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辜鸿铭
辜鸿铭的故事_550字

辜鸿铭的故事_550字
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
小学作文作文网
辜鸿铭,清末民初时著名的翻译家,福建人。
他有一个怪癖,要闻女人的臭脚气味,才能写出文章来。
当时中国女子流行缠小脚,其方法是在七八岁时,就用宽约二寸、长约一丈的布条缠在脚上,使脚变成棕子形状,脚缠得愈小愈美。
但那种裹脚布除非十天半月才会松开,松开一次,那种臭味令人掩鼻而逃。
然而,辜鸿铭就喜欢那种臭味儿。
他在写文章时,要他的小脚太太脱了缠脚布,坐在身边,一边写文章,一边闻那种臭味。
写得高兴时,他右手写文章,左手还握摸着小脚。
据说,他的许多好文章,都是在这种场合下完成的。
他对小脚的嗜好,是闻名士林的,他曾说:“小脚女子,特别神秘美妙,讲究瘦、小、尖、弯、香、软、正七字诀,妇人肉香,脚其一也,前代缠足,实非虐政。
辜鸿铭还喜欢逛妓院,特别爱好妓女的手帕,不论何种颜色的手帕,他都或夺或偷,藏之怀中。
所以,他在讲课时取手帕揩拭鼻涕时,五色缤纷,学生匿笑,而他却毫不在意。
散文的灵魂在于“真”——以赏析《记辜鸿铭》为例来浅谈

时更多地着力于他的“怪”,但透过他的 诚地怀念
“怪言怪行”,我们其实更应该引导学生看
胡适与辜鸿铭是北大一对著名的冤
到人物性情之真,文章情感之真,从而把 家对头,胡适推崇西学,而辜鸿铭虽然受
握散文灵魂之“真”。
西方教育却极端蔑视西学,两人在新文化
一、辜鸿铭之“真”— ——像孩童一样过 运动中多次交锋。胡适在辜鸿铭去世十三
YUWENJIAOYU 语文教育 33
散文的灵魂在于“真”
— ——以赏析《记辜鸿铭》为例来浅谈
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 徐红芬
摘要:散文是一种通过写人叙事或写 爱”时,他却把视若生命一样的宝贵辫子
景状物的方式来抒发作者真情实感或人 剪下来送给了她。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
生经验的文学体裁,散文是用真情实感打 个率性的人,一个真诚的人,一个“像孩童
三、读者之“真”— ——立足人物时代真
嘲笑“支那人的猪尾巴”,也不愿剪辫子, 实地评价
但当他女朋友说“中国人的头发真黑的可
谈 起 辜 鸿 铭 ,有 人 说 他“ 腐 儒 ”,有
人 说 他 是 “ 狂 儒 ”, 更 有 人 说 他 是 “ 怪 物”。那作为读者的我们,应该怎样客观 公 正 地 看 待 辜 鸿 铭 呢 ? 阅 读 散 文 ,要 理 解 文 中 的 人 物 ,就 要 设 身 处 地 站 在 人 物 的 角 度 ,站 在 人 物的 时 代 ,不 能 站 在 自 己的角度苛求前人。胡适先生用白描的 手法,略带幽默的 笔法把辜鸿铭给真实 地再现在我们的眼前。那么读者就应该 是立足客观真实的时代来全面地看待 真实的辜鸿铭。
动人,用真知灼见启迪人,说真话,做真 一样过着心灵的生活”的纯粹清澈的人。
人,良心真诚,内心纯净。笔者结合《记辜
胡适经典散文集

胡适经典散文集导读:胡适是中国第一位提倡白话文的学者,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
在胡适的散文中,拥有先进的思想,有着旧文化和新文化的碰撞,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既有文学价值,又有历史价值,值得我们仔细阅读。
以下文章选自《胡适散文》,一起随着胡适先生的优美散文感悟他领悟到的哲理吧。
1. 《记辜鸿铭》:我远远的望见他把我的报纸传给同坐客人看。
我们吃完了饭,我因为身边只带了这一份报,就走过去向他讨回那张报纸。
大概那班客人说了一些挑拨的话,辜鸿铭站起来,把那张《每周评论》折成几叠,向衣袋里一插,正色对我说:“密斯忒胡,你在报上毁谤了我,你要在报上向我正式道歉。
你若不道歉,我要向法庭控告你。
”我忍不住笑了。
我说:“辜先生,你说的话是开我玩笑,还是恐吓我?你要是恐吓我,请你先去告状;我要等法庭判决了才向你正式道歉。
”我说了,点点头,就走了。
>>>>>>/sanwen/78672.html2. 《庐山游记》:昨夜大雨,终夜听见松涛声与雨声,初不能分别,听久了才分得出有雨时的松涛与雨止时的松涛,声势皆很够震动人心,使我终夜睡眠甚少。
早起雨已止了,我们就出发。
从海会寺到白鹿洞的路上,树木很多,雨后清翠可爱。
满山满谷部是杜鹃花,有两种颜色,红的和轻紫的,后者更鲜艳可喜。
去年过日本时,樱花已过,正值杜鹃花盛开,颜色种类很多,但多在公园及私人家宅中见之,不如今日满山满谷的气象更可爱。
