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斑耐久试验

合集下载

简述光伏组件热斑耐久试验的主要步骤及其原理

简述光伏组件热斑耐久试验的主要步骤及其原理
当某个串联的太阳电池串中存在被遮挡或有 缺陷的太阳电池时,该电池将会被当作负载来消 耗电池串中其他正常接收光照的电池所产生的能 量 [1],导致该电池的表面温度远高于电池串中其 他正常电池的表面温度,即产生了热斑现象。热 斑现象会严重损坏太阳电池,并会导致光伏组件 局部发热。由于光伏组件内部的太阳电池一般采 用串联结构,为了防止因某块电池产生热斑现象 而导致整个电池串的电流下降,需在组件内部每 隔数个电池串并联 1 个旁路二极管,当发生严重 的光伏组件遮挡情况时,电流会流经旁路二极管 以避开被遮挡的太阳电池,从而确保光伏组件正 常、安全地运行。
其中,对于 A 类太阳电池而言,最严重的热斑现象将发生在并联电阻最小的太阳电池上;对于 B 类太阳电池
而言,最严重的热斑现象将发生在并联电阻最大的太阳电池上。
关键词:光伏组件;热斑现象;试验;原理
中图分类号:TM615
文献标志码:A
0 引言 能源短缺一直是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瓶
颈之一,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匮乏及其对环境污 染的不断加重,改变能源结构成为我国长期的战 略目标。为此,我国逐渐减少了对煤炭等化石能 源的使用,并大力开发了各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 光伏发电是其主要的利用方式之一,而光伏组件是 该方式下将太阳能的光能转换为电能的重要设备。
第 09 期 总第 329 期 2021 年 09 月
DOI: 10.19911/j.1003-0417.tyn20200702.01
太 阳 能
SOLAR ENERGY
文章编号:1003-0417(2021)09-26-05
No.9 Total No.329 Sept., 2021
简述光伏组件热斑耐久试验的 主要步骤及其原理

UL1703平板型太阳能组件安全认证标准

UL1703平板型太阳能组件安全认证标准

UL1703平板型太阳能组件安全认证标准说明:UL1703是UL于1986年进展制定针对平板型太阳能电池面板与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安全标准,多数太阳能电池是处于日晒雨淋酷暑寒冬的使用环境,因此其可靠度与安全性不容忽视,有别于一样大伙儿所明白的IEC61215规范标准IEC61215是针对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电与热性能进行测试,而UL1703那么是以更严格的角度强调涵盖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测试、安全测试和长期可靠度测试三大验证区块,要求产品必须通过如防火测试及老化测试…等试验,以确认这些材料能长期承担户外恶劣的使用环境,降低灾难发生的机率,因此美规标准UL1703相较于欧规标准IEC61215有更为严苛的安全性要求,另外针对在太阳能电池系统外围设备方面,UL那么订定了UL873和UL1741的标准来规范系统设备、电源和整流器等相关设备。

