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后张法张拉施工工艺标准

合集下载

后张法预应力张拉工艺细则

后张法预应力张拉工艺细则

后张法预应力张拉工艺细则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1组织编制预应力张拉方案,包括预应力钢筋的布置、数量、直径、材质等。

1.2检查和调整预应力钢筋抗拉预应力装置,确保其工作正常。

1.3清理混凝土构件内部的灰尘和杂物,并确保表面光洁。

1.4准确测量混凝土构件的尺寸,确定张拉钢筋的长度。

1.5根据预应力设计要求,安装杆件支撑和锚固装置。

2.钢筋布置和预应力张拉:2.1按照预应力方案布置预应力钢筋。

2.2保证预应力钢筋的张拉长度不超过规定的极限值。

2.3将预应力钢筋固定在锚固装置上,根据设计要求分段张拉。

2.4在张拉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应力,避免过载或不足。

2.5张拉过程中,未张拉的预应力钢筋应通过连接装置或其他方式暂时固定,以保证钢筋力的平衡。

3.张拉完成后的处理:3.1张拉完成后,检查和记录每个钢筋的张拉力及变形情况,并与设计要求进行比较。

3.2进行超长预应力钢筋的切断和焊接,确保连接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3.3清理施工现场,清除杂物和建筑垃圾,确保施工现场的整洁和安全。

3.4对张拉后的构件进行缓慢卸载,保证预应力钢筋充分锚固。

4.完成验收和记录:4.1对张拉完成后的构件进行全面检查,检查是否存在裂缝、变形或其他质量问题。

4.2编制并提交预应力张拉工艺细则,包括工艺控制过程、检验记录、问题处理等内容。

4.3进行相关试验和检测,包括预应力钢筋的抗拉性能、锚固性能等。

4.4编制和归档完整的施工图纸、工艺记录和相关资料,为后续的质保工作提供参考。

以上就是后张法预应力张拉工艺细则的内容,该工艺细则的正确执行可以确保预应力构件的质量和使用性能,提高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并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

预应力后张法张拉施工工艺标准[详]

预应力后张法张拉施工工艺标准[详]

SGBZ-0225预应力后法拉施工工艺标准依据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GB50204-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技术规程》 JGJ3 -200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2000《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98-2000《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JGJ52-9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和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GJ53-92《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 GBJ119-88《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 JGJ85-921、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现场预应力混凝土后预应力液压拉施工(不包括构件和块体制作)。

2、施工准备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预应力筋:预应力用的热处理钢筋、钢丝、钢绞线的品种、规格、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标准,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及复试报告。

冷拉Ⅱ、Ⅲ、Ⅳ级钢筋还应有冷拉后的机械性能试验报告。

2.1.2预应力筋的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形式,应符合设计及应用技术规程的要求,应有出厂合格证,进入施工现场应按《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4-2002的规定进行验收和组装件的静载试验。

2.1.3灌浆用的水泥不得低于3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按设计要求选用,应有出厂合格证书和复试报告单。

2.1.4主要机具有:液压拉伸机、电动高压油泵、灌浆机具、试模等。

2.2作业条件2.2.1施加预应力的拉伸机已经过校验并有记录。

试车检查拉机具与设备是否正常、可靠,如发现有异常情况,应修理好后才能使用灌浆机具准备就绪。

2.2.2混凝土构件(或块体)的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75%。

构件(或块体)的几个尺寸、外观质量、预留孔道及埋件应经检查验收合格,要拼装的块体已拼装完毕,并经检查合格。

2.2.3锚夹具、连接器应准备齐全,并经过检查验收。

预应力张拉(后张法)

预应力张拉(后张法)

预应力张拉(后张法)预应力张拉(后张法)1. 前言预应力张拉(后张法)是一种常用于混凝土结构中的施工方法,通过在混凝土构件表面施加预拉力,以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本文将对预应力张拉(后张法)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定义、施工步骤、设备要求、安全注意事项等。

2. 定义预应力张拉(后张法)是指在混凝土构件浇筑完成后,利用预应力钢束将构件在恢复阶段施加预拉力的施工方法。

通过预应力张拉(后张法),可以增加构件的抗弯承载能力、减小结构变形和裂缝,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3. 施工步骤3.1 设计和准备在进行预应力张拉(后张法)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设计计算,并准备好相应的设备和材料。

