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综述德育管理.doc

合集下载

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及对策研究

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及对策研究

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及对策研究【摘要】中小学教师在工作中经常面临各种职业压力,影响着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健康。

本文从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现状和主要原因入手,分析了个人因素和外部环境对职业压力的影响,并提出了有效的对策和缓解策略。

建议教师要注重自身心理素质的提升,保持积极的态度,加强自我调节能力;学校和社会应该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通过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们应对挑战,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职业压力,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研究目的, 现状分析, 主要原因, 有效对策, 个人因素, 外部环境, 缓解策略, 建议和展望, 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小学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承担着培养学生成才的责任和使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学教师面临的职业压力日益加大。

教师职业压力不仅影响到教师个人的身心健康,也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成长成才。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学工作的不断加重,中小学教师面临的职业压力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还要应对家长的期望、学生的需求、学校管理的要求等多重压力,工作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使得教师们感到心理压力巨大,缺乏工作满足感和成就感。

这种职业压力不仅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还可能导致教师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甚至影响到教师的职业发展和生涯规划。

研究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只有深入了解教师面临的职业压力现状、原因和影响因素,才能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帮助教师缓解职业压力,提升工作幸福感和成就感,从而更好地履行教育教学使命,推动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1.2 研究意义中小学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承担着培养学生成才的重要任务。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教育体制的不断调整,中小学教师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职业压力。

从师德师风看教师的职业压力

从师德师风看教师的职业压力

从师德师风看教师的职业压力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其所承受的职业压力常常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从教师的师德师风角度来看教师的职业压力,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探讨教师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一、教师的责任与使命作为教师,他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他们是社会的一张名片,他们的为人师表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全面发展。

因此,教师必须时刻保持良好的师德师风,言行举止都要符合教育行业的职业道德准则。

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给予教师巨大的职业压力。

二、教育制度的变革与教师的适应近年来,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与转变,教师不仅要承担教学任务,还要负责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等多项任务。

这种多重任务的压力给教师带来了更多需求,例如提高教学质量、推进学科教学改革、适应信息化教学等。

教师们必须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三、家校关系的挑战与应对在家校合作中,教师需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关系。

然而,由于家庭环境、教育观念等因素的多元化,教师与家长之间常常出现意见不一致或产生摩擦。

教师需要在维护学生利益和与家长沟通之间保持平衡,这种挑战加大了教师的职业压力。

四、对学生教育的关注与焦虑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他们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人格培养等方面。

面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他们所经历的各种问题,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和课外给予适当的指导与关怀。

然而,教师也常常面临着学生的学习障碍、行为问题等,这些问题对教师的精神与情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评价考核的压力与挑战教师的教学质量常常需要通过考核评价来衡量。

而且,教师自身的晋升和职业发展也与考核结果密切相关。

因此,教师每天都要担心学生的成绩、考试的结果,还要承受着各种评价和压力。

这种评价考核的压力使得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以适应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六、缺乏社会认可的困惑与矛盾虽然教师职业是神圣且伟大的,但在一些社会群体中,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却常常不够理想。

近五年来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综述

近五年来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综述

近五年来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综述近年来,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特点。

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教师的工作状况,更有利于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幸福感。

本文将对近五年来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研究进行综述,从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特点和工作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一、工作环境对教师职业压力的影响工作环境是影响教师职业压力的一个关键因素。

研究表明,教师的工作环境直接决定了他们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满意度。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工作环境,包括学校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学生家庭背景的多样化和社会教育政策的频繁调整等问题。

这些问题对教师的工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干扰和影响,使得教师的工作负担和压力不断增加。

二、工作内容对教师职业压力的影响教师的工作内容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工作负担和工作压力。

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内容日益丰富和复杂化,除了传授知识外,还需要承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园安全管理、学生家庭教育等多重任务。

教师还需要不断进行专业学习和自我提升,以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这些工作内容的变化和增加,使得教师的工作负担和压力不断加大。

三、工作特点对教师职业压力的影响教师的工作特点也是影响其职业压力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特点主要表现在工作的不稳定性、风险性和复杂性上。

教师需要面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个性,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以及应对家长和学校等各方的督促和压力。