UL1703平板型太陽能電池組件測試項目:(共23項)UL1703-19Temperature test(高温测试)UL1703-20V oltage and current measurements test(电压电流量测试)UL1703-21L eakage current test(泄漏电流测试)UL1703-22 S train relief test(线扣拉力测试)UL1703-23 P ush test(推挤测试)UL1703-24 C ut test(切割测试)UL1703-25 B onding path resistance test(接合路径电阻测试)UL1703-26 D ielectric voltage-withstand test(耐电压测试)UL1703-27 W et insulation-resistance test(绝缘电阻测试)UL1703-28 R everse current overload test(反向电流超载试验)UL1703-29 T erminal torque test(端子扭矩测试)UL1703-30 I mpact test(冲击测试)UL1703-31 F ire test(防火测试)UL1703-33 W ater spray test(洒水测试)UL1703-34 A ccelerated aging test(加速老化测试)UL1703-35 T emperature cycling test(温度循环测试)UL1703-36 H umidity test(湿冷冻测试)UL1703-37 C orrosive atmosphere test(气体腐蚀测试)UL1703-38 M etallic coating thickness test(金属涂层厚度试验)UL1703-39 H ot-spot endurance test(热斑耐久试验)UL1703-40 A rcing test(电弧试验)UL1703-41 M echanical loading test(机械载荷试验)UL1703-42 W iring Compartment Securement Test(布线稳固性测试)UL1703测试项目分类:说明:依据每一个测试项目的目的类型(环境测试、电性量测、机械测试、安全测试、照耀测试、诊断量测)加以分类环境测试:UL1703-19高温测试、UL1703-34加速老化测试、UL1703-35温度循环测试、UL1703-36湿冷冻测试、UL1703-37气体腐蚀测试电性量测:UL1703-27湿绝缘电阻测试、UL1703-20电压电流量测测试、UL1703-21泄漏电流测试、UL1703-25接合路径电阻测试机械测试:UL1703-22 线扣拉力测试、UL1703-23推挤测试、UL1703-24切割测试、UL1703-29端子扭矩测试、UL1703-30冲击测试、U L1703-41机械载荷试验、UL1703-42布线稳固性测试安全测试:UL1703-26耐电压测试、UL1703-28反向电流超载试验、UL1703-31防火测试、UL1703-33洒水测试、UL1703-40电弧试验照耀测试:UL1703-39热斑耐久试验诊断量测:UL1703-38金属涂层厚度试验IEC61215&UL1703太阳能电池可靠度试验项目比较表:说明:比较IEC61215与UL1703在太阳能电池可靠度试验中其试验项目的差异性试验方式/适用规范IEC61215UL1703电气特能测试(Electrical performance test)●●热循环测试(Thermal cycle test)●●湿冷冻循环测试(Humidity freeze cycle test)●●机械负荷测试(Mechanical load test)●●热班耐受测试(Hot-spot endurance test)●●目视检查(Visual inspection procedure)●电气绝缘测试(Electrical isolation test [dry hi-po])●旁路二极管热测试(Bypass diode thermal test)●湿漏电流测试(Wet leakage current test)●冰雹冲击测试(Hail impact test)●湿热测试(Damp heat test)●連接端稳固测试(Robustness of terminations test)●户外曝晒测试(Outdoor exposure test)●紫外线前处理测试(UV Preconditioning Test)●温度系数量测(Measurement of temperature coefficients)●●标称工作[NOCT]温度的量测(Measurement of nominal operating celltemperature)在低照耀光下的性能(Performance at low irradiance)●标称工作温度[NOCT]下性能(Performance at NOCT)●最大功率测定(Maximum power determination)●接合路径电阻测试(Bonding path resistance test)●湿隔離电阻测试(Wet insulation resistance test)●耐电压测试(Dielectric voltage-withstand test)●电弧试验(Arcing test)●泄漏电流测试(Leakage current test)●泼水测试(Water spray test)●高温测试(Temperature test)●加速老化测试(Accelerated aging test)●线扣拉力测试(Strain relief test)●反向电流超载试验(Reverse current overload test)●端子扭矩测试(Terminal torque test)●推挤测试(Push test)●切割测试(Cut test)●冲击测试(Impact test)●防火测试(Fire test)●气体腐蚀测试(Corrosive atmosphere test)●金属涂层厚度试验(Metallic coating thickness test)●布线稳固性测试(Wiring Compartment Securement Test)●试验总数共19项共23项●:表示该类型太阳能电池有进行此试验方式UL1703太阳能电池可靠度试验测试流程:UL1703平板型太阳能电池可靠度试验规范目的说明:说明:UL1703的太阳能电池的测试项目共有23项测试,将其试验条件的测试目的加以说明整理介绍。

