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 学案:第三单元 第14课 理性之光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4课《理性之光》教案 2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4课《理性之光》教案 2

第14课理性之光授课者:汕头市澄海东里中学林加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在了解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性质、目的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主要思想家的主张并评价启蒙运动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回顾,培养学生培养学生对历史资料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以及从整体上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

3.态度、情感、价值观:启蒙思想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精华积淀之所在,更是近代资产阶级为之奋斗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仅属于其个人和那个时代,更属于世界、属于全人类。

所以,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领悟先进思想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积极汲取启蒙思想精华,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作出贡献。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教学难点:四位思想家的主张极易混淆、内容又较抽象、理论性又强,学生不易理解三、教学方法:以探究式为主,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手段。

四、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平台五、教学过程:(一)先显示2009年历史科考试大纲的考点要求及有关这部分的各个考点进行整合【考点整合】:1、文艺复兴2、宗教改革3、启蒙运动【考点知识联系】:一、起源:古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二、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三、完善:启蒙运动(二)加强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展示本课时知识体系以投影形式展示本课知识体系:第14课理性之光[设置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呢?[教师分析]:在17~18世纪的欧洲兴起,以理性主义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给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的运动,就是启蒙运动。

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启蒙运动呢?一、背景[设置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启蒙运动?[教师引导]:请大家回忆文艺复兴产生的原因,看看有哪些共性的规律,然后结合课本归纳启蒙运动出现的原因。

[学生探究归纳回答,教师归纳]: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壮大;2、政治: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3、思想: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宗教改革打破天主教神学的思想禁锢;4、科学:自然科学进步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4课《理性之光》教案 1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4课《理性之光》教案 1

第十四课理性之光(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欧洲启蒙运动的特点,掌握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过程与方法:在阅读启蒙思想家的言论资料时,培养学生对历史资料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异同,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比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与重大影响的探究,使学生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理论、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教学难点: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异同。

课时:本节教材用一课时。

教学过程【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知识要点:1、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人的思想观点:孟德斯鸠:著作《论法的精神》,主张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伏尔泰:猛烈批判天主教会、反对封建专制;认为自由平等是人的天赋权利;主张法国实行开明君主制。

卢梭: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思想主张:“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论》;认为私有制是不平等的起源;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坚持“主权在民”。

康德:代表作是《纯粹理性批判》。

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认为人是一切发展过程中的最终价值取向,提出尊重他人的原则。

2、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在批判对象上,文艺复兴运动矛头指向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而启蒙运动直指整个“黑暗的中世纪”;◆从涉及的领域看,文艺复兴集中于文学、艺术领域,启蒙运动扩展到宗教、哲学、经济、科学、史学、文学、美学等精神文明领域的各个方面;◆从批判形式上看,启蒙运动摆脱了文艺复兴的宗教外衣,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断;◆从思想特点上看,启蒙运动思想家不再承认外界的任何权威,而把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他们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宣传理性真理是为了解放全人类。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4课理性之光教案设计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4课理性之光教案设计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3课时)教学设计教案设计依据教材分析启蒙运动是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的第3课时,这一单元集中阐释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发展。

西方奴隶制时代人文精神萌芽---希腊先哲时期;14-17世纪人文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7至18世纪人文主义思想的成熟---启蒙运动。

因此,本课是在前两课人文主义思想兴起和发展的基础上的再次升华,同时它也是欧洲和中国乃至世界科学技术取得重大进展的前提。

所以,本课是承上启下的一节关键课。

本节课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是学生学习的弱点和盲点,需要教师进一步的指引。

学生分析授课班级是高三年级文科平行班,文科学生对历史学科已有了正确的认识,学习态度还是很端正的,但许多学生知识掌握能力较差,还没有完全入门,尤其是必修三思想内容有点晦涩难懂,对高三平行班学生来说还是有很大难度的。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的对比,认识到西方人文精神在经历了文艺复兴并发展到启蒙运动时,人们对人的崇拜发展到对理性的崇拜,从而更加明确人文精神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表现。

掌握启蒙运动及诸位思想家的政治思想,辨明其差异,明确其继承关系,认识到不同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都与其时代背景紧密相关。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和教学内容有紧密联系的信息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

问题探究,通过循序渐进的问题式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解释启蒙运动的背景及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蒙思想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精华积淀之所在,更是近代资产阶级为之奋斗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仅属于其个人和那个年代,更属于世界、属于全人类。

