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认识教学设计(公开课用)
公开课教案千克和克的认识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对象:小学二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用来衡量物体质量的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千克和克进行质量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1. 千克和克的概念。
2. 千克和克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1. 千克和克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实物(如苹果、书本等)。
3. 称重工具(如电子秤)。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和面积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厘米),巩固对单位的概念。
2. 提问:我们生活中还经常用到哪些单位呢?3. 学生回答:重量单位。
二、千克和克的概念(10分钟)1. 介绍千克和克的定义。
2. 举例说明千克和克的应用。
3. 学生实验:用称重工具测量实物,体会千克和克的使用。
三、千克和克的换算关系(10分钟)1. 讲解千克和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 1000克。
2. 学生练习:进行千克和克的换算。
四、千克和克的实际应用(10分钟)1. 举例说明千克和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练习:用千克和克进行实际质量计算。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3.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重量单位,可进行课后探究。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演示、学生实验、练习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了千克和克的概念及换算关系,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适当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练习与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互相检查,教师讲解答案。
3.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
七、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用千克和克描述我们的生活用品?2. 学生分组讨论,并选出代表发言。
八、课后作业(家庭作业)1.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题目。
2.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尝试用千克和克描述它们的质量。
克和千克 省赛一等奖 公开课教学设计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知道 1 千克=1000 克。
2.会认读秤上的质量,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
3.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知道 1 千克=1000 克。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
1.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计物体的质量2.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小组学习的实效1、教师准备:袋装 1 千克洗衣粉、 1 台盘秤、两包 500 克的盐、2、小组准备:一袋 1 千克的洗衣粉; 1 千克的鸡精、 1 千克的水果、一筒 1 千克的面、一包比 1 千克轻的绿豆、一包2 千克的大米;二分的硬币、 1 克的药包、 1 克的茶包、 10 克的板兰根冲剂、 100 克的肥皂。
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你们普通都买些什么?有没有买过水果的?说说你是怎样购买的?(选好后,拿到秤上秤再付钱)通过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作了调查,他们找到了什么?(一壶豆油,是用千克作单位;一包饼干是用克作单位的。
)看看数学小精灵想告诉我们什么?(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
)二、探索体验:1.认识质量单位对,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
平时我们所说的分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质量,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
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
板书课题克和千克2.认识感知 1 千克(1) 1 千克有多重呢? 1 袋这样的洗衣粉就重 1 千克。
(2)掂一掂:你们想感受一下 1 千克有多重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轮流掂一掂,静静感受,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比一比哪一小组动作最轻,能做到吗?请小组长轻轻拿出洗衣粉,开始吧。
《千克与克的认识》教学教案

《千克与克的认识》教学教案《千克与克的认识》教学教案(通用10篇)《千克与克的认识》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g)和千克(kg),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认识秤,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操作。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昨天,老师从超市里买回来一些东西,是什么呢?请你们猜一猜它们哪一袋更重一些?那么它们到底有多重,我们有什么办法能够马上知道?师:通过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净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质量,读一读!(出示几个包装上标示的重量)师:g是克的英文缩写,kg是千克的英文缩写。
再读一读标示的质量。
(课件)师:刚才你们所读到的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所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
(板书:克和千克)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
克比较轻的物品用克作为质量单位,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为质量单位。
(课件)师:老师还购买了一些水果,比一比,你能知道哪一样水果的重量重一些吗?师:大家的意见为什么这样不统一?师:其实很多物品没有包装袋,而且这两样水果的大小又差不多,光凭观察,能看得出谁轻谁重吗?能不能换一个别的办法试一试!师:我们不如同时拿在两只手上,看看能不能感觉得出。
谁想来掂一掂?二、认识秤师:怎么办呢?拿在手上掂一掂还是难以确定。
其实要想知道物品准确的重量可以用秤来称。
(课件导入):电脑里有几个录像片段,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认识这些称物体的工具吗?除了以上的三种秤,还认识别的秤吗?(课件)逐一认识,在哪里见过,介绍有何作用?怎么用?师:(课件)那么大家认识这种秤吗?它的名字叫天平,一对手臂长又长,两手托着两只盘,可以上下来摆动,头上长着一根针,它的作用特别大!左边的物品重一些,指针就会向左偏;右边的物品重一些,指针就会向右偏;不轻不重指中间。
《克和千克》教案公开课

《克和千克》教案精品公开课第一章:认识重量单位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克和千克进行基本的质量计量。
1.2 教学内容:介绍克和千克的定义及换算关系。
通过实际物品,让学生感受克和千克的大小。
1.3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实物感受重量单位。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对重量单位的理解。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重量的物品,引发学生对重量单位的兴趣。
1.4.2 讲解:介绍克和千克的定义及换算关系,例如1千克=1000克。
解释克和千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4.3 实践: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些物品,用克和千克进行称量,并记录结果。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克和千克的大小。
