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MCS系统

第四讲:模拟量控制系统(MCS)

1、概述

模拟量控制系统将锅炉、汽轮机视为一个整体,使整个机组的实发功率能迅速跟踪给定功率的变化,同时又能维持锅炉输出蒸汽量与汽机输入蒸汽量的平衡,以便迅速、准确和稳定地响应中调系统(ADS)或操作员负荷指令。同时,模拟量控制系统(MCS)还担负生产过程中各子控制系统的自动控制任务。

当发生主要附机故障或主要参数越限等影响负荷或危及机组安全运行的情况时,对机组的负荷指令进行及时的处理和限制,同时各子控制系统进行必要的调整,保证机组安全经济运行。

在机组启、停、正常运行和事故处理中,MCS和SCS、DEH配合,完成各种控制调节任务。MCS对一些过程变量可以实现全程控制,减少人员的中间干扰,减轻了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

2、MCS 控制逻辑

MCS系统可以分为两大部分:负荷管理级和基础控制级。

2.1负荷管理级:分为机组指令管理和机炉主控系统。

2.1.1机组指令:对外部负荷指令或目标负荷指令进行选择,经处理后,转换成机组可接受的负荷指令,作为机组的实际负荷指令。

其主要功能有:

·AGC或操作员负荷指令选择

·频率控制

·最大、最小负荷限制及负荷速率限制

·闭锁增减

·快速减负荷

2.1.2机炉主控系统:根据机组运行条件及要求,选择合适的控制方式,按照实际负荷指令,分别输出汽机指令和锅炉指令至基础控制级。机炉主控系统可以实现三种控制方式:

(1)基本方式(BASE)

在此方式下,机组的功率和汽压控制回路均被切除,机炉主控制器由操作员手动控制。在炉侧,手动改变锅炉负荷指令,达到调节主汽压力的目的。在机侧手动改变汽机指令,通过DEH 控制机组功率。

在下列任一条件满足时,机组切至基础控制方式:

MFT动作

操作员选中基本方式

锅炉主控制器和汽机主控制器同时手动

(2)协调控制方式(CCS)

在此方式下,汽机主控器在自动位置,根据机组的实际负荷指令对功率进行自动调节。锅炉主控器也在自动位置,热量信号与能量平衡(DEB)指令比较并经运算后作为锅炉主控指令。

负荷改变时,先由汽机发出控制指令,利用锅炉的蓄热能力快速适应负荷的需要。此时主汽压力逐渐降低,当主汽压力与给定值的偏差大于f(x)模块的死区范围时,f(x)的输出与机组功率指令累加后送至汽机侧,限制主汽压力的进一步变化。与此同时,炉侧迅速改变燃烧率,使主汽压力恢复到给定值范围。这种控制方式既利用了锅炉的蓄热能力,又保证了汽压的稳定,是一般单元机组常用的运行方式。

协调控制方式要求锅炉主控和汽机主控都在自动位置,否则协调控制不成立。当下列任一条件成立时,汽机主控切手动:

·DEH自动不允许

·机组功率信号坏

·汽机同步器位置偏差大

·DEH参考负荷信号坏

·操作员选择基本方式

·功率偏差大

·MFT

当下列任一条件成立时,锅炉主控切手动:

·MFT

·调速级压力信号坏

·汽包压力信号坏

·给粉机全部手动

·主汽压力与设定值偏差大

·主汽压力高

·主汽压力信号坏

(3)锅炉跟随方式(BF)

在这种方式下,汽机主控在手动位置,机组功率控制回路被切除,机组负荷由操作员手动控制,控制指令直接送至DEH。锅炉主控在自动位置,主汽压力调节回路投入,自动调节给粉机转速。当负荷变化时,先由汽机发出控制指令,直至主汽压力发生变化后,再由锅炉跟随发出控制指令。

锅炉跟随控制方式充分利用了锅炉的蓄热能力,使机组功率有迅速的响应。因此,这种方式具有较好的初期负荷响应特性,对带变动负荷及进行电网调频的机组有利。但由于锅炉的热惯性很大,如果实际负荷指令(UD)变化过于剧烈,很容易造成锅炉蓄热的过分利用,从而导致主汽压力波动大,对机组的安全和稳定运行不利。

2.2基础控制级组成

MCS中由XDPS组态的控制系统共有37套,各系统如下:

A侧一级过热器温度

B侧一级过热器温度

A侧二级过热器温度

B侧二级过热器温度

A侧再热器微量喷水

B侧再热器微量喷水

A侧再热器事故喷水

B侧再热器事故喷水

连排水位调节

暖风器用汽调节

暖风器疏水调节

A引风机控制

B引风机控制

A送风机控制

B送风机控制

A二次风机控制

B二次风机控制

燃油压力调节

主汽压力调节

轴封温度调节

补水箱水位调节

凝汽器水位调节

协调控制系统

除氧器水位调节

除氧器压力调节

旁路给水

A泵耦合器

B泵耦合器

燃烧器摆角调节

3基础控制级总体方案

ADS或操作员给定的负荷指令经过负荷指令管理系统和机炉主控系统处理后,输出汽机指令和锅炉指令,分别送往DEH和锅炉侧。假如负荷指令增加,DEH控制调门开大,主汽流量增大,调速级压力和主蒸汽压力必然降低。此时,锅炉主控指令增加,送风机、二次风机先开大,增加送风量。

开大送风机、二次风机的同时,给引风机一个前馈指令,开大引风机,维持炉膛负压。然后增加给煤机的转速,加大煤量。

汽包水位三冲量和单冲量交替全程控制。正常运行时是三冲量调节,克服汽包水位的滞后和虚假水位的影响。当锅炉处于启动或低负荷时,蒸汽流量与给水流量的测量误差较大,而且锅炉启动时汽、水流量差值大,所以无法引用蒸汽流量和给水流量这两个信号。另外,此时虚假水位现象不严重,完全可以只根据汽包水位进行单冲量调节。

影响蒸汽温度的因素很多,而且喷水减温调节的延迟很大。因此,过热蒸汽设置了两级减温控制,每一级都是串级调节。代表负荷的调节级压力经函数修正后,与操作员指令迭加后作为汽温的给定值。再热器减温调节的给定值也是这样处理。再热汽温调节以摆脱燃烧器角度为主,微量喷水作为细调,危机情况下,打开事故喷水阀。

因为采用钢球式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所以磨煤机和排粉机控制相对独立。磨煤机的出口温度和入口负压由磨入口冷、热风挡板及磨煤机再循环门调节,分别满足磨煤机的干燥出力和通风出力。排粉机的出口温度和出口压力,由排粉机入口冷、热风挡板控制,其作用分别是保证一次风温和建立制粉系统的负压。

MCS系统中除了控制回路外,还采用了信号品质检测技术和逻辑判断方法,对一些重要的过程变量或参数的信号进行在线质量监控,一旦偏离正常状态,自动采取相应措施。或切换为手动方式,同时发出报警信号。

基础控制级的各控制系统下面再做分步介绍。

4过热汽减温控制系统(以A侧一级减温水控制为例)

由于不同负荷与汽温具有一定的函数关系,所以用代表负荷的调节级压力经函数变化后,再加上操作员的手动给定,作为汽温的给定值。该系统以A侧一级减温器出口汽温为被控量,取A侧一级减温器入口温度为导前信号, A侧一级减温器出口汽温与给定值比较,经主调节器运算后,其输出作为副调节器的给定值,再与A侧一级减温器入口温度比较运算后,发出控制指令动作喷水调阀。只要A侧一级减温器入口汽温发生变化,副调节器就去改变减温水流量,初步维持入口温度在一定范围内,起粗调作用。 A侧一级减温器出口温度的控制是通过主调节器来校正副调节器工作的,只要出口温度未达到给定值,主调节器的输出信号就不断变化,使副调节器不断去调整减温水量,直至出口汽温恢复到给定值。稳态时,入口汽温可能稳定在与原来不同的数值上,但出口气温一定等于给定值。

在串级汽温控制系统中,由于两个回路的任务及动态特性不同,调节器的参数可以整定为不同数值。副调的任务是快速消除内扰,要求控制过程的持续时间较短,但不要求无差,故一般可整定为纯比例调节器。当出口汽温惯性较大时,也可整定为比例微分调节器,主调节器的任务是维持出口汽温恒定,一般整定为比例积分调节器。

在异常工况下,系统由逻辑控制回路自动切至手动方式。下列任一条件成立时,回路切至手动方式:

·调节级压力品质坏

·A侧一级减温器出口汽温品质坏

·A侧一级减温器入口汽温品质坏

·负荷<25%

·A侧一级减温水调门反馈偏差大

·A侧一级减温器出口汽温与给定值偏差大

·MFT

当负荷小于25%或者MFT动作后,除将系统切为操作员自动外,还将发出一个指令,超弛关闭减温水调节阀。当减温水调阀开至99%时,对主调节器输出信号进行上限闭锁。

B侧一级减温水控制和A、B侧二级减温水控制的原理及实现方法与A侧一级减温水控制相同。在二级减温控制中,为了提高系统的快速性,调节级压力经f(x)后作为前馈信号,加入副调节器的给定值。

5再热器温度控制

采用中间再热可以降低汽机末端叶片的蒸汽湿度、降低汽耗、提高整个机组的效率。机组的再热汽温对上述各项影响很大,因而再热汽温的控制与调整对整个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再热器由高温再热器和低温再热器组成。在低温再热器进口集箱前设有事故喷水减温器,以保护再

热器;在低温再热器出口至高温再热器入口之间设置了微量喷水减温器,用作再热汽温的细调。

再热器由于结构特殊,所以影响其变化的因素很多。汽机工况的变化直接影响再热汽温。在其它工况不变的情况下,高压缸排汽温度升高,则再热器温必然上升,高压缸排汽温度随机组负荷的增加而上升,过热汽温的升高也将导致高压缸排汽温度的上升。锅炉工况的变化也将影响再热器温。再热器吸热越多,汽温越高,影响再热汽温的因素有燃料量、风量、受热面积灰等。

再热蒸汽温度正常情况下由喷燃器火嘴倾角的摆动来控制火焰中心的高度,使炉膛出口烟气温度得到改变,以达到调节再热汽温的目的。但是燃烧器摆角有一定限制,向上倾角过大会增加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并易造成炉膛结渣;向下倾角过大时,可能造成冷灰斗结渣。另外,由于炉膛内的温度很高,喷燃器受热膨胀,易出现卡涩现象,因此另外设置了旁路烟气档板。

喷水减温由于结构简单,调节方便,调节效果好而用作再热汽温的细调,但由于会降低机组的热效率,所以一般只用作再热汽温辅助调节手段或者事故喷水调节。再热器喷水减温又分微量喷水和事故喷水两种。

再热器微量喷水通过控制喷水量的多少,调节再热器出口温度在规定范围内,是再热器温的细调。当锅炉燃烧恶化引起烟道中二次燃烧或再热器前受热面积灰结焦引起再热器进口烟温严重升高时,或者高旁减温减压装置失灵,高温过热器的蒸汽直接进入再热器时,都可用事故喷水进行紧急降温,保护再热器。

5.1再热器微量喷水控制

微量喷水控制属于串级调节系统,同过热器减温很相似。再热汽温的给定值用代表负荷的调节级压力经f(x)修正后,再加上操作员手动指令而形成。被调量是高温再热器出口温度,导前信号取高温再热器入口温度。

如下列任一条件成立时,由逻辑控制回路产生一个切手动信号:

高温再热器出口温度品质坏

高温再热器进口温度品质坏

负荷小于25%

MFT

再热器微量喷水调门反馈偏差大

高温再热器出口汽温与给定值偏差大

调节级压力偏差大

当MFT动作或负荷小于25%时,除将系统切至手动外,还将喷水阀超弛全关。

3.5.2再热器事故喷水调节

再热器事故喷水同其它喷水减温控制系统一样,属于串级调节系统,被调量是高温再热器出口温度,导前信号取低温再热器入口温度。当下列任一条件成立时,将系统切至手动:

高温再热器出口温度与设定值偏差大

事故喷水阀位反馈偏差大

调节级压力品质坏

高温再热器出口温度品质坏

负荷小于25%

MFT

再热器微量喷水和事故喷水A、B侧原理相同

3.6给水系统自动调节

汽包锅炉给水自动调节的主要任务是维持汽包水位在允许范围内变化。汽包水位是表征锅炉安全运行的重要参数之一。如果锅炉汽包水位过高,会降低汽水分离装置的分离效果,造成蒸汽带水,使含盐浓度增大,影响蒸汽品质。造成过热器受热面结垢而导致过热器烧坏,同时还会引起过热汽温急剧变化。过热蒸汽中含盐量增多会使汽轮机叶片结垢,降低汽轮机出力。汽包水位过低,可能破坏某些水冷壁管束中的水循环,使上升管因温度过高而爆破。所以水位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重大事故。影响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有锅炉的蒸发量、给水流量和燃烧率等。