热斑

热斑

热斑效应在一定条件下,一串联支路中被遮蔽的太阳电池组件,将被当作负载消耗其他有光照的太阳电池组件所产生的能量。

被遮蔽的太阳电池组件此时会发热,这就是热斑效应。

这种效应能严重的破坏太阳电池。

有光照的太阳电池所产生的部分能量,都可能被遮蔽的电池所消耗。

为了防止太阳电池由于热斑效应而遭受破坏,最好在太阳电池组件的正负极间并联一个旁路二极管,以避免光照组件所产生的能量被受遮蔽的组件所消耗。

孤岛效应:太阳能发电系统与市电系统并联供电时,当市电发生故障系统未能及时检知并切离市电系统,而产生独立供电现象。

一旦发生孤岛运转现象时,会造成人员受伤与设备之损坏,故系统设计须具备该效应侦测保护功能。

改善的方法就是采用“反孤岛检测”。

太阳电池组件热斑效应介绍及检测方法:太阳电池组件通常安装在地域开阔、阳光充足的地带。

在长期使用中难免落上飞鸟、尘土、落叶等遮挡物,这些遮挡物在太阳电池组件上就形成了阴影,在大型太阳电池组件方针中行间距不适合也能互相形成阴影。

由于局部阴影的存在,太阳电池组件中某些电池单片的电流、电压发生了变化。

其结果使太阳电池组件局部电流与电压之积增大,从而在这些电池组件上产生了局部温升。

太阳电池组件中某些电池单片本身缺陷也可能使组件在工作时局部发热,这种现象叫“热斑效应”。

在实际使用太阳电池中,若热斑效应产生的温度超过了一定极限将会使电池组件上的焊点熔化并毁坏栅线,从而导致整个太阳电池组件的报废。

据国外权威统计,热斑效应使太阳电池组件的实际使用寿命至少减少10%。

热斑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尽管太阳电池组件安装时都要考虑阴影的影响,并加配保护装置以减少热斑的影响。

为表明太阳电池能够在规定的条件下长期使用,需通过合理的时间和过程对太阳电池组件进行检测,确定其承受热斑加热效应的能力。

确定太阳电池组件承受热斑加热能力的检测试验叫“热斑耐久试验”。

热斑耐久试验过程需严格遵循国际标准IEC 61215-2005,试验内容大致如下:1. 装置(1)辐照源1,稳态太阳模拟器或自然光,辐照度不低于700W/m2,不均匀度不超过±2%,瞬时不稳定度在±5%以内。

太阳能光伏组件热斑效应的检测与控制措施研究

太阳能光伏组件热斑效应的检测与控制措施研究

太阳能光伏组件热斑效应的检测与控制措施研究在光伏组件长期运行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影响光伏组件性能的质量问题,如“热斑效应”、“EV A黄变”、“隐裂”等,直接影响到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和使用寿命,从光伏组件性能的统計数据来分析,其中“热斑效应”对光伏组件性能影响最大,已成为导致光伏组件损坏、发生火灾、发电功率下降的主要因素,对光伏发电项目经济效益,光伏电站安全运行等都带来了严重影响。

因此,为了控制“热斑效应”的危害,我们通过仿真实验、研究分析其形成原因,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保证光伏光伏组件发电项目的安全、高效运行。

标签:光伏组件;热斑效应;控制措施1 引言能源是推动当今社会前进的动力,传统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及新兴的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源等共同推动着社会的进步,现当人们拼命消耗能源,发展经济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个新的困境,一是传统能源数量逐渐减少,二是在使用这些传统能源时,这些能源所产生的排放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

在这个时候,人们都希望有一种无污染、无排放、可再生的能源,希望可以通过这种能源来替代原有的类的能源供给结构,以保障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这时太阳能获得了人们的关注,这主要因为太阳能资源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且能为人类自由开发利用的天然资源。

太阳能光伏发电就是利用太阳能组件直接将太阳能转变成电能,运用的是光生伏特效应原理,根据此原理,太阳能组件吸收太阳辐射能量,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最后通过一系列的转变处理,将此电能转换成我们可以直接利用的电能的过程。