因作绝句记之:长松鼓吹寻常事,最喜山花满眼开。
嫩紫鲜红都可爱,此行应为杜鹃来。
>>>>>>/sanwen/78670.html3. 《差不多先生传》: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
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
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
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关于辜鸿铭的传奇故事

关于辜鸿铭的传奇故事辜鸿铭字汤生,号称“清末怪杰”,著名国学大师,那关于辜鸿铭的故事有哪些?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辜鸿铭学外语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辜鸿铭学外语的故事当谈起辜鸿铭时,很多人知道他有着超强的语言能力,他一生共学会了九种语言。
其实辜鸿铭之所以有那么强的语言能力,和他的生长环境以及他的义父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另外也与他个人的意志力、精神也有很大关系。
辜鸿铭学外语的故事至今仍然广为流传。
辜鸿铭先生出生在马来西亚西北部,而且是出生在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里,重点是他还被这位名叫布朗的英国人认为了干儿子,由于他自己好学,也有这方面的天赋,所以,他十岁的时候就随着这位英国义父去到苏格兰的一所当地著名的中学接受英文训练。
除此之外,布朗先生也经常在课后的时间段他进行种种指导,并且教他学习德文,主要的学习方法就是让他背诵一些名著,在他背诵熟悉之前,布朗先生不会告诉他意思,因为布朗先生觉得先知道意思会分散他学习语言的集中力度。
辜鸿铭先生差不多花了半年的时间将《浮士德》糊涂地背了下来,之后又相继背了一些名著,这为他之后的语言学习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途径。
在1872年的春天,辜鸿铭先生进入爱丁堡大学继续学习。
他在这里又学习了希腊文、拉丁文、法语等多国语言,他所采用的方法也是背诵各个语言的名著,这些名著中有很多是很难理解的,每次当辜鸿铭先生觉得想要放弃时,他都会想各种方法坚持下来,这些都与他个人意志力有关。
而且这也锻炼他的记忆力和语言能力,为他之后的继续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这就是辜鸿铭学习外语的二三事。
辜鸿铭辫子的故事辜鸿铭先生被称为“怪杰”,其“怪”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表现就是他的辫子。
作为一个生活在晚清时代的人,大多数人经历的是一个留辫子,剪辫子的过程。
但是作为一个在马来半岛的英国人家出生,又饱受西方教育的辜鸿铭先生却是经历了没辫子、留辫子、不剪辫子这样一个过程。
下面就说说辜鸿铭辫子的事儿。
辜鸿铭先生出生在英国人的家中,早年一直在西方国家求学,所以他一开始并没有辫子。
记辜鸿铭

辜鸿铭其人
胡适其人
•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胡适被称为胡博士,一生共 获得35个荣誉博士头衔,中外罕见。被誉为“新文 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 幼年就读于家乡私塾,19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 留学美国,师从哲学家约翰·杜威,1917年夏回国, 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 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 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又率先从事白话 文学的创作。他于1917年发表的白话诗是现代文学
胡适和辜鸿铭
• 同为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一代国学大师曾 同在北大任教,不仅是教学上的竞争对手, 更是思想上的对头。 • 极力推从西方文化、主张西化的胡适和批判 西方文化、维护传统的辜鸿铭之间有着怎样 的过往?