设计计算包括预应力钢束的数量、位置和拉力大小的确定。

3.2 预埋钢板和构件浇筑在混凝土构件的预定位置预埋钢板,在施工过程中,根据设计需求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同时,需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的抗裂处理。

3.3 钢束布置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根据设计要求,在构件的表面设置钢束的出口孔。

钢束的布置要符合设计要求,并保证钢束的间距和位置的准确性。

3.4 钢束张拉将预应力钢束通过出口孔穿过构件,然后连接到张拉设备上。

根据设计要求,施加预拉力到钢束上,并在拉力稳定后进行锁定。

3.5 监测和调整在钢束张拉完成后,需要对结构进行监测,确保预拉力的大小和均匀性。

如果需要调整,可以通过调节锚固装置或者重新张拉来实现。

3.6 荷载转移当预应力钢束稳定后,可以进行荷载转移。

荷载转移是指将原本由预应力钢束承担的荷载逐渐转移到混凝土构件中,使构件在正常使用过程中承受荷载。

4. 设备要求进行预应力张拉(后张法)需要以下设备:4.1 钢束和锚具:预应力钢束用于施加预拉力,锚具用于固定钢束。

4.2 张拉设备:用于施加预拉力到钢束上,并提供相应的显示和控制功能。

4.3 监测设备:用于监测预拉力的大小和均匀性,例如应变计、传感器等。

5. 安全注意事项5.1 在进行预应力张拉(后张法)时,需要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设置警示标志、划定安全区域等。

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施工

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施工

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施工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施工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通过在结构内部张拉预应力钢绞线来提高结构承载力的一种施工方法。

本文将介绍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施工的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施工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预应力钢绞线的制作和布置。

根据设计要求,将钢绞线切割成一定长度的束或单根,并将其按照设计要求布置在混凝土结构中。

2、锚具的安装。

将锚具安装在混凝土结构的两端,确保锚具与钢绞线紧密连接。

3、张拉设备的选择与安装。

选择合适的千斤顶和压力表,将其安装在混凝土结构的两端,确保其能够承受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力。

4、张拉力的计算与调整。

根据设计要求,计算出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力,并将其调整到所需值。

5、张拉操作。

在张拉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压力表的读数,确保钢绞线的张拉力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还需要对钢绞线的伸长量进行测量,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6、锚固操作。

在达到设计要求的张拉力后,需要对钢绞线进行锚固,确保其能够保持稳定的预应力。

在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钢绞线的材质和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同时需要检查其是否受损或存在质量问题。

2、锚具的型号和规格必须与钢绞线相匹配,同时需要检查其是否完好无损。

3、张拉设备的选择需要根据钢绞线的规格和所需张拉力进行选择,同时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维护和校准。

4、在张拉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问题,如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

5、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质量控制,如对钢绞线的切割长度、锚具的安装等进行检查。

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施工能够显著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和抗裂性能,对于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还需要做好质量管理和安全控制工作,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计算程序预应力钢绞线张拉计算程序:实现精确控制的必备工具在现代化的建筑和工程设计中,预应力钢绞线被广泛用于各种结构中,如桥梁、大跨度建筑、高速公路和电力传输设施等。

后张法预应力张拉施工方案

后张法预应力张拉施工方案

后张法预应力张拉施工方案
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后张法是一种常用的施工方法,用于在混凝土硬化之后施加预应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后张法预应力张拉的施工方案。

1. 背景介绍
预应力混凝土是一种在施工过程中施加预应力的混凝土结构,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后张法是一种在混凝土硬化后施加预应力的方法,通常应用于梁、板、框架等结构的施工中。

2. 施工准备
在进行后张法预应力张拉施工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设计预应力方案和计算预应力张拉力;
•准备预应力钢筋;
•配置张拉设备。

3. 施工步骤
后张法预应力张拉的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3.1 钢筋穿线
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预应力钢筋,并通过孔洞或导管将钢筋引出待张拉位置。

3.2 固定锚具
在待张拉位置固定锚具,并将预应力钢筋固定在锚具上。

3.3 张拉预应力
使用张拉设备施加预应力力,使预应力钢筋产生一定的拉力,直至达到设计要求的预应力张拉力。

3.4 固定锚固
在预应力达到设计要求后,将预应力钢筋与锚具固定,确保预应力传递到混凝土结构中。

4. 质量控制
在后张法预应力张拉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质量,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可
靠性。

