推荐作品

国殇/屈原燕歌行/高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菩萨蛮/温庭筠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散文之都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诗人有别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自主赏析 庖丁解牛/《庄子》项羽之死/司马迁阿房宫赋/杜牧推荐作品 西门豹冶邺/褚少孙大铁椎传/魏禧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六国论/苏洵自主赏析 伶官传序/欧阳修祭十二郎文/韩愈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推荐作品 狱中杂记/方苞陶庵梦忆序/张岱 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自主赏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项脊轩志/归有光推荐作品 游沙湖/苏轼 苦斋记/刘基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 练习题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练习题 命题人:侯小斌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B.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 C.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D.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装镜台。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袅袅 ..兮秋风(微风吹拂的样子)帝子降兮北渚.(水边的浅滩) B.目眇眇兮愁予 ..(使我发愁)与佳期.兮夕张(日子) C.夕济.兮西澨(渡水)遗.余褋兮澧浦(遗弃) D.时不可兮骤.得(很快)登白兮骋望 ..(纵目远望) 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正解的一项是: 映阶碧草自.春色三顾.频烦天下计 天生丽质难自.弃君臣相顾.尽沾衣 A.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也相同 B.两个“自”相同,两个“顾”

不同 C.两个“自”不同,两个“顾”相同 D.两个“自”不同,两个“顾”也不同 4、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与尔.同销万古愁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B.但.愿长醉不愿醒但.见悲鸟号古木 C.主人何为.言少钱烹羊宰牛且为.乐 D.将进酒,杯莫.停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5、下列各句中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不见 / 黄河之水 / 天上 / 来,奔流到海 / 不复 / 回。 B.五更 / 鼓角 / 声 / 悲壮,三峡 / 星河 / 影 / 动摇。 C.与 / 君歌 / 一曲,请 / 君为我 / 倾耳 / 听。 D.家住 / 吴门,久作 / 长安旅。五月 / 渔郎 / 相忆否 6、下列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在艺术手法上不同的一项是:A.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斯。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7、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具艺术辨证法。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 B.鹤鸣楚山静,霜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测试题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测试题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2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8小题,共24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A. 修葺.(qì)水裔.(yì)欢谑.(nüa)蕙櫋.(m ián)锦官城外柏.森森(bó) B. 踯.躅(chí)回眸.(móu)乾坤.(kūn) 皓腕.(wǎn) 红藕香残玉簟.秋 (diàn) C. 女娲.(wā)衣袂.(mai)坼.裂(cha)箜.篌(kōng)月照花林皆似霰. (xiàn) D. 聒.噪(ɡuō)戎.马(róng) 雪霁.(qí) 神妪.(yù) 云鬓半偏新睡觉.(jiào) 2.下列词语、诗句中没有错别字 .....的一组是() A.城阕辗转聘望绸缪还乡需断肠 B.纤尘捣衣萧湘栖隐三顾频繁天下计 C.清冥悸动轩冕寂廖粟深林兮惊层颠 D.迤逦逶迤潺湲馔玉雕栏玉砌应犹在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写景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我们在跟随诗人一路上 天入地,目不暇接 ....之际,能感受到诗人潇洒出尘、耿介、孤高的气概。 B.白居易一些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等,形象鲜明, 情节连贯,语言优美,是脍炙人口 ....的篇章。 C.纳兰性德的词作以小令见长,清新自然,直抒胸臆,感情真挚。其风格颇接近李煜,多写个人的相思离别和哀思闲愁,情调感伤低沉,凄婉哀怨,往往让读 者不堪卒读 ....。 D.自中唐开始,杜甫就被称为“诗圣”,宋人对他更是推崇备至 ....,谓“杜甫集开诗世界”,后人似乎从任何角度都能从中各取所需。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 ..的一句是:() A.在我们欣赏古典诗歌的诗情美时,要尽量利用各种后人现存的史传材料和评 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 B.有些作品的精妙处,不在整个诗篇的优美、浑成,而在于一联、一句之美,甚 至一字一词之妙,以小见大,着重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不为常人所注意的瞬间之 美、新奇之美。 C.中国古典诗歌无论是古体和近体,都是很讲究声律的。所以我们在接触作品之 初,首先第一步要掌握其节拍、用韵等诗律特点,然后才能领悟其中特有的韵律 感和音乐美。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文学常识 24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诗人。出身于名门世族,26岁中进士,官至中书舍人。他的古体诗题材广阔,笔力峭健。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代表作《阿房宫赋》。 25冰叔,号裕斋。清朝散文家。清初,人称魏禧、侯方域、汪琬为散文三大家。魏禧与其兄祥、弟礼,都能文章,世称“三魏”。代表作《大铁锥传》。 26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并编写两部史书《新唐书》《新五代史》。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代表作《伶官传序》。 27退之,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军人物。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其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鲜明简炼,新颖生动,风格雄健奔放,曲折自如,为古文运动树立了典范。代表作《祭十二郎文》。 28凤久,号灵皋,晚年又号望溪。曾因《南山集》案入狱,后被特赦。他是桐城派古文的创始人。