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论·论文

合集下载

典论论文的名词解释

典论论文的名词解释

典论论文的名词解释引言:在学术界,我们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论文,其中一种常见的类型就是典论论文。

然而,很多人对于典论论文的概念和特点并不清楚。

因此,本文旨在对典论论文进行深入的名词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一学术术语。

一、典论论文的定义典论论文是一种比较独特的学术写作形式,旨在对某一具体的典籍、思想学派或学术理论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述。

典论论文通常包括对典籍的背景、作者的生平背景、思想体系和影响等方面的解析,通过对典籍的研究来探讨相关问题,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和辩论。

二、典论论文的特点1. 深入剖析:典论论文的核心在于深入剖析典籍中的思想观点和学术理论,通过对关键概念的解读、分析和评价,揭示其内在逻辑和思维方式。

这种剖析需要对典籍进行全面且系统的阅读和理解,以确保对其思想的准确性和深度理解。

2. 批判性思考:与其他类型的论文不同,典论论文强调对典籍中思想观点的批判性思考。

通过对文本的理性虚心反思,对合理性、一致性、逻辑性等进行评估,从而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有助于学术领域的进步与发展。

3. 跨学科性:由于典论论文需要对典籍的全面解析,常常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

因此,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背景和全面的学术素养对于写好典论论文至关重要。

学术研究涉及的学科众多,如哲学、历史、文学等,这就要求作者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和广泛的知识面。

三、典论论文的写作步骤1. 典籍选择:在撰写典论论文之前,首先需要选择一个适合的典籍作为研究对象。

这个选择不仅要考虑典籍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还要考虑自身的研究兴趣和知识基础。

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并有一定了解的典籍,能够提高论文的价值和质量。

2. 背景研究:典论论文的写作需要对典籍的相关背景进行充分研究。

这包括了对典籍出版年代、作者的生平和思想背景、典籍在当时思潮中的地位等方面的了解,以便能够更好地把握典籍的内涵和核心思想。

3. 文本解析:在论文的主体部分,需要对典籍的具体文本进行详细解析和分析。

曹丕《典论·论文》

曹丕《典论·论文》

文体论
共论述文体八种:奏议宜雅(文辞的典雅, 共论述文体八种:奏议宜雅(文辞的典雅, 又指内容的雅正),书论宜理( ),书论宜理 又指内容的雅正),书论宜理(书论的写作 以说理为主,要求说理严密有理致), ),铭诔 以说理为主,要求说理严密有理致),铭诔 尚实(文辞的朴实,内容真实), ),诗赋欲丽 尚实(文辞的朴实,内容真实),诗赋欲丽 (肯定审美价值)。 肯定审美价值)。
曹丕其人及其时代
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这样 评价曹丕所处的时代: 指曹丕) 评价曹丕所处的时代:“他(指曹丕)说诗赋不必 寓教训,反对那些寓训勉于诗赋的见解, 寓教训,反对那些寓训勉于诗赋的见解,用近代的 文学眼光看来, 文学眼光看来,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 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言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 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言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 鲁迅在这里说“曹丕的一个时代” 鲁迅在这里说“曹丕的一个时代”,不仅着眼于曹 丕是一代君主,具有很高的政治地位,而且, 丕是一代君主,具有很高的政治地位,而且,更主 要的是着眼于曹丕的文学地位, 要的是着眼于曹丕的文学地位,这两方面共同确立 了他文坛领袖的地位。 了他文坛领袖的地位。
关于文学价值的思考
曹丕说: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 曹丕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 这里的“文章”意义宽泛, 事”。这里的“文章”意义宽泛,不仅指审 美性的文学作品, 美性的文学作品,而且指非审美性的实用性 文章,但是, 文章” 文章,但是,“文章”已经具有了文学的意 曹丕认为,文章有两大功能, 义 。曹丕认为,文章有两大功能,一种是 经国之大业” 有益于国家;一种是“ “经国之大业”,有益于国家;一种是“不 朽之盛事” 有益于自身。 朽之盛事”,有益于自身。这两者是相辅相 成的。 成的。这就把对文学价值的思考与人的生命 价值的思考联系在一起, 价值的思考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一种进步的 文学观念。 文学观念。

典论·论文

典论·论文

典论·论文
典论,也称为论文,是一种通过逻辑推理和论证来阐述某个主题或观点的文学作品。

它通常以标准的学术格式编写,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并支持文字论点的相关证据。

典论有许多不同的类型和风格,包括实证研究、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和批判性论文等。

无论是哪种类型,一个好的典论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1. 有明确的研究问题或主题。

