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青花瓷纹饰中的节奏和韵律探析

合集下载

清代瓷质鼻烟壶的造型和装饰艺术特征

清代瓷质鼻烟壶的造型和装饰艺术特征

27丽多姿的色彩,繁复工整的纹饰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美感和盛世之作的华丽。

4、雕瓷鼻烟壶雕瓷鼻烟壶是指用刀具在鼻烟壶的瓷胎上根据需要雕刻出或深或浅的花纹图式,其特点是着力点较大,凹凸有致,立体感强,体现了与平面瓷上绘画不一样的质感和审美。

如图5是清乾隆粉彩雕瓷博古图鼻烟壶,它立意考究,壶体上塑有几案、书籍、炉、插瓶、灵芝、茶壶、围棋罐等纹饰,寓“清雅高洁”之意,凸显出文人的书卷气质。

雕瓷鼻烟壶的制作工艺为先用浅浮雕、高浮雕和粘贴的方式来体现方寸之间的鼻烟小壶的立体感和高低错落的变化,再在纹饰上施红、绿、紫、蓝、黑等色与素地的壶体形成对比,更显示了这件彩色雕瓷官窑作品的精美和光彩照人。

清代嘉庆、道光以后,雕瓷鼻烟壶尤为盛行,素雕作品一般挂一道釉,如浅黄、淡绿等,胎质较粗,偶有砂点。

彩色雕瓷鼻烟壶多做人物及荷花、虫草等纹饰塑于壶身,大都构图讲究,色彩艳丽,雕工精致。

四、结语纵观我国清代瓷质鼻烟壶近三百多年来的发展,它虽然是某个历史时期的特定产物,但鼻烟壶并没有随着鼻烟的消失而消亡,反而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工艺财富流传下来,为世人瞩目。

正所谓“把玩之间问智慧,方寸之中见精彩”,鼻烟壶的造型和装饰艺术之美无不让人感叹,它凝聚了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的精华,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中华文明发展演变的重要历史见证,也是对世界文化艺术的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1] 张荣.鼻烟壶.收藏故宫.故宫博物院编,紫禁城出版社[2] 赵汝珍.古玩指南·民国.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3] 陈韬.鉴识鼻烟壶.福建美术出版社图5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28雍正青花缠枝纹的图式及装饰文化探析严国玮(景德镇陶瓷工业设计研究院)缠枝纹作为我国传统造物体系中重要的装饰纹样之一,其在传统工艺美术装饰中的应用比比皆是,在青花纹饰的表现形式上尤为突出。

