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增生症的中医辩证分析与思考

合集下载

前列腺增生的中医诊治

前列腺增生的中医诊治

前列腺增生的中医诊治前列腺增生症归属于中医之癃闭范畴,其病机属三焦气化失职,是假实真虚、本虚标实的膀胱有水不通症。

肾和膀胱是气化和开合的表里关系,故癃闭的病位在膀胱和肾。

治癃闭方一章中共有9方,前列腺增生症属膀胱有水不通实际,选“宣阳汤”和“温通汤”合方组成“宣阳温通汤”(由生黄芪30克,刘寄奴、淫羊藿各20克,麦冬、威灵仙、炒川椒目各15克,地肤子、炒小茴各6克组成),统治肾阳虚损、寒结水道或气虚湿阻、气虚血瘀致三焦气化失常、小便不通症。

选“济阴汤”合“寒通汤”组成“济阴寒通汤”(方由熟地、知母、黄柏、地肤子、龟板各15克,生白芍、滑石、淫羊藿、刘寄奴各20克组成),统治阴分虚损,阴虚湿热与血虚血热,或下焦实热瘀结导致膀胱水道阻塞、小便滴沥不通症;并创“芒硝半夏液”用纱布蘸敷关元穴,配合以上两法,颇能提高疗效。

阳分虚损,气弱不能宣通,或阴分虚损,血亏不能濡润均使三焦气化不利,导致癃闭,故宗塞因塞用之旨。

创“宣阳汤”重用人参大补阳气,少佐地肤子以治阳虚之癃闭,创“济阴汤”重用熟地大滋阴液,亦用少量地肤子以治阴虚之癃闭。

又拟“温通汤”治寒凝三焦、气化失利之小便不通,还创“寒通汤”治下焦蕴蓄实热、小便滴沥不通。

鉴于临床中虚、实、寒、热常混杂出现,朱师执简驭繁,合宣阳、温通两方加减统治阳分虚损之癃闭证,合张氏济阴、寒通两方加减统治阴分虚损之癃闭证,使后学者颇易效法。

朱师指出:“以塞因塞用法治假实真虚之癃闭证不可纯用补药,因癃闭毕竟属于闭塞之证,必须通补同用,标本同治。

”朱师活用“宣阳温通汤”,用生黄芪取代“宣阳汤”中之人参,乃因黄芪价廉易得,人参价昂少真,更因擅用生黄芪伍刘寄奴,使益气化瘀利水之功大增,刘寄奴为活血祛瘀之良药,有利水导癃之功。

从《辨证奇闻》一书中之“返汗化水汤”用刘寄奴化瘀利水治心头一块出汗如雨案中悟出,则世医少知矣。

考诸多《本草》,仅有《本草新编》载刘寄奴“性走、迅人膀胱,专能逐水”之说,足见治学人细之处。

前列腺增生中医如何辨证治疗?

前列腺增生中医如何辨证治疗?

前列腺增生中医如何辨证治疗?前列腺增生是一种与男性年龄增长相关的病理变化。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

尽管现代医学在治疗前列腺增生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治疗效果。

中医药注重辨证施治,即从体质、病情、病程等方面全面把握患者的病情,并结合中医药学理论,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不同于单一症状的治疗,中医药辨证施治能够从根本上调理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提高免疫力、改善机体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前列腺增生的目的。

1.什么是前列腺增生根据中医理论,前列腺位于下焦,与肾脏、膀胱、肝、脾等脏器有密切关联将其归类于肾脏系统,并认为其功能与肾气、肾阳密切相关,肾脏是脏腑之源,主管生殖、生长和发育,肾阳虚弱或肾阴亏损会导致阳气不足,使得前列腺功能失调,易导致前列腺增生。

若长期受寒湿环境影响,或饮食习惯寒凉过多,容易导致体内寒湿壅盛,则会引起前列腺区域的气血淤滞,进而诱发前列腺增生。

另外,长期的精神紧张、情绪不稳定、情志不畅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影响前列腺组织的营养供应和代谢平衡,引发前列腺增生。

需要强调的是,前列腺增生的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个体差异、生活习惯、遗传因素等都可能对发病机制产生影响。

因此,在中医治疗前列腺增生时,中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辨证施治,选择相应的中药治疗方案,以调理身体、缓解症状。

1.中医辨证治疗前列腺增生1.肾阳虚衰型肾阳虚型前列腺增生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补肾阳、温经散寒。

