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产地检疫的报检流程

合集下载

生猪屠宰检疫程序及操作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程序及操作要点

工作研究38畜牧业环境 2020.01摘 要:猪肉是日常生活的主要副食品,同时也是人们获取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的主要途径,一旦猪肉出现质量问题,一方面会对人们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另一方面容易在社会上引发负面效应,从而影响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我市根据《生猪屠宰检疫规程》和《生猪产地检疫规程》等要求开展了生猪定点屠宰场检疫管理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生猪屠宰;检疫程序;操作要点1 前言受非洲猪瘟的影响,今年下半年猪肉价格一路高涨,消费者纷纷惊叹“吃不起猪肉”。

为此,农业农村部为强化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在颁布《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八条禁令》的基础上,再次对《生猪屠宰检疫规程》进行了修订,进一步强化了生猪屠宰环节的非洲猪瘟检测及检疫监管工作,以促进生猪产业的持续发展和保障猪肉产品的市场稳定供给。

所以,现笔者就对具体的生猪屠宰检疫程序及操作要点做出阐述,以从源头上保障猪肉产品的质量安全。

2 生猪屠宰检疫程序2.1 检疫对象根据农业农村部的相关规定,生猪屠宰的检疫对象包括:口蹄疫、猪瘟、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猪丹毒、猪肺疫、猪副伤寒、猪I型链球菌病、猪支原体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丝虫病、猪囊尾蚴病、旋毛虫病等动物疫病和寄生虫病。

2.2 检疫流程具体的检疫流程主要包含了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入场检查。

生猪在进入屠宰场(厂、点)之前,要检查其是否具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畜禽标识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生猪来源是否可靠等。

第二,待宰检查。

生猪入场后,要按产地分类将生猪送入待宰圈,不同货主、不同批次的生猪不得混群,并由场(厂、点)在屠宰前6h申报检疫,填写检疫申报单,临床检查生猪群体的精神状况、外貌、呼吸状态及排泄物状态等情况。

第三,宰前检查。

屠宰前2h内,官方兽医应按照《生猪产地检疫规程》中临床检查要求实施检查,检查合格后准予屠宰,然后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加盖检疫验讫印章,对分割包装的肉品加施检疫标志。

生猪屠宰检验检疫规程(可编辑Word版)

生猪屠宰检验检疫规程(可编辑Word版)

生猪屠宰检验检疫规程(最新可编辑Word版)一、总体检疫计划(一)适用范围规定了生猪进入屠宰场(厂、点)监督查验、检疫申报、宰前检查、同步检疫、检疫结果处理以及检疫记录等操作程序。

(二)检疫对象口蹄疫、猪瘟、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猪丹毒、猪肺疫、猪副伤寒、猪Ⅱ型链球菌病、猪支原体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丝虫病、猪囊尾蚴病、旋毛虫病。

(三)检疫合格标准1.入场(厂、点)时,具备有效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畜禽标识符合国家规定。

2.无规定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3.按照农业农村部规定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或者快速检测的,检测结果合格。

4.履行本规程规定的检疫程序,检疫结果符合规定。

(四)入场(厂、点)监督查验1.查证验物。

查验入场(厂、点)生猪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佩戴的畜禽标识。

2.询问。

了解生猪运输途中有关情况。

3.临床检查。

检查生猪群体的精神状况、外貌、呼吸状态及排泄物状态等情况。

4.结果处理(1)合格。

《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有效、证物相符、畜禽标识符合要求、临床检查健康,方可入场,并回收《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场(厂、点)方须按产地分类将生猪送入待宰圈,不同货主、不同批次的生猪不得混群。

(2)不合格。

不符合条件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5.消毒。

监督货主在卸载后对运输工具及相关物品等进行消毒。

(五)检疫申报1.申报受理。

场(厂、点)方应在屠宰前 6小时申报检疫,填写检疫申报单。

官方兽医接到检疫申报后,根据相关情况决定是否予以受理。

受理的,应当及时实施宰前检查;不予受理的,应说明理由。

2.受理方式。

现场申报。

(六)宰前检查1.屠宰前2小时内,官方兽医应按照《生猪产地检疫规程》中“临床检查”部分实施检查。

2.结果处理(1)合格的,准予屠宰。

(2)不合格的,按以下规定处理。

1)发现有口蹄疫、猪瘟、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等疫病症状的,限制移动,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农业农村部关于做好动物疫情报告等有关工作的通知》和《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处理。

动物检疫申报制度模版(四篇)

动物检疫申报制度模版(四篇)

动物检疫申报制度模版丶为有效防控动物疫病,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养殖场的生猪在离开养殖场前必须实行场地检疫申报。