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包括:
•钢筋的质量和焊接质量;
•预应力张拉力的准确控制;
•锚具的固定性能。

5. 结束语
后张法预应力张拉施工方案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后张法的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要点,保证结构施工质量和安全。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标准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标准

后法预应力施工工艺后法可分为有粘结后法和无粘结后法一,有粘结后法:有粘结后法预应力的主要施工工序为:浇筑好混凝土构件,并在构件中预留孔道,待混凝土达到预期强度后(一般不低于混凝土设计强度的75%),将预应力钢筋穿人孔道;利用构件本身作为受力台座进行拉(一端锚固一端拉或两端同时拉),在拉预应力钢筋的同时,使混凝土受到预压。

拉完成后,在拉端用锚具将预应力筋锚住;最后在孔道灌浆使预应力钢筋和混凝土构成一个整体,形成有粘结后法预应力结构(图4-37)。

有粘结后法预应力施工不需要专门台座,便于在现场制作大型构件,适用于配直线及曲线预应力钢筋的构件。

但其施工工艺较复杂、锚具消耗量大、成本较高。

图4-37 有粘结后法工艺流程l—混凝土构件;2—预留孔道;3—预应力筋;4—拉千斤顶;5—锚具预应力控制在预应力混凝土在施工中引起预应力损失的原因很多,产生的时间也先后不一。

在进行预应力筋的应力计算与施工时,一般应考虑由下列因素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即:①锚具变形、预应力筋缩和分块拼装构件接缝压密引起的应力损失σi1 ;②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摩擦引起的应力损失σi2;③混凝土加热养护时,预应力筋和拉台座之间温差引起的应力损失σi3 ;④预应力筋松弛引起的应力损失σi4;⑤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引起的应力损失σi5;⑥环形结构中螺旋式预应力筋对混凝土的局部挤压引起的应力损失σi6;⑦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应力损失σi7。

后法施工中对以上第 2 、 3 、 4 、7 项预应力筋损失在拉时应予以注意。

( 1 )钢筋松弛引起的应力损失仍采用拉程序控制。

后法预应力筋的拉程序,与所采用的锚具种类有关,拉程序一般与先法相同。

( 2 )对配有多根预应力筋的构件,应分批、对称地进行拉。

对称拉是为避免拉时构件截面呈过大的偏心受压状态。

分批拉,要考虑后批预应力筋拉时产生的混凝土弹性压缩,会对先批拉的预应力筋的拉应力产生影响。

为此先批拉的预应力筋的拉应力应增加α E σ pc :(4-12)式中 E s 一一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E c 一一混凝土的弹性模量;σ pc 一一拉后批预应力筋时,对已拉的预应力筋重心处混凝土产生的法向应力;σ con 一一拉控制应力;σ l 1 一一预应力筋的第一批应力损失(包括锚具变形和摩擦损失);A p 一一后批拉的预应力筋的截面积;A n 一一构件混凝土的净截面面积(包括构件钢筋的折算面积)。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两篇)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两篇)

引言概述: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一种预应力施工工艺。

它能够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广泛应用于桥梁、高楼和大型工程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的相关内容。

正文内容:1. 施工准备1.1 设计和计算:施工前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预应力计算,并确定张拉力的大小和位置。

1.2 材料准备:选择质量合格的钢筋和预应力束,并进行检查和验收。

1.3 模板搭设: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模板搭设,保证模板的稳定性和尺寸精度,以确保预应力束的正确安装和张拉。

2. 后张法施工过程2.1 预埋导向套管:根据设计要求,在混凝土中预埋导向套管,并保证套管的准确位置和垂直度。

2.2 预埋预应力筋:将预应力筋穿过导向套管,并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固定。

2.3 张拉预应力筋:通过张拉设备将预应力筋施加预定张拉力,并根据设计要求控制张拉过程中的应力。

2.4 固定预应力筋:在预应力筋达到设计要求的张拉力后,进行固定,保证预应力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2.5 确认张拉效果:通过检测和监测,确认预应力筋的张拉效果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 要点分析3.1 输送设备选择:根据工程要求选择适当的输送设备,确保预应力筋的张拉和固定过程中的顺畅和安全。