当蒸汽流量突然增大时,由于汽包水位对象是无自平衡能力的,这时水位应按积分规律下降。但是当锅炉蒸发量突然增加时,汽包水面下的汽泡容积也迅速增大,即锅炉的蒸发强度增加,从而使水位升高。因蒸发强度的增加是有一定限度的,故汽泡容积增大而引起的水位变化是惯性环节的特性。实际水位变化的趋势是两种特性的迭加。由此可以看出,当锅炉蒸汽负荷变化时,汽包水位的变化具有特殊的形式:在负荷突然增加时,虽然锅炉的给水流量小于蒸发量,但开始阶段的水位不仅不

下降,反而迅速上升(反之,当负荷突然减小时,水位反而先下降),这种现象就是“虚假水位”现象。给水流量和燃烧率扰动由于水面下汽泡的原因,也能产生虚假水位,因此给水控制系统不能单单以汽包水位为被调量,为了减少或抵消虚假水位现象,就必须采用三冲量调节系统。

所谓三冲量,就是指汽包水位、蒸汽流量和给水流量。蒸汽流量和给水流量是引起水位变化的原因,蒸汽流量作为水位调节的前馈信号,当蒸汽流量改变时,调节器立即动作,相应地改变给水流量,而当给水流量自发地变化时,调节器也立即动作,使给水流量恢复到原来数值,这样就有效控制了虚假水位的影响。给水控制是串级调节系统,主调节器接受水位信号,对水位起校正作用,是细调;其输出作为副调节器的给定值,副调节器的被调量是给水流量,目的是快速消除来自水侧的扰动。为了提高给水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汽包水位测量使用了三个变送器。三个经压力校正后的汽包水位信号取平均值,作为控制系统的被调量,当水位测量信号平均值超过±300mm,而且任意两个水位测量信号越限±280mm时,发出汽包水位MFT信号。

当给水温度不变,而压力在某个范围变化时,给水流量的测量误差很小,若给水压力不变,给水温度在某个范围内变化时,给水流量的测量误差较大,所以对给水流量信号只采取温度校正。

蒸汽流量采用汽机调节级压力的测量来表示,调节级压力经过温度修正后,可近似代表蒸汽流量测量值。如果采用标准喷嘴测量蒸汽流量,一方面在高温高压下节流喷嘴容易磨损,检修维护也困难,测量误差较大,另一方面节流损失也大,一般不采用此种方法。如果旁路投入,则锅炉的蒸发量包括进入汽机的蒸汽流量和流经汽机旁路的蒸汽流量。蒸汽流量大于额定流量10%、小于30%时送出信号上网,供其它系统用。当用蒸汽流量转换出负荷小于30%时,送至给水控制系统,切为三冲量调节汽包水位。

在启停炉或低负荷时,由于蒸汽流量信号没有或者蒸汽流量不稳定,水位采用手动调节。当负荷大于10%时,可以投入旁路给水自动,采用单冲量调节水位,水位高时减少给水流量,水位低时增加给水流量,此时电动给水泵保持在某一固定转速。水位与定值发生偏差时,经比例、积分运算后去控制旁路给水阀。当机组负荷大于30%且给水调阀开度大于90%时,系统切为三冲量控制。主调节器的输出加上蒸汽流量信号,作为负调节器的设定值,与给水流量比较,经过比例、积分运算后,输出控制电动给水泵转速。此时单级调节器的输出跟踪负调节器的输出,如果负荷减小,三冲量系统可以自动切换到单冲量系统。

串级三冲量给水调节系统由两个闭合回路和一个前馈补偿回路组成,由给水流量、负调节器组成的回路是内回路,它能迅速消除内扰。由于对象调节通道的迟延和惯性,在水位没有反应之前,内回路就可消除内扰。由水位信号、内回路和主调组成的回路是外回路,它能消除各种内外扰动,保证水位在允许范围内。由蒸汽流量作为前馈补偿回路,由于蒸汽流量信号不在系统闭合回路之内,因此它的大小不会影响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其作用有两个,其一作为前馈信号克服虚假水位的影响,改善负荷扰动下的调节品质,其二是和给水流量配合,消除系统静差。

串级调节系统的两个调节器任务不同,参数整定相对独立。副调的任务是当给水扰动时,迅速动作使给水量不变,而当蒸汽流量改变时,副调改变给水量,保持给水量和蒸汽量平衡,一般副调整定为纯比例调节。主调的作用是保持汽包水位始终等于给定值,一般主调整定为比例积分环节,串级的调节品质比单级好。

在负荷变化时,给水流量将随蒸汽流量的变化而变化,起粗调作用,静态水位则由于水位的校正作用总是等于给定值,这样蒸汽流量信号和给水流量信号的配比就要求的不太严格,而且可以根据锅炉虚假水位的具体情况,适当加强蒸汽流量信号以改善动态过程。

当下列任一条件满足时,给水调阀切手动:

A泵、B泵有一个在自动位置

负荷〈10%

给水调阀反馈偏差大

汽包水位品质坏

汽包压力品质坏

水位定值偏差大

MFT

主给水阀打开

当下列任一条件满足时,A给水泵切手动:

A泵反馈偏差大

汽包压力品质坏

主汽流量信号品质坏或总给水流量信号品质坏且三冲量投入

水位定值偏差大

当下列任一条件满足时,B给水泵切手动:

B泵反馈偏差大

汽包压力品质坏

主汽流量信号品质坏或总给水流量信号品质坏且三冲量投入

水位定值偏差大

3.7风烟系统自动调节

风烟系统控制主要包括送风机控制、引风机控制及磨煤机、排粉机的冷、热风控制。磨煤机、排粉机控制在制粉系统中介绍,本节只介绍送风控制和引风控制。

3.7.1送风控制

送风控制的目的就是满足锅炉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量,实现经济燃烧。系统配有两台轴流式风机。送风控制由氧量校正回路、风量测量回路、主控制回路、风煤交叉限制回路组成。

3.7.1.1氧量校正回路

烟气中的含氧量可以正确的反映过量空气系数的大小,任何煤种在完全燃烧以后,送风量相对越多,过量空气系数就越大,烟气中的含氧量就越高,一般正常维持在4-6%。氧量测量常用的是氧化锆探头,安装在烟道两侧。锆头的安装位置很重要,直接影响到测量信号的准确性。由于氧化锆测量不一定能真实反映炉膛的过量空气(炉膛有漏风等因素的影响),同时烟气中的含氧量还随锅炉负荷的增加而减少,所以要对氧量信号加以修正。一般用能代表锅炉蒸汽负荷的调节级压力经函数修正后加入氧量调节器的给定值,经比例积分调节后,作为锅炉的实际氧量。

3.7.1.2主控制回路

从锅炉主控制器发出的锅炉指令送往给粉控制系统,控制给粉机转速的同时,又有一路送到送风控制系统。该指令经过风煤交叉限制,再加上氧量信号,作为PID控制器的给定值,它与实际测量的总风量相比较,经过运算后,形成A、B送风机的自动控制指令。该指令同时又送到引风调节系统,作为前馈控制信号,加快引风调节的响应速度。

3.7.1.3风煤交叉限制回路

为了保证燃烧的经济性,控制系统设置了风煤交叉限制。

锅炉指令同风量经过小选输出,作为燃料给定值;锅炉指令与热量信号经过大选输出,作为送风给定值,互相配合达到先减煤后减风,先加风后加煤的交叉限制功能。

当锅炉指令增加时,因为原来风粉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所以不能通过小选来增加煤粉,而能通过大选先增加风量。当风量增大以后,锅炉指令才能通过小选增加煤粉量。

当锅炉指令减小时,首先通过小选减少煤粉量,当热量信号减小以后,才能减小送风量,保证最佳

风煤交叉原理图

3.7.1.4风量测量回路

总风量包括一次风量和二次风量,由于温度对风量测量的影响较大,所以对热一次风和二次风进行温度补偿,补偿后的一次风量和二次风量相加就是系统的总风量。总风量的测量值大于额定风量的40%时,发出逻辑信号送往FSSS,作为允许点火的一个条件,当总风量小于额定风量的30%时,信号送往FSSS,使MFT动作。

如果A、B送风机操作器任一个在自动位置,就可由上一级指令系统自动控制。该级具有闭锁增、闭锁减、手自动切换功能,增禁止的条件是炉膛压力高;减禁止的条件是炉膛压力低,在A、B送风机都手动时,自动切手动;在A、B送风机都在自动位置时,切至自动位置。A、B送风机切手动的条

件很多,当下列任一条件成立时,A、B送风机均切手动:

排粉机A出口温度坏

排粉机B出口温度坏

引风机在手动位置

MFT

A一次风温度坏

B一次风温度坏

A送风机电机事故跳闸

B送风机电机事故跳闸

当下列任一条件成立时,A送风机切手动:

送风机A液偶指令反馈偏差大

送风机A液偶指令与给定值偏差大

A送风机切手动信号

当下列任一条件成立时,B送风机切手动:

送风机B液偶指令反馈偏差大

送风机B液偶指令与给定值偏差大

B送风机切手动信号

3.7.2引风控制系统

炉膛压力采用平衡通风的方式进行调节,也就是说炉膛压力既不是正压,也不是负压,是炉膛内压力与外界压力的近似值,稍低于外界大气压。炉膛压力太小易造成炉膛灭火,炉膛压力过大容易造成人和设备的不安全,所以对炉膛压力要进行控制。引风控制的扰动来自送风和引风。

炉膛负压的测量采用两台变送器取平均值的方法,该平均值作为炉膛压力被调量的值。引风控制系统是控制炉膛负压为给定值的单回路系统。为防止炉膛压力波动较大,执行机构频繁动作,对炉膛压力测量值和给定值的差值信号加死区修正。若偏差在死区之内,系统不予调节,偏差在死区之外,进行比例、积分调节,保证炉膛压力为给定值。如果炉膛压力与给定值的偏差过大时,则启动另一支调节回路,偏差经f(x)修正并进行速率限制后,对引风机指令有大幅度的调节作用,以加快调节的反应速度。该信号是通过两个加法器加到主回路的,偏差小的时候加进去的是零,对主回路无影响。

由于送风量的大小对炉膛压力影响较大,为了在送风量改变时引风系统跟随动作,把送风指令信号作为前馈送入引风系统,保持炉膛压力为给定值,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引风系统的稳定性,减少了负压的动态偏差。

当炉膛压力测量值低限报警且炉膛压力信号品质好时,闭锁引风机增加指令;当炉膛压力测量值高限报警且炉膛压力信号品质好时,闭锁引风机减指令。SCS来的信号也可直接关闭引风机入口挡板。当下列任一条件满足时,A引风机切手动:

炉膛压力测量值品质坏

两个负压信号偏差大

引风机A液偶反馈指令偏差大

总风量品质坏

引风机指令与给定值偏差大

当下列任一条件满足时,B引风机切手动:

炉膛压力测量值品质坏

两个负压信号偏差大

引风机B液偶反馈指令偏差大

总风量品质坏

引风机指令与给定值偏差大

3.8制粉系统控制

3.8.1磨煤机控制

磨煤机的运行主要是完成三个任务:磨煤出力、干燥出力和通风出力。它们之间是相互限制的。排粉机的主要作用是建立制粉系统负压。我厂一期是采用了钢球磨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乏气送粉。共有两台磨煤机、两台排粉机,即两套制粉系统。

从送风机出来的冷风经暖风器、空预器加热后成为热风,用来输送和加热煤粉。原煤仓中的原煤

由给煤机送入下行干燥管,与干燥用的热风混合后一同进入磨煤机。磨制好的煤粉由干燥风从磨煤机内带出,经过粗粉分离器和细粉分离器后,进入原煤仓中。由细粉分离器上部出来的乏气中,还含有10%—15%的极细煤粉,为了利用这部分煤粉,经排粉机提高压头后送入一次风管中,作为一次风,通过气粉混合器时,携带着从煤粉仓中下来的煤粉,通过燃烧器喷入炉膛中燃烧,这种系统称为乏气送粉系统。

送入磨煤机的风一方面能干燥原煤和煤粉,另一方面用它将磨制好的煤粉吹送出来,即保证磨煤机有一定的干燥出力和磨煤出力。当通风量很小时,煤大部分集中在筒体进口端,由于钢球在筒体内是近似均匀分布,因而在筒体后部的钢球没有充分利用,很大一部分能量消耗在金属磨损和发热上,同时由于风速低,从筒体带出的仅仅是少量的细煤粉,因而磨煤机出力下降。当通风量过大时,通风电耗增大,同时由于筒体内风速过高,大量不合格的粗粉被携带出来,粗粉回粉增加,将在系统中造成无益的循环,使输送消耗能量增加。因此选择合适的通风量可以改善沿筒体长度方向的充满程度,使磨煤出力增加,磨煤电耗降低,这个风量称为最佳通风量。它与煤的种类、分离器煤粉细度以及钢球充满系数有关。

