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第3讲第2课时透镜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课件(共48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课件(共48页)
第一板块 声、光、热
第3课时 透镜及其应用
CONTENTS
目 录
过基础 过易错 过实验 过考点 过 中考
过基础
一、透镜(9年6考,202X、202X、2015、2013、2012、2011 年考)
图1
1.原理:光的___折__射_。 2.凸透镜:中间______厚、边缘______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 应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老花镜(远视镜)。 凹透镜:中间______薄、边缘_____厚_的透镜叫做凹透镜。应 用:近视镜。 图1-甲是______凸透镜,图1-乙是______凹透镜。
图8
在问的基础上,小刚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35 cm刻度线处, 在凸透镜位置不变时,要在光屏上成清楚的像,光屏应向 __远__离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直到烛焰在 光屏上成清楚的像,则该像是_______(倒选立填“倒立”或“正立”)的 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_就是投利影用仪这个规律制成的。
知识点睛: 实验过程中,无论怎样移动透镜和光屏都得不 到像,原因可能有两种:凸透镜、光屏、烛焰三者的中心不在 同一高度;蜡烛在1倍焦距内或焦点上。在焦点上时移动光屏, 光屏上的光斑大小不变。
过考点
1.B 2.凸 会聚 3.如图4所示
图4
4 . B 5.D 6.A 7. 缩 小 减小 变小 8.甲 实
8. 15 不能。因为物距小于1倍 焦距,物体通过凸透镜成正 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 用光屏接收 倒立 放大 能 左
2.近视眼、远视眼及其改正
特点 成因
近视眼
远视眼
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
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
强或眼球的前后径太长 弱或眼球的前后径太短

【物理课件】2018年中考物理教材复习:第3讲透镜及其应用教学PPT

【物理课件】2018年中考物理教材复习:第3讲透镜及其应用教学PPT

考向探究
真题回顾
第讲┃透镜及其应用
变式 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 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图-甲焦距为 ,再将甲分别挤压成图乙、图丙的形 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所示。
图-
考点聚焦
考向探究
真题回顾
第讲┃透镜及其应用
()测得焦距小于 的是图,模拟近视眼的是图。 ()乙 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 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大的是图。
图-
考点聚焦
考向探究
真题回顾
第讲┃透镜及其应用
[解析] 原来贴近报纸看文字时,看到的应该是正立、放大的虚像;窗外景物成在报纸 上的像应该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两次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都不同,正确。
考点聚焦
考向探究
真题回顾
第讲┃透镜及其应用
探究 有关透镜的计算、证明 例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以通过画光路图去理解。在光路图中凸透镜用图-甲表示,点为 光心,为焦点,图乙中、两点到光心的距离均为。
考点聚焦
考向探究
真题回顾
第讲┃透镜及其应用
实验突破 突破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考点归纳 .了解凸透镜的焦距,知道测量焦距的方法:①平行光聚焦法;②利用成等 大的实像时==间接测焦距。 .实验前首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使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 .实验时光屏上找不到像的原因可能是①蜡烛在焦点上或在一倍焦距内;② 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①>,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应用为 照相机;②=,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应用为测焦距;③>>,成 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应用为投影仪;④=,不成像,应用为获得平 行光;⑤<,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为放大镜,成虚像时,人眼应在光 屏所在的那一侧观察像。

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件

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件

空气 水(或玻璃)
P’
P
P/
P
课题: 透镜及其应用
复习课
透镜
1.什么叫透镜?
生活中常见的眼 ,它的镜片就是透镜(lens). 透镜通常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2.透镜的分类
如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 镜就叫做薄透镜。下面我们只研究薄透镜。
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主光轴,主 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 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薄透镜的光
折射角指折射光线
和法线的夹角
折射光线
C
探究方法:
玻璃砖
1、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光 偏向(偏
向/偏离)法线方向。
2、光由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偏离(偏
向/偏离) 法线 方向。
3、光垂直射入玻璃时,传播方向 不变 。
4、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 面内。
空气

光线经过玻璃砖
记忆
1、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中时, 折射光线 偏向 (偏向/偏离)法线。 2、 当光从玻璃(或水)斜射入空气中时, 折射光线 偏离 (偏向/偏离)法线。 3、 当光垂直射入玻璃(或水)中时,传播 方向 不变 。 4、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 在 同一平面内 。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
也叫会聚透镜。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稿
1
3
后 等
, aiyousheng/11177/天命神相最新章节 吐圵夻
文 2
实验表明,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 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 透镜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 距。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两侧的两个 焦距相等。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 的光路如下图A所示,图中F表示焦点,f 表 示焦距。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 叫会聚透镜。

