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辜鸿铭生平简介

合集下载

优秀高三作文素材之辜鸿铭

优秀高三作文素材之辜鸿铭

辜鸿铭:“菊残犹有傲霜枝”辜鸿铭(1857—1928),名汤生,祖籍福建同安。

中国近现代著名学者,留学英、法、德诸国,精通英语、法语、德语、希腊语、拉丁语等9种语言。

曾任张之洞幕僚,清末外务部左丞,辛亥革命后任教于北京大学。

学贯中西,推崇儒家文化,反对新文化。

著有《读易堂文集》等,又以西文介绍儒家经籍,将《论语》、《中庸》等经典翻译成英文。

以《春秋大义》(又名《中国人的精神》)一书闻名于世。

“我曾听一位外国朋友这样说过:作为外国人,在日本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讨厌日本人。

相反,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喜欢中国人。

这位外国友人曾久居日本和中国。

我不知道这样评价日本人是否合适,但我相信在中国生活过的诸位都会同意上述对中国人的判断。

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久,就越喜欢中国人,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中国人身上有种难以形容的东西。

尽管他们缺乏卫生习惯,生活不甚讲究;尽管他们的思想和性格有许多缺点,但仍然赢得了外国人的喜爱,而这种喜爱是其他任何民族所无法得到的。

我已经把这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概括为温良。

如果我不为这种温良正名的话,那么在外国人的心中它就可能被误认为中国人体质和道德上的缺陷——温顺和懦弱。

这里再次提到的温良,就是我曾经提示过的一种源于同情心或真正的人类的智慧的温良——既不是源于推理,也非产自本能,而是源于同情心——来源于同情的力量。

那么,中国人又是如何具备了这种同情的力量的呢?”“我在这里冒昧给诸位一个解答——或者是一个假设。

诸位愿意的话,也许可以将其视为中国人具有同情力量的秘密所在。

中国人之所以有这种力量、这种强大的同情的力量,是因为他们完全地或几乎完全地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

中国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种情感的生活——这种情感既不来源于感官直觉意义上的那种情感,也不是来源于你们所说的神经系统奔腾的情欲那种意义上的情感,而是一种产生于我们人性的深处——心灵的激情或人类之爱的那种意义上的情感。

”上面的文字,出自辜鸿铭的《春秋大义》。

国学大师辜鸿铭资料简介

国学大师辜鸿铭资料简介

国学大师辜鸿铭资料简介辜鸿铭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也是一名国学大师。

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辜鸿铭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辜鸿铭资料简介辜鸿铭(1857.7.18-1928.4.30),字汤生,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冬烘先生,英文名字Tomson。

祖籍福建省惠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

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后人多吗谈到辜鸿铭的后人,主要要介绍的是辜鸿铭的儿女和孙子孙女两代人。

首先要介绍的辜鸿铭后人中的儿女辈。

辜鸿铭一生,只有一个儿子,名叫辜守庸。

是他与一个日本女子子所生,由于这是辜先生唯一的一个儿子,所以辜先生对他十分宠爱,几乎倾尽了自己所有的爱。

这个儿子一生所过的生活都是公子爷的生活。

接着就是辜鸿铭后人中的孙子孙女辈。

他的孙子和孙女都是由他的独子留下的。

辜先生的儿子成婚之后,总共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

老大的名字是叫辜能以,解放之后他一直生活在台湾,以贩卖文书谋活生计。

他也做了一件事就是在辜先生一百岁诞辰的时候,利用组织的力量,大力地出版辜鸿铭的著作。

二儿子名叫辜营商,解放之后他并没和大哥在一起,而是留在了北京。

而三儿子名字是辜文锦,他就是和大哥一起,在解放前夕就迁到了台湾,并居住于此。

另外就是他还有两个女儿,一个女儿的名字叫珍东,另外一个叫娜娃,这两个女儿都长得十分可人,性格也和他十分相似,都是比较骄傲和高冷的,而且俩人也遗传了辜先生在语言方面的天赋,所以她们也一样懂得多国语言。

辜鸿铭简介_辜鸿铭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辜鸿铭简介_辜鸿铭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辜鸿铭辜鸿铭与托尔斯泰前北大英文系教授辜鸿铭知识渊博,学贯中西,身上具有许多矛盾的现象。