常用的中药有熟地黄、肉苁蓉、菟丝子等,具有温补肾阳、益精补髓的作用,可以煎汤服用或制成丸剂。

2.2肾阴亏耗型肾阴亏耗型多为肾脏阴精不足、肾阴亏耗所致的前列腺组织代谢紊乱和增生,通常与长期过度性生活或频繁性生活,情绪波动和精神压力过大等因素相关,可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腰酸腿软、精神疲乏等不适症状,甚至还会影响心神安宁,导致失眠、多梦等睡眠障碍。

前列腺增生疾病中医治疗

前列腺增生疾病中医治疗

前列腺增生疾病中医治疗前列腺增生或相关疾病,约属于中医的“癃闭”症。

中医虽然没有前列腺增生之名称,但症状与中医文献中之纪录,早在2000多年前(内经)之描述略同,对此症排尿情况及多变化,乃相当于中医之“癃闭”范畴。

“癃”指小便不利,或点滴短少,“闭”指排尿闭塞,或点滴难出,塞而不通。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涉及肺、肾、脾三脏又或与气虚、血瘀有关:一、中医之肺为华盖,脾气失宣则下调困难。

正所谓“上窍闭而下窍不通”;二、而脾为后天之本,运化无权,则水蓄不通,引起窿闭;三、肾为气之根元,津液藏焉,下焦之气不化,尿液不通。

由是可见,本病其原在肾,其末在肺,其制在脾。

临床见证:病情复杂,是男性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发病率约50%-80%,大约每三个中老年人当中即有两个患上此病症。

这是一种恼人、烦人的疾病,视症状轻重而定。

其症状:尿意增加。

夜尿尤甚,排尿困难,尿线短,排尿少等:福建方言中有句话这么说:“少年射过街,老来滴到鞋”。

俗语有云:“年过五十三,裤裆常不干”。

尿急失禁或滴沥不爽,排尿有阻塞或隐痛感觉。

日常生活中倍觉不方便,有者引起急慢性前列腺炎,性功能差,没性趣,阳痿、不育等,甚或演变成恶性肿瘤。

有病应趁早治疗,以免后患!中医治疗:临床上必须根据患者的体质、脉象及症状:虚衰、湿热、瘀血、中气不足、寒热或劳累、性频繁等等来辩症论治,效果多数良好!分型概要:一:湿热下注——治以清势利水,八正散加味,兼有壅滞者配萆解分清饮。

药用:车前子、樋、萹蓄、滑石、山枝、瞿麦、灯心草、甘草稍、酒军。

二:热毒壅盛——治以清热袪毒泻肝火,用龙胆泻肝汤合内消肿毒汤。

药用:龙胆草、黄芩、楜、生地、黄柏、泽泻、大黄、山枝、樋、甘草。

三:阴虚火动——治以滋阴袪火,用知柏地黄汤加减。

用药:六味地黄加知母黄柏。

四:肾阳虚热——治以温阳补肾,用桂阳八味汤或右归丸,随病加减化裁。

药用:六味地黄汤加肉桂附子。

五:中气虚者——治补中气,用补中益气汤。

前列腺增生症的中医辩证分析与思考

前列腺增生症的中医辩证分析与思考

BPH病因病机
高龄 睾丸酮 血流变学异常
LH、FSH 性激素失调
ET-1 促细胞分裂增殖
前列腺增生
中医中药的调节作用
中药(仙茅、仙灵脾、补骨脂、知母、留行
子、川牛膝、黄柏等)能降低 LH、FSH 及 ET-1
水平,起到调节性激素紊乱等治疗作用。
发病根源
肾虚是发病的主要因素 发病之本
瘀血 阻 于 下 焦
血瘀表现
肛指前列腺腺体增大,中央沟变浅或消失, 侧叶 或中叶增大。或残余尿量增多,伴下腹坠 胀、倦怠乏力、尿流无力、尿线变细,舌底静 脉增粗,脉沉细。
气虚是前列腺增生的先决因素
五脏皆弱,气血运行不畅,代谢失常。
肾气虚
生理机能紊乱,性激素失调。
脾虚肌肉无力,膀胱顺应性改变,残余尿增多。
BPH 引起排尿困难的机制
相关药物研究
消癃闭通、前列泰片、消癃灵、癃闭 通等; 黄芪、黄柏、知母、肉桂、穿山甲、 丹参、赤芍、王不留行、红花、益母草等。 上述临床研究曾报道能缩小前列腺组 织。
4、抑制前列腺细胞增殖
1. 抑制 BPH 实验大鼠前列腺腺体及平滑肌的增
生。
2. 抑制 BPH 实验大鼠前列腺上皮细胞的增殖 。
3. 降低前列腺组织中 PCNA (增殖细胞核抗原)
九、展望
1.由于BPH的手术治疗风险大,并可能给 患者带来一定的损害和并发症。因此药物 治疗仍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并有望得到进 一步的重视和发展。
展 望
2. 中医中药以其疗效稳定,副作用小而在 治疗BPH中占有一定优势,但如何进一步提 高疗效仍是今后临床研究的重点。
展 望
3.BPH 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可能是提高疗
2. 不能承受麻醉和手术打击的 BPH 患者