为文主张一种“义法”,要求做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提倡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并重,并讲求词语的“雅洁”。这些主张在当时很有影响。在实践中,方苞以及其他桐城派作者成就虽不很高,思想内容比较空虚,但大抵能够写得明白晓畅,在行文的结构、修辞方面有一些可取的地方。著有《望溪全集》。代表作《狱中杂记》。 29宗子,号陶庵,自称蜀人。他家自曾祖以来都是显官,服用奢华。明亡,隐居剡溪山中。他的文章多寄托着故国之思,著有《瑯環文集》《西湖梦寻》以及纪录明代三百年史事的《石匮书》。代表作《陶庵梦忆序》。 30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明代古文家,是“唐宋八大家”与清代“桐城派”之间的桥梁,被称为“唐宋派”。归有光散文继承欧阳修、曾巩的文风,有较大成就,且把家庭琐事引到古文中来,使散文扩大了表现范围。其散文记叙家人之谊,朋友之情,感情真挚,神态生动,风韵悠远。代表作《项脊轩志》。 31伯温,元末明初人。通经世之学,又精天文及兵法,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创立基业,封诚意伯,谥文成。代表作《苦斋记》。 1、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歌通俗易懂、流畅自然,著名的《新乐府》《秦中吟》等作品,反映了人民疾苦,揭露了社会黑暗,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另一些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等,形象鲜明,情节连贯,语言优美,同样是脍炙人口的篇章。 2、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楚辞》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和汉代贾谊等人的诗赋,西汉刘向辑,东汉王逸作章句(对古书的分析解释)。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因此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3、鲍照,字明远。鲍诗气骨劲健,语言精练,辞采华丽,常常表现慷慨不平的思想情感。七言诗在鲍照那里有显著的发展,对于唐代作家颇有影响。代表作《拟行路难》。 4、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生当开元盛世与安史之乱之间,后半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诗风沉郁顿挫(思想感情低沉郁闷,语调音律停顿转折)。 5、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宋孝宗时赐进士出身,46岁入蜀,先后在王炎、范成大幕府中任职。光宗时官至礼部郎中,后被劾去职,归老故乡。7、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 6、阮籍,字嗣宗,“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竹林七贤”之一。他是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全力创作五言抒情诗。他的诗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神话传说、以景寓情、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曲折隐晦地书写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代表作《咏怀八十二首》。 8、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又称为“诗仙”。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理解性默写(附答案)73782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理解性默写(选修) 第一单元 一、白居易《长恨歌》 1.《长恨歌》中“,。,。”从黄昏到黎明,集中描写了唐玄宗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 2.《长恨歌》中表现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迷恋已经引起公愤的句子是:“, 。” 3.《长恨歌》中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寄志托物重申誓言的诗句是:,。 4. 文中描写杨贵妃天生丽质(貌美)的句子是:,。 5.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有两个表示情愿相爱永不变心的诗句,这两个诗句是,。 6. 表现贵妃对玄宗绵绵不尽的相思的句子是: 7..渲染出凄凉情景的句子是:,。 二、屈原《湘夫人》 1.《湘夫人》中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 2.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就是化用《湘夫人》中的““,。”两句诗。 3.“,。”两句诗表现湘君离开期约地点时劝自己把眼光放远,在旷达自解中见出对幸福爱情生活永不放弃的执着。 4.“,。”写湘君把外衣抛到江中去,把单衣丢在澧水旁。是希望湘夫人能知道他曾经来过。 5.《湘夫人》中运用比兴手法写湘君不敢对湘夫人表白心迹的句子是:, 。 6.《湘夫人》中,湘君抛弃湘夫人的赠礼,显现出绝望情绪的句子是:, 。 三、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 1.鲍照的《拟行路难》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诗是“,。” 2.李白的《行路难》用比喻手法表达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的两句诗是 “,。” 3. 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4.《拟行路难》(其四)中表现作者极度矛盾和忍辱负重的句子:, 。 5.《拟行路难》(其四)中的“,。”以浅近的比喻说明复杂的现实内容。 6.“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四、杜甫《蜀相》 1.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 2.《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 3.《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的两句诗是“,。” 4.《蜀相》中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的诗句是“,。” 5.《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 6.杜甫《蜀相》中的“,。”以高度凝练、精辟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 7.《蜀相》结尾两句“,。”,作者对诸葛亮的思表达了无限的哀思,对于他未能实现复兴汉室、统一中原的天下大计,深表痛惜。 8.姜夔《扬州慢》词序中“寒水自碧”一句与杜甫《蜀相》中的“”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陆游《书愤》 1.《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 “,。” 2.《书愤》记述两次抗金胜仗的句子“,。” 3.《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 4.《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军容画面的诗句是 “,。” 5.《书愤》同是歌咏诸葛亮,杜甫《蜀相》中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注重他的丰功伟绩;陆游《书愤》中的“,。”注重他的精神品格。 6.《书愤》中描述陆游青壮年时期的战斗生活的句子是:“,。” 六、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高中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后练习答案