所以,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1、培养人文意识,强化法治观念。

2、关注社会进步,培养坚强的意志,树立科学精神,敢于怀疑,勇于创新,不断追求真理。

3、领悟先进思想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积极汲取启蒙思想精华,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借鉴。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案:第14课 理性之光课案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案:第14课 理性之光课案

第14课理性之光课案【课程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述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重难点】重点: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难点:理解《论法的精神》的意义,探究启蒙运动的重大意义【自主学习】一、启蒙运动兴起1.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

其中,第二大定律是指A.人文主义思想 B.启蒙思想 C.自由主义思想 D.重商主义思想2.雕塑家罗丹参观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曾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

”这里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是指A.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推翻各种定律和学说B.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C.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D.倾向自由民主,反对君主政体3.与启蒙运动的兴起直接相关的因素是①资本主义萌芽②西欧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③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④君主专制成为资本主义的严重障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14-15世纪,人文精神的旗帜在欧洲高扬;而到了18世纪,理性之光照亮了欧洲近代发展的道路。

导致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仁人志士的探索追求 B.人文主义自身的魅力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5.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其中“理性”的含义是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精神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二、启蒙思想家1.“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启蒙思想家是A.孟德斯鸠B.伏尔泰C.卢梭 D .狄德罗2.一部反映启蒙思想的著作这样写道:“如果同一个人或是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

第14课理性之光-岳麓书社版必修三 文明发展历程教案

第14课理性之光-岳麓书社版必修三 文明发展历程教案

第14课理性之光-岳麓书社版必修三文明发展历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文明的起源和历程,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的不同特征;2.培养学生对文明发展的态度,重视世界文明的交流、借鉴和互相成就;3.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在与西方文明的交流中保持本土文化特色,实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华文明精神。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文明2.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历程3.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的不同特征4.中华文明的独特之处三、教学过程3.1 导入(5分钟)用数学中的函数作为导入,引出文明的概念,因为文明也可以看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函数。

3.2 正文(40分钟)3.2.1 什么是文明文明不同于文化,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程中所创造的思想、知识、价值观念、习俗以及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的共同体,而文明则包括对环境的改造,社会的组织和制度构建等方面。

3.2.2 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历程人类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7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逐渐掌握了语言、工具和火的使用,开始了社会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文明,如埃及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等。

3.2.3 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的不同特征传统文明侧重于稳定、永久、宗教、环境,而现代文明则偏向于变化、短暂、理性和科学技术。

另外,传统文明强调文化和精神方面的发展,现代文明强调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发展。

3.2.4 中华文明的独特之处中华文明强调统和、和谐和大同,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崇尚和平、反对战争的优良传统。

在传统文明中,孔子的思想、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贡献巨大;而在现代,中国在科技、经济和国际事务等方面的崛起也引人注目。

3.3 总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对文明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文明和文明的发展历程。

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则需要教师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系统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关联和扩展,将文明与其他学科进行联系和整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跨学科的知识。

黑龙江省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三单元 第14课 理性之光 Word版缺答案

黑龙江省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三单元 第14课 理性之光 Word版缺答案

第14课理性之光【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自主学习与知识整合】一、启蒙运动的背景:(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概括)1、发展;(经济)2、新兴_______阶级反对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的斗争深入开展(政治)3、、打破了天主教神学的思想禁锢,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自然科学的进步提供了锐利的武器。

(思想文化)二、启蒙运动的含义启迪和开导人们的_________意识,提倡用_______来判断事物,敬畏_______,尊重________,把批判锋芒指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准备了思想条件三、代表人物及其观点(一)孟德斯鸠:法的精神1.地位:法国启蒙运动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

2思想:代表作是《___》,提出了学说,主张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别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家掌管,各自独立,相互,彼此平衡,以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为思想核心。

3.影响:三权分立学说是孟德斯鸠最重要的贡献,后来成为资产阶级的基本原则。

(二)伏尔泰:自由平等1.地位: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2.思想:伏尔泰猛烈抨击____________的黑暗统治和_______________的腐败,主张________是天赋人权,只受________支配,歌颂________,建立_______君主制,倡导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影响:后人评论说:“_______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三)卢梭:社会契约1.地位:启蒙思想家中最为_________的民主主义者。

