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教案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优秀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①学习本诗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古诗大意,背诵古诗。

②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想象,读懂诗意,体会是人的情感。

③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将士们的豪情。

④了解更多的边塞诗,体会其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诵读,想象画面,边读边悟。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一首《凉州词》,谁来给大家背背指名背——齐背2、这是一首边塞诗,边塞诗在唐朝时期尤为兴盛,进入它发展的黄金时代,《全唐诗》中所收录的边塞诗就有两千多首。

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把目光拉回到遥远的唐代去看一看——(配乐,师朗读)3、这些都是唐代的边塞诗歌,他们有的倾诉离别的思念,有的描写边关的风光,有的讲述战争的残酷……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体会一种别样的情怀:二、读题、解题1、生齐读课题2、通过预习,你对诗题“凉州词”和诗人王翰有了哪些了解呢(指名回答)3、师补充:凉州词是一种曲调名,是为唐朝很流行的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

王翰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性格豪爽,无拘无束,他的诗大多都豪放壮丽。

而最有名的就是他的《凉州词》,我们赶快去读读吧!三、初读古诗1、打开书,自由读诗,把字音读准确。

2、指名读(出示全诗),相机识字“琵琶”“葡萄”“催”3、读诗不仅要读得字正腔圆,还要读得有板有眼,读出节奏,谁再来试试4、师生合作读(师四生三、生四师三、师读题生读全诗)四、理解诗意1、熟读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要想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指名答出示:①多读②先理解字词再理解一句话③查工具书④结合注释2、现在请大家结合课后的注释试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如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和同桌交流或请教老师都可以。

(生自学师巡视)五、品读感悟1、一、二句(出示图画及一、二句)①师:有人说诗词言情,诗词言志,而诗词更多的时候是一幅画。

大班古诗凉州词教案

大班古诗凉州词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大班古诗《凉州词》教案适用年级:大班教学目标:1. 能正确朗读并背诵《凉州词》。

2. 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3. 学习古诗中的文化常识和历史背景。

4. 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朗读和背诵《凉州词》。

2. 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文化常识和历史背景。

2. 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准备教材:《凉州词》文本教具:图片、地图、多媒体课件等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展示凉州的风景,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朗读《凉州词》: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注意停顿和韵律。

3. 解析古诗: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解释生僻词语的意思。

4. 文化常识和历史背景:教师介绍《凉州词》的文化常识和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5. 背诵和默写:教师引导学生背诵和默写《凉州词》,检查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四、作业布置1. 回家后向家长介绍《凉州词》的意境和情感。

2. 家长协助学生背诵和默写《凉州词》。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评价内容:学生对《凉州词》的朗读、理解和背诵情况。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回答问题和背诵表现,以及作业完成情况。

评价结果: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流利,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背诵《凉州词》。

但在文化常识和历史背景方面,部分学生还需加强学习。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2. 邀请家长参与古诗讲座,共同学习古典文学,培养家庭氛围。

3. 开展古诗主题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等,让学生感受古诗的美。

八、教学修改根据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1. 在讲解文化常识和历史背景方面,增加相关故事和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当调整教学难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得上教学进度。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凉州词王翰教案

凉州词王翰教案

凉州词王翰教案【篇一】教案一:《凉州词》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凉州词》的背景和作者王之涣;2.学习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理解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并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2.学习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凉州词》的背景和作者王之涣。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2.运用诗歌的语言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导入:展示凉州风光图片,引发学生对凉州的好奇课堂活动:1.听读《凉州词》2.分析《凉州词》的艺术特点3.体会《凉州词》蕴含的深刻哲理4.练习运用诗歌的语言技巧表达情感课堂小结:对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和检测,巩固所学知识作业布置:和情感。

【篇二】教案二:《凉州词》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凉州词》的背景和作者王之涣;2.学习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理解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并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2.学习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凉州词》的背景和作者王之涣。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2.运用诗歌的语言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导入:播放一首古筝演奏的《凉州词》音乐,引发学生对凉州的好奇课堂活动:1.学习分析《凉州词》的艺术特点2.理解《凉州词》蕴含的深刻哲理3.运用诗歌的语言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4.分析作者王之涣的背景和创作背景课堂小结:对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和检测,巩固所学知识作业布置:和情感。

【篇三】教案三:《凉州词》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凉州词》的背景和作者王之涣;2.学习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理解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并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2.学习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凉州词》的背景和作者王之涣。

王之涣凉州词教案

王之涣凉州词教案

王之涣《凉州词》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凉州词》。

(2)理解《凉州词》的创作背景和诗句的含义。

(3)分析王之涣的诗歌风格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凉州词》。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敬意和哀思。

(2)领略古代边塞风光,增强民族自豪感。

(3)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凉州词》的诗意和韵律。

2. 王之涣的诗歌创作背景及风格特点。

3. 诗句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1. 诗句的深刻含义和背后的历史背景。

2. 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和批判性思维。

3. 将诗歌中的情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阐述《凉州词》在古代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凉州词》,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的结构和用词,理解诗句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凉州词》中所表现出的爱国主义情怀。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了解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2)运用批判性思维,评价《凉州词》的艺术特色。

