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巴西》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下册《巴西》教案、教学设计

在本章节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巴西的地理知识;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巴西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总结,培养其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4.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5.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国土资源的情感,激发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巴西》的教学内容,结合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以下学情分析:
1.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地理学习基础;
2.初一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异国风情、文化特色等具有较强的兴趣,有利于激发其对巴西地理学习的热情;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下册《巴西》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描述巴西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地形特点、气候类型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说出巴西的主要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状况及产业特点;
3.了解巴西的人口分布、种族构成、文化特点及其对巴西社会的影响;
4.认识巴西的环境问题及其保护措施;
5.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巴西的地理特征,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6.人口与文化:分析巴西的人口分布、种族构成、文化特点,如狂欢节、桑巴舞等,展示巴西的独特魅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巴西的气候类型对农业有哪些影响?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巴西的气候和地理优势,发展农业经济?
七年级地理下册《巴西》教案、教学设计

4.结合课堂所学,与家人或朋友进行一次关于巴西的知识分享,记录分享过程和心得体会,不少于300字。
5.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巴西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
6.观看一部关于巴西的纪录片,了解巴西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撰写一篇观后感,不少于500字。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巴西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巴西如何应对城市化带来的挑战?”
2.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要求每个小组整理出讨论成果,准备分享。
3.各小组代表进行分享,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一系列关于巴西的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给予反馈,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3.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巴西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经济发展、文化特色、城市化问题等方面知识。
2.强调巴西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合作、环境保护等现实问题。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巴西世界杯、狂欢节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切入点,引入巴西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展示巴西的自然风光、城市风貌、文化特色等,增强学生对巴西的直观感受。
3.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问题探究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7.注重课后延伸,布置具有探究性的作业,如让学生设计巴西旅游攻略、分析巴西城市化问题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巴西》教学设计一等奖

课题名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7年级》(湖南教育出版社)第八章第六节巴西
设计者
陈桂英
授课班级七年(7)班授课时数1
一、课标描述
•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
阅读图文资料,讨论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讨论热带雨林的开发方式以及造成的危害,并分角色谈谈对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的见解。
通过小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探究,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小结
用思维导图进行师生总结。
明确整节课的逻辑思维和知识结构。
板书
作业:校本作业P25-26
教学反思
•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运用地图和其它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L根据地图等相关资料说出巴西的人种、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特点;2.运用地图归纳巴西的自然环境特点,并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工农业的经济特点;3.举例说明巴西在热带雨林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
•教学重难点:重点:1.巴西工农业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2.巴西热带雨林的保护性开发。
难点:利用图文资料综合分析自然条件对巴西因地制宜发展工农业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章节对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河流与气候等自然与人文地理要素特征的描述,以及系统地学习了日本与俄罗斯两个国家,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应的方法和技能,本节课学生需要运用以往的学习方法,迁移到“巴西”自然与人文地理要素特征的掌握,并分析它们对巴西因地制宜进行本国工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初中地理巴西教案

初中地理巴西教案【篇一:七年级地理巴西教案】第10课巴西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巴西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2、热带雨林的危机3、巴西主要的热点经济作物4、巴西的工业布局及城市分布特点。
能力目标1、运用巴西的地形图、气候图分布图,掌握巴西主要的热带经济作物分布2、运用巴西的矿产资源图及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揭示矿产资源对巴西工业区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巴西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
2.难点热带雨林对于全球气候的影响【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世界政区图、巴西的地形图、巴西的工业区与主要城市图、巴西的矿产资源图、相关图片、课件等。
2.学生准备地理填充图册、地理图册,收集华人对美国的贡献的材料和美国工业品的品牌等。
板书设计:一.位置和自然环境1.位置:纬度位置:主要位于南半球,热带海陆位置;东临大西洋2.地形和河流: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亚马孙河3.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二.热带雨林的危机1.经济价值——提供木材提供全球气候热提供新鲜空气带雨环境效益林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的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作用2.热带雨林的保护三.热带经济作物王国1.主要作物:咖啡、甘蔗、可可、剑麻四.民族工业的发展1.主要城市:里约热内卢,圣保罗,巴西利亚2.人口和工业分布在东南沿海【篇二:七年级地理巴西教案5】第二节巴西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教育教研室田希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说出巴西种族的构成特征及形成过程。
2.能读图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区划及主要气候特征。
3.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生产的特征。
4.能说出巴西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开发目的及产生的环境问题。
5.能读图说出巴西主要的城市及分布地区。
6.能根据巴西区域地图分析自然和经济特征。
7.能初步分析殖民统治对巴西种族构成、经济发展及文化生活产生的影响。
七年级下册《巴西》教案(模版)