光伏发电系统中的主要设备包括光伏组件、汇流箱、逆变器、升压变压器、电力电缆及监控系统等,而在这些设备里,光伏组件是光伏发电系统中最核心的设备,光伏组件光电转换率的高低和使用寿命直接决定了太阳能光伏发电阵列发电量和经济效益的多少,因此提高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和使用寿命是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成功的关键。

在光伏组件长期运行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影响光伏组件性能的质量问题,如“热斑”、“EV A黄变”、“隐裂”等,直接影响到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和使用寿命,从光伏组件性能的统计数据来分析,其中“热斑效应”对光伏组件性能影响最大,已成为导致光伏组件损坏、发生火灾、发电功率下降的主要因素,对光伏发电项目经济效益,光伏电站安全运行等都带来了严重影响。

IEC61215-2005-测试序列

IEC61215-2005-测试序列

IEC61215:2005测试序列8 ModulesPreconditioning(5 kWh·m-2)(预处理)10.1Visual inspection(外观检查)10.2Maximum powerdetermination(最大功率确定)10.3Insulation test(绝缘试验)10.15Wet leakage current test(湿漏电流试验)1 Module Control1 Module10.14Measurement oftemperature coefficients(温度系数测量)10.5NOCT(电池组件的标称工作温度测量)10.6Performanceat STC and NOCT (标称工作温度和标准测试条件下的性能)10.7Performanceat low irradiance (低辐照度下的性能)10.8Outdoor exposure test(60 kWh·m-2)(户外爆晒试验)10.18Bypass diodethermal test(旁路二极管热性能试验)10.9Hot-spotendurance test(热斑耐久试验)10.15Wet leakage current test(湿漏电流试验)2 Modules10.10UV Preconditioning test(15 kWh·m-2)(紫外预处理试验)10.11Thermal cycling test(50 cycles,-40 °C to + 85 °C)(热循环50试验)10.12Humidity freeze test(10 cycles,-40 °C to + 85°C,85 % RH)(湿-冻试验)1 Module10.14Robustness ofterminations test(引出端强度试验)2Modules10.15Wet leakage current test(湿漏电流试验)2 Modules10.11Thermal cycling test(200 cycles,-40 °C to + 85 °C)(热循环200试验)10.15Wet leakage current test(湿漏电流试验)2 Modules10.13Damp heat test(1000 h,85 °C,85 % RH)(湿-热试验)10.15Wet leakage current test(湿漏电流试验)1 Module10.16Mechanicalload test(机械载荷试验)1 Module10.17Hail test(冰雹试验)2Modules10.15Wet leakage current test(湿漏电流试验)。

太阳能光伏组件热斑效应的检测与控制措施研究

太阳能光伏组件热斑效应的检测与控制措施研究

太阳能光伏组件热斑效应的检测与控制措施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制定了生态环保政策,积极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太阳能以高效的利用率以及清洁、可再生等因素,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清洁能源。

目前而言,我国的太阳能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是,太阳能光伏组件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影响光伏组件性能的质量问题,比如“热斑效应”,不仅影响光伏组件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对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基于此,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深入分析“热斑效应”的形成原因以及控制措施,保证太阳能光伏组件的高效运行。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组件;热斑效应;控制措施引言:能源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传统的能源是以石油、煤炭以及天然气为代表,新型能源则是以核能、风能、太阳能以及地热能为代表,共同组建了当今社会的能源体系。

但是,随着我国节能环保政策的不断深入,逐步压缩了对传统能源开采,积极发展新型清洁能源,以此来降低生态环境破坏带来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太阳能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因为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太阳能的转化效率也比较高,是最为理想的一种新能源。

在太阳能系统当中,光伏组件就是其中的核心,光伏组件在长期的运行过程汇总,会出现一些影响光伏组件性能的质量问题,其中以“热斑效应”为代表,不仅影响光伏组件的使用效率,还严重地威胁到了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

基于此,我们需要对光伏组件的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分析一下出现“热斑效应”的根本原因,以及带来的影响,并且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控制措施,以此来保证光伏组件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高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