这些工作特点使得教师的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从而增加了其职业压力。

教师职业压力研究论文【德育论文】

教师职业压力研究论文【德育论文】

(一)压力的概念压力(stress)一词的来源有很多种,考查有关书籍,stress一词的字源有如下几种:中古英语stresse(困难),部分源自destresse,部分源自古法语estrece(狭窄,压迫),源自俗拉丁语strictia,源自拉丁语strictus,stringere的过去分词(拉紧)。

压力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英国早期诗人RobortMannyng1303年的作品HandlyingSymne中”。

[1]十四世纪以来,stress一词在英文文献中出现过不同的拼写:stres,stresce,strest 和straisse。

压力的概念最早是取自于物理学和工程学(STRESS一词由structural,engineering,systems和solver这四个词拼合而成,即结构工程系统解算程序/语言),指的是将充分的力量用到一种物体和系统上,使其扭曲变形。

20世纪初,压力的概论才出现在医学界,表示人体的过度负荷,在生理学和医学领域,stress被译为应激,心理学领域除译为压力、应激之外,也译为紧张。

坎农(WalterB.Cannon)把压力定义为斗争和逃避的综合症,他的学生,加拿大生理学家,现代压力研究的先驱之一雪莱(HansSelye)继承了他的理论,首先将它引入了社会科学领域深入探讨,此后压力这一名词,广泛地被使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把压力理解为一个人在生理或心理方面负担过重的状态。

但从专业角度来分析,由于人们研究内容不同,立场观点各异,研究工作的侧重点和目的不尽相同,使得对压力概念的界定缺乏一致性的看法。

纵观以往的研究成果,我们大体可将其归纳为以下三大类[2][3][4]。

1、压力是机体对情境的整体性反应这是医学和生理学界对压力的早期认识。

所谓压力,指个体面对刺激时,为求重新回复正常状况所做的反应;不论外界的或身体内的变动,虽有其特殊之处,都会引起个体的整体性反应,凡有这种反应,即称为处于压力之下。

近五年来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综述

近五年来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综述

近五年来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小学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重要一员,他们肩负着培养未来人才的责任。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小学教师面临着日益增加的职业压力。

这种职业压力不仅来自于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要求和学生家长的期望,还有来自于学生的学习问题、教学环境的挑战等多方面因素。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学方式的多元化,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内容和压力也在不断变化。

他们需要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同时还要面对学生数量增加、家庭教育状况不同等挑战。

研究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各界对于如何减轻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建议。

为了更好地了解近年来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状况、来源和影响因素,以及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有必要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和总结。

这不仅有助于为今后的教育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也能为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本文旨在对近五年来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1.2 研究目的中小学教师作为教育系统中的基础力量,承担着培养学生未来的重要使命。

然而,近年来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逐渐加大,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近五年来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现状,从不同角度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为进一步研究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具体而言,本文的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探讨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定义与特点,深入了解该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 分析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来源,揭示其根源,帮助更好地了解中小学教师工作中的压力来源及其影响。

3. 探讨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影响因素,分析不同因素对教师的影响程度,为制定有效的缓解策略提供参考。

4. 总结近五年来关于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进展,梳理研究趋势和热点,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借鉴。

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及对策研究

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及对策研究

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及对策研究随着中小学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之一。

然而,在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教师也面临着诸多的心理和生理压力。

本文将探讨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来源及其对策,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应对策略。

一、职业压力的来源中小学教师面临的职业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教学任务中小学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服务。

这项工作非常繁重,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且,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协调家校关系,解决学生的问题,这些都是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负担。

2.学生问题学生问题是中小学教师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包括不良行为、学习问题、家庭问题等。

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处理这些问题,往往在处理过程中会产生不少负面情绪和疲劳。

3.家长问题与学生问题相似,家长问题也是中小学教师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学生家长的期望和关注点往往与教师的课程和教学目标不完全一致,因此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与家长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4.教育环境教育环境也会对教师造成压力。

教育行业受到许多政策和管理限制,这些限制可能会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进而导致教师的职业压力。

二、应对策略在面对职业压力时,教师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对策,以缓解压力并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1.保持积极的态度在工作中,教师应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积极的心态可以帮助教师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困难做出更好的应对。

