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多糖

海藻多糖
海藻多糖

海藻多糖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摘要:海藻多糖是从海洋藻类植物中分离得到的一种植物多糖,是一类重要的海洋天然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海藻多糖的种类,海藻多糖的生物活性并就海藻多糖的研究做了展望。

关键词:海藻多糖;生物活性;免疫调节;

海藻是海洋植物中,数量和品种最多的一类,估计海洋中生长有15000余种海藻[1],主要可以分为褐藻、红藻、蓝藻、绿藻四大类,另外还包括硅藻、甲藻、金藻等微藻。海藻最重要的产物就是多糖,约占其干重的50%以上。海藻多糖(Seaweed Polysaccharides,PS)即指海藻中所含的各种高分子碳水化合物,是一类多组份混合物,一般为水溶性,多具有高粘度或凝固能力,主要包括红藻多糖、褐藻多糖、绿藻多糖等。近年来,随着海藻的开发利用,各种海藻已成为人类在食品、工业、药用等方面的重要来源,并且多种海藻多糖的相关研究产品也正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随着海藻的广泛应用和对海藻多糖认识的深入,人们对海藻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从而使多糖成为目前生命科学中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1 海藻多糖的种类

1.1 红藻多糖

红藻多糖主要包括从石花菜、红翎菜科为主的藻类中所提取的琼胶和卡拉胶多糖以及松藻科中所提取的角叉菜多糖。琼胶和卡拉胶是红藻细胞壁内填充物质,均以半乳糖单位结合而成的半乳聚糖[2]。由于分子中硫酸酯结合形态的不同,卡拉胶有κ-、ι-、λ-等多种类型,它们的化学结构和性质各有差异。卡拉胶的化学结构是由半乳糖及脱水半乳糖所组成的多糖类硫酸酯的钙、钾、钠、铵盐。木聚糖和甘露聚糖亦为细胞壁组分,而红藻淀粉则是以葡萄糖为单位结合而成的细胞质组成成分。

1.2 褐藻多糖

褐藻多糖主要包括褐藻胶、褐藻糖胶和海带淀粉。褐藻胶和褐藻糖胶

是褐藻细胞壁的填充物质,海带淀粉则存在于细胞质中。褐藻胶是由糖醛酸结合而成的线性聚合物,褐藻糖胶则是由褐藻糖结合成的含硫酸基多糖,海带淀粉却是以葡萄糖组成的葡聚糖。褐藻多糖具有较强的生物学活性,不仅有免疫促进和抗病毒作用,而且还具有抗肿瘤活性。如:羊栖莱多糖对某些细胞免疫有加强作用[3]。

1.3 绿藻多糖

绿藻多糖主要位于细胞间质中,多为水溶性硫酸多糖。其次也存在于细胞壁中,细胞壁微纤维主要不是由纤维素组成,而是由木聚糖或甘露聚糖构成,细胞壁多糖不易溶于水,通常用碱提或酸提的方法可以得到组分单一的木聚糖或甘露聚糖以及葡聚糖等。水溶性硫酸多糖是绿藻多糖的主要成分,其组分和结构随着绿藻种类的不同而不同,通常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木糖-阿拉伯糖-半乳糖聚合物,另一类为葡萄糖醛酸-木糖-鼠李糖聚合物[4]。

2 海藻多糖的生物活性

2.1 免疫调节活性

自2 0世纪7 0年代以来,人们对糖类物质的生物学功能有了新的认识,发现多糖及糖复合物参与了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的调节[5]海藻多糖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均起着不同程度的增强作用。海带多糖可增强小鼠的体液免疫与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对大鼠红细胞凝集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6];螺旋藻多糖不仅能提高动物体非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功能,而且还能促进机体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功能;褐藻胶是小鼠B 淋巴细胞的有丝分裂原,对 B 淋巴细胞的增殖有激活作用,还能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大量研究表明海藻多糖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发挥作用的[7]。杨运高等[8]采用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研制成功的大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缺陷模型,观察给予海藻多糖后动物模型红细胞免疫功能以及自由基损伤的变化情况。验结果显示,海带多糖对大鼠红细胞免疫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能够提高免疫低下小鼠红细胞C3bR的活性,从而增加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和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2.2 抗氧化活性

近年来研究表明,过多的活性氧自由基对吞噬细胞本身及其他细胞、组织及生物大分子有破坏作用,而脂质过氧化加速又可造成正常细胞的破坏和死亡。海藻硫酸多糖(SPS)具有清除活性氧的作用,是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9]。褐藻提取物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在酶浓度为30mg/L时,对DPPH清除率分别高达95.5%和 92.3%,明显高于茶多酚及人工合成抗氧化剂B H T对 D P P H·的清除效率(73.0%以下)[10];褐藻多糖( B S P ) 在体外具有较强的清除Fenton反应和光照H2O2产生的·OH和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和光照核黄素产生的· O-2的作用,是一种很好的抗氧化剂;钝顶螺旋藻多糖能显著增强机体抗氧化及抗自由基损伤的能力。

2.3 抗辐射活性

研究表明,海藻多糖对辐射损伤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吴晓旻等[11]研究了海带多糖对大鼠的辐射防护作用,海带多糖各组能显著调节辐射损伤大鼠的免疫功能,脾淋巴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模型组,并呈明显的量效关系。海藻多糖的抗辐射作用的机理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首先,多糖是细胞膜的重要组分,海藻多糖的多糖成分可以强化巨噬细胞,抵御射线对细胞膜的损伤。其次,巨噬细胞膜上含有多糖受体,海藻多糖之与结合,使膜上相关分子活化,启动信号传导途径,从而增强巨噬细胞的活性与功能[12]。此外,由于多糖具有一定的清除自由基活性能力,使辐射所致的继发性氧化损伤得到降低。

海藻多糖还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有证据表明,具β螺旋型立体结构的多糖其抗病毒活性较高)、降血糖、降血脂、抗菌、抗炎、延缓衰老等生物学活性。。此外,海藻硫酸多糖表现出一些蛋白多糖的特性,这些硫酸多糖/蛋白多糖发挥抗凝血酶作用,主要通过肝素辅助因子Ⅱ传递。羊栖菜多糖不仅具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而且可作为降血脂药物的功能成分对高血脂患者以及由高血脂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肥胖和冠心病患者产生极为有益的影响[13]。

3 展望

目前,陆地生物资源已越来越短缺,而海洋生物资源占地球的80%以上,因而世界各国均把开发海洋资源当作一项战略性目标。海藻多糖品种多、数量庞大、结构多样,且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辐射、降血脂及抗凝血等多种的生物

活性,已引起了人们对海洋生物多糖的极大关注,多糖药物的利用和开发也越来越多。海藻多糖将可能成为人类战胜病症较重要的药用资源,同时经过化学修饰,将开发出更多的高效低毒的新型海洋多糖药物。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海藻多糖的活性及机理,日趋完善,海藻多糖将成为未来的生物药源。

The progress of research in Seaweed polysaccharide’s

biological activity

ABSTRACT:The seaweed polysaccharide is one important class of marine natural products. The review describes their strucres and extraction methods. As a resul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eaweeds will surely have an extensive prospect.