2.思想:卢梭的重要代表作是《______》,其思想主要包括“__”学说和“”口号;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________,主张创立____________国;他坚持“_______________”的原则,认为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14课 理性之光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14课 理性之光 Word版含答案

第14课理性之光一、背景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

2.思想: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反对封建统治与教会特权的斗争深入展开。

二、含义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给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

三、内容1.只敬畏真实,尊重科学,提倡用理性判断一切事物。

2.把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

四、表现1.性质:是欧洲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3.把反封建和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根据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而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4.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概念阐释] 启蒙与启蒙运动“启蒙”就是开启智慧,通过教育和宣传,把人们从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使人们摆脱教会散布的迷信和偏见,从而为争取自由和平等去斗争。

启蒙运动是在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掀起的一场反封建专制、反教会权威的思想解放运动。

[轻巧识记]1.启蒙运动内容2.理性主义1.18世纪,启蒙思想家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用理性之光照亮了欧洲近代社会发展的道路。

启蒙运动对封建专制及其宗教体系进行了猛烈批判,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伏尔泰歌颂理性,倡导生而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卢梭提出“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康德的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3.启蒙思想家主张用理性取代专制和愚昧,宣扬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制、三权分立等,要求获得人的彻底解放,进一步弘扬了人文精神。

[材料一] 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

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伏尔泰《以英国人的口吻》(1)材料一中伏尔泰关于国家制度方面的主张是什么?[教你读史]关键是最后一句“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4课《理性之光》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4课《理性之光》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4课《理性之光》教案第14课理性之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性质、目的和主要思想家的主张。

(2)学会评价启蒙运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从创设的历史情境、各种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掌握运用材料进行学习的方法;(2)通过探讨启蒙运动的影响等问题,学会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方法。

(3)通过比较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异同,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人文意识,强化法治观念;塑造学生关注社会进步,自觉学习理论、追求真理的精神。

(2)领悟先进思想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积极汲取启蒙思想精华,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借鉴。

【教学重、难点】启蒙【Lumière】---明亮、照耀、光明。

启蒙运动指在17—18世纪由欧洲资产阶级展开的启迪开导人们反封建意识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以理性主义为指导给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

理性,即人的思考和判断。

理性主义强调凡事要靠人的思维去判断和分析问题,而不必依靠神的旨意。

设计小贴士:创设情境,以图片和人们对启蒙思想家的至高评价导入本课,引起共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并且根据预习知识思考回答启蒙运动和理性的含义。

二、讲授新课(一)探秘启蒙之源材料一:17~18世纪的法国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社会成员被分成三个等级,教士和贵族属于第一、二等级,是统治阶级,拥有政治经济特权,其他人是第三等级,是被统治阶级。

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处于被压制地位,他们与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矛盾日益尖锐。

材料二:17、18世纪,自然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启蒙思想提供了锐利武器,……出现了启蒙运动。

材料三:在人文主义伟大思想光辉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

”因为人文主义者的启发,开创了一个理性的时……欧洲宗教改革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为西欧社会的思想解放奠定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 理性之光
[课标要求] 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进展。

一、孟德斯鸠:法的精神 1.启蒙运动的兴起 (1)背景
①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进展。

②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日益壮大。

(2)含义: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给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与期望。

启蒙先驱们提倡用理性而不是用外界的权威来推断一切事物,只敬畏真实,敬重科学,不再信奉传统的偶像与教条,把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为资产阶级革命预备了思想条件。

2.启蒙运动的高潮:18世纪中叶,启蒙运动进入高潮,大批思想界巨人纷纷涌现。

3.孟德斯鸠
(1)代表作:《论法的精神》,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2)评价:三权分立学说是孟德斯鸠最重要的贡献,这个学说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温馨提示] 理性主义即人的思考与推断,是启蒙运动的理论基础。

二、伏尔泰:自由与公平
1.简介: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多才饱学,既是哲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又是诗人、小说家、剧作家。

2.主见
(1)提出天赋人权。

(2)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主见开明君主制。

(3)歌颂理性,提倡生而公平、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

3.影响:伏尔泰比同代的理性学者更尖锐地批判现存制度,更热忱地歌颂理性,提倡生而公平、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他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后世有人评论说:“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 [温馨提示] 伏尔泰所提倡的政体形式是“开明君主制”,他并不主见实行共和制。

