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建设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建设参考文献企业文化建设参考文献【篇一: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一)主要参考书目谭道明主编:《企业管理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第2版金思宇:《企业文化建设是探索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中国企业文化网,2004年12月高峰:《企业文化》,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二)刘光明:《企业文化》,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魏杰:《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常青藤》,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刘仲康:《企业经营战略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2版。
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谭道明:《企业管理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第2版。
李大军:《中外企业文化知识500问》,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王璞武凌:《企业文化咨询实务》,中信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约翰科特詹姆斯赫斯克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华夏出版社,1997年3月第1版。
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三)世纪是文化管理时代,是文化致富时代。
企业文化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企业管理的最重要内容。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经营哲学和原则, 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的方式。
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论文。
它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已经日益显著。
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提高经营业绩,创造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1]倪东生.企业流程再造中的文化建设[j].经济师,2002(01).[2]贾蕾.美日企业创新的文化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企业经济,2000(05).[3]罗长海.企业文化要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8).[4]黄静.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9).[5]李胜.构建优秀企业文化提高市场营销能力供电企业经营观念的转变[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3(04).[6]李蓉,卢晓君.企业增长的文化动力[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04).【篇二:企业文化外文参考文献】corporate culturethe concept of enterprise cultureenterprise culture is formed in the long-term of the venture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among the enterprise staf. they cultivate the common goal, the highest value standard, basic beliefs and behavior. it contains a very rich content, including business philosophy, value concept, the spirit of enterprise, enterprise morality, group consciousness, enterprise image, enterprise system. its core is the spirit of the enterprise and values.the value of enterprise culture1.enterprise culture affects the enterpr ise’s lifeculture is informal. but it exist everywhere and every time. in the developing of an enterprise, things informal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at of formal, software is usually more importantthe hardware. this is not only the character of modern ec onomy, but also the outcome of enterprise culture’s effect in long time.enterprise culture is the spirit of the enterprise, is the power that drives the enterprise developing, and is the best way for the enterprise to get the growth of its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needs culture and the culture can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in any case, there will be no long time development without culture’ support.2.en terprise culture builds the enterprise’s core competence the 1960’s the core content of enterprise com petition is technology , in the 70 s, it is management, in the 80’ s, it is marketing, in the 90’s, it is the brand, and the 21’st century the core competition between enterprises is the culture.enterprises short-term prosperity can get in so many ways, but the enterprise long time growth can be only from the power of the excellent enterprise culture, the effect of suitable culture on the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enterprises is huge, because it has infinite driving force on the staff.the spirit and idea s is the core of the enterprise’s culture. when a good enterprise culture establishment, it brings the wisdom of the group, the spirit of collaboration, fresh vitality, this is equivalent to for enterprise with a powerful engine for enterpris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can uninterruptedly supply spiritual power for the enterprise.culture the best way to mobilize the staff of an enterprise. it brings staff home feeling in their work. it is the resource of the cohesive power inside and the expansionary force outside of the enterprise.the concept of brand culturebrand culture is the core of brand value, it include the valueconcept, grade, appeal, express feelings of the brand, the value of the brand culture is that it brings items of the brand to the flourish spirit world