KEY WORDS: Seaweed polysaccharide; biological activity; oxidation

参考文献

[1]吕惠敏.张侃.海藻的利用与开发.食品科技,1998,6:29-30.

[2]熊皓平,吉宏武,邵海艳.海藻多糖化学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

发,2007,19:165-169.

[3]陈绍瑗,莫爱民,潘远江.海洋药物研究(Ⅲ)-羊栖菜多糖[J].兰州大学学

报,1998,34(4):110-113.

[4]张会娟,毛文君,房芳,李红燕,齐晓辉. 绿藻多糖结构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海洋科

学,2009,4:90-93.

[5]盛建春,杨方美,胡秋辉.海藻多糖生物活性研究[J].食品科学,2005,26(3):2626-264.

[6]刘晋,郭长江,刘嘉喜. 海藻多糖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物与营

养,2007,5:49-51.

[7]Ramesh HP, Tharanathan R N. Carbohydrates—the renewable raw materials of high

biotechnological value.Crit Rev Biotechnol,2003,23:149-173.

[8]杨运高,华何与,张红栓,陈先明.海藻多糖对大鼠红细胞免疫及自由基损伤的实验研究[J].深

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5(1):21-23.

[9]王安利,胡俊荣.海藻多糖生物活性研究新进展[J].海洋科学,2002,26(9):36-39.

[10]魏西,于曙光.两种褐藻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海洋科学,2002,26(9):49.

[11]吴晓旻,杨明亮,黄晓兰,阎俊,罗琼. 海带多糖的抗辐射作用与脾细胞凋亡[J].武汉大

学学报(医学版),2004,25(3):239-241.

[12]侯军峰,张盈华.中草药对造血和免疫系统放射损伤的防护作用及其机理探讨[J].中国

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6):469-472.

[13]李八方,毛文君,曹立民.羊栖菜多糖对高血脂模型大鼠血脂的影响.中国水产科

学,2000,7(2):56-58.

香菇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

香菇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 香菇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 香菇Lentinusedodes 为担子菌纲伞形科真菌,是世界上第二大食用菌。香菇多糖是香菇中最重要的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抑制肿瘤、调节免疫、抗病毒和抗氧化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且毒副作用小。香菇多糖的提取常用水提醇沉法、酸碱提取法,但存在提取工艺复杂、溶剂使用量大、时间长等缺点,而且容易造成多糖降解,生物活性降低。本文主要对近年来香菇多糖提取工艺优化研究方面的进展进行阐述。 1.超声波提取 超声波提取法是利用超声波特殊的物理性质,加速介质质点运动、空化作用、振动匀化等以增大物质分子运动频率和速度,增加溶剂穿透力,从而使药效物质加速融人溶剂提高有效成分的得率。 王恒等用超声波辅助法从香菇中提取香菇多糖,通过实验优化确定出香菇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功率200W ,料液比 35:1,超声时间40min ,香菇多糖提取率为6.72 %。王俊颖等采用超声法浸提香菇多糖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的最佳工艺为料水比1 : 25,超声温度60° C超声时间30min , 超声功率300W ,多糖得率为8.72 %。李宏睿等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香菇多糖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并与单纯的热水浸提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料水比 l:25 ,超声时间35min ,超声功率105W ,热水浸提温度 90 %,浸提时间20min 的条件下,提取效果最好,多糖提取率为13.75 %,比单纯热水浸提法提高6.22%。 2.微波提取 微波辅助提取技术主要是通过调节微波加热的参数,有效地加热物料中的目标成分,对目标成分进行选择性提取。刘小丽等研究微波辅助法提取香菇多糖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固液比、微波辐射功率、辐射时

海藻多糖和海藻寡糖的前景的生理活性物质

海藻多糖和海藻寡糖,最具前景的生理活性物质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燕霞教授 海洋大型底栖藻类主要是红藻、褐藻和绿藻。这些海藻是海洋植物中数量和品种最多的一类,其体内的生理活性物质研究已成为医药领域的热点之一。其中,海藻多糖(polysaccharide sofseaweed)是目前最具有前景的一类生理活性物质。 实验和临床已经发现海藻多糖具有免疫调节、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肿瘤、抗凝血及抗病毒等多种生理活性。 在免疫调节方面,海藻多糖药物可保护CD4 T细胞免受损伤,增强T、B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能力,增强脾细胞产生IL-2,溶血素抗体和巨噬细胞产生IL-l的能力,影响补体旁路激活途径,促进细胞因子间的相互作用,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增强机体自身抗病毒能力。 在脂质调节方面,海藻多糖有许多生物活性,如褐藻胶、琼胶和卡拉胶都具有膳食纤维的性质,可发挥膳食纤维所具有的生物活性;褐藻酸盐有降血脂和降血糖作用,因此已被用作肥胖病人、糖尿病人食品的添加成分;褐藻酸有降低血浆胆固醇作用,可用来预防和缓解高血脂症;硫酸多糖琼脂、硫酸多糖卡拉胶和硫酸海带多糖,均有抗动脉硬化作用。其中,褐藻胶、琼脂和卡拉胶降脂的机理是:在机体内几乎不被消化吸收,可在肠道内吸水后形成胶体,阻止脂类物质向小肠壁的扩散,因而减少了机体对脂肪的吸收,起到降血脂作用。 在降糖方面,从羊栖菜中提取粗多糖SFP有明显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液及胰腺组织中过高的MDA,表明降血糖作用与其抗氧化损伤胰岛细胞有密切关系。SFP对正常小鼠的血糖无明显影响,说明降血糖作用不是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实现的。糖尿病小鼠血液及胰腺中过氧化脂质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从而破坏细胞膜和亚细胞膜的结构,损伤膜上受体和膜运输功能。脂质过氧化物的分解产物,如丙二醛(MDA)可引起蛋白质分子内和分子间交联并导致DNA断裂,染色体畸变。羊栖菜多糖不仅具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而且可作为降血脂药物的功能成分对高血脂患者以及由高血脂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肥胖和冠心病患者产生极为有益的影响。 从海带中提取的多糖——粗多糖、岩藻半乳多糖硫酸酯(FGS)、FGS中的均一多糖,有明显的降糖作用。短期口服FGS对正常小鼠和糖尿病小鼠无明显降糖作用,但长期口服有效,且强于粗多糖。从紫菜中提取的粗多糖也有同样的功效。海藻多糖铬络合物由海藻多糖与三价铬络合而成,具有一般纤维素所不具备的理化性质。 但是,由于天然多糖常因分子量大、粘度高、溶解度低等,制约了其临床应用。因此,必须改变海藻多糖的分子量,才能使海藻多糖发挥真正的作用。海藻寡糖(seaweed oligosaccharide)就是海藻多糖改变分子量后的高科技生物产品。 海藻寡糖又名低分子海藻多糖,其均分子量在2000-8000,黏度在20CPS以下。由海藻中提取出的多糖经现代化技术降解制备而成。现在研究比较全面的是褐藻寡糖(如岩藻寡糖、褐藻酸盐寡糖等),红藻寡糖(如卡拉寡糖、琼胶寡糖等)。 试以褐藻酸盐寡糖为例,介绍它的功能与机理: 1.褐藻酸钾寡糖能够净化血液、养护血管。主要表现在:通过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浆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升高,从而降低其DNA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抑制血管壁的增厚。这对于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都有重大的意义并能从根本上预防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产生。 2.褐藻酸钾寡糖中的钾,能补充人体所需的钾,可防止动脉壁不受血压的机械损伤,从而降压了高血压病人中风的发病率。同时,褐藻酸钾寡糖还能调节人体大脑的脑血流,激活心肌功能。 3.褐藻酸钾寡糖有效降低血脂。因为它在胃中释放钾离子,而褐藻酸进入小肠碱性环境中,吸附了肠腔内源胆固醇,也就是吸附了肠道内的脂肪,将多余的脂肪排出体外,保护了人体的健康。 4.褐藻酸钾寡糖能预防和阻止饭后血糖升高。因为我国人群饮食以含淀粉高的食物为主,高血糖的人群饭后往往会出现血糖增高现象,而褐藻酸钾寡糖可同淀粉竞争对糖苷酶的结合位点,使血糖降低,因此,在饭前半小时服用此产品可预防饭后血糖升高。