它通过将蕴含祥瑞寓意、宗教色彩等植物纹饰的枝叶加以变形、叠合的方式,使器物装饰面呈现盘根错节、循环往复的装饰特点。

美不胜收的青花瓷装饰图案

美不胜收的青花瓷装饰图案

美不胜收的青花瓷装饰图案古代青花瓷装饰图案丰富多彩,其中常见的有下列一些:1、回纹,因其线条形式如“回”字一样整齐排列而得名。

回纹给人以回环往复和方正、庄重、连绵之感,多用于器物内外口边沿或下足部。

2、忍冬纹,即金银花,多年生攀缘类植物,花可入药。

所绘枝蔓花叶按一定规律弯曲缠绕,有绵长不断之意。

这种二方连续的图案呈现一种运动姿态,绵长的连续曲线流畅而有节奏,形成旋律线,产生优美的韵律感。

3、缠枝花纹,由忍冬纹发展而来,一般采用二方连续成四方连续的形式,绘以活泼多变、错落有致的缭绕藤蔓和饱满丰茂的各式花朵。

变形枝蔓常常连接缠绕着菊花、莲花、牡丹等花卉,图案分别称为缠枝菊、缠枝莲、缠枝牡丹等。

4、卷枝纹,又有卷草纹之称,也是忍冬纹派生出的一种辅助纹饰。

图案为变形植物枝蔓作连续卷波状,枝叶线条往往概括抽象,不出现花。

5、蕉叶纹,以芭蕉叶的上仰或下垂的方式整齐排列形成的纹饰,有单叶排列,也有双层复叶排列。

蕉叶纹是元明清青花瓷大器上,颈肩部或近足部的常用纹饰。

6、莲瓣纹,用莲花瓣为单位,整齐排列形成的纹饰。

有仰莲、覆莲、变形莲之分。

元、明青花器的肩、足部常用辅助边饰。

其莲瓣内多绘以其他简单图形,为花卉、杂宝、葫芦、圆圈等。

其中元代莲瓣多自成单元,瓣间留有空白;明代莲瓣间互借边线,不留空当。

7、云头纹,云纹的一种,形似如意,故又称为如意云头。

多为瓶罐大器肩部的装饰图。

云头下垂上仰,一实一虚,内部绘上海水、莲花、牡丹、花鸟、瓜果、动物等,以丰富其装饰效果。

8、菱形交叉几何纹、朵梅纹、连钱纹等。

9、锦地纹,仿照锦缎织成的花纹,显得华贵而富丽。

在青花瓷上有时作为衬托主纹饰的底纹出现。

10、龟背纹,以六边形的基本图案组合而成,形成为乌龟背部的几何图案,有长寿吉祥之意。

11、金钱纹,以圆圈为基本图形、四方连续交叠组合而成为带方孔的圆形钱币形状。

寓意富贵进财之意。

12、海水纹,以波涛起伏的形状绘制而成,生动而有韵律感。

青花制作工艺及特点

青花制作工艺及特点

青花制作工艺及特点青花瓷是中国传统的瓷器制作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

它以青花为主要装饰,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富有韵味,被誉为中国瓷器的瑰宝。

下面将详细介绍青花瓷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一、青花瓷的制作工艺青花瓷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准备、胎体制作、釉料涂装、花纹绘制、烧制等过程。

1. 原料准备:青花瓷的主要原料是瓷土、石英石和石灰石。

这些原料经过粉碎、混合、过筛等处理后,可以得到均匀细腻的瓷土。

2. 胎体制作:瓷土经过造型、修整、烘干等工序后,制成胎体。

胎体的形状可以是碗、盘、瓶、罐等各种器型。

3. 釉料涂装:胎体经过烧制前,需要涂上一层釉料。

釉料的制作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制。

涂装时要注意均匀涂抹,避免出现厚薄不一的情况。

4. 花纹绘制:涂装完毕的胎体需要进行花纹绘制。

青花瓷的花纹主要是采用蓝色的铜蓝颜料绘制,通过手工或者模具进行描绘。

绘制时要注意线条的流畅和色彩的鲜艳,使花纹更加生动和精致。

5. 烧制:花纹绘制完成后,将胎体进行烧制。

烧制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瓷土的特性和制作要求进行调整。

烧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烧窑温度和通风条件,以保证瓷器的质量。

二、青花瓷的特点青花瓷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鲜艳的色彩:青花瓷以蓝色为主,色彩鲜艳,且具有一定的透明感。

蓝色在烧制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不同的色调,使青花瓷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色彩变化。

2. 线条流畅:青花瓷的花纹线条流畅自然,给人一种优雅的美感。

绘制青花瓷的花纹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磨砺和实践,绘画师傅们经过多年的研习,掌握了独特的技法,使得花纹线条更加流畅。

3. 富有韵味:青花瓷的花纹多以自然界的物象为主题,如花卉、鱼虾、山水等。

这些花纹图案富有韵味,能够给人带来愉悦和享受。

4. 技艺独特:青花瓷的制作工艺需要经过多个环节进行,其中花纹绘制是最为关键的一环。

绘制青花瓷的花纹需要掌握独特的技法和手法,需要绘画师傅们具备高超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经验,因此制作出来的青花瓷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节奏的美感》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节奏的美感》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节奏的美感》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节奏的美感》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第五课内容。

这是一节“造型·表现”课,通过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建筑中、美术作品中的节奏感,了解节奏与美术的紧密联系,体验节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美感。

通过创作有节奏的美术作品,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力,体会节奏在艺术上的美感。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列举出生活中有节奏的景或物,了解其中的节奏并联系到美术作品中,体验美术作品中的节奏美感。