高中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后练习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书愤》 1.《临安春雨初霁》与此诗作于同一年,诗中也有对“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诗在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 《书愤》和《临安春雨初霁》都写于1186年,陆游罢官六年后被重新起用,宋孝宗任命他权知严州军州事,《书愤》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双重感情,全诗以“愤”为意脉,沉郁顿挫。 去严州赴任前,陆游先到临安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的客栈。宋孝宗召见时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显然不想重用他。陆游对这个职位也不感兴趣,但迫于“圣命”,又为了生计,只好接受。《临安春雨初霁》就是在这种心情下写的。诗的首联表示了对仕途的厌倦和失望,并透露出客居京华的懊悔;颔联用明媚的春光作背景,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颈联呈现出一个极闲适的境界,背后却隐藏着诗人壮志未酬的感慨;尾联是自我解嘲,悲愤之情见于言外。在内容上,这首诗借写江南春雨和书斋的闲适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和不得志的悲愤;在风格上,如果说《书愤》近似杜甫的话,《临安春雨初霁》更近似苏轼的一些作品,优美动人,富于情趣。 2.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陆游此诗和杜甫《蜀相》,说说它们在歌咏诸葛亮功绩、抒发个人感情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不同。 在歌咏诸葛亮功绩方面,《蜀相》着重诸葛亮的“天下计”和“老臣心”,“功盖三分国”,《书愤》着重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现出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品质。 在抒发个人感情方面,杜甫主要是表达对诸葛亮的追慕、惋惜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陆游则以诸葛亮自况,渴望北征复国,建功立业。 在表现手法上,《蜀相》先写景,然后抒发感慨,全诗写景和抒情融合无间,写祠堂和写人紧密结合,凭吊古人与悲叹自身浑然一体,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格调沉雄。《书愤》先回忆自己的过去,再写自己的现在,最后以诸葛亮自况,全诗着重写自己的“愤”,大气磅礴,笔力雄健。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诗的开头四句写入梦的缘由:海上归来的人谈起过瀛洲,它隔着茫茫大海,实在难以寻找;越人谈起过天姥山,在云霞里时隐时现,或许还可以看得见。“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是衬笔,“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才转入正题,诗人把视线移向了天姥山。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诗人先把天姥山和天相比,只见那山横在半天云上,仿佛跟天连结在一起。再把天姥山跟其他山相比,它既超过以高峻出名的五岳,又盖过它附近的赤城山。接着诗人又换了一个角度,以天台山为着眼点,说天台山虽然非常高,也要拜倒的他的东南脚下。诗人把天姥山高耸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仿佛那高峻挺拔、在云霞中忽明忽暗的天姥山就出现在我们眼前,我们不由得跟诗人一起领略那个梦幻的境界。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检测卷 一、背诵检测(25分) 1、______________,洞庭波兮木叶下。 2、泻水置平地, _________。___________,安能行叹复坐愁? 3、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__。 4、,铁马秋风大散关。出师一表真名世,。 5、云中谁寄锦书来?,。 6、鹿们月照开烟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惟有幽人自来去。 7、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忽魂悸以魄动,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10、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12、,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13、人人尽说江南好,。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14、野哭千家闻战伐,。卧龙跃马终黄土,。 15、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 二、古代诗歌鉴赏(25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按要求答题。(10分,每小题各5分)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16.(1)这首诗的颔联、颈联描写出一幅怎样的江南春天风光?请简要分析。(5分) (2)开头两句作者是如何表现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的?(5分) (二)(8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闺意上张水部朱庆余酬朱余庆张籍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朱庆余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试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17(1)从两诗的内容上看,朱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张诗对此表明了什么看法(4分)(2)两诗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他们共同采用了诗歌传统表现手法中的哪一种?请从两诗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4分) (三)、阅读王维《积雨辋川庄作》,完成文后的问题。(7分)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青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18(1)王维,字,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盛唐诗派代表人物。(2分) (2)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5分) 三、文言文阅读(5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选择题。(18分)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为临淄市掾,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唯独莒、即墨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日:“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唯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田单又纵反间日:“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谬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溢,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柬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 19.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城之不拔者二耳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北:指败逃者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二语文试题附答案