他既精通多种外文,又深谙西方文化,对之颇有感情;却信守儒家道德,中国传统文化。

身为近代的名牌大学教授,却在民国以后仍拖着稀疏小辫子,穿长袍马褂,甚至提倡纳妾。

世称其为京城一景,或誉之曰“文化怪杰”。

辜氏的“怪癖”自然遭到非议,不过他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他不但在中国传播西方文学与文化,而且由于亲历了西方社会列强的混战,看出西方文化的弊病,因而更感到中国文化的伟大,故而极力向西方推荐中国文化。

他游学西方时就以多种外文写作,在海外出版多种著作,认真宣传和弘扬中国文化,其著述早就为世界所新推崇。

正是出于此种意向,他想到了具有深厚人道主义思想的俄国文豪托尔斯泰,主动向后者赠书,把自己用英文写的《当今,皇上们,请深思!论俄日战争道义上的原因》和《尊王篇》两本书,通过俄国驻上海的总领事勃罗江斯基转递,送交托尔斯泰。

辜氏题赠的两本书如今仍珍藏在莫斯科以南200公里外托尔斯泰庄园的藏书室里。

其内容恰恰是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优越和批评西方文化的弊端。

《当今……》那本书从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观念出发,从东西方两种生活方式、两种文化的冲突来解释战争的起因,进而谴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政策。

《尊王篇》则介绍中国传统的政权观念和改良派的新思想,宣扬君主主义。

赠书在1906年3月送出,是年托翁78岁。

他接书后的欣喜之情是不言而喻的,便很快作出反应。

先是请秘书复信致谢,并让好友切尔特科夫把他在国外出版的违禁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邮寄回赠辜氏。

后又于同年9、10月间亲自写了一封公开的复信,题为《致一个中国人的信》,先后用德文和法文发表在德国的《新自由报》和法国的《欧罗巴邮报》上,在欧、亚两洲引起反响。

同时印出俄文版单行本。

这封信在中俄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后来已收入《托尔斯泰全集》(百年纪念版,第36卷),曾于1911年译成中文,登在我国的《东方杂志》(元月号)上。

晚清第一怪杰辜鸿铭

晚清第一怪杰辜鸿铭

晚清第一怪杰辜鸿铭辜鸿铭,祖籍福建厦门,1856年出生于马来亚槟榔屿一个英国人的一个橡胶园里,自小俊敏的他被在当地传播基督教的苏格兰传教士布郎赏识并收为义子。

13岁时随义父前往欧洲接受西洋教育,就读苏格兰的爱丁堡大学,歌德母校德国的莱比锡大学,而后在法国、意大利游历和学习。

总共长达14年在欧洲游学,后回国做官执教。

几乎全盘洋化的学者,却是一副灰白小辫、瓜皮小帽和油光可鉴的长袍马褂直到终老。

一生共获得13个博士学位精通英、法、德、日、俄、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外语曾为六国使节充当翻译,被孙中山先生誉为“中国第一”反对西方的共和,却热衷中国的帝制视妇女缠足为国粹,把一夫多妻当作天理,曾为此留下世界级辩论:“壶一杯众”论年过花甲,背诵6100多行的无韵长诗《失乐园》,居然一字没错这就是狂儒、怪杰、拖长辫的北大教授:辜鸿铭。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在西方人眼中,辜鸿铭具有极大的魅力和神秘感,他们视这位古怪老头为北京城内比三大殿更重要的人文景观,到了京城不去见他,简直就跟入宝山空手而归没什么区别。