2. 通过对生活中、艺术作品中节奏感的观察、体验、分析,感受节奏的美感,并能够运用有规律的纹样表现美术中的节奏。

3.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体会美术作品和生活中的节奏美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图片、观察、分析、体验美术作品中的节奏美感。

2.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二方连续与四方连续纹样表现美术作品中的节奏。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音乐导入过渡语:一起跟老师听一段音乐,可以试着用手跟老师一起打节拍。

咱们刚才一起打的这个节拍就是音乐中的节奏,正因为有了这个节奏,这段曲子才有美感。

生活中的事物也是如此,有了节奏才会更加漂亮。

2.出示课题过渡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节奏的美感》。

(二)讲授新课1. 观察生活中有节奏的事物过渡语:节奏不仅仅存在于音乐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节奏。

(1)欣赏栅栏图片,请学生说说它的规律。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就是栅栏的节奏。

(2)请学生列举生活中有节奏的事物。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列举出:蘑菇、米兰教堂、林中小径、高楼林立、水晶灯、立交桥,并在课件上用文字标明组合规律(大与小、粗与细、曲与直、疏与密、长与短、宽与窄)。

教师总结:这些事物中有两种或多种不同要素按照一定的秩序出现,就可以产生节奏感。

(3)欣赏色彩中的节奏。

出示色彩图片(舒缓、热烈、平静、温暖)。

过渡语:你觉得图片中哪个是舒缓/强烈/平静/温暖。

试论青花瓷的构图与布局

试论青花瓷的构图与布局

22试论青花瓷的构图与布局江淑珍 徐丽萍收稿日期:2012-10-08任何一件陶瓷作品的形成,都是通过作者对将要形成的作品的构思、设想以及图案的布局等思虑后,再付诸实施而形成。

所以说,任何一件陶瓷作品,都表现了创作者的思想内容以及和他所要表达的意义。

就是同一个画面,如牡丹,由两个作者来创作,他们所表现的思想和内容也不尽相同;一个创作者可能表现的是富贵天香,而另一个则可能表现的是紫归牡怀。

当然,创作者在作品中表现的思想内容的不同,与其个人的思想、观念、经历以及受教育程度等众多因素有关,也与其习惯的创作手法相关。

但不管创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思想内容,一件作品的形成,都凝聚了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即每一件作品都要通过“构思”来完成,这里也就存在一个创作者对将要形成的作品的构图与布局问题。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青花瓷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创作者在作品的构图与布局上除了按自己的思想和意愿来完成外,还必须遵循一定之“规”。

而这一定之“规”,就是我们所要强调的构图与布局。

青花瓷的构图与布局之所以有一定之“规”,首先是因为青花是单一色彩,呈青蓝色;青蓝色与瓷的白色组织在一起形成图案,必然出现蓝、白之间关系的处理,形成一定之规。

其次是,青花不仅能够独立成案,也是陶瓷装饰的最好手法,用青花来装饰,和其它的如玲珑、粉彩等结合在一起,怎样才能衬托出它的美使其整个画面达到最佳效果,更有它的一定之“规”。

当然,还有其它的一些内容,我们不去过多地罗列,本文就以上方面内容作一探讨。

一、青花瓷的构图。

青花虽然是单一色彩,由于它在白瓷上呈现的青蓝色而显现的娇翠欲滴,使得人们对它钟爱有佳。

青花瓷的构图不管是简是繁,都要体现一个完整、生动的画面。

我们常常能够看到一些老艺人,画青花似乎想都不要想,只见彩笔挥动,一幅幅画面跃然瓷上。

浅谈元代青花瓷器的绘画风格

浅谈元代青花瓷器的绘画风格
枝 莲花 、 波 纹、 意纹 、 海 如 回纹 , 间 隔 着 出现 , 整 个 瓷 面 会 在
表意方式 , 以及夸张、 变形 、 率直 、 随意的表现手法和 多样 变化的表现形式为其特 征。 内容上看 , 从 民间美术纹样是
民众对生存 、 生活 , 祥美满的功力追求 , 吉 反映 了真诚、 坦
关键 词 : 青花
陶瓷绘 画 人物 画 艺 术语 言