海藻多糖

海藻多糖 海藻(A lgae或A eaw eeds) 是海洋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类学上, 海藻属于低等隐花植物, 主要分为四大类蓝藻、绿藻、红藻和褐藻, 另外还包括硅藻、甲藻、金藻等微藻。估计全世界海洋中生长有15000余种海藻[ 1] 。海藻是海洋中有机物的原始生产者和无机物的天然富集者(包括氯、溴、碘等卤素) , 它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处于金字塔的底层被捕食者吞食的地位。海藻中含有丰富的多糖,占海藻干重的50%以上。 结构: 海藻多糖是一类多组分的混合物,至今为止,对其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所含的糖单元及含量。如褐藻(Ascophyllum modosum)细胞壁的多糖包括25% 的L —岩藻糖、26% 的D —木糖、19% 的D 乙醇醛酸、13%的硫酸盐和1 2 % 的蛋白质。 性质:

1.抗病毒 海藻中所含抗菌活性物质的活性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 一般在藻 体生长发育旺盛季节里, 其活性物质含量最高。已经在鸭毛藻、孔石许多海藻多糖(多数为硫酸多糖) 具有抗病毒活性。一种基于角叉菜 胶的阴道消毒剂可有效抑制H IV 和其他性传播病原, 已经在南非和 博茨瓦纳进入了Ⅲ期临床试验[ 2]。鹿角菜和墨角藻属褐藻中的岩藻 聚糖可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人乙肝病毒HB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 IV 及人单纯疱疹病毒HSVⅠ、Ⅱ等多种病毒[ 3]。墨角藻、印度洋 中的一种红藻、石莼中都发现了抗H IV 等病毒活性的多糖。除了常 见褐、红藻外, 太平洋裂膜藻中的硫酸多糖也可特异性抑制H IV 病 毒逆转录酶[ 4, 5] 。Ca- SP能选择性抑制病毒在宿主细胞中的复制与传播, 而形成的钙离子整合物和硫酸根是Ca- SP抗病毒效果所必需的。研究表明海藻多糖的抗病毒作用是主要通过增强免疫和阻止病毒吸 附两种途径实现的[ 6, 7] 。另外其抗病毒活性可能还与其可清除病理状态下白细胞呼吸爆发产生的过多性氧有关【8】。 2.抗肿瘤 海藻多糖抑制肿瘤的效果, 一般认为不是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 而是作为生物免疫反应调节剂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而间接抑制 或杀死肿瘤细胞, 如能促进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 LAK )、自然杀 伤细胞( NK ) 活性, 诱导巨噬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等[ 11 ]。从亨 氏马尾藻中提取的硫酸多糖对小鼠艾氏腹水瘤、腹水型肉瘤S180 表 现出明显的抑瘤效果, 抑瘤率分别达33.07% 和30.77% [ 12] 。用MTT

海藻提取物(岩藻黄质)

海藻提取物(岩藻黄质) Haizaotiquwu(Yanzaohuangzhi) Seaweed Extract(Fucoxanthin) 本品为来源于褐藻门布科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或褐藻门、褐子纲海带目、翅藻科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 Suringar)的藻体,经乙醇提取精制后,得到的岩藻黄质油。 【性状】本品为褐色至暗红色油状物,有微藻类的特殊气味。 本品在水中不溶,在乙醇、甲醇等有机溶剂中易溶。对光不稳定,应避光。 【鉴别】TLC鉴别照薄层色谱法(通则Y03)测定 对照品溶液取岩藻黄质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避光保存。 供试品溶液取本品1g,加乙醇10mL使溶解,避光保存。 色谱系统 薄层板硅胶G 薄层板 展开剂制备正己烷-丙酮(6.5:3.5,v/v)的混合溶液 色谱操作分别吸取岩藻黄质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5μL ,点于硅胶板上,展开约8cm,取出晾干,需避光。置可见光下检视,并计算R f值。 测定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示相同颜色的斑点,斑点呈黄色至黄棕色。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Y04)测定 对照品溶液取岩藻黄质对照品适量,置棕色量瓶中,加乙醇制成每1mL含0.008mg 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取供试品500mg,精密称定,于25mL的棕色容量瓶中,用乙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吸取1mL,置25mL棕色量瓶中,用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过滤,即得。 色谱系统十八烷基键合硅胶填充柱(4.6 250 mm,5μm)或同类型柱;以85%乙腈水溶液为流动相;柱温:35℃;检测波长为450nm。理论塔板数按岩藻黄质峰计算应不低于6000。 测定将供试品溶液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并记录色谱图。 根据对照品溶液的浓度、峰面积和供试品溶液的浓度、峰面积计算出供试品中待测组分的含量。供试品中待测组分的含量以质量分数w1计,数值以%表示,按公式E.1计

