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讲义法律基础知识
安全生产法律基础知识培训

一、法的特征和分类
公法是调整国家机关之间、国家与公民之间 的公益关系,保护公共利益的法。
私法是调整平权的法律主体之间关系、保护 私人利益的法。
(2)普通法和衡平法;
(3)联邦法和联邦成员法。 3、按照其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的层级划分:
法应当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 规和行政规章。见下图:
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在于它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 广大人民的意志以国家意志形式的法律体现。 社会主义法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广泛的人民性, 是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四) 法的效力(假定)
即法的生效范围,是指法律规范对什么人、 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间发生效力。
一、法的特征和分类
1、关于人的效力(人群效力) 法律对什么人发生效力,各国立法原则不同,
(六)法律责任
1、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1)责任主体;
(2)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
(3)损害结果;
一、法的特征和分类
(4)因果关系; (5)主观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类。 2、法律责任的类型: (1)民事法律责任; (2)行政法律责任; (3)刑事责任; (4)违宪责任。
(七) 法的分类
主要内容
第一章 安全生产法律基础知识 第二章 安全生产法 第三章 安全生产单行法律 第四章 安全生产相关法律 第五章 安全生产行政法规 第六章 安全生产部门规章 第七章 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及主要标准
第一章 安全生产法律基础知识
第一节 法的概念、特征、分类和基 本内容
第二节 安全生产法的必要性及其重 要意义
(3) 制裁是指对违反法律规范将导致的法律后 果的规定。如损害赔偿、行政处罚、经济制裁、 判处刑罚等。
例如:“妻子有继承丈夫遗产的权利(处理)。”
安全生产法基础知识

安全生产法基础知识安全生产法基础知识一、安全生产法的概念及意义安全生产法是国家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确保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
安全生产法集中体现了国家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和对安全生产的法制化管理。
构建现代化法制化的安全生产体系,是推进安全生产事业科学发展,提高国家安全、人民幸福指数的重要保障。
安全生产法是人民利益的体现,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法制基础。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在立法、宣传教育、安全生产组织、安全生产设施、安全管理、事故调查处理、矿山安全、建筑施工工程安全、爆炸物品安全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在立法方面,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了各级政府安全生产工作的职责,以及企业和个人在安全生产中的权利和义务。
在宣传教育方面,安全生产法要求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高企业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
在安全生产组织方面,安全生产法规定了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组织架构。
企业应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并进行安全生产培训。
在安全生产设施方面,安全生产法要求企业应按规定配置和维护安全生产设施,确保设施的安全可靠。
在安全管理方面,安全生产法规定了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各类安全措施,要求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在事故调查处理方面,安全生产法规定了事故发生后的调查处理程序和责任追究制度。
在矿山安全方面,安全生产法规定了矿山安全管理的主体和责任,明确了矿山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制度。
在建筑施工工程安全方面,安全生产法规定了建筑施工工程的安全管理要求,明确了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监督管理制度。
在爆炸物品安全方面,安全生产法规定了爆炸物品的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和销售的安全管理措施。
三、安全生产法的实施机构及权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了国家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责和权力。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讲解

(八)获得安全教育和培训的权利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 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 知识,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2019/3/10 15
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义务:
(一)自律遵规的 义务,即从业人员 在作业过程中,应 当遵守本单位的安 全生产规章制度和 操作规程,服从管 理,正确佩带和使 用劳动防护用品;
2019/3/10 16
(二)自觉学习 安全生产知识的义 务,努力掌握本职
工作所需的安全生 产知识,提高安全 生产技能,增强事 故预防和应急处理 能力;
2019/3/10 17
(三)危险报 告义务,即发现 事故隐患或者其 它不安全因素时, 应当立即向现场 安全管理人员或 者本单位负责人 报告。
2019/3/10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2 年6月29日通过;
发布部门:全国人大常委会
发布日期:2002年06月29日 实施日期:2002年11月01日 (中央法规)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知识
7
二、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 产工作负有的职责
第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 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 作规程; (三)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四)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 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五)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 应急救援预案; (六)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19
一、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共有6章64条;该条例规定对事故发 生单位最高可处200万元以上500万 元以下的罚款。条例经2007年3月28 日国务院第172次常务会议通过,自 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安全基础知识培训

