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乙酰氨基酚栓
对乙酰氨基酚栓剂的制备、表征及兔体内外评价

对乙酰氨基酚栓剂的制备、表征及兔体内外评价杨文智;章一;李凯悦;吴桐;李海鹰【摘要】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制备对乙酰氨基酚-聚乙二醇-6000 (PEG 6000)基质栓剂.经FTIR和XRD验证,固体分散体中药物与基质形成分子间氢键,保证药物以无定型状态分散于基质,利于药物快速溶出.体外溶出实验显示,药基比(m(对乙酰氨基酚)∶m(PEG-6000))为1∶7时,固体分散体药物溶出较优,该比例的药物体外溶出接近零级方程,故选择此投料比自制药物栓剂.选用新西兰兔,分别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栓剂和注射剂,测定药-时曲线,药代动力学表明:肌注组血药质量浓度60 min达峰值,pmax为169.1 μg/mL,血药峰谷明显;栓剂组血药质量浓度90 min时达峰值,Pmax为35.4 μg/mL,血药质量浓度平稳并在6h内持续释放.研究表明自制药物栓剂体内外释放呈良好的相关性,即可通过药物体外释放状况预测药物的体内吸收.【期刊名称】《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38)004【总页数】7页(P368-374)【关键词】对乙酰氨基酚;聚乙二醇-6000;固体分散体;栓剂【作者】杨文智;章一;李凯悦;吴桐;李海鹰【作者单位】河北大学药学院,河北保定071002;河北大学药学院,河北保定071002;河北大学药学院,河北保定071002;河北大学药学院,河北保定071002;河北大学药学院,河北保定071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25栓剂给药途径特殊,口服用药困难的患者可选择此种给药方式,故采用制剂新技术开发药物栓剂的文献时有报道[1-2].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为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前列腺素的合成.相比阿司匹林,退热效果相近但不良反应小[3].对乙酰氨基酚水中略溶,采用一定比例的丙二醇潜溶剂可制备其溶液剂,如市售对乙酰氨基酚糖浆剂、口服液、灌肠剂、滴鼻剂和水针剂.此外,市售对乙酰氨基酚药物的半固体或固体剂型,有软膏剂、栓剂、胶囊剂和片剂,上述剂型采用适宜制剂技术促进药物溶出、改善生物利用度和获得更优疗效,所以采用新的增溶手段增加对乙酰氨基酚的溶解度始终是药剂学研究者追求的目标.对乙酰氨基酚直肠给药栓剂常用于患者退热或止痛,患者使用其药栓可避免胃肠道刺激,免受胃肠道酶、pH和微生物代谢的影响,绝大比例的药物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药栓用于直肠术后止痛,止痛效果与其口服剂型相近[4].此外,市售对乙酰氨基酚小儿退热栓可避免其口服剂型引起的恶心、呕吐和腹泻症状,是常见的儿童用药[5].近年来,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加速难溶药物的溶出,改善药物的体内生物利用度是药物制剂新技术研究的热点[6].文献制备茶碱-PVP-K30固体分散体填充中空栓剂制备茶碱脉冲栓,可有效提高茶碱溶出速度[7].查阅文献,未见利用固体分散体技术制备对乙酰氨基酚栓剂的相关报道.基于此,本文采用固体分散技术,选用美国FDA批准的PEG-6000为分散对乙酰氨基酚的亲水性基质,通过熔融骤冷的制备工艺,使得药物以易溶解的无定形态均匀分散在栓剂的亲水基质中,以改善药物的溶解度与溶出速度,加速药栓在直肠腔道熔融释药,促进肠系粘膜迅速吸收并规避药物首过效应,获得更优药效,为新型对乙酰氨基酚栓剂处方设计提供实验支持.1 实验部分1.1 仪器与试剂FTIR-8400s傅里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T6新世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AN2651型分析天平(上海民桥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THZ-82型气浴恒温振荡箱(金坛市医疗仪器厂).PEG-6000(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对乙酰氨基酚(上海灵锦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新西兰兔(2.5 ± 0.1)kg由河北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1.2 实验方法1.2.1 固体分散体的制备与表征称取不同质量比1∶5、1∶7、1∶9的对乙酰氨基酚与PEG-6000(药基比),PEG在水浴状态下熔融,加入对乙酰氨基酚搅拌10 min,使其均匀分散在PEG-6000中,放入冰箱内骤冷1 h,取出研成细粉待用.对3种比例的药物固体分散体、PEG-6000基质、对乙酰氨基酚原药和对乙酰氨基酚与PEG-6000二者物理混合物做样品的红外和XRD检测.1.2.2 体外释放紫外扫描对乙酰氨基酚水溶液,确定药物检测波长.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测定采用快速、简便且准确的紫外分光光度法[8].分别配置2、4、6、8、10和12 μg/mL对乙酰氨基酚水溶液,蒸馏水做空白,于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定样品的紫外吸收,每个样品平行测定3次,以吸光度A对药物质量浓度ρ(μg/mL)作图;然后依据体外释放实验情况确定固体分散体的最佳药基比,分别考察药基比为1∶5,1∶7和1∶9的药物PEG-6000固体分散体与对乙酰氨基酚原药在蒸馏水体系中的体外释放.取待测样品10 mg置于透析袋中,加入1 mL蒸馏水,将透析袋置于盛满50 mL蒸馏水释放介质的烧杯中,置于37 ℃ 100 r/min振荡的空气浴摇床,分别于10、20、30、60、90、120和180 min取样测定各时间点的药物释放液的紫外吸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药物的累计释放,绘制累积释放药物质量与释放时间(t)的关系曲线[9];最后拟合出体外释放方程.