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新古典经济学

合集下载

第三章新古典经济学

第三章新古典经济学
1801-1877)
法国数学家、经济学家古诺,是最早提出 了需求函数D=D(P).他在需求函数的基 础上,根据函数的连续性,用导数形式 和几何图形两种方法给出了销售最大化 条件。为把微分引入经济学求最优化问 题奠定了基础。
他的纯粹垄断理论和双头垄断模型很有 影响力。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三章新古典经济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三章新古典经济学
一、马歇尔的生平与著作
1885-1908年,马歇尔任剑桥 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期间, 创立了剑桥经济学院,该学 院在20世纪20-30年代声誉 鹊起:这一领域的最杰出人 物A.C.庇古和凯恩斯都曾是 他的学生。1890年,马歇尔 的巨著《经济学原理》一出 版,当即赢得了人们的交口 赞誉,从而牢固确立了马歇 尔作为世界主要经济学家之 一的地位。
v 他对“效用”甚至经济学本身,有一段堪称 经典的描述:“快乐与痛苦无疑是经济计算的最 终目的,以最小的努力满足最大欲望,以最小厌 恶的代价获取最大欲望的快乐,使快乐增至最大 限度,就是经济学的任务。”
v 在“苦乐论”的基础之上,杰文斯以主观心 理分析为起点,以效用论作为基础,以数学分析 作为工具,提出了自己的主观效用理论。他指出 ,效用需要由一个人的幸福或者快乐的增加量来 计算
赫尔曼·海因里希·戈森
(Hermann Heinrich Gossen,1810-1858)
德国经济学家戈森,他理论的出发点是最大幸福原 则,提出了较完整的一消费者的心理感觉为基础 的价值论,即著名的格森定律。
一是随着某种需求的满足,一个人所感受到的享受 程度逐渐递减,直到饱和状态(边际效用递减规 律);
PPT文档演模板
•欧根·庞巴维克 •Eugen Bohm-Bawerk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

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经济学中的新古典主义
在发展经济学领域,对于经济转轨问题的研究和**也在增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理论是罗纳德·麦金农的经 济转轨理论。发展经济学为何**经济转轨?这是因为经济转轨有两层含义:一是制度的变迁;二是经济的发展。 转轨是为了使经济更快地发展,而经济转轨国家也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因此,对经济转轨问题的研究理应成为发 展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经济学中的新古典主义学派理论一直占据主流。在这一派发 展经济学家中,麦金农和他的同事肖以其独特的金融中介理论,在发展经济学领域及至经济学界独树一帜,颇有 影响。金融中介理论的核心是“金融压制”和“金融深化”论。其主要观点是发展中国家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 素是金融压制,金融压制的重要表现是金融体系发展不平衡,金融市场落后,货币化程度低,政府对金融机构和 金融市场干预过多。为此,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要进行金融深化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政府放弃 对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过分干预,允许市场机制特别是利率机制自由运行,健全金融体系和活跃金融市场。一 个国家金融深化程度如何,主要看以下几项标准:(1)通货膨胀得到控制;(2)经济货币化程度稳定上升;(3)对 外债和外援依赖性下降;(4)汇率自由波动;(5)多层次金融机构并存和竞争。从这些内容中可以看出所谓的金融 深化论实际上就是政府放松对金融市场控制,并为金融市场发展创造条件的金融自由化理论。这正是典型的发展 经济学新古典学派的观点。正是基于这种思想和观念,麦金农在研究了经济转轨国家的特点后提出了自己的经济 转轨理论。麦金农的理论脉络是:以金融为主线研究经济领域的全面市场化问题。
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
新古典主义发展理论具有如下两个理论基础:
(1)渐进的、和谐的和乐观的发展过程论。

新古典经济学与效用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与效用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与效用理论新古典经济学是20世纪中叶以来经济学界主流的理论体系,其核心在于效用理论。

本文将介绍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效用理论的重要性以及其在现代经济学中的应用。

一、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新古典经济学是一种微观经济学理论,以市场经济为基础,通过供需关系分析市场中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

其主要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供求理论: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上的价格和商品数量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供需不平衡会引发价格和数量的变动,市场上的价格会向着均衡水平调整。

2. 理性行为假设:新古典经济学假设个体在做出决策时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他们会根据自身的效用函数来选择最佳行为。