磨煤机入口负压是磨煤机通风量的一个重要参数,它能直接反应通风量的大小,入口负压太小,说明通风量太小或磨煤机内煤量太多;入口负压太大,说明通风量过大或磨煤机内煤量太少,应进行判断调节,磨煤机的出力可根据进出口差压、出口温度、磨煤机电流及制粉系统风压等进行判断。但磨煤机的电流对磨内存煤不十分敏感,而且当电机或传动部分发生机械故障时,它就不能反映磨煤机内煤的装载情况,因此比较简便的方法就是运行中观察磨煤机进出口差压。如果磨煤机内煤量减少,则磨内阻力减少,磨入口负压变大磨进出口差压减少,需增大给煤量,否则需减小给煤量。因此,在保证磨煤机进出口差压的前提下,调整磨煤机入口压力,即可满足磨煤机通风出力和磨煤出力。

磨煤机出口温度是保证制粉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参数。出口温度过高,容易产生爆炸,过低则制粉系统容易堵塞、下粉不正常或者因粉温低而使燃烧受影响。对于乏气送粉的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当燃用挥发分高而水分不大的烟煤时,由于容易燃烧,就允许煤粉磨得粗些。因而就要求有较大的一次风量。而此时干燥所需的热量较少,即要求干燥风量要小些或磨煤机入口干燥风的温度要低些。这样,磨煤、干燥和燃烧三方面所需的风量就出现矛盾。在需要大的通风量的前提下,采用减少干燥风量的办法来满足出力显然不合适,只能采用低的干燥剂温度来协调,如果采用向热风中掺入冷风的办法来降低磨煤机入口干燥剂温度和增加磨煤通风量,其结果必然要减少流经空气预热器的空气量,这样就会导致排烟温度升高,排烟损失增大,使得锅炉效率降低,因而是不经济的,为此在排粉机出口和磨煤机入口之间装置了再循环管,将部分乏气从排粉机返回磨煤机,然后再回至排粉机进行再循环。这样即增加了磨煤机的通风量也能兼顾燃烧所需的一次风量。同时,也满足了磨煤机的干燥出力。

在磨煤机的出口管道上装有耐磨热电偶,作为磨煤机出口温度的测量值,在磨煤机入口管道上装有压力变送器,作为磨煤机入口负压的测量值,磨煤机入口温度是通过同时控制磨入口冷风挡板和磨入口热风挡板的开度实现的。到底哪个挡板需开多少,哪个挡板需关多少,如何才能将磨出口温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这就看控制回路设计得是否合适,运行参数调整得是否恰当。磨煤机入口压力调节是通过控制再循环挡板的开度实现的。

当下列任一条件满足时,B磨冷风挡板软操切手动:

B磨冷风门反馈偏差大

B磨出口温度品质坏

B磨出口温度与给定值偏差大

B磨入口压力品质坏

B磨入口压力与给定值偏差大

B磨热风关断门关

当下列任一条件满足时,B磨热风挡板软操切手动:

B磨热风门反馈偏差大

B磨出口温度品质坏

B磨出口温度与给定值偏差大

B磨入口压力品质坏

B磨入口压力与给定值偏差大

B磨热风关断门关

B磨煤机跳闸后,延时5秒超弛关闭B磨煤机入口冷、热风挡板。

A磨煤机冷、热风调节门切手动条件与B磨煤机相对应。

3.8.2排粉机控制

排粉机控制有两个被调量:排粉出口压力和排粉机出口温度,分别与给定值比较,经比例,积分运算后,输出都同时送到了排粉机入口冷风挡板和排粉机热风挡板。也就是排粉机入口冷热风挡板同时调节排粉机出口压力和排粉机出口温度两个被调量。

当下列任一条件满足时,A排粉机入口冷风调节门切手动:

A排粉机出口温度与给定值偏差大

A排粉机出口温度越限报警

A排粉机出口温度品质坏

A排粉机入口冷风调节门反馈偏差大

A排粉机入口热风关断门关闭

A排粉机电机事故跳闸

当下列任一条件满足时,A排粉机入口热风调节门切手动:

A排粉机出口压力与给定值偏差大

A排粉机出口压力越限报警

A排粉机出口压力品质坏

A排粉机入口热风调节门反馈偏差大

A排粉机入口热风关断门关闭

A排粉机电机事故跳闸

B排粉机入口冷、热风调节门切手动条件与A排粉机相对应。

3.9除氧器水位控制

除氧器是给水加热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缓冲环节。其水位是机组运行需监控的重要参数之一。除氧器水位过高,影响除氧效果;水位过低将危及给水泵的安全运行。除氧器水位控制以往多采用单冲量,但随着设备容量增大,除氧器水处理能力与水箱容积比缩小,且大机组凝结水流入除氧器经过托盘层数增加故到达水箱造成纯迟延时间增大。因此,为保证机组有较好的调节品质,一般采用三冲量调节系统。但在机组刚启动时,由于给水流量和凝结水流量还不稳定,因此在给水流量小于25%时采用除氧器水位单冲量调节。

如图所示,控制回路共有三个调节器,调节器1和调节器2都是水位调节器,但它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整定参数,分别用于单冲量调节和三冲量调节。当给水流量小于25%时,T切换器选中N侧,除氧器水位控制采用单冲量调节系统,其输出直接控制调节阀开度。

当给水流量大于25%时,T切换器选中Y侧,调节器2的输出加上给水流量信号,作为调节器3的给定值,并与凝汽器水位比较,经比例积分运算后,输出控制调节阀的开度,即三冲量调节。两个调节器的作用不同,调节器3主要用以保持凝结水流量与给水流量之间的平衡,调节器2通过保持水位,对进、出流量的平衡起校正作用,是细调。

当下列任一条件成立时,除氧器水位调节阀切手动:

除氧器水位调节阀反馈信号偏差大

除氧器水位与给定值偏差大

总给水流量越限报警且质量坏

总给水流量越限报警且凝结水流量质量坏

3.10 燃料控制系统

3.10.1燃料控制系统的任务

锅炉燃料控制的任务就是使燃料燃烧所提供的热量适应锅炉蒸汽负荷的需要,维持主汽压力在规定的范围内,若主汽压力发生变化,表明锅炉产生的蒸汽量和负荷的耗汽量不相适应,应改变燃烧量和空气量以适应蒸汽负荷,维持主汽压力。

3.10.2影响主汽压力变化的因素

引起汽压变化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燃烧率和负荷的变化。

通过燃烧过程被控对象动态特性可得如下结论:

燃烧率扰动时,它的动态特性为单容环节、纯迟延环节的串联,而纯迟延时间不长,可用比例、积分调节器保证系统的稳定,根据汽压变化去调节燃料量及时有效的控制汽压,使其适应负荷的需要。蒸汽负荷扰动时,PM的反应一开始就具有与负荷变化成比例的起始跃变,因此可用过热器出口压力作为负荷变化的调节信号。

汽压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随着负荷大小而变,因而平衡操作是使燃烧系统工作良好的重要条件,否则需要考虑负荷变化的动态校正。

3.10.3控制原理

锅炉燃烧控制系统配有四层粉,16台给粉机,同一层的每两台对角给粉机为一组,由一个手操器控制,即可手动同时操作两台给粉机转速,也可切至自动,由它的上级锅炉主控制器控制。锅炉主控在手动位置时,可手动控制切至自动的给粉机转速,如果16都在自动位置,则可同时控制16台给

粉机转速。一般情况下,由运行人员根据锅炉燃烧需要投某一层。锅炉主控制器在自动位置时若采用CCS方式,则由锅炉指令同热量信号的偏差经PID运算后自动控制给粉机转速,其它运行方式时由主汽压力测量值与给定值比较运算后,送至锅炉主控器去控制给粉机转速。热量信号是由蒸汽流量信号和汽包压力的微分信号所组成,可以快速而准确的反应燃烧率的变化情况。

3.10.4燃料控制系统的执行部分

给粉机转速采用变频调速控制,该装置可以接受4—20mA或0—10V的直流控制信号,由变频器按照控制信号的大小及所选的V/F特性,输出可调电压与可调频率的三相交流电,来改变电机和给粉机转速,达到控制给粉量的目的。

锅炉给粉变频调速装置主要由MCS机柜、BMS机柜、分路器(共8个)、变频器(16个)和隔离转换器(共16个)组成。

主回路:由整流器、滤波环节和逆变器构成,用来为电动机提供调压、调频电源,其中整流器将工频电源变换为直流功率,滤波环节吸收在整流器和逆变器之间的电压脉冲,而逆变器将直流功率变换为交流功率。

控制回路负责给主回路提供信号,它由以下回路组成:频率、电压的运算回路,主回路的电压/电流检测回路,电动机的速度检测回路,将运算回路的控制信号进行放大的驱动回路,逆变器和电动机的保护回路。

3.11 其它控制系统

燃油压力控制系统、凝汽器水位控制系统、除氧器压力控制系统、暖风器疏水控制系统、轴封温度控制系统、补给水箱水位调节系统、暖风器用汽控制系统、连排水位控制系统等均为单回路控制系统,控制信号与给定值比较运算后发出阀位控制指令。

3.11.1当下列任一条件满足时,暖风器用汽调节门切手动:

暖风器出口温度品质坏

暖风器出口温度与给定值偏差大

暖风器用汽调节门反馈信号偏差大

3.11.2当下列任一条件满足时,连排水位调节门切手动:

连排扩容器水位品质坏

连排扩容器水位与给定值偏差大

连排水位调节门反馈信号偏差大

3.11.3当下列任一条件满足时,燃油压力调节阀切手动:

燃油压力调节阀反馈信号偏差大

燃油快速切断阀后压力与给定值偏差大

燃油快速切断阀后压力品质坏

3.11.4当下列任一条件满足时,凝汽器水位调整门切手动:

凝汽器水位品质坏

凝汽器水位与给定值偏差大

凝汽器水位越限报警

凝汽器水位调整门反馈信号偏差大

3.11.5当下列任一条件满足时,除氧器压力调节阀切手动:

除氧器压力调节阀反馈信号偏差大

除氧器压力与给定值偏差大

除氧器压力品质坏

3.11.6当下列任一条件满足时,暖风器疏水调节门切手动:

暖风器疏水箱水位品质坏

暖风器疏水箱水位与给定值偏差大

暖风器疏水箱水位越限报警

暖风器疏水调节门反馈信号偏差大

3.11.7当下列任一条件满足时,轴封供汽减温水调阀切手动:

轴封供汽母管蒸汽温度与给定值偏差大

轴封供汽母管蒸汽温度品质坏

轴封供汽减温水调阀反馈信号偏差大

3.11.8当下列任一条件满足时,补给水箱上水调节阀切手动:

补给水箱水位品质坏

补给水箱水位与给定值偏差大

补给水箱上水调节阀反馈信号偏差大

3.7 模拟量控制系统(MCS)

3.7.1 基本要求

3.7.1.1 控制系统应包括由微处理器构成的各个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实现下文规定的对单元机组及辅机系统的调节控制。

3.7.1.2 将锅炉——汽机——发电机组作为一个单元整体进行控制,使锅炉和汽机同时响应控制要求,确保机组快速和稳定地满足负荷的变化,并保持稳定的运行。

3.7.1.3 控制系统应满足机组安全启、停及恒压、滑压运行的要求。

3.7.1.4 控制系统应划分为若干子系统,子系统设计应遵守“独立完整”的原则,以保持数据通讯总线上信息交换量最少。

3.7.1.5 冗余组态的控制系统,在控制系统局部故障时,不引起机组的危急状态,并将这一影响限到最小。

3.7.1.6 协调控制系统应与汽机控制系统、顺序控制系统和炉膛安全系统完全协调。

3.7.1.7 控制的基本方法是必须直接并快速地响应代表负荷或能量指令的前馈信号,并通过闭环反馈控制和其它先进策略,对该信号进行静态精确度和动态补偿的调整。

3.7.1.8 控制系统应具有一切必要的手段,自动补偿及修正机组自身的瞬态响应及其它必需的调整和修正。

3.7.1.9 在自动控制范围内,控制系统应能处于自动方式而不需任何性质的人工干预。

3.7.1.10 控制系统应能调节控制装置以达到以下规定的性能保证指标,控制设备实现性能要求的能力,不应受到控制系统的限制。

3.7.1.11 控制系统应能操纵被控设备,特别是低负荷运行方式的设备,其自动方式能在从最低不投油稳燃负荷范围内运行。(除非另有说明)

3.7.1.12 与设定值或预定比率的偏差根限保证值,按各种“负荷状态”规定如下:

负荷状态“A”——表示“稳态”负荷工况

负荷状态“B”——表示“慢速变化”负荷工况

负荷状态“C”——表示“快速变化”负荷工况

允许偏差如下:(所有负荷按锅炉最大蒸发量的百分数表示)