香菇多糖的研究进展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7.Vol.28.NO.05 作者简介:林楠(1981-),女(汉),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功能性食品的研究与开发。 *通讯作者:钟耀广,教授,主要从事功能性食品及食品安全方面的研究。 香菇(Lentinulaedodes)是全球第二大人工种植最为普遍的食用菌[1],由于香菇多糖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提高免疫和刺激干扰素形成等功能,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香菇多糖作为一种辅助药物,其毒副作用小,疗效高,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开发价值。本文试图对香菇多糖的提取、分离方法及其结构、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括和综述,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香菇多糖的制备 1.1香菇的预处理 一般用于多糖提取的香菇子实体通常是干品,将 无霉变和虫蛀的优质香菇子实体置于60℃左右的条件下干燥,以利于粉碎[2],粉碎后过20~80目筛。由于香菇的脂肪含量约为干重的2%~4%[3],因此一般不考虑脂肪对香菇提取的影响,但也有研究采用石油醚、乙醇等除去原料中的脂肪成分[4 ̄5]。 1.2香菇多糖的提取 多糖的提取可以采用热水、稀酸、稀碱作为浸提剂。在提取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粗多糖的得率,还要保证不破坏多糖的结构。由于酸对多糖的糖苷键有破坏作用,故一般采用热水和稀碱作为浸提剂。热水浸提的温度一般为90℃~100℃,浸提时间1h~3h,浸提次数为2次~3次,合并浸提液,离心,收集上清液,减压浓缩到适当体积,加入一定量的乙醇静置过夜,离心,收集沉淀物,干燥得粗多糖。碱浸提通常采用NaOH作为浸提液,浓度为0.1mol/L~1mol/L。 为了提高香菇多糖的提取率,减少能源消耗,缩短提取时间,研究者们尝试了一些其它的提取方法。张海容等[6]以香菇多糖为研究对象,对微波法及热水浸提法进行了比较,发现微波法的提取率高于传统热水法,且提取时间可以缩短100倍。念保义等[7]利用超声波辅助热水法从香菇中浸提香菇多糖,不仅可以缩短提取时间,减小料液比,而且提高了提取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董彩霞[8]利用纤维素酶作用于香菇细胞的细胞壁,使之破裂,多糖易从细胞内释放出来,以提高多糖的提取 率。也有研究先采用中性蛋白酶处理香菇粗粉,蛋白酶将与多糖结合的蛋白质酶解,使多糖释放出来,此法与传统工艺相比,提取率提高了40%以上,多糖中杂蛋白 林楠1,钟耀广2,3,*,王淑琴3,刘长江3 (1. 大连轻工业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34;2.上海水产大学食品学院,上海200090;3.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辽宁沈阳110161) 香菇多糖的研究进展 摘 要:香菇多糖是真菌多糖中的一类,是目前最有开发前途的功能食品和药品资源之一。综述了香菇多糖的提取、 分离纯化、结构分析、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关键词:香菇多糖;提取;分离纯化;结构;活性 REVIEWONADVANCEMENTOFPOLYSACCHARIDEFROMLENTINULAEDODES LINNan1,ZHONGYao-guang2,3,*,WANGShu-qin3,LIUChang-jiang3 (1.Col legeofBiologyandFoodTechnology,DalianInstituteofLightIndustry,Dalian116034,Liaoning,China;2.CollegeofFoodScienceandTechnology,ShanghaiFisheriesUniversity,Shanghai200090,China;3.CollegeofFoodScience,ShenyangAgricuturalUniversity,Shenyang110161,Liaoning,China) Abstract:Thepol ysaccharidefromLentinulaedodesisoneoffunguspolysaccharides.Itisregardedasoneofthemostpromisingresourcesoffunctionalfoodanddrugs.Inthispaper,itisreviewedthatthestudiesonextraction,isolationandpurification,structuralanalysis,biologicalactivityofpolysaccharidefromLentinulaedodes.Keywords:Lentinulaedodespol ysaccharide;extraction;isolationandpurification;structure;activity综述 174

海藻生物加工

海藻是“海水里的农作物”,我们更多地把它当做是一种菜类。殊不知,海藻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海藻不仅可提供独特的海藻多糖,广泛用于海洋药物、功能食品、生物活性物质开发应用、食品添加剂、有机肥料、食品包装材料、化妆品等领域,而且许多代谢产物也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但由于海藻产业涉及的学科较多,海藻产业研发力量分散,针对海藻产业研究的专家团队较少,目前海藻生物行业缺少系统性研究。 近日,海藻加工企业青岛明月海藻集团(以下简称“明月”)对外宣布,投资1.5亿元的国内最大海藻生物科学研发中心一期正式开工建设,希冀这一大手笔投入会给行业带来些许惊喜。海藻加工原料“吃不饱” 虽然我国是海藻养殖大国,海带产量名列世界首位,紫菜产量同日本和韩国并列为世界三大紫菜养殖国,但海藻自然资源及种类并非丰富。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以及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加速,海藻自然资源急剧下降,因此,除了增加进口原料外,主要靠养殖来增加原料的不足。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段德麟对《中国科学报》表示,国内的海藻加工,从食品加工到精细化工加工,从技术含量上讲,都比十年二十年前提高了一大步。 “比如明月的褐藻胶加工,现在的技术也不是原来的工艺,有很多改善,所以水和电的能耗降低了很多,相对来说成本就降了不少,不管是用的进口原料还是国产原料,生产的褐藻胶等其他的精细化工产品,我认为从价格、质量上都有显著的改善。”段德麟说。 不过,生物科研https://www.360docs.net/doc/4818620204.html,技术的提升并不能解决原料不足的问题,海藻加工企业普遍面临“吃不饱”的难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逄少军对《中国科学报》介绍,海带的主要市场在国内,70%~80%是用来作为食品消费,小部分质量稍差的海带,作为褐藻酸钠的原材料提供给提取褐藻胶或甘露醇的藻胶工厂。而作为食品的海带价格远远高于作为工业原料的海带价格,所以越来越多的养殖户愿意生产食用海带,并且加工的方法技术都在向这个方向发展。 “原料不足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食用海带的加工数量在不断上升,另一个是现在栽培海带的藻胶含量在不断下降,这两个原因就使他们"吃不饱"。”逄少军说。国内原料不足,进口量就越来越大,价格不断提升,企业成本随之增加,这可以说是国内藻胶工厂的共同遭遇。 科技支撑力不从心“从研究层面讲,关注度不够,这是一个边边角角的行业,从南到北研究海藻的人非常有限。”逄少军说。 明月海藻集团技术中心主任李可昌表示,目前从企业角度讲,从事海藻相关研发的专业人才较缺乏,行业发展需要更强的科技支撑。在海洋生物领域,海藻生物行业是一个比较小的行业,和鱼、虾、贝等相比,海藻的综合产值相对比较小,规模不大,所以国家在这方面的投入也不足。 另外,“海藻生物产业的应用研究还不够发达,缺少相关的标准,与国际上有较大的差距,很多具有独特性能的海藻活性物质没能得到充分开发应用,比如海藻酸钾、海藻酸钙、海藻酸铵、岩藻多糖硫酸酯等一些天然活性物质,至今没有国家标准,不能在食品等领域推广应用。”李可昌说。 产学研联合隐忧 据悉,青岛明月海藻生物科学研究中心项目依托明月集团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与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所,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共同建设海洋功能性食品药品、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海洋生物高分子材料、海洋护肤品等联合实验室,打造以海藻生物为特色的国家级科研及孵化平台。 “我们建设海藻生物科学研究中心就是想通过平台建设,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吸引人才、项目、资金,形成资源积聚,建成海藻产业聚集区,形成合力,不断创新,促进海藻行业的