典论应该明确定义研究问题或主题,并解释为什么它是重要的。

2. 清晰的结构和逻辑。

典论应该具有清晰的结构,逻辑严谨地组织和展示论点和证据。

3. 确实的理论基础。

典论应该建立在相关的理论基础上,并与现有的研究和文献联系起来。

4. 充分的证据支持。

典论应该基于充分和可信的证据,包括实证数据、文献引用和理论分析。

5. 对异议观点的回应。

典论应该能够回应可能存在的异议观点,并提供有力的论证支持。

6. 准确的引用和参考文献。

典论应该准确引用使用的来源并列出详细的参考文献清单。

编写一篇典论需要深入研究主题,搜集并评估相关研究和文献,并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分析和论证。

典论的目的是提供新见解或对现有知识进行扩展,并为学术界或实践提供有价值的贡献。

典论·论文翻译

典论·论文翻译

典论·论文翻译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典论·论文(原文)曹丕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

”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yáng)德琏(lin)、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

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

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

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

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

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àn)于自见,谓己为贤。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

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

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已逝,唯干着论,成一家言。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曹丕《典论 论文》原文及译文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曹丕《典论 论文》原文及译文

曹丕《典论·论文》原文及译文原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

”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

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①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

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

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

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②俦也。

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于自见,谓己为贤。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

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

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已逝,唯干着论,成一家言。

节选自曹丕《典论·论文》注:①张、蔡:张衡、蔡邕。

②扬、班:扬雄、班固。

译文:文人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毅,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傅武仲因为擅长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的官职,(但)下笔千言,不知所止。

典论 论文

典论 论文

任太史令期间悉心研究天文、历算,并先后发明和制作了浑天 仪和地动仪。
浑天仪:《晋书· 天文志》:张平子既 作铜浑天仪于密室中,以漏水转之, 令伺之者闭户而伺之。其伺之者,以 告灵台之观天者,曰:‘某星始见, 某星至中,某星今没’。皆如合符 也。‛
地动仪:《后汉书》中描 述:‚以精铜铸成……形 似酒尊……外有八龙,首 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 承之……”


魏文侯使舍人毋择献鹄于齐侯毋择行道失之徒献空 笼见齐侯曰寡君使臣毋择献鹄道饥渴臣出而饮食之 而鹄飞冲天遂不复反念思非无钱以买鹄也恶有为其 君使轻易其币者乎念思非不能拔剑吻(当作刎)头 腐肉暴骨于中野也为吾君贵鹄而贱士也念思非不敢 走陈蔡之间也恶绝两君之使故不敢爱身逃死来献空 笼唯主君斧质之诛齐侯大悦曰寡人今者得兹言三贤 于鹄远矣寡人有都郊地百里愿献子大夫以为汤沐邑 毋择对曰恶有为其君使而轻易其币而利诸侯之地乎 遂出不反 (《说苑·奉使》)
第一段:自“文人相轻”至“而作论文” 说明审己度人是“论文”较好的方式。
1、傅毅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而固小之。
第一个“之”,连词。连接主语“傅毅”与“於班 固”这个介宾结构使之具有名词性。 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 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 平劉幀公幹 先名后字,名和字连起来称呼表示尊敬,先秦则是 先字后名。



《典论· 论文》论文学的价值论与社会作用 建安以前,文学受经学束缚,少有独立地位。盛极一时的汉 赋,竟被扬雄斥之为“童子雕虫篆刻。”(《法言· 吾子》) 曹丕之弟曹植也认为:“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 来世也。”(曹植:《与杨德祖书》) 然而,曹丕却提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他认为文章有两大功能:一是“经国之大业”,有利于国家; 二是“不朽之盛事”,有益于自身。 据此,曹丕号召作家要以古代圣贤“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 康乐而加思”为榜样,努力改变目前这种“贫贱则慑于饥寒, 富贵则流于逸乐”的精神状态,培养自己具有一种超功利的审 美心态。这样从事诗赋创作,亦可以“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 驰之势”,亦可以“声名自传于后”,亦可以“不朽”。

《典论.论文》译文

《典论.论文》译文

《典论·论文》现代汉语译文文人相互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傅毅和班固相比,如兄弟般,不相上下,但班固瞧不起他,在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武仲因为能写文章做了兰台令史,但文章冗长,没完没了。