用药物累计释放浓度(Q)对释放时间(t)进行回归分析,用Higuchi、零级与一级药物释放方程拟合.1.2.3 栓剂的制备称取14 g PEG-6000水溶性基质置于烧杯中,沸水热熔基质后,加入2.0 g对乙酰氨基酚药物,搅拌使得药物与基质熔融混匀,将混合溶液倾倒至涂抹液体石蜡润滑剂的栓模中,-15 ℃冰箱冷冻60 min,取出脱膜,即得自制对乙酰氨基酚栓剂[10].1.2.4 体内释放精密称取105 ℃干燥至恒重的对乙酰氨基酚10 mg置于25 mL容量瓶,蒸馏水溶解后放置冰箱保存备用,药物质量浓度为400 μg/mL.分别精密吸取上述400 μg/mL的储备液1.25、2.5、3.75、5.0和6.25 mL转移至10 mL容量瓶中,定容得50、100、150、200和250 μg/mL的标准溶液.显色剂的配制:取80 mL 0.2 mol/L氢氧化钠溶液,加10 mL体积分数为1%的酚液,混匀后加入100 mL碳酸钠-溴溶液,混匀,备用.碳酸钠-溴溶液:称取5.3 g无水碳酸钠,溶于适量蒸馏水中,添加15 mL饱和溴水溶液,蒸馏水定容于100 mL容量瓶,需临用前配制.新西兰兔耳缘静脉取血置于肝素钠抗凝离心管中,离心取血清,备用.精密吸取配制的不同浓度的对乙酰氨基酚标准液0.5 mL放入6支5 mL刻度离心管中,分别加入0.5 mL空白血浆、0.5 mL蒸馏水和0.5 mL质量分数为20%三氯醋酸,涡旋,5 000 r/min离心10 min,精密移取1 mL上清液置于10 mL具塞刻度试管中,加入0.5 mL 12 mol/L浓盐酸,于沸水中加热1 h后加入0.5 mL质量分数为40% 氢氧化钠溶液,加显色剂至10 mL,摇匀,放置40 min,于620 nm处测定吸光度,绘制吸光度(A)与质量浓度(ρ)的标准曲线,空白血浆依照上述方法处理后为对照.新西兰兔随机分组,每组3只,分别给予自制100 mg/kg对乙酰氨基酚栓剂和肌注200 mg/kg对乙酰基氨基酚溶液,于10、20、30、60、90、120、150、180、210、240、300和360 min兔耳缘静脉取血,肝素抗凝,5 000 r/min离心10 min,移取0.5 mL空白血浆,测定各血样吸光度,计算血药质量浓度,绘制新西兰兔使用药物栓剂或肌注药物后,对乙酰氨基酚的药代曲线[11],采用DAS 2.0药代动力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公式(1)计算对乙酰氨基酚栓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1)AUC: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μg·h·mL-1);Dose:剂量(mg/kg).1.2.5 对乙酰氨基酚栓剂的体内外相关性评价各时间点下对乙酰氨基酚固体分散体栓剂的兔体内药物累积AUC(Y)和体外单位面积药物累积渗透量(X)之间相关性评价.2 结果与讨论2.1 固体分散体的FTIR与XRD表征由图1红外图谱可知,对乙酰氨基酚(图1a)于3 000~3 500 cm-1处出现羟基强吸收峰,固体分散体和药物载体的物理混合样品在此波数范围未见明显羟基吸收峰,说明样品中无游离羟基.对乙酰氨基酚在1 655 cm-1处出现酰胺Ⅰ带吸收峰,而不同药基比的固体分散体(图1b-d)的酰胺Ⅰ带吸收峰出现在1 660 cm-1,随药基比变小,其吸收峰强度逐渐增大,原因是药物的PEG-6000固体分散体中药物酰胺键与PEG-6000的羟基形成分子间氢键,促使不同药基比的固体分散体药物酰胺Ⅰ带吸收峰增强且蓝移;而药物与PEG-6000物理混合样(图1f)只有弱的氢键作用,酰胺Ⅰ带吸收峰出现在1 655 cm-1,峰强相比固体分散体,明显减弱,见样品(图1b-d,图1f);由于药物分子中存在-CH3,故2 833 cm-1处的-CH3和-CH2- 吸收峰明显增强.药物固体分散体经熔融骤冷制备而得,使得药物以无定型态存于富含羟基的PEG-6000基质中,药物分子与基质羟基可形成分子间氢键,利于对乙酰氨基酚药物以无定型态稳定存在于固体分散体中[12].图2为样品XRD图谱.稳定晶型的对乙酰氨基酚(图2a)XRD特征衍射峰出现在12.2°、13.8°、15.5°、18.2°、18.9°、20.3°、23.4°、24.4°、26.5°和32.5°;PEG-6000基质(图2b)的特征衍射峰出现在19.1°和23.2°;相比药物与PEG-6000基质二者的物理混合样品(图2c),药物和PEG-6000基质的XRD特征峰均有呈现.而药物与PEG-6000基质熔融骤冷制备的固体分散体样品(图2d-f),随着药基比减小,药物晶体衍射峰逐渐消失,药基比小于1∶5的药物固体分散体,药物特征衍射峰消失,仅存PEG-6000基质的特征峰.XRD测试结果表明:药基比1∶7投料,可成功制备对乙酰氨基酚固体分散体,此时对乙酰氨基酚药物分子在固体分散体中以无定型态存在.a.对乙酰氨基酚;b.药基比1∶5;c. 药基比1∶7;d.药基比1∶9;e.PEG-6 000基质;f. 药物与基质物理混合.图1 样品红外图谱Fig.1 IR spectra of samplesa. 对乙酰氨基酚;b. PEG-6000基质;c. 药物与基质物理混合;d. 药基比1∶5;e. 药基比1∶7;f. 药基比1∶9.图2 样品XRD 图谱Fig.2 XRD spectra of samples2.2 体外释放实验2.2.1 对乙酰氨基酚栓剂体外溶出与栓剂处方最佳药基比筛选通过紫外扫描得药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44 nm,见图3,选择244 nm处测定对乙酰氨基酚原药和不同药基比的固体分散体样品于37 ℃蒸馏水中的释放曲线.结果得对乙酰氨基酚的标准曲线方程为A=6.27×10-2ρ+4.0×10-3(r2=0.998;n=6),线性为2~12 μg/mL,准确度与精密度符合要求.紫外扫描显示,PEG-6000基质对药物测定无干扰.由图3可知,对乙酰氨基酚原药的释放比药物固体分散体慢.样品释药可分2个阶段:30 min的迅速释放与后期的持续释放,30 min时原药累积释放58%,药物固体分散体释放63%~74%;而60 min时原药释放65%,固体分散体释放达79%~87%.