海藻提取甘露醇的分离

---------------------------------------------------------------最新资料推荐------------------------------------------------------ 海藻提取甘露醇的分离 海藻提取甘露醇的分离、纯化浸泡、碱炼、酸化在洗藻池中放约 2-3t 自来水,投入 120kg 海藻,至藻体膨胀后,仔细地把海藻上的甘露醇洗入水中,洗净的海藻供提取海藻酸钠用。 洗液再洗第二批海藻,如此约洗四批。 将上述洗液加 300g/L(30%)氢氧化钠液,Ph10-11,静置 8h,待褐藻糖液、淀粉及其他有机黏性物充分凝聚沉淀。 虹吸上清液,用硫酸(1: 1)酸化,调节为 pH6-7,进一步除胶状物,得中性清液。 海藻或海带[自来水]洗液[NaOH][pH10-11, 8h]上清液[H2SO4][pH6-7]中性清液浓缩、醇洗将上述中性清液用直火或蒸气加热至沸腾蒸发,温度 110-115℃,大量氯化钠沉淀,不断将盐类与胶污物捞出,直至呈浓缩液,取小样倒地上,稍冷却应凝固,此时放料,含甘露醇30%以上,水分约含 10%。 将浓缩液冷至 60-70℃,趁热加 95%乙醇(2: 1),不断搅拌,渐渐冷至室温后,离心甩干除去胶质,得灰白色松散物。 中性清液[110-115℃]浓缩液[乙醇][60-70℃]松散物提取称取松散物,装入备有回流冷凝管的提取锅内,加 8 倍量的 94%乙醇,搅拌,缓慢加热,沸腾回流 30min 出料,流水冷却 8h,放置一昼夜,离心甩干,得白色松散甘露醇粗品,含甘露醇 70%-80%。 1 / 10

食用菌多糖研究进展

微生物专题报告——食用菌多糖功能的研究概况 141201019 微生物学魏华 食用菌作为天然食药资源,营养丰富,含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多糖、维生素等多种成分。食用菌多糖虽然含量比例仅占0.48-0.87%,却具特异的生物学功能活性。如具有抗肿瘤活性;可显著提高巨噬细胞吞噬量,刺激抗体产生,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可降血糖、降血脂;可显著增加脑和肝脏组织中的过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力,抗氧化、抗衰老;保肝、抗辐射等等。 1971 年,Maeda 等从香菇中分离出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多糖,这个研究发现影响重大,使更多的科学家开始研究真菌中的活性多糖[14]。截至目前,国内外已从食用菌中筛选出200 种有生物活性的多糖。同时,对于多糖的研究不仅只是研究其的生物学活性,更多的是利用生物学手段研究多糖分子的化学结构及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13]。国内对多糖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在研究糖类的作用机理时,紧密与中医药的理论相结合,进展甚快。70 年代以来,我国在云芝、银耳、灵芝、黑木耳、裂褶菌、冬虫夏草、猴头菌和竹荪等中分离得到具有显著生理活性的、单一成分的多糖物质。目前,我国对药用多糖的研究仍多偏重于提取、分离、纯化、和研究药理活性等方面。虽然已有用于治疗癌症的商业化产品,但积累的临床资料仍很缺乏,大部分多糖产品尚处于实验阶段或仅用于保健品,还需重视新兴的糖生物学及工程学,提高研究水平。 1.食用菌多糖的种类 近年来研究报道的真菌多糖,主要有四类,葡聚糖、甘露聚糖、杂多糖、糖蛋白。 1.1葡聚糖 葡聚糖(Glucan),尤其是β(1-3)连接的葡聚糖具有多种活性[15-20]。如从金顶侧耳(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子实体中分离的多糖,分子量为1.89×104,可能的结构是主链为β(1-3)连接的葡聚糖,支链为β(1-6)连接的葡萄糖[21]。从黑石耳(Dermatocarpon miniatum)子实体中分离的具有抗氧化功能的多糖,主要结构为α(1-4)(1-6)连接的葡聚糖,分子量为1.80×106[22]。从栓菌(Trametes suareclens)中分离的多糖分子量5.0×10 4,主链为β(1-3)-D-Glucan,支链为β(1—6)连接的葡萄糖。从斜顶菌(Clitopilus caepitosus))多糖分子量1.32×106,主链为β(1-3)连接的葡聚糖,支链有较多的β(1-6)连接的葡聚糖链和较少的β(1-4)连接的葡聚糖链,分别连在主链的O-6 位和O-4 位。 1.2甘露聚糖

【高中生物】海藻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生物科技行业)海藻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综述】 海藻生物活性研究进展概况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海藻生物活性物质研究概况,并对生物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前景做了初步的讨论与展望。近年来随着生物科技的迅速发展,国内外海藻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有了长足进步,许多国家均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抗肿瘤、抗病毒、抗真菌、抗心脑血管疾病、抗炎、抗艾滋病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方面的研究。发现了大批具有上述作用的新颖化学成分。海藻(Algae)是海洋中的低等隐花植物,全世界约有3万余种,被人类广为利用的海藻主要是褐藻、红藻、绿藻和蓝藻,约百余种。目前的研究显示藻类植物含有多种抗肿瘤、抗病毒、抗细菌、真菌、抗氧化、抗心血管疾病、提高免疫的活性物质。 关键词:海藻、生物活性、抗肿瘤、抗病毒、抗细菌、抗真菌、抗氧化、抗心血管疾病 海藻与人类有着非常密切关系,它作为重要的药物资源在我国传统中医药中已有悠久的药用历 史,在《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千金方》等著作中早有收录,海带、昆布、羊栖菜、海蒿子等海藻常用于治疗甲状腺肿、前列腺增生、淋巴结结核及恶性淋巴瘤、乳腺增生、炎症(如肥厚性咽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另外还用于治疗甲亢、眼病、不孕症、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等多种疾病。近年来取得的这些成果,为海藻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提供广阔的前景。 1、抗肿瘤

