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查

合集下载

代码走查

代码走查

代码走查(code walkthrough)和代码审查(code inspection)是两种不同的代码评审方法,代码审查是一种正式的评审活动,而代码走查的讨论过程是非正式的。

最近对项目组进行代码评审,发觉需要对代码评审中找到的问题进行一下分类,大概可以分成以下几类问题:1. Comment注释没写,或者格式不对,或者毫无意义2. Coding Standard没遵守代码规范3. Existing Wheel重复现成的代码,或者是开源项目,或者公司已有代码4. Better practiceJava或者开源项目,有更好的写法5. Performance bottle and Improvement性能瓶颈和提高6. Code Logic Error代码逻辑错误7. Business Logic Error业务逻辑错误代码审查列出问题的类型,并有解决情况报告11月23日代码走查——项目走向成功的锦囊之一说起代码走查,相信每个人都不陌生,但为什么要执行代码走查,什么时候来执行代码走查,如何有效执行代码走查,很多人的看法和见解都不一样。

一般的看法,认为代码走查是一种非正式的代码评审技术,它通常在编码完成之后由代码的作者向一组同事来讲解他自己编写的代码,由同事来给出意见。

这种做法在很多做软件开发组织中经常采用。

但从实际执行效果来看,成效并不都那么明显,反而很多组织的这种做法有浪费时间之嫌。

主要是因为代码走查活动时间有限,而参加代码走查的人之前没有较多的时间来提前了解被走查的代码,故而在实际执行时能被走查的代码所占的比例并不高,同时也发现不了多少本质问题。

随着软件外包业的发展,它有别于软件产品开发,客户对于产品的要求不再局限于系统是否能够正确运行。

而是在设计、代码的品质上也有了更多的要求。

有的客户甚至会在我们每次交付后先来检查我们的代码品质,只要是代码不符合要求就会被拒绝。

但在项目的实际执行中,面对客户的这些要求,我们又常常遇到诸如编写的代码不符合规范;编码效率低;代码的可重用性低;代码错误多等现象,从而影响到项目的时程和交付的品质,影响到客户对我们的满意度和对我们专业程度的质疑。

常用SNMP走查系统运行情况方法

常用SNMP走查系统运行情况方法

常用SNMP走查系统运行情况方法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是一种用于监测和管理网络设备的协议。

它允许系统管理员通过查询网络设备和收集相关信息来了解和解决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SNMP走查系统运行情况的方法。