宪法及宪法相关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公民 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其中包括了劳动 者的安全与健康权利。
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
安全生产法及其实施条例
安全生产法是专门针对安全生产制定 的法律,规定了安全生产的基本原则 、管理制度、安全保障措施和事故应 急救援等方面的内容。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 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其 中包括了劳动安全与卫生的要求。
防火、防爆、防触电等基本知识
火灾危险性及预防措施
讲解不同场所的火灾危险性,如化学品仓库、食堂、宿舍 等,以及预防火灾的基本措施,如禁止乱丢烟蒂、定期检 查电线等。
爆炸危险及预防措施
分析可燃气体、粉尘等引起的爆炸危险,提出相应的预防 措施,如正确使用电气设备、避免可燃物与明火接触等。
触电危险及预防措施
强调化学品储存和管理的重要性,提出相应的规定和要求,如分类 存放、定期检查等。
应急救援与自救互救技能培训
1 2
应急救援预案与流程
介绍企业应急救援预案和流程,包括报警、疏散 、急救等方面的内容。
自救互救技能培训
通过模拟演练等方式,培训员工掌握基本的自救 互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
3
应急救援器材使用方法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
01
02
03
监督检查计划
企业应当制定安全生产监 督检查计划,明确检查内 容、时间、方式和责任人 等。
监督检查实施
按照监督检查计划,对生 产现场、设备、人员进行 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
事故隐患整改
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 ,应当及时进行整改,并 按照要求进行复查。
03 安全基础知识培训的重要 性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制度的权 威性和有效性。
安全生产法律基础知识

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与国际接轨的途径与策略
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与国际接轨的途径主要包括
• 参与国际公约和协议的制定:积极参与国际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制定,维护国家利益 • 借鉴国际标准和规范:借鉴国际安全生产标准和规范,完善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 •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在安全生产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安全生产法律案例的特点主要包括
• 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安全生产案例涉及的事实和证据需要进行严格审查 • 法律关系复杂:安全生产案例涉及的法律关系需要进行深入分析 • 法律责任明确:安全生产案例涉及的法律责任需要进行准确界定
安全生产法律案例的分析与启示
安全生产法律案例的分析主要包括
• 违法行为分析:对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等进行分析 • 法律责任分析:对违法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进行界定和追究 • 案件处理分析:对案件的处理过程、结果等进行分析
安全生产法律案例的启示主要包括
• 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预防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发生 • 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安全生产违法行为 • 提高安全生产法律意识:增强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防范意识
05
安全生产法律宣传与普及
安全生产法律宣传的重要性与目标
安全生产法律宣传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安全生产法律责任与追究
安全生产法律责任的基本原则与种类
安全生产法律责任的基本原则包括
• 过错责任原则:要求违法行为人对其造成的安全生产损害承担法律责任 • 无过错责任原则:要求法律规定的情况下,违法行为人对其造成的安全生产损害 承担法律责任 • 公平责任原则:要求在安全生产损害发生时,根据当事人的经济状况和损害程度, 合理分担法律责任
安全生产法律基础知识讲座