3.2 张拉力控制:通过张拉设备控制预应力筋的张拉力,保证预应力的合理施加和控制。

3.3 张拉序列:合理安排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减小结构的变形和应力集中现象。

3.4 应力调整:根据结构的变形和应力情况,通过调整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实现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3.5 设备检测和维护:定期检测和维护张拉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施工。

4. 安全措施4.1 安全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预应力施工工艺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4.2 设备检查:定期检查和维护施工设备,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

4.3 现场管理:加强现场管理,对施工人员的操作进行监督和指导,防止事故的发生。

4.4 防护措施:对施工人员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确保他们的人身安全。

后张法预应力张拉施工工艺

后张法预应力张拉施工工艺

后张法预应力张拉施工工艺1适用范围1.1本工艺适用于城市桥梁工程后张预应力梁板结构张拉施工。

2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1.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梁、板所需材料(模板、支架、钢筋、混凝土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本规程第1、2, 3章规定,并应遵循下列规定:1)优先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宜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不得使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采用中、粗砂。

采用碎石,其粒径宜为5-25 mm2)预应力混凝土配合比应符合本规程第3.2节的规定。

3)预应力混凝土可掺人适量的外加剂,但不得掺人氯化钙、氯化钠等氯盐。

从各种材料引人混凝土中的氯离子总含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0.06%,当超过水泥用量的0.06%时,宜采取掺加阻锈剂、增加保护层厚度、提高混凝土密实度等防锈措施;对于干燥环境中的小型构件,氯离子含量可提高1倍。

4)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宜超过500kg/m3,特殊情况下不应超过5500kg/m3。

2.预应力筋材料(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钢绞线)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产品标准规定;还应符合本规程“先张法预应力张拉施工工艺”章节有关预应力筋材料规定要求。

3.锚垫板的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现行国家标准规定。

4.灌浆用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标准规定。

5.预应力混凝土用波纹管的尺寸和性能指标均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JG 225规定。

金属螺旋管在使用前应进行检验。

进场时,应按出厂合格证和质量保证书核对其类别、型号、规格、数量,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金属螺旋管应按批进行检验。

每批应由同一钢带生产厂生产的同一批钢带所制造的金属螺旋管组成,累计半年或50000m生产量为一批,不足半年产量或50000m也作为一批的,则取产量最多的规格。

2)应对螺旋管外观、尺寸、集中荷载下的径向刚度、荷载作用后的抗渗漏及抗弯曲渗漏检验。

检验方法可参照现行《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JG 225的规定执行,其取样数量、检验内容和顺序及质量要求见相关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应力后张法张拉施工工艺标准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SGBZ-0225预应力后张法张拉施工工艺标准依据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技术规程》 JGJ3 -200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2000《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98-2000《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JGJ52-9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和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GJ53-92《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J119-88《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 JGJ85-92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现场预应力混凝土后张预应力液压张拉施工(不包括构件和块体制作)。

2、施工准备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预应力筋:预应力用的热处理钢筋、钢丝、钢绞线的品种、规格、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标准,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及复试报告。

冷拉Ⅱ、Ⅲ、Ⅳ级钢筋还应有冷拉后的机械性能试验报告。

2.1.2预应力筋的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形式,应符合设计及应用技术规程的要求,应有出厂合格证,进入施工现场应按《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进行验收和组装件的静载试验。

2.1.3灌浆用的水泥不得低于3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按设计要求选用,应有出厂合格证书和复试报告单。

2.1.4主要机具有:液压拉伸机、电动高压油泵、灌浆机具、试模等。

2.2作业条件2.2.1施加预应力的拉伸机已经过校验并有记录。

试车检查张拉机具与设备是否正常、可靠,如发现有异常情况,应修理好后才能使用灌浆机具准备就绪。

2.2.2混凝土构件(或块体)的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75%。

构件(或块体)的几个尺寸、外观质量、预留孔道及埋件应经检查验收合格,要拼装的块体已拼装完毕,并经检查合格。

2.2.3锚夹具、连接器应准备齐全,并经过检查验收。

2.2.4预应力筋或预应力钢丝束已制作完毕。

2.2.5灌浆用的水泥浆(或砂浆)的配合比以及封端混凝土的配合比已经试验确定。

2.2.6张拉场地平整、畅,张拉的两端有安全防护措施。

2.2.7已进行技术交底,并应将预应力筋的张拉吨位与相应的压力表指针读数、钢筋计算伸长值写在牌上,并挂在明显位置处,以便操作时观察掌握。

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3.2检查构件(或块体):尤其要认真检查预应力筋的孔道。