1.监测设备状态:使用SNMP可以监测设备的状态,包括设备的连接状态、CPU使用率、内存使用情况等。

可以通过查询设备的OID(对象标识符)获取这些信息。

例如,对于CPU使用率,可以查询OID1.3.6.1.4.1.2024.11.52.0来获取设备的CPU使用率。

2.监测网络流量:使用SNMP可以监测设备的网络流量,包括接收和发送的字节数、数据包的数量等。

可以通过查询设备的OID来获取这些信息。

例如,对于接收的字节数,可以查询OID1.3.6.1.2.1.2.2.1.10来获取设备接收的字节数。

3.监测设备连接数:使用SNMP可以监测设备的连接数,包括TCP连接数、UDP连接数等。

可以通过查询设备的OID来获取这些信息。

例如,对于TCP连接数,可以查询OID1.3.6.1.4.1.2024.10.1.3.2来获取设备的TCP连接数。

4.监测设备的存储状况:使用SNMP可以监测设备的存储状况,包括硬盘的使用情况、文件系统的使用情况等。

可以通过查询设备的OID来获取这些信息。

例如,对于硬盘的使用情况,可以查询OID1.3.6.1.2.1.25.2.3.1.6来获取设备硬盘的使用情况。

5.监测设备的日志信息:使用SNMP可以监测设备的日志信息,包括设备的错误日志、警告日志等。

可以通过查询设备的OID来获取这些信息。

例如,对于错误日志,可以查询OID1.3.6.1.4.1.9.9.91.2.1.1.6来获取设备的错误日志。

6.监测设备的性能指标:使用SNMP可以监测设备的性能指标,包括设备的响应时间、吞吐量等。

可以通过查询设备的OID来获取这些信息。

代码检查、走查与评审

代码检查、走查与评审
变量使用前是否赋值或初始化?
容易引起变量使用错误,特别是对于指针或引用变量。 在java中要求变量在使用前必须初始化。
数组下标的范围和类型
是否存在下标越界错误,下表类型是否为整型。
通过指针引用的内存单元是否存在(虚调用)?
如在函数返回局部变量的指针或引用时会产生虚调用错误。
被引用的变量或内存的属性是否与编译器预期的一致?
代码走查和代码检查类似,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代码阅读, 是一系列规程和错误检查技术的集合。二者的过程大致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
规程稍微不同 走查会议期间,每个测试用例都在人们脑中推演,即把测 试的数据沿着程序的逻辑结构走一遍,记录程序的状态供 监视,很多错误是在向程序员提问的过程中发现的。
其他与代码检查相同的地方
实施过程
协调人在代码检查前几天分发程序清单和设计规范 编码人员讲述程序的逻辑结构,其他人员提问题并判断是否存
在错误 对照历来常见的编码错误列表分析程序 注意力集中在发现错误而非纠正错误上(非调试) 会议结束后,程序员会得到一份已发现错误的清单
整理课件
8
代码检查的错误列表
1.数据引用错误
参与者所持的态度同样非常关键 代码走查也会带来同样的附带作用
整理课件
19
桌面检查
桌面检查
是人工查找错误的一种古老的方法 桌面检查可视为由单人进行的代码检查或代码走查
由一个人阅读程序,对照错误列表检查程序,对程序推 演的过程。
桌面检查的缺点
桌面检查的效率低 是一个完全没有约束的过程 违反了测试原则:人们一般不能有效测试自己编写的程 序,因此桌面检查最好由其他人而非该程序的编写人员 来完成
const关键字) 全局变量的定义是否一致?

刚刚知道“代码走查”是什么意思

刚刚知道“代码走查”是什么意思

刚刚知道“代码⾛查”是什么意思
代码⾛查的最主要的⽬的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逻辑错误,编程风格⽅⾯的错误可以通过风格检查的⼯具去检查。

如下的检查单给代码⾛查的专家发现逻辑错误提供了⼀个很好的帮助。

序号检查项
1代码的注释与代码是否⼀致?注释是否是多余的?
2是否存在超过3层嵌套的循环与/或判断?
3变量的命名是否代表了其作⽤?
4所有的循环边界是否正确?
5所有的判断条件边界是否正确?
6输⼊参数的异常是否处理了?
7程序中所有的异常是否处理了?
8是否存在重复的代码?
9是否存在超过20⾏的⽅法?
10是否存在超过7个⽅法的类?
11⽅法的参数是否超过3个?
12是否有多种原因导致修改某个类?
13当发⽣某个功能变化时,是否需要修改多个类?
14代码中的常量是否合适?
15⼀个⽅法是否访问了其他类的多个属性?
16某⼏项数据是否总是同时出现,⽽⼜不是⼀个类的属性?
17switch语句是否可以⽤类来替代?
18是否有⼀类的职责很少?
19是否有⼀个类的某些属性或者⽅法没有被其他类所使⽤?
20在类的⽅法中是否存在如下的调⽤形式:a.b().c()?
21是否某个类的⽅法总是调⽤另外⼀个类的同名⽅法?
22是否某个类总是访问另外⼀个类的属性与⽅法?
23是否两个类完成了类似的⼯作,使⽤了不同的⽅法名,却没有拥有同⼀个⽗类?
24是否某个类仅有字段和简单的赋值⽅法与取值⽅法构成?
25是否某个⼦类仅使⽤了⽗类的部分属性或⽅法?。

