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说课稿
范进中举说课稿部编版

范进中举说课稿部编版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本文选自清代杰出小说家吴敬梓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一节,是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重点课文。
该课文通过描述范进参加乡试中举的经过及其引起的家庭、社会反响,深刻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腐蚀毒害,以及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课文在弘扬传统文化、批判封建糟粕方面具有极高的教育意义,是学生学习文学鉴赏、认识历史、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篇章。
(二)主要内容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范进参加乡试,因交卷时被人嘲笑而心灰意冷;第二部分,范进意外中举,引起家庭和社会的极大反响;第三部分,范进中举后,家庭境遇和社会地位发生巨变,反映出封建科举制度下人们的心态。
1. 第一部分:范进参加乡试,展现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压迫。
2. 第二部分:范进中举,揭示世态炎凉,批判封建社会的虚伪与势利。
3. 第三部分:范进中举后的巨变,反映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们价值观的扭曲。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了解《儒林外史》的背景、作者吴敬梓及其文学成就。
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成语、典故等。
3. 分析课文的结构、人物形象、讽刺手法等。
(二)能力目标1. 能够概括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
2.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文学创作和鉴赏。
3. 能够结合现实生活,对封建社会现象进行批判性思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认识到封建社会的弊端。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抵制封建糟粕。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 人物形象的把握与评价。
3. 讽刺手法的识别与运用。
(二)难点1. 对封建科举制度下人们心态的理解。
2.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运用。
3. 文学创作与鉴赏能力的提高。
四、说教法(一)启发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范进中举优秀说课稿

范进中举优秀说课稿《范进中举》优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范进中举》。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范进中举》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节选自《儒林外史》。
这篇小说以范进中举为中心事件,通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了范进癫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以及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本文在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安排、讽刺手法的运用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封建社会的黑暗,还能够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对社会现实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小说,对小说的基本要素和写作手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讽刺小说这一独特的文学体裁,可能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此外,由于本文所反映的社会背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较远,学生在理解文中人物的行为和思想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作者吴敬梓及《儒林外史》的相关文学常识。
(2)梳理小说的情节,概括主要内容。
(3)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培养学生概括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交流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以及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摒弃追求功名利禄的不良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析范进、胡屠户等人物形象。
(2)理解小说的主题,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危害。
2、教学难点(1)体会本文讽刺手法的运用。
范进中举说课稿(优秀4篇)

范进中举说课稿(优秀4篇)探究活动篇一如果这次范进还没中举,请你设想一下,范进、胡屠户、张乡绅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请就此续写新结局,要求续写内容符合人物性格特点。
同时,准备一份谈本次。
写作体会的发言稿,预备在课上向同学们陈述。
范进中举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范进中举》教学设计篇二一。
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预习提示”中的字词2、学生交流查找到的有关作者、作品的介绍(教师备用资料见课件)3、根据插图复述故事梗概范进进学(进学——科举时代,童生应岁试、科试而考中入县学,称为进学,即文中所说的中了相公。
)后回家,来贺喜的丈人胡屠户又挖苦、教训了他一顿,范进连连称是。
为了能参加乡试,范进去向丈人借盘缠,不但未借到,还被胡屠户骂了个狗血喷头。
范进不甘心,便瞒着丈人去参试。
回到家,家里人已经饿了两三天,范进又挨了胡屠户一顿骂。
出榜那天,家里没有早饭米,母亲饿得两眼看不见,就吩咐范进将一只生蛋鸡抱到集市上卖了买米。
报录人上门报范进已中举。
邻居找范进回家。
范进一看报贴,喜极发疯。
众人议论给范进治疯的办法,有一报录人提出找他平时最怕的人打他嘴巴。
众人找来范进平时最怕的胡屠户,胡屠户在众人劝说下,壮着胆子边骂边打了范进一个嘴巴,治好了他的疯病。
范进刚到家,张乡绅就来拜会他,与他攀认世弟兄,还送给他银子和房子。
范进送了六两多银子给丈人,胡屠户好话连篇,千恩万谢,低着头,笑眯眯地去了。
二。
知识拓展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范进中举》这篇课文了,相比于前一篇小说的主人公——科举失败的孔乙己来说,这篇小说的主人公范进可就“幸运”多了,先是中了秀才,后是中了举人。
不过,范进中了秀才与中了举人后的境遇却大相径庭。
为什么同是“中了”,却有如此差别?这就需要了解一下有关科举制度的一些情况。
(见课件)三。