二丶生猪在出场前2—____天(或当日)向当地乡镇(街道)动物卫生监督分所(报检点)申报动物产地检疫。

三丶生猪必须经强制免疫和佩戴动物标识后,方可申报。

四丶生猪经当地乡镇(街道)动物卫生监督分所(报检点)检疫人员检疫合格后方可出场。

五丶运输生猪的车辆装载前和卸载后应清洗消毒,并取得动物运载工具消毒证明。

六丶货主凭动物产地检疫证明和消毒证明运输丶经营。

生猪调出县境的须凭当地乡镇(街道)动物卫生监督分所(报检点)开据的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到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换取出县境检疫合格证明。

七丶未经检疫的生猪禁止调离本场。

检疫不合格的生猪实行隔离观察丶治疗。

八丶申报产地检疫数作为项目申报核定出栏数的重要依据。

九丶违反上述条款安《动物防疫法》的有关规定接受处罚。

场长工作职责一丶负责养殖场的全面管理与技术工作。

及时向上级主管领导提交前阶段工作情况和下阶段经营管理计划。

二丶严格按照生产程序和各项技术要求,对生产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

三丶加强对员工的业务培训和法制教育。

四丶经常深入生产第一线,及时解决问题,总结经验。

完善管理措施。

五丶掌握和了解市场信息,组织开拓销售市场,开发原材料供应基地。

六丶负责落实场规场纪,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团结全场上下一心,圆满完成生产计划和利润指标。

防疫员工作职责一丶严格执行养殖场免疫程序,配合技术人员对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检测。

牢固树立养重于防丶防重于治的理念。

二丶负责全场的免疫接种工作,并对免疫批次丶日龄丶头数丶免疫日期和疫苗产地丶批号丶使用剂量等情况,认真写记录。

三丶负责全场的消毒组织工作,并负责场内医疗器械丶防疫器械的卫生消毒工作。

四丶严格按技术规范使用和保存疫苗。

临近失效期的疫苗必须及时报送厂长处理。

失效疫苗不准使用。

稀释后的疫苗要求两个小时内用完,疫苗瓶及剩余的疫苗要集中保存妥善处理。

生猪检疫流程

生猪检疫流程

生猪检疫流程生猪检疫是保障生猪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篇关于生猪检疫流程的700字文章。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类需求日益增长。

生猪作为我国主要的肉类来源之一,其质量和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因此,对生猪进行全面严格的检疫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必要措施。

生猪检疫流程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在生猪运输进入检疫区域之前,必须完成相关的检疫手续。

养殖户需要准备相关的证照和资料,如养殖许可证、动物防疫合格证等。

同时,还需要对运输车辆进行清洁消毒,确保没有病原体的传播。

进入检疫区域后,生猪必须接受检疫部门的严格检测。

首先,检疫人员会对生猪进行外观检查,观察是否有异常症状,如发热、呼吸困难等。

同时,他们还会对生猪的行为进行观察,如是否懒散、食欲不振等。

如果发现异常,会对生猪进行隔离和进一步检测。

接下来,检疫人员会对生猪进行体温检测。

正常的生猪体温范围一般为38℃-40℃,如果体温超过或低于这个范围,可能是身体发生了异常。

此外,还会对生猪的血液样本进行采集,用于检测疫情。

除了对生猪本身进行检测外,还需要对养殖环境进行检测。

检疫人员会对养殖场的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如饲养区域的清洁情况、饲料和饮水的质量等。

如果发现环境卫生存在问题,会要求养殖户进行整改。

最后,对检疫合格的生猪进行标记和登记,并签发检疫合格证明。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对生猪进行身体标记,如耳标、蹄环等,以及进行相关信息的登记,如品种、年龄、性别、养殖户等。

标记和登记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追溯和管理,确保生猪的来源和质量问题。

总的来说,生猪检疫流程涉及到疫情监测、体温测量、血液检测、环境检查和标记登记等环节。

通过严格的检疫流程,可以及时发现疫情和异常情况,保障生猪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也是防止动物疫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在未来,我们应该不断加强生猪检疫工作,提高我国的食品安全水平。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畜禽防治X 642019年3月·下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邹 鲜(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农业农村局,四川 凉山 615100)摘 要 本文就生猪屠宰建议的流程及检疫要点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希望为提升我国猪肉安全性和检疫工作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 生猪屠宰;检疫流程;检疫要点最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大众高度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

生猪在流入市场之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检疫,确保生猪健康之后才能进入动物市场流通销售。

1 生猪屠宰前的检疫流程和检疫要点1.1 生猪进入屠宰场前的检疫生猪在进入屠宰场猪舍之前一定要做好相应的检疫工作,对运送到屠宰点的生猪产地检疫证明、运输检疫证明进行详细的检查,然后对生猪来源进行全面检查,明确生猪来源,免疫时间是否在有效免疫期内,是否曾经患病。

