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全诗作者出处翻译赏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翻译及赏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翻译及赏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翻译及赏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朝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译文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大不相同。
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像与天相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鲜艳娇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译文二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
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注释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毕竟:到底。
六月中:六月中旬的时候。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同:相同。
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无边无际。
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映日:太阳映照。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
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景色,风光不与其他季节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更加说明夏天的西湖景色的与众不同。
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
“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
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
关于夏天的诗句古诗配画

夏天的诗句赏析1.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出处:出自宋代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
-注释: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翻译:无穷的荷叶与蓝天相接,一片碧绿,阳光下的荷花显得格外红艳。
-赏析: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冲击。
-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
2.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出处:出自宋代杨万里的《小池》。
-注释: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翻译:小小的荷叶才刚刚露出尖尖的角,就有蜻蜓早早地立在上头了。
-赏析:此句展示了初夏小池的生机与活力,“才露”“早有”表现出大自然中生命的迅速成长和敏锐感知。
-作者介绍:杨万里,南宋杰出的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3.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出处:出自唐代高骈的《山亭夏日》。
-注释:微风拂来,水晶帘轻轻晃动,满架的蔷薇花散发出阵阵清香,弥漫整个庭院。
-翻译:水晶帘在微风中轻轻摇动,满架的蔷薇让整个院子都充满香气。
-赏析:诗句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绘了夏日的美景,“动”字赋予画面动态感,“香”字则给人以美好的嗅觉感受。
-作者介绍:高骈,字千里,晚唐名将、诗人。
4.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出处: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注释: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青蛙的叫声。
-翻译:在稻花的香气中,人们谈论着丰收之年,同时听到一片青蛙的叫声。
-赏析:通过稻花飘香和蛙声一片,烘托出夏夜的宁静与丰收的喜悦。
-作者介绍: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
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附赏析

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附赏析诗文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代:杨万里译文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注释晓:太阳刚刚升起。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秘书。
毕竟:到底。
六月中:六月的时候。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同:相同。
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无边无际。
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映日:太阳映照。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
别样红:红得特别出*。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景*,风光不与其他季节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更加说明夏天的西湖景*的与众不同。
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
“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
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在这一片碧*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
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
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
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
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意思简单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意思简单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映日荷花别样红意思是:阳光下的荷花是那么鲜艳、美丽,而且荷花在早晨和晚上不同的风姿也十分迷人。
原文是杨万里写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诗句。
全诗是:“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我很喜欢这首诗。
这首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夏季西湖的美景,赞美了莲花的高贵品格。
诗人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西湖六月里的湖光山色,寥寥几笔就把水乡特有的神韵描绘得淋漓尽致。
那片莲叶有一个人坐在上面,独自享受着清凉。
大概太孤单了吧!他便想起还有个朋友在净慈寺等候呢!所以赶快回到船上去找他(她)们。
只见莲叶之间有两三枝荷花亭亭玉立。
哦!原来已经过了采莲的季节,荷花才开放啊!这两三支荷花真可爱,虽然没有牡丹雍容华贵,也比不上玫瑰娇艳欲滴;但它们毫不畏惧烈日骄阳,敢于同暴风雨抗争,不怕被连根拔掉,也要迎接风雨,展示自己旺盛的生命力,多么值得称道呀!看着眼前一朵含苞待放的小花,忽然觉得她比任何一支花都漂亮,因为它不会和其它花一样长成参天大树,却能成为一种永恒。
当我们步入深秋时,会发现家门口的池塘也会生机勃勃的。
看看那一大片的绿叶吧,仿佛感觉到了叶子在水中荡漾,似乎像在跳舞。
又好像一位仙女手中的丝带随风飘扬。
当我漫步在池塘边上,听着“哗啦——哗啦——”的声音,心情会顿时舒畅许多。
池塘中央,池水的颜色愈加浓重,原本平静的池塘变成了一潭墨绿,突然,几株粉色荷花从黑墨中探出头来。
哦!难怪叫做“映日荷花别样红”呢!池塘里微波粼粼,如同明镜般倒影着蓝天白云,微风拂过,波纹四散。