档案案主:辜鸿铭(英文名是Amoy Ku)籍贯:福建同安属相:蛇生年:1857年卒年:1928年父亲:辜紫云母亲:不详配偶:正室姑淑,侧室吉田贞子好友:凌福彭、梁崧生等职业:先做幕僚后做官著作:《张文襄幕府纪闻》,《春秋大义》(翻译)等经典话语:你们见过一个茶壶配四个茶杯,可曾见过一个茶杯配四个茶壶?1921年,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游历中国,他首途上海,西方友人约翰斯与他握手话别,善意地提醒道:“你到了北京,不去看紫禁城也不要紧,但不可不见辜鸿铭啊!”辜鸿铭自嘲为Crazy Ku,这位辜疯子的魅力和神秘感究竟何在呢?看其晚辈学者和作家对他的描述,单是外表,就令人觉得有几分滑稽可笑:他生得一副深眼睛高鼻子的洋人相貌,头上一撮黄头发,却编了一条小辫子,冬天穿枣红宁绸的大袖方马褂,上戴瓜皮小帽;不要说在民国十年前后的北京,就是在前清时代,马路上遇见这样一位小城市里的华装教士似的人物,大家也不免要张大了眼睛看得出神吧。

优秀高三作文素材之辜鸿铭

优秀高三作文素材之辜鸿铭

辜鸿铭:“菊残犹有傲霜枝”辜鸿铭(1857—1928),名汤生,祖籍福建同安。

中国近现代著名学者,留学英、法、德诸国,精通英语、法语、德语、希腊语、拉丁语等9种语言。

曾任张之洞幕僚,清末外务部左丞,辛亥革命后任教于北京大学。

学贯中西,推崇儒家文化,反对新文化。

著有《读易堂文集》等,又以西文介绍儒家经籍,将《论语》、《中庸》等经典翻译成英文。

以《春秋大义》(又名《中国人的精神》)一书闻名于世。

“我曾听一位外国朋友这样说过:作为外国人,在日本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讨厌日本人。

相反,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喜欢中国人。

这位外国友人曾久居日本和中国。

我不知道这样评价日本人是否合适,但我相信在中国生活过的诸位都会同意上述对中国人的判断。

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久,就越喜欢中国人,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中国人身上有种难以形容的东西。

尽管他们缺乏卫生习惯,生活不甚讲究;尽管他们的思想和性格有许多缺点,但仍然赢得了外国人的喜爱,而这种喜爱是其他任何民族所无法得到的。

我已经把这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概括为温良。

如果我不为这种温良正名的话,那么在外国人的心中它就可能被误认为中国人体质和道德上的缺陷——温顺和懦弱。

这里再次提到的温良,就是我曾经提示过的一种源于同情心或真正的人类的智慧的温良——既不是源于推理,也非产自本能,而是源于同情心——来源于同情的力量。

那么,中国人又是如何具备了这种同情的力量的呢?”“我在这里冒昧给诸位一个解答——或者是一个假设。

诸位愿意的话,也许可以将其视为中国人具有同情力量的秘密所在。

中国人之所以有这种力量、这种强大的同情的力量,是因为他们完全地或几乎完全地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

中国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种情感的生活——这种情感既不来源于感官直觉意义上的那种情感,也不是来源于你们所说的神经系统奔腾的情欲那种意义上的情感,而是一种产生于我们人性的深处——心灵的激情或人类之爱的那种意义上的情感。

”上面的文字,出自辜鸿铭的《春秋大义》。

辜鸿铭_精品文档

辜鸿铭_精品文档
蔡元培去莱比锡大学求学时,辜鸿铭已是声名显 赫的知名人物;而40年后,当林语堂来到莱比锡 大学时,辜鸿铭的著作已是学校指定的必读书了。
壹 学习生涯
1874~~1877年 爱丁堡大学文学院----硕士学位
师从卡莱尔
目录
壹 贰叁 肆
















壹 辜鸿铭的言
美国人博大、纯朴,但不深沉;英国人深 沉、纯朴,却不博大;德国人博大、深沉, 而不纯朴;法国人没有德国人天然的深沉, 不如美国人心胸博大和英国人心地纯朴, 却拥有这三个民族所缺乏的灵敏;只有中 国人全面具备了这四种优秀的精神特质。
辜:“莎士比亚反映现实生活,是是非非,清清楚楚,一 望而知;浮士德哲思深远,是是非非,恍恍惚惚,没法分 辨;《失乐园》热情澎湃,沉郁稳健,刚刚强强,高歌长 啸。莎士比亚好懂,浮士德不好懂,而《失乐园》感人。”
壹 学习生涯
都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博士学位 莱比锡大学学习土木工程技术----硕士学位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英译:When we meet with men of worth, we should think how we may equal them. When we meet with worthless men, we should turn into ourselves and find out if we do not resemble them.