和硕一中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期末试卷)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句是谁对谁的评论?() A、钟嵘对陶渊明 B、苏轼对王维 C、欧阳修对李白 D、王国维对苏轼 2、“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和“语不惊人死不休”是那两位诗人的自况?() A、孟郊、李白 B、贺知章、杜甫 C、贾岛、杜甫 D、孟郊、陆游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杜甫的“三吏”包括《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包括《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B、“唐宋八大家”指“三苏”(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韩愈、柳宗元。 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指《楚辞》,它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D、《史记》按体列可分为本纪、世家、列传;《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事本末体体列的史书。 4、下列叙述正确的两项是(3分)() A、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其代表作品有《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羊脂球》等等。 B、《家》:觉新因为与同学们一道向督军请愿,被高老太爷训斥了一顿,不许再出门……觉慧常常吹箫,那种声音,似乎是直接从心灵深处发出来地婉转地哀诉,使得空气里充满了悲哀。原来他得知梅从宜宾回省城来了。 C、《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它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社会的各阶级和阶层都得到了生动的描写。 D、《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是英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虽然是一个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知识归纳

——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手法 第一单元 1、《长恨歌》——白居易 表现手法:以景衬情 思想内容:诗歌既对李、杨真挚爱情的歌颂,也有对明皇迷色误国的讽喻。 2、《湘夫人》——屈原 表现手法:比兴、铺陈 思想内容: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真实感情和美好愿望。 3、《拟行路难》——鲍照 表示手法:比兴 思想内容:表达了诗人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下的遭受压抑的激愤之情。

4、《蜀相》——杜甫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思想手法:通过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壮志末酬,来表现自己的痛苦心情。 5、《书愤》——陆游 表现手法:对比、用典、白描 思想手法: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6、《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 表现手法:以景抒情 思想手法:抒写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

7、《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 表现手法:移情于物 思想手法:抒发了时光流逝,有志难酬和世无知音的寂寞。 8、《越中览古》——李白 表现手法:用典、对比、虚实结合 思想手法:表盛衰无常的感慨。 9、《一剪梅》——李清照 表现手法:以景抒情 思想手法:极言自己独居生活的寂寞和相思之苦。 10、《今别离》(其一)——黄遵宪 表现手法:对比