5. 情感教育:(1)结合诗句,讲述古代边塞将士的英勇事迹。

(2)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敬意和哀思,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学习,提高文学素养。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凉州词》。

2. 深入了解王之涣的诗歌创作,选取一首进行鉴赏。

3.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凉州词》中爱国主义情怀的理解。

5. 开展小组活动,以演讲、朗诵等形式展示《凉州词》的魅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凉州词》的深层含义。

《凉州词》精品教案

《凉州词》精品教案

《凉州词》精品教案课时目标1.学习《凉州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2.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感悟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体会诗人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唐代的边塞诗歌,有的倾诉离别的思念,有的描写边关的风光,有的讲述战争的残酷——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凉州词》,体会一种别样的情怀。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使学生快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同时因为《凉州词》和《出塞》一样都是边塞诗,因此学生更易接受。

二、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

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

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设计意图】《凉州词》与前一首诗《出塞》不同,理解后,学生会更容易进入课文的学习。

三、理解诗意1.学习前两句。

课件出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读一读诗句,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指名答。

生:我仿佛看到了将士们举起酒杯,正要痛饮葡萄酒时,马上就听到了催人出发的琵琶声和战马的嘶鸣。

师:说得非常好,那么谁能说说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回答,教师及时评价、总结,课件出示诗句意思:诗意:精致的酒杯里盛满了醇香的葡萄酒,将士们正准备举杯痛饮,却听到了战马上弹起琵琶,在催人出发了。

2.学习后两句。

课件出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指导朗读:“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个反问句,残酷地展示了战争的后果,深化了古诗的主题。

朗读时,要语气加强,声调上扬。

思考:第三、四句诗是什么意思呢?教师指名学生作答,并及时评价。

课件出示:诗意:将士们喝醉了躺在战场上。

也请你不要笑话,自古以来当兵打仗,有几个能从战场上平平安安地返回家乡?预设:“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将士们豪放、开朗、旷达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呈现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

“几人回”则表现出战争的残酷,渲染了悲壮的氛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以读悟情,以读入境,加深体验,培养语感。

21古诗三首《凉州词》(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1古诗三首《凉州词》(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1古诗三首《凉州词》(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本课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21古诗三首《凉州词》。

全诗如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凉州词》,理解诗中的词语,了解作者王之涣及其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能够感知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培养朗读能力;通过观察插图、展开想象,学生能够理解诗意,培养想象力;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探讨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诗人对边塞风光的赞美之情,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激发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词语的意思,如“凉州”、“羌笛”、“玉门关”等。

2. 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尤其是对边塞风光的赞美之情。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很多古诗,你们还记得哪些?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的古诗,它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边塞风光图。

让我们一起走进《凉州词》。

2. 出示课题:21古诗三首《凉州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古诗,注意读音,圈出生字词。

2. 指名学生朗读古诗,检查字音、停顿。

3. 教师简介作者王之涣及写作背景。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1. 学生齐读古诗,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观察插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理解诗意。

3. 小组合作,讨论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品读课文,体会情感1. 指名学生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 学生交流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3.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边塞风光的赞美之情。

五、巩固拓展,提升认知1. 学生自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朗读分享。

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边塞风光的感受。

六、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凉州词》,通过朗读、观察、讨论等方式,理解了诗意,体会了诗人对边塞风光的赞美之情。

大班古诗凉州词教案

大班古诗凉州词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古诗《凉州词》的基本内容,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朗诵能力,使其能够流利地背诵古诗。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原文: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 诗歌解析:这首诗描绘了黄河源头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玉门关的雄伟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敬意和对家乡的思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古诗《凉州词》的原文,能够正确地朗诵和背诵。

2.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激发其对古诗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景象。

2. 情景教学法:创设相关情景,让幼儿身临其境,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幼儿参与讨论、回答问题,提高其参与度和积极性。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黄河、高山等自然景观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诗歌原文学习:教师带领幼儿朗读诗歌,讲解诗歌中的生词和句子,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3. 诗歌解析:教师详细讲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让幼儿感受诗人的思绪。

4. 朗诵练习:教师指导幼儿进行诗歌朗诵练习,纠正发音和节奏,提高幼儿的朗诵能力。

5. 背诵:在幼儿熟悉诗歌的基础上,引导其进行背诵,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强调古诗中的美好景象和情感。

7. 作业布置: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所学古诗,家长协助幼儿进行诗歌朗诵和背诵。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绘画活动:让幼儿根据诗歌内容,发挥想象力,绘制一幅《凉州词》情景画。

2. 音乐活动:教唱古诗《凉州词》的曲调,让幼儿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角色扮演: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诗中的场景,增强幼儿对诗歌的理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朗诵能力和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2024年《凉州词》王之涣教案