3. 边际效应理论:新古典经济学认为边际效应是个体做出经济决策时的核心考虑因素,个体在决策时会比较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

二、效用理论的重要性效用理论是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以个体效用函数来度量个体对不同经济选择的偏好。

效用理论在经济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个体决策分析:效用理论能够帮助分析个体在面临多个经济选择时如何进行决策,个体选择的最佳方案通常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结果。

2. 价格理论:效用理论为价格理论提供了基础,通过分析个体对商品的边际效用以及不同商品之间的替代关系,可以解释价格形成的机制。

3. 福利经济学:效用理论在福利经济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效用函数的概念可以评估经济政策对个体福利的影响,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效用理论的现代应用效用理论不仅在理论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在实证研究和实践方面得到了重视。

以下是效用理论的一些现代应用:1. 消费决策分析:效用理论可以帮助分析个体在消费过程中如何做出最优决策,包括选择何种商品和消费组合以及如何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

2. 投资组合决策:效用理论可以应用于投资决策中,帮助投资者找到最佳的投资组合以实现风险和回报的平衡。

3. 社会福利分析:效用理论可以用来评估不同经济政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有助于制定相关政策的决策者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新古典增长理论

新古典增长理论
如果忽略经济波动的影响,我们就可把每一个个体劳动者提供的劳动看成是一个单位的劳动,并认为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从而经济中投入的劳动总量 就可看是经济中的劳动人口总数。这样,人均产出就可写为 ,人均资本存量可写为 。于是,人均产出函数为: 。进一步,假定经济中劳动人口数是固定的,人口的增长率为零。
人均产出函数 的特点是:(1)人均产出是人均资本的递增函数,即 ;(2)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即 。因此,人均资本的增加对产出的效应将随着人均资本存量的扩大而越来越小。当人均资本达到很高的水平时,人均资本增加对产出就几乎没有什么效果而言了。
(3.1.3)
从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看,如果人口和技术水平都不增长,而只有总储蓄水平的不断提高(这是因为在既定的储蓄率下,随着产出的增加,总储蓄不断增加),那么长期内经济将保持总产初不变,因而储蓄对经济增长没有作用,资本积累的变化只能影响经济在短期内的产出水平,而不能影响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
(二)储蓄率与产出
一、产出与资本积累的相互作用
资本存量决定着经济的产出水平。反过来,产出水平又决定着储蓄与投资水平,进而影响资本积累。产出与资本积累之间的这种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决定着产出与资本的运动。
(一)资本的产出效应
我们先来讨论资本对产出的影响。为此,我们需要使用总量生产函数 ,这里 分别表示资本、劳动和总产出,并假定规模报酬不变,即 是一阶齐次函数。
第一节储蓄、资本积累与产出
本节在第二章第一节提出的经济增长基本问题的基础上,来讨论储蓄、资本积累与总产畜之间的关系。我们将在技术水平既定的前提下讨论,即暂先不考虑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了便于理解期间,本节采用离散时间方式来表示时间变量 ,即 。
为了便于理解本节的内容,这里先把问题摆一摆。自1950年以来,美国的储蓄率(即储蓄占GDP的比例)仅为18.7%左右,而德国为24.8%,日本为33.8%。这一事实能否解释美国同大多数OECD国家相比增长率低的原因?储蓄率不断上升能否带来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上一章第一节已经对这两个问题作出了否定的回答,即经济增长不取决于储蓄率,不能期望储蓄率上升能够带来经济的持续增长。但这一结论并不意味着不要去关心储蓄率,事实上,即使储蓄率不能决定经济增长率,储蓄率也还是对总产出和生活水平都有影响。高储蓄率最终将带来高生活水平。因此,储蓄率如何影响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这是一个重要问题。本节的讨论分四步进行:首先讨论产出与资本积累之间的相互作用,其次讨论储蓄率对产出和资本的意义,然后对储蓄率变动的效应进行定量分析,最后讨论一下人力资本问题。