思想手法:以别离之苦写新事物和技术的昌明。 第二单元 1、《春江花月夜》——张苦虚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思想手法:抒发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遐想、探求和对人生的无限沉思和感叹。 2、《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表现手法:对比、用典 思想手法: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3、《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表现手法:想象、夸张、比喻、对比、衬托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理解性默写(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理解性默写(选修) 诗歌部分 第一单元 一、白居易《长恨歌》 1.《长恨歌》中“,。,。”从黄昏到黎明,集中描写了唐玄宗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 2.《长恨歌》中表现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迷恋已经引起公愤的句子是:“, 。” 3.《长恨歌》中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寄志托物重申誓言的诗句是:,。 4. 文中描写杨贵妃天生丽质(貌美)的句子是:,。 5.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有两个表示情愿相爱永不变心的诗句,这两个诗句是,。 6. 表现贵妃对玄宗绵绵不尽的相思的句子是: 7..渲染出凄凉情景的句子是:,。 二、屈原《湘夫人》 1.《湘夫人》中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 2.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就是化用《湘夫人》中的““,。”两句诗。 3.“,。”两句诗表现湘君离开期约地点时劝自己把眼光放远,在旷达自解中见出对幸福爱情生活永不放弃的执着。 4.“,。”写湘君把外衣抛到江中去,把单衣丢在澧水旁。是希望湘夫人能知道他曾经来过。 5.《湘夫人》中运用比兴手法写湘君不敢对湘夫人表白心迹的句子是:, 。 6.《湘夫人》中,湘君抛弃湘夫人的赠礼,显现出绝望情绪的句子是:, 。 三、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

1.鲍照的《拟行路难》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诗是“,。” 2.李白的《行路难》用比喻手法表达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的两句诗是 “,。” 3. 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4.《拟行路难》(其四)中表现作者极度矛盾和忍辱负重的句子:, 。 5.《拟行路难》(其四)中的“,。”以浅近的比喻说明复杂的现实内容。 6.“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四、杜甫《蜀相》 1.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 2.《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 3.《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的两句诗是“,。” 4.《蜀相》中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的诗句是“,。” 5.《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 6.杜甫《蜀相》中的“,。”以高度凝练、精辟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 7.《蜀相》结尾两句“,。”,作者对诸葛亮的思表达了无限的哀思,对于他未能实现复兴汉室、统一中原的天下大计,深表痛惜。 8.姜夔《扬州慢》词序中“寒水自碧”一句与杜甫《蜀相》中的“”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陆游《书愤》 1.《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 “,。” 2.《书愤》记述两次抗金胜仗的句子“,。” 3.《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 4.《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军容画面的诗句是 “,。” 5.《书愤》同是歌咏诸葛亮,杜甫《蜀相》中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注重他的丰功伟绩;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本第六单元测试题