药物及其固体分散体的体外释放与XRD测试结果相符,表明固体分散体中药物以无定型态存在可加速药物溶出.此外,药基比为1∶7和1∶9的固体分散体中的药物释放较优,考虑PEG-6000基质用量尽量少,故优选药基比1∶7作为自制栓剂的投料比.图3 对乙酰氨基酚紫外扫描曲线(a)与样品释放曲线(b)Fig.3 UV Scanning spectrogram and the drug release profile of the acetaminophen(a) and its solid dispersion samples in vitro(b)2.2.2 体外释放拟合方程相关系数(r2)越大,表明模拟方程更接近药物体外释放的实际状况,由表1可知:对乙酰氨基酚药物的体外释放更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表1 对乙酰氨基酚药物累积释放量-时间拟合方程Tab.1 Fitting equation for acetaminophen based on cumulative release and time释药模型拟合方程Higuchi释放模型Q=12.65t1/2+7.38,r2=0.90零级释放模型Q=0.45t+34.42,r2=0.99一级释放模型Lg(Q∞-Q)=0.036t+96.55,r2=0.682.3 体内释放实验2.3.1 体内释放标准曲线建立对乙酰氨基酚药物的体内检测标准曲线方程为A=1.8×10-3 ρ-2.23×10-2(r2=0.986;n=5),线性50~250 μg/mL,准确度与精密度符合生物样品测定要求.2.3.2 兔血样测定与药栓相对生物利用度由图4和表2可知,肌注200 mg/kg对乙酰氨基酚药物,60 min兔体内血药质量浓度达峰至169.1 μg/mL,而兔给予100 mg/kg药物栓剂后,90 min达到35.4 μg/mL的最大血药浓度.肌注达峰时间较栓剂快,肌注药代动力学曲线峰谷明显,显示出肌注用药,药物吸收入血起效迅速且快速消除的代谢特点.而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自制药物栓剂,药物需要透过肠系黏膜吸收,50%以上药物可直接吸收入血起效,故达峰时间相比肌注晚,但药物体内吸收平稳且能持续释药.采用公式(1)计算自制对乙酰氨基酚栓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51%.a. 肌注;b. 对乙酰氨基酚栓剂.图4 兔体内对乙酰氨基酚药代曲线Fig.4 Time-concentration curve of acetaminophen表2 对乙酰氨基酚兔体内药动学参数Tab.2 Pharmacokinetic parmameters after using acetaminophen to rabbits组别药动参数ρ/(μg·mL-1)tmax/minAUC0-6/(μg·h·mL-1)肌注组169.160.0624.1栓剂组35.490.0159.12.3.3 对乙酰氨基酚栓剂的体内外相关性评价以体内释放对体外释放作图,得到回归方程Y=16.518e0.006X,r=0.949.对相关系数r进行显著性检验,统计量t=r(n-2)1/2/(1-r2)1/2=9.52>t0.001(12)=4.44,表明自制对乙酰氨基酚栓剂具备显著的体内外相关性,即通过测定对乙酰氨基酚栓剂中药物体外释放可预测给予栓剂后药物在兔体内吸收状况(结果见表3),获得实验数据可指导对乙酰氨基酚栓剂的临床应用[13].表3 各时间点下对乙酰氨基酚的体内外累积释放Tab.3 Cumulative absorptionof acetaminophen in vivo and in vitro at each time point时间/min对乙酰氨基酚体外/μg体内/(μg·mL-1)AUC/(μg·h·mL-1)103010.122.7113.3 205031.825.2352.5 306321.527.1613.9 608317.526.61418.9 909163.635.42348.9 1209518.233.53383.1 1509689.028.54313.1 1809757.921.65063.92109795.223.55739.7 2409806.726.86494.7 3009815.326.38088.1 3609815.522.49548.13 结论利用固体分散体技术,选用PEG-6000为基质,自制不同药基比的对乙酰氨基酚固体分散体.经FTIR和XRD检测,药物分子与基质分子形成分子间氢键,利于药物以无定型态分散于基质中.药物固体分散体体外释放显示,固体分散体可加速药物溶出,遴选药基比1∶7投料制备药物栓剂.兔直肠给予自制药栓,药物入血起效平稳、持续且具有良好的体内外相关性.对比肌注药物,自制药栓获得51%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上述实验数据可为小儿对乙酰氨基酚栓剂的处方设计提供参考.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 李喜香,刘效栓,包强,等.新型栓剂制备工艺及其药动学特征研究进展[J]. 中国药事,2013,27(7):740-744.DOI: 10.16153/j.1002-7777.2013.07.002.LI X X , LIU X S, BAO Q,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on preparation procedures and pharmacoki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novel suppositories[J]. Chinese Pharmaceutical Affairs, 2013, 27(7): 740-744. DOI: 10.16153/j.1002-7777.2013.07.002.[2] 曲宏烜,陈新梅,徐溢明,等.微囊栓制剂降低尼美舒利豚鼠肝毒性的实验研究[J]. 药学研究,2015,37(7):379-380.DOI: 10.13506/ki.jpr.2015.07.003.QU H X, CHEN X M, XU Y M, et al. The preliminary inquiry of nimesulide microcapsule suppository reduce Guinea pig liver toxicity[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2015, 37(7): 379-380. DOI: 10.13506/ki.jpr.2015.07.003.