第三章 H-O定理及其他

第三章 H-O定理及其他
5
3.2.2 基本概念
在建立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之前, 先引入几个重要概念: 等产量曲线 要素禀赋 要素密集度
6
(1)等产量曲线
等产量线是指在技术水 平不变的条件下,可以 生产相同产量的两种生 产要素各种组合点的连 线。假设我们生产商品 X时投入了两种生产要 素,即资本(K)和劳 动(L),图3.1即为一 条性质良好的等产量曲 线。
进口对本国商品价格,生产,消费的影响
P(千元) P0=2 P*=1 进口M 供给曲线
需求曲线
0
S1
S0 = D0
D1
数量
结果:国内同类产品的价格下降,生产减少,消费增加
18
(三)贸易对本国出口行业商品价格、生产及消费的影响
出口对本国商品价格生产及消费的影响
价格(千元) P*=1 P0=0.5 需求曲线 出口(X) 供给曲线
w X = PX • MP L ( ) ( ) ()
rY = PY • MP K ( ) () ()
34
3.5 对H-O模型的实证检验
——里昂惕夫之谜
1953年经济学家里昂惕夫 (1973年诺奖的主)在美国 《经济学与统计学杂志》上 发表了一篇文章 ,利用美 国1947年进出口行业所用资 本存量与工人人数的数据来 检验H-O模型,其结果引发 了持续一代人富有成效的争 论。
12
注意
1、不能用一种产品的生产中使用的生产要素绝 对量来衡量产品的要素密集度,而是1单位劳动 所需要的资本(K/L)
1单位X
1单位Y
K 3 2
L 12 2
K/L 1/4 1
2、要素密集度是一个相对概念。对X来说, 它相对于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对Y而言则是相 对于X来说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新古典经济学概述

新古典经济学概述

新古典经济学概述新古典经济学是20世纪初至今发展的一门经济学流派,主要关注个体行为和市场机制对经济现象的影响。

本文将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核心理论和方法进行概述。

一、基本假设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包括理性选择、边际分析和市场竞争。

首先,理性选择假设认为个体在决策时会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选择。

其次,边际分析假设认为个体在做出决策时会比较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

最后,市场竞争假设认为市场机制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和数量。

二、核心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包括消费理论、生产理论和价格理论。

消费理论研究个体如何在有限的收入下进行消费选择,涉及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生产理论分析企业如何在有限的成本下进行生产决策,研究生产函数和边际生产力。

价格理论关注市场上供给和需求的交互作用,研究价格形成和资源配置。

三、方法新古典经济学运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进行经济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来解释经济现象。

其中,微观经济学通过个体行为建模来研究市场机制和经济交互作用。

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体经济变量为研究对象,关注总量经济运行和宏观政策的效果。

四、应用和争议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对经济政策制定产生重要影响。

其研究成果包括供给需求分析、市场竞争、效率理论等。

然而,新古典经济学也面临一些争议,如理性选择假设的合理性、市场竞争假设的适用范围等。

结论新古典经济学以其基于理性选择、边际分析和市场竞争的基本假设为基石,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经济分析框架。

通过消费理论、生产理论和价格理论等核心理论,新古典经济学解释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

运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进行研究,其成果在经济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也面临一些争议。

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对于经济学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新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

第四次“整合”
西方主流经济学在20世纪末,以美国经 济学家斯蒂格利茨1993年出版新的《经济 学》教科书为代表和标志,又开始了第四 次“整合”。 斯蒂格利茨完成的理论创新在于:一是将 宏观经济学的表述直接奠定于扎实的微观 经济学基础之上,从而实现对萨缪尔森 《经济学》的超越;二是加强对信息问题、 激励问题、道德问题、逆向选择问题等新 课题的研究并取得新成果和新发展;三是 进一步注重政府干预经济的积极作用,认 为依靠政府的依法调控,就能实现市场有 效配置资源的作用
新古典经济学
运物三班 李康、罗兴、虞艇
何为新古典经济学?
在20世纪以后,现代西方经济学历经了 “张伯伦革命”、“凯恩斯革命”和“预 期革命”等所谓三次大的革命,形成了包 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 架,这个框架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以区 别于先前的古典经济学。
先前的古典经济学
按照当今西方经济学中广为接受的 观点,古典经济学是指从亚当· 斯密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出 版开始到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出版 之前这段时期的理论。
凯恩斯革命
• “凯恩斯革命”使得西方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实现了微观 分析与宏观分析的分野,从而在理论体系上划分为微观经 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而凯恩斯则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开 山鼻祖。 • 凯恩斯完成理论创新包括:否定了古典经济学关于充分就 业均衡的假定及其理论基础“萨伊定律”,认为在通常情 况下,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导 致非自愿失业和小于充分就业均衡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 足,而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又在于“消费倾向、灵活偏好 和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 • 据此凯恩斯提出的政策建议强调,政府须采取财政政策增 加投资,刺激经济,弥补私人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从而 实现充分就业,消除产生失业与危机的基础。

