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新高考新策略
语文新高考的教学策略

语文新高考的教学策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高考模式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在新高考的背景下,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高考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我们需要探索和创新教学策略。
一、注重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新高考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始终。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活动,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例如,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分析文本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在写作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指导。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习的关键。
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表达观点。
比如,在阅读经典作品时,让学生探讨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和社会意义,培养他们的深度思考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培养能让学生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分析其审美价值,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例如,在诗歌教学中,让学生品味诗歌的意境和韵律之美,尝试自己创作诗歌。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可以通过开展文化专题讲座、组织文化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优化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古代诗词时,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音乐、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绘的情境之中,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
2、任务驱动法给学生布置具体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和探索。
比如,让学生撰写一篇研究报告,调查当地的民俗文化,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新高考制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新高考制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新高考制度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传统高考考试制度,推动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改革。
为了确保新高考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进行课程改革,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以适应新高考制度的要求。
二、改革目标1. 通过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2. 调整课程设置,使之更加科学合理,符合教育发展的需要,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3. 引入新课程,如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以适应科技发展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4. 优化现有课程,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具体措施1. 调整课程设置,将现有课程分为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
基础课程包括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选修课程根据学生个人特长和兴趣进行选择。
2. 引入新课程,如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创新创业等。
这些课程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科技素养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3. 优化现有课程,将课程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增加实验、实践环节,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同时,加强对文化传统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观念。
4. 推行学分制度,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积累学分来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5.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使他们能够适应新高考制度下的课程改革要求。
四、预期效果通过课程改革,学生将更加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他们将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同时,教师的教学能力将得到提高,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和成长。
五、实施计划1. 制定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2. 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3. 调整课程设置,编写新教材和教学资源。
4. 逐步实施新课程和优化现有课程。
5. 监测和评估改革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
教师适应新高考的策略