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90分钟100分) 一、基础知识(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瓮报牖,仇爽.垲也爽:舒服。 B.字.而幼孩,遂而鸡豚字:教……写字。 C.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方:方法。 D.得不焚,殆.有神护者殆:大概。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累:堆积。 B.迩.年狱讼,情稍重迩:远。 C.俾.困苦不可忍,然后导以取保俾:使。 D.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了:了解,明了。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料得清贫 ..辍飧饔以劳吏者..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C.吾小人 B.奸民久于狱,与胥卒为表里 .. ..D.大块假我以文章 5.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不次.岁月,异年谱也C.甚善。名.我固当 B.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D.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6.下列句子中的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B.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凡长安富豪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C.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D.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C.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B.早缫而绪,早织而缕D.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8.下面是对不同年龄的代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立②花甲③耄耋④始龀⑤弱冠⑥古稀⑦知命⑧不惑 A.④①⑤⑦⑧②③⑥C.④⑦⑤②⑧①⑥③ B.④⑦①⑧②⑤③⑥D.④⑤①⑧⑦②⑥③ 9.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代对人的称谓时常先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如“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 B.古代自称时则常用谦词,帝王则自称“孤”“寡人”,如“寡人之于国也”;而一般人则自称“愚”“仆”等,如“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报任安书》)。 C.古代若对他人不敬时常用贱称,如“小子”“竖子”等,如“竖子不足与谋!” (《鸿门宴》)。 D.古代在称谓前加“先”表示对逝者的尊称,如“妪,先大母婢也” (《项脊轩志》);在称谓前加“从”则表示叔伯关系,如《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10.补充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使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故哂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夫天地者,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3)会桃花之芳园,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4)借书满架,偃仰啸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有光《项脊轩志》) (5)三五之夜,明月半墙,__________________,风移影动,__________________。(归有光《项脊轩志》) 二、阅读鉴赏(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卷(一)附答案详解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卷(一) 2018.1.1 (从第一课至《梦游天姥吟留别》)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3题。 漫谈李白诗歌中的夸张 林庚 李白有一首《长相思》诗中说:“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时横渡月,今作流相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这是一首闺人思念征夫的诗,相思之苦,以至于到了“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的程度。美妙的眼睛竟成了一口泉眼,这当然是有些夸张;却还不能说就怎么不合理,还可以算在合理的夸张之列;但也有其不合理处,这不合理处在于她还要证明原来是秋波横生的眼睛,真的变成了一口泉眼;并要求那面镜子到时候为她作证。因为如果真到那征夫回来的时候,她即使还很憔悴,即使是当时快乐得又哭了起来——那神情毕竟会大不相同——要证明她真正肠断的情形,只有那面镜子才最清楚。可是除非那面镜子是面魔镜,又怎能重现她那已经成为过去的容颜呢?也许今天有了录像可以做到这一点,可是如果真有一位妻子录好了像专等她丈夫回来时证明这一切,恐怕她的丈夫反而更不相信;何况古代并无录像这种先进技术呢?假定真能录像,也许看来是合理的,却反而近于荒唐;假定镜子可以证明过去,看来好象是不合理的,却反而更近于真实。艺术的魔力竟然真能把一面普通的镜子变成了魔镜吗?反正我们读这首诗,读到这里时早已忘记了那不合理性,而只感到分外亲切,分外动人。从日常的尺度来说乃是不合理的,从艺术的尺度来说却是更为合理的;那么所谓合理的夸张到底该怎样来理解呢? “白发三千丈”,这是人们谈到李白诗中夸张时最爱引的名句,在这首《秋浦歌》中乃是轮到李白自己面对着一面镜子了。所以说:“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从日常的尺度来说,这个“三千丈”简直是违背常识;从夸张的尺度来说,也未免无边无际;如果这样的夸张起来也算合理,那么究竟夸张到什么程度才算不合理呢?李白有一首经常为人们所称道的《望庐山瀑布》,诗中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瀑布仿佛是一道银河自天而降,也不过才夸张到三千尺,而白发从头上算起,却竟能达到三千丈;艺术的魔力似乎正是通过战胜那日常尺度认为的不合理而变得更为合理,这能不令人为之惊异叹服吗! 有些人认为夸张似乎是浪漫主义的主要特征,这可能有些道理,可也并不尽然。夸张几乎可以在各种类型的作品中出现;而且夸张在许多场合中,往往最容易产生使人发笑的效果;这与浪漫主义作品之多少带些悲剧性格或英雄性格的特征是毫不相干的。王之涣的《登鹳雀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试题及答案)(优选.)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语句中对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胜负之数.(次数),存亡之理 B、六国互.(相互)丧,率赂秦耶? C、洎牧以谗.(说别人的坏话)诛,邯郸为郡。 D、思厥先祖父,暴.(暴露,冒着)霜露,斩荆棘 2、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②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③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④较秦之年得,与战胜而得者. A、两个“或”字相同,两个“者”也相同 B、两个“或”字相同,两个“者”不同 C、两个“或”字不同,两个“者”相同 D、两个“或”字不同,两个“者”也不同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有相同类型的词类活用的一组是() ①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②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③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④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⑤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⑥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①、至于颠覆 .. ..,理固宜然②、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③、师不必 ..贤与弟子④、可谓智力 ..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⑤、思厥先祖父 ..之理 ..之数,存亡 ..⑥、则胜负 ⑦、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 ..亦百倍 A、③④ B、①⑦ C、②⑤ D、①⑥ 5、从文言句式看,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C、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D、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 6、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选修知识归纳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选修)知识归 纳 ――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手法 第一单元 1、《长恨歌》白居易 表现手法:以景衬情 思想内容:诗歌既对李、杨真挚爱情的歌颂,也有对明皇迷色误国的讽喻。 2、《湘夫人》屈原 表现手法:比兴、铺陈 思想内容: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真实感情和美好愿望。 3、《拟行路难》——鲍照 表示手法:比兴 思想内容:表达了诗人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下的遭受压抑的激愤之情。 4、《蜀相》——杜甫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思想手法:通过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壮志末酬,来表现自己