中医辨证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中医辨证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中医辨证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包括全面的中医对前列腺增生症的病因病机认识,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中医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标准、分型治疗、专方治疗、老中医经验等,中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用药规律等。

前列腺增生症,是指前列腺腺体结缔组织及平滑肌组织逐渐增生而形成多发性球状结节的前列腺肥大性疾病,这种增生造成了下尿道梗阻,排尿困难,出现尿频、夜尿、尿细、尿不通等症状。

西医予以导尿、腺体内注射药物、内分泌治疗,以及手术切除前列腺肥大部分等来进行治疗,有一定疗效,但也存在相当大的局限性和副作用。

本病属中医“癃闭”范畴。

早在秦汉时代就有对本病的记载。

《素问·宣明五气》篇云:“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

”明确指出病位在膀胱,还指出了本病病理为气化不利,与三焦、肾、中气有密切关系。

汉代张仲景首创对本病的辨证论治,如气不化水用五苓散,水热互结用猪苓汤,瘀血夹热用蒲灰散,脾肾两虚用茯苓戎盐汤,显然已涉及了寒热、虚实、气血各方面。

隋唐时代,已认识到本病具有“致夭命,大不可轻之”的严重性。

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有了更多论述,还出现使用葱叶导尿的方法,可以说是最早的导尿术,也提出了用盐行脐区熨与灸的治法。

宋元时期,朱丹溪提出了探吐开上窍以利下窍的方法。

明清时期,张景岳、李中梓等使本病的理法方药趋于完备。

张氏还记录了以猪胞鹅翎鼓气入膀胱这类更先进的导尿法。

可以说,前人已对本病的治疗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现代中医研究本病,是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最早的病例报道见于1958年。

可能由于现代医学的进步,在以后的一段时期中没有见到较大样本的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临床观察报道。

进人80年代,中医对本病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

除了较多的个案报道之外,治疗20例以上的有50余篇,累计病例约1700例,总有效率在90%以上,个别文章治疗病例在100例以上。

这反映了中医治疗本病确有一定疗效,可以与西医治法起刭取长补短的作用。

10年前列腺增生,我从《四圣心源》“燥土疏木”论治,屡屡达效

10年前列腺增生,我从《四圣心源》“燥土疏木”论治,屡屡达效

10年前列腺增生,我从《四圣心源》“燥土疏木”论治,屡屡
达效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排尿困难最常见的原因,属中医“淋证”范畴。

黄元御在《四圣心源》辨析淋证时明言:“其寒热之机,悉由于太阴之湿”,中土受湿则中气不运,脾升胃降遭致破坏,则清阳下陷、浊阴上逆。

“水之能藏,赖戊土之降,降则气聚也,
木之能泄,赖己土之升,升则气达也”
四维之病,悉因于中气,故肝木左郁而失疏泄升发,即所谓“湿则土陷而木遏,疏泄不行,淋痢皆作”。

因太阴之湿致土陷木遏,发生淋沥,燥土疏木自成定法。

崔某,男,61岁。

患前列腺增生病史10年余,因半月前受凉感冒,现时欲小便而量少不爽来诊。

刻下:夜尿4-6次,尿不尽、尿无力、尿线变细,腰部、小腹部坠胀,神色疲乏,身体倦怠,纳少眠差。

观其舌质黯淡有瘀斑、边有齿痕,舌下紫络,苔薄,脉细弦稍涩。

证属脾肾双亏,瘀血阻窍,治宜健脾泄湿,疏肝解郁。

处方:炙黄芪、炒白术、桂枝、焦山楂、茯神、菟丝子、淮山药、炒益智仁、肉桂、麦芽、川牛膝、夏枯草、蒲公英、桃仁、陈皮连服7剂后,患者症状好转,后复诊,宗原方略作加减调治续服1月。