萜类是海藻中报道较多的一类抗肿瘤活性成分。松节藻科凹顶藻属Laurencia是萜类的“天然工厂”,富含各种具细胞毒活性的卤代三萜、二萜、倍半萜。如钝形凹顶藻L.obtusa中分离到两种具角鲨烯三萜骨架的溴代醚,都具有抗肿瘤作用[1]。大量药理及临床研究表明,海藻多糖能激活免疫受体,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在用于癌症的辅助治疗中,具有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抑瘤效果好等优点[2]。海带在我国有悠久的食用历史,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生物学功能多项研究表明,海带多糖具有抗肿瘤作用。从海带提取的高纯度U2岩藻多糖类物质注入人工培养的骨髓性白血病细胞和胃癌细胞,其细胞内的染色体就会被自有酶所分解,而正常细胞不受影响[2]。施志仪等研究发现海带褐藻糖胶可抑制人肝癌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此外,海藻多酚同样也是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根据实验推测透析液最佳抑制浓度在0.085~0.10mg·mL_1左右。并指出鼠尾藻中的多酚化合物对肿瘤细胞株的抑制作用还与海藻多酚的相对分子质量有关,高相对分子质量的海藻多酚抗肿瘤作用强于低相对[3]。 2、抗病毒 许多海藻多糖(多数为硫酸多糖)也具有抗病毒活性。一种基于角叉菜胶的阴道消毒Carraguard可有效抑制HIV和其他性传播病原,已经在南非和博茨瓦纳进入了Ⅲ期临床试验。鹿角菜(Pelvetiasiliquosa)和墨角藻属褐藻(Fucusistichs)中的岩藻聚糖可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人乙肝病毒HB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及人单纯疱疹病毒

海藻多糖

海藻多糖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摘要:海藻多糖是从海洋藻类植物中分离得到的一种植物多糖,是一类重要的海洋天然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海藻多糖的种类,海藻多糖的生物活性并就海藻多糖的研究做了展望。 关键词:海藻多糖;生物活性;免疫调节; 海藻是海洋植物中,数量和品种最多的一类,估计海洋中生长有15000余种海藻[1],主要可以分为褐藻、红藻、蓝藻、绿藻四大类,另外还包括硅藻、甲藻、金藻等微藻。海藻最重要的产物就是多糖,约占其干重的50%以上。海藻多糖(Seaweed Polysaccharides,PS)即指海藻中所含的各种高分子碳水化合物,是一类多组份混合物,一般为水溶性,多具有高粘度或凝固能力,主要包括红藻多糖、褐藻多糖、绿藻多糖等。近年来,随着海藻的开发利用,各种海藻已成为人类在食品、工业、药用等方面的重要来源,并且多种海藻多糖的相关研究产品也正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随着海藻的广泛应用和对海藻多糖认识的深入,人们对海藻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从而使多糖成为目前生命科学中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1 海藻多糖的种类 1.1 红藻多糖 红藻多糖主要包括从石花菜、红翎菜科为主的藻类中所提取的琼胶和卡拉胶多糖以及松藻科中所提取的角叉菜多糖。琼胶和卡拉胶是红藻细胞壁内填充物质,均以半乳糖单位结合而成的半乳聚糖[2]。由于分子中硫酸酯结合形态的不同,卡拉胶有κ-、ι-、λ-等多种类型,它们的化学结构和性质各有差异。卡拉胶的化学结构是由半乳糖及脱水半乳糖所组成的多糖类硫酸酯的钙、钾、钠、铵盐。木聚糖和甘露聚糖亦为细胞壁组分,而红藻淀粉则是以葡萄糖为单位结合而成的细胞质组成成分。 1.2 褐藻多糖 褐藻多糖主要包括褐藻胶、褐藻糖胶和海带淀粉。褐藻胶和褐藻糖胶

蓝藻中多糖的研究进展

蓝藻中多糖的研究进展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发展, 多糖及其缀合物作为支持组织和能量来源的传统观念早已被突破, 而被认为是生物体内除核酸以外的又一类重要的信息分子。因此与多糖有关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多糖类化合物在自然界分布十分广泛,随着海洋生物多糖的药用潜力逐渐被开发出来,海藻在海洋植物中数量和品种最多。且多糖含量占干质量的50%以上[1]成为目前最具有前景的一类活性物质,海藻多糖是由多个相同或不同的单糖基通过糖苷键相连而成的高分子碳水化合物[2]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此外它还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与药用价值,如抗病毒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等国内外学者曾对海藻多糖的生物活性进行了综述最近几年又有了新的研究进展本文简要介绍海藻多糖的生物活性及提取分离的方法。 1 海藻多糖的生物活性 1.1 抗病毒 海藻在海洋环境中生存会遭受外界生物的侵袭长期的进化使其对某种微生物产生抗活性化合物目前已从鸭毛藻酸藻松节藻孔石莼和海黍子中分离得到具有抗病毒活性的海藻多糖[1]Hayashi等人[3]研究了岩藻多糖对单纯疱疹病毒HSV 的防御作用发现岩藻多糖能使小鼠免受HSV 病毒感染其机理可能是通过直接抑制病毒复制增强先天和后天的免疫防御功能来防御HSV 病毒的感染朱萧等人[4]研究表明钝顶螺旋藻多糖PSP 可抑制病毒吸附感染细胞内病毒的复制随着PSP 浓度及作用时间的增加PSP 对抗单纯疱疹病毒 2 型DNA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具有良好的剂量和时效关系PSP 在体外具有明显的抗HSV-2 病毒作用该作用发生在病毒吸附病毒基因复制等多个环节上 1.2 免疫调节 20 世纪70 年代后人们对糖类物质的生物学功能有了进一步认识发现多糖参与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如免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与感受林丽琴等人[5]研究了紫球藻多糖对免疫低下小鼠的调节作用发现其可显著抑制小鼠的脾指数胸腺指数碳廓清能力单核细胞吞噬功能对小鼠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正向调节作用且安全性较高常静瑶等人[6]研究表明螺旋藻多糖对小鼠细胞因子有促进免疫的作用推测螺旋藻多糖主要是通过对肠黏膜系统的受体相互作用刺激相应

海藻提取液

海藻提取液 目录 ?别名:落首、海萝、乌菜、海带花、海藻菜 展开 ?别名:落首、海萝、乌菜、海带花、海藻菜 展开 海藻提取物[1](Sesmollient)是一种纯天然的海洋生物产品,所有的特征均来自这种特殊的海藻本身。它内含有藻胶酸,粗蛋白,多种维生素,酶和微量元素。此类营养经皮肤吸收后,能降低表面血脂,增进表面皮肤造血功能,而且还有减肥,保温,增稠的功能。海藻提取物用途很广,在自己做DIY护肤品时加入少量5%一下可以增加产品的爽滑感觉,此外还含有大量的阴离子,从而赋予了SESMOLLIENT抗皱,抗衰老的性能。 SESMOLLIENT带有大量的阴黎姿,还可以刺激纤维细胞生成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抗皱,抗衰老。增进表面皮肤造血功能对体外皮肤抑菌使用。近年来已用于高级化妆品,香皂、沐浴、洗发乳等 来源:为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Sargassum pallidum(Turn.) C. Ag.或羊栖菜S.fusiforme.(Harv.)Setch.的藻体。前者习称“大叶海藻”,后者习称“小叶海藻”。主产于辽宁、山东、福建、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夏,秋二季采捞,除去杂质,淡水洗净,切段晒干用,为马尾藻科植物羊栖菜及海蒿子的藻体。 别名:落首、海萝、乌菜、海带花、海藻菜 拉丁文:Sargassum fusiforme(Harv.)Setch 英文名称:Seaweed Extract 功效:海藻用于软坚;消痰;利水;退肿。主治瘰疬;瘿瘤;积聚;水肿;脚气;睾丸肿痛; (疒颓)疝。 性状:大叶海藻皱缩卷曲,黑褐色,有的被白霜,长30~60cm。主干呈圆柱状,具圆锥形突起,主枝自主干两侧生出,侧枝自主枝叶腋生出,具短小的刺状