七年级下册《巴西》教案(模版)第一篇:七年级下册《巴西》教案(模版)《巴西》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巴西的基本国情与主要资源,热带雨林的作用。
2.介绍巴西的文化特色。
3、通过读图、思考活动体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
4、了解社会经济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人口、环境、资源之间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学重点1、巴西地理位置,巴西的国情与资源状况2、热带雨林的作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展示巴西足球与狂欢节的图片,引入学习巴西的国情。
二、新课学习(一)地理位置半球位置:西半球,跨南北半球,大部分在南半球纬度位置:位于低纬,大部分在热带,少部分位于南温带海陆位置:南美洲东部、中部,西邻大西洋自然条件地形:高原、平原为主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河流:亚马孙河(二)国情与资源[活动一]结合课本P.69图9.26“巴西地形、资源、主要城市分布图”与活动体,让学生了解巴西的基本情况。
1、南美洲第一大国①面积:855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五位,南美洲第一位)②人口:1.82亿(世界第五位,南美洲第一位)③经济:工业体系完整农业重要(咖啡、甘蔗、柑橘产量居世界首位)④主要城市:巴西利亚(首都)圣保罗(全国最大的城市)⑤特色:足球大国、咖啡大国[补充]巴西城市化问题突出,为缓解城市人口与环境的压力,并开发西部,进行了迁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往圣保罗)2、资源丰富(1)森林(热带雨林)——绿色(2)矿产(铜、铁)——黄色(3)水力(伊泰普水电站)(二)雨林与环境热带雨林与环境部分重点在于学生全球观、环境观、价值观的形成培养过程。
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了全球热带雨林的分布,巴西热带雨林的地位,热带雨林的作用(物质的、环境的),巴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雨林的开发、破坏情况以及人类对热带雨林的破坏所产生的关注。
发展与保护、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个人利益与人类利益的矛盾摆在了每个人的面前。
因此,本章最重要的教学活动是安排在课文后面的关于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活动。
初中地理巴西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巴西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以巴西为专题,通过对巴西的地理、文化、经济等方面进行深入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巴西的自然环境、人文特色以及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
教学内容涉及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主要产业、城市、文化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世界地理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巴西这样一个具体的国家,学生们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巴西的相关知识。
此外,考虑到初中生的年龄特点,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趣味性和实践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类型及其特点,了解其对巴西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了解巴西的主要产业,包括农业、工业、旅游业等,并分析其产业特点及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
(3)了解巴西的主要城市、人口分布以及城市特点,掌握巴西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挑战。
(4)了解巴西的文化特色,如狂欢节、足球、音乐等,以及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人文风貌。
(5)通过地图、图表等工具,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探讨巴西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掌握巴西的相关知识,提高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组织课堂讨论、课后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地理学科的情感,激发他们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热情。
(2)通过学习巴西的地理、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世界多样性,培养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
(3)关注巴西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成果与挑战,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提高环保意识。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巴西》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巴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研究本课时,使学生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陆地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以及了解巴西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读地图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对世界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2. 了解巴西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特点。
3. 学会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解读地图。
三、教学内容1. 巴西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巴西位于南美洲,东西宽约4,320公里,南北长约4,300公里。
- 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总面积为8,511万平方公里。
- 巴西的人口约2.1亿,是世界上人口第六多的国家。
2. 巴西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特点- 巴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力资源和森林资源等。
- 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糖和芒果生产国之一。
- 巴西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之一,石油产量居世界前列。
3. 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解读地图- 学生通过辨认地图上的符号、颜色和比例尺等信息,获取有关巴西地理特征的信息。
- 学生运用图例和比例尺对地图进行解读,理解地理信息。
四、教学方法1. 情景导入:通过展示巴西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未知地理知识的好奇心。
2. 合作探究:学生分小组调查巴西的主要自然资源,并汇报给全班。
3. 图片解读:学生观察并解读巴西地图上的符号、颜色和比例尺等信息。
4. 问答交流:通过提问巩固学生对巴西地理知识的理解。
5. 小结归纳:对本课时所学的巴西地理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情况,评估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的表现。
2. 基于学生的问答回答情况,评估学生对巴西地理知识的理解程度。
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延伸1. 给学生布置“我的理想旅行目的地”作业,要求他们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了解其地理特征和旅游资源,并展示给全班。
2. 给学生推荐相关书籍和纪录片,扩展他们对巴西及其他国家的地理知识。
初中地理教案巴西