负荷状态 A B C

每分钟平均变化:低于(%) 1 3 5

蒸汽压力(MPa) 0.2 0.2 0.4

炉膛压力(Pa) 50 70 80

氧量:低于(%) 0.5 0.7 1.0

风粉混合温度(℃) 3.0 3.0 4.0

汽包水位:(mmH2O) 20 30 40

过热汽温(℃) 5 5 7

再热汽温(℃) 5.0 5.0 8.0

SO2含量

3.7.1.13 控制系统应有联锁保护功能,以防止控制系统错误的及危险的动作,联锁保护系统在锅炉及辅机安全工况时,应为维护、试验和校正提供最大的灵活性。

3.7.1.14 如系统某一部分必须具备的条件不满足时,联锁逻辑应阻止该部分投“自动”方式,同时,在条件不具备或系统故障时,系统受影响部分应不再继续自动运行,或将控制方式转换为另一种自动方式。

3.7.1.15 控制系统任何部分运行方式的切换,不论是人为的还是由联锁系统自动的,均应平滑进行,不应引起过程变量的扰动,并且不需运行人员的修正。

3.7.1.16 当系统处于强制闭锁、限制、快速减负荷(RUNBACK)或其它超驰作用时,系统受影响的部分应随之跟踪,并不再继续其积分作用(积分饱和)。在超驰作用消失后,系统所有部分应平衡到当前的过程状态,并立即恢复其正常的控制作用,这一过程不应有任何延滞,并且被控装置不应有任何不正确的或不合逻辑的动作。应提供报警信息,指出引起各类超驰作用的原因。

3.7.1.17 对某些重要的关键参数,应采用三重冗余变送器测量。对三重冗余的测量值,系统应自动选择中值作为被控变量,而其余变送器测得的数值,若与中值信号的偏差超过预先整定的范围时,应进行报警。如其余二个信号与中值信号的偏差均超限报警时,则控制系统受影响部分应切换至手动。

3.1.7.18 运行人员可在键盘上将三选中的逻辑切换至手动,而任选三个变送器中的某一个信号供自动用。

3.7.1.19 对某些仅次于关键参数和重要参数,应采用双重冗余变送器测量,若这二个信号的偏差超过一定的范围,则应有报警,并将受影响的控制系统切换至手动,运行人员可手动任选二个变送器的一个信号用于投自动控制。

3.7.1.20 运行人员可将比较逻辑切换至手动,并任选一变送器投自动控制。

3.7.1.21 在使用不冗余变送器的测量信号时,如信号丧失或信号超出工艺过程实际可能范围,均应有报警,同时系统受影响部分切换至手动。

3.7.1.22 控制系统的输出信号应为脉冲量或4~20mA连续信号,并应有上下限定,以保证控制系统故障时机组设备的安全。

3.7.1.23 控制系统所需的所有校正作用,不能因为使驱动装置达到其工作范围的控制信号需进行调整而有所延滞。

3.7.1.24 在控制电源全部或部分故障时,被控装置应保持原位。

3.7.1.25 控制系统应监视设定值与被控变量之间的偏差,当偏差超过预定范围时,系统应将控制切换至手动并报警。

3.7.1.26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控制驱动装置控制一个变量时,应可由一个驱动装置维持自动运行。运行人员还应可将其余的驱动装置投入自动,而不需手动平衡以免干扰系统。当追加的驱动装置投入自动后,控制作用应自动适应追加的驱动装置的作用,也就是说不管驱动装置在手动或自动方式的数量如何组合变化,控制的作用应是恒定的。

3.7.1.27 手动切换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驱动装置投入自动时,为不产生过程扰动,而保持合适的关系,应使处于自动状态的驱动装置等量并反向作用。

3.7.1.28 应对多控制驱动装置的运行提供偏置调整,偏置应能随意调整,新建立的关系不应产生过程扰动。

3.7.1.29 在自动状态,设置一个控制驱动装置为自动或遥控,不需进行手动平衡或对其偏置进行调整,并且,不论此时偏置设置的位置或过程偏差的幅度如何,不应引进任何控制驱动装置的比例阶跃。

3.7.2 具体功能

3.7.2.1 锅炉——汽机协调控制

控制系统应协调锅炉及其辅机与汽机的运行,以便快速、准确和稳定地响应自动调度系统(ADS)或

电厂运行人员的负荷指令,进行有效的生产。同时,系统还应考虑诸如辅机故障或设备异常等运行限制条件,以高度适应的方式,使负荷性能达到最佳状态,满足连续、安全运行的要求。

3.7.2.1.1 系统提供滑压运行方式,以满足下列三种升负荷要求。

a. 阀门开度固定/滑压运行

汽机阀门保持在某一固定位置,蒸汽压力随负荷的增加而上升,至85%负荷时,压力达到额定值,此时系统进入定压运行方式,再增负荷需要开大汽机阀门。

b. 阀门开度固定,并有±10%的调节

在压力上升,负荷升到85%的过程中,为使机组响应负荷波动并改善频率的稳定性,允许汽机阀门在±10%范围内调节。

c. 程序处理

在低负荷工况时(不超过25%负荷),调节汽机阀门以满足负荷要求,此时汽压保持在较低的定值上,一旦负荷需求增加,即进入滑压运行方式。压力增高,负荷增加,汽机阀门除了±10%调节量以响应负荷波动并改善频率稳定性外,基本保持固定。当负荷达到85%时,机组运行切换至定压运行方式。系统设计应提供运行人员选择所需运行方式的手段。

3.7.2.1.2 控制系统应能以下列三种方式的任一种方式全自动地运行。

a. 协调控制

锅炉与汽机之间有机地建立适当的关系,同时响应机组负荷指令。

b. 锅炉跟随

汽机响应机组负荷指令或运行人员手动指令的变化,锅炉响应蒸汽流量变化及由汽机引起的汽压偏差。汽压的偏差值可用来校正负荷指令。

c. 汽机跟随

锅炉响应机组负荷指令或运行人员手动指令的变化,汽机响应由锅炉引起的汽压变化。

系统设计应提供运行人员选择所需运行方式的手段。当改变运行方式时,系统不应产生任何扰动。此外,在机组遇到受限制的工况时,控制系统应能平稳地将运行方式自动转换至合适的运行方式。如当锅炉响应负荷需求受到限制时,系统应切换至汽机跟随方式,当限制取消时,再回到协调方式。当汽机响应负荷需求受到限制时,系统应切换至锅炉跟随方式,直到其能恢复协调运行方式。当系统不能实现运行人员所选择的运行方式时,应向运行人员报警。

选择自动控制方式的任一种,均要求汽机调速器、燃料、给水子系统处于自动运行状态,任何有关的子系统若不能投自动控制时,应将协调控制转换到最大程度的自动方式,并与可投自动的子系统相适应。

3.7.2.2 机组负荷指令

3.7.2.2.1 机组负荷指令是通过输入的AGC信号或根据频率、功率、汽压、汽机阀位开度、机组运行工况、要求的限值等加以处理的信号构成的。运行人员能在CRT键盘和负荷管理控制的画面上实现下列功能:

a. 手/自动方式选择:机组负荷控制应以自动方式响应AGC负荷需求指令,以手动方式响应运行人员输入的负荷指令。

b. 机组负荷指令的手动调整

c. 负荷高、低限值的调整

d. 负荷变化率的设定

e. 负荷变化方向的指示(增或减)

f. 负荷高、低限值的指示

g. 主汽压力偏差指示

h. 主汽压力设定值的设定和指示

i. 负荷指令与总发电功率的指示

j. 锅炉跟随、汽机跟随和协调运行方式的选择和指示

k. 负荷闭锁增(BLOCK INCREASE),负荷闭锁减(BLOCK DECREASE)、快速减负荷(RUN BACK)的指示。

l. 滑压和定压运行方式的选择和指示

3.7.2.2.2 控制系统应平稳的实现下列功能:

a. 频率协调:汽机转速控制用于维持系统频率的稳定。机组负荷指令应自动跟踪实际测得的发电机负荷,以避免产生扰动。

b. 限制:机组最大负荷指令应与锅炉最大出力和汽机负荷能力相适应。应提供燃料——风的导前/滞后和交叉限制控制功能。当被控容量或允许出力达到最大最小限值时应发出闭锁增、闭锁减的控制信号。

c. 快速减负荷(RUN BACK):应提供锅炉给水、一次风机、二次风机、引风机等发生出力故障工况时的RUN BACK功能。每种RUN BACK应有单独的最大允许负荷或减负荷速率,以适应各种设备的动态特性。运行人员能通过CRT得到RUN BACK工况时的信息,所有的RUN BACK应自动完成。当发生RUN BACK时,控制系统应自动转换到锅炉跟随或汽机跟随的运行方式,并保持此运行方式,直到运行人员选定新的运行方式。

3.7.2.2.3 提供与AGC的接口以遥控机组负荷。

DCS送入AGC的信号至少应有:

a. 模拟量信号:

每台发电机组的功率: 有功(KW)和无功KVAR

负荷调度指令的设定值,其中包括:

---机组最大允许负荷(KW)

---机组最小允许负荷(KW)

---机组允许的负荷变化率

b. 开关量信号:

机组允许投入AGC方式

机组在AGC方式

机组出力限制和RUN BACK

主机故障

AGC送入DCS的信号至少应有:

AGC负荷指令(模拟量信号)

AGC请求(开关量信号)

AGC故障

3.7.2.3 旁路控制(BPC)

3.7.2.3.1 本工程汽机旁路为简易旁路系统,其容量为15%BMCR。

乙方提供的旁路控制至少应完成下列控制功能:

机组在冷态工况下启动时,投入旁路系统,排放锅炉产生的过量蒸汽,调整蒸汽参数使与汽机金属温度相匹配,已缩短启动时间和回收工质。

在锅炉启停阶段,保证再热器有足够的冷却。

3.7.2.4 汽机控制

3.7.2.

4.1 控制系统应根据机组负荷指令,向由其他供货商提供的汽机控制系统(DEH)发出汽机调门开度指令信号。

3.7.2.

4.2 要求乙方仔细审阅来自DEH供货商及汽机厂的技术资料,并实现与DEH的设计接口。例如,乙方应提供控制DEH的标准脉冲或4~20mA(接点)接口。

3.7.2.

4.3 控制系统不应影响汽机调速器响应系统频率变化的调节特性,并与汽机DEH控制系统相协调。

3.7.2.

4.4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限制了汽机控制阀的调节,控制系统也应能在协调或整体方式下运行。如果机前压力超过允许限值时,系统应控制汽机——发电机组,以防止机前压力进一步偏离设定值。

5 锅炉控制

提供的锅炉控制系统应由若干子系统组成,这些子系统应协调运行;并具有前馈特征,使锅炉能灵敏、安全、快速与稳定的运行,保证在任何工况下,生产出满足机组负荷指令所要求的电量。

锅炉主控应将机组负荷指令以并行协调的方式转化为对锅炉燃料和风量的控制,并具有以下特点:

a. 为加快燃料量对负荷变化的响应,信号回路应有速率可调的“加速”功能。

b. 锅炉指令按可供的风量来限制燃料量出力,以保证燃料量决不高于风量。

c. 锅炉指令按送入锅炉的总燃料量(包括所有辅助燃料)来限制风量,以保证风量不低于燃料量。

d. 应根据燃料的不同发热量进行校正。

1 给煤机控制

乙方应仔细审阅来自给煤机供货商的资料,负责与给煤机控制系统的接口设计。同时系统设计应附和NFPA8504的规定。

2 二次风量控制

1 通过调节液力偶合器勺管开度来调节二次风机转速,进而控制二次风量,达到最佳燃烧工况。提供具有下列功能的完整控制系统:

a. 通过二次风道上的一次元件,测得锅炉二次风总量,该测量结果应是经温度补偿的双重化测量。二次风总量、辅助风总风量与一次风总量形成一个总的锅炉送风量信号,该信号可用来限制总负荷指令和总燃料量。可以通过设定一、二次风量比例的偏差来控制床温。

b. 风量指令应不低于吹扫额定值,一旦实际的风量低于吹扫额定值,应发出报警,并向FSSS送出一个数字量信号。此外,当总风量降低到比吹扫额定值低5%时(满容积风量百分比),应产生一个闭合接点去触发MFT动作。

c. 炉膛压力高时,应闭锁一次风机入口挡板进一步开大,炉膛压力低时,应闭锁一次风机入口挡板进一步关小。

d. 锅炉总风量应由氧量校正回路进行修正,氧量是在省煤器后的烟道中测得。氧量修正子回路应有下列功能:

1).运行人员改变回路中的负荷系数,调节氧量设定值。

2).通过氧量校正信号的高低限值,可改变总的过剩空气量。

3).根据开启风门的数量调整氧量修正信号。

4).运行人员可以根据氧量分析器的指示或退出运行的氧量校正子回路调整过剩空气,实现手动/自动调整氧量设定值的功能。

4 一次风压力控制

一次风压力应控制在其设定值。该设定值应是负荷的函数。通过调节一次风机入口导向叶片的位置来控制一次风道压力。

应采用冗余的一次风道压力变送器,并选择其中的低值信号作为可靠的反馈控制信号。

根据机组负荷指令建立该子系统的设定值。

5 炉膛压力控制

5.1 炉膛压力和风量控制应符合NFPA85C标准的规定。

5.2 系统应提供平衡负压运行,通过控制引风机叶片位置,维持炉膛压力恒定在设定值。

5.3 比较炉膛压力三重冗余变送器的输出值,并取其中值作为炉膛压力控制系统的反馈信号。

5.4 系统应将风量指令信号作为超前变化的前馈信号,使炉膛压力的波动最小。

5.5 在引风机控制中,应有一个方向性闭锁作用。即在炉膛压力低时,应闭锁引风机入口挡板及引风机转速的进一步开大;在炉膛压力高时,应闭锁引风机入口挡板及引风机转速的进一步关小。5.6 控制系统还应包括“火焰丧失”预处理回路,以便将较高的压力偏差减至最小。在发生主燃料跳闸(MFT),且风量大于30%时,应在压力控制系统中产生一个超驰控制信号,使引风机快速关小。该信号(MFT火焰丧失)应随时间而衰减(时间可调),直至恢复正常的挡板控制。不需要运行人员干预,并且对控制系统不产生扰动。

5.7 轴流风机应有防喘振控制和风机启动联锁。

6 主蒸汽温度控制

6.1 应提供一个完善的主蒸汽温度控制系统。在规定的锅炉运行范围内,特别是达到温度控制的负荷时,控制第一级和第二级过热器的出口温度。将经过修正的锅炉总风量信号作为温度控制的前馈指令,并应考虑下列条件:

a. 表征喷水流量信号与锅炉负荷特性的关系。

b. 用负荷变化和燃烧器倾角作为控制系统的前馈信号。

c. 计及流经过热器的风量百分比。

d. 在滑压运行时,应考虑喷水流量对负荷关系的改变。

e. 考虑过热器控制与再热器控制的相互影响。

f. 在负荷暂时不稳定时,会引起过燃和欠燃工况,因此应以进汽压力偏差的函数来修正负荷系数。

g. 在末级过热汽温度达到设定值前,用于闭锁增减负荷的指令应退出运行。该温度设定值是负荷指令的函数,应是可变的。这是考虑了由于不同的锅炉运行工况引起负荷与初始喷水需求关系的偏移。末级过热器出口蒸汽温度设定值应具有一个合适的修正系数,使其在控制范围内自动随机组负

荷增加而增加,而不至于过早喷水。

6.2 在低负荷、汽机跳闸及MFT时,要求严密关闭喷水阀。为防止汽机进水及低负荷工况时阀门阀芯的磨蚀,应设计喷水隔离阀联锁。

7 再热汽温控制

7.1 应提供一个完整的再热汽温控制系统,在规定的锅炉运行范围内,控制末级再热汽温,锅炉总风量信号应经修正,并作为再热器热量需求的前馈指令,控制系统应考虑下列条件:

a. 滑压运行时负荷特性的变化。

b. 在末级再热汽温度达到设定值前,用负荷指令信号系数闭锁控制输出,这是考虑了由于不同的锅炉运行状态引起负荷与控制要求关系的偏移。再热汽温度设定值应具有一个合适的修正系数,在控制范围内自动随机组负荷增加而增加。

7.2 应提供再热器喷水作为正常控制的后备控制系统。系统设计应力求最小的喷水流量,采用烟道挡板调节作为再热汽温控制的正常手段。

7.3 在低负荷、汽机跳闸及MFT时,应严密关闭再热喷水阀。为防止汽机进水及低负荷工况时阀门阀芯的磨蚀,应设计喷水隔离阀联锁。

8 给水控制

8.1在正常运行时,锅炉给水控制通过调节锅炉给水泵转速来完成;而在启动、停机及事故处理期间,通过调节给水管道上的调节阀的开度来完成的。

8.2 正常的控制应是由蒸汽流量、汽包水位和给水流量组成的三冲量控制系统,启动时只有汽包水位的单冲量控制。

8.3 正常情况下机组先启动电动给水泵,由给水旁路调节阀控制给水量,然后在负荷允许的情况下,关闭给水旁路调节阀,通过控制电动给水泵的转速来调节给水量。在整个运行范围,包括启动给水调节阀控制、转速控制、给水调节阀控制及其运行切换,系统均应保持稳定。

a. 测量汽包水位的变送器,应为三重冗余。并有压力补偿、比较和选择。

b. 经温度补偿的冗余给水流量测量,应进行比较和选择,给水流量应加入喷水流量测量,得出总给水流量信号。

c. 采用经温度补偿的汽机第一级压力用作蒸汽流量测量,其计算公式由汽机厂给出。

d. 在启动和低负荷时,单冲量汽包水位控制应调节给水管道上的启动调节阀。在蒸汽参数稳定、给水流量允许的情况,控制系统可自动或手动切换到三冲量控制。在达到规定负荷时运行人员可将控制切换至由调节主给水调节阀开度来满足负荷增加的要求。

e. 控制系统中,主给水调节阀的阀位控制和启动调门的阀位控制协调。

系统设计应包括由于锅炉负荷变化引起锅炉内流体参数变化而进行的补偿。特别应考虑在大幅度降负荷时汽包水位的补偿。

9 给水泵再循环控制

为适应电动给水泵最小流量的限制,每一个电动给水泵应有最小流量的再循环控制。该系统应具有下列性能:

a. 用一次流量元件,经给水泵入口流量变送器,测量各个泵的流量。各泵的再循环节流调节阀将泵出口的部分给水回流至除氧器,以保证通过给水泵的流量高于设计的最小流量。对于变转速的电动给水泵,其最小流量调节的设定值是给水泵差压或给水泵转速的函数。再循环阀应有瞬间提升阀门30%(可调)开度的特性,以尽量减少阀芯与阀座的损坏。反之,当切除再循环流量时,再循环阀应瞬间关闭,隔绝10%的再循环流量。

b. 在入口流量过低时,给水泵应跳闸。

10 空预器冷端平均温度控制

为保护空预器不被烟气与凝结水的混和物加速腐蚀,需将空预器冷端金属温度保持在露点以上,控制是按照各空预器烟气出口及冷风进口的加权平均温度,调节空预器进风管道中蒸汽螺管内流过的加热蒸汽流量来实现的(或调节回流的空预器出口热风量)。

11 燃油控制

11.1 调节油压控制阀,使标定油压(或流量)维持其设定值,设定值应有上、下限值。

11.2 总燃料量(煤和油)与锅炉指令比较,汇总生成一个总燃料量指令。

11.3 燃油控制系统应与FSSS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

12 石灰石给料控制

为保证SO2的排放量符合环保要求,应提供足够的石灰石以维持硫化物的含量在正常的范围内。SO2

的含量通过炉膛尾部的烟气中测得,石灰石通过石灰石给料机送入炉膛。

13 床温控制

为保证一定负荷下床温维持在规定值,保证锅炉在最佳燃烧及最佳脱硫状态下,通过调节一、二次风调节挡板,改变一、二次风的比率来实现。一、二次风的比率随床温而变化。

14 床压控制

床料高度的变化影响到床温及锅炉的经济运行。燃烧室内床料的高度正比于床压,通过测量一次风室与稀相区的差压及一次风量推算出床料的厚度,而床压的调节是通过控制排渣阀的开度来控制排渣量实现的。

6 除氧器水位和压力控制

a. 在启动和低负荷运行期间,由除氧器水位单冲量信号控制除氧器水位,正常负荷时,应为三冲量控制,通过除氧器水位的调整来保持凝结水流量与总给水量的平衡。

b. 除氧器水位控制由调整除氧器水位调节阀和凝结水再循环调节阀来实现,为更好地调节除氧器水位,这两个阀门之间的控制信号应成比例。

c. 在水位达到高高值时,除氧器水位控制阀应关闭,凝结水再循环阀应打开,直至除氧器水位低于高值。

d. 汽机跳闸应瞬时关闭除氧器水位调节阀,同时打开凝结水再循环阀,经一段可调整时间延滞后,恢复调节系统,按要求打开水位调节阀。

e. 在启动期间,打开辅助汽蒸汽调节阀,维持除氧器压力在预先设定值,汽机跳闸时,产生一个随时间函数衰减的较高设定值,以防止启动给水泵时由于除氧器闪蒸引起的汽蚀。在正常运行工况,设定值应跟踪除氧器压力。

7 凝汽器热井水位控制

应提供一个完整的凝汽器热井水位控制系统,调整流入凝汽器或热井中的凝结水流量,并协调凝结水泵和再循环阀,以维持热井水位在设定值。

8 汽机润滑油和EH液冷却控制

应提供一个完整的汽机润滑油温控制系统,通过冷却器出口的冷却水管道上调节阀,控制冷却水流量,维持润滑油温在设定值。EH液温度控制与之相似。

9 高加水位控制

所供DCS应具有一套完整的高加水位控制功能。

a. 正常时由逐级疏水阀维持高加水位在设定值。

b. 当本级加热器水位高二值时,关闭上一级逐级疏水阀,打开上一级事故疏水阀,由其维持上一级加热器水位在设定值。

10 低加水位控制

所供DCS应具有一套完整的低加水位控制功能。

a. 正常时由逐级疏水阀维持高加水位在设定值。

b. 当本级加热器水位高二值时,关闭上一级逐级疏水阀,打开上一级事故疏水阀,由其维持上一级加热器水位在设定值。

3.7.2.11 其它调节回路:汽机轴封压力控制、汽机轴封温度控制、暖风器疏水箱水位控制、连排扩容器水位控制、辅助蒸汽联箱压力控制、闭式循环冷却水温度控制等,。

第四讲:模拟量控制系统(MCS)

第四讲:模拟量控制系统(MCS) 1、概述 模拟量控制系统将锅炉、汽轮机视为一个整体,使整个机组的实发功率能迅速跟踪给定功率的变化,同时又能维持锅炉输出蒸汽量与汽机输入蒸汽量的平衡,以便迅速、准确和稳定地响应中调系统(ADS)或操作员负荷指令。同时,模拟量控制系统(MCS)还担负生产过程中各子控制系统的自动控制任务。 当发生主要附机故障或主要参数越限等影响负荷或危及机组安全运行的情况时,对机组的负荷指令进行及时的处理和限制,同时各子控制系统进行必要的调整,保证机组安全经济运行。 在机组启、停、正常运行和事故处理中,MCS和SCS、DEH配合,完成各种控制调节任务。MCS对一些过程变量可以实现全程控制,减少人员的中间干扰,减轻了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 2、MCS 控制逻辑 MCS系统可以分为两大部分:负荷管理级和基础控制级。 2.1负荷管理级:分为机组指令管理和机炉主控系统。 2.1.1机组指令:对外部负荷指令或目标负荷指令进行选择,经处理后,转换成机组可接受的负荷指令,作为机组的实际负荷指令。 其主要功能有: ·AGC或操作员负荷指令选择 ·频率控制 ·最大、最小负荷限制及负荷速率限制 ·闭锁增减 ·快速减负荷 2.1.2机炉主控系统:根据机组运行条件及要求,选择合适的控制方式,按照实际负荷指令,分别输出汽机指令和锅炉指令至基础控制级。机炉主控系统可以实现三种控制方式: (1)基本方式(BASE) 在此方式下,机组的功率和汽压控制回路均被切除,机炉主控制器由操作员手动控制。在炉侧,手动改变锅炉负荷指令,达到调节主汽压力的目的。在机侧手动改变汽机指令,通过DEH 控制机组功率。 在下列任一条件满足时,机组切至基础控制方式: MFT动作 操作员选中基本方式 锅炉主控制器和汽机主控制器同时手动 (2)协调控制方式(CCS) 在此方式下,汽机主控器在自动位置,根据机组的实际负荷指令对功率进行自动调节。锅炉主控器也在自动位置,热量信号与能量平衡(DEB)指令比较并经运算后作为锅炉主控指令。 负荷改变时,先由汽机发出控制指令,利用锅炉的蓄热能力快速适应负荷的需要。此时主汽压力逐渐降低,当主汽压力与给定值的偏差大于f(x)模块的死区范围时,f(x)的输出与机组功率指令累加后送至汽机侧,限制主汽压力的进一步变化。与此同时,炉侧迅速改变燃烧率,使主汽压力恢复到给定值范围。这种控制方式既利用了锅炉的蓄热能力,又保证了汽压的稳定,是一般单元机组常用的运行方式。 协调控制方式要求锅炉主控和汽机主控都在自动位置,否则协调控制不成立。当下列任一条件成立时,汽机主控切手动: ·DEH自动不允许 ·机组功率信号坏 ·汽机同步器位置偏差大 ·DEH参考负荷信号坏 ·操作员选择基本方式 ·功率偏差大 ·MFT 当下列任一条件成立时,锅炉主控切手动: ·MFT ·调速级压力信号坏