03专题三 透镜及其应用—2021届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课件

03专题三   透镜及其应用—2021届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课件
【思路点拨】由题意可知,此时u>v,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则有u >2f,f<v<2f,所以此时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又32 cm>2f, f<18 cm<2f,所以9 cm<f<16 cm;将点燃的蜡烛移至距透镜9 cm处, 此时u<f,成虚像;由光路可逆,只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 也能得到清晰的像。
(2018·梧州)下图是小芊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的装置。
(1)当蜡烛位于图中的B处时,移动光屏到D处,观察到光屏上呈现 清晰的像,此时像和物 大小相等,则该凸透镜焦距为 10 cm。 (2)紧接着,小芊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发现光 屏上呈现的像是 完整 (选填“完整”或“不完整”)的。 (3)小芊同学把蜡烛往右移动5cm,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要使像变清 晰,光屏应向 右 (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此时光屏上的 像应该是倒立、 放大(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位 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等大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C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 B.将蜡烛移动到20 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C.将蜡烛移动到35 cm刻度处,为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
应向右移动光屏 D.将蜡烛移动到45 cm刻度处,为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
应向右移动光屏
眼睛及视力矫正
(2020·百色)如图所示是我们看远处物体的示意图,来自远处物 体的光经过眼睛晶状体后在视网膜上形成( C) A.正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虚像
【思路点拨】眼球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其中人眼的晶状体和角 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把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会聚在视网 膜上,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远处的物体位于人眼二倍焦距以外,所以 来自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后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课件《透镜及其应用》(共29张PPT)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课件《透镜及其应用》(共29张PPT)

2.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近视眼
远视眼
特点 只能看清近处物体
只能看清远处物体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 太太强强 (或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 太太弱弱 (或
成因
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
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
成像 位置
像成在视网膜 前前 方
像成在视网膜 后后 方.
近视眼
远视眼
矫正
方法 凹凹透透 镜对光有发散作用,配戴 凸凸透透 镜对光有会聚作用,配戴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20 20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课件《透镜及其应 用》(共 29张PPT)
6.夜晚,发着光的小萤火虫从放大镜的 2 倍焦距处沿着主光轴匀速飞行过程中, 萤火虫发出的通过放大镜部分的光逐渐减少,则萤火虫的像( C )
A.远离放大镜,平均速度小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B.远离放大镜,平均速度大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C.靠近放大镜,平均速度小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D.靠近放大镜,平均速度大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20 20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课件《透镜及其应 用》(共 29张PPT)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20 20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课件《透镜及其应 用》(共 29张PPT)
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过一个透镜后相交于主光轴上的 A 点,取走透镜后,光 线相交于 B 点,则该透镜起到 发发散散 (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则图中方框里是 凹凹 (填“凹”或“凸”)透镜.由此说明,能把光线相交于一点的透镜 不不一一定定 (填 “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是凸透镜.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20 20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课件《透镜及其应 用》(共 29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中考总复习:第3课时《透镜及其应用》》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中考总复习:第3课时《透镜及其应用》》课件

★★★★★ 实验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结论 当u>2f时,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u=2f时,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 f<u<2f时, 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 虚像
★★★★★ 实验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样题 小敏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 像的规律”实验:

03 实验探究 素养提升

04 课堂演练 明确考向

★★★★★ 命题点1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 校园内安装了许多监控探头,监控探头中的镜头 相当于一个 凸 透镜,它能成倒立、缩小的 实 像。
★★★★★ 命题点1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2.(如图甲所示,是王爷爷小孙女的照片。王爷爷用
放大镜贴近照片所看到的像是图乙中的( B )
★★★★★ 实验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6.蜡烛变短时像偏高,使像成在光屏中央的调节方法(使其 他两个器件不动):光屏上调,或蜡烛上调,或透镜下调; 7.眼睛观察像的位置:如图丙所示,成实(虚)像时人眼在 C(B)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

★★★★★ 实验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分析 1.光屏上找不到像的可能原因:三心不共线; 蜡烛在一倍焦距以内或在焦点上;光具座太短,像距太大; 2.若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移动凸透镜的位置成两次清晰的 像的原因是光在折射时光路可逆; 3.当用纸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光屏上的像是完整的,亮度 变暗; 4.用发光二极管替代蜡烛的好处:成像稳定并容易比较物与 像的大小关系; 5.凸透镜成像特点归纳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 知识点2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 知识点2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3讲《透镜及其应用》教案-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3讲《透镜及其应用》教案-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第三讲《透镜及其应用》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知道凸透镜、凹透镜的判别方法及他们对光的作用。

会熟练地画出经过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举例,并会归纳出新的特殊点。

理解眼睛的工作原理及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 过程与方法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会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简单问题。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合作探究的科学精神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自觉保护视力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会解决实际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知识整理一、透镜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典型光路3、填表:名称又名眼镜实物形状光学符号性质凸透镜会聚透镜老花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发散透镜近视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具体见下表: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倒、正放、缩虚、实u>2f 倒立缩小实像f<v<2f 照相机f<u<2f倒立放大实像v>2f 幻灯机u<f 正立放大虚象|v|>u 放大镜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教材系统复习 第3讲 透镜及其应用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教材系统复习 第3讲 透镜及其应用