[3] 迟彩霞,苏适,乔秀丽,等. 对乙酰氨基酚/MCM-41载药体系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的研究[J]. 华西药学杂志,2015,30(2):140-142. DOI: 10.13375 /ki.wcjps.2015.02.004.CHI C X, SU S, QIAO X L, et al. Preparation of paracetamol/MCM-41 drug delivery system and its sustained-release properties [J]. West China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2015, 30(2): 140-142. DOI: 10.13375 /ki.wcjps.2015.02.004.[4] OWCZARZAK V, JR H J. Comparison of oral versus rectal administration ofacetaminophen with codeine in postoperative pediatric adenotonsillectomy patients.[J]. Laryngoscope, 2006, 116(8): 1485-1488. DOI: 10.1097/01.mlg.0000227530.64179.1f.[5] BERTILLE N, FOURNIER-CHARRIèRE E, PONS G, et al. Enduring large use of acetaminophen suppositories for fever management in children: a national survey of French parents and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practices[J]. European Journal of Pediatrics, 2016, 175(7): 987-992. DOI: 10.1007/s00431-016-2732-8.[6] 鄢寒,黄月英,沈一唯,等.无定型固体分散体载体及制备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新药杂志,2017,26(4):427-432.YAN H, HUANG Y Y, SHEN Y W, et al. A review on carriers and preparation techniques of amorphous solid dispersion[J]. Chinese Journal of New Drugs, 2017, 26(4): 427-432.[7] 李晓芳,金描真,林卓辉.茶碱脉冲栓剂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性考察[J].中国药房,2009, 20(28):2206-2208.LI X F, JIN M Z, LIN Z H. Preparation and in vitro release characterics of theophylline pulse suppository[J]. Chinese Pharmacy, 2009,20 (28): 2206-2208.[8] 黄茂胜,黄嗣航,陈求芳,等. 基于高斯过程对乙酰氨基酚在不同环境溶解机制的研究[J]. 广东药学院学报,2017,33(3):322-325. DOI: 10.16809/ki.2096-3653.2017031301. HUANG M S, HUANG S H, CHEN Q F, et al. Study on dissolution mechanism of paracetamol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by Gaussian Process [J]. Journal of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2017, 33(3): 322-325. DOI: 10.16809/ki.2096-3653.2017031301.[9] ALNEMRAWI N K, DAVE R H. Formu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cetaminophen nanoparticles in orally disintegrating films[J]. Drug Delivery, 2016, 23(2): 540-549. DOI: 10.3109/10717544.2014.936987.[10] MATSUMOTO K, KIMURA S, TAKAHASHI K, et al. Pharmaceutical studies 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olanzapine suppositories prepared as a hospital preparation[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Health Care & Sciences, 2016, 2(1): 1-7. DOI: 10.1186/s40780-016-0055-6.[11] LIU G, DONG L, LU K, et al. Preparation and in vivo pharmacokinetics of the Tongshu suppository[J]. 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6, 2016: 1691579. DOI:10.1155/2016/1691579.[12] 何晨,田茜,贺敬霞,等. 柿叶总黄酮固体分散体的制备[J]. 中成药,2017,39(2):417-420. DOI: 10. 