元 青 花 的概 述
青花 瓷器 的定 义为应用钴料在瓷胎上绘 画,然后
题纹饰可单独出现, 也可配合辅助纹饰 共同构成 青花
装 饰 。 青 花 边 饰纹 样 的视 觉 特 点 除 了来 源 于 纹 样 本 元
上 透 明釉 ,在 高 温 下 一 次 烧 成 ,呈 现 蓝 色 花 纹 的铀 下
奏与韵律、 重复 与呼应、 比例 与尺度 、 风格与个性 的形
式 因素 。
元代的装饰纹样 不仅 有很强 的写实性 , 而且能够
在 某 些 局 部 的 描 绘 上进 行 大胆 的夸 张 。 这些 融 写 实与
夸张于 一体 , 介于“ 与不似 ” 似 之间的艺术 风格 , 同元
画所 追 求 的 “ 韵 意 趣 ” 神 可谓 异 曲 同工 。 元代 边 饰 中 以
同 时 元 代 青 花 瓷 画作 为 瓷 器 装 饰 的重 要 语 言 , 必 须 考 虑 对 瓷 器 造 型 的 适 应 ,青 花 瓷 画 必须 通 过 巧 妙地
安排 、 整体 的建构 , 才能体现 出造型 、 文饰、 色彩 、 材质 、 工艺、 法等瓷器 的整体 审美效应。从审 美上来看, 技 元 青花瓷画作为时代文化思想载体 ,它体现 出多元融合 的民族特点。 即体现 了蒙古 民族 文化崇 白尚蓝的色彩

元代青花瓷纹饰的特征

元代青花瓷纹饰的特征

元代青花瓷纹饰的特征元代青花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时期,其青花瓷器具有独特的纹饰特征,代表了当时陶瓷工艺和审美风格。