MCS-51系列单片机的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程序

3·1 汇编指令第3 章MCS 一51 系列单片机的指令系统 和汇编语言程序 3·1·1 请说明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三者的主要区分,进一步说明为什么这三种语言缺一不行。 3·1·2 请总结: (1)汇编语言程序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 (2)学习微机原理课程时,为什么肯定要学汇编语言程序? 3·1·3MCS 一51 系列单片机的寻址方式有哪儿种?请列表分析各种寻址方式的访问对象与寻址范围。 3·1·4 要访问片内RAM,可有哪几种寻址方式? 3·1·5 要访问片外RAM,有哪几种寻址方式? 3·1·6 要访问ROM,又有哪几种寻址方式? 3·1·7 试按寻址方式对MCS 一51 系列单片机的各指令重进展归类(一般依据源操作数寻址方式归类,程序转移类指令例外)。 3·1·8 试分别针对51 子系列与52 子系列,说明MOV A,direct 指令与MOV A,@Rj 指令的访问范围。 3·1·9 传送类指令中哪几个小类是访问RAM 的?哪几个小类是访问ROM 的?为什么访问ROM 的指令那么少?CPU 访问ROM 多不多?什么时候需要访问ROM? 3·1·10 试绘图示明MCS 一51 系列单片机数据传送类指令可满足的各种传送关系。3·1·11 请选用指令,分别到达以下操作: (1) 将累加器内容送工作存放器R6. (2)将累加器内容送片内RAM 的7BH 单元。(3) 将累加器内容送片外RAM 的7BH 单元。(4)将 累加器内容送片外RAM 的007BH 单元。(5)将 ROM007BH 单元内容送累加器。 3·1·12 区分以下指令的不同功能: (l)MOV A,#24H 与MOV A.24H (2)MOV A,R0 与MOV A,@R0 (3)MOV A,@R0 与MOVX A,@R0 3·1·13 设片内RAM 30H 单元的内容为40H; 片内RAM 40H 单元的内容为l0H; 片内RAM l0H 单元的内容为00H; (Pl)=0CAH。 请写出以下各指令的机器码与执行以下指令后的结果(指各有关存放器、RAM 单元与端口的内容)。 MOV R0,#30H MOV A,@R0 MOV RI,A MOV B,@Rl MOV @R0,Pl MOV P3,Pl MOV l0H,#20H MOV 30H,l0H

MCS-51的指令系统

第3章 MCS-51的指令系统 一、填空 1. 执行下列指令组后,A=(),B=()。 MOV A,#33H ; ADD A,#49H; MOV B,A ; ADD A,#00H ; DA A ; 2. 已知(R1)=3FH,(3FH)=11H,(40H)=00H执行下列指令组后 (R1)=(),(3FH)=(),(40H)=()。 INC R1; INC@R1; INC40H; 3. 已知(31H)=21H,(32H)=04H,执行下列指令组后(31H)=(),(32H)=() PUSH 31H PUSH 32H POP 31H POP 32H 4. 执行下列指令组后,A=(),OV=(),P=()。 MOV A,#0B4H ADD A,#00H SUBB A,#51H 5. 假定外部数据存储器2000H单元的内容为80H,执行下列指令后,累加器A中的内容为()。 MOV P2,#20H MOV R0,#00H MOVX A,@R0 6. 假定累加器A的内容为30H,执行指令: 1000H:MOVC A,@A+PC 后,把程序存储器( )单元的内容送累加器A中。 7. 假定(A)=85H,(R0)=20H,(20H)=0AFH。执行指令: ADD A,@R0 后,累加器A=( ),Cy=( ),AC=( ),OV=( )。 8. 假定(A)=85H,(20H)=0FFH,(Cy)=1,执行指令: ADDC A,20H 后,累加器A=( ),Cy=( ),AC=( ),OV=( )。

9. 假定(A)=0FFH,(R3)=0FH,(30H)=0F0H,(R0)=40H,(40H)=00H。执行指令: INC A INC R3 INC 30H INC @R0 后,累加器A=( ),R3=( ),30H=( ),40H=( )。 10. 假定(A)=56H,(R5)=67H。执行指令: ADD A,R5 DA A 后,累加器A=( ),Cy=( )。 11. 假定(A)=0FH,(R7)=19H,(30H)=00H,(R1)=40H,(40H)=0FFH。执行指令: DEC A DEC R7 DEC 30H DEC @Ri 后,A=( ),R7=( ),30H=( ),40H=( )。 12. 假定(A)=0C5H,执行指令: SWAP A 后,累加器A的内容为( )。 13. 执行下列指令序列: MOV C,P1.0 ANL C,P1.1 ANL C,/P1.2 MOV P3.0,C 后,所实现的逻辑运算式为( )。 14. 访问8031片外数据存储器MOVX指令采用的是寻址方式。访问片外程序存储器 MOVC指令采用的是寻址方式。 15. 设(A)=55H,(R5)=AAH,则执行ANL A,R5指令后的结果是(A)= ,(R5)= 。 16. 假定(SP)=40H , (39H)=30H,(40H)=60H。执行下列指令: POP DPH POP DPL 后,DPTR的内容为,SP的内容是。 17. MCS-51单片机指令系统中共有111条指令,有五种指令类型,分别是:数据传送指令, 指令、指令、指令、指令及指令。 18 . MCS—51单片机指令系统中共有111条指令,有六种寻址方式,分别是: 寻址、寻址、寻址、寻址、寻址寻址及寻址。

单片机系统结构知识点

MCS-51系列单片机的系统结构 一、单片机的内部结构 1、中央处理器CPU:是整个单片机的核心,它由控制器和运算器组成,主要功能是完成指 定的运行控制,8位数据运算和位处理等。 2、4KB片内程序存储器:主要用于存放程序、常数和表格。 3、128B数据存储器RAM 4、4个8位并行I/O口,P0、P1、P2、P3 5、两个16位的定时器/计数器 6、一个可编程全双工串行口 7、具有五个中断源、两个优先级的中断系统 8、片内带有时钟振荡器 9、看门狗电路 二、AT89S51芯片引脚功能 AT 89S51的DIP(双列直插)封装芯片共有(40)个引脚,采用引脚复用技术(即一个引脚可有两种功能) 1、工作电源引脚 VCC:电源端 GND:接地端 工作电压范围:4.0V—5.5V 2、晶振引脚 XTAL1:芯片内部振荡电路输入端 XTAL2:芯片内部振荡电路输出端 3、I/O引脚 P0.0—P0.7:P0口8位双向口线。第一功能为基本输入/输出,第二功能是为扩展系统分时提供数据总线和低8位地址总线。 P1.0—P1.7:P1口8位双向口线,用于完成8位数据的并行输入/输出 P2.0—P2.7:P2口8位双向口线。第一功能为基本输入/输出,第二功能是在系统扩展时作为高位地址线使用 P3.0--P3.7:P3口8位双向口线。它是一个双功能口,即P3口的每一条口线都具有第二功能

4、控制引脚 (1)ALE/PROG:地址锁存控制/片内ROM程序脉冲输入信号。在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时,P0口作地址/数据复用口,ALE用于锁存低8位地址。该引脚的第二功能PROG用于内部FlashROM编程脉冲的输入端 (2)RST:复位信号。当在该引脚上出现连续两个机器周期以上的高电平时,单片机进入复位状态,完成初始化操作。 (3)EA/Vpp: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控制信号/片内FlashROM编程电源输入。当EA为低电平时,CPU只访问芯片外部扩展的程序存储器,当EA为高电平时,CPU访问芯片内部的4KB 程序存储器和片外4KB地址以上的程序存储器单元 第二功能Vpp用于对内部含有FlashROM的芯片进行编程时,该引脚作为12V变 成电压的输入端。 (4)PSEN:外部程序存储器选通信号。当访问芯片外部扩展ROM时,只有该引脚为低电平时才为有效信号,才能选通片外程序存储器对其进行读操作。 三、存储器的组织结构 从物理结构上看,MCS-51系列单片机系统中有五种存储器,它们分别是片内RAM、片外RAM、片内ROM、片外ROM和片内特殊功能寄存器(SFR)。将这五种存储器编排在3个地址空间,即程序存储器空间、片内数据存储器空间、片外数据存储器空间。 1.程序存储器空间 程序存储器可寻址的地址空间为64KB,它包括片内ROM和片外ROM 89s51芯片片内有4KB ROM,片外还可以扩展64KB ROM 2.单片机是如何自动执行程序的? 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硬件设置——程序计数器PC。PC是一个能自动加1的寄存器,它存放着程序执行的当前地址,即由它指示程序执行的位置。单片机复位时,PC自动指向0地址,CPU通过程序计数器PC所指示的地址,打开程序存储器的相应单元,取出一个字节的指令代码,通过片外或片内总线送入CPU的指令寄存器,此时PC自动加1,指向下一个字节的指令代码。取出指令阶段后,再完成指令的相应操作。一条指令执行完毕,CPU通过PC自动取出下一条指令,然后不断重复取指令、执行的过程。 3.片内数据存储器空间 (1)内部RAM 89S51芯片内部含有128B的RAM,其地址为00H—1FH。按用途可分为三个部分:工作

MCS51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

MCS51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 在许多工业和科研领域,对温度的控制是非常关键的。无论是发酵过程、塑料制品的生产,还是医疗设备的运作,都需要对温度进行精准、稳定的控制。为了满足这些需求,MCS51单片机被广泛地应用于温度控制系统中。 MCS51单片机是一种常见的微控制器,它是由Intel公司于1980年代初推出的8051微控制器系列的基础发展而来。这种单片机具有丰富的I/O口、强大的定时/计数器、可编程串行通信接口、ADC/DAC 转换接口等功能,而且其程序存储器可在线编程,适合于各种控制应用。 基于MCS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主要由温度传感器、MCS51单片机、显示模块和执行器等部分组成。 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当前的温度,并将温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常见的温度传感器有热电偶、热电阻等。 MCS51单片机:作为控制系统的核心,接收并处理来自温度传感器的信号,并根据预设的控制算法来驱动执行器。 执行器:接收到单片机的控制信号后,执行相应的动作来调整温度。

常见的执行器有加热元件、风扇、制冷装置等。 系统上电后,MCS51单片机首先进行初始化,然后通过温度传感器读取当前的温度。根据预设的控制算法,单片机将判断当前的温度是否偏离了预设值,如果偏离,将驱动执行器进行调整。调整后,系统会再次读取温度值,进行判断,如此循环,以实现温度的实时控制。对于温度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常见的有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算法和模糊控制算法。PID控制算法是一种线性控制算法,简单易用,可以较好地解决线性系统的控制问题。而模糊控制算法则是一种非线性控制算法,适用于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系统。 MCS51单片机以其稳定、可靠、编程方便等优点,在温度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选择合适的温度传感器和执行器,结合适当的控制算法,可以实现对温度的精准、快速的控制。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保障了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MCS51单片机将在未来的温度控制系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许多工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温度控制是一项关键的参数。为了实现精确的温度控制,单片机被广泛使用。MCS51单片机由于其强大的处理能力和灵活性,成为了这个领域的常用选择。

模拟量控制系统

模拟量控制系统 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杨庆柏 刊载于《辽宁电机工程科普》1996年第6期 模拟量控制系统(Modulating Control System,简写MCS)它与开关量控制系统(on-off Control System,简写OCS)一同被视为火电厂热工自动控制系统的两大支柱。本文介绍MCS系统。 一、MCS的任务 MCS的根本任务是进行负荷控制以适应电网的需要。在单元机组中,负荷的变化会导致主汽压力的变化,这样需要调整燃料量、风量,进而使燃烧经济性和炉膛负压发生变化;主汽压力变化在另一方面又需调整给水流量和减温水量,这又使汽包水位和蒸汽温度发生变化。这些模拟量参数的变化都有一个迟延过程,如果采用常规的单变量控制系统;上述参数变化后重新调整到正常值是非常困难的,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而模拟量控制系统把锅炉和汽轮发电机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并采用以前馈-反馈控制为主的多变量协调控制策略,较好地解决了过去常规单变量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模拟量控制系统使整个机组(包括主辅机设备),都能协调地根据统一的负荷指令,及时、同步地控制到适应负荷指令的状态。从这个意义来说,模拟量控制系统是大型火力发电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技术保障。 二、MCS的构成