3969 /j.issn.1001-1528.2017.02.042.HE C, TIAN Q, HE J X, et al. Preparation of persimmon leaf flavonoids solid dispersion[J].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2017, 39 (2): 417-420. DOI: 10. 3969 /j.issn.1001-1528.2017.02.042.[13] 杨文智,李霞霞,王树根,等. 格列美脲水凝胶剂体内外透皮释放的评价[J].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5(6):599-604. DOI: 10.3969/j.issn.1000-1565.2015.06.008.YANG W Z, LI X X, WANG S G, et al. The drug release evaluation of glimepiride hydrogel in vitro and in vivo[J].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5, 35 (6): 599-604. DOI: 10.3969/j.issn.1000-1565.2015.06.008.。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如果物理降温没有效果,对于腋下温度超过38.5℃的宝宝,还是要使用退烧药。
使用退烧药的目的主要有两点:其一是缓解发烧给宝宝带来的不适,以便宝宝能正常饮食和睡觉,为对抗疾病补充足够的能量和保持体力;其二是预防宝宝可能因为高烧引起的高热惊厥。
提示一点:有过一两次高热惊厥通常不会对宝宝大脑发育造成影响,家长们不必过于担心。
但反复高热惊厥对宝宝大脑多少会造成一些损伤,一部分会转变为复杂型高热惊厥或者癫痫,应该尽量避免。
因此有过高热惊厥史的宝宝在体温达到38℃时就可以考虑药物降温。
另外,降温是为了避免引发高热惊厥,因此使用退烧药降温的目的不是要把体温降到平时的正常温度,而是降低到38.5℃以下就可以了。
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的、经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老少皆宜、经济实惠、使用安全性高的退烧药是两种经典口服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是首选,适用于3个月以上的儿童和成人这个药名比较拗口,大家可能会不太熟悉,但说起扑热息痛、必理通或者泰诺林这样的药名大家应该就不陌生了,它们是同一种药的不同名字,好比一个人身份证上的名字与这个人的各种绰号的关系一样。
它们都是含单一有效成分“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烧药。
儿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的日常每次最大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5 毫克,每4 小时一次,一天最多4 次。
举例来说,如果宝宝体重10千克,则每次能给的最大剂量是150 毫克,如果你手里的对乙酰氨基酚的浓度是每毫升含100 毫克的滴剂,那150毫克药量折算成喂药的体积便是1.5 毫升,也就是说,一个10 千克重的宝宝每次最大剂量可以服用1.5毫升,低于这个剂量的用量都是安全的,但不能超过。
对乙酰氨基酚成人常规推荐剂量为每次500 毫克或650 毫克,每4~6小时一次,一天最多4 次,单次最大剂量1000 毫克,一天最大剂量4000毫克。
对乙酰氨基酚孕期和哺乳期的女性都可以使用,不会伤害胎儿,也不会影响到哺乳中的宝宝。
对乙酰氨基酚

酸度 取本品0.10g,加水10mL使溶解,依法测定(通则0631),pH值应为5.5~6.5。 乙醇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 取本品1.0g,加乙醇10mL溶解后,溶液应澄清无色,如显浑浊,与1号浊度标准液(通则0902第一法)比较, 不得更浓,如显色,与棕红色2号或橙红色2号标准比色液(通则0901第一法)比较,不得更深。 氯化物 取本品2.0g,加水100mL,加热溶解后,冷却,滤过,取滤液25mL,依法检查(通则0801),与标准氯化钠 溶液5.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1%)。 硫酸盐 取氯化物项下剩余的滤液25mL,依法检查(通则0802),与标准硫酸钾溶液1.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 更浓(0.02%)。
谢谢观看
少数病例可发生过敏性皮炎(皮疹、皮肤瘙痒等)、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贫血及 肝、肾功能损害等。
短期使用一般不引起胃肠出血。用于解热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用于止痛不超过5天。剂量过大可引起肝脏损 害,严重者可致昏迷甚至死亡。服用期间不得饮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R22:Harmful if swallowed. 吞食是有害的。 R36/37/38:Irritating to eyes, respiratory system and skin. 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R40:Possible risks of irreversible effects. 可能有不可逆作用的风险。 R52/53:Harmful to aquatic organisms, may cause long-term adverse effects 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对水生生物有害,可能在水生环境中造成长期不利影响。
对乙酰氨基酚的功能主治