一、“热斑效应”的概念在光伏组件当中,如果一串联支路出现了被遮挡、裂缝、气泡、起皮等情况,内部的连接构件也有可能出现失效的情况。

出现这种之后,通过这一串联支路的电阻就会增加,串联支路就会出现严重的发热情况,进而严重地消耗光伏组件所产生的能量,不仅如此,随着消耗能源的不断增多,串联支路的发热情况也会越来越严重,这种情况被称之为“热斑效应”。

8 组件生产IEC标准试验

8 组件生产IEC标准试验

第八章 IEC61215-2005 标准试验介绍一、范围和目的范围:本标准只适用于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

目的:在尽可能合理的经费和时间内确定组件的电性能和热性能,说明组件能够在规定的气候条件下长期使用。

二、抽样从同一批或几批产品中,随机地抽取8 个组件进展试验。

这些组件应由符合相应图纸和工艺要求规定的材料和元件所制造。

三、标志每个组件都应有以下清晰而且擦不掉的标志:制造厂的名称、标志或符号;产品型号产品序号引出端或引线的极性组件允许的最大系统电压四、试验前准备工作在开场试验前,要将所有组件,包括控制组件,在开路状态下在实际阳光或模拟阳光下照射,使累计辐射量到达5kWh·m-2 到5.5 kWh·m-2。

把组件分组,并按测试程序的顺序进展鉴定试验。

五、合格判据如果每一个试验样品到达以下各项判据,则认为该组件设计通过了鉴定试验,也通过了定型。

1、在标准测试条件下,组件的最大输出功率衰减在每个单项试验后不超过规定的极限,在每组试验后的不超过8%;2、在试验过程中,无组件呈现断路现象;3、无任何严重外观缺陷;4、试验完成后满足绝缘试验要求;5、每组试验开场时和完毕时,湿热试验后满足漏电流试验的要求;6、满足单个试验的特殊要求。

注: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组件达不到上述判据,该设计将视为达不到鉴定要求。

如果一个组件未通过任一项试验,取另外两个满足第 3 章要求的组件从头进展全部相关试验程序的试验。

假设其中的一个、或两个组件都未通过试验,该设计被判定达不到鉴定要求。

如果两个组件都通过了试验,则该设计被认为到达鉴定要求。

六、严重外观缺陷对设计鉴定和定型,以下缺陷是严重的外观缺陷:1、破碎、开裂、或外外表脱附,包括上层、下层、边框和接线盒;2、弯曲、不规整的外外表,包括上层、下层、边框和接线盒的不规整以至于影响到组件的安装和/或运行;3、一个电池的一条裂缝,其延伸可能导致超过一个电池10%以上面积从组件的电路上减少;4、在组件的边缘和任何一局部电路之间形成连续的气泡或脱层通道;5、丧失机械完整性,导致组件的安装和/或工作都受到影响。

61215与61730的区别

61215与61730的区别

对10个组件以低于 系统最大电压的值 开始,达到局部放 a)如果平均值减去局部放电熄灭电压的标准差大于1.5倍的厂家所提 电电压降至局部放 供的系统电压,则认为通过测试。 电电压熄灭点,测 试灵敏度测量。 对导线管施加一定 a)组件接线盒的外壁没有裂痕或与导线管脱离。 的载荷,持续60秒 试验在标准条件和 25℃环境温度进行 试验。使用轴对孔 口盖施加44.5N的 力,维持1min。 a)在受稳定应力后孔口盖应保持原位,在孔口盖和开口之间的距离 不超过0.75mm; b)孔口盖应在不留下任何锋利边缘或造成接线盒损坏的条件下轻易 移除。
引出端强度试验
热斑耐久试验
旁路二极管热性能试验
机械载荷试验
确定组件经受风、雪或覆冰等 静态载荷的能力
最大功率确定
确定组件在各种试验环境前后 的最大功率
温度系数测量
从组件试验中测量其电流温度 系数(α )、电压温度系数 (β )和峰值功率温度系数 (δ )
电池标称工作温度的测量
测试组件测标称工作温度
标准测试条件和标称工作温度下的性能
在标准测试条件和标称工作温 度和辐照度为800W*m-2,且满 足GB/T 6495.3的标准太阳光 谱辐照度分布条件下,确定组 件随符合变化的电性能。 依据GB/T 6495.1的规定,在 25℃和辐照度为200W*m-2的自 然光和符合IEC 904-9要求的B 级和更优模拟器下,确定组件 随负荷变化的电性能。 初步评价组件经受室外条件曝 晒的能力,并可使在实验室试 验中可能测不出来的综合衰减 效应揭示出来。
湿冻试验
紫外试验
测定组件中的载流部分与组件 边框或外部之间的绝缘是否良 好
绝缘耐压试验
绝缘耐压试验 测试组件电流体和边框(外 界)的绝缘性能是否足够的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9 热斑耐久试验
a) 10.9.1 目的
确定组件承受热斑加热效应的能力,如这种效应可能导致焊接熔化或封装退化。