研析课文1、本文虽题为“范进中举”,但文章不仅写了范进中举后(§3-12)的情况,也交代了范进中举前(§1-2)的境况。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范进中举》示范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范进中举》示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范进中举》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的一个重要篇目。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范进中举前后的一系列事件,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如科举制度的残酷、官场的黑暗、人情的冷漠等。
同时,课文也展现了范进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勤奋好学、坚韧不拔、忠诚善良等。
课文语言生动形象,情节跌宕起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对学生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对封建社会的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他们对科举制度、官场等方面的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些背景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了解封建社会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封建社会的弊端,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人物形象把握。
2.难点:对封建社会弊端的深入理解,对课文语言的品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等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辅导资料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简要介绍范进中举的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深入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性格和社会现象。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
5.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课文标题、人物关系、故事情节等,以直观的方式展现课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九年级语文上册《范进中举》说课稿

•••••••••••••••••九年级语文上册《范进中举》说课稿九年级语文上册《范进中举》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语文上册《范进中举》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九年级语文上册《范进中举》说课稿篇1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范进中举》,下面我主要从说教材分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范进中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
本文节选自《儒林外史》,这是一部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对读书人残害的名著。
目前语文教材版本较多,但都选入了《范进中举》,可见本文在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性。
本篇课文共需二课时,今天我重点说第一课时。
2、教学目标:教科书上的单元说明中明确指出本单元的教学要点为: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并能对语言特色有一定的体会,从而逐步提高文学欣赏能力。
因此,结合本文内容,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2)通过分析范进中举前后的表现,把握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
(3)体会小说夸张、讽刺的手法。
第一课时完成前两个目标。
3、教学重点和难点:依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确立本文的教学重点为:阅读理解小说中人物语言、动作、行为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理解范进发疯的原因及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
说教法、学法:1、教法: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以下教法指导学习:提问法,长文短教,因而教师提问的导向作用是很有必要的。
提问精而巧,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点拨法,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表格法,填写“中举前后对比”表格,突出主旨。
2、学法:初四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小说常识和自学能力,感性认识较强,但理性分析不足。
《范进中举》说课稿5篇

《范进中举》说课稿5篇第一篇:《范进中举》说课稿《范进中举》说课稿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比较阅读,从比较中欣赏文学作品,感知艺术形象。
2、了解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的艺术。
能力目标:1、以培养自读能力为主,训练学生运用'比较法'进行分析的能力。
2、采用引伸法,让学生变换思维角度,培养他们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思想及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与罪恶有进一步了解。
二、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范进中举》是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的讲读课。
这是一个小说教学单元。
本文承接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是又一篇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对读书人残害的名著。
节选自《儒林外史》,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与罪角有更深的了解,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欣赏、感知艺术形象。
为提高学生阅读和鉴赏文学名著的能力打下较好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习运用'比较法'阅读分析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境遇,分析重要人物范进和胡屠户的人物形象。
2、难点:理解范进发疯的原因及对科举制度的批判。
(三)教材处理:这篇文章内容生动、语言形象,在一课时教完,学生容易被其情节和语言所吸引,而不容易着眼于对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分析。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不断发展兴趣,领会本文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