of human being. brand culture not only can bring people good feeling but also improve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brand.brand culture mainly has three level content: the first level is the brand value system, which is made up of a series of concept of brand owners and operators, including the pursuit of quality concept, management concept, service concept, social concept and so on; the second level is the behavior model of the brand, including the operator’s management and marketing strategy, market development means, transmission channels, service mechanism and attitude, etc. the third level is the brand in the visual image level. this aspect mainly includes the name of the brand, brand appeal, brand identification, product external image and so on. the brand culture construction isthe process to adapt to the consumer demand, realize the brand image, maintenance for goals, and complete the heart contract between the brand and the consumer.the concept of culture marketing powerculture marketing power is that enterprises, through the cultural marketing, get strong marketing idea, super marketing image, a new marketing model, and so get strong marketing power.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概念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
企业文化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参考文献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一)主要参考书目谭道明主编:《企业管理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第2版金思宇:《企业文化建设是探索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中国企业文化网,2004年12月高峰:《企业文化》,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二)刘光明:《企业文化》,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1----------------精选公文范文----------------魏杰:《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常青藤》,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刘仲康:《企业经营战略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2版。
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谭道明:《企业管理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第2版。
李大军:《中外企业文化知识500 问》,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王璞武凌:《企业文化咨询实务》,中信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约翰科特詹姆斯赫斯克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华夏出版社,1997年3月第1版。
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三)世纪是文化管理时代,是文化致富时代。
企业文化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企业管理的最重要内容。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经营哲学和原则,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的方式。
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论文。
它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已经日益显著。
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提高经营业绩,创造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1]倪东生.企业流程再造中的文化建设[J].经济师,2002(01).[2]贾蕾.美日企业创新的文化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企业经济,2000(05).[3]罗长海.企业文化要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8).[4]黄静.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9).[5]李胜.构建优秀企业文化提高市场营销能力供电企业经营观念的转变[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3(04).[6]李蓉,卢晓君.企业增长的文化动力[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04).篇二:浅析海尔集团的企业文化浅析海尔集团的企业文化——从企业理念的角度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1班姓名:郑秀玲学号:0924111057摘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壮大,成为竞争中的强者,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制胜的法宝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论文参考文献企业文化论文参考文献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
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
企业文化论文参考文献范本一:[1]王俊秋,倪春晖.政治关联、会计信息与银行贷款成本--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08)[2]冯延超.中国民营企业政治关联与税收负担关系的研究[J].管理评论.2012(06)[3]田效先.企业所得税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4]殷枫,许颖星.上市公司政府补助与出口行为的关系研究--基于股权性质与制度环境的视角[J].经济问题探索.2012(05)[5]陈守明,范嘉斯,余光胜.企业家人口背景特征与企业社会绩效的相关性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2(06)[6]龚小凤.国有股权对本土及境外机构投资者的不同影响:信息不对称[J].财会月刊.2012(06)[7]潘红波,余明桂.支持之手、掠夺之手与异地并购[J].经济研究.2011(09)[8]李四海.制度环境、政治关系与企业捐赠[J].中国会计评论.2010(02)[9]游家兴,徐盼盼,陈淑敏.政治关联、职位壕沟与高管变更--来自中国财务困境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10(04)[10]贾明,张喆.高管的政治关联影响公司慈善行为吗?[J].管理世界.2010(04)[11]万华林,陈信元.治理环境、企业寻租与交易成本--基于中国上市公司非生产性支出的经验证据[J].经济学(季刊).2010(02)[12]杜兴强,周泽将.政治联系方式与民营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基于深交所信息披露考评的经验证据[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01)[13]申香华.营利性组织财政补贴的成长性倾向及其反哺效应--基于2003年~2006年河南省上市公司的研究[J].经济经纬.2010(05)[14]李维安,邱艾超.民营企业治理转型、政治联系与公司业绩[J].管理科学.2010(04)[15]黄万华,陈伟.政府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契约经济学分析[J].理论导刊.2010(08)[16]张祥建,农卫东.中国民营企业政治关联的成本、收益与社会效率[J].