电池不匹配或裂纹、内部连接失效、局部被遮光或弄脏均会引起这种缺陷。

b) 10.9.2 热斑效应
当组件中的一个电池或一组电池被遮光或损坏时,工作电流超过了该电池或电池组降低了的短路电流,在组件中会发生热斑加热。

此时受影响的电池或电池组被置于反向偏置状态,消耗功率,从而引起过热。

图6描述了由一组串联电池构成的组件的热斑效应,该组件中电池Y被部分遮光。

Y消耗的功率等于组件电流与Y两端形成的反向电压的乘积。

对任意辐照度水平,在短路时消耗的功率最大,此时加于Y的反向电压等于组件中其余(S-1)个电池产生的电压,在图6中用Y 的反向I-V曲线和(S-1)个电池的正向I-V曲线的映象的交点处的阴影矩形来表示最大消耗功率。

由于不同电池的反向特性差别很大,有必要根据其反向特性曲线与图7所示的“试验界限区”的交点,把电池分成电压限制型(A类)或电流限制型(B类)两类。

图6所示的一个损坏或遮光电池的最大功率消耗的情况属A类,这种情况发生在反向曲线和(S-1)个电池的正向I-V曲线的映象在最大功率点相交。

作为对比,图8表示一个B类电池在完全遮光时的最大功率消耗。

应该注意,此时消耗的功率可能仅是组件总有效功率的一部分。

c) 10.9.3 电池内部连接的分类
光伏组件中的太阳电池可以以下列方式之一进行连接:
串联方式:s个电池呈单串串联连接(图6);
串联-并联连接方式:即将p个组并联,每组s个电池串联(图9);
串联-并联-串联连接方式:即b个块串联,每个块有p个组并联,每组s个电池串联(图10)。

如果有旁路二极管,由于限制了其所连接电池的反向电压,因此也算做被试验电路的一部分。

每一种结构需要一种特殊的热斑试验程序。

组件短路时其内部功率消耗最大。

注:当保护电路元件二极管被短路时,其的内部消耗功率最大,此时通常伴随整个组件被短路。

如果组件无旁路二极管,应检查制造商的指南,是否有安装旁路二极管前可串联使用的最大组件数量。

如果推荐的可串联使用的最大组件数量大于1,则本部分后续试验应该采用推荐的串联组件来进行,此时在5h曝晒过程中,应将提供功率电流设定在I MP。

d) 10.9.4 装置
a) 辐射源1,稳态太阳模拟器或自然光,辐照度不低于700W·m-2,不均匀度不超过±2%,瞬时不稳定度在±5%以内。

b) 辐射源2,C级(或更好)的稳态太阳模拟器或自然光,其辐照度为1000W·m-2±10%。

c) 组件I-V曲线测试仪。

d) 一组对试验太阳电池遮光增量为5%的不透明盖板。

e) 如需要,加一个适当的温度探测器。

e) 10.9.5 程序
在组件试验前应安装制造厂推荐的热斑保护装置。

图1 A类电池的热斑效应
10.9.5.1 串联连接方式
a) 将不遮光的组件在不低于700W·m-2的辐射源1下照射,测试其I-V特性和最大功率点的电流I MP。

b) 使组件短路,用下列方法之一选择一片电池:
1) 组件在稳定的、辐照度不低于700W·m-2的辐射源1照射下,用适当的温度探测器(推荐使用红外照像仪)测定最热的电池。