1.4.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重量单位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章:重量单位换算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的换算。
2.2 教学内容:介绍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
通过实例,让学生练习克和千克的换算。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理解克和千克换算的方法。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行换算练习。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对重量单位换算的关注。
2.4.2 讲解:介绍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例如1千克=1000克。
解释换算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4.3 练习:学生分组,每组提供一些物品和重量,要求学生进行克和千克的换算。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练习克和千克的换算。
2.4.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换算的心得和方法。
第三章:重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克和千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能够运用克和千克进行物品的重量计量和换算。
3.2 教学内容:介绍克和千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克和千克进行物品的重量计量和换算。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公开课用)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西宁市五四小学薛刚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p85-86 练习十八1、2、3题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建立物体有轻有重的客观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对于“克和千克”已经有所了解,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感觉,动手操作让学生逐步感知克和千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入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表象,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师:(出示主题图)前几天,这几位小朋友陪家长去超市买了一些物品,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生:6个苹果重1千克;一盒饼干重110克;一桶豆油重5千克;师:老师还调查收集了一些同样的数据:一盒牙膏是30克,火腿肠一根45克,小明的体重是31千克。
一袋茶叶450克,一袋大米是10千克。
(PPT出示)师:你有什么发现吗?生1: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
生2:比较轻的都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表示物品有多重时,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表示物体质量轻重的单位克和千克【板书课题:克和千克】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感受1克有多重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我们发的小正方体,用手掂一掂,感觉一下。
说说你有什么感觉?生:很轻,非常轻,几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生估计…………师:我们一起来用天平称一下吧,在天平的左边放上数学课本,在天平右边放一个200g的砝码,天平保持平衡,所以说数学书重200g。
认识千克和克教学设计(精选15篇)

认识千克和克教学设计(精选15篇)认识千克和克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体会1千克是多重教学难点:体会1千克是多重教学准备: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学生:称好自己的体重、带1千克重的物品教学时间:年月日教学过程:一、口算训练:160-70=504×=7×4-5=5×700=52+48=7×500=78-49=二、教学设计:(一)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要知道食品准确的重量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秤称物品(二)教学新课:1.课件演示:介绍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2.认识台称,学习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1)引导学生看图: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针、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诉我们物品重多少,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单位,国际上通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在我们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2)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
(板书:k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指针指着数字1,也就是说这袋红枣重1千克。
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吗?……3.动手试一试(1)小组合作派一人称出重1千克的盐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说说你的感受,并记在心里。
(2)把自己带的秤好的1千克的东西比一比是不是与1千克盐一样重,体会出1千克到底有多重。
(2)请带了1千克水果的同学数数这1千克水果有几个。
(3)情境:老师这儿有许多东西,你能从中找出1千克重的吗?4.估一估(1)请你猜一猜老师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看一看、抱一抱(2)同学间相互估计对方的体重有多少千克,再把自己的真实体重告诉猜的同学,看谁估得准。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公开课用)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公开课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克和千克的定义及转换关系。
2.掌握克和千克的测量方法。
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克和千克进行计量和换算。
二、教学重点:
1.克和千克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
1.探究教学法。
2.讲解示范法。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5分钟)
通过投影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及实际应用。
2.概念讲解(10分钟)
通过讲解示范法,向学生讲解克和千克的定义及转换关系。
采用问题解答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
在实验室中给学生提供计算机控制的电子秤和误差控制的砝码,让他们通过实际测量掌握克和千克的测量方法,并且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学会克和千克的正确使用方法。
4.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
通过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灵活应用克和千克进行计量和换算,并且发挥创造力,形成自己的解题方法。
5.总结评价(5分钟)
在总结阶段中,让学生再次重温克和千克的定义及相互转换的关系,让他们深入理解相关术语并且总结学习经验。
六、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对本次公开课的认真准备和精心安排,学生们对克和千克的概念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
实验操作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可以将所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并且在操作和计算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灵活应用能力。