新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目录[隐藏]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代表人物现代西方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边际革命[编辑本段]新古典经济学★对应于早期的,俗称:第一代新古典派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对应于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俗称:新古典派经济学第二代(New Classical Economics)★对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流派即:新兴古典经济学(New Cl assical Economics)★以及20世纪末开始的第四次“整合”第一代新古典派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系统性发展源自亚当·斯密,中经大卫·李嘉图、西斯蒙第、穆勒、萨伊等,逐渐形成了一个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体系,这就是古典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ics)。

在20世纪以后,现代西方经济学历经了“张伯伦革命”、“凯恩斯革命”和“预期革命”等所谓三次大的革命,形成了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这个框架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以区别于先前的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集中而充分地反映了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过去100年间的研究成果和发展特征,它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证伪主义的普遍化、假定条件的多样化、分析工具的数理化、研究领域的非经济化、案例使用的经典化、学科交叉的边缘化。

“张伯伦革命”摈弃了古典经济学把竞争作为普遍现象,把垄断看作个别例外的传统假定,认为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是两种极端情况,更多的是处在两种极端之间的“垄断竞争”或“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模式。

他们运用边际分析法,分析了“垄断竞争”的成因、均衡条件、福利效应等,从而完成了微观经济的革命。

“凯恩斯革命”使得西方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实现了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的分野,从而在理论体系上划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而凯恩斯则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开山鼻祖。