以下是元代青花瓷纹饰的一些特征:1. 青花绘画风格:元代青花瓷的青花绘画风格多变,绘制方法自由灵动,线条流畅。

青花在瓷器表面上以缠枝纹、花卉、动物、人物、山水等多种图案形式呈现。

画面常以蓝色为主,采用薄涂、挂瓷和点染等手法,轮廓线条简练而生动。

2. 深浅不一的青花色彩:元代青花瓷的青花釉色常常变化丰富,深浅相间,使图案在瓷器表面呈现出层次感。

青花色彩多用于勾勒轮廓和细节,以形成对比。

3. 纹样多样化:元代青花瓷纹样多种多样,内容丰富。

主要纹饰包括草花纹、莲纹、荷叶纹、鱼纹、花鸟纹、龙纹、凤纹、人物故事纹等,其中的图案寓意丰富,常常融入中国文化和宗教意象。

4. 瓷器形式和器型:元代青花瓷器型丰富多样,有瓶、罐、盘、碗、壶、盏等。

瓷器造型多采用古典端庄的风格,同时也有较大胆的创新,如一些特殊的花瓶、花插、器物等。

5. 纹饰的纵深感:元代青花瓷器纹饰常常给人以纵深感,画面层次分明,通过线条交错、远近相间,营造出立体感和空间感。

6.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

元代青花瓷的纹饰构图非常饱满,各个元素之间层次分明且丰富多样,但又不显得杂乱无章。

7.笔法流畅有力。

元代青花瓷的纹饰笔法多以一笔点划为主,给人一种流畅且有力的感觉。

8.勾勒渲染粗壮沉着。

在绘制纹饰时,元代青花瓷采用的是粗壮的勾勒和沉着的渲染手法,使得整个纹饰显得非常有力量感。

9.主题纹饰题材广泛。

元代青花瓷的主题纹饰题材非常广泛,包括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

例如,人物纹饰有高士图、历史人物等;动物纹饰有龙凤、麒麟、鸳鸯、游鱼等;植物纹饰则以牡丹、莲花、兰花、松竹梅、灵芝、花叶、瓜果等为主。

10.辅助纹饰种类繁多。

除了主题纹饰,元代青花瓷还有很多辅助纹饰,如卷草、莲瓣、古钱、海水、回纹、朵云、蕉叶等。

这些辅助纹饰的使用使得整个青花瓷的装饰效果更加丰富和多彩。

四年级上册美术《节奏的美感》教案

四年级上册美术《节奏的美感》教案

四年级上册美术《节奏的美感》教案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节奏来源于自然,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以下是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节奏的美感》教案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阅读参考学习!1.知识目标:通过创设音乐情境,体验、感受音乐节奏带来的美感。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节奏来源于自然,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3.分析美术作品中的节奏,体验节奏与美术的密切联系。

体验节奏的美感,分析探究节奏的规律。

运用节奏的美感,进行二方连续纹样的设计。

本课教材为学生呈现了关于节奏的图片,有生活中的节奏、建筑中的节奏、美术作品中的节奏。

美术作品中两种或多种不同的要素按照一定秩序重复出现,可以产生节奏感。

它是构成美术作品形式美的重要因素。

从音乐中的节奏联想到美术作品中的节奏非常关键。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可能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师需要提供大量生活中、美术作品中有节奏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学生完成作业时可以结合音乐共同感受节奏,也可以设计二方连续纹样进行表现。

《绿韵》是日本风景画家、散文家东山魁夷的作品。

这幅风景画以西方写实的眼光捕捉日本情调之美,表现出未经现代文明污染的纯洁的大自然。

画面中颜色深浅、高矮不同的树使人们觉得画面起伏、生动,构成了画面中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

青花瓷盘的花边采用二方连续纹样进行设计,由于它具有重复、条理及有节奏的形式美,具有很强的韵律感,所以常用于器皿的花边设计上。

本课教学可采用以下环节:听音乐中的节奏—联想生活中及美术作品中的节奏—欣赏图片—创作绘画或剪纸作业一展示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将学生带人情境中,再出示大量的生活照片让学生寻找节奏,将美术作品中的节奏自然而然地带到学生身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在作业表现方面,可以先让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中的节奏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服饰上的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纹样,为学生的创作打开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青花瓷纹饰中的节奏和韵律探析
摘要:本文借助于传统青花瓷,从构图布局、纹样的构成形式、线描绘画方法、青白配置等方面加以描述,特别对青花瓷缠枝纹、宝相花纹的进行了详细阐述,分析了青花瓷纹饰中节奏与韵律的体现方式及其关系,揭示了青花瓷纹饰的独特艺术魅力。

关键词:缠枝纹宝相花纹节奏韵律青白线描
青花瓷以白底蓝花为主要特征,瓷面洁白晶莹,青花幽雅苍翠,色泽清新,其装饰纹样也丰富多彩,各具特色,有缠枝花纹、卷枝纹、莲瓣纹、回纹等多达几十种,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喜爱。

尽管只有一青一白两种颜色,却将美发挥到极致。

歌德曾说:“美丽属于韵律。

”韵律和节奏都是来自音乐的概念,正如沃尔特.佩特所言:“所有的艺术都在向着音乐的境界努力。


节奏是均衡的重复,是在不断重复中产生频率节奏的变化。

与节奏的表面形式性相比,韵律具有内在性,它是由节奏所表示的精神旋律。

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比节奏更高一级的律动。

借助于有规律的“反复”与“突变”而加以表现,反映了秩序与协调的美,使人感到轻松和愉快。

在青花瓷纹饰中的节奏表现为图案中的连续。

许多青花瓷纹饰的韵律感具体表现为纹饰形状的重复、尺寸的重复以及不同形的重复线的变化等形式。

以不同形态、不同方式展现在作品中的最基本节奏元素:轻重、强弱、高低、浓淡、快慢、长短、缓急、起伏、动静、舒顿、疏密、渐变、大小、高低等,这些元素的巧妙组合,使得青花瓷存在着音乐一般的精神气质和力量。