⇨ 3.(人教八上 P101 图 5.4-3 改编)如图所示,是近视眼成因示意图,造 成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厚 (选填“薄”或“厚”),折光能力太强, 使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的前前方方(选填“前方”或“后方”),要用 凹凹透透镜镜(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
4.(人教八上 P101 图 5.4-3 和 5.4-4 改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眼睛 的示意图,远视眼是丁丁图,远视眼矫正是乙乙图.
第3讲 透镜及其应用
【版本导航】人教:八上 P89~P106 教科:八上 P72~P88 考点 1:凸透镜和凹透镜
考点 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考点 3:眼睛和眼镜 1.眼睛
2.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
⇨ 1.(人教八上 P93 动手动脑学物理 T4 改编)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在图中的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
(3)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加近近视视(选填“近 视”或“远视”)镜片,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4)保持凸透镜和蜡烛的位置不变,换用焦距更大的凸透镜(保证蜡烛在 一倍焦距外)继续实验,需向右右(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可以 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4)(2022·广东改编)在图甲所示位置成像时,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 变,仅将凸透镜更换成另一个焦距相同、尺寸更大的凸透镜,此时光屏上像 的大小与原来的像对比应不不变变(选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 . (5)在成像清晰的情况下,用一张不透明纸把透镜上半部分遮挡住,看到 的是像像完完整整亮度亮变度暗变(选暗填“像部分消失”“像完整亮度不变”或“像 完整亮度变暗”).
戊 ①可以直接读出物距以及像像距距; ②光屏上成像更清晰、稳稳定定; ③从光屏上可以准确得出像与物的大大小小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透镜及其应用,遵义三年中考命题规律年份题型题号考点及如何考查分值总分2017填空题22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4分2016填空题28 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及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4分2015选择题25 凸透镜成像规律:根据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蜡烛的像,判断该凸透镜的焦距3分分析上表可知:遵义三年中考对透镜及其应用的考查主要是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形式出现。

凸透镜成像规律考查2次。

2014年中考没有考查透镜及其应用知识。

,中考考点清单: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高频考点)【易错警示】1.凸透镜成实像时一定是倒立的,放大或缩小都有可能;成虚像时一定是正立的,放大的。

2.二倍焦点是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和缩小的实像分界点;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知识归纳】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总是异侧倒,虚像总是同侧正。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像的大小像距定,物体赶着像儿跑。

眼睛与眼镜1.正常眼睛的成像原理(1)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凸透镜__,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视网膜相当于__光屏__。

(2)成像特点:成__倒立__、__缩小__的__实__像。

2.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近视眼远视眼特点只能看清__近__处的物体只能看清__远__处的物体成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__强__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__弱__成像位置视网膜__前__ 视网膜__后__ 续表近视眼远视眼矫正方法配戴__凹透镜__ 配戴__凸透镜__ 矫正原理__凹透镜使光线发散__ __凸透镜使光线会聚__ 【知识归纳】近视看近不看远,晶厚聚光视网前。

科学用眼防近视,凹透镜矫正近视眼。

睫松晶薄远视眼,像成视网膜后面。

凸透镜聚光向前移,凸透镜矫正远视眼。

显微镜和望远镜显微镜望远镜目镜靠近眼睛的一组透镜,其作用相当于__放大镜__,成__放大__、__正立__的__虚__像物镜靠近被测物体的一组透镜,它的作用是使物体形成__放大__、__倒立__的__实__像,相当于一架__投影仪__靠近被测物体的一组透镜,它的特点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形成__倒立__、__缩小__的__实__像,相当于一架__照相机__特点物镜成倒立的实像,目镜成正立的虚像,所以人眼看到的是物体倒立的像,中考重难点突破透镜作图(近三年未考)【例1】(2017聊城中考)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凸透镜的焦点F射向凸透镜,请在图中画出射向平面镜的入射光线和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解析】(1)过平面镜的反射点垂直镜面作出法线,因为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反射角为:90°-30°=60°,则入射角也为60°,根据入射角等于60°在法线右侧作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2)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答案】如图所示:1.(2012遵义中考)如图所示,为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两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

2.(2017青岛中考)综合作图——光学黑箱:已知黑箱内有一只凹透镜和一只平面镜。

请在黑箱内画出完整的光路,填上光学仪器,并标明凹透镜焦点F 的位置。

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例2】(2017衡阳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该透镜焦距f=___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后,点燃蜡烛,光屏上得到蜡烛的像如图乙所示。

若要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心位置,则可以将凸透镜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3)如图丙所示,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________(选填“A”“B”“C”或“D”)点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______________(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