三、卢梭:社会契约
1.简介:卢梭是法国批判封建制度、宣扬理性至上的启蒙思想家中最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2.主见: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阐述“天赋人权”的学说,提出“人民主权”的口号,坚持“主权在民”的原则,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四、康德:人非工具
1.主见
(1)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至今耐人深思的观点,即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

(2)提出敬重他人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他认为,人应当敬重别人的感受,而不是视他人为便利自己的工具。

2.影响:康德是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他的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五、启蒙运动的意义
1.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又一次宏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启蒙思想家阐释的自由、公平、人权、民主、法制和三权分立等思想,丰富和进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和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动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依据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而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为彻底,更具鲜亮的政治革命性质。

3
.启蒙运动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预备,而且为人类社会制造了贵重的精神财宝。

主题一 启蒙运动的缘由、中心、代表人物、性质 1.缘由
(1)资本主义经济进展,资产阶级力气壮大。

(2)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进展。

(3)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神学的思想禁锢,解放了人的思想。

(4)自然科学的进步供应了锋利的思想武器。

2.中心 (1)中心:法国。

(2)核心理论:理性主义。

3.代表人物
(1)伏尔泰:自由、公平、民主。

(2)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和三权分立学说。

(3)卢梭:《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学说和“人民主权”口号。

(4)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人非工具。

4.性质:是继文艺复兴后欧洲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也称为“理性时代”。

这种氛围不行避开地产生了18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争辩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
法。

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们生疏,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生疏,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依据材料,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

答案科学与学问的进步促成启蒙运动。

“一、一、二、四”归纳启蒙运动
一大特征:人文主义成熟。

一条主线:人文主义进展。

两个目的:反封建专制、反宗教神学。

四大人物: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

主题二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进展
1.在批判对象上,文艺复兴运动矛头指向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而启蒙运动直指整个“黑暗的中世纪”,重点放在封建君主专制上。

2.在涉及领域上,文艺复兴集中于文学、艺术领域,启蒙运动扩展到宗教、哲学、经济、科学、史学、文学、美学等精神文明领域的各个方面。

3.在批判形式上,启蒙运动摆脱了文艺复兴的宗教外衣,提倡理性的思考和推断。

4.在思想特征上,启蒙运动思想家不再承认外界的任何权威,而把理性作为推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他们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为了解放全人类宣扬理性真理。

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揭露宗教禁欲主义道德的虚伪性和哄骗性,他嘲讽道:假如丈夫在妻子门口发觉有僧侣的鞋子,那就要赶快走开,由于教士为了上帝在挽救他的妻子。

请结合材料分析启蒙思想家为什么要抨击宗教禁欲主义,这一批判有何历史意义?如何生疏启蒙运动比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更加彻底?
答案揭开教会道德虚伪的面纱,是为了彻底粉碎黑暗腐朽的教权统治制度,张扬人的基本权利和理性的力气。

为新兴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自由、民主、公平的“理性王国”供应舆论预备。

启蒙思想家阐释的自由、公平、人权、民主、法制和三权分立等思想,丰富和进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和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动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依据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

图示法呈现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进展1.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看国家,并且从理性和阅历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予
D.权威的推断与历史的传统
答案A
解析由所学学问可直接得知理性的含义是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而其他三项均不符合启蒙运动中理性的解释,故可排解。

2.对美国1787年宪法中关于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力之间关系的规定产生重大影响的启蒙思想家是() A.伏尔泰B.孟德斯鸠
C.洛克D.卢梭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学问的识记与再现。

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孟德斯鸠提出了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力分立与制衡的“三权分立”学说,奠定了资本主义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故选B项。

3.1778年,伏尔泰因病逝世,巴黎人民为他树立了纪念铜像。

在他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一句话:“他训练我们走向自由。

”对此碑文理解正确的是()
A.他进展了洛克分权学说,明确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B.他热忱提倡“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C.他是法国启蒙运动无可争辩的领袖,影响深远
D.他提出人非工具的主见和敬重他人的原则
答案C
解析A项所说是孟德斯鸠,B项所说是卢梭,D项所说是康德。

从他的墓志铭上可以看出,人们对他贡献的确定,确定了他的思想对于解放思想的深刻作用和深远影响。

4.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写道:妇女应当在家中劳动,永久不要到需要讲话的公共集会上去……莫非世界上还有比把家里整理得井井有条的母亲更感人、更让人敬重的吗?这表明卢梭反对妇女()
A.拥有训练权B.获得劳动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