文章回忆了辜鸿铭哪些事情?表现了辜鸿 铭怎样的性格特点?
如果用一个字概括辜鸿铭其人,你觉得用 哪个字比较合适?
• 曾经有那样一个时代,曾经有那样一批人物。他们 那样地想着,那样地活着。他们离我们今天并不遥 远,但他们守护、在意、体现的精神、传统、风骨, 已与我们相距甚远。读着他们,我们感到恍如隔世; 抚摸历史,我们常常浩叹不已。 • ——北大教授 钱理群
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1、在你脑海中辜鸿铭是怎样的形象, 能否描绘一下? •2、你怎么看他那条另类的辫子?
名家眼中的辜鸿铭
• 辜鸿铭的头发稀少而短,半黄半黑,结成发辫,其细如指都在 后脑勺上,弯弯曲曲,十分怪异。他却毫不以为怪,昂然出入 于大庭广众之间,遗老们遵命剪发后,全世界只有一条男辫子 保留在辜鸿铭的头上,因此便使这一条发辫成为辜鸿铭的特别 标志了。” ( 周君亮《追忆怪才辜鸿铭》) • 北大顶古怪的人物,恐怕众口一词的要推辜鸿铭了吧。他是福 建闽南人,大概先代是华侨吧,所以他的母亲是西洋人,他生 得一副深眼睛高鼻子的洋人相貌,头上一撮黄头毛,却编了一 条小辫子,冬天穿枣红宁绸的大袖方马褂,上戴瓜皮小帽;不 要说在民国十年前后的北京,就是在前清时代,马路上遇见这 样一位小城市里的华装教士似的人物,大家也不免要张大了眼 睛看得出神的吧。 (周作人《北大感旧录》)
《记辜鸿铭》教案

《记辜鸿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辜鸿铭的生平背景和主要成就。
(2)掌握本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批判性思考,培养独立见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辜鸿铭的人格魅力和学术精神。
(2)树立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辜鸿铭的生平背景和主要成就。
2. 本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3.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难点1. 辜鸿铭的独特思想和见解。
2. 文本中的讽刺和幽默手法。
3. 学生批判性思考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记辜鸿铭》文本。
2. 参考资料:辜鸿铭相关资料、课文解析、鉴赏文章。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辜鸿铭的生平背景。
(2)引发学生对辜鸿铭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本内容。
(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分析文本结构和主题思想。
3. 课堂讲解(1)讲解辜鸿铭的生平背景和主要成就。
(2)分析文本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3)解读文本中的讽刺和幽默手法。
4.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分享对辜鸿铭的独特思想和见解。
(2)组织学生讨论文本中的讽刺和幽默手法的作用和意义。
5. 批判性思考(1)鼓励学生提出对文本的疑问和不同观点。
(2)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独立见解。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表现。
(2)强调辜鸿铭的人格魅力和学术精神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2)鼓励学生进行深入阅读,了解辜鸿铭的其他作品。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本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辜鸿铭的事迹为例,引导学生理解其学术精神和人格魅力。
3. 利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辜鸿铭所处时代的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国学大师辜鸿铭资料简介