MCS主要由协调、锅炉、汽机和辅机等四个控制系统构成。 1、协调控制系统 协调控制系统简称CCS(Coordinate Control System),也称为主控系统。它是指通过控制回路来协调锅炉与汽轮机在自动控制系统状态下工作,给锅炉自动控制系统和汽机自动控制统发出指令,以适应负荷变化。尽可能最大发挥机组的调频、调峰能力。它直接作用的执行级是锅炉自动控制系统和汽机自动控制系统。 对汽机控制系统来讲,若为纯电调或电液并存的控制系统,CCS的指令直接作用于DEH;对液调系统的汽机来讲,CCS的指令直接控制同步器的行程。协调控制系统一般有四种工作方式,即锅炉跟随方式、汽机跟随方式、协调控制方式和操作员控制方式。 300MW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投运是不容置疑的,而200MW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投运一直是有争议的。协调控制系统能否投用,不仅与汽轮机控制系统有关,还与锅炉控制系统有关,即只有在两个系统正常工作的条件下并具有较好的控制品质时,协调控制系统才能真正发挥它协调锅炉和汽机的作用。然而国产200MW机组辅机的故障率较高,电厂煤种又多变,锅炉和汽机所包括的各子系统自动投入率又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协调控制系统是很难投入自动的。从1980年起,一些部门就开始了200MW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设计和研究,都因同步器问题多,仪表特性差和子系统自动投入率较低而失败。200MW机组在今后10~20年内仍是电网的主力机组,随着电网峰谷差的日益增大(东北电网现已达6620MW),它必须能够参加电网调峰调频,如果没有机组的协调控制系统,不但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

最小单片机系统单片机

最小单片机系统 - 单片机 MCS-51系列是由INTEL公司于1980年所开发的8位单片机系列,最初的产品为带内部ROM的8051和不带内部ROM的8031。随着MCS-51系列单片机用户的增加,INTEL公司推出了带内部EPROM的8751和扩展功能的8032、8052、8752,同时其他公司也推出了在MCS-51单片机内核基础上设计的产品,如ATMEL的带FLASH MEMORY 的89C51、89C52,带在系统编程(ISP)接口的89S51、89S52。8031的内核还被集成在诸如智能IC卡一类的集成电路中。MCS-51系列的微把握器以其良好的可扩展性被广泛地应用。 MCS-51单片机具有4个8位的端口,分别为P0、P1、P2、P3。P0、P2口除具有一般I/O口的功能外,P0口在扩展外部程序、数据存储器时具有数据总线和低8位地址总线的功能,P2口在扩展外部程序、数据存储器时具有高8位地址总线的功能;P1口为一般的I/O 口;P3口具有一般I/O口和如表1所示的特殊功能。 表1 P3口的特殊功能 MCS-51集成的外围接口包括定时/计数器,串行通信接口。定时/计数器T0、T1可分别定义为定时和计数模式,计数器长度可定义为8位、13位和16位。T1还可定义为串行通信的波特率发生器。串行通信接口可实现全双工的通信,除了8个数据位的异步通信格式外,还可定义为9个数据位的1点对多点的通信模式。 MCS-51具有5个中断源,分别为:外部中断0(入口地址0003H),定时器0(入口地址000BH),外部中断1(入口地址0013H),定时器

1(入口地址001BH),串行通信(入口地址0023H)。 MCS-51的最大优点是在集成了外围接口的同时,保持了良好的可扩展性,通过P2口,可产生外部地址总线的高8位,而P0口用时分的方法产生外部地址总线的低8位和外部数据总线。8031实行了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独立的寻址方法,寻址范围各64K,而I/O 访问接受了存储器统一编址的方法。 MCS-51具有很大的机敏性,当内置存储器和外围设备能满足系统的需要时,仅用一个单片即可实现1个系统,当内置的资源不足以实现1个系统时,可通过P0、P2口做系统扩展。图2为89C51通过扩展方式实现的最小系统电原理图,通过P0、P2口产生8位数据总线和16位地址总线。 图2 89C51的最小系统电原理图 图中利用74LS373分别地址数据信号,此系统供应了扩展外围设备必需的8位数据总线、16位地址总线、读写信号、中断申请信号,并供应了1个并行接口(P1口)和定时器、串行通信接口所需的信号。

中尺度对流系统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导则

中尺度对流系统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导则 1. 引言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系统,常常伴随着强降水、雷暴和风暴。MCS的监测对于天气预报和灾害预警至关重要。卫星遥感技术为监测MCS提供了便利,本文将探讨MCS卫星遥感监测技术的导则。 2. MCS的特征 MCS通常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强的特点。其内部结构复杂,包括对流云团、尾部云系等。卫星遥感技术有助于全面监测和捕捉这些特征。 3. 卫星遥感监测技术 3.1 多光谱观测 利用卫星多光谱观测技术,可以获取MCS云体的温度、云顶高度、云厚度等信息,有利于识别MCS的发展和演变。 3.2 雷达遥感 雷达遥感技术可以探测MCS内部的降水强度和分布,为降水预报提供重要依据。 3.3 热红外遥感 利用卫星热红外遥感技术可以观测MCS的温度变化,从而判断其活

跃程度和发展趋势。 4. 导则 4.1 多模式数据融合 在MCS监测中,应该充分利用多种卫星遥感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识别,以获取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4.2 实时监测 建立实时监测系统,及时获取MCS的最新数据,为台风预警、防灾减灾提供及时支持。 5. 总结与展望 中尺度对流系统卫星遥感监测技术的导则对于天气预报、灾害防范 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MCS监测技术也将不断进步,为社会提供更准确、可靠的天气信息。 6. 个人观点 作为MCS卫星遥感监测技术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我对其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我相信随着技术不断创新和完善,MCS监测技术定能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福祉。 通过以上文章梳理,我相信对中尺度对流系统卫星遥感监测技术的导 则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希望我的文章能够为您提供帮助和启发。中尺度对流系统(MCS)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系统,常常伴随着强降水、

MCS系统介绍范文

MCS系统介绍范文 MCS(Management Control System)系统是一种企业管理控制系统, 用于帮助企业实现目标和掌控业务运营。该系统通过融合各种管理工具和 技术,为企业提供详细、准确和及时的管理信息,帮助管理者实现企业战略、规划、决策和业绩管理等方面的任务。MCS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战略 管理、业绩管理、预算管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等。 首先,MCS系统在战略管理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企业 进行战略规划,包括制定战略目标、明确战略方向和选择适应的战略路径。通过MCS系统,管理者可以跟踪和评估战略的执行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MCS系统可辅助企业进行业绩管理。该系统通过设定关键绩效 指标(KPIs),帮助企业制定具体的业绩目标,并为管理者提供实时数据 和报告,以便对绩效进行监控和评估。MCS系统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趋 势预测等功能,帮助企业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机会,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改 进措施和策略。 同时,MCS系统也在预算管理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MCS系统, 企业可以建立详细的预算计划,包括资金、资源和成本的分配等。MCS系 统为管理者提供实时的预算执行情况,使他们能够对预算执行进行监督和 控制。此外,MCS系统还可以将实际执行结果与预算进行比较,帮助管理 者评估业绩并进行预算调整。 另外,MCS系统在风险管理方面也具有重要功能。通过MCS系统,企 业可以识别和评估自身面临的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MCS 系统还可以监控和报告风险的实际情况,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事

件,减少潜在的损失和影响。此外,MCS系统还可在风险评估和管理过程 中提供决策支持和分析工具,帮助企业预测和优化未来的风险管理。 最后,MCS系统在内部控制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MCS系统, 企业可以建立内部控制框架和流程,确保企业的日常运营符合相关规章制 度和合规要求。MCS系统可以对企业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和审计,发现异常 情况并及时报警,从而帮助企业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总之,MCS系统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控制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战略 管理、业绩管理、预算管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目标。该系统 通过整合各种管理工具和技术,提供详细、准确和及时的管理信息,帮助 企业高效运营和决策。MCS系统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效率和绩效,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MCS系统的应用研究

MCS系统的应用研究作者:范珂董雷 来源:《无线互联科技》2019年第21期

摘; ;要:MCS作为3GPP制定的国际宽带集群标准,为专网行业用户提供了语音、视频、数据业务,并且完整支持各级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文章针对MCS系统,从标准演进、系统组成、系统特点、未来前景等角度进行了应用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关键业务服务;通信技术;关键任务系统 1; ; 专网发展现状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行业专网用户对传统语音集群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速数据业务以及图像、视频等宽带多媒体业务的需求不断涌现。 传统窄带专网,如TETRA,PDT,P.25都是由某个企业、行业、国家制定的标准,且无互联互通标准。关键业务服务(Mission Critical Service,MCS)系统之前的宽带专网亦是如此,不同系统之间无法互联互通。为此,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标准组织基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架构,提出了MCS系统,为各种专网客户提供关键任务服务。

2; ; MCS标准演进之路 在Rel-12中,3GPP已经定义了关键任务服务的支撑框架:eMBMS,GCSE以及ProSe D2D。2015年4月,3GPP设定特别工作组SA6小组,定义Rel-13关键任务通信机制(Mission Critical Push To Talk,MCPTT)业务,提供高质量、高可靠的语音服务。2017年12月,3GPP SA6发布Rel-14,在业务方面,除已有MCPTT的业务之外,提供了任务关键视频(Mission Critical Video,MCVideo)和任务关键数据(Mission Critical Data,MCData)服务。 2018年12月,3GPP在R15中提供MCS系统互通互联功能。2019—2020年,3GPP将在R16中完善高速铁路和船舶集群业务协议。MCS标准演进路线如图1所示。 3; ; MCS系统的组成结构 MCS系统的组成结构如图2所示,左侧部分为标准的LTE网络,空口支持eMBMS组播。MCS服务相关的网元如下:(1)接入管理服务器,作为用户的接入管理服务器,实现用户业务管理、EPC承载管理等功能。(2)控制服务器,负责单呼、组呼的业务控制。(3)组管理服务器,负责群组的建立、删除、更新以及组成员管理。(4)配置管理服务器,负责终端配置数据、用户签约数据、网元业务配置数据的管理。(5)用户ID管理服务器,负责用户的身份鉴权以及用户业务ID管理。(6)密钥管理服务器,负责管理密钥的生成、分发等功能,用来保证用户信令和媒体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4; ; MCS系统的特点 (1)全球统一:3GPP是由中国、欧洲、美国、日本、韩国、印度6个国家及地区的通信机构组成,是事实上的通信标准制定机构。全球统一的宽带集群标准将给业主带来质优、平价、高效以及可互联互通的集群宽带系统。 (2)高速接入:MCS借助LTE的高速传输能力,上下行速率可以达到50~100 Mbps,端到端传输时延小于300 ms,可以为用户提供高速的宽带接入服务。 (3)丰富业务:MCS标准目前定义了MCPTT,MCVideo和MCData等服务。其他服务,比如未来铁路移动通信系统和海洋通信(Maritime)等服务也在制定过程中。首先,MCPTT业务提供清晰的集群语音业务,例如单呼、组呼等语音服务[1]。其次,MCVideo提供实时和非实时视频传输,例如获取犯罪现场或自然灾害事发地的视频图像;从空中无人机、车载摄像设备和警员穿戴式摄像设备获取现场视频并进行实时传输;在处警过程中將失踪人员照片发送给现场警员;将发生火灾的建筑图纸发送给在途的消防人员。最后,MCData提供可靠的MC数据服务,例如在医疗救护过程中远程获取病人信息,协助评估;生物信息识别,利用专业设备,通过数据分析等各种方法协助客户迅速嫌疑人。

MCS-51单片机引脚功能

第四讲MCS-51单片机引脚功能教学方法:讲授法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目的 1、掌握MCS-51单片机引脚的功能 2、掌握MCS-51单片机引脚的使用 教学重点、难点: MCS-51单片机引脚的使用 主要教学内容(提纲): MCS-51单片机引脚及功能 讲授要点 第二章MCS-51单片机结构原理 单片机硬件结构 ·内部结构 ·引脚功能 ·内存的配置 ·CPU时序 ·I / O接口 §2-1 概述 Intel MCS-51 系列单片机三个版本:8031、8051、8751(8位机)(表2-1 P14 程序内存配置) Intel MCS-96系列机:8096 (16位机) 除此之外,Motorla公司、Zilog公司、Mcrochip ……相继推出产品,各系列产品内部功能、单元组成、指令系统不尽相同。 Intel公司单片机问世早,系列齐全,兼容性强,所以得到广泛使用。 51子系列:8031、8051、8751MCS-51系列 52子系列:8032、8052 无有 ROM ROM §2-2 MCS-51单片机内部结构及引脚 一、MCS-51单片机内部结构 P15 图2-1 1、中央处理单元(8位) 数据处理、测试位,置位,复位位操作