对乙酰氨基酚的功能主治1. 什么是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英文名:Acetaminophen,简称APAP)是一种非处方药,属于解热镇痛药物。
它具有镇痛、退热、抗炎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2. 对乙酰氨基酚的主要功能对乙酰氨基酚具有以下主要功能:2.1 缓解疼痛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有效的镇痛药物,可以用于缓解各种类型疼痛,包括头痛、牙痛、关节痛、肌肉痛等。
它通过抑制疼痛信号的传递和减轻组织炎症反应来达到镇痛的效果。
2.2 退热作用对乙酰氨基酚可用于降低体温,对于轻度发热、感冒引起的发热以及其他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都有一定的退热效果。
它通过影响脑下丘体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起到退热作用。
2.3 抗炎作用对乙酰氨基酚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导致的疼痛和不适。
它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酶来降低炎症反应,从而起到抗炎的作用。
2.4 使用方便对乙酰氨基酚在临床上非常常用,其片剂、口服液等剂型方便患者使用。
它可以口服或者局部涂抹,使用方便,不需要处方即可购买。
3. 对乙酰氨基酚的适应症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以下情况:•发热、感冒引起的轻度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肌肉痛等各种类型的疼痛•骨伤、扭伤、扭挫伤引起的疼痛和肿胀•月经痛、肾结石等疼痛症状辅助缓解4. 注意事项在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不要超过建议剂量使用,以免引起药物过量。
建议成人每次口服剂量不超过1000毫克,每天不超过4000毫克。
•对乙酰氨基酚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应慎用。
避免同时使用其他可能对肝脏造成损伤的药物,如酒精等。
•长期连续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可能降低其疗效,并可能导致药物过敏反应,应遵循医生建议和用药说明进行使用。
总之,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常用的非处方药,具有镇痛、退热、抗炎等功效。
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它可以有效缓解各种类型的疼痛和发热症状。
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剂量和注意事项,以免产生不良影响。
如有不适,请及时咨询医生。
儿童常见禁慎用药完整版

儿童常见禁/慎用药完整版01、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儿童常用剂型有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栓等。
3个月以上儿童可使用;蚕豆病(又称G6PD缺乏症)患儿禁用;肝功能异常患儿慎用;川崎病发热慎用[1]。
布洛芬儿童常用剂型有布洛芬混悬液、右旋布洛芬栓。
6个月以上儿童可使用;蚕豆病患儿可使用;肾功能异常时慎用;心力衰竭与心功能不全伴发热慎用;出血性疾病伴发热慎用;发热伴腹泻慎用;水痘患儿慎用[1]。
阿司匹林常用制剂有阿司匹林肠溶片。
3月以下儿童慎用;血友病或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有应用NSAIDs 后发生胃肠道出血或穿孔病史者、有活动性消化道溃疡/出血,或者既往曾复发溃场/出血的患者、重度心力衰竭患儿、水痘、流行性感冒急性期禁用[1]。
安乃近常用剂型有安乃近片。
该药品可能引起血液系统严重不良反应,如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癫、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还可能引起严重过敏反应,如重症药疹、过敏性休克等。
18岁以下儿童禁用[2]。
尼美舒利常用剂型有尼美舒利片、尼美舒利颗粒等。
严重的肝功能不全、严重的肾功能障碍(肌酐清除率<30ml/min)的患者禁用。
12岁以下儿童禁用。
双氯芬酸常用剂型有双氯芬酸钠肠溶片。
适用于1岁以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炎症性疾病等儿童的镇痛;活动性消化道溃疡/出血患儿禁用;既往曾复发溃疡/出血患儿禁用;重度心力衰竭患儿禁用;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后诱发哮喘、荨麻疹或过敏反应的患儿禁用。
吲哚美辛吲哚美辛缓释胶囊,不推荐用于14岁以下儿童;其他肠溶片、片剂可用于全年龄段儿童,但可导致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需权衡使用吲哚美辛治疗早产儿;避免与阿司匹林等其它非甾体抗炎药, 包括选择性COX-2抑制剂同用。
活动性消化道溃疡/出血患儿禁用;既往曾复发溃疡/出血患儿禁用;重度心力衰竭患儿禁用;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后诱发哮喘、荨麻疹或过敏反应的患儿禁用。
塞来昔布常用制剂有塞来昔布胶囊,说明书无18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使用资料,但目前一些临床共识推荐其可用于2岁以上儿童的镇痛、解热[3]。
0384.[误服过量对乙酰氨基酚致肝衰竭死亡病例分析] 对乙酰氨基酚栓怎么样
![0384.[误服过量对乙酰氨基酚致肝衰竭死亡病例分析] 对乙酰氨基酚栓怎么样](https://img.taocdn.com/s3/m/892b02209e31433238689335.png)