国学大师辜鸿铭资料简介辜鸿铭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也是一名国学大师。
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辜鸿铭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辜鸿铭资料简介辜鸿铭(1857.7.18-1928.4.30),字汤生,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冬烘先生,英文名字Tomson。
祖籍福建省惠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
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后人多吗谈到辜鸿铭的后人,主要要介绍的是辜鸿铭的儿女和孙子孙女两代人。
首先要介绍的辜鸿铭后人中的儿女辈。
辜鸿铭一生,只有一个儿子,名叫辜守庸。
是他与一个日本女子子所生,由于这是辜先生唯一的一个儿子,所以辜先生对他十分宠爱,几乎倾尽了自己所有的爱。
这个儿子一生所过的生活都是公子爷的生活。
接着就是辜鸿铭后人中的孙子孙女辈。
他的孙子和孙女都是由他的独子留下的。
辜先生的儿子成婚之后,总共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
老大的名字是叫辜能以,解放之后他一直生活在台湾,以贩卖文书谋活生计。
他也做了一件事就是在辜先生一百岁诞辰的时候,利用组织的力量,大力地出版辜鸿铭的著作。
二儿子名叫辜营商,解放之后他并没和大哥在一起,而是留在了北京。
而三儿子名字是辜文锦,他就是和大哥一起,在解放前夕就迁到了台湾,并居住于此。
另外就是他还有两个女儿,一个女儿的名字叫珍东,另外一个叫娜娃,这两个女儿都长得十分可人,性格也和他十分相似,都是比较骄傲和高冷的,而且俩人也遗传了辜先生在语言方面的天赋,所以她们也一样懂得多国语言。
胡适散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胡适散文篇一:胡适经典散文集胡适经典散文集导读:胡适是中国第一位提倡白话文的学者,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
在胡适的散文中,拥有先进的思想,有着旧文化和新文化的碰撞,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既有文学价值,又有历史价值,值得我们仔细阅读。
以下文章选自《胡适散文》,一起随着胡适先生的优美散文感悟他领悟到的哲理吧。
1.《记辜鸿铭》:我远远的望见他把我的报纸传给同坐客人看。
我们吃完了饭,我因为身边只带了这一份报,就走过去向他讨回那张报纸。
大概那班客人说了一些挑拨的话,辜鸿铭站起来,把那张《每周评论》折成几叠,向衣袋里一插,正色对我说:“密斯忒胡,你在报上毁谤了我,你要在报上向我正式道歉。
你若不道歉,我要向法庭控告你。
”我忍不住笑了。
我说:“辜先生,你说的话是开我玩笑,还是恐吓我?你要是恐吓我,请你先去告状;我要等法庭判决了才向你正式道歉。
”我说了,点点头,就走了。
>>>>>>http:///sanwen/78672.html2.《庐山游记》:昨夜大雨,终夜听见松涛声与雨声,初不能分别,听久了才分得出有雨时的松涛与雨止时的松涛,声势皆很够震动人心,使我终夜睡眠甚少。
早起雨已止了,我们就出发。
从海会寺到白鹿洞的路上,树木很多,雨后清翠可爱。
满山满谷部是杜鹃花,有两种颜色,红的和轻紫的,后者更鲜艳可喜。
去年过日本时,樱花已过,正值杜鹃花盛开,颜色种类很多,但多在公园及私人家宅中见之,不如今日满山满谷的气象更可爱。
因作绝句记之:长松鼓吹寻常事,最喜山花满眼开。
嫩紫鲜红都可爱,此行应为杜鹃来。
>>>>>>http:///sanwen/78670.html3.《差不多先生传》: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
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
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
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辜鸿铭》教学设计
泗阳县致远中学彭娟
【教学目标】:
1、赏读并感受辜鸿铭的独特的性格特征。
2、探讨辜鸿铭独特性格背后的文化积淀。
3、学会通过细读文章来分析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探讨辜鸿铭独特性格背后的文化积淀。
一、导入:
20世纪初,中国有一位特殊的名人。
他在西方人眼里,能与印度的泰戈尔不分伯仲,并被视为东方的代言人、圣哲,这个人就是辜鸿铭。
当时在西方曾有这样的流行语:“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但不可不看辜鸿铭。
”。
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胡适去走进辜鸿铭的生活世界。
二、简介辜鸿铭
(一)辜鸿铭
•辜鸿铭,字汤生。
(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1857年7月18日生于南洋马来半岛西北的槟榔屿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内。
早年,他祖辈由中国福建迁居南洋,他的父亲辜紫云当时是英国人经营的橡胶园的总管,他的母亲则是西洋人。
这种家庭环境下的辜鸿铭自幼就对语言有着出奇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橡胶园主布朗先生将他收为义子。
他的母亲则是西洋人,。
这种家庭环境下的辜鸿铭自幼
就对语言有着出奇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橡胶园主布朗先生将他收为义子。
1867年布朗夫妇返回英国时,把十岁的辜鸿铭带到了当时最强大的西方帝国。
临行前,他的父亲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告诫他说:“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
” 14年的留学生活使富有天赋的少年辜鸿铭成为精通西方文化的青年学者。
完成学业后,回到祖国大陆,继续苦读中国典籍。
他在晚清实权派大臣张之洞幕府中任职二十年,主要职责是“通译”。
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
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
曾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三、初识辜鸿铭
(1)文章写了辜鸿铭的哪些小事情,表现了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参考解答】:1.介绍客人2.送对联3.假卖选票4、讽刺孔教会
5.议论法国人 6、蓄辫子7.控告不实之论
狷介耿直抗拒时俗率直真诚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点评,只要对辜鸿铭其人没有理解错,就可,点到为止。
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有:风趣(幽默)、有个性、敢于批评人,嫉恶如仇,傲慢,率真,平易近人,可爱,等等。
教师总结:概而言之,傲(狂)、怪、真、趣。
四.细读再识辜鸿铭。
1.教师引读示范:
出示ppt:“夫读书论世,古多有之,或见皮面,或见体肤,或见血脉,或见筋骨,然至骨极矣。
纵自谓能洞五脏,其实尚未刺骨也。
”
教师发言:老师很喜欢李贽这种读书法,读书就要读到文章的筋骨里去,能做到“洞见五脏,
深入骨髓”。
初读,悟性高的人,估计只能到血脉,而悟性不高的人,估计就在皮面和体肤层次。
这就要求我们细细读,慢慢品。
方法指导:如何细读呢?
1、用心咀嚼语言,悉心体会内涵。
2、关注文本中的细节描写。
请用心自由朗读文章第15、16段:
这段话,你除了刚才我们读出的性格之外,你们还能读到辜鸿铭的什么?
这段文字,可以读出:辜鸿铭的骂人不留情面,嫉恶如仇,激愤的性格,还可以读出辜鸿铭的落寞,以及对西方人的轻视。
要是学生说不出了,就可说出自己的感受,老师我读了辜先生身上有一种魏晋名士的风度。
老师的证据是: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
——嵇康。
我在辜老的身上看到嵇康的影子。
以魏晋名士为代表的反叛型文化人格,直到今天还常常能够见到现代化化身。
每当文化观念严重滞后的历史时刻,一些人出现了,他们不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的形象,而是在社会一角做着自己的事,唱着奇奇怪怪的歌,写着奇奇怪怪的文,穿着奇奇怪怪的服装,说着奇奇怪怪的话,他们既不正统,也不流行。
当流行的风潮撷取他们的局部创造而风靡世间的时候,他们又走向孤独的小路。
辜鸿铭亦其中之一。
2.学生默读第5、6、13、19节文字,然后说说你还读到了辜鸿铭先生的什么?