食用菌多糖研究进展

第25卷第5期浙江林业科技Vol. 25 No.5 2 0 0 5年9月JOUR. OF ZHEJIANG FOR. SCI. & TECH. Sep., 2 0 0 5 文章编号:1001-3776(2005)05-0049-05 食用菌多糖研究进展 王丽霞1, 2,杜德清2 (1. 中南林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2.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丽水 323000) 摘要:对食用菌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定性定量分析、活性研究和临床应用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不同食用菌多糖较难鉴别、真菌多糖提取纯化工艺需进一步加强、食用菌多糖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问题,提出真菌多糖的提取工艺和构效关系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食用菌;多糖;免疫调节;生理活性;提取纯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识码:A 食用真菌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最早认识和利用的一类微生物,具有种类繁多、世代短、生物量大、易培养、分布广和营养成分丰富等特点,国内外学者对其营养成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1],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食用真菌中独特的多糖功能成分。据杨革报道[2],真菌的多糖含量在0.48% ~ 0.87%。食用菌多糖是一种很好的免疫调节增强剂,可从根本上提高人体免疫功能,起到扶正固本、强身保健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方面的研究利用进展更为迅速,且正朝抗癌、增寿、强力、益智、美容以及提高免疫力和防止衰老等方向深化。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食用菌中能显著增强癌症患者抵抗力的生理活性物质即为食用菌多糖[3]。食用菌多糖的生理功能、化学结构以及构效关系正成为多糖研究的前沿阵地,取得了很大进展,而多糖分离、纯化和结构测定的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4]。为此笔者对食用菌多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为食用菌多糖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食用菌多糖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不同食用真菌多糖的鉴别较为困难,这是因为即使同一属真菌中的不同种真菌所产多糖也不一致(包括多糖种类、多糖结构、分子量大小等)。目前也没有一份较为可靠的不同真菌多糖的图谱(例如能表明结构差别的红外图谱等)。从纯种发酵液(即只用一种已知真菌菌种发酵所得液体)或从已知真菌子实体中提取的多糖可以进行结构和定性、定量分析[5]。 食用菌菌丝多糖分胞外多糖和胞内多糖。对于提取深层发酵液中的食用菌多糖,常规提取一般是首先将菌丝从发酵液中分离出来,打浆处理,然后用热水提取法或其他方法从菌丝中提取胞内多糖,从滤液中提取胞外多糖,一般是把滤液先过滤,再浓缩,最后用有机溶剂沉淀而得到。从多糖水溶液中提取多糖,首先可用透析或超滤等方法去掉小分子物质(单糖、寡糖、氨基酸、短肽、无机盐等),然后设法去掉水分(各种合适的干燥方法、超滤以及有机溶剂沉淀法等)[6]。 根据多糖类物质易溶于热水而不溶于高浓度酒精的原理,食用菌多糖的提取通常采用水煮醇沉(热水提取及酒精沉淀法)的常规方法。其提取工艺流程如图1。 食用菌多糖除常规的水提法外还有一些其它提取方式。据王竟等人报道[7],担子菌的发酵产物中一些具有生理活性的聚合物(主要为多糖类),其分子量一般在1 000 d以上,对于这些发酵多聚物的提取他们采用了超

海藻多糖空心胶囊优劣势对比

海藻多糖空心胶囊与明胶胶囊的优劣势对比 近些年来植物胶囊倍受推崇,发展速度较快,但确实也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所谓植物胶囊就是制造胶囊的前体原料的主要成份为植物类提取物,而动物胶囊是以动物明胶为原料而制成,动物明胶特别是药用明胶规定是以牛骨为主要原料,随着需求量的增加,尤其是食品行业及其它行业大量使用,导致原料紧缺,其原料就扩展到猪、牛、羊等动物的所有皮骨,其原料来源及其复杂,给制造工艺过程造成很大麻烦,则不得不添加其它辅助原料以达保质目的,从而造成有害成份的增加。特别近些年来,西方欧美国家口蹄疫、疯牛病等动物性抗原风险频传,给食品药品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给世界上相当区域造成了不安定因素和恐慌现象。从而植物胶囊开始问世和出现,看来植物胶囊的问世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必然趋势。换句话说,植物胶囊必将逐步取代动物胶囊。 目前植物类的空心胶囊的原料主要有以下几种,如:鱼明胶、羟丙甲基纤维素、普鲁兰多糖等。鱼明胶为原料制造胶囊难度大,而且原料很少,具有严重的制约因素及挑战性;普鲁兰多糖为原料,日本已开始采用,该原料是由玉米淀粉发酵提取而来,原料来源较容易;羟丙甲基纤维素为主要原料制造植物胶囊,原料来源比较丰富,但外观质量较差,不如其他类植物胶囊光洁度好,漂亮。 目前国际上植物胶囊只有少数发达国家生产,如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生产规模较大,但都因制造工艺难度大、制造成本高,从而导致价格偏高,使得植物胶囊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以上制约植物胶囊发展的因素终将不断加以排除和克服,植物胶囊将是药用胶囊产业更新换代的最理想的产品。 植物胶囊的优缺点是相对的,是与动物明胶胶囊相互比较发现的。动物明胶胶囊的发展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工艺成熟、合格率高、成品率高、上机率好、外观质量好,目前市场占有率在95%以上,这就是它生存到现在并将继续生存一段时期的原因所在,但是就动物明胶胶囊所存在的问题(也就是它的缺点)来看,却是致命的,严重影响着它的生存和发展。 动物明胶胶囊的缺陷由于明胶原料的紧缺,使得其原料的来源更为复杂化,因为动物明胶的主要成份是由蛋白质构成,是微生物滋生的最佳载体,这也是动物明胶之所以常在微生物培养试验中作为最好的培养基的原因所在。为了保