[误服过量对乙酰氨基酚致肝衰竭死亡病例分析] 对乙酰氨基酚栓怎么样[误服过量对乙酰氨基酚致肝衰竭死亡病例分析] 对乙酰氨基酚栓怎么样发布时间:2019-07-19 04:04:38 影响了:人【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误服过量对乙酰氨基酚导致肝衰竭死亡的病例。
方法我院于2012年5月收治了误服过量对乙酰氨基酚致肝衰竭死亡的患者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较为科学与全面的回顾性分析。
结果患者在服用过量的对乙酰氨基酚之后出现了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为: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7385 U/L,总胆红素水平为26 5 μmol/L,直接胆红素水平为15 5 μmol/L,血酸乳的水平值为40 μmol/L,凝血酶元活动度为229%,患者的临床诊断为肝衰竭。
患者在经过5 d的临床治疗之后,病情仍无好转,并于入院之后的第6天死亡。
结论服用过量的对乙酰氨基酚将会导致患者出现急性肝衰竭,严重的还将导致患者的死亡。
所以,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该药物的管理,避免长期重复用药,保障患者的健康。
【关键词】乙酰氨基酚;肝衰竭死亡;临床分析作者单位:457000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急诊科对乙酰氨基酚的商品名为醋氨酚或扑热息痛,在正常治疗量的时候,其具有耐受性好,临床不良反应少等优点,然而,近些年来,相关的研究结果却显示过量的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将导致患者的肝脏不良反应,甚至死亡。
在美国和英国,已经将对乙酰氨基酚的使用不当列为引起患者药源性肝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了,而美国的毒物控制中心也一直将对乙酰氨基酚使用不当列为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现阶段,对乙酰氨基酚的品种繁多,导致患者对于药物的具体情况与成分了解不清,从而经常出现误用或重复用药的状况出现,从而导致其中毒。
为了有效的避免对乙酰氨基酚致使患者出现肝衰竭而死亡现象的出现,我院特以2012年5月收治的误服过量对乙酰氨基酚致肝衰竭死亡的患者1例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了较为科学与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现将详细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对乙酰氨基酚栓使用方法

对乙酰氨基酚栓使用方法对乙酰氨基酚栓是一种用于治疗发热和缓解轻至中度疼痛的药物。
乙酰氨基酚是一种非处方药,在家庭医疗中非常常见。
下面是关于对乙酰氨基酚栓的使用方法的详细说明。
首先,应该注意到,对乙酰氨基酚栓通常用于直肠给药,以便更快地吸收进入血液,因此对于不能口服药物的人尤为适用。
对乙酰氨基酚栓主要以栓剂的形式存在,每个栓剂通常包含125毫克对乙酰氨基酚。
每日的最大推荐剂量为不超过8个栓剂,大约相当于1000毫克的对乙酰氨基酚。
在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栓之前,请确保您已经清洁了双手,并戴上一次性手套以避免交叉感染。
将栓剂从包装中取出,并确保栓剂完整未受损。
如果栓剂在包装中破裂或损坏,应丢弃并不要使用。
在坐位姿势或卧位抬腿的姿势下,您可以将一个栓剂插入肛门。
在插入栓剂之前,您可以先将栓剂涂抹一些润滑剂以便更容易插入。
然后,用拇指将栓剂推入肛门并保持在那里。
尽量保持平躺的姿势,以便栓剂能够完全溶解并被吸收。
栓剂溶解的时间通常需要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所以请尽量保持平躺姿势,以确保对乙酰氨基酚栓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
同时,请将栓剂留在肛门内至少20分钟,以便充分吸收乙酰氨基酚。
在此期间,您可以轻轻压力肛门的周围,以防止栓剂滑出。
如果您需要上厕所,可以等到栓剂完全溶解之后再去上。
如果您需要使用多个栓剂,可以遵循同样的步骤在不同的时间插入每一个栓剂。
栓剂的使用频率通常是每4-6小时一次,但请确保不要超过每日的最大剂量。
对乙酰氨基酚栓在使用过程中有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不要超过每日的最大剂量,以免发生过量。
其次,如果您有肝脏或肾脏功能异常,或者有对乙酰氨基酚过敏史,请在使用前咨询医生。
此外,不要在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栓的同时使用其他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以免发生药物过量。
最后,如果您的症状在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栓后没有改善,或者有其他不适症状出现,请务必咨询医生的意见。
对乙酰氨基酚栓只是用于缓解症状的临时措施,不能解决潜在的病因,因此对于长期或严重疼痛,应该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对乙酰氨基酚栓的功能主治

对乙酰氨基酚栓的功能主治1. 什么是对乙酰氨基酚栓对乙酰氨基酚栓是一种医药制剂,主要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
它采用直肠给药的方式,通过直接放置在肛门附近的直肠内,使药物迅速吸收,起到治疗和缓解疾病的作用。
2. 对乙酰氨基酚栓的功能主治对乙酰氨基酚栓在医学上被广泛应用,并且在以下方面表现出了出色的功能主治:2.1 退烧、镇痛•对乙酰氨基酚栓常被用于退烧和缓解疼痛的治疗。