教师适应新高考的策略新高考改革的推进,给教育领域带来了诸多变化,对教师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高考,教师需要积极调整教学理念、方法和策略,以提升教学质量,助力学生成长。
一、深入理解新高考政策新高考政策在考试形式、科目选择、评价方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革。
教师首先要认真研读相关政策文件,明确新高考的目标、要求和具体规定。
例如,了解“3+1+2”或“3+3”等选科模式的内涵,掌握综合素质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通过参加各级各类的新高考培训,与同行交流研讨,及时更新自己的认知。
同时,关注新高考在不同地区的实施情况,借鉴成功经验,为自身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二、转变教学理念新高考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要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理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需求。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优化课程设计根据新高考的要求,教师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和优化。
打破学科界限,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设计跨学科的教学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课程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选科需求,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
例如,开设丰富的选修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
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增加实验、实践活动的比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创新教学方法新高考背景下,教师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教学、在线教学平台等,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
通过虚拟实验室、教学软件等工具,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五、加强生涯规划指导新高考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生涯规划指导能力。
新课程、新高考、新策略——浅析新课标理念下的高考英语复习

D 篇 :3 3 3个 字 E 篇 :7 34个字 E 篇 :0 4 7个字
构 和题 型 , 田提 出 了适 应 性 . 对 性 , 效 性 的 高三 英 语 教 学 策略 。 试 针 有 关键词 : 新课程理念 试蓉蛄构和题型 高三 英语教 学 备考策略
中图分类号 : 4 G 0 2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6 3 9 9 ( 0 0 ( ) 0 3 — 3 1 7 — 7 5 2 1 ) 2 a一 0 6 0 O
!! 旦 ! :
CnE ci l vl ei ha dao n  ̄ n rd i u tn n t Ha o o
科 教 创 新
新 课 程 新 高考 新策 略
— —
浅析新课标理念下的高考英语复 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边 文 霞
( 浙江省诸 暨市诸暨 中学 浙江诸 暨 3 1 0 ) 1 8 0
可以说《 考试说 明》 考试大纲》 是Ⅸ 的细 能 是 1 研读新课标 .参透新大纲 ,细读新 围 、 力 要 求和 题 型 示 例 , 高 考命 题 的 主 明。
从 要依据 , 通过 比 较 近 年 来 大 纲 的 变 化 来 探 化 和 补 充 , 中 不 仅 可 以 了解 高 考 考 查 的 知识 重 点 、 点和 能 力要 求 , 可 以 通过 试 难 还 高 三 英语 教 师必 须 认 真 学 习 、 读《 解 普 究高 考 命 题 的动 向对 于 教 师指 导 考 生 复 习 卷, 洞察 高考命题 的特 点和趋势 , 可以说 “09 通 高 中英 语 课 程标 准 ( 验 ) l 实 》 普通 高等 学 备考 显 得尤 为 重 要 。 2 0 年 浙 江英 语 科 考 《 考试说 明》 是把握 高考“ 脉搏 ” 的最佳材 坚 发 校 招 生 全 国统 一考 试 大 纲 ( 科 )) 《 英语 》和 普 纲” 持 新课 标 中 “ 展 学 生 实 际使 用 英语 2 0 年浙 江英 语 高 考 考 试 说 明总 体 上 的 考 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江卷) 浙 英 能 力 能 力 ” 原 则 。 试 大 纲告 诉 我 们 英语 料 。 0 9 在 具 的高 考 基 本 是 在 语 篇 当 中进 行 的 , 型填 体 现 “ 稳 定 中 求 发展 的原 则 , 体 表 现 完 语 科 考试 大 纲的 说 明》 ( ) 课程 理 念是 教 。 1新
面对新课程 应对新高考

面对新课程应对新高考我们围绕“新课程下的高考有哪些变化?如何实施高考复习?”等问题来研究新课程,研究新高考,提出复习新策略。
一、新课标下新高考的认识面对新课程,应对新高考,我们认为要树立“既要平稳过渡,又要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这一指导思想,在继承原有“强化主干知识”等高考优点的同时,摒弃过去以学科体系为中心的虚拟的、不真实的试题结构,重点体现在学以致用,关注社会现实问题,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应用。
重视各学科新增内容和与旧教材相比弱化的内容,如旧教材有的而现在新课标没有的内容不要再深入研究,原来没有而现在有的内容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仔细阅读教材,将各种版本教材做“减法”,提纲挈领,抓住精要内容传授。
二、明确目标,调整策略目标是方向,是指南,策略是手段,是路径,只有目标明确,策略得当,才能实现高考的终南捷径。
1、目标明确,任务细化。
为了让目标成为复习质量的保证,教师有强烈的目标意识和达成目标的意识。
在高三启动仪式上学校首先下达了高2013级高考总体目标任务,年级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进一步落实文科和理科的目标,下达文考考生和艺术考生的人数,并将总目标分解到各班级,班级逐一细化,落实到具体的学生。
心中有学生,行动有方向。
让教师有强烈地实现目标的计划安排和细致地落实计划的措施。
1、捕捉信息,调整策略新课程的第一年高考,考试的各种信息收集尤其重要,及时捕作高考信息,以便及时调整复习策略,改变战术,少走弯路,从而有效提高高考复习效率。
为此,学校在经费上大力支持,鼓励教师外出学习和对外交流。
现已先后派出部分高三教师参加了《重庆市教科院组织的高三复习报告会》,实地考察湖北黄冈中学、河北衡水中学、山东昌乐二中抓高三的具体做法,总结出他们的成功经验。
同时学校按过去惯例拨出专用经费聘请教科院的教研员和直属学校的名师定期亲临我校指导高三复习工作,传递高考信息。
2、借用考题,找准差距为了更加准确分析我校高三学生学习状况,我们将在不同时期借用云阳中学和铜梁中学月考试题组织月考,以他们为参照,依据他们学校总分和单科划线进行全方位对比,找差距、添措施。