天津社会科学.2011(03)[17]杜兴强,周泽将.政治联系与审计师选择[J].审计研究.2010(02)[18]梁莱歆,冯延超,杨继伟.实际控制人的政治身份与审计师选择--来自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02)企业文化论文参考文献范本二:[1]崔宁.浅析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J].中国商贸.2012(06)[2]陈雪萍.从创业家到企业家--中国民营企业掌门人成功的路还有多远?[J].企业管理.2013(05)[3]张志鹏,和萍.国外管理学研究新热点职场灵性研究前沿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11)[4]王先甲,刘伟兵.有限理性下的进化博弈与合作机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1(06)[5]段升森,张玉明.企业规模与成长性:基于非线性视角与我国中小上市公司经验数据[J].中国科技论坛.2011(10)[6]胡海晨.基于不同人性假设认知视角下的管理模式探讨[J].职业圈.2007(08)[7]薛静.美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3)[8]王璐,李亚.劳动分工与经济增长:从斯密到马克思[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01)[9]陈笛.“霍桑实验”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2010(27)[10]贾殿村,骆克龙.资源基础论下的企业并购重组研究[J].商业时代.2008(33)[11]王多祥,曾尔曼.内生技术进步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理论前沿.2008(22)[12]于洋.企业成长理论中资源观与能力论的反思[J].经济研究导刊.2008(10)[13]蔡恒进,曹晓丽,黄政.为全民建立社会保障个人账户的构想--人民币升值红利的再分配[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01)[14]杜传忠,郭树龙.经济转轨期中国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及其机理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2(11)[15]郭忠华.劳动分工与个人自由--对马克思、涂尔干、韦伯思想的`比较[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16]张敏,张肃.熊彼特以来的演化经济学理论发展综述[J].商业研究.2012(06)[17]崔宁.浅析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J].中国商贸.2012(06)企业文化论文参考文献范本三:[1]林润辉,张红娟,范建红.基于网络组织的协作创新研究综述[J].管理评论.2013(06)[2]赵永杰.基于企业家精神的动态能力生成机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3]解学梅,左蕾蕾.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特征与创新绩效:基于知识吸收能力的中介效应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3(03)[4]邱国栋着.公司发展战略[M].人民出版社,2005[5](美)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着,陈小悦译.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5[6](英)克利斯·弗里曼(ChrisFreeman),(英)罗克·苏特(LucSoete)着,华宏勋,华宏慈等译.工业创新经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7]李怀祖编着.管理研究方法论[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8]邱国栋,马鹤丹.区域创新系统的结构与互动研究:一个基于系统动力视角的理论框架[J].管理现代化.2011(04)[9]刘刚,熊立峰.消费者需求动态响应、企业边界选择与商业生态系统构建--基于苹果公司的案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3(05)[10]傅家骥等着.技术经济学前沿问题[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1](美)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着,李明轩,邱如美译.国家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2[12]李华伟等着.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华艺出版社,2002[13]杜兰英,陈鑫.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理与模式研究--以中小企业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2)[14]刁玉柱.嵌入全球价值链高端的企业战略延伸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15]马鹤丹.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的企业知识创新系统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16]张利斌,张鹏程,王豪.关系嵌入、结构嵌入与知识整合效能:人-环境匹配视角的分析框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05)[17]邱国栋,韩文海.基于隔离机制的竞合效益--以Nike等3组企业为样本的跨案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2(04)。
企业文化著作推荐书目

企业文化著作推荐书目1、[美]阿伦·肯尼迪、特伦斯·迪尔:《西方企业文化》,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年版。
2、[美]托马斯·J.彼得斯、小罗伯特·H.沃特曼:《成功之路》,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版。
3、[美]威廉大内:《Z理论——美国企业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4、[美]理查·巴斯卡、安东尼·艾索斯:《超越西方》,(《日本企业管理艺术》)花城出版社,1989年版。
5、[美]H.沙因:《企业文化与领导》,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9年版。
6、[德]E.海能:《企业文化理论和实践的展望》,知识出版社,1990年版。
7、[美]谢恩:《公司文化导论》,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
8、[美]劳伦斯·米勒:《美国精神》,工人出版社,1988年版。
9、[日]松本厚治:《企业主义》,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年版。
10、[美]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科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
11、[美]约翰·科特:《现代企业的领导艺术》,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
12、[美]詹姆斯·钱皮:《改革管理》,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
13、[美]Price Waterhouse公司:《21世纪CEO的经营理念》,华夏出版社,1998年版。
14、[日]盛田昭夫:《日本·索尼·AKM》,经济管理出版社,1988年版。
15、[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午版。
16、[美]杰克琳·谢瑞顿、詹姆斯·L.斯特恩:《企业文化:排除企业成功的潜在障碍》,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7、[美]阿里·德赫斯:《长寿公司》,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
高分找关于企业文化的参考文献!!

高分找关于企业文化的参考文献!!
论文都写好了,应该不要原文了吧
[1]欧阳新年.企业文化认知与塑造[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2003,(04).
[2]魏中龙,张慧.企业文化建设、教化与功能实现[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3]周忠英.企业文化——未来企业的第一竞争力[J].商业研
究,2004,(03).
[4]何载福.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与绩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
[5]张敬文.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建设探讨[D].暨南大学,2003.
[6]张藕香.并购企业文化整合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3.