其孔道必须保证尺寸与位置正确,平顺畅通,无局部弯曲;孔道端部的预埋钢板应垂直于孔道轴线,孔道接头处不得漏浆,灌浆孔和排气孔应符合设计要求的位置。

孔道不符合要求时,要清理或作好处理。

3.3穿预应力筋:3.3.1穿筋前,应检查钢筋(或束)的规格、总长是否符合要求。

3.3.2穿筋时,带有端杆螺丝的预应力筋,应将丝扣保护好,以免损坏。

钢筋束或钢丝束应将钢筋或钢丝顺序编号,并套上穿束器。

先把钢筋或穿束器的引线由一端穿入孔道,在另一端穿出,然后逐渐将钢筋或钢丝束拉出到另一端。

3.3.3钢筋穿好后将束号的在构件上注明,以便核对。

3.4安装锚具及张拉设备:安装锚具及张拉设备时,对直线预应力筋,应使张拉力的作用线与孔道中心线在张拉过程中相互重合;对曲线预应力筋,应使张拉力的作用线与孔道末端中心点的切线相互重合。

3.5张拉:3.5.1预应力筋的张拉程序,应按设计规定进行,若设计无规定时,可采取下列程序之一:0→105%σcon持荷2min→σcon0→103%σconσcon为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

3.5.2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可采取分批、分阶段对称张拉。

采用分批张拉时,应计算分批张拉的预应力损失值,分别加到先张拉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值内,或采用同一张拉值逐根复位补足。

3.5.3单根预应力粗钢筋(采用拉伸机张拉螺丝端杆锚固)张拉时,应先少许加力,将垫板位置按设计规定找准,然后按规定张拉程序张拉。

张拉完毕,用扳子拧紧螺母,将钢筋锚固,测出钢筋实际伸长值,并作好张拉记录。

3.5.4预应力钢丝束采用双作用千斤顶张拉锥形锚楦锚固时,应按下列要求操作:预拉:将钢丝拉出一小段长度后,检查每根钢丝是否达到长度一致,如有不一致时,应退下楔块进行调整,然后于用力打紧楔块。