辜鸿铭在北京大学讲课时对学生们公开说: “我们为什么要学英文诗呢?那是因为要你们 学好英文后,把我们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温柔 敦厚的诗教,去晓喻那些四夷之邦。”在那样 的时候,他还嘴硬,叫西方为“四夷之邦”。

辜鸿铭

辜鸿铭

……
Contribution of translation
作为翻译家,辜鸿铭的贡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将我国经典古籍The Discourses and Sayings of Confucius《论语》、 The Universal Order or Conduct of Life 《中庸》、 Higher education 《大学》等译成英文, 在清末民初的中书英译中最享盛誉; 另一方面是将外国诗歌等翻译成中文,主要有威廉· 柯伯的 《痴汉骑马歌》和柯勒律治的《古舟子咏》,成为近代中 国向国内译介西方诗歌的先驱。
Comment of Ku


―英文文字超越出众,二百年来,未见其右。 造词、用字,皆属上乘。总而言之,有辜先生 之超越思想,始有其异人之文采。鸿铭亦可谓 出类拔萃,人中铮铮之怪杰。”--林语堂 “一个鼓吹君主主义的造反派,一个以孔 教为人生哲学的浪漫派,一个夸耀自己的奴隶 标识(辫子)的独裁者;就是这种自相矛盾, 使辜鸿铭成了现代中国最有趣的人物之 一。”--温源宁
We just want to express a desire, hope those educated and thoughtful British people after read our translation patiently, can reflect on their existing prejudice to the Chinese people, and can fixed it , and can change them for both the attitude countries and people.

English works


北大怪才辜鸿铭: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

北大怪才辜鸿铭: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

北大怪才辜鸿铭: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辜鸿铭,原籍福建厦门,出生于马来西亚。

10岁时,辜鸿铭随义父布朗赴欧洲,就读于英国爱丁堡大学,获文学硕士。

后来又到德国莱比锡大学读工科,取得毕业文凭。

接着,他遍游法、意、奥等国,不但英语造诣极深,还精通马来、英、法、拉丁等九种外语,获得过十三个博士学位,翻译了《论语》、《中庸》、《大学》等经典,竭力向西方人宣传东方文化。

回国后,他曾任张之洞、周馥幕僚二十余年,后来又担任过清朝外务部左丞,还娶了个日本妻子。

当时,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到武昌拜会张之洞。

辜鸿铭以幕僚的身份,送给伊藤博文一本英文版《论语》。

伊藤博文调侃他道:“先生精通西洋学说,难道不知道孔子的学说虽然延续了两千多年,但是已经不适合二十世纪的今天了吗?”辜鸿铭回答说:“孔子教导学生的方法,就如同数学里边的加减乘除一样,两千多年前,三三得九,如今到了二十世纪,三三依然得九,而不会出现三三得八。

”伊藤博文顿时语塞,竟无言以对。

民国建立后,他应蔡元培聘请,任北京大学教授,专门讲授欧洲文学史。

辜鸿铬堪称一代怪才。

他一生的经历,概况起来就是,“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颇具传奇色彩。

他早年接受西方文化教育,精通欧洲文学,归国后却转而爱好中国传统文化。

他由欧洲留学返回中国时,虽已过而立之年,对汉学又缺乏基础,却仅仅凭着对语言文学的特殊爱好及禀赋,终于经过努力自修,居然成为汉学方面的专家。

由于辜鸿铭学贯中西,特别推崇孔子学说,认为这是“贤人的宗教",因而致力于介绍给西方社会,这使得他在东方著书立说,却在西方备受青睐。

他曾译《论语》、《中庸》、《春秋》等经籍为英文。

尤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用英文写了《尊王篇》、《春秋大义》等。

特别是他写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战争的出路》一书,认为中国文化较西方文化高,孔子之道可以把欧洲从战争的困境中拯救出来。

这使得他的著述日益受到西方的重视,给他带来了相当大的声誉与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大师辜鸿铭生平简介
国学大师辜鸿铭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是清末民初时著名的翻译家,号称“清末怪杰”。