新高考下的数学教学策略

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数学学科始终是其学习的难点,数学问题也具有较高的难度,很多学生难以顺利解答。
在新课程和新高考的形势下,教师需要重视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使其掌握更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灵活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这样才能实现学生考试成绩和综合素养的同步提升,为其日后的学习和成长做好充足准备。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复杂性、抽象性和逻辑性,学生难以顺利掌握数学知识。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重视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例题进行教学,使其从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从题目中提炼出有用信息;重视错题的整理,汲取更多的知识,实现学生各项能力的同步提升。
1 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性如今,我国正在实行新高考和新课程改革,教学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中,对教师和学生提出越发严格的要求。
在此背景下,教师需要改变自身与学生的定位,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导者,帮助学生逐渐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高中数学知识具有较高的难度,学生难以准确理解和掌握,也就无法顺利解题。
针对此类问题,教师就需要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多样化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的突破口,与学生一起精心梳理和总结数学知识,逐渐构建出一个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当学生能掌握知识的知识基础后,教师就需要开展各种训练,锻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同时,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都会得到有效提升,也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使其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充满兴趣。
2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培养的策略(1)认真讲解例题,提高解题能力高中数学教材经过多次的改革和优化,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其中的例题也是具有较强代表性,较为经典的,是经过专家学者反复论证后,才加入到教材中的。
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多个角度和方面分析教材中的例题,归纳例题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总结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并在上课时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
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策略

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策略高考,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地改革和完善。
新高考模式的推行,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一背景下,教师需要积极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新的考试要求和学生的发展需求。
新高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强调学生的自主选择。
学生不再被固定在文科或理科的框架内,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自主选择考试科目。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和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推动课程的融合与创新。
例如,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开设跨学科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增加选修课程的种类和数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是至关重要的。
新高考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不能再单纯地采用讲授式教学,而要更多地运用探究式、合作式、项目式等教学方法。
例如,在物理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探究,自主发现物理规律;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分享会、辩论会等活动,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需要相应地改变。
由于学生选择的科目不同,传统的行政班教学模式可能不再适用。
走班制教学将成为一种常见的形式。
这就需要教师加强班级管理,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和学习氛围。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适应走班带来的变化,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团队意识。
评价方式的改革也是新高考背景下教学策略调整的重要方面。
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的评价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高考的要求。
教师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实践活动参与度等多个方面。
通过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潜力。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高考,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也需要不断提升。