随访疗效满意。

方中炙黄芪、炒白术、焦山楂共奏健脾利湿之效,茯神又可宁心安神助眠,焦山楂活血散瘀,麦芽尚可疏肝。

桂枝亦能助气化以通瘀;淮山药、益智仁具有温肾祛寒,缩尿止遗之功;菟丝子补肾阳而益肾精又功兼温脾;桃仁、陈皮、夏枯草、蒲公英佐以化瘀理气散结。

肉桂、川牛膝同引诸药力专于下,肉桂又可助膀胱之气化,川牛
膝犹善活血化瘀兼补肝肾以强筋骨,以上诸药效宏力专,病自可渐愈。

前列腺增生的中医药物治疗方案与效果评估

前列腺增生的中医药物治疗方案与效果评估

前列腺增生的中医药物治疗方案与效果评估前言:近年来,前列腺增生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虽然西医药物和手术治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副作用和复发率也较高。

与此同时,中医药学逐渐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替代疗法,其在前列腺增生治疗中的应用也逐渐被研究和验证。

本文将探讨前列腺增生的中医药物治疗方案,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全面和有效的治疗选择。

一、前列腺增生的中医病因学解析根据中医理论,前列腺增生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肾气虚、肝气郁结、脾虚湿阻、血瘀等。

这些病因聚合在一起导致了前列腺的生理机能失调,最终出现大小便困难、尿流变慢等症状。

二、中医药物治疗方案根据前列腺增生的病因分析,中医药物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辅助治疗两个方面。

1. 药物治疗方案(1)方剂选择:根据病情辨证,中医药物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主要方剂有“金匮肾气丸”、“逍遥丸”、“五灵脂”等。

其中,“金匮肾气丸”以滋养肾气为主要作用,可以补益肾阳、固本培元;“逍遥丸”则具有理气化瘀的作用,能舒肝理气、疏肝气以消除肝气郁结;“五灵脂”能引导湿热下行,清除湿邪,从而改善前列腺的湿阻问题。

(2)药物搭配: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中药治疗前列腺增生常常采用复方药物搭配,以增强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例如,常用的搭配有“金匮肾气丸”+“逍遥丸”、“五灵脂”+“护肝丸”等。

2. 辅助治疗方案(1)中医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前列腺增生的治疗也有一定的作用。

常用的穴位有“关元穴”、“气海穴”等,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前列腺周围的经络系统,缓解症状。

(2)艾灸疗法:艾灸疗法可以通过热炙作用改善前列腺的血液循环,促进气血运行,有助于改善尿液排除功能,减少病变部位的充血和淤血。

三、中医药物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评估1. 临床观察法通过对大量临床病例进行观察,可以发现中医药物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显著。

患者的尿流改善、排尿困难减轻、异味减少等都是评估疗效的指标。

中医对前列腺增生的认识

中医对前列腺增生的认识

中医对前列腺增生的认识中医对前列腺增生很早就有所认识。

认为前列腺增生的部位在膀胱而其病因病理与三焦气化有着密切关系。

中医认为膀胱位居五脏六腑之下,三焦水液皆归之,是贮存津液、排泄尿液、化气行水、参与代谢的重要器官。

()而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的气化有赖于肾的作用,肾的盛衰直接影响膀胱排尿功能,肾气充足、尿液排泄正常,若老年肾衰或肾阳不振,膀胱气化不利,则可引起排尿困难。

中医还认为肺的通调作用,脾的传输作用等脏腑功能与膀胱的气化作用密切相关,进而也可影响排尿功能。

因此中医认为前列腺增生病因主要是:中气不足、过度劳累、饮食不节、肾元亏虚、肺热气壅、湿热下注、肝郁气滞及尿道阻塞等。

在中医文献中虽没有前列腺增生症这一名称,但对前列腺增生症很早就有认识。

从症状、体征看,前列腺增生症相当于中医学的“癃闭”范畴。

“癃”指小便不利,点滴而出,起病较缓慢;“闭”指小便闭塞,点滴不出,起病较急。

从以上描述不难看出癃闭之表现与前列腺增生症颇有相似之处。

从本病的病因病机看,比较公认的有以下几种:(1)阴虚火旺房室过度,欲念放纵,以致肾阴亏耗,无阴则阳无以化,水液不得气化而下注膀胱,故产生癃闭。

(2)肾阳不足年老体弱或久病体虚,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无阳则阴无以生,膀胱气化无力,而致小便不出。