凯恩斯完成理论创新包括:否定了古典经济学关于充分就业均衡的假定及其理论基础“萨伊定律”,认为在通常情况下,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导致非自愿失业和小于充分就业均衡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又在于“消费倾向、灵活偏好和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苦乐论”的基础之上,杰文斯以主观心 理分析为起点,以效用论作为基础,以数学分析 作为工具,提出了自己的主观效用理论。他指出 ,效用需要由一个人的幸福或者快乐的增加量来 计算
LOGO
数理经济学派(洛桑学派)
数理经济学派——它以在方法论上运用数学 方法研究、论证和表述经济现象的规律为 特征,是边际效用论和数学相结合的产物 (吴宇晖,2007)。主张运用数学符号, 同事来表达和研究经济现象及相互关系。
LOGO
约翰·冯·杜能 (Johann von Thünen,1783-1850)
德国经济学家杜能他最早提出了劳动和资本的边 际生产力的理论。
❖ “劳动最后生产力工资理论” “增雇工人的界限就在于,最后一名雇佣工人的
增产量能够弥补他所得的工资;反过来说,工 资等于最后一名雇佣工人的增产量” ❖ “资本最后生产力利息论” “全部资本在出借进提供的租金是由最后投入的 那部分资本的效益决定的,这利息学说的要义 之一。” ——杜能:《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
❖ 而门格尔本人,也正是借助于边际分析的方法, 来测量消费者欲望的满足程度,衡量物的效用从 而决定价值,从而推动着经济学的研究。后来, 除了“边际效用”以外,人们又发展出了边际成 本、边际收益、边际贡献、边际生产率等一系列 概念。因为人们发现,很多经济现象都可能用“ 边际规律”来解释,也就是用“微积分”的方法 来解释。
LOGO
安东尼·奥古斯丹·古诺 (Antoine Augustin Cournot 1801-1877)
法国数学家、经济学家古诺,是最早提出 了需求函数D=D(P).他在需求函数的基 础上,根据函数的连续性,用导数形式 和几何图形两种方法给出了销售最大化 条件。为把微分引入经济学求最优化问 题奠定了基础。
边际三杰和边际革命
❖新古典经济学是19世纪70年代由 “边际革命”开始而形成的一种经 济学流派。它在继承古典经济学经 济自由主义的同时,以边际效用价 值论代替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 论,以需求为核心的分析代替了古 典经济学以供给为核心的分析。
LOGO
❖新古典经济学形成之后,代替了古典经济 学成为当时经济理论的主流。新古典学派 主要包括奥地利学派、洛桑学派、剑桥学 派。认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理解经济现 象的一个根本基础,利用这一规律可以解 释买主面对一批不同价格时所采取的购买 行为、市场参与者对价格的反应、各种资 源在不同用途之间的最佳配置等各种经济 问题。
游泳溺死。数理经济学派的创始
者之一。1871年代表作《政治经
济学理论》。一生性格非常内向,威廉·斯坦利·杰文斯
对同辈及学生并没有产生很大的
(William Stanley Jevons)
影响。
LOGO
杰文斯的学术观点:
❖ 杰文斯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经济学是快乐与 痛苦的微积分学”。
❖ 他对“效用”甚至经济学本身,有一段堪称 经典的描述:“快乐与痛苦无疑是经济计算的最 终目的,以最小的努力满足最大欲望,以最小厌 恶的代价获取最大欲望的快乐,使快乐增至最大 限度,就是经济学的任务。”
他的纯粹垄断理论和双头垄断模型很有 影响力。
LOGO
赫尔曼·海因里希·戈森
(Hermann Heinrich Gossen,1810-1858)
德国经济学家戈森,他理论的出发点是最大幸福原 则,提出了较完整的一消费者的心理感觉为基础 的价值论,即著名的格森定律。
一是随着某种需求的满足,一个人所感受到的享受 程度逐渐递减,直到饱和状态(边际效用递减规 律);
主要著作:《国民经济学原理》(1871 年)、《关于政治经济学方法的研究 》(1833年)、《德国国民经济学的 历史主义的谬误》(1884年)等。
卡尔·门格尔 (Carl Menger 1840-1921)
LOGO
门格尔的学术观点:
❖ 门格尔认为,价值起源于效用,而且是“最后 一单位财货的边际效用”。所以,价格是在竞争 条件下,买卖双方对财货主观评价相互平衡的结 果。价格的上限是买者的主观评价,下限是卖者 的主观评价。在双方竞争条件下,价格由“两对 边际对偶的主观评价决定”。
LOGO
边际三杰
❖英国—威廉·斯坦利·杰文斯
(William Stanley Jevons,1835—1882)
❖奥地利—卡尔· 门格尔 (Carl Menger 1840-1921) ❖法国—瓦尔拉斯
(Walras,Marie-Esprit-Léon 1834~1910)
LOGO
二、边际主义的主要先驱 19世纪60年代边际思想 的早期著() 名代表人物
LOGO
一、边际革命
19世纪70年代初期,奥地利的门格尔、英国的 杰文斯和法国的瓦尔拉斯三位经济学家几乎 同时各自独立地提出了一种主观边际效用价 值理论和边际分析方法。他们的理论和方法 实现了经济学视野和分析方法的重大转换, 为后来的新古典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分析方 法开辟了道路。西方经济学说史上,把经济 理论和方法的大变动叫做“边际革命”。
二是为了使一个人获得的享受总量达到最大,他必 须把财货在不同用途间进行分配,分配方式必须 使各种用途上的财货的满足程度彼此相等。(效 用最大化规律)
LOGO
三、边际三杰和边际学派
边际三杰
❖ 1871年,杰文斯发表了《政治经济学理论》; ❖ 1871年,门格尔发表了《国民经济学原理》; ❖ 1873年,瓦尔拉发表了《纯粹经济学要义》。
边际学派
由杰文斯、门格尔和瓦尔拉斯三位经济学家各 自独立地提出的边际效用价值理论和边际分 析方法所奠定的边际效用学派形成了各有侧 重的学派。
LOGO
(一)杰文斯和数理学派
威廉·斯坦利·杰文斯,1835生于
利物浦铁匠家庭,学化学和生物
学,曾在造币厂工作5年;后任
伦敦大学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
员O
(二)门格尔与奥地利学派
卡尔· 门格尔(1840-1921),奥地利 著名经济学家。奥匈帝国一位律师 的儿子,布拉格大学学法律,克拉 科夫大学博士,先供职于内阁,后 任维也纳大学教授,曾做皇太子教 师。1903年辞去教授职位,投入写 作,但在此后的30年中,几乎没有 任何作品,去世后,只留下了大量 不完整、混乱的手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