初中地理教案巴西【篇一:人教版初一地理下册巴西教学设计】第二节巴西张南一、学习目标1.了解巴西的位置、地形、气候2.了解巴西人种构成,认识巴西是民族大熔炉的缩影,懂得殖民统治对巴西人种构成和文化产生的影响。
2.了解巴西工农业发展情况。
3.了解巴西工业生产与农矿产品分布的关系。
4.了解怎样合理开发与保护热带雨林。
二、课堂内容(二)1.学生根据ppt讲解巴西的地理位置、人种构成,期中人种构成作为一个易错点重点讲解一下。
2.读图9.16,卞卡一家人,以此提问:巴西的家庭为何有如此的人种构成,原因是什么?引发学生回答原因是殖民、黑奴贩卖。
3.做活动题,思考巴西多元文化受那些方面影响,结果如何?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案来回答,互相补充交流质疑,最后总结出正确答案。
(三)1.读图9.20,说出巴西的地形特征、主要地形单元、主要河流、首都。
在书中画出来。
2.找出主要农作物的分布,说出原因是什么?学生将学案的答案交流、补充、质疑,最后总结出正确答案。
3.结合活动题工业矿产资源的分布,说出学案中讨论出的答案,根据学案的提示回答出4个方面。
4.根据图9.19,了解巴西工农业发展过程,盛产的产品、产量首位的产品、出口创汇产品在书中划出来。
(四)1.在书中划出亚马孙河的地位。
2.根据图9.25,区分出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3.找出巴西人过去破坏热带雨林的行为,造成了哪些不良影响。
4.想一些保护热带雨林的措施,再根据阅读材料读一读巴西政府的措施。
5.进行短暂的辩论:热带雨林究竟应该开发还是保护。
三、总结1.总结课堂学生的表现,表扬大家。
2.总结各个环节的知识点,强调重、难点。
强调将课堂知识落实到书上。
附:导学案第二节巴西(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巴西的位置、地形、气候2.了解巴西人种构成,认识巴西是民族大熔炉的缩影,懂得殖民统治对巴西人种构成和文化产生的影响。
2.了解巴西工农业发展情况。
3.了解巴西工业生产与农矿产品分布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的基本概况
学生自读完成
四、亚马孙热带雨林问题,课件
可现在地球之肺生病了,为什么呢?
课件视频展示 学生读文,看视频
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什么亚马孙热带雨课件展示学生结合视频和课本P102活动题
林破坏能够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对比过去和现2,组内讨论观点,可进行简单辩
(引导学生:从雨林分布情况、作用在人们对热带论。
大小、破坏情况、危害情况等方面进行思考讨论)。然后再分角色阐述观点原始的热带雨林,砍伐的,恢复中的通过学习我们应该得到经验,在社会发展中要开发与保护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才是硬道理。
过渡:热带雨林植被长大高大茂密的
原因你们知道吗?生回答:气候适宜
雨林的做法
教学难点举例说出巴西在森林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教学关键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形、气候分析亚马孙河。
教学方法“三步四图”教学法 教具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教师主导调控
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个美演示课件丽的南半球国度,请问你们知道是哪创设情景里吗?(学生据课件回答足球王国—导入
巴西)好我们一起来欣赏,播放一视预习检测
学生主体活动
欣赏
引起思考、激发情趣、总体感知学生展示
课内探什么信息?(学生回答),这里面唱到的就是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心中明确目标,有的放矢,才能高效自主学习。
显示课件
一学生读,做到明确目标、有的放矢。按要求完成学案的自主学习一部分,在课本上标注重点问题(完成的可组内交流并举手示意)。可安排一学生上黑板完成。
。
课件三幅图片
导学案知识点二的自主学习二气候、河流
课件展示
学生据导学案完成相关问题
导学案探究二河流的合作探究
显示课件
教师引导习题设计
讨论析图(自主、合作探究)
六、课堂达标练习
课件练习
小组比拼顺利闯关
练图
课后拓展
导学案设计适当中考链接题、重点图
默画
点出重点
学生自主默画巴西轮廓图,并填写基本地理事物,合作解疑延伸
巴西(一)教学案设计
学校实验教师实验班级授课题目巴西(一)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目标1、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主要城市。(重点)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巴西的自然环境特征。
3、举例说出巴西在森林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讨论该国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热带雨林。(难点)
4、根据地形与气候特点,分析亚马孙河水量特跌丰富的原因。教学重点巴西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主要城市。(重点)
小结
回顾本节所讲的教学内容。
二、视频展示巴西简介播放视频
课件梳理知识点一自主学习部分巴西课件自然概况到亚马孙平原。
学生观看
识(读)图,标注重点
三、学生据视频和自主学习,展示自课本P97和地识(读)图,标注重点,记忆
主学习一的内容, 导学案探究一的图册P44图
(1)(2)(3)。
填图(自主)
巴西位置(问分析位置从哪几方面着课件( 方法引学生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