长课文尤其要注意精讲,讲求适当的取舍。
本文的关键在'中'字上,要抓住这一关节点生发开来,以收'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重点分析范进和胡屠户两个人物,并注意处理好与《孔乙己》一文的比较阅读。
三、教学模式程序:(一)模式:学生主动参与型(二)程序:1、通过与《孔乙己》的比较引入对《范进中举》的学习,利用电脑课件简介《儒林外史》有作者吴敬梓。
(5分钟)2、利用电脑课件展示比较阅读图表,重点分析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境遇和胡屠户对他的不同态度,了解夸张、对比手法在本文中具体运用所达到的强烈的讽刺效果,并运用电脑课件对人物形象进行归纳总结。
范进中举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范进中举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范进中举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范进中举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范进中举说课稿篇1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范进中举》,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一、说教材第一点教材地位及作用《范进中举》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说之林)中的第二课,它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查捷报”),是全书极为精彩的片断之一。
它通过范进中举喜极而疯及中举前后生活境遇的变化,深刻揭露和批判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腐蚀读书人的灵魂,摧残人才及败坏社会风气的罪恶,穷形尽现地表现封建末世的世道人心,对各类市侩小人,进行有力的鞭笞和嘲讽。
小说《儒林外史》是中国文学史上长篇讽刺小说的一座丰碑,因此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与罪恶有更深的了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对该名著的讽刺艺术有所了解,并且有利于学生在阅读中欣赏、感知艺术形象。
第二点、教学目标,重难点根据课程标准中欣赏文学作品,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领悟作品的内涵,从而获得人生有益的启示的要求,我设计如下三维目标。
1、学习个性鲜明的语言和生动传神的动作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2把握两个人物形象——范进和胡屠户的性格特征。
3、探究小说的主题——批判封建科举制度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小说人物的能力2、培养学生思考、发挥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主题探究,使学生认识封建科举制对读书人的毒害,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和成才观。
(三)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小说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并把握小说人物形象。
2、难点:理解范进发疯的原因及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
学习小说,就要学会通过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来揭示主题的写法。
第23课《范进中举》说课课件(31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四、说重难点
重点:通过高效阅读复述法和演员试镜方法,概括 情节并着重分析“范进中举发疯“中心环节。 难点:通过设计宣传海报方法,分析小说中胡屠户、 张乡绅、众乡邻人物在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感知 和评价人物形象,感悟讽刺效果。
五、说教法
高效阅读创新复述法 问答法 情境教学法 平板教学法 表格法 小组合作法等。
2、你需要关注什么来刻画范进的疯态?(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关键的 词语)
预设1.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
昏厥
疯跑
跌倒
疯跑集上
预设2
剧本中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中,关注哪些细节演绎人物?
昏厥
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 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动作、语言描写,几十年追求功名,一旦实现,富贵荣华滚滚 而来。一个“好”字,将范进这样一个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满脑功名 利禄,一心升官发财的形象跃然纸上。这正是作者的点睛之笔!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宣传海报方法,分析小说中胡屠 户、张乡绅、众乡邻人物在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感知和 评价人物形象,感悟讽刺效果。 完成第二个学习目标
小组1
所选人物:胡屠户
中举前的“骂” 中举后的“怕”
原文依据
聚焦细节
丑态品析
小组2
所选人物:众乡邻
疯跑
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 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 居都吓了一跳。
这些动作描写,写足了范进的疯劲儿。发疯依然不 忘记中了的事实,用重复的语言,写狂喜的心情,表明 范进追求功名利禄到了神魂颠倒的地步。
跌倒
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 漓漓一身的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进中举》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范进中举》,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第一点教材地位及作用
《范进中举》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说之林)中的第二课
,它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查捷报”),是全书极为精彩的片断之一。
它通过范进中举喜极而疯及中举前后生活境遇的变化,深刻揭露和批判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腐蚀读书人的灵魂,摧残人才及败坏社会风气的罪恶,穷形尽现地表现封建末世的世道人心,对各类市侩小人,进行有力的鞭笞和嘲讽。
小说《儒林外史》是中国文学史上长篇讽刺小说的一座丰碑,因此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与罪恶有更深的了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对该名著的讽刺艺术有所了解,并且有利于学生在阅读中欣赏、感知艺术形象。
第二点、教学目标,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中欣赏文学作品,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领悟作品的内涵,从而获得人生有益的启示的要求,我设计如
下三维目标。