2) 在步骤a)所规定的辐照度下,依次完全挡住每一个电池,选择一个或其中一个,当它被挡住时,短路电流减小最大。

在这一过程中,辐照度的变化不超过5%。

c) 同样在步骤a)所规定的辐照度(±3%内)下,完全挡住选定的电
池,检查组件的I SC是否比步骤a)所测定的I MP小。

如果这种情况不发生,就不能确定在一个电池内产生最大消耗功率的条件。

此时,继续完全挡住所选择的电池,省略步骤d)。

图2 反向特性
图3 B类电池的热斑效应
d) 逐渐减少对所选择电池的遮光面积,直到组件的I SC最接近I MP,此时在该电池内消耗的功率为最大。

e) 用辐射源2照射组件,记录I SC值,保持组件在消耗功率为最大的状态,必要时,重新调整遮光,使I SC维持在特定值。

在此过程中
组件的温度应该在50℃±10℃。

f) 保持此状态经过5h 的曝晒。

图 4 串联-并联连接方式
10.9.5.2 串联-并联连接方式
a) 将不遮光的组件在不低于700W ·m -2的辐射源1下照射,测试其I-V 特性,假定所有串联组产生的电流相同,用下列方程计算热斑最大功率消耗时对应的短路电流I SC (*):
()()p I p p I I MP SC SC //1(*)+-=∙ (4)
式中:I SC ——不遮光组件的短路电流;
I MP ——不遮光组件最大功率点的电流;
p ——组件的并联组数。

b) 使组件短路,用下列方法之一选择一片电池:
1) 组件在稳定的、辐照度不低于700W·m-2的辐射源1照射
下,用适当的温度探测器测定最热的电池。

2) 在步骤a)所规定的辐照度下,依次完全挡住每一个电池,
选择其中一个,当它被挡住时,短路电流减小得最多。

在这一
过程中,辐照度的变化不超过5%。

c) 同样在步骤a)所规定的辐照度(±3%内)下,完全挡住选择的电池,检查组件的I SC是否比步骤a)所测定的I SC(*)小。

如果这种情况不发生,就不能确定在一个电池内发生最大消耗功率的条件。

此时,继续完全挡住所选择的电池,省略步骤d)。

d) 逐渐减少对所选择电池的遮光面积,直到组件的I SC最接近I SC(*),此时在该电池内消耗的功率为最大。

e) 用辐射源2照射组件,记录I SC值,保持组件在消耗功率为最大的状态,必要时,重新调整遮光,使I SC维持在特定值。

在此过程中组件的温度应该在50℃±10℃。

f) 保持此状态经过5h的曝晒。

10.9.5.3 串联-并联-串联连接方式
a) 将不遮光的组件短路,并在不低于700W·m-2的稳定辐射源1下照射。

随机取组件中至少30%的单体电池,依次完全挡住每一个电池,用热成像仪或其他适当的仪器测量该电池的稳定温度。

b) 完全挡住步骤a)所发现的温度为最高的一个电池。

c) 在连续监测电池温度时,逐渐减少对该电池的遮光面积,来确
定该电池达到最高温度的条件。

d) 保持步骤c时的遮光状态,用辐射源2照射组件。

在此过程中组件的温度应该在50℃±10℃。

f) 保持此状态经过5h的曝晒。

图5 串联-并联-串联连接方式
10.9.6最后测试
重复10.1、10.2和10.3的试验。

10.9.7要求
应满足下列要求:
—无第7章中规定的严重外观缺陷;
—最大输出功率的衰减不超过试验前测试值的5%;—绝缘电阻应满足初始试验同样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