【解析】(1)由焦距的概念知,f=41 cm-30.0 cm=11.0 cm;(2)由图知,光屏的位置偏高,要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下调整;(3)由图可知,C点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

【答案】(1)11.0;(2)下;(3)C;投影仪3.(2017遵义中考)小红用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他将蜡烛和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的位置,只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以制成__照相机__(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

实验后,好奇的小红取下自己所带的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靠近透镜的位置,原来光屏上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后,原来模糊的像又变清晰了,则小红所戴眼镜的镜片是__凸__透镜。

4.(2017苏州中考)读图回答问题。

(1)利用微信“扫一扫”功能,通过智能手机的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甲)可快速获取网络信息,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二维码到摄像头的距离应满足__物距大于二倍焦距__的条件。

(2)如图乙所示,蜡烛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将光屏移至刻度线10 cm处,蜡烛向__靠近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

保持透镜位置不变,仅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交换,光屏上可观察到倒立__缩小__的实像。

5.(2012遵义中考)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物体从二倍焦距外沿主光轴移向焦点的过程中,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C )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D.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6.(2015遵义中考)小明在光具座上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他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分别固定在光具座上,再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蜡烛的像,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

则所用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B )A.9 cm B.12 cm C.15 cm D.18 cm7.(2017播州校级一模)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为了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小明上午上课时,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让太阳光照射到凸透镜上,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小明认为此点到光心的距离,就是透镜的焦距。

你认为这个距离__不是__(选填“是”或“不是”)凸透镜的焦距,其理由是__太阳光没有正对凸透镜照射或太阳光没有与凸透镜主光轴平行__。

(2)实验过程中,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与__照相机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若要模拟近视眼的成因,应在凸透镜前面放置__凹透镜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进行实验。

眼睛和眼镜(近三年未考)【例3】(2017黑龙江中考)由于长时间过度使用手机,导致青少年未老先衰,新型疾病“手机老花眼”患者剧增,患者主要表现为观察近处物体不清晰,这种疾病的形成原理与下面________(选填“甲”或“乙”)图相符,应配戴________(选填“凹”或“凸”)透镜,予以矫正。

【解析】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焦距变大,近处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之后;因此某人看近处物体时,物体的像总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说明此人是远视眼,这种疾病的形成原理与甲图符合,可以用凸透镜的镜片进行矫正。

【答案】甲;凸8.(2010遵义中考)根据调查表明:目前我国中学生近视发生率约为55.22%,如图所示,__B__(选填“A”或“B”)图表示近视眼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戴__凹__(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片。

9.(2017余庆二模)如图为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眼睛的自动调节,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B )A.这不可能是同一个人的眼B.这说明眼睛是一个自动变焦(距)系统C.看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应扁平一些D.看远处的物体常常需要眯起眼睛看10.(2016秋滕期末)眼睛中的眼球在观察某一事物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是由视角决定的。

如果视角大,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大,眼睛所看到的物体就大。

下面四种情况,眼睛感觉到最高的物体是( D ) A.20 m远的1.7 m高的人B.40 m远的1.7 m高的竹竿C.20 m远的1.7 m高的栏杆D.18 m远的1.7 m高的小树,中考实验突破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三年一考)命题点:1.点燃蜡烛,调整烛焰、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成的像在光屏中央。

2.成像规律及焦点、焦距的判断。

3.在不移动透镜的前提下,保证光屏上可以成清晰的像。

4.随着实验的进行,像在光屏上的位置越来越高,调整像的办法有三种:(1)将光屏向上移;(2)将蜡烛向上移;(3)将凸透镜向下移。

5.焦距的测量(用平行光垂直照射凸透镜,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用光屏承接最小、最亮点,测出亮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可)。

6.根据成像特点或物距移动方向判断光屏移动方向。

7.用纸遮住凸透镜一部分,光屏上的像只变暗些,像还是一个完整的像(因为物体各个部位发出或反射出来的光总有一部分透过凸透镜到另一侧,成像在光屏上)。

8.光路中加近视眼镜后处理方案。

【例】(2017聊城中考)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光屏上一点,如图所示。

(1)当把蜡烛放在乙图位置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成________、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2)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当蜡烛向右(靠近透镜)移动一段距离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3)在上一步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后,取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可将蜡烛适当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解析】(1)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60 cm-50 cm=10 cm;当把蜡烛放在乙图位置时,物距为30 cm,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有照相机;(2)当蜡烛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后,物距减小,像距变大,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右移动;(3)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原来会聚的光线推迟会聚,蜡烛向左远离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1)倒立;照相机;(2)右;(3)左1.(2013遵义中考)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刻线处,点燃的蜡烛和光屏位于凸透镜两侧,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30 cm刻线处,移动光屏到合适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等大、倒立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10__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