JAVA代码走查规范

JAVA代码走查规范

x
x
evtaction变量名类名包名常量名方法名等名称长度不得超过32个字母通常用ijk作循环变量pq作位移变量方法参数之间在逗号后面加一个空格如callprocstringnameintcountbooleanisvalid缩进长度为4个空格不在源代码中使用tab字符回车换行采用unix风格即char10而不需要每行代码的长度不超过80字符超长行应在单词结束时或标点符号后换行新行在原行基础上缩进不单独占用一行紧跟着上一行的结尾单独占用一行中左括号和其后的单词中间不要出现空格右括号与之前的单词中间不要出现空格不要在语句中出现无意义的括号只应该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出现在源代码中在若干行代码后应该有空行空行率保持在20左右按照javadoc要求的风格为包类变量等写注释如果有文件头注释则版权信息必须出现在注释的开头e2eview2
待测模块标识: 待测模块标识: 待测模块版本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编码规范 检查项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SQA检查代码审查过程的 SQA检查代码审查过程的 1 2 3 4 5 最终得分代码 覆盖率
代码走查人 员: 走查日期: 走查日期: 实现工程 师: 确认人: 确认人: 确认日期: 确认日期:
规范
检查内容 包名全部由小写的单词或缩写组成 禁止混合使用 AWT 和 SWING 可视化组件 类名由大写字母开头的单词或缩写组成,禁用下划线 static final 常量的名字应该都大写,并且指出完整含义,单词之间用下划线分隔 初始化变量时,应集中在一起,尤其是static类型 变量名称应符合见名知义的原则,且首单词首字母小写,其它单词首字母大写,不推荐使用下划线 原则上,局部变量不允许与成员变量重名;如有重名,成员变量应以“this.”为前缀修饰 方法名称应以小写动词开头,后面的单词符合首字母大写的规定 方法名称中的动词要符合成对使用的习惯,如get/set,add/remove等 方法参数名称除符合变量命名的一般规则外,可与相应的被赋值成员变量同名 尽量使用公认无异义的缩写,自定义缩写不要超过 4 个字母 JFC 对象不得使用“Label1, Label2”等自动生成的无意义名称,建议规则为:用途+类型,如“ printDialog” 数组命令规则为:类型+Array+用途,如 byteArrayOutput,对于一目了然的局部数组变量,可适当放宽限制 异常对象命令规则为:exp+对象名,或:ex+对象名,如 expSQL 或 exSQL 事件对象命令规则为:evt+对象名,如:evtAction 变量名、类名、包名、常量名、方法名等名称,长度不得超过 32 个字母 通常用“i, j, k”作循环变量,“p, q”作位移变量 方法参数之间,在逗号后面加一个空格,如 callProc(String name, int count, boolean isValid) 缩进长度为 4 个空格,不在源代码中使用 TAB 字符,回车换行采用 UNIX 风格,即char(10),而不需要 char(13) 每行代码的长度不超过 80 字符,超长行应在单词结束时或标点符号后换行,新行在原行基础上缩进 “{”不单独占用一行,紧跟着上一行的结尾,“}”单独占用一行 “()”中,左括号和其后的单词中间不要出现空格,右括号与之前的单词中间不要出现空格 不要在语句中出现无意义的“()”,括号只应该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出现在源代码中 在若干行代码后,应该有空行,空行率保持在 20% 左右 按照 javadoc 要求的风格为包、类、变量等写注释 如果有文件头注释,则版权信息必须出现在注释的开头(E2E View 2.0 中,不需要写版权信息) 必须为类的所有成员变量,包括 private 变量,书写 javadoc 风格的注释 对方法进行注释时,必须标明参数、返回值、异常等信息 暂时不用但又不宜删除的代码,用批量注释符号注释:/* … */(注意:不是 /** … */) 单行注释不要写在语句的结尾,而应写在语句的上一行 方法之间,应该有空行分隔 在语句块(如 if, for, switch)开始和结尾处,应有适当的注释 一个文件不能太长(不要超过2000行) 在循环语句中,不得出现类似于“for (int i=0;i<list.size();i++)”的情况 switch 结构必须有 default 子句 Case语句的结尾是否忘了加break? 单元测试的类的命名规则为:在被测试类的名称前加“test”,

C++代码走查CheckList

C++代码走查CheckList

C++代码⾛查CheckList
代码⾛查
⼀.代码⾛查的⽬的
1.保证代码符合编码规范
2.保证代码符合设计
3.发现bug
4.保证代码单元测试充分
5.促进开发⼈员之间的交流,为代码的优秀程度的提⾼和开发⼈员编码技能的提⾼提供契机。

⼆.过程
每次迭代都要对修改过和新编的代码进⾏⾛查,⾛查的过程如下图:
三.Checklist
说明:本checklist⽤于⾛查⼈员⾛查代码。

开发⼈员⽤于⾃我检查的checklist可以参照此checklist,依⾃⾝实际情况制定。

说明:本checklist应随着组织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实际情况,对检查项具体内容进⾏增、删、改,以使得此checklist更具效率,但要注意保持检查项数⽬的简洁。

类名:⾛查的类的名字。

设计师如何做体验走查?

设计师如何做体验走查?

设计师如何做体验走查?对设计师来说,检验设计成果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体验走查。

那么具体如何操作呢?如何实现体验走查呢?本文将为你揭晓答案。

一、体验走查是每个设计师的日常工作之一接触一个新产品,优化一个旧功能,验收一个新特性,阶段性的点检整个产品的体验,可以说体验走查一直贯穿着设计师的日常。

然而对于如何系统化的进行体验走查,却鲜有设计师进行总结和分享。

几乎每个设计师都在按照自己的经验在执行。

随性的走查,就像邀请用户进行可用性测试一样,能发现多少问题充满了未知性。

如何才能让体验走查的流程更加系统化,让设计师能够据此发现和洞察更多的体验问题呢?今天我想在这里抛砖引玉,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的经验,也希望能得到你的反馈和交流,让我们之后的体验走查能更有成效。