海藻多糖是一种天然活性物质

海藻多糖是一种天然活性物质,具有许多药用功能,有其多方面的应用价值。海藻多糖可作为生物吸附剂和其它海洋生物的营养物资源,细胞物质的寒冷保护剂,可降血脂、抗氧化,增强免疫调节活性,制备微胶囊等.结论海藻多糖将可能成为人类主要的药物资源。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活性物质就是褐藻酸钠,日本人把富含有褐藻酸钠的食品称为“长寿食品”,美国人则称其为“奇妙的食品添加剂”。海藻酸钠又名褐藻酸钠、海带胶、褐藻胶、藻酸盐,是由海带中提取的天然多糖碳水化合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纺织、印染、造纸、日用化工等产品,作为增稠剂、乳化剂、稳定剂、粘合剂、上浆剂等使用。自八十年代以来,褐藻酸钠在食品应用方面得到新的拓展。褐藻酸钠不仅是一种安全的食品添加剂,而且可作为仿生食品或疗效食品的基材,由于它实际上是一种天然纤维素,可减缓脂肪糖和胆盐的吸收,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血中甘油三酯和血糖的作用,可预防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现代病。它在肠道中能抑制有害金属如锶、镉、铅等在体内的积累,正是因为褐藻酸钠这些重要作用,在国内外已日益被人们所重视。海藻酸(Alginate)是存在于褐藻类中的天然高分子,是从褐藻或细菌中提取出的天然多糖,类似于细胞外基质中

的糖胺聚糖GAGs,无亚急性/慢性毒性或致癌性反应,可作为食用的食品添加剂,也可作为支架材料用于医学用途,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10]。海藻酸是由古洛糖醛酸(记为G段)与其立体异构体甘露糖醛酸(记为M段)两种结构单元构成的,这两种结构单元以三种方式(MM段、GG段和MG段)通过α-1,4糖苷键链接,从而形成一种无支链的线性嵌段共聚物。海藻酸很容易与一些二价阳离子结合,形成凝胶。而且,其温和的溶胶凝胶过程、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使海藻酸适于作为释放或包埋药物、蛋白与细胞的微胶囊。当其6位上的羧基与钠离子结合,就构成了海藻酸钠盐(Sodium Alginate)。海藻酸钠的分类方法较多。从结构上分,可分为高G/M比、中G/M比、低G/M比三种。从黏度上分,可分为低黏度、中黏度和高黏度海藻酸钠。从纯度上分,可分为工业用,食用以及医用三个级别。不同品质的海藻酸钠对于胶珠结构的影响是很大的。一般认为,高G/M比,中低黏度的海藻酸钠适于用来制备胶珠。而且,当胶珠应用于对于生物工程领域时,

生物发酵法海藻肥

什么是真正好的海藻肥? 所谓海藻肥料,是指以生长在海洋中的大型藻类为原料,通过化学的或物理的或生物的方法,提取海藻中的有效成分,制成肥料,施予植物用作养分,它能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 海藻肥料的生产方法:一般可分为化学水解法(即氢氧化钾水解法)、物理提取法、生物发酵法(即酶降解法)等,还有以海藻工业的废弃物中提取生物活性物质,再经科学配制而成的肥料。 提取方法对于产品活性物质和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极大,相同含量但活性不同的话差异也很大。目前最好的方法是采用生物发酵法,其次是物理法,最差的是用强酸或强碱进行的化学提取法。 1. 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厂家主要采用化学水解法生产海藻肥料,采用化学提取 法最大的劣势在于强碱高温会破坏海藻内源物质的活性; 2. 物理提取法是采用高压低温冷却的工艺达到海藻细胞壁破碎的目的,该提取 方法优于化学提取法,但目前掌握物理提纯技术的企业也是屈指可数,如南非的kelpak等; 3. 生物发酵法的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在以海藻等为养分的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多种 酶,将构成海藻的大分子物质降解成小分子、水溶性的物质,因为发酵过程没有化学法的强碱和高温,也没有物理法的高压和低温,因此最大限度完整地保留了海藻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和营养物质,目前东阳联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世界上唯一采用两段生物发酵技术的海藻肥厂家。 同样是海藻肥料,海藻的来源也大有文章,当前大部分厂家海藻肥中的海藻其实就是海带;真正质量好的海藻肥,其海藻均取自之没有污染的深海中的海藻。两者主要的区别在于,生活在深海中的海藻由于生长环境恶劣,其体内积累的内源活性物质含量要远远比海带高,并且有害重金属含量低至极限。东阳联丰生物

海藻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综述】 海藻生物活性研究进展概况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海藻生物活性物质研究概况,并对生物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前景做了初步的讨论与展望。近年来随着生物科技的迅速发展,国内外海藻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有了长足进步,许多国家均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抗肿瘤、抗病毒、抗真菌、抗心脑血管疾病、抗炎、抗艾滋病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方面的研究。发现了大批具有上述作用的新颖化学成分。海藻(Algae)是海洋中的低等隐花植物,全世界约有3万余种,被人类广为利用的海藻主要是褐藻、红藻、绿藻和蓝藻,约百余种。目前的研究显示藻类植物含有多种抗肿瘤、抗病毒、抗细菌、真菌、抗氧化、抗心血管疾病、提高免疫的活性物质。 关键词:海藻、生物活性、抗肿瘤、抗病毒、抗细菌、抗真菌、抗氧化、抗心血管疾病 海藻与人类有着非常密切关系,它作为重要的药物资源在我国传统中医药中已有悠久的药用历 史,在《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千金方》等著作中早有收录,海带、昆布、羊栖菜、海蒿子等海藻常用于治疗甲状腺肿、前列腺增生、淋巴结结核及恶性淋巴瘤、乳腺增生、炎症(如肥厚性咽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另外还用于治疗甲亢、眼病、不孕症、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等多种疾病。近年来取得的这些成果,为海藻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提供广阔的前景。

1、抗肿瘤 萜类是海藻中报道较多的一类抗肿瘤活性成分。松节藻科凹顶藻属Laurencia是萜类的“天然工厂”,富含各种具细胞毒活性的卤代三萜、二萜、倍半萜。如钝形凹顶藻L.obtusa中分离到两种具角鲨烯三萜骨架的溴代醚,都具有抗肿瘤作用[1]。大量药理及临床研究表明,海藻多糖能激活免疫受体,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在用于癌症的辅助治疗中,具有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抑瘤效果好等优点[2]。海带在我国有悠久的食用历史,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生物学功能多项研究表明,海带多糖具有抗肿瘤作用。从海带提取的高纯度U2岩藻多糖类物质注入人工培养的骨髓性白血病细胞和胃癌细胞,其细胞内的染色体就会被自有酶所分解,而正常细胞不受影响[2]。施志仪等研究发现海带褐藻糖胶可抑制人肝癌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此外,海藻多酚同样也是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根据实验推测透析液最佳抑制浓度在0.085~0.10mg·mL_1左右。并指出鼠尾藻中的多酚化合物对肿瘤细胞株的抑制作用还与海藻多酚的相对分子质量有关,高相对分子质量的海藻多酚抗肿瘤作用强于低相对[3]。 2、抗病毒 许多海藻多糖(多数为硫酸多糖)也具有抗病毒活性。一种基于角叉菜胶的阴道消毒Carraguard可有效抑制HIV和其他性传播病原,已经在南非和博茨瓦纳进入了Ⅲ期临床试验。鹿角菜(Pelvetia siliquosa)和墨角藻属褐藻(Fucusistich s)中的岩藻聚糖可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人乙肝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