”人容易发现自己的长处,而文体很多,各种体裁的文章都能写得好的人很少,所以各以自己的长处来轻视他人的短处。

俗话说:“自家有把破扫帚,也把它看成千金之宝。

”这就是缺乏自见之明的弊病啊。

当今著名的文人,有鲁国的孔融字文举,广陵的陈琳字孔璋,山阳的王粲字仲宣,北海的徐干字伟长,陈留的阮瑀字元瑜,汝南的应瑒字德琏,东平的刘桢字公干。

这七个人,无所不学,文章无所因袭,有独创性。

各个像驰骋千里的骏马,在文坛上并驾齐驱。

要使他们互相佩服,实在很难。

有修养的人先审查自己再评论别人,这样才能免除文人相轻的毛病,因此我写了《论文》。

王粲擅长写辞赋,徐干文气舒缓,但却是王粲的对手。

像王粲的《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徐干的《玄猿》、《漏卮》、《圆扇》、《橘赋》,就是张衡、蔡邕也超不过。

但王粲、徐干其他体裁的文章,就达不到上述辞赋的水平。

陈琳、阮瑀写的奏章、表文、书信和公文,是当今最出色的。

应瑒的文章平和而不雄壮,刘桢的文章雄壮而不精密。

孔融才性气质都很高妙,有过人之处,但不善于立论,长于辞采,短于说理,甚至在文中夹杂嘲戏之语。

至于他擅长写的文章,又可跟扬雄、班固的作品相匹敌。

一般人贵古轻今,慕虚名而不重实际,又缺乏自知之明,认为自己高明。

一切文章在根本上是相同的,只是枝节有异。

奏章和议事的文章宜典雅,书信和论文要善于说理,铭诔要真实,诗赋要华丽。

这四类文章有不同的特点,作者各有偏长,只有全才方能驾驭各种文体。

作者的气质才性决定文章的风格,气质有刚柔不同的特点,不是勉强能够达到的。

比如音乐,曲调相同,节奏有一定的法度,但由于演唱者行腔运气不一样,优劣素质不同,效果也就有巧有拙,即使是父兄,也无法传给子弟。

文章,是治理国家的大业,永远不朽的大事。

《典论·论文》

《典论·论文》
四、论文章的价值和作用 文献:盖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 事。 “经国之大业” 是对孔子“达政”、“专 对”、“进德”的实用主义用诗观的重新 阐释;“不朽之盛事”是对先秦时期“三 不朽”的发挥。 政治家对于文学价值和作用的期待。
《典论·论文》
三 、关于文学批评的态度 曹丕指出两种错误的态度:一是“贵远贱 近,向声背实 ”,一是“闇于自见,谓己 为贤 ”。 批评者应当始终保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和开 放的心境,既要看到他人的优劣长短,又 不为自己所遮蔽,善于接受他人的批评。 正如清代学者戴震所言:“不以人蔽己, 不以己自蔽。”
《典论·论文》
《典论·论文》
二、论作家才性与文体特征的关系。 文献: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 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 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理论上源自于魏晋时期的才性论,刘劭《人物 志》:“人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著形。” 曹丕强调作家个性对于作品风格的影响。 刘勰对此问题的完善,《体性》“才有庸俊,气有 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 所凝。” 曹丕所讲的“气”与孟子所讲的“气”并不同。
第一节 曹丕《典论·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论文体 文献“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 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 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 曹丕划分文体的原则 文本同而末异 第一次明确从文学自身特点来划分文与非文,中国 文学批评史上,关于文体论的探讨,始于曹丕的 《典论·论文》,而终于刘勰的《文心雕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丕《典论·论文》:
四库提要:文章莫盛於两汉。

浑浑灝灝,文成法立,无格律之可拘。

建安、黄初,体裁渐备。

故论文之说出焉,《典论》其首也。

其勒为一书传於今者,则断自刘勰、锺嵘。

三国志·魏书:文皇帝讳丕,字子桓,武帝太子也。

中平四年冬,生于谯。

建安十六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

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

……初,帝好文学,以著述为务,自所勒成垂百篇。

又使诸儒撰集经传,随类相从,凡千馀篇,号曰皇览。

帝初在东宫,疫疠大起,时人彫伤,帝深感叹,与素所敬者大理王朗书曰:“生有七尺之形,死唯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著篇籍。

疫疠数起,士人彫落,余独何人,能全其寿?”故论撰所著典论、诗赋,盖百馀篇,集诸儒於肃城门内,讲论大义,侃侃无倦。

曹丕重文,《典论》抄写送江东孙权和士人领袖张昭。

明帝时曾刻石立于太学之外,碑六,北魏孝文帝犹存四。

曹植不以为然,《与杨德祖书》: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也。

昔杨子云先朝执戟之臣耳,犹称壮夫不为也。

吾虽德薄,位为蕃侯。

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留金石之功。

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若吾志未果,吾道不行,则将采庶官之实录,辩时俗之得失,定仁义之衷,成一家之言。