(3)湿热蕴结过食辛辣肥甘之品,中焦湿热不解,下注膀胱,或肾移热于膀胱,膀胱湿热壅滞,导致气化不利,小便不通,而成癃闭。

(4)脾气不升劳倦伤脾,饮食不节,或久病体弱,致脾虚而清气不能上升,则浊阴不能下降,小便因而不利。

(5)肝郁气滞七情内伤,引起肝气郁结,疏泄不及,从而影响三焦水液的运化及气化,致使水道通调受阻,形成癃闭。

(6)痰浊、瘀血、败精内停痰浊、瘀血、败精内停,阻塞水道,气化不利而成癃闭。

前列腺增生症属中医“癃闭”范畴,“癃闭”之病名首先见于《黄帝内经》,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膀胱不和为癃,不约为遗溺。

”《素问·标本病传论》说:“膀胱病,小便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瘀表现
肛指前列腺腺体增大,中央沟变浅或消失, 侧叶 或中叶增大。或残余尿量增多,伴下腹坠 胀、倦怠乏力、尿流无力、尿线变细,舌底静 脉增粗,脉沉细。
气虚是前列腺增生的先决因素
五脏皆弱,气血运行不畅,代谢失常。
肾气虚
生理机能紊乱,性激素失调。
脾虚肌肉无力,膀胱顺应性改变,残余尿增多。
BPH 引起排尿困难的机制
权衡轻重
癃 早、中期,渐进性发展的慢性过程
闭 癃
慢性过程中的急性发作 闭 由轻转重的临床表现分界线, 是精癃某一阶段的表现过程。
演变规律
基本病机 肾虚、血瘀、膀胱气化不利
下焦湿热,日久伤阴 肾水亏耗
肝气郁结,气化不利
痰热闭肺,肺失宣降
瘀血阻滞
膀胱开阖失司
气虚血瘀的因果关系
肾虚
基础病因,高龄、体质因素等影响,生理机 能下降。
3. 排尿困难
虚 实
排尿无力(肾气虚衰,中气不足) 排尿困难,伴疼痛、血尿(湿瘀化热, 壅滞膀胱)
4 . 尿失禁
BPH
充溢性尿失禁
由肾阳虚,命门火衰,气化无权,制约失职 引起 。
5 . 尿潴留

肾气亏虚,开阖失司 痰热闭肺,肺失宣通 排泄无力 水道闭阻 尿道梗塞 尿储留

湿热壅阻,精室瘀滞
四、临床治疗
2. 不能承受麻醉和手术打击的 BPH 患者
a. 体弱多病 b. 年龄过大
c. 合并心脑疾病,或肺功能差。
3. 术前术后调理
a. 配合手术,减少手术打击,提高手术效果. b. 减少术后出血,术后感染,尿失禁等。
中医治疗目的
1. 改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2. 控制前列腺体积增大和病情加重,以稳定在 静止期。 3. 保护、预防逼尿肌病变,维护其功能状态。
影响实验动物 T/DHT 比值,AR含量
无影响,降低5α–还原酶活性及含量,抑制 外源性T所致的前列腺组织中T 及 E2 的升 高。
相关药物研究
消癃闭通,癃淋安康(黄芪、补骨脂、
茯苓、丹参等),益气通淋冲剂等。
3、缩小前列腺体积
① 减少前列腺上皮乳头 ② 降低前列腺上皮高度 ③ 减小腺腔直径 ④ 前列腺体积缩小
相关药物研究
消癃闭通、前列泰片、消癃灵、癃闭 通等; 黄芪、黄柏、知母、肉桂、穿山甲、 丹参、赤芍、王不留行、红花、益母草等。 上述临床研究曾报道能缩小前列腺组 织。
中医药治疗预期效果
1. 改善临床症状(通过 I-PSS 评分) 2. 减少夜尿次数 3. 提高最大尿流率 4. 部分缩小前列腺体积
五、临床用药分析
1. 分型分段治疗 (辩证论治) 2. 专病专方治疗 (辩证辨病结合) 3. 单方验方治疗 (辨病为主) 4. 中西医结合治疗(综合性治疗) 5. 外治法治疗 (滴注、灌肠、针灸、
中医治疗的特点:
1. 复方治疗,辩证与辨病相结合; 2. 作用广泛,多环节、多靶点、多层面,整体调 节; 3. 综合治疗,包括药疗、食疗、外治等多种方 法。
中医治疗适应症
1. 无明显手术指征的单纯前列腺增生症患者
a. 无大量残余尿
b. 无膀胱憩室等合并症
c. 无反复感染 d. 无肉眼血尿反复发作 e. 肾功能正常
注射等)
六、中药治疗机理分析
1. 影响泌尿系平滑肌张力
通过竞争拮抗增生前列腺组织平滑肌细胞膜 α 1受体,松弛平滑肌。
相关药物研究
1. 肾气丸提取物、前列通、消癃闭通等经实验验证具有 α 1–受体阻滞作用。
2.常用中药 山慈菇、牛膝、茯苓、赤芍、苡仁、莪术、 山豆根、 桔梗等。
2、影响性激素水平
BPH病因病机
高龄 睾丸酮 血流变学异常
LH、FSH 性激素失调调节作用
中药(仙茅、仙灵脾、补骨脂、知母、留行
子、川牛膝、黄柏等)能降低 LH、FSH 及 ET-1
水平,起到调节性激素紊乱等治疗作用。
发病根源
肾虚是发病的主要因素 发病之本
瘀血 阻 于 下 焦
二、病机分析
1 . 辨病寻根:
肾、膀胱、肺、脾、肝、 三焦
肾 肾 气 亏 肺 脾 肺中伏热,气化不施 脾虚气弱,通调失宣 虚 气 化 不 利 膀胱