1、学习个性鲜明的语言和生动传神的动作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2把握两个人物形象——范进和胡屠户的性格特征。
3、探究小说的主题——批判封建科举制度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小说人物的能力
2、培养学生思考、发挥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主题探究,使学生认识封建科举制对读书人的毒害,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和成才观。
(三)重点、难点:
1. 重点:学习小说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并把握小说人物形象。
2. 难点:理解范进发疯的原因及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
学习小说,就要学会通过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来揭示主题的写法。
因此我确立以上教学重难点。
二、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感性认识较强,但是缺少理性的分析,阅读还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
本文内容生动、语言形象,初中学生容易被其情节和语言所吸引,而忽略对其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分析,因此针对
此种情形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三、说教法:
本文篇幅较长,虽说小说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语言精彩,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是学生也因此会浅尝辄止,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深入思考,大胆质疑,发表见解,因此本课宜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提问式和情景设置法、点拨法,尤其要讲求取舍。
1、启发式:长文短教,因而教师提问的导向作用是很有必要的。
提问精而巧,循循善诱,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2、情境设置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更形象直观,活跃气氛,引起兴趣,激发感情,引发感悟。
3、点拨法: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
四、说学法: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感悟法、质疑法等。
朗读法,是语文学习经久不衰的策略,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以读促思才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讨论法,各抒己见、博采众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才能使课堂生成多于预设。
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使学生认识
到集体力量的强大。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语设计:
因为本课为第二课时,学生对文本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和认识,为了揭示“批判封建科举制度”这一主题,特设计如下导语:
“学而优则仕”规定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科举”是横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鸿沟,越过这道鸿沟,则顷刻风光无限,终生荣华富贵。
正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中举带来的天壤之别着实令人羡慕和神往,同时中举而疯的闹剧也着实令人深思,那就让我们带着对科举制度深深地思索,走一步,再走一步,走进《范进中举》去寻求答案吧。
(二)出示学习目标
多媒体规范、清晰出示本课学习目标,使师生都能明确本课目的,紧紧围绕目标完成学习任务。
(三)重点研读,问题设计:
1、首先请一名同学简洁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设计这一环节,目的在于复习上节课所学,同时使学生在学习内容上完成和本课的自然衔接)
2、精读课文:
请同学们挑选出你最喜爱的某个语段或句子,有“表情”的朗
读。
我们比一比,赛一赛,看看哪个同学能读出人物的味道来,仿佛人物就在面前,运用多媒体,及时出示范进、胡屠户的丑陋嘴脸,形神兼备,再配合学生的表演,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设计这一环节,重在“读”使学生们不离开文本,做到有据可依,有表情的朗读也可以为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做好铺垫,才会水到渠成)
3、提问:通过刚才大家的表演,咱们来说说,文中的人物都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同学们自然会把视角集中在范进
和胡屠户身上。
(提出要求:最好用四字词语来概括)同学们各抒己见,营造了浓浓的氛围,便于加深对人物的理解,边板书对二人的评价:范进:醉心功名、屡试不中、家贫如洗、中举后:疯疯癫癫、丑态百出,胡屠户:庸俗自私、势力市侩、阿谀逢迎、欺贫爱富、趋炎附势)
4、小组合作,找出能够体现人物这些性格特征的语句,并进行赏析,进而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个性鲜明的语言和传神生动的动作,以及在范进中举前后所发生的变化,学习对比的手法凸显讽刺艺术的魅力。
设计以上两个环节,通过读——品——悟——说四步,来突破本文的学习重点。
进而完成课程标准中对文学作品的赏析目标。
5、教师适时点拨,文中给我展现了喜悦的最高境界不是大笑,也不是流泪,而是发疯,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中了举
人,为什么会疯癫呢?小组讨论,说说你的理由。
(设计这个问题意在揭示主旨,把握小说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思想内涵,在交流中获得启示)教师把握时机做好正确的引导,适时小结,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6、拓展延伸:文学创作需要灵感、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那么我们就插上想象的翅膀,去看看范进中举后的生活吧,请同学们续写《范进中举》,并交流。
设计这个环节,培养学生想象、联想的能力,及口语表达的能力。
7、作业:整理完成《范进中举》续写,要求想象合理,内容丰富,有较强的思想性。
六、板书设计:
范进中举
吴敬梓
范进胡屠户
前:醉心功名、家贫如洗庸俗自私、势力市侩
中举对比语言动作
后:疯疯癫癫、丑态百出阿谀逢迎、欺贫爱富
主题: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残害
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集中体现了本课的重点、难点,简明、清晰,一目了然。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方面对本课课堂教学设想进行了说明。
其中一定有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满意接受。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专家给我这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