下面是为你搜集国学大师辜鸿铭人物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虽然他的姓为辜,但是他的一生却一直都在为祖国正名,从未辜负祖国。

他名为鸿铭,字为汤生,是清末年间的人物。

其实,辜先生的一生是极其具有传奇色彩的,无论从出生经历,还是能力方面来说,都十分丰富。

首先是出生经历。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生于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

这句话概括性地总结了辜先生的出生、学习、家室、仕途几个方面的经历。

由于家人迁居,所以辜先生于1857年7月18日出生在马来半岛西北部的槟榔屿,是在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里。

他在十岁的时候去到西方国家进行学习,十四岁时又被派往德国学习,后又回到英国,在英国期间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学会了英文、希腊文、法文等多国的文字和语言,同时也获得了当时一些名人的认可和赏识。

他的妻子是一个日本人,名字叫吉田贞子。

然后就是他的能力、成就方面。

辜先生在语言方面的能力及其强悍,在他的一生中懂得了九个国家的语言和文字,并且都对其有所研究。

他的主要成就就是对中国古时候的“四书”中的三本进行了翻译,而且他对外国宣传和维护自己国家的文化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对辜鸿铭的评价对辜鸿铭的评价一直都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有一些人对他十分崇拜,对他的评价也很高,但是也有一些人觉得他有诸多不足,对他有一些批判。

所谓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美的,辜鸿铭先生也是如此。

首先是他过人之处,主要表现在一下几方面。

第一,他懂得九种语言之多,具有很强的语言能力,而且口才了得。

这是他不可忽视的过人之处;第二,他具有很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保护民族主义、维护东方文化的意识。

他去外国学习多种语言,为的是将自己国家的文化传出世界,所以他对中国古代的四书进行了翻译,并将其推向其他国家。

当时人们都忙着学习外国文化,但是他却对中国的古文化也进行了深刻研究,当别人都觉得要摒弃中国传统文化,大力学习外来文化时,他仍觉得不能忘本;第三,他不跟风,有自己独立的判断能力,能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对中国当时的时局有很清醒的认识。

然后就是他的不足之处。

第一,他是一个保皇派,没有激进的变革精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思想不够开阔,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保守性。

例如,他对女人的小脚十分喜爱,说明他不认同女权主义,第二,他性格比较固执,自己认定的事情,无论好坏他都会坚持到底。

例如,他坚决不剪辫子。

总之,无论如何对辜鸿铭的评价如何,我们都应该明白一点,就是他始终是过人之处多于他的不足的。

辜鸿铭的子女关于辜鸿铭的子女有两种说法。

一些史料中记载辜鸿铭的一生中,共孕育了一子两女,而一些资料中说,辜鸿铭仅育有一子一女。

关于辜鸿铭的儿子,有些野史说其是辜振甫,其实辜振甫并不是辜鸿铭的儿子。

当时辜鸿铭初到台湾,在住所认识了才7岁的辜振甫。

辜振甫自小聪明伶俐、勤于好学,辜鸿铭甚是喜欢,便教他学习外语,辜振甫也很喜欢辜鸿铭,辜鸿铭便把他当亲生儿子一般带在身边。

那么,辜鸿铭的亲生儿子究竟是谁呢?一些正史资料中有记载,辜鸿铭有一个儿子,名守庸,是辜鸿铭与日本的一个女子所生。

传言他的这个儿子长相出众,又有才学,所以深得辜鸿铭的宠爱。

可惜辜鸿铭的这个儿子60多岁就去世了,而且有些资料记载辜鸿铭的这个儿子一生无后,但是有些资料中又说他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此事至今仍颇具争议。

对于辜鸿铭的女儿不同的史料有不同的记载,一些史料说辜鸿铭有一个喜欢女扮男装的女儿,一直都未出嫁。

另一些史料记载辜鸿铭有两个女儿,这两个女儿都是辜鸿铭的原配妻子所生,并且两女都与辜鸿铭一般天资聪慧,对于语言的学习有很大的天赋,而且性格上也与辜鸿铭相像,都比较清高、有原则。

不过,许多经过考证的文学家们更赞成辜鸿铭育有一子两女的这种说法,然而辜鸿铭的子女仍是一个模糊不清的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