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科技大学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2017年山东理工大学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7年山东理工大学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美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培养计划一、培养标准本专业培养具有中国传统人文底蕴和国际文化视野,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具有设计服务、设计管理以及持续的创新设计能力;能在企事业、设计研发和高等院校单位从事室内、景观设计、管理和教学研究工作,并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环境设计应用型人才。

1、知识结构1.1 专业知识掌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专业设计与实践的基本能力。

1.2人文知识具有文化艺术与跨学科知识素养;了解我国环境设计领域的方针、政策、法规。

1.3相关知识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方法,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设计实施与科研能力。

2、能力结构2.1创新思维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室内外环境设计工程中遇到的科研、教学、设计等方面问题的能力。

2.2设计表达熟悉室内外环境设计的程序与方法;能在综合把握环境的功能、空间、材料、结构、外观、尺度、施工工艺和市场需求诸要素的基础上对环境进行合理的改进性设计和创新性设计。

2.3空间表现能用草图、图纸、模型、效果图和计算机图形技术生动、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

3、素质结构3.1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具有良好的法制意识、诚信意识。

3.2沟通能力具有现代意识、人际交往意识团体合作意识;身心健康。

二、主干学科及核心课程主干学科:艺术学、设计学。

核心课程:中外设计史、造型基础、构成基础、计算机设计基础、人机工程学、建筑装饰与景观制图、透视与表现、室内设计原理、景观设计原理、照明设计、材料与构造、室内家具与陈设、办公空间、酒店空间、小型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初步、街道景观、居住区景观、滨水景观、公共设施设计、应用软件等。

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风景写生、民居写生与测绘、民艺考察、模型制作、设计调查、建筑名作建构与解析、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

四、毕业及学位要求学制四年,155学分,授予艺术学学士。

五、课程比例结构六、课程框图七、开设课程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八、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中英文对照)制定审核院长。

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评价记录

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评价记录

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评价记录
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学生成为具备环境设计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的计划和方案。

评价这样的方案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考量。

首先,我们需要评价该方案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这包括课程的设置是否符合行业发展趋势和学生需求,教学内容是否紧跟行业最新发展,是否涵盖了环境设计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

其次,师资力量是评价方案的重要因素。

学校是否拥有一支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师资队伍,他们是否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指导和实践指导。

第三,实践教学环节也是评价方案的关键点。

学校是否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如实验室设施、实习基地等,以及是否有与行业合作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此外,还需要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外,学校是否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最后,就业和发展前景也是评价方案的重要指标。

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如何,他们的就业岗位和发展前景如何,这些都是评价方案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综上所述,评价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从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实践教学、学生素质培养以及就业前景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考量,只有综合评估方案的各个方面,才能得出准确的评价结论。

2017年山东管理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7年山东管理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艺术学院2017级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30503)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相关学科领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熟悉文化法规及政策,并具有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能够在各级建筑类事业单位(设计院)、设计公司及相关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从事室内设计、空间创意、景观规划、环境视觉表达等方面的实践与应用研究工作,并具备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工作能力的高素质环境设计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一)本专业培养以艺术设计学、建筑学为主干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设计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培养针对不同环境空间特点进行系统设计的实践工作方法;培养多方面的视觉表现和展示方法;以及培养具体项目策划和经营管理工作中,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具体要求包括:1. 熟悉我国建筑行业、环境设计专业相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2. 掌握艺术设计学、建筑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3.掌握系统的环境设计基本理论知识;4.掌握系统的环境设计实践技能;5.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鉴赏能力;6.具有较好的艺术表现能力;7.具有完备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8.具有较强的项目组织和综合管理能力;9.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10.具备学科前沿动态分析和相关设计学科融合的综合处理能力。

(二)开设课程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开设课程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说明:在开设课程所对应实现的培养要求栏内打√。

三、课程设置(一)主干学科艺术设计学、建筑学(二)核心课程造型基础、色彩基础、创意思维训练、空间设计初步、建筑制图、人体工程学、形态构成与模型制作、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手绘快速表现、计算机辅助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城乡环境设计、家具与陈设设计、字体与版式设计、导师专项训练等。

(三)集中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与要求1.军事理论与训练:第一学年秋季学期,为期2周。

2017年山东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7年山东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建筑学专业培养方案Architecture(门类:工学;二级类:建筑类;专业代码:082801)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建筑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获得职业建筑师基本训练,具有创新思维和开放视野以及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理念,具有建筑设计、开发咨询与管理等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二、毕业要求本专业主要学习建筑设计以及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与不同的设计条件合理地进行建筑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城市设计,具备根据设计的不同阶段用多种方式表达设计意图的基本能力,能在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单位、科研机构以及管理部门工作。

1.思想素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愿为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服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积极的人生观,诚实正直,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关注人类生存环境,具有良好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

2.文化素质具备较丰富的人文学科知识和良好的艺术修养,熟悉中外优秀文化,具有国际视野和与时俱进的现代意识。

3.专业素质具备基本的科学思维,掌握一定的设计与研究方法,有求实创新的意识和精神,在专业领域具有较好的综合素养。

4.身心素质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5.工具性知识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掌握基本的文献检索方法,掌握本学科相关的基本方法论;熟悉一般的科技研究方法,熟悉科技写作。