2024年《凉州词》王之涣教案

2024年《凉州词》王之涣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凉州词》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一首边塞诗,描绘了边塞戍卒的艰苦生活和豪情壮志。

本课程通过学习《凉州词》,使学生了解唐代边塞诗的特点,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1.2 课程目标1. 理解《凉州词》的诗意和主题思想;2. 分析《凉州词》的诗歌结构和艺术特色;3. 欣赏边塞诗的美景,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4.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诗歌内容概述《凉州词》描绘了边塞戍卒的艰苦生活和豪情壮志。

诗中通过描绘凉州的边塞风光和戍卒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边塞将士的敬意。

2.2 诗歌结构分析2.2.1 首联:描绘凉州的边塞风光,设定诗歌背景;2.2.2 颔联:描述戍卒的艰苦生活,表现他们的豪情壮志;2.2.3 颈联:抒发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边塞将士的敬意;2.2.4 尾联:以景物收束,增强诗歌的意境。

2.3 诗歌艺术特色分析2.3.1 意象:通过描绘边塞风光和戍卒生活,形成独特的意象;2.3.2 韵律:诗歌韵律优美,朗朗上口;2.3.3 修辞: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意境、主题、结构和艺术特色;3.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3.3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和写作,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介绍诗人王之涣及其边塞诗的特点;4.2 诗歌解析:分析《凉州词》的诗意、结构和艺术特色;4.3 互动环节: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和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4.4 诗歌朗诵: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感受边塞诗的豪情壮志;4.5 写作练习:以《凉州词》为题材,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5.2 诗歌鉴赏能力:评估学生在诗歌解析环节的理解和分析能力;5.3 口语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在诗歌朗诵环节的表现;5.4 写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写作练习环节的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凉州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朗读诗歌并背诵;
2、理解诗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歌的意思;
3、能谈谈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
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运用古诗文三步教学法,即:读通-读懂-读透。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并懂得当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会珍惜美好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内容。

难点: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并感知当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会珍惜美好生活。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班内大多数学生在校内寄宿,让学生谈谈刚开始住校时想念家人的感受导入)。

2、作者简介。

二、深入理解
(一)读通诗歌
【师生活动】
1、学生齐读课文
2、出示生字,学生分析字形、组词并书写。

rèn qiāng
仞(万仞)羌(羌族)
3、出示多音字:间(jiān 中间jiàn 挑拨离间)
度(dù角度duó猜度)
(小组交流注音并组词。


4、教师泛读课文,学生听范读、画出节奏。

5、齐读课文,注意读通、读顺。

【设计意图】积累字词,并能通顺的按节奏朗读课文。

(二)读懂诗歌
【师生活动】
1、指名读文,其他学生听,找出错误并纠正。

2、解释重点字词,学生批注理解。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时八尺或七尺叫做一仞。

何须:何必。

怨:埋怨。

度:度过。

3、小组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话疏通文意。

4、归纳汇报。

5、分组读文。

【设计意图】理解课文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意思。

(三)读透诗歌
【师生活动】
1、指名读文。

2、学生小组交流:
(1)“杨柳”有何含义?(“柳”谐音“留”,留恋故乡,想念亲人)
(2)“何须怨”是什么意思?(不必怨。

)谁不必怨谁?(羌笛不必怨杨柳)。

(3)为何要“怨”?(怨愤:怨愤朝廷的漠不关心。

)3、小结:一个“何须怨”,道出了将士心声:保家为国,表达了他们豁达的胸怀。

4、齐读诗歌。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古诗中蕴含的道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课堂小结
诗的首句由近及远眺望黄河,描绘出黄河汹涌澎湃的壮观画面;词句突出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第三句递转,引入羌笛所奏《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最后一句道出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

整首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消极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

四、课外延伸:
1、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并懂得珍惜幸福生活。

2、学生试背课文。

3、小练笔:用一段文字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背诵并默写古诗。

六、板书设计
见:河城
凉州词听:羌笛对戍边士卒的同情
想:不度
课后反思:
本次的教学设计与前一次相比,本人自己感觉发生了质的改变。

第一次备课时,苦于古诗教学无从下手,我只从《凉州词》中感受到了边关将士慷慨激昂、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所
以着重引导学生感悟“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所蕴含的豪放、阳刚之气,总感觉一个字:浅。

经曾老师点拨之后,我回家静静地读,细细地品,我感觉一个个字符变成了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自己怎么也豪放不起来,我读得泪流满面,我感受到了悲凉、痛苦……因为我想到了:边关将士身处不毛之地,气候恶劣、环境艰苦,与亲人“一别音容两渺茫”,而且当时战争频繁,战士们生命不保……我读懂了: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别无它物,而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我明白了“醉卧沙场君莫笑”的深层含义,战士们是借酒消愁,忘记自己的痛苦和烦恼。

这一次我感觉自己走进了文本,我能够引导学生挖掘诗歌背后蕴含的情境了。

课后,我感觉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从这件事,我明白要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是:老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读懂教材,真正走进文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