安全生产法律基础知识讲座㈠法的概念、特征、分类和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㈡主要法律法规有关安全生产内容㈢《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主要内容㈣安全生产相关行政法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㈤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基本制度第一节法的概念、特征、分类和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㈠法的概念⒈法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有法是指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者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狭义的法是指具体的法律规范,包括宪法、法令、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判例、习惯法等各种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⒉法的目的在于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一项重要工具。
⒊法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它随着阶级、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和发展,并将随着阶级、阶级斗争的消灭而自行消亡。
⒋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形式以成文法为主。
㈡法的特征⒈法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制定的;⒉法是依照特定的程序制定的;⒊法具有国家强制性。
㈢法的分类⒈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成文法是指有权制定法律规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所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如宪法、法律等。
不成文法是指未经国家制定、但经国家认可的和赋予法律效力的行为规则,如习惯法、判例、法理等。
⒉按照其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的层级划分法应当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
㈣社会主义法治⒈社会主义法治的含义有3层⑴社会主义法治泛指立法。
法治作为一种治国的理念、方式和目标,它是社会主义国家全部法律活动的总称。
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以法律作为人们的行为准则,严格依法办事,人人守法。
⑵社会主义法治专指社会主义的法律、制度。
法治专指法律、制度时,常称其为法制。
这是一种狭义上的法治概念,主要是指各种立法活动。
⑶社会主义法治特指守法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国家管理的一种方式。
⒉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内容为了有效地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法规第一章安全生产法律基础知识

一、近三年出题比例二、主要考点及知识点第一节法的概念、特征、分类和基本内容1、规范一般可以分为技术规范和社会规范两大类,法律规范是社会规范的一种。
法律规范由假定、处理和制裁3个要素构成。
假定是指适用法律规范的必要条件。
每个法律规范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才出现,而适用这一法律规范的这种条件就称为假定。
处理是指行为规范本身的基本要求。
它规定人们应当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允许做什么,是法律规范的中心部分,是法律规范的主要内容。
制裁是指对违反法律规范将导致的法律后果的规定。
如损害赔偿、行政处罚、经济制裁、判处刑罚等。
2、法律对什么人发生效力,各国立法原则不同,大体有3种一是以国籍为主,即属人原则,亦称属人主义,法律只对本国人适用,不适用于外国人,外国人侨居法院地图,也不适用该国法律。
二是以地域为主,即属地原则,亦称属地主义,法律规范在该国主权控制下的陆地、水域及其底床、底土和领空的领域内有绝对效力。
三是属人原则与属地原则相结合。
我国社会主义法对人的效力,采用属人主义与属地主义相结合的原则。
(2007年单选)3、成文法是指有权制定法律规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所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如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不成文法是指未国家制定、但经国家认可的和赋予法律效力的行为规则,如习惯法、判例、法理等。
我国社会主义法属于成文法范畴。
4、按照其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的层次划分,我国的法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5大类。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宪法的实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解释宪法。
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才有权制定和修订法律。
行政法规专指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即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2008年单选)行政法规的名称通常为条例、规定、办法、决定等。
行政法规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次于宪法和法律,但高于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
(2011年单选)5、地方性法规是指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和颁布的、施行于本行政区域的规范性文件。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讲义(2024)

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从事禁忌的 劳动。
工伤保险制度
规定了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费,保障劳动者在工伤事故发生时获得医疗救 治和经济补偿的权利。
9
《消防法》与安全生产相关条款
2024/1/29
火灾预防制度
规定了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制定消防安全制度,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 除火灾隐患。
25
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程序及标准
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程序
01
事故报告、事故调查、责任认定、处理决定、执行与
监督。
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标准
02 根据事故性质、损失程度、责任大小等因素,依法依
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的法律依据
03
《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历史与发展
2024/1/29
初始阶段
新中国成立初期,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处于初创阶段,主要 借鉴苏联等国家的经验,制定了一些基本的劳动保护法规 。
发展阶段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安全生产问题 日益突出,国家开始重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建设,逐步 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
确保生产安全。
2024/1/29
14
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与保障措施
企业应保证安全生产所需的资金投入 ,用于改善安全设施、更新安全技术 装备、配备劳动防护用品等。
企业应建立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要 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并定 期进行演练,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 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
企业应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 员缴纳工伤保险费,保障从业人员在 遭受工伤事故时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 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