然后观察生猪的静态和动态行为,进食和饮水情况。

在特殊情况下生猪需要拥有非疫区证明才可以进场。

同时检疫人员还要对生猪的头数进行核对,发现实际头数和应到头数不一致的情况应该及时查明原因,查看生猪是否在途中死亡,并对剩余猪的健康情况进行检查。

1.2 生猪屠宰前的检查生猪屠宰前检查分为个体检查和留样检查。

屠宰场在收进新的生猪之后,应该对猪群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观察。

首先要对猪个体进行体检,重点检测猪的体温,采用触诊、视诊、听诊和叩诊等方式确定猪的健康情况。

如果存在异常情况应该及时隔离并进一步检查,检查合格之后才能入圈。

留样检查主要针对验收合格的健康猪群开展,检疫人员定期对待宰区域内的猪群进行巡检,一旦发现生猪食欲减退、精神萎靡不振等情况应该及时隔离并进行深入细致的检查。

重点检查猪的可视黏膜、口腔粘膜、体温和粪便等。

1.3 生猪屠宰前的复检生猪屠宰前的复检工作是屠宰前的最后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必须对整个猪群的健康情况进行再一次的检查。

该流程主要以群体检查为主,结合实际情况,对个体猪进行重点检查。

生猪、牛羊进场查验登记流程

生猪、牛羊进场查验登记流程

生猪、牛羊进场查验登记流程生猪屠宰检疫流程一、检疫申报1.货主应当在屠宰前6小时向所在地动物卫生机构申报检疫,急宰的可以随时申报。

2.申报检疫时应当提供检疫申报单、生猪入场时附有的动物检疫记录、生猪入场查验登记、待宰巡查等记录。

3.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接到检疫申报后应当及时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

材料齐全的,予以受理,由派驻(出)的官方兽医实施检疫。

官方兽医应当回收生猪入场时附有的动物检疫证明,并将有关信息上传至动物检疫管理信息化系统。

二、宰前检查1. 现场核查申报材料与待宰生猪信息是否相符并进行临床检查,从静态、动态和食态等方面检查生猪群体精神状况、呼吸状态、运动状态、饮水饮食情况及排泄物性状等。

通过视诊、触诊和听诊等方法检查生猪个体精神状况、体温、呼吸、皮肤、被毛、可视黏膜、胸廓、腹部及体表淋巴结,排泄动作及排泄物性状等。

三、同步检疫1.与屠宰操作相对应,对同一头猪的胴体及脏器、蹄、头等统一编号进行检疫。

2.生猪检疫涉及的检疫对象包括口蹄疫、非洲猪瘟、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炭疽、猪丹毒、囊尾蚴病、旋毛虫病。

3.驻场官方兽医监督场方按照规定开展非洲猪瘟快速检测。

对每批次屠宰的生猪的血液进行采集,收集血清后,立即进行检测或冷冻保存备用。

采用PCR、核酸等温扩增以及ELISA等病原学检测方法。

四、检疫结果处理1.出具动物检疫证明,加盖检疫验讫印章或者加施其他检疫标志。

2.官方兽医应当做好检疫记录。

牛屠宰检疫流程一、检疫申报1.申报检疫。

货主应当在屠宰前6小时向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急宰的可以随时申报。

申报检疫时提供检疫申报单、牛入场时附有的动物检疫证明以及牛入场查验登记、待宰巡查等记录。

2.申报受理。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接到检疫申报后,应当及时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

材料齐全的,予以受理,由派驻(出)的官方兽医实施检疫;不予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

3.回收检疫证明。

官方兽医应当回收牛入场时附有的动物检疫证明,并将有关信息上传至动物检疫管理信息化系统。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在生猪屠宰检疫中保证猪肉的安全、卫生非常重要。

本文将解析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和检疫要点。

1.采样采样是生猪屠宰检疫的起点。

采样对象有:进厂猪,待宰猪和生鲜猪肉等。

采样时应该避免接触污染物,保证采样工具和样品的纯净度。

2.检疫在检疫时,需对动物进行肉眼检查,尤其需要检查动物的脏器,常见的有心脏、肝、胆囊和淋巴结等。

检查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检疫标准操作,保证一致性。

3.检测检测是检验生猪屠宰品质的一项关键步骤,它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更加卫生的食品。

通常使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快速检测仪器和生物学检测方法。

4.包装包装是防止食品受到污染和提高食品品质的必要方式。

猪肉在包装时,应该避免受到污染,至少应该具有防潮、防氧化、防渗透和防油脂溢出的功能。

5.销售销售是所有前面流程的归宿,因为消费者需要购买和吃下这些食品来获得营养。

销售时,应该注意猪肉是否符合标准、是否包装齐全和是否具有检疫合格证明。

1.生猪的营养及饲养生猪的饲养和环境对于猪肉的品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要确保猪的营养完全且不缺失,这一点是保证猪肉膳食价值的重要前提。