1、青花瓷纹饰的装饰构图,体现其节奏和韵律
青花瓷纹饰主要分为主体纹饰、主体配合纹饰、辅助纹饰三类。

主体纹饰是整个画面的中心纹饰,也是主题纹饰,是整个器皿纹饰中主要描绘的的对象,占整个画面主要空间的纹饰。

主体配合纹饰是辅助主体纹饰完成画面的纹饰,可单独装饰形成装饰条带,或纹饰层。

辅助纹饰是协调各层主体纹饰和配合纹饰之间关系的纹饰,用以增加美感的纹饰。

辅助纹饰是各纹饰层之间的分割线、边角、和点缀点。

青花瓷纹饰在装饰构图方面追求秩序的美感,按照形式美法则有规律的组织排列图形。

不是自然界的真实写照,而是有意识的把物象提炼抽象、秩序化,使造型更加完整、更具有形式美感。

这三类纹饰互相配合,有机地成为一个整体。

通常在瓶、罐、盘、碗的装饰上,考虑到脚、肩部与器型主体身部的关系,在这些部位适当地装饰各种辅助纹样,以作主景的衬托,使主体更加突出而完整。

如姜芽海水、火焰宝珠、佛手、芭蕉、如意、回纹、色子、云头、珍珠、锦纹等。

在主体上又以开光、散点、折枝、缠枝、通景、满花等格式加以布局装饰,使整体达到呼应而有节奏。

高安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元代青花龙凤纹带盖梅瓶,器身只绘有三层纹饰。

它巧妙的运用了两层不加任何描绘的空白区域层,既一种特殊的“辅助纹饰”,来隔开描绘极为繁密的主题纹饰和辅助纹饰带,使得整个纹饰疏朗大方,简单而不单调,丰富而不繁缛,既强调了梅瓶形体的线条美感,主题纹饰又得到了最好的展现,而且画面的节奏感非常强烈,龙凤图案更显得的韵味十足。

2、青花瓷纹饰的构成,体现节奏和韵律美
2.1 连续式构成纹样的运用
青花瓷中的纹样大多通过减弱细节的变化,同时保留或强调具有特征的部分,来突出造型整体的节奏感、秩序感,更具典型性、更有创造性的表现客观事物。

通常运用一个单位纹样(由一个或几个装饰元素组成)按照一定的规律循环反复的排列,形成一定的样式。

在缠枝纹中特别能体现这种韵律。

缠枝纹,循环往复,变化多端且婉转流畅,节奏明快。

它的构图机理是以波状线与切圆线相结合,作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展开,形成波卷缠绵的基本样式,再在切圆中或波线上缀以花卉,并点以叶子,便形成枝茎缠绕,花繁叶茂的纹样形式。

如“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缠枝四季花”、“缠枝灵芝”等,其中花朵和果实为表现主题,而枝茎和叶片则为陪衬骨骼,舒展、清丽、婉转。

缠枝纹的枝茎大多是以波浪形、回转形或涡旋形等样式进行扭转缠绕,使骨骼呈现出有规律的曲线形或圆形分布形式。

在一些边饰中,其枝茎常以波浪形曲线以二方连续形式重复组合,使叶片和花果得以错落有致地分布。

这种此起彼伏而又规律的重复特征,使得缠枝纹在边饰这条状的有限的空间内,形成了生动活泼而又富有变化的韵律效果。

缠枝纹的枝茎和叶片的组合形态占到很大的画面比例,也是最能突出表现缠枝纹具有节奏和韵律的特征的构成部分。

植物叶片在枝茎上互生、对生或轮生的排列方式、植物叶片间距的有序分布以及枝茎粗细均匀等等。

如图1为青花瓷瓶上所装饰的缠枝花纹,其中叶序呈互生状两两相呼应,叶片在空间上的间距基本一致,花瓣呈均匀的排列结构,这些花朵在自然形态上所具有的秩序性特征都在画面中得到了充分表现。

尽管图1中的花朵叶片和花形都不尽相同,但是花心是相同的,所以从其花朵组合的规律来看,依然是秩序井然的。

2.2 适合式构成纹样的运用
在青花瓷中采用一定的外形轮廓内,根据不同的内容在轮廓内表现形象,使之适合,服从于这个外形的纹样也很常见。

适合的外形轮廓有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内容的组织形式分为直立式、放射式、转换式、螺旋式、边缘式、填充式等等。