2、只读存储器(4KB或8KB) 永久性存储应用程序,掩模ROM、EPROM、EEPROM 3、随机存取内存(128B、128B SFR) 在程序运行时存储工作变量和资料 4、并行输入/输出口(I / O)(32条) 作系统总线、扩展外存、I / O接口芯片 5、串行输入/输出口(2条) 串行通信、扩展I / O接口芯片 6、定时/计数器(16位、加1计数) 计满溢出、中断标志置位、向CPU提出中断请求,与CPU之间独立工作7、时钟电路 内振、外振。 8、中断系统 五源中断、2级优先。 结构特点: MCS-51系列单片机为哈佛结构(而非普林斯顿结构) 1)内ROM:4KB 2)内RAM:128B 3)外ROM:64KB 4)外RAM:64KB 5)I / O线:32根(4埠,每埠8根) 6)定时/计数器:2个16位可编程定时/计数器 7)串行口:全双工,2 根 8)寄存器区:工作寄存器区、在内128B RAM中,分4个区, 9)中断源:5源中断,2级优先 10)堆栈:最深128B 11)布尔处理机:位处理机,某位单独处理 12)指令系统:五大类,111条 二、MCS-51单片机外部引脚 DIP 40脚P17 图2-3 方形封装44脚 1、主电源引脚 Vss 、Vcc 2、外接晶振引脚 XTAL1 、XTAL2 3、控制或复位引脚 RST / VPD 两个机器周期高电平,单片机复位。 P0 ~ P3 口:输出高电平 SP :07H SFR、PC:清0 不影响内RAM状态,机器从0地址开始执行。 上电复位电路、电平方式开关复位电路如图2-4所示。 ALE / PROG :地址锁存控制端 提供1/6 fosc振荡频率,输入编程脉冲EPROM

MCS多媒体调度系统介绍

MCS多媒体调度系统介绍 MCS(多媒体调度系统)是一种用于优化多媒体流传输的软件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根据网络的状况和用户的需求,将多媒体流传输任务合理地分配给各个网络节点,使得多媒体数据能够以高质量和低延迟的方式进行传输。 MCS系统包括了多个关键组件和功能。首先,它需要有一个网络监测模块,用来实时监测网络的带宽、延迟和拥堵情况。基于实时监测结果,MCS系统能够及时调整流传输路径和传输策略,以提供更好的传输质量。 其次,MCS系统需要有一个任务调度器,负责将多个多媒体流传输任务分配给各个节点。该调度器基于算法和策略,根据任务的优先级、网络状况和节点的状态,决定将任务分配给哪个节点执行。通过合理的任务调度,MCS系统能够最大化地利用网络资源,提高传输效率。 此外,MCS系统还需要有一个流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和管理多媒体流的传输速度。该模块可以根据网络状况动态地调整传输速度,以保证传输质量的同时,也要防止网络拥堵和资源浪费。 最后,MCS系统还可以提供一些辅助功能,如错误修复和实时传输质量评估。错误修复功能可以自动检测并修复传输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以确保多媒体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实时传输质量评估功能可以即时监测和评估传输过程中的质量,为网络管理员提供有用的数据和统计信息。

总的来说,MCS多媒体调度系统是一种用于优化多媒体流传 输的软件系统,它通过网络监测、任务调度、流控制和辅助功能等组件,能够实现多媒体数据的高质量和低延迟传输。这种系统在现代多媒体应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体验和服务。MCS多媒体调度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强大的 软件系统,在现代多媒体应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视频会议、在线直播、云游戏和实时流媒体等。通过优化调度和控制多媒体流的传输, MCS系统能够提供更高的传输质量、更低的延迟和更好的用 户体验。 MCS系统的核心组件之一是网络监测模块。这个模块通过实 时监测网络的状态和性能指标,如带宽、延迟和拥堵情况,来获取网络的实际状况。基于这些监测数据,MCS系统能够对 网络状况进行准确的评估,并根据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例如,在网络带宽较低的情况下,MCS系统可以降低视频的分辨率 或压缩率,以确保流传输的平稳进行。 任务调度器是MCS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组件。它根据任务的优 先级、网络状况和节点的状态,动态地将多媒体流传输任务分配给各个网络节点。在任务调度过程中,MCS系统会考虑任 务之间的关联性和优先级,以决定任务的执行顺序和分配方式。通过合理的任务分配,MCS系统能够最大化地利用网络资源,提高传输效率和质量。 流控制模块是MCS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负

基于mcs-51单片机的温度采集系统课程设计

基于mcs-51单片机的温度采集系统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基于MCS-51单片机的温度采集系统 设计要求: 1. 利用MCS-51单片机实现一个温度采集系统,能够实时采集环境温度数据并显示在LCD屏幕上。 2. 系统应能够通过按键调节温度采样频率,可选的频率有1秒、5秒和10秒。 3. 设计一个温度预警功能,当采集到的温度超过设定值时,系统会发出警报。 4. 液晶屏上能够显示当前采样频率和温度预警阈值,并可通过按键进行修改。 5. 需要为系统设计一个合适的外部温度传感器,并连接到 MCS-51单片机的相应引脚。 6. 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实现系统的硬件连接,并进行相应的调试和测试。 设计步骤: 1. 硬件设计: - 根据单片机的引脚功能和外部温度传感器的规格,设计电 路连接图。 - 按照电路连接图进行电路的连接,注意电子元器件的正确 安装。 2. 软件设计: - 编写初始化函数,包括LCD屏幕的初始化以及按键的初始化。

- 编写温度采集函数,包括读取外部温度传感器数据的程序。 - 编写温度显示函数,将采集到的温度数据显示到LCD屏幕上。 - 编写按键处理函数,根据按下的按键进行相应的操作,例 如修改采样频率和温度预警阈值。 - 编写温度预警函数,判断采集到的温度是否超过设定值, 如果超过则发出警报。 3. 调试与测试: - 烧写软件到MCS-51单片机,并将外部温度传感器连接到 正确的引脚。 - 运行系统,观察LCD屏幕上是否能够正确显示采集到的温 度数据。 - 利用按键进行相应操作,测试系统是否能够正确响应。 - 测试温度预警功能,确保系统能够在温度超过设定值时发 出警报。 4. 总结与展示: - 对整个系统进行总结,包括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 方案以及对系统性能的评估。 - 准备课程设计报告,包括设计的目的、步骤、结果和存在 的问题等, - 在课程设计展示中展示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回答相关问题。

MCS-51单片机指令系统的寻址方式 - 单片机

MCS-51单片机指令系统的寻址方式 - 单片 机 1、寄存器寻址 寄存器寻址方式可用于访问选定寄存器区的8个工作寄存器R0~R7。由指令操作码的低3位指示所用的寄存器,寄存器A、B、DPTR和C 位(位处理机的累加器)也可作为寻址的对象。 2、直接寻址 直接寻址是访问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唯一方法。它也用于访问内部RAM(低128个字节)。采用直接寻址方式的指令是双字节指令,其中第一个字节是操作码,第二个字节是内部RAM或特殊功能寄存器的直接地址。 3、寄存器间接寻址 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可用于访问内部RAM或外部数据存储器。这种寻址方式是由指令指定某一寄存器的内容作为操作数的地址。 访问内部RAM或外部数据存储器的低256个字节时,可采用R0或R1作为间址寄存器。 4、立即寻址 采用立即寻址方式的指令是双字节的。第一个字节是操作码,第二字节就是操作数。因此,操作数就是存放在程序存储器内的常数。 5、基址寄存器加变址寄存器间址寻址 这种寻址方式用于访问程序存储器的一个单元,该单元的地址是基址寄存器(DPTR或PC)的内容与变址寄存器A的内容之和。例如指令

“MOVC A,@A+DPTR”,其中A的原有内容为05H,DPTR的内容为4000H,该指令执行的结果是把程序存储器4005H单元的内容传送给累加器A。 6、相对寻址 相对寻址用于访问程序存储器,它只出现在相对转移指令中。相对寻址是将程序计数器PC中的当前值与指令第二字节所给出的数据(该数据也称为偏移量)相加,其和为跳转指令的转移地址。转移地址也称为转移目的地址。偏移量是一有符号数,其取值范围为-128~+127。7、位寻址 位寻址是指对片内RAM的位寻址区(20H~2FH)和可以位寻址的专用寄存器进行位操作时的寻址方式。这种寻址方式与直接寻址方式的形式和执行过程基本相同。在进行位操作时,借助于进位C作为操作的位累加器,操作数直接给出该位的地址,然后根据操作码的性质对其进行位操作。

MCS系统

模拟量控制系统(MCS)调试措施 1 调试目的 1.1 在设备完好及设计合理的情况下,满足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要求。 1.2 通过调试,使系统实现设计的各种控制功能。 2 编制的主要依据 2.1《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电力工业部2009版); 2.2《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篇(2009年版); 2.3《火电工程调整试运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电力部1996年版) 2.4《火力发电厂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监督条例》 2.5《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运行规程》 2.6设备厂家提供的监控参数保护/报警定值表等资料。 3 调试范围 3.1系统介绍: ●汽包水位控制 ●过热蒸汽温度控制 ●炉膛负压控制 ●除氧器水位控制 ●除氧器压力控制 ●减温减压器温度、压力控制 ●凝器汽水位控制等 4 调试的组织与分工 4.1MCS系统的调试有调试单位、施工单位、(生产厂家)、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共同来完成。 4.2 调试的分工 4.2.1施工单位根据机组试运计划负责设备的安装和完善工作,进行设备的单体调试和配合调试工作。 4.2.2建设单位负责与各厂家联系并负责提供各种调试资料和图纸以及调试中所需的各种参数、定值。根据合同和技术规范书要求,对MCS应有的设计功能进行整体验收,并针对施工和调试情况提出进度控制要求。 4.2.3调试单位负责MCS系统调试及整个调试工作的协调工作。根据合同和技术规范书的要求,通过系统联调,使MCS符合所设计的功能,并针对调试和试运中出现的问题,起到技术把关和协调解决问题的作用。 4.2.4生产厂家负责其设备的现场服务, 根据合同和技术规范书的要求,指导完成MCS系统的安装及系统恢复,并配合试运和调试要求,负责完成系统内的硬件的修改和完善,满足工程需要。 4.2.5监理单位负责过程监督及见证。 5 调试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5.1 基建方面

DAS,FSSS,SCS,MSC系统介绍

一、数据采集系统(DAS) DAS系统的设计主要是CRT屏幕显示内容设计.DAS系统可以为运行及检修人员提供设备操作和监视记录,并获得大量的实时信息。 1.CRT屏幕画面分类 画面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类:流程图,用不同画面分别显示机组概况、锅炉、汽机、发电机、厂用电等各局部工艺系统的流程;开关控制画面,一幅画面显示一个或一组设备的启停、开关允许条件、启停开关的操作及状态;模拟量控制画面,一幅画面显示一个或数个控制器的变量、定值、输出以及控制器回路的手动/自动状态、切换和增减操作;联琐类画面,包括目录检索和画面连接方式;报警类画面,有报警时相应报警组在屏幕上有闪光,报警确认后闪光变为平光;模拟量监控画面,以任意参数为中心,将若干与其相关的参数组成一幅画面以便对主要参数进行综合监视及分析;操作指导类画面,设计机组启停允许操作指导和顺序事件记录等。 2.流程画面实例 3 关于DAS画面元素的约定 过程设备及仪表在DAS画面中的图标将依照ISA规定的标准图标绘制,如涉及到ISA标准未规定的图标,将制定符合人体工程学方面,且直观明了的图标,设备及仪表的着色也按这一原则绘制。 系统的各流程画面的静态部分按如下规定着色: 蒸汽管道红色 水管道绿色 风道天蓝色 烟道灰色 送粉管道蓝黑相间色 燃油管道黄色 氢管天蓝色(桔黄色) 电气母线蓝色 接地母线黑色 主画面上阀门、电机等用红、蓝、黄、绿等亮色代表不同的状态

二、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SSS) 1. 总则 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urnace Safeguard Supervisory System,简称FSSS),它包括燃烧器控制系统及燃料安全系统,它是现代大型火力发电机组的锅炉必须具备的一种监控系统.它能在锅炉正常工作和启停等各种运行方式下,连续地密切监视燃烧系统的大量参数与状态,不断地进行逻辑判断和运算,必要时发出运作指令,通过各种联锁装置使燃烧设备中的有关部件(如磨煤机组、点火器组、燃烧器组等)严格按照既定的合理程序完成必要的操作,或对异常工况和未遂性事故做出快速反应和处理。防止炉膛的任何部位积聚燃料与空气的混合物,防止锅炉发生爆燃而损坏设备,以保证操作人员和锅炉燃烧系统的安全, FSSS是监控系统,是安全装置,是安全联锁功能级别中的最高等级. 本工程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SSS)包括了公用控制逻辑、燃油控制逻辑及燃煤控制逻辑三大部分。 公用控制逻辑部分包含锅炉保护的全部内容,即炉膛吹扫、主燃料跳闸(MFT)及油燃料跳闸(OFT)与首出原因记忆、点火条件、点火能量判断等。公用控制逻辑还包括有FSSS公用设备(如火检冷却风机、密封风机、燃油主跳闸阀、MFT继电器、OFT继电器)的控制. 燃油控制逻辑包括各对油燃烧器投、切控制及层投、切控制。 燃煤控制逻辑包括各制粉系统(煤层)的顺序控制及单个设备的控制。 FSSS系统组态设计分为三部分: 一、公用控制逻辑: 1.炉膛吹扫 2.MFT及首出记忆 3.OFT及首出记忆 4.点火条件 5.油系统阀门控制 6.火检冷却风机 7.密封风机 8.点火能量判断 9.油泄漏实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