2.检疫标准生猪的检疫标准应符合相关规定,包括疫病搜查和应急处理。

如果疫病需要隔离,相应的猪应该被在隔离期结束之前放回繁殖场。

3.清洁和消毒工作场所、器具和工具等应该经常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避免受到后续检疫和生产过程中的污染。

4.营养机构的质量营养机构的质量对猪肉的味道和营养价值都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获得优质的生猪肉,应该确保猪粮的质量和类型。

5.包装与标签生猪肉的包装应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包括使用防水、防潮纸或塑料袋。

同时,每个包装中都应该有相应的标签,包括生产日期、保质期和生产单位等重要信息。

6.后续处理在销售和食用时,应该注意猪肉的储存和烹饪方式,避免猪肉受到污染或变质。

为了营养和健康,最好选择高温烹饪方式。

以上就是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要点,如有不准确之处爱征集。

动物产地检疫流程图

动物产地检疫流程图

动物产地检疫流程图第一篇:动物产地检疫流程图动物产地检疫流程图检疫申报不受理受理说明理由派出官方兽医到场或指定地点查验资料及畜禽标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养殖档案查验畜禽标识加施情况临床检查群体检查个体检查实验室检测出具检疫合格证明按规定处理合格不合格临床检查检疫记录动物屠宰检疫流程图入场(厂)监督查验查证验物询问临床检查不合格按规定处理合格分类送入待宰圈场(厂)方检疫申报(宰前6小时)宰前检查(宰前2小时)不合格合格按屠宰检疫规程规定处理准宰同步检疫头蹄及体表检查内脏检查胴体检查旋毛虫检查复检合格不合格出具检疫合格证明按屠宰检疫规程处理检疫记录第二篇:动物产地检疫规程.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资源库一、生猪产地检疫规程1.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生猪(含人工饲养的野猪)产地检疫的检疫对象、检疫合格标准、检疫程序、检疫结果处理和检疫记录。

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猪的产地检疫及省内调运种猪的产地检疫。

合法捕获的野猪的产地检疫参照本规程执行。

2.检疫对象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猪丹毒、猪肺疫。

3.检疫合格标准3.1 来自非封锁区或未发生相关动物疫情的饲养场(养殖小区)、养殖户。

3.2 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了强制免疫,并在有效保护期内。

3.3 养殖档案相关记录和畜禽标识符合规定。

3.4 临床检查健康。

3.5本规程规定需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合格。

3.6 省内调运的种猪须符合种用动物健康标准;省内调运精液、胚胎的,其供体动物须符合种用动物健康标准。

4.检疫程序4.1 申报受理。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接到检疫申报后,根据当地相关动物疫情情况,决定是否予以受理。

受理的,应当及时派出官方兽医到现场或到指定地点实施检疫;不予受理的,应说明理由。

4.2 查验资料及畜禽标识4.2.1官方兽医应查验饲养场(养殖小区)《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和养殖档案,了解生产、免疫、监测、诊疗、消毒、无害化处理等情况,确认饲养场(养殖小区)6个月内未发生相关动物疫病,确认生猪已按国家规定进行强制免疫,并在有效保护期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猪产地检疫的报检流程
生猪产地检疫的报检流程是确保生猪及其产品符合标准,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生猪产地检疫的报检流程。

首先,生猪产地检疫的报检流程开始于养殖场或农户申请报检。

申请人需要准备相应的文件和证明材料,包括养殖场信息、疫病防控措施、养殖记录等。

接下来,当相关部门收到申请后,会安排专业检疫人员前往生猪养殖场进行现场检查。

检疫人员会核实养殖场的合法性、动物饲养和防疫情况等。

同时,会对生猪进行疫情监测和采样检测。

在完成养殖场现场检查后,检疫人员会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

这些样品包括生猪体液、粪便、尸体组织等。

实验室检测的目的是确保生猪没有携带疫病或有害物质。

实验室检测结果将作为产地检疫报告的重要依据。

当所有检测结果合格后,相关部门将出具生猪产地检疫合格证书。

这个证书是养殖场出栏生猪的必要凭证,也是产品流通的关键要素。

最后,符合要求的生猪和其产品可以正式投放市场。

对于未通过检疫的生猪或其产品,将被拒绝销售。

总的来说,生猪产地检疫的报检流程包括申请报检、现场检查、实验室检测和颁发检疫合格证书。

这一流程的目的是确保生猪及其产品符合卫生安全要求,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维护健康的养殖业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