[7]赵铁成.论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
[8]张奇.企业文化建设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源动力[J].建设科
技,2005,(Z1)
[9]李睿.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民用航
空,2007,(06)
[10]陈中义.企业发展文化为基[J].四川建筑,2006,(06)
1。
企业文化文献综述

企业文化文献综述引言概述:企业文化是指组织内部成员共同认同的核心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是组织的灵魂和精神支柱。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通过综述相关文献,探讨企业文化的定义、特征、影响因素、建设方法和发展趋势。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1.1 组织内部成员共同认同的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是指组织内部成员共同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对客户、员工、社会的态度和行为准则。
1.2 影响组织成员行为和决策的信念和规范企业文化还包括影响组织成员行为和决策的信念和规范,塑造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方式。
1.3 组织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企业文化是组织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体现组织的独特性和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文化的特征2.1 共享性企业文化具有共享性,是组织内部成员共同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2 持久性企业文化具有持久性,是组织的长期积累和传承,不会轻易改变。
2.3 指导性企业文化具有指导性,能够引导组织成员的行为和决策,促进组织的发展和稳定。
三、企业文化的影响因素3.1 领导者行为领导者的言行举止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2 组织结构组织结构对企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不同的组织结构会塑造不同的企业文化。
3.3 外部环境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竞争压力也会对企业文化产生影响,组织需要及时调整和适应。
四、企业文化的建设方法4.1 制定明确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企业需要制定明确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为组织内部成员提供明确的行为指导。
4.2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促进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企业文化的凝聚力。
4.3 培养和激励员工通过培训和激励员工,提升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积极性,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五、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5.1 多元化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企业文化将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融合不同文化元素。
5.2 创新性企业文化将越来越注重创新性,鼓励员工提出新思想和做法,推动企业不断进步。
企业文化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参考文献企业文化是组织内部的共同价值观、信仰和行为准则的集合,对员工的行为、工作态度以及组织的运作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以下是一些关于企业文化的参考文献,这些文献可以帮助您更深入地了解和研究这一主题:* 《企业文化与领导力》(作者:埃德加·H·谢因): * 这本书深入研究了企业文化对组织绩效和领导力的影响。
谢因通过案例研究和实证研究,阐述了企业文化如何塑造组织的成功。
* 《从内到外:创造卓越的企业文化》(作者:托尼·希舍): * 托尼·希舍是谷歌前人才招聘主管,他分享了如何在组织中建立和培养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
这本书包含实用的建议和案例研究。
* 《企业文化的故事:领导力的重要性》(作者:约翰·P·科特斯):* 这本书讨论了企业文化如何塑造组织,并强调了领导力在塑造文化方面的关键作用。
作者通过许多实例和经验分享,解释了领导者在创造积极文化方面的作用。
* 《企业文化和领导力》(作者:埃德加·H·谢因): * 这是另一本由谢因撰写的经典之作,深入探讨了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以及领导者如何引导文化变革。
该书提供了实用的建议和案例。
* 《内部创业精神:如何在组织中培养企业家精神》(作者:理查德·布兰森):* 这本书关注企业文化中的内部创业精神。
作者理查德·布兰森提供了关于如何在组织内部激发创新和创业思维的观点和方法。
这些文献涵盖了从企业文化的理论基础到实际实践的多个层面,有助于深入了解和研究企业文化的方方面面。
当然,不同的作者和观点会提供不同的视角,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选择适合您需求的文献。
企业文化文献综述

企业文化文献综述引言概述: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内部形成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工作方式,它是企业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被越来越多地重视和研究。
本文将通过综述相关文献,对企业文化的定义、特点、作用、建设和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和特点:1.1 定义: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内部共同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工作方式的总和。
它体现了企业的核心价值和经营理念,是企业的精神支柱。
1.2 特点:企业文化具有共同性、稳定性、引导性和塑造性等特点。
它可以凝聚员工的向心力,推动企业的发展,同时也是企业与外界进行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桥梁。
二、企业文化的作用:2.1 增强凝聚力:企业文化可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促进团队合作和协作。
2.2 提高竞争力: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2.3 塑造企业形象: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象征和品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塑造企业的独特形象,提升企业的声誉和形象。
三、企业文化的建设:3.1 明确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步是明确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即企业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念,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撑。
3.2 建立文化符号: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建立一系列的文化符号,如企业标志、口号、座右铭等,以便员工能够形成共同的认同感。
3.3 培育文化氛围:企业文化建设还需要培育一种积极向上、和谐稳定的文化氛围,通过培训、沟通和激励等方式,引导员工形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观。