张拉及顶压:预拉调整以后方可按规定张拉程序张拉。

张拉完毕,测出钢丝伸长值,若与规定符合,就可进行顶压锚塞。

顶压锚塞时必须关闭大缸油路,给小缸进油,使小缸活塞猛顶锚塞。

校核:将千斤顶装入未张拉的一端进行张拉,张拉到控制应力后,猛顶锚塞。

当两端都张拉顶压完毕后,应测量钢丝滑入锚楦中的内缩量是否符合要求,如果大于规定数值,必须再张拉,补回损失。

钢丝断丝和滑脱的数量,严禁超过构件同一截面钢丝总数的3%,且一束钢丝只允许一根。

如超过上述规定,必须重新张拉,这时应把钢丝拉到原来的张拉吨拉,拉松锚塞,用一根钢钎插入垫板槽口内,卡住锚塞,然后大缸回油,锚塞被拉出,取出整个锚楦。

分别检查锚环是否被抽成凹槽,锚塞的细齿是否被抽平,若有这类情况,要调换锚具,重新张拉,如果锚环、锚塞仍然完好无损,则只要在顶压时加大压力顶紧锚塞。

3.6填写施加预应力记录。

3.7孔道灌浆:3.7.1灌浆孔道应压水清洗干净,并检查灌浆孔、出气孔是否与预应力筋孔道连通,否则,应事先处理。

3.7.2预应力筋张拉完后应尽早进行孔道灌浆,以减少预应力损失。

3.7.3灌浆压力一般为0.4~0.6MPa。

3.7.4灌浆顺序应先下后上,避免上层孔道漏浆把下层孔道堵住,待排气孔冒出浓浆后,即堵死排气孔,再压浆至0.6MPa,保持1~2min后,即可堵塞灌浆孔。

3.7.5制作试块并注意养护。

3.8浇筑封端混凝土或端部防护处理,并注意混凝土养护。

4、质量标准4.1一般规定4.1.2预应力筋张拉机具设备及仪表,应定期维护和校验。

张拉设备应配套标定,并配套使用。

张拉设备的标定期限不应超过半年。

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反常现象时或在千斤顶检修后,应重新标定。

注:1张拉设备标定时,千斤顶活塞的运行方向应与实际张拉工作状态一致;2压力表的糟度不应低于1.5级,标定张拉设备用的试验机或测力计精度不应低于士2%。

1预应力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等;2预应力筋锚具和连接器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等;3预留孔道的规格、数量、位置、形状及灌浆孔、排气兼泌水管等;4锚固区局部加强构造等。

4.2原材料主控项目》GB/T5224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秦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检查数量:每60t为一批,每批抽取一组试件。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注:当有工程经验,并经观察认为质量有保证时,可不作油脂用量和护套厚度的进场复验。

GB/T 14370等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注:对锚具用量较少的一般工程,如供货方提供有效的试验报告,可不作静载锚固性能试验。

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注:对孔道灌浆用水泥和外加剂用量较少的一般工程,当有可靠依据时,可不作材料性能的进场复验。

一般项目1有粘结预应力筋展开后应平顺、不得有弯折,表面不应有裂纹、小刺、机械损伤、氧化铁皮和油污等;2无粘结预应力筋护套应光滑、无裂缝,无明显褶皱。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注:无粘结预应力筋护套轻微破损者应外包防水塑料胶带修补,严重破损者不得使用。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JG/T3013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注:对金属螺旋管用量较少的一般工程,当有可靠依据时,可不作径向刚度、抗渗漏性能的进场复验。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4.3制作与安装主控项目筋安装时其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必须符合没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一般项目1预应力筋应采用砂轮锯或切断机切断,不得采用电弧切割;2当钢丝束两端采用缴头锚具时,同一束中各根钢丝长度的极差不应大于钢丝长度的1/5000,且不应大于5mm。

当成组张拉长度不大于10m的钢丝时,同组钢丝长度的极差不得大于2mm。

检查数量:每工作班抽查预应力筋总数的3%,且不少于3束。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4.3.5预应力筋端部锚具的制作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挤压锚具制作时压力表油压应符合操作说明书的规定,挤压后预应力筋外端应露出挤压套筒1~5mm;2钢绞线压花锚成形时,表面应清洁、无油污,梨形头尺寸和直线段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钢丝檄头的强度不得低于钢丝强度标准值的98%。

检查数量:对挤压锚,每工作班抽查5%,且不应少于5件;对压花锚,每工作班抽查3件;对钢丝檄头强度,每批钢丝检查6个镦头试件。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检查镦头强度试验报告。

1预留孔道的定位应牢固,浇筑混凝土时不应出现移位和变形;2孔道应平顺,端部的预埋锚垫板应垂直于孔道中心线;3成孔用管道应密封良好,接头应严密且不得漏浆;4灌浆孔的间距:对预埋金属螺旋管不宜大于30m;对抽芯成形孔道不宜大于12m;5在曲线孔道的曲线波峰部位应设置排气兼泌水管,必要时可在最低点设置排水孔;6灌浆孔及泌水管的孔径应能保证浆液畅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表4.3.7束形控制点的竖向位置允许偏差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抽查各类型构件中预应力筋总数的5%,且对各类型构件均不少于5束,每束不应少于5处。

检验方法:钢尺检查。

注:束形控制点的竖向位置偏差合格点率应达到90%及以上,且不得有超过表中数值1.5倍的尺寸偏差。

1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定位应牢固,浇筑混凝土时不应出现移位和变形;2端部的预埋锚垫板应垂直于预应力筋;3内埋式固定端垫板不应重叠,锚具与垫板应贴紧;4无粘结预应力筋成束布置时应能保证混凝土密实并能裹住预应力筋;5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护套应完整,局部破损处应采用防水胶带缠绕紧密。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4.3.9浇筑混凝土前穿入孔道的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筋,宜采取防止锈蚀的措施。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4.4张拉和放张主控项目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