2.合理规划时间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时间进行合理的规划,确定合适的工作量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疲劳。

当教师遇到更紧急的任务或需要更多时间来处理问题时,可以向上级领导或同事寻求协助。

3.提高自身职业素质教师的职业素质是缓解和预防职业压力的关键。

教师应加强对自身学科和教育教学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并注重交流和学习同行教师的经验。

4.及时寻求心理援助在面对职业压力时,教师需要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

近五年来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综述

近五年来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综述

近五年来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综述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教育的不断重视,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中流砥柱,他们肩负着培养学生的重要使命,但与此由于各种原因,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也在逐渐增大。

本文将对近五年来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当前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问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表现形式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表现在多个方面,主要包括工作压力、心理压力和生活压力。

工作压力是指教师在面对课程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压力,这些都是他们日常工作中必须要面对的挑战。

心理压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受到的精神上的压力,可能是来自学生的挑战、家长的不满、学校领导的压力等。

生活压力则是指教师在工作之外所受到的一些生活压力,比如家庭、社会关系等。

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来源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教育改革、社会评价、工作环境、个人素质等因素。

教育改革是指教育政策、课程改革、学生评价等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都会对教师的工作产生影响,从而导致教师职业压力的增加。

社会评价是指社会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包括薪酬、社会地位等,这些都会影响到教师的工作动力和情绪。

工作环境是指学校的管理、同事之间的关系、学生和家长的态度等,这些因素也会对教师的工作产生重要影响。

个人素质是指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应对压力的能力等,这些个人素质也会决定教师在工作中所承受的压力大小。

近五年来,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研究广泛,不仅有国内的研究,还有很多国际比较研究;二是研究角度多样,有的研究从教师的自身特点出发,有的研究从学校和社会环境出发,有的研究从教师工作满意度和身心健康等方面出发;三是研究方法多样,不仅有定性研究,还有很多定量研究,这些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丰富了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认识。

针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一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心理承受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二是改善教师工作环境,包括改善学校管理、改善师生关系、改善同事关系等;三是加强对教师的关怀,包括提高教师的薪酬待遇、增加教师的休息时间、提供心理健康辅导等;四是加强教师自身的成长,包括培训教师的心理调节能力、提高教师的自我管理能力等。

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及对策研究

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及对策研究

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及对策研究中小学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重要一员,他们肩负着培养未来的重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也在不断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及对策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管理层和家长的期望过高,希望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包括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培养;二是教育体制改革和政策的不断更新,导致教师需要不断学习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三是学生的行为和学习问题,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应对学生的各种问题;四是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和工作压力,例如升职加薪、教学水平、工资待遇等问题。

面对这些职业压力,中小学教师需要提出一些对策来应对。

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对学校、学生和家长的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不要过分追求完美。

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增强自信心和抗压能力。

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需要重视教师的安全和健康问题,提供相关的心理辅导和职业培训,并建立健全的职业保障机制,让教师在各方面得到应有的支持和关爱。

教师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相应的待遇,保障其在工作中的权益和尊严。

针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及对策的研究,可以采取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研等方式,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具体表现和原因,找出教师面临的主要职业压力和问题。

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对比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探讨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特点和规律性,为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基于以上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和建议。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加以解决,不能简单地从一方面下手。

教师个人的职业观念和工作态度非常重要,只有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态度,才能更好地应对种种职业压力。

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让教师在工作中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和自我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综述_德育管理论文培训的相对减少”,“学生的攻击行为和教师健康”以及“社会影响”等。

[9]
我国台湾地区对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和国外的研究结果大相径庭,造成教师职业压力的因素集中表现在教师的人际关系、专业发展,工作负荷,角色因素,教学要求和学生行为等方面。

大陆地区关于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文献很少,直接进行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则更少,多数间接地概述了事实上的教师职业压力,如教师的职业倦怠(冉祥华,1995),教师的苦恼与需要(贺斌,1985),教师角色危机(曹军红,2001),教师心理健康等。