新高考 新策略 --------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管理

(1)任何一所高中校,都有自己 的“高考文化”; (2)越是学校自己的东西,才是 最有生命力的; (3)任何一所高中学校,应该有 自己的高考追求、高考奋斗和高考满足。
4
研究高考
(1)高考支持课程改革, 这是高考改革的趋势; (2)检测目标被现代评价 理念取代; (3)高考命题改革呈现多 元化、立体化。
(1)训练与质量不一定呈正相关; (2)宁可教师多费时,也不让学生做费题; (3)作业分层布置,难易搭配; (4)检测试题杜绝“拿来主义”; (5)争取考后为满分; (6)“跳得进,出得来”; (7)“对一个问题,你可以不会解答,但不能不会思 考”; (8)“减少非水平性失分”; (9)“训练是无止境的,关键是对已经训练的内容,掌 握了多少,悟到了多少”; (10)做题不二错。
2
绿色高考
3
校本高考
4
研究高考
5
创新高考
1
认同高考
(1)在中国当前,高考是最公平、 最阳光、最经济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 我们都是受益者;
(2)作为一所基层学校,既然我们无
法改变高考制度,那么我们就主动适 应高考制度; (3)思想路线一旦确定下来,人就 是决定性因素,尤其是站在高考前线 的一线指挥员。
途径之三:研究高考命题人的基本意
【知识整合】
目标: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 原则:熟悉教材;该背的要背;扩
大知识面;要尽可能少用时间。
操作建议:
(1)做题时注意联系教材; (2)向前联系,逐渐地整合、加深前 面的相关内容。 (3)整理、积累好题、错题、需加深 的知识点等。
【能力提升 】
目标:逐步形成自己的能力优势、
(3)进一步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图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新高考、新策略——2011年高考研讨会讲座合肥八中--王志国2011年高考英语学科备考建议:(一)对2011年的高考总体预测:今年的考试说明除了增加10个左右的新词,从内容到题例和去年相比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所以根据2011年的考试说明和2010年的高考试题,今年的高考试题可能有两个地方的变化,但总体上今年的高考试题还是一个“稳”字。
变化一是在单选题上增加词汇的考题,2009年词汇题是三题,2010年是5题,而今年还会增加,而且题目趋向灵活,即不是纯知识题。
发达地区词汇试题通常是9题左右。
变化二是阅读理解试题上篇幅可能稍增长,而且题目不在A,B,C,D选项上玩字迷游戏,而是加强捕捉信I),每个模块年高考统10%,所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理论上。
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考这种考试形式是最合理也是最公平的)。
高考应在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对策二:为了着重培养学生以上三种能力,我们把高中阶段所学的八个模块所涉及到得体裁(文体)和题材(话题)进行归纳,并与近三年一些主要省份高考所考阅读文中所出现的文章进行对比,以便我们在平时阅读教学以及在后期阅读训练当中应多注意哪些教学策略。
研究三:内容标准及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教育部2003年颁发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和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考试大纲》,参照省教育厅颁发的《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英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并结合我省中学英语教学实际,确定本学科考试内容。
内容标准一)、语言知识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要求学生掌握并能运用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基础知识以及所学功能意念和话题。
基于我省中学英语教学及考生的实际情况,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精选了3000个左右的单词,作为高考词汇范围,而今年将从新课标中选3010左右单词,作为高考词汇范围,不把任何一中教材作为高考出题的蓝本(所以老师平时上课就要用教材而不应该教教材)。
另外,出于命题的需要,增加了个别单词,以“﹡”表明,仅要求学生理解其词意。
二)、语言运用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指获取、理解信息的能力(听、读)和按情景或要求表达思想、传达信息的能力(说、写)。
对策一:1,听力考查的内容:该部分考查考生对口头语言材料的理解能力以及从口头语言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要求考生听懂有关日常生活中所熟悉话题的简短独白和对话。
考生应能:1. 理解主旨和要义2. 获取具体的、事实性信息3. 听所听内容作出判断4. 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试题类型:(一)简短对话通过听一个轮回的对话,考查考生对口头语言材料的理解能力以及从口头语言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听力材料具有明显的口语特征,听起来自然真实;题材分布广泛,涉及英语国家日常生活方方面面。
(二)对话或独白要求考生能够听懂日常生活中简短而地道的多个轮回的对话或独白; 能从简单的文段中区分事实与观点;能听懂各种故事中人物和行为的发展和结果;能听懂他人委婉的建议、忠告和推荐;能听懂交谈中他人的观点、态度和爱好;也能对回话的背景以及说话者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推断。
高一,高二重输入,高三重输出高一时泛听与精听结合,高三时以一本有20套听力书为主。
高一和高二时,什么都可听,如书本听力材料,歌曲,电影等,还可以把新概念教材作为听说读写教材一边听一边写,写完订正(精听)。
高三时,以一本资料为主,听完这本资料后不要急着换换资料,可以反复多听几遍,直到听出语音规律为止。
对策二:2,单选:分析研究:着重考察考生对英语语言知识的记忆、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
要求考生根据题干所给的语境条件进行分析、对比、灵活地运用各项英语基础知识。
考查的主要语言知识包括语法、词汇、习惯用语、交际用语和各种常见表达法(考试说明)。