二、设计师体验走查原则、目标与方法诺曼在《情感化设计》中,把人脑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和反思层次。

当在主体和食物之间放置一道铁丝网时,处于本能层次的小鸡可能永远被卡在网上,处于行为层次的小狗则可以轻松绕过铁丝网,而处于反思层次的我们则可以想到移走铁丝网,一劳永逸的减少绕道。

作为设计师,我们设计工作往往是由内而外的,从关注产品战略和目标开始,逐级拆解到最终呈现。

但是做体验走查时,我更多的是希望跳出产品设计的内部视角,借用同理心,站在用户的视角来审视产品。

所以,我的体验走查思路是由外而内的。

借用用户体验5要素来表达,用户去感知产品,往往是从表现层开始,然后深入到框架层和结构层。

而我们作为设计师,则不能仅止步于此,还要通过反思,最终回归到范围层和战略层,这样的走查才能和我们的设计殊途同归。

设计师体验走查的原则、目标与方法上图是我归纳的设计师体验走查的原则、目标与方法,下面我将为大家逐一讲述。

三、本能层次走查的三个步骤首先,打开一个产品,找到你准备走查的第一个页面,从本能层次出发,去体验当前页面的设计是否主次分明、合理、一致。

作为设计师,在本能的感官层面,我们要求当前页面的设计,一定要好看、好懂、好找、好点。

代码走查总结报告

代码走查总结报告
(3)存在不同数据类型的比较吗?
]

重要
变量值问题:
(1)变量的初始化或缺省值有错误吗?
(2)变量发生上溢或下溢吗?
(3)变量的精度够吗?

重要
逻辑判断问题:
(1)由于精度原因导致比较无效吗?
(2)表达式中的优先级有误吗?
(3)逻辑判断结果颠倒吗?

重要
循环问题:
(1)循环终止条件不正确吗?
(2)无法正常终止(死循环)吗?

重要
Case语句的结尾是否忘了加break?

重要
是否忘记写switch的default分支?
'

常量
重要性
审查项
结论
是否使用含义直观的常量来表示那些将在程序中多次出现的数字或字符串?

|
重要
如果某一常量与其它常量密切相关,是否在定义中包含了这种关系?

函数设计
重要性
审查项
结论

参数的书写是否完整?

重要
是否将malloc/free和new/delete混淆使用?
@

重要பைடு நூலகம்
malloc语句是否正确无误?例如字节数是否正确?类型转换是否正确?

重要
在创建与释放动态对象数组时,new/delete的语句是否正确无误?

其它常见问题
$
重要性
审查项
结论
重要
数据类型问题:
(1)变量的数据类型有错误吗?
(2)存在不同数据类型的赋值吗?

头文件中是否只存放“声明”而不存放“定义”

程序的版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rocedure(走查步骤) 6. Walkthrough Procedure(走查步骤)
Participants 参与者 Entry Criteria 入口条件 Tasks 任务 The author selects the participants in a walkthrough. No specific roles are assigned.由创建者选择走查的参与者。不需要分配特定的角色。 o The author selected a walkthrough review approach for the product being reviewed.o 创建者为需要评审的工作产品选择了走查评审方法。o The author has stated his or her objectives for the review.o 创建者陈述了评审目标。 Task 任务 1. Select review participants, obtain their agreement to participate, and schedule a walkthrough meeting.选者评 Author 创建者 审参与者,确认他们同意参与评审,安排走查会议时间。 2. Distribute work product to reviewers prior to the meeting.在会议之前分发工作产品给评审者 3. Describe the work product to the reviewers during the meeting in any appropriate way. Lead discussion on the topics of interest or concerns about the work product. Author 创建者 在会议期间,以适当的方式向评审者描述工作产品。针对工作 产品中关心的或感兴趣的议题组织讨论。 4. Present comments, possible defects, and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to the author.向创建者表述评论,可能的缺陷,Reviewers 评审者 和改进建议。 5. Based on reviewer comments, perform any necessary rework of the work product.基于评审者的评论,对工作产品 Author 创建者 执行必要的返工 Deliverables 交付物 Verification 审核 Exit Criteria 出口条件 Modified work product 修改的工作产品 No verification of rework is required. Changes are made at the author’s discretion.不需要审核返工工作。根据创建者的判断进行修改。 o The author has made any appropriate changes in the work product.o 创建者 已经对工作产品做了恰当的修改。 Author 创建者 Responsible 责任人