在总结和评估中,学生们集思广益,形成了很好的互动氛围,进一步促进了他们不断学习、自我反思和提高的能力。
人教版二下数学第1课时 认识克与千克公开课课件教案

教材第 100~102 页例 1、例 2 以及练习二十相关内容。
1. 通过调查与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和计量工具。
2. 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 1 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对“克”的概念。
3. 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重点:进一步了解克的质量单位概念,能够用跟老师提供的秤来称量物体质量。
难点:建立 1 克的概念。
教具:多媒体课件、天平、盘秤、适量的生活用品、一枚 2 分硬币、黄豆若干、口香糖、水果。
学具: 1.学生进行课前调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质量及秤。
2.准备天平、电子秤、 2 分硬币、 1 克黄豆及一些较轻的物品。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题,请你看卡片进行解答。
(指名学生答题)2.我把做过的乘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左边,把除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右边。
3.通过刚才是实验表明,惟独天平摆布两边放一样重的物体托盘才会保持平衡。
1.了解质量单位。
谈话:上课前,你们到超市了解了哪些物品呢的分量,是愿意把了解道德信息与大家交流?学生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 500 克、 100 克、 5 公斤等。
教师指出:计量物品轻重,可以用克、公斤、千克、吨作单位,都是计量单位。
其中公斤、斤、两是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向来沿用至今。
克、千克、吨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生活中常见的是克和千克,这节课我们认识计量单位——克。
在调查活动中,你发现了那些工具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集中常见的秤,并作必要的补充与说明。
1.教学例 1,请你用手掂一掂,一包盐和一个硬币,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请你再用手掂一掂,一个硬币和一团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盐比硬币重得多,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币和棉花就不那末容易判断了,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对于很轻的物体,我们就用克来衡量。
板书:克的认识。
2.实验:拿出一个 5 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左边,不断往另一边加 2 分的硬币直到两端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
p85-86 练习十八1、2、3题
学习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建立物体有轻有重的客观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对于“克和千克”已经有所了解,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过程与方法:
通过直观感觉,动手操作让学生逐步感知克和千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建立质量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入质量单位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
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表象,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
师:(出示主题图)前几天,这几位小朋友陪家长去超市买了一些物品,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6个苹果重1千克;一盒饼干重110克;一桶豆油重5千克;师:老师还调查收集了一些同样的数据:一袋盐500克,一盒牙膏是30克,火腿肠一根45克,小明的体重是31千克,一袋茶叶450克,一袋大米是10千克。
(PPT出示)
师: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1: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
生2:比较轻的都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表示物品有多重时,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表示物体质量轻重的单位:克和千克。
【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感受1克有多重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我们准备好的一枚2分的硬币,用手掂一掂,感觉一下。
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生:很轻,非常轻,几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师:我们可以用天平来称出这个小正方体有多重。
当天平两端的物体一样重时,天平就会保持平衡。
(经过用天平称,使学生知道手中的一枚2分的硬币质量约1克,并初步了解天平的原理)
师:我们刚才称得了一枚2分的硬币质量大约是一克。
请同学们再掂一掂,感觉一下一克
有多重。
..
生:一克很轻
师:一克真的很轻。
我们表示比较轻的物体的质量时一般用克作单位。
【板书:克】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
师:同学们在我们身边,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
2、感受1千克有多重,知道1千克=1000克
师:老师这里有2袋盐,请同学么掂一掂,感受一下,并说一说它们大约有多重呢?
生:1000克,也就是1000个1g
师:这里的1000克我们也可以写成1千克。
所以1000克=1千克
【板书:1千克=1000克】
师:现在每个同学再掂一掂1千克的质量,感觉一下
师:同学们已经感觉了,1千克重还是1克重呢?(1千克)师:当咱们表示比较重的物品质量时,用千克作单位。
师回答。
【板书:千克】千克还可以用kg表示
师:除了我们今天学过的克和千克,你还听过其它的质量单位吗?
生:公斤、斤、两、吨……
师:1千克等于1公斤,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2斤。
师:掂一掂你的数学课本,估计一下它的质量
生估计…………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苹果,你们说它有多重?指明生答。
答案很多,看来同学们都有各自的测量方法,那我们怎么才能知道某种物品的准确质量呢?指明生答。
引出称。
师:咱们在生活中称物体的质量时,都可以先掂一掂,估计一下它有多重,再称出准确的质量。
3、认识常见的秤
师:怎么才能知道某个物品的轻重呢?可以用什么方法?生:用秤称。
师:你见过秤吗?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几种常用的秤,看看你认识其中的哪一个,并说说你在哪里见过?(课件逐个展示)
了解古代的秤,进行文化熏教育。
师:你能用秤称出物品的轻重吗?老师这里有一个盘秤,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怎么读秤。
师:(PPT出示盘秤表盘)你在表盘上看到了什么?
生:数字、质量单位g
师:指针指到多少,就表示是多少克。
三、巩固应用,化提高
1、师:同学们觉得对克和千克这部分知识掌握的怎么样?我们一起来看几道习题。
把质量单位送回家
一个苹果重150(g)一个南瓜重4(kg)
一个排球重450( g)一个西瓜重5(kg)
2、小小法官
(1)一个乒乓球约重三克。
(√)
(2)小胖今年七岁约重三十克。
(×)
(3)一袋洗衣粉约重280千克。
(×)
(4)一包感冒冲剂约重10克。
(√)
3、知识拓展
爷爷收到了明明写来的一封信,信的容为:
爷爷:
您好!
我已经9岁了,身体长得特别健壮,身高已经120千克(120厘米),体重已达30克(30千克),每天早上吃一个60千克(60克)的蛋,一袋250克的牛奶,中午可以吃掉3个100千克(100克)的馒头,晚上吃的更多,和爸爸妈妈一起能把1克(1千克)的米饭吃光。
爷爷看完后,笑得直不起腰,为什么呢?同学们能帮帮明明
小朋友改改信吗?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同学们这节课学的开心吗?你学会了什么?
1、我们学习了质量单位有(克)和(千克)。
2、1千克=(1000)克,1千克又等于(1)公斤,也等于我们平时所说的2斤。
3、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时,常用(克)做单位;称一般较重物品的重量时常用(千克)作单位。
师:你认为表示大象的体重要用什么作单位?(千克)其实,除了我们今天认识的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还有其他的质量单位,我们以后再学。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