虽未能藏之於名山,将以传之於同好。

文人相轻:班固论扬雄曰:“凡人贵远贱近,亲见扬子云,禄位
容貌,不足动人,故轻其书。

”王充《论衡》亦云:“画工好画古人,不肯图近世之士者,尊古而卑今也。

贵鹄贱鸡,鹄远而鸡近也。

扬子云作《法言》,张伯松不肯观,以同时也。

使子云在伯松前,伯松必以为金匮矣。

”刘勰《文心雕龙》云:“韩非《储说》始出,相如《子虚赋》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

既同时矣,则韩囚而马轻,岂非同时则贱哉!”此皆以同时见轻,固世情之所不免,然犹非彼此相忌而相轧也。

建安七子,邺中七子。

王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

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

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

北弥陶牧,西接昭丘。

华实蔽野,黍稷盈畴。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

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

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

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

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

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

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

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

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

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

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

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

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

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憯恻。

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

夜参半而
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孔融:曹操攻屠邺城,袁氏妇子多见侵略,而操子丕私纳袁熙妻甄氏。

融乃与操书,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

操不悟,后问出何经典。

对曰:“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曹丕《与吴质书》: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

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

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

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

谓百年己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

观其姓名,已为鬼录。

追思昔游,犹在心目。

而此诸子,化为粪壤,可复道哉!
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

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

著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此子为不朽矣。

德琏常斐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学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间者历览诸子之文,对之抆泪;既痛逝者,行自念也。

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

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

仲宣独自善于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至于所善,古人无以远过。

一、《典论·论文》的产生背景。

(1)从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的关系看,《典论·论文》的产
生既是文学创作的总结,又是文学创作经历建安的繁荣之后,要求理论指导的必然。

它继承和发展了文学具有社会功能的理论,并发现了文学与经学的矛盾。

肯定了文学的独立地位。

(2)从思想上说,它突破了儒家传统的文学观念,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优良传统,强调文学的抒情特征。

二、论·论文》主要涉及了哪些方面的文学理论?
(1)论文学的价值和作用。

(2)论作家气质、个性与风格的关系。

(3)文体论和文学批评论。

曹丕是如何论述文学的价值和作用的?
(1)曹丕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关于文学价值和作用的理论,并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2)他把文章看成是“经国之大业”,即治理国家的伟大事业。

(3)他认为文章是“不朽之盛事”,是可以流传千古、留名千古的事业。

(4)文章的功能与人之生死、荣乐相比,是无穷的,也更为重要。

(5)曹丕把文章的地位提得如此之高,正是建安时代文学创作新气象的反映,也是文学自觉、文学观念逐渐明确的表现。

曹丕是如何论述作家气质、个性与风格的关系的(即“文气
说”的主要内容)?
(1)曹丕的“文气说”是在《典论·论文》中提出的。

“气”既作家的气质,又指作家的才性,也指作品的风格。

由于作家的气质和才性不同,从而构成了不同的作品风格。

(2)曹丕认为文章“清浊有体”,即是把文学的风格大致分为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两类。

(3)曹丕认为作家个性与作品风格是一致的。

(4)曹丕相对忽视社会现实对作家风格形成的影响,有一定的片面性。

简述曹丕文体论的主要内容。

(1)提出文章“本同而末异”的观点。

“本同”指文章的性质相同,“末异”指文章的风格特点不同。

这是对传统“德本文末”说的提高。

(2)他把文体分为四科八体,即有韵之文:铭、诔、诗、赋;无韵之笔:奏议、书论。

认为不同文体各有其不同风格。

(3)他提出了“诗赋欲丽”的主张,体现了对文学特点的认识的提高,也是魏晋文学观念的时代特点的反映。

简述曹丕文学批评论的主要内容。

(1)曹丕把品人与评文结合起来,对当时文坛上存在的种种不良倾向,进行了批评,对建安七子进行了评价。

(2)从“文人相轻”的角度立论,认为当时文坛上存在著“暗于自见”、“谓己为贤”的风气。

(3)当时文坛也存在“贵远贱近,向声背实”的现象。

(4)他以对比的手法对建安七子的长处和不足都作了比较客观的评论。

三、文学的价值观
(1)曹丕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关于文学价值和作用的理论,并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2)他把文章看成是“经国之大业”,即治理国家的伟大事业。

(3)他认为文章是“不朽之盛事”,是可以流传千古、留名千古的事业。

(4)文章的功能与人之生死、荣乐相比,是无穷的,也更为重要。

(5)曹丕把文章的地位提得如此之高,正是建安时代文学创作新气象的反映,也是文学自觉、文学观念逐渐明确的表现。

四、位:《典论。

论文》标志着古典文论进入比较自觉和完整的阶
段,具有开创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