三焦
肝逆失泄,水道受阻
三焦壅热,阻遏水道

阖 失 常

于 约 束
排尿异常
审证求因
肾阳不足 肾阴不足 血瘀下焦 肺热气闭 膀胱湿热 T 体内性激素水平失调 T T T T 正常 正常
精 癃
由肾元亏虚等多种病因,导致精室肿大,膀
胱气化不利,以排尿困难和尿储留为主要临床
表现的疾病,相当于前列腺肥大、增生症。
精癃与癃闭
精癃
临床表现以病理变化(体积增大)
为特点,由精室瘀阻而致排尿障碍,专指前列 腺增生症。
癃闭
仅以症状表现为主,根据多种病
因引起的排尿异常,相当于尿储留。是症状, 不是病名。
血瘀 脾虚
膀胱出口梗阻(前列腺腺体增大,炎症等) 后天之本乏源,既是病因,又是结果。
瘀是前列腺增生的关键
前列腺微损伤(憋尿、炎症、结石等)
血瘀
性活动 过少 (前列腺瘀积) 年龄增高 (微血管变化)
生长因子
间质增生 BPH
前列腺增生与炎症的关系
Shware 在100例 TURP 患者中发现常有一个 以上炎症病灶。 炎症不一定导致增生,但有明显的促发作用。
发病之标
膀胱湿热和肺热气闭分别是发病诱因和伴
随证型;
肾虚血瘀是本病的基本病机与病源所在 。
详辨虚实

真阳下竭,元海无根,水火不交,
阴阳否 隔。故气自气而气不化水,
水自水而水蓄不行。

肝强气逆移碍膀胱,或湿热壅滞阻
遏水道而闭。
虚实定性
邪实之为因,本虚之为变。 虚实并见,数因并兼,有所侧重,分 析 权衡,切中病机,明确病性。
前列腺增生症的中医辩证 分析与思考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薛慈民
一、 概述
西医: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a
prostate hypertrophy BPH) 癃 癃闭 缓
中医:


精癃(中医病征诊断标准 1995)
癃 闭
« 素问 . 灵枢»:
“有癃者,一日数十泄,此不足 也。” “涸流之纪,其病癃闭,邪伤肾 也。” “五气所病,膀胱不利为癃,不约 为遗 溺。”
肾气渐衰
老年
多脏器病变
膀胱气化不利 气滞血瘀,水道瘀阻
伤精耗气
排尿困难加重
三、临床症状分析
1 . 夜尿次数增多
肾虚不固,膀胱气化失司,分清泌浊功能减弱。
夜间阴气盛阳气虚加重,膀胱失阳气之温煦而失 约尤为明显而尿频。

2. 尿频 虚
肾气亏虚,膀胱失约
尿频而清长

瘀阻化热,下注膀胱 尿痛,尿道灼热
尿频、尿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