这种纹样在有限的空间内均匀分布、形成一定的韵律和节奏。

其中宝相花纹的秩序美在传统的青花瓷中独具魅力,自唐代以来随处可见。

宝相花纹是牡丹、莲花结合的产物,造型丰满、稳定、变化有序。

在设色方法上吸收了佛教艺术的退晕方法,以浅套深逐层变化,造型则用多面对称放射状的格式,把盛开、半开、含苞欲放的花和蓓蕾、花叶等组合,形成比自然形象的花更美、更富丽的理想的纹样。

如图2所示。

3、青花瓷纹饰中的线描绘画方法
用线来表现事物的形象,是中国画的艺术特征。

青花瓷纹饰离不开线,线的变化使画面产生节奏韵律之感。

面是线运动的轨迹,大小不一,浓淡不同的面,能使纹饰更加精神饱满,既有强烈的节奏,又有统一的色调与和谐优美的韵律。

点是生活里具体形象中抽象出来的又一造型手段,它可以丰富线面变化的装饰美,使作品增添生机。

青花瓷作品《秋菊》,就是巧妙的运用点、线、面的构图形式,利用线的变化分割平面,将写意的菊花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器皿上,利用点的变化来点缀空间布局,整个装饰水路均匀,在规整中求变化,使作品产生一种连续,旋转的整体效果和韵律美。

4、青白配置和对比上具有节奏的韵律美青花瓷注重青花纹样与白地之间的青白对比。

青白对比,水路的穿插是青花构图中的重要规律。

(水路是指青花纹样上所留下的白地空间,白地空间的疏密
大小,也就是相对地由纹样的疏密大小所造成的,这是青花与白地在视觉形象上的辩证统一关系。

)青花纹饰和造型是一个整体,它附着于器形这上,是从属于造形的一种装饰。

均衡、灵巧的色斑分布,易于达到理想的装饰效果而不致于破坏造型形体。

以白划分、能区别形象和层次不同的蓝色,达到鲜明生动地表现对象的目的。

德化窑产品质地洁白,以白见长,以白底青花的数量居多。

青花大都质朴洗炼,保留较大的白地空间,显示白瓷的魅力。

花纹与白地均衡地彼此穿插,青白虚实配置疏密有致。

在少数青地白花的装饰上,则注意花的纹饰轮廓形象的刻画,达到清晰、明朗而不繁杂。

通过大小疏密的块面,使青白配置和对比上具有节奏的韵律美,青白相间,辉映成趣。

节奏是艺术的生命,国画中的节奏语言是通过笔墨的深浅、位置的经营、造型的大小、线条的疏密、色彩的浓淡来体现的。

“密不透风”“疏能走马”是中国画中表现节奏的传统技法。

韵律好比是音乐中的旋律,不但有节奏更有情调,它能增强感染力,开阔艺术的表现力。

“美术与音乐虽有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区别,表面上似乎很难说有什么联系,然而由于美术与音乐在节奏、韵律、意境等方面有相通之处,所以美术家可以从音乐中得到启发,音乐可以用绘画作品为题材……”。

青花瓷纹饰以钴料的蓝色代替水墨在白色素胎上施展水墨技法来表现艺术的节奏、韵律和意境的,它更具一种独特的形式美感。

一件件青花瓷器就是一首蓝色的美妙乐曲具有无穷的灵动、跳跃与生机。

参考文献
[1]吴卫,王静.《明代缠枝纹视觉艺术形式特征探析》.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2009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明代缠枝纹视觉艺术形式语言研究》.
[2]赵竟,尹章伟.《版式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1月.
[3]刘莹颖,徐琼,尹燕.《装饰图案设计基础》.湖北长江出版集团,2008年9月.
[4]谢天宇.《中国瓷器收藏与鉴赏全书》.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2月.
[5]瓷库.中国.http:///news.
[6]鉴赏与收藏.htt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