那份惬意让人沉醉。
走进荷花池中,整个人都清爽了许多,脚底传来阵阵冰凉,每个毛孔似乎张开了一般,每个细胞都在向外呼吸,感受着秋天的气息。
荷花的茎干上覆盖着厚厚的碧绿的荷叶,宛如给母亲戴上了一顶碧绿的帽子。
一朵朵莲蓬缀满了露珠,像婴儿的笑脸,鼓鼓的。
风吹来,摇曳起千层万朵的粉色莲花,如烟,如雾,如尘,笼罩着大半个池塘。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翻译及赏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翻译及赏析关键信息项:诗词原文作者翻译内容诗词赏析要点1、诗词原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1 作者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诗人杨万里。
111 作者简介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情趣,语言清新活泼,富有幽默诙谐的特色。
2、翻译内容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大不相同。
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21 重点字词解释“毕竟”:到底。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别样”:特别,不一样。
3、诗词赏析31 艺术特色这首诗在艺术上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色。
首先,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风光不与四时同”,将六月西湖的独特风光与其他季节进行对比,突出了此时西湖景色的绝美和与众不同。
311 色彩描绘其次,在色彩的描绘上极为出色。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两句,以“碧”和“红”两种鲜明的色彩,生动地展现了莲叶的无边无际和荷花的娇艳动人,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312 意境营造再者,诗人营造了宏大而又优美的意境。
莲叶的“接天”和荷花的“映日”,让人感受到西湖景色的壮阔和生机勃勃。
32 情感表达此诗表面上是在描绘西湖的美景,实则蕴含着诗人对友人林子方的深情厚谊。
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力赞美,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祝福。
321 借景抒情诗人以美景喻人,希望友人能在新的环境中如这六月的西湖一般,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322 深层寓意同时,也可能暗含着对友人前途的美好期许和对人生如美景般变幻多彩的感慨。
4、诗词影响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经典之作。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赏析及注释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赏析及注释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
1.晓:早晨。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2.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3.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4.别样:特别,不一样。
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赏析: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
“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经典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经典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出处】出自南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释义】莲叶似乎与天相接,呈现出无穷的碧绿;荷花被太阳映射着,红得特别出色。
【解析】原诗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
别样红。
”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
得细细品味。
杨万里为“南宋四大家”之一。
是与陆游同时期的一位著名的诗人。
他一生
嗜茶,留下了不少有关茶的诗文。
杨万里有关茶的诗文非常浓郁地表现了一种嗜茶如命的
心境。
他在一首诗中说:“老夫七碗病未能,一啜犹堪坐秋夕。
”虽病不绝,只是少喝点
罢了。
此外,杨万里由于夜里也好饮茶,故常常引起失眠,但他绝不责怪饮茶。
但其嗜茶如
命绝非是口腹之贪,他追求的是茶的味外之味。
杨万里在诗中曰:“‘谁谓茶苦,其甘如荠。
’吾取以为读书之法焉。
”将读书与饮茶作比较,由饮茶而想到读书。
因此,即使他
病得骨?如柒,仍不愿放下茶杯。
杨万里从清澄如碧的茶水中悟出了
为人处世
之正道,
亲情。
杨万里一生清廉,其子杨伯儒也以清廉著称。
在广东任官时,曾以自己的七千俸钱
代贫户纳税。
而杨伯儒病入膏肓。
临终之际,却连入殓的衣衾也没有。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文与赏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文与赏析“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先来看这首诗的题目,“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点明了时间是清晨,地点是净慈寺,事件是送别友人林子方。
诗的开篇“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诗人直接抒发感慨,强调西湖六月的风光独特,与众不同。
“毕竟”二字,凸显出诗人的坚定语气,仿佛在告诉读者,西湖的六月之美,无可比拟。
西湖,本就是闻名遐迩的美景之地,而六月的西湖,更是别有一番韵味。
这里的“风光不与四时同”,并非简单地说季节不同景色不同,而是在强调六月的西湖有着一种独特的、令人陶醉的魅力。
接下来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则是具体描绘了西湖六月的美景。
那莲叶田田,仿佛与天相接,一片碧绿,望不到尽头,给人以无尽的视觉冲击和广阔之感。
“无穷碧”三个字,将莲叶的繁茂和碧绿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在阳光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鲜艳娇红,“别样红”突出了荷花的与众不同,红得那样夺目,那样动人。
这两句诗,色彩鲜明,画面感极强,让人仿佛能够亲眼目睹那莲叶的碧和荷花的红。
从整体上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西湖的美景,还蕴含着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有人说,诗人以西湖的美景挽留友人,希望友人不要离开。
也有人认为,诗人通过描绘西湖的独特风光,来表达对友人的祝福,希望友人在未来的道路上也能如同这六月的西湖一般,拥有绚丽多彩的人生。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对仗工整。
“接天莲叶无穷碧”与“映日荷花别样红”,不仅在词语上对仗,在意境上也相互映衬。
同时,诗人运用了夸张和对比的手法。
“接天莲叶无穷碧”,将莲叶的广阔夸张地表现出来,给人以震撼。
而“风光不与四时同”,则通过对比,突出了六月西湖的独特。
在语言上,诗人的表达简洁明快,通俗易懂。
没有生僻的字词,却能将西湖的美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这种质朴而又生动的语言风格,使得这首诗能够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全诗作者出处
翻译赏析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赏析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
“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全诗明白晓
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
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
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美术家朱宣咸以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意而创作的中国画作品《映日红》,非常形象与生动地反映了这一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