而且综合看来,大多侧重于定性的研究,定量研究很少。

如陈云英等人(1993)通过译著发现教师压力的五种因素:任务不明确、互相冲突,任务负担过重,组织的相互影响,对大众承担的责任,缺乏参与机会;姚爱萍(1998)从理论上分析造成教师精神压力的四种因素:社会对教师的过高要求,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偏见和贬抑,教师的自我发展标准过高,紧张的教学工作过程;刘启珍(1998)也通过例证分析得出教师心理压力的因素包括多重角色,社会对教师的过高要求,教师强烈的成就动机与动机受阻等;赵淑君(2001)认为教师不良心理产生的根源是教师工作特点带来的压力,教师角色本身带来的压力,社会竞争带来的压力,此外还有社会生活压力,个人抱负与现实反差带来的刺激等;王秀丽(2001)分析教师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有四个因素:学生行为,工作负荷与时间压力,工作中的竞争,劳动价值与劳动报酬相背离;另外教师感受最大的压力是考试压力(冯伯麟,1996);陈永明(1999)指出造成教师社会压力的六方面原因。

辽宁师大硕士研究生马超首先对我国小学教师心理压力进行直接研究,他通过因素分析得出我国教师心理压力的五个因素,即工作负荷,学生不良行为,职业认同,时间和资源匮乏以及教师评估,形成24个题目,并对辽宁沈阳市五个城区的341名小学教师进行调查,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小学教师心理压力常模,但他对不同个人背景(如性别、年龄、教授科目等)在压力因素上的差异并没有进行深入探讨。

综合以上的观点,教师职业压力应该涵盖多方面因素,是多因素的矛盾统一体,具有多元性的特点,这种多元性表现在教师压力来源的多元性,包括环境的,心理的,社会的,教师自身的,行政组织的,家庭的,人际关系的,教学和学生行为等方面。

国外和台湾地区多数学者研究表明,教师职业压力的反应集中在教师的不良行为(如酗酒、攻击、离职、想处罚学生等)、心理疾病(如烦躁不安、记忆减退、焦虑、失眠、头痛等),情绪和生理(如丧失幽默感、愤怒,高血压、胃酸)等方面,严重者可能引发精神失常、生理功能失调等严重后果。

综上所述,教师职业压力的准确涵义应为:教师在职业活动中,由于不能满足其某种需要而感受到的紧张或焦虑状态,从而造成与其职业要求不相符的一系列不良反应。

定义中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压力情境和由压力因素造成的压力反应。

Mary Hatwood
Futrell.
In
Defence
Of
Teachers
Times
Educational
Supplement,
1
November
1996
Mary Hatwood
Futrell.
In
Defence
Of
Teachers
Times
Educational
Supplement,
1
November
1996
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综述_德育管理论文卡普兰和康伯(Caplan
Cobb)认为工作压力与工作的特征有关,工作压力是由工作环境对个人造成威胁的任何特性引起,包括过分的工作要求或不充分供应。

弗农依指出工作压
力是个人的能力及其可运用的资源,在环境需求之间的差距所导致的现象。

毕尔和纽斗在综合文献之后,指出工作压力是指与工作有关的因素和工作者发生交互作用,因而改变工作者的身心状态以致失去正常功能。

古柏(Copper)和马勒荷认为工作压力是表示环境对个人的直接影响,与个人对压力源反应的现象。

考恩(Kahn),沃尔夫(Wolfe)和魁姆(Kahn,Wolfe
Quinm)等人研究发现,占全国样本三分之一的被试曾有过与工作相关的心理压力。

但总归起来,他们对工作压力的研究“包含两大方面,压力情境和压力反应”[5]。

1、教师职业压力现状研究
首先对教师职业压力进行研究的是英国学者荷礼柯夫(Kyriacou)和苏利夫(Sutcliffe),他们调查了英国综合中学教师的职业压力,发现综合中学教师感受“很大”职业压力的比率,在1/5至1/3之间。

美国教育学会于1967年对公立学校教师的调查发现,78%的教师有“些许”或“相当”多程度的压力。

“费斯勒和托米(Feithler
Toker,1982)在对教师的研究中,发现有16%的教师处于高压之下,76%的教师处于中、低压之下。

”[6]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研究也同样证实教师工作是一种高压力的职业。

我国台湾地区在对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表明,台北市中学教师有相当大的职业压力。