四、企业文化的管理:4.1 强化文化传承:企业文化管理需要强化对企业文化的传承,通过制定相关制度和规范,确保企业文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4.2 激发文化活力:企业文化管理还需要激发文化的活力,鼓励员工参与文化建设和创新,提高文化的生命力和适应性。
4.3 监督文化执行:企业文化管理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确保企业文化的有效执行,对违反企业文化的行为进行纠正和惩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文化参考文献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一)主要参考书目谭道明主编:《企业管理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第2版金思宇:《企业文化建设是探索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中国企业文化网,2004年12月高峰:《企业文化》,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二)刘光明:《企业文化》,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魏杰:《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常青藤》,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刘仲康:《企业经营战略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2版。
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谭道明:《企业管理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第2版。
李大军:《中外企业文化知识500问》,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王璞武凌:《企业文化咨询实务》,中信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约翰科特詹姆斯赫斯克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华夏出版社,1997年3月第1版。
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三)世纪是文化管理时代,是文化致富时代。
企业文化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企业管理的最重要内容。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经营哲学和原则, 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的方式。
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论文。
它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已经日益显著。
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提高经营业绩,创造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1]倪东生.企业流程再造中的文化建设[J].经济师,2002(01).[2]贾蕾.美日企业创新的文化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企业经济,2000(05).[3]罗长海.企业文化要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8).[4]黄静.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9).[5]李胜.构建优秀企业文化提高市场营销能力供电企业经营观念的转变[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3(04).[6]李蓉,卢晓君.企业增长的文化动力[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04).篇二:浅析海尔集团的企业文化浅析海尔集团的企业文化——从企业理念的角度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1班姓名:郑秀玲学号:0924111057摘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壮大,成为竞争中的强者,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制胜的法宝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海尔集团成功的秘诀,也正是海尔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海尔文化。
如今,海尔文化已经融入到海尔集团的运营管理中,引导企业发展,规范企业运作,使海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大环境中,仍能充满活力地快速发展。
本文从企业理念方面来阐述分析海尔独特的企业文化。
关键词:海尔集团企业文化企业理念企业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论并逐渐被广大企业管理人员所认同并接受。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活力的内在源泉,企业要展示其文化的个性魅力,发挥其“文化力”的作用,达到内增凝聚力外强竞争力,促进企业文化业务发展的目的,就要从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深化对企业文化的一些独特性的认识。
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都会有其特有的企业文化,植根于中国正大跨步地走向国际市场的海尔集团也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
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
它是在海尔二十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
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
员工的普遍认同、主动参与是海尔文化的最大特色。
当前,海尔的目标是创中国的世界名牌,为民族争光。
这个目标把海尔的发展与海尔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每一位海尔员工将在实现海尔世界名牌大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实现个人的价值与追求。
海尔通过对统一的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认同使集团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海尔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海尔的无形资产,是具有海尔特色的意识形态。
海尔的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理念和具体体现两大部分,这两大部分和谐地贯彻到海尔集团各个分支机构和各个部门的经营、管理工作中,十四年来,不断积累不断丰富,形成了许多实用的新的理念及思路。
企业理念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体员工共同认可的理想观念,它指导着企业和员工的行为,能够统一全体员工的思想观念。
关于企业理念的作用,张瑞敏说:“理念的领先几乎决定企业的命运,可以这样讲,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
”企业理念是海尔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尔集团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实用性的新理念。
一、海尔的用人理念海尔的用热理念是“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
曾经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一位老师在全班随机抽取几个人,告诉他们他们是这个班级最有前途的学生。