以2009和2010安徽高考卷中题目为例:2009年: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21. We can never expect bluer sky unless wecreate less polluted world.A. a; aB. a; theC. the; aD. the; the22. – I wonder how much you charge for your services.-- The first two are free the third costs $30.A. whileB. untilC. whenD. before23. Daniel's family their holiday in Huangshan this timenext week.A. are enjoyingB. are to enjoyC. will enjoyD. will be enjoying24. -- Do you think it's a good idea to make friends with your students?-- , I do. I think it's a great idea.A. ReallyB. ObviouslyC. ActuallyD. Generally27.28.2930.31.China has got a good for fighting against the fluwith its careful and smooth organization.A.reputation B.influenceC.impression D.knowledge32. a certain doubt among the peopleas to the practical value of the project.A.It has B.They haveC.It remains D.There remains33.We tried to find a table for seven,but they were all .A.given away B.kept awayC.taken up D.used up34.But for their help,we the program in time.A.can not finish B.will not finishC.had not finished D.could not have finished35.I'm amazed to hear from my school teacher again.,it is ten years since we met last.A.In a word B.What’s moreC.That’s to say D.Believe it or not21.考查冠词22.考查并列句23.考查时态27.考查宾语从句28.考查非谓语动词29.考查情态动词30.考查定语从句34.考查虚拟语气24.考查副词31.考查名词33.考查短语动词25.考查常见表达法26.考查交际用语32.考查常见句型35.考查习惯用语考查词汇题少(3题),语法较多,覆盖也比较广。
2010年: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21.You are a team star! Working with is rally your cup of tea.A. both B.either C. others D.the other21. 答案C22.No matter how low you consider yourself, there is always someone you wishing they were that high.A. getting rid ofB. getting along withC.1ooking up toD. Looking do wn upon22. 答案C23.一How did you like Nick’s performance last night?一To be honest, his singing didn’t to me much.A.appeal B. belong C.refer D.occur23. 答案A24.一Do you know if Linda is willing to take charge of the program?一,does it?A. It takes no timeB. It counts for nothingC.It doesn’t hurt to ask D.It doesn’t make sense24. 答案C25.I haven’t seen Sara since she was a girl,and she has changed beyond .A. hearingB. strengthC. recognition D. measure25. 答案C26.Bob would have helped us yesterday,but he .A. was busy B.is busy C had been busy D.will be busy26. 答案A27.It was from only a few supplies that she had bought in the villagethe hostess cooked such a nice dinner.A. where B.that C.when D. which27. 答案B28. 一Were you surprised by the ending of the film?一No. I the book, so I already knew the story.A. was readingB. had readC. am readingD. have read28.答案B29.The engineers are so busy that they have zero time for outdoor sports actives, they have the interest.A. whereverB. wheneverC. even ifD. as if29. 答案C30. , she is the sort of woman to spread sunshine to people through her smile .A. Shy and cautiousB. Sensitive and thoughtfulC. Honest and confidentD. Lighthearted and optimistic30. 答案D31. , she is the sort of woman to spread sunshine to people through her smileA.Shy and cautious B.Sensitive and thoughtfulC.Honest and confident D.Light hearted and optimistic31. 答案D32.Jack described his father, who a brave boy many years ago,as a strong-willed man.A. would beB. would have beenC. must beD. must have been32. 答案D33. Just use this room for the time being, and we’ll offer you a larger oneit becomes availableA. as soon asB. unlessC. as far asD. until33.答案A34.一We’ve spent too much money recently.一Well,it isn’t surprising.Our friends and relatives around all the time. A.are coming B.had comeC.were coming D.have been coming34. 答案D35.一 ?———That would be great! Please drop me off at the library.A.Could you bring me the billB.Would you like me to give you a liftC.Could you tell me the postcode for ParisD.Would you like to have my e-mail address35. 答案B21.考查代词22.考查短语动词23.考查短语动词25.考查名词31.考查形容词26.考查时态28.考查时态34.考查时态27.考查强调句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