我国杭州市教育研究所和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最近分别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进行调查,也得出同样的结果,中小教师职业压力大,有近四分之三以上的教师表示“当教师越来越不容易,压力很大”[7][8]。

尽管目前关于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仍是少数,但这足以说明现代社会教师存在着
不同程度的职业压力。

2、教师职业压力因素研究
综合文献,关于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压力因素的研究上面,多侧重于压力源的研究,对压力反应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

压力源主要是可能是由于生理的、社会的、或是心理的,包括期望和理想从而引发压力反应的事件或条件。

教师职业压力主要来自于学生行为、学校管理、教师工作量、教师的角色冲突、同事关系等方面。

国外学者对教师职业压力源的研究侧重于学校内部的压力事件上,如荷礼柯夫和苏利夫认为教师职业压力有四个因素,即学生的不良行为,工作条件差,时间紧张和学校风气不正;克拉克经过因素分析编制教师职业压力因素问卷(Teacher
Occupational
Stress
Factor
Questionnaire),得出教师职业压力的五个因素是专业的缺乏,校长和教师间专业的关系,同事关系,班级教学和常规指导,工作任务繁重;西克恩和柯夫编制教学事件压力量表(The
Teaching
Events
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综述_德育管理论文培训的相对减少”,“学生的攻击行为和教师健康”以及“社会影响”等。

[9]
我国台湾地区对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和国外的研究结果大相径庭,造成教师职业压力的因素集中表现在教师的人际关系、专业发展,工作负荷,角色因素,教学要求和学生行为等方面。

大陆地区关于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文献很少,直接进行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则更少,多数间接地概述了事实上的教师职业压力,如教师的职业倦怠(冉祥华,1995),教师的苦恼与需要(贺斌,1985),教师角色危机(曹军红,2001),教师心理健康等。

而且综合看来,大多侧重于定性的研究,定量研究很少。

如陈云英等人(1993)通过译著发现教师压力的五种因素:任务不明确、互相冲突,任务负担过重,组织的相互影响,对大众承担的责任,缺乏参与机会;姚爱萍(1998)从理论上分析造成教师精神压力的四种因素:社会对教师的过高要求,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偏见和贬抑,教师的自我发展标准过高,紧张的教学工作过程;刘启珍(1998)也通过例证分析得出教师心理压力的因素包括多重角色,社会对教师的过高要求,教师强烈的成就动机与动机受阻等;赵淑君(2001)认为教师不良心理产生的根源是教师工作特点带来的压力,
教师角色本身带来的压力,社会竞争带来的压力,此外还有社会生活压力,个人抱负与现实反差带来的刺激等;王秀丽(2001)分析教师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有四个因素:学生行为,工作负荷与时间压力,工作中的竞争,劳动价值与劳动报酬相背离;另外教师感受最大的压力是考试压力(冯伯麟,1996);陈永明(1999)指出造成教师社会压力的六方面原因。

辽宁师大硕士研究生马超首先对我国小学教师心理压力进行直接研究,他通过因素分析得出我国教师心理压力的五个因素,即工作负荷,学生不良行为,职业认同,时间和资源匮乏以及教师评估,形成24个题目,并对辽宁沈阳市五个城区的341名小学教师进行调查,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小学教师心理压力常模,但他对不同个人背景(如性别、年龄、教授科目等)在压力因素上的差异并没有进行深入探讨。

综合以上的观点,教师职业压力应该涵盖多方面因素,是多因素的矛盾统一体,具有多元性的特点,这种多元性表现在教师压力来源的多元性,包括环境的,心理的,社会的,教师自身的,行政组织的,家庭的,人际关系的,教学和学生行为等方面。

国外和台湾地区多数学者研究表明,教师职业压力的反应集中在教师的不良行为(如酗酒、攻击、离职、想处罚学生等)、心理疾病(如烦躁不安、记忆减退、焦虑、失眠、头痛等),情绪和生理(如丧失幽默感、愤怒,高血压、胃酸)等方面,严重者可能引发精神失常、生理功能失调等严重后果。

综上所述,教师职业压力的准确涵义应为:教师在职业活动中,由于不能满足其某种需要而感受到的紧张或焦虑状态,从而造成与其职业要求不相符的一系列不良反应。

定义中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压力情境和由压力因素造成的压力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