这几位学生非常相信老师的话,认为自己是最有前途的,形成一种心理暗示,向此目标前进,之后他们果真成为班级成绩最好的人。
由此可见,“人人是人才”,肯定了员工的能力,能增强员工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成为海尔发展壮大的主力军。
“赛马不相马”可以在员工中形成良性竞争,消除员工的惰性,激发员工最大的潜力,能够选出最优秀的人才,成为海尔集团坚实的人才储备。
二、海尔的质量理念海尔的质量理念是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优秀的产品是优秀的人干出来的”。
保持人力资源的质量优势是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的关键。
因为人是企业生产力中惟一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主体因素,再好的管理制度也需要由人来执行与运作。
有一个案例:一根头发丝就充分地体现了海尔的质量理念。
这是海尔创业初期发生的事:一次,海尔集团杨绵绵总裁在分厂检查质量工作,在一台冰箱的抽屉里发现了一根发丝。
她立即要求停产,召开全体员工开现场会,有的员工说:一根头发丝不会影响冰箱的质量,拿掉就是了,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但杨绵绵总裁斩钉截铁地告诉在场的干部职工:“抓质量就是要连一根头发丝也不放过!”这个故事成为海尔抓质量创名牌的缩影。
细节决定成败,一根头发丝几乎可以忽略,但如果忽略了,就不会有今天的海尔品牌。
许多企业会把事情分为大小来处理,而企业管理,尤其是质量管理,是没有大小事之分的。
三、海尔的市场理念海尔的市场理念是“创造市场”,“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产品”,“只有疲软的思想,没有疲软的市场”,“市场唯一不变的法则就是永远在变” ,“卖信誉不是卖产品”,“否定自我,创造市场”。
通过深入分析,进行市场调研与细分,在淡季里创造出一个市场来。
小小神童洗衣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制造出了适合夏季使用的小容量洗衣机,由于其省电又方便,所以颇受消费者欢迎。
小小神童以内衣、外衣分开洗,夏天衣服即时洗的独特优点,开创了人们即时洗衣的新时尚,创造了新生活,风靡市场,做大了市场蛋糕。
被评为中国“十大成功产品之首”的海尔小小神童长期占据单一品种销量的第一位,其飞速的发展堪称家电行业的一大奇迹。
从普通的无孔脱水、可以加热洗、透明视窗、“手搓式”,再到最新一代的小小神童“双动力”。
依靠科研开发实力和不断创新的精神,自1996 年以来,海尔小小神童已迅速出口到欧、亚、美、非的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受到了世界范围内消费者的普遍欢迎。
海尔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善于用简短的、朗朗上口的话语,提出各种理念,统一员工的思想,指导员工的行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
参考文献:1刘光明著:《中外企业文化案例》,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版2孙建纪建悦王福新著:《海尔的决策--一个中国企业的成长》,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年4月第一版3沈盈盈著:《对海尔企业文化的几点思考》,百度文库4王滨著:《试析从海尔看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构建》,中华励志网篇三:参考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综述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是文化竞争的时代,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指导企业员工顺利工作的向导。
对外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外在品牌形象,对内来说又是凝聚一个企业所有员工的向心力,形成统一的价值观,促使员工相互协作,为企业的共同目标奋斗的重要工具。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许多中小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许多弊端,根本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发展。
所以企业文化建设迫在眉睫,尤其对于中小民营企业来说更是在众多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关键。
正文:一、中小企业文化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从丽君2011年在《中小民营企业文化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对中小企业文化管理中具体分析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文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如下:民营企业的管理方式多是粗放型管理,缺乏文化考核、提升方法、奖励机制等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越来越多的企业,设立了企业文化管理部门,但企业依然用原有眼光看问题,处理问题。
有的民营企业在管理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并不缺乏先进的企业文化管理思想,但是,却十分缺乏如何将这些先进的企业文化管理思想转化为适合中国企业特点的、可操作的制度、措施的技术手段、途径。
缺乏对人的需求、工作特征以及人与工作关系的研究,一味追求先进而忽略了基础工作及基础设施等管理平台的建设,最终无法落实先进的管理理念。
缺少核心企业文化,员工敬业度不高,人才队伍不稳定。
再次,绩效考核与企业文化关联度不高,激励机制缺乏。
中小民营企业由于自身的发展原因,既没有国有企业政策保护,也没有外企的完善制度,所以在激励人的手段上比较单一,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方法上比较欠缺,员工职业发展空间较小,与企业文化的关联度更是不高,而且考核结果仅限于奖金发放,并没有和员工清晰沟通、引导员工认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缺乏结合实际工作的绩效改进反馈和企业文化的塑造。
最后,中小民营企业对企业文化及人员培训重视不够,力度不足。
他详细的介绍了目前中小企业文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我国所有企业的思考。
侯韶图2015年在《管人不如管文化》中也提到很多管理者宁愿管人也不愿意花精力去进行文化建设,并且通过列举了大量的现实案例来证明他的观点“管人不如管文化”。
我很赞同他的这种观点,说到底企业最大的财富是员工,想要员工认同公司的发展理念,自愿的把公司利益放在首位,并且自愿的为公司的目标一起奋斗,那么企业文化是关键因素,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价值观,是企业经营哲学,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只有建立起有效的企业文化并加以不断的完善管理,才能带领企业走向成功。
张国梁在《企业文化管理》中提到了企业文化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在我国,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主要是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中国企业文化理论的引进(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第二阶段是中国企业文化理论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21世纪初期);第三阶段是中国企业文化理论的日趋成熟(21世纪初至今),他不仅将文化理论的发展经历作了介绍还在书中对如何进行文化建设做了建议,得出目前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进行文化建设是大势所趋,一个企业要想取得成功就必然拥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并做好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