的痛苦心情。 5、《书愤》陆游 表现手法:对比、用典、白描 思想手法: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6、《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 表现手法:以景抒情 思想手法:抒写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 7、《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 表现手法:移情于物 思想手法:抒发了时光流逝,有志难酬和世无知音的寂寞。 & 《越中览古》——李白表现手法:用 典、对比、虚实结合思想手法:表盛衰 无常的感慨。 9、《一剪梅》——李清照 表现手法:以景抒情 思想手法:极言自己独居生活的寂寞和相思之苦。 10、《今别离》(其一)一一黄遵宪

表现手法:对比 思想手法:以别离之苦写新事物和技术的昌明。 第二单元 1、《春江花月夜》张苦虚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 思想手法:抒发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遐想、探求和对人生的无限沉思和感叹。 2、《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表现手法:对比、用典思想手法:歌咏归 隐的情怀志趣。 3、《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表现手法:想象、夸张、比喻、对 比、衬托 思想手法:表现诗人对权贵的蔑视,对污浊社会的抗议,对自己崇高人格的护卫。 4、《登岳阳楼》——杜甫 表现手法:情景交融、今昔对比、虚 思想手法:抒发了自己年老多病、身世 凄凉的孤寂以及不能为多难国家对力的感慨。 5、《菩萨蛮》(其二)韦庄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4—6单元测试题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4—6单元测试题 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70分) 1、字音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肩之所倚.(yǐ) 兔起鹘.落(hú) B.砉然向.然(xiǎnɡ) 技经肯綮.(qìnɡ) C.批大郤.(xǐ) 赦箨.龙(tuò) D.导大窾.(kuǎn) 发于硎.(xínɡ)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垓.下(gāi) 万乘(chéng)数阕.(è) 美人和.之(hè) B.麾.下(huī) 五千骑.(qí) 田父.(fù) 斩将刈.旗(yì) C.自度.(duó) 筼筜(yún dānɡ)溃.围(kuì) 瞋.目叱之(chēn) D、(yǐ)船十余创(chuàng)披靡.(mǐ) 怜而王.我(wànɡ)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字.而幼孩,遂而鸡豚(教……写字) B、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方法) 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招致) D、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再次) 4、下列语句中对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又秋深潦.缩(积水) B、六国互.(相互)丧,率赂秦耶?

C、信.造化之尤物也(相信) D、而读书者与.之。(许可答应) 5、下列语句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来) B、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推究) C、苏子辩矣 (辩:能说会道) D.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堆积) 6、下列对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这里泛指绳索) B、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所有的) C、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微小的事) D、胜负之数.(次数),存亡之理 7、下列对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克:能够) B、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 (略:简略) C、思厥先祖父,暴.(暴露,冒着)霜露,斩荆棘 C、月落庭空影许.长(如此的这样的) 8、下列对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予亦载与可畴昔 ..戏笑之言者(从前) B、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夭:使……死亡) C、又可冀.其成立邪? (冀:希望) D、得不焚,殆.有神护者(危险) 9、指出下列划线的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会论虞常/会武等至匈奴 B、引赵使者蔺相如/虞常果引张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