学生默读后,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
1. 第五、六段除了幽默风趣、傲慢之外,还能读到辜鸿铭对清廷的忠诚,这种忠诚是孔孟的忠君思想。
2. 第十三段可读出辜鸿铭的可爱,以及对孔教的讽刺,说明他推崇的是真孔子。
3. 第十九段,除了读出辜鸿铭的真性情,还可以看出他在孝与真情上出现了矛盾。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可辜鸿铭既然因一个女子喜欢自己的辫子竟然剪了。
难怪胡适先生骂人后来留辫子是想“出风头”。
可见辜鸿铭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人。
在行为上他效仿魏晋名士,在文化上他认同孔孟之道,在语言风格上他深受英伦影响,具有了英国式的幽默。
五、探讨辜鸿铭独特性格背后的原因。
辜鸿铭的怪、狂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明确:以古怪的方式实践人格上的特立独行。
(1)幼年家庭教育在辜鸿铭的骨子中埋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
(2)传奇的留学经历,使他更深刻地认识欧洲文化的弊病。
看来,辜鸿铭的这种怪是中西文化碰撞之后的产物。
(3)浓厚的爱国情感,使他为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代言。
(4)在那个不幸得时代,又因为自己眼界开阔,所以那种不幸比任何人都体会得更清楚、更深刻。
辜鸿铭狂放的姿态,是他带泪的表演,是以狂放来保护强烈的自尊。
他不惜用偏执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因此,辜鸿铭的“怪”只是以一种可笑和古怪的方式,甚至以生命为代价,实践了人格上的特立独行。
小结:“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真正的中国人就是有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过着心灵生活的这样一种人”
六.认识胡适其人
过渡语:刚才我们说了,读文章,不要太容易满足,一定要深入到文章的骨髓中去。
这是篇记人的文章,除了读出辜鸿铭之外,其实我们还要读出作者胡适其人。
胡适和辜鸿铭当
时同是北大教授,他们不仅是教学上的对手,更是思想上的对头。
胡适是中国文化“西化”派的一面旗帜,而辜鸿铭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顽强的维护者。
二人既是对手,那么胡适在他的这篇文章会流露什么样的情感呢?我们还采用细读的方法,回到文章里去。
1.请同学们文章的第15、16、18段:
你从这段文字中,读到怎样的胡适?
此处可以与辜鸿铭骂人进行对比,胡适骂辜鸿铭,比较温和,不做激愤之语,这是其一;胡适说辜鸿铭是顽固,表明了胡适的文化立场——反传统,面对闻名世界的前辈,胡适敢于质疑,说明胡适是一个不迷信权威,敢于独立思考的人。
胡适在描写辜鸿铭骂法国人时,不露痕迹地表达出了他不喜欢辜鸿铭的这种性格,他重复地描写听者难受的表情,就间接反映出他的温和性格。
在文章第21段得到了体会。
组织学生朗读第21段,读出胡适的温和性格,以及胡适对魏晋名士风度的态度,不太认同这种狂傲和激愤。
2.组织学生再次朗读第一段,然后思考:
朗读文章第一段,结合全文,请同学们说说胡适先生写这篇怀人文章时有了怎样的感触?或者说作者为何要写这篇文章?我们为何在今天要学习这篇文章?
1. 怀念辜鸿铭先生这种的人,认为辜鸿铭这种敢爱敢恨,可爱、真诚的人十分难得,以后恐怕不会有了。
2. 表明了胡适在写作这篇文章的时候,自己的思想与五四运动时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上,胡适开始理解辜鸿铭了。
此处有点难,可有教师讲解:可以引导学生去看几个时间:“民国八年八月”、“民国十年十月”,“十三年之中”,本文的写作时间是1935年。
可蒋介石的话来印证:“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
学习这篇文章的意义:
我们这个时代太缺乏这种真人了,太缺乏这种对传统文化如此热爱之人了,我们现在的中国人越来越远离古老的中国人了。
总结:我们这节课认识了两个人物,学习了一种读书方法,人物我们刚才讨论的很多了,现在老师来总结一下:
读文章,尤其是读记人的散文,我们一定要读出描写对象,还要读出作者,更要读出作者表达出来了但不轻易能读到的东西。
七、作业布置
写出本文给你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