它能通过抑制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从而使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对乙酰氨基酚栓还能通过抑制环氧合酶活性,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减轻疼痛感。
2.2 治疗感冒和流感症状•对乙酰氨基酚栓被广泛用于治疗感冒和流感症状,如鼻塞、咳嗽和喉咙疼痛等。
它能有效缓解这些症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2.3 缓解痔疮和肛裂症状•痔疮和肛裂是常见的直肠疾病,对乙酰氨基酚栓能够通过舒缓直肠和直肠周围的肌肉,减少疼痛和肿胀,从而缓解病情。
2.4 预防血栓形成•对乙酰氨基酚栓在手术后或卧床期间被用来预防血栓形成。
它能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减少血浆中血液凝块的形成,降低血栓的风险。
2.5 减轻月经痛•对乙酰氨基酚栓常被用来缓解因月经引起的疼痛。
它能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产生,减轻子宫收缩引起的疼痛。
3. 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栓的注意事项在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栓时,需注意以下事项:•请遵循医生或药剂师的指示使用药物,不要超过推荐剂量。
•对乙酰氨基酚栓不适用于对乙酰氨基酚过敏的患者。
•在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栓期间,如出现皮疹、呼吸困难、荨麻疹等过敏反应,请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对乙酰氨基酚栓不应长期大剂量使用,以免对肠胃产生副作用。
•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请立即就医。
结论对乙酰氨基酚栓是一种常用的医药制剂,广泛应用于退烧、镇痛、治疗感冒和流感症状、缓解痔疮和肛裂症状等方面。
在使用时,请遵循医生或药剂师的指导,并注意使用注意事项,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乙酰氨基酚栓说明书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对乙酰氨基酚栓
英文名称:Paracetamol Suppositories
汉语拼音:Duiyixian’anji fen Shuan
[成份] 每粒含对乙酰氨基酚0.3克。
辅料为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
[性状] 本品为乳白色至微黄色栓。
[作用类别]本品为解热镇痛类非处方药药品。
[适应症] 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
[规格]0.3克
[用法用量] 直肠给药。
将药栓单个撕开(见图1),再从塑料片分离处撕开取出药栓(见图2),患者取侧卧位,将药栓塞入肛门内。
6岁以上儿童及成人一次1粒,若持续发热或疼痛,可间隔4~6小时重复一次。
24小时内不超过4粒。
[不良反应]偶见皮疹、荨麻疹、药热及粒细胞减少。
长期大量用药会导致肝肾功能异常。
[禁忌]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注意事项]
1.本品为对症治疗药,用于解热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用于止痛不超过5天,症状未缓解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6岁以下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3.对阿司匹林过敏者慎用。
4.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5.不能同时服用其他含有解热镇痛药的药品(如某些复方抗感冒药)。
6.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7.使用本品期间不得饮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
8.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13.本品在高气温下受热易熔化变形,但稍有变形、变软并不影响疗效,仍可将药栓冷冻后再撕开使用。
[药物相互作用]
1.应用巴比妥类(如苯巴比妥)或解痉药(如颠茄)的患者,长期应用本品可致肝损害。
2.本品与氯霉素同用,可增强后者的毒性。
3.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理作用] 本品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具有解热镇痛作用。
[贮藏]密封,在阴凉处保存(不超过20℃)。
[包装] 药用聚乙烯聚氯乙烯复合片材包装。
每盒装10粒。
[有效期] 24个月。
[执行标准]《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44024866
[说明书修订日期]
[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广州敬修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地址:佛山市南海区黄岐鄱阳路249号
邮政编码:528248
电话号码:(020)81882860
传真号码:(020)81864484
注册地址:广州市荔湾区人民南路179号
邮政编码:510130
网址:
免费咨询电话:8008303068
如有问题可与生产企业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