目的
评估、提高工 作产品,教育参加 者 工作产品计划 中标识 架构、蓝图、 草稿 2~3 人 中等
入口 准则 时机 规模 评审 材料 准备 时间 主持

作者
人 变更 验证 成果 物 主持人验证返工 缺陷清单和度量 元总结 组长验证, 作为评审 报告的一部分 技术评审报告, 包括 缺陷清单以及行动计划 由其他的项目 控制手段执行 走查报告,缺 陷记录以及改进建 议
代码走查的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逻辑错误, 编程风格方面的错误可以通过 风格检查的工具去检查。 如下的检查单给代码走查的专家发现逻辑错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帮 助。 序号检查项
1、代码的注释与代码是否一致?注释是否是多余的? 2、是否存在超过 3 层嵌套的循环与/或判断? 3、变量的命名是否代表了其作用? 4、所有的循环边界是否正确? 5、所有的判断条件边界是否正确? 6、输入参数的异常是否处理了? 7、程序中所有的异常是否处理了? 8、是否存在重复的代码? 9、是否存在超过 20 行的方法? 10、是否存在超过 7 个方法的类? 11、方法的参数是否超过 3 个? 12、是否有多种原因导致修改某个类? 13、当发生某个功能变化时,是否需要修改多个类? 14、代码中的常量是否合适? 15、一个方法是否访问了其他类的多个属性? 16、某几项数据是否总是同时出现,而又不是一个类的属性? 17、switch 语句是否可以用类来替代? 18、是否有一类的职责很少? 19、是否有一个类的某些属性或者方法没有被其他类所使用? 20、在类的方法中是否存在如下的调用形式:a.b().c()? 21、是否某个类的方法总是调用另外一个类的同名方法? 22、是否某个类总是访问另外一个类的属性与方法? 23、是否两个类完成了类似的工作,使用了不同的方法名,却没有拥有同一个父类? 24、是否某个类仅有字段和简单的赋值方法与取值方法构成? 25、是否某个子类仅使用了父类的部分属性或方法?
种 类
正式评审 以比较详细的粒 度,定位并去除工作 产品中的缺陷 工作产品符合已 建立的准备准则 工作产品全部完 成 3~8 人 相对较少 3~5 天准备 专职主持人
技术审查 表明工作产品与规 约、 计划、 标准的符合性 或者变更被正确地执行 了 发布了评审目的, 工 作产品就绪, 作者准备好 完成独立的章节 3~5 人 中等或较多, 需要根 据评审的目的确定 2 天准备 小组长/组长
使用测试用例进行启发检测错误,沿程序逻辑走一遍,检查源代码是否符合开发规范,检测 程序结构和实现上是否有问题, 并逐步形成部门内部适用的公认的编码规范, 减少出错的概 率。通过介绍自己的代码和检查他人的代码,发现编码缺陷,以及好的编程方法,养成良好 的编程习惯。 参与人员:项目经理:把握协调整体情况 参与人员 需求管理员:关注需求,如检查代码是否符合需求 需求管理员 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主要关注代码本身,如检查代码是否符合规范、程序效率情况、是否存 有经验的技术人员 在缺陷等。 项目小组成员:关注模块之间的关联,如检查模块之间的关联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重复 项目小组成员 开发的情况、对同张表操作是否存在锁定情况等。并发现程序的缺陷和优点,。 1-2 个其他组开发人员(视项目大小来定):从不同角度提出建议,互相吸取经验。 - 个其他组开发人员(视项目大小来定)
4.3.3 走查流程 走查对形式的要求更为简单,主要有下述两种方式。 (1)参与者驱动法:参与者按照事先准备好的列表,提出他们不理解的术语和认为不 )参与者驱动法: 正确的术语。作者必须回答每个质疑,要么承认确实有错误,要么对质疑做出解释。 (2)文档驱动法:作者向评审人仔细解释文档(或代码)。在此过程中,可以将评审 )文档驱动法: 的内容(如关键代码、架构图、业务逻辑图等)用投影仪投射到屏幕上,作者对工作产品进 行讲解, 评审人不时针对事先准备好的问题或解释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质疑。 它比参与者 驱动法可能更有效,往往能检查出更多错误。经验表明,使用文档驱动法时许多错误是由文 档讲解者自己发现的。 在走查过程中, 每个评审人都要记录错误或建议, 会后要整理会议记录, 作为走查报告。 工作产品的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路对走查报告质疑。 注: 对代码的同行评审其实就是代码走查, 可以使用投影仪打出关键代码位置与参与人 员一起读, 也可以几个开发人员一起进行交叉走查。 选定的进行代码走查的范围根据需求的 优先级来具体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