6.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了解哲学、经济学、法律、社会发展史等方面必要的知识;了解社会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趋势;了解文学、艺术、伦理、历史、社会学及公共关系学、心理学等若干方面的知识。

7.自然科学知识熟悉相应的高等数学基本原理;了解物理学、力学,材料学、测量学、生态学、信息工程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了解现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应用前景。

8.专业知识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知识,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技能和设计方法,掌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与本学科相关的设计表达方法;掌握建筑构造、建筑力学、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

2017年山东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7年山东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环境设计 专业代码:130503
二、培养目标 环境设计专业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和国际视野,适应创新时代社会发展需 要,掌握环境设计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方法与实践技能,具有艺术创造力和 表现力,具备环境设计的整体意识和综合素质,能够从事建筑室内外环境设 计、景观设计环境装饰设计等方面系统性设计和设计管理与研究的高素质创新 性、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 环境设计专业是建立在广泛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之上,重视建筑、 景观和环境之间的整合互动,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设计创新思维意识,掌握环 境设计的程序与方法,能在综合把握室内或环境的功能、空间、材料、结构、 外观、施工工艺和市场需求诸要素的基础上,对所学专业方向工程进行改进和 创新设计。并具有较强的设计表现,能用图纸、模型、专业设计软件准确表达 设计意图,初步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建筑室内外环境、景观工程、环 境装饰等设计、科研方面的能力。 (一)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要求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以及法制意识、诚信 意识、团体合作意识;具有较好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和文学艺术修养;并具有 现代意识、人际交往意识。 2.掌握建筑、环境设计、景观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人文社会科学方 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外语、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适应创新时代社会发展需 要。 3.具备环境设计的整体意识和综合素质,了解建筑与环境设计的相关技术
通过对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考察、测绘、写生,了解民居建筑的风格特 点、结构特点、材料运用以及与环境的关系,并结合民俗文化的探究,加深对 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为今后学习及专业方向选择打基础、做准备。
6.专业考察:第三学年春季学期,为期 2 周。 通过对国内中心城市、历史文化古城等的考察,了解现代城市建设中建筑 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的典型案例,以及在和谐城市建设、人居环境建设 中,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等理念的运用。开阔视野、实地感受,加强对所 学专业的责任感、使命感。 7.专业实践 II:第四学年秋季学期,为期 2 周。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搭建实习、实践平台,参观工程项目、参与企业项目 设计、聘请企业设计师、工程项目经理等,针对性的解答新工艺、新技术、新 材料的应用,了解企业项目设计流程、施工工艺等,在实践中检验教育教学成 果,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应用技能。 8.毕业实习:第四学年春季学期,为期 4 周。 通过学生到实习单位进行工作实践实习,将用人单位的需要与毕业生的学 业相结合,借此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和就业市场的理解和认识,对自身素质和 能力进行全面审视和准确定位,为今后的就业和发展奠定基础。 9.设计报告:第四学年春季学期,为期 4 周。 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撰写规范的论 文,使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提高专业文章的写作能力,为以后全面 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0.毕业设计:第四学年春季学期,为期 6 周。 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完成具有一定创新性、 应用性或具有探索性的设计作品,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技能与应用方面得以 全面提高,为以后的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于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调研报告

关于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调研报告

关于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调研报告
王芳芳;李旭;修光利
【期刊名称】《教育教学论坛》
【年(卷),期】2018(000)045
【摘要】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从1997年开办以来受到了高校的极大重视,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本文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即教指委文件)发布后,各高校对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博采众长,进一步提高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总页数】4页(P71-74)
【作者】王芳芳;李旭;修光利
【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上海 200237;华东理工大学,上海 200237;华东理工大学,上海 2002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3
【相关文献】
1.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专业建设供需调研报告 [J], 钟真宜;夏志新;余小玉
2.如何制定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市场营销专业调研报告 [J], 柏景岚;
3.如何制定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市场营销专业调研报告 [J], 柏景岚
4.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调研报告——基于凯里学院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 [J], 彭思祥;杨光伟;王家和;郭先进;沈萍;张欣
5.新工科背景下关于本科培养方案的思考与调研
——以山东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 [J], 张文睿;刘音;乔延路;曹晓强;胡术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7年山东农业大学环境设计(景观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7年山东农业大学环境设计(景观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 3 2
4
64
40
24(读书)
3
马列
2 3 3 2 2 1 1 1.5 0.5 1 1
32 48 48 32 32 16 16 24 16 32 32
40 40 40 40 24 16 8 24 16 32 32 30 8 8
1 2 3 4 2 1 2 1 1 1 2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学工 学工 学工 信息 信息 体艺 体艺
附表 1
课程 课程号 类别 BK106001 BK106002 BK106003
环境设计(景观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通识教育课教学进程表
学 课程名称 分 总计 48 48 32 讲授 32 40 32 实验 16(读书) 8( 读书) 学期 1 1 2 学院 马列 马列 马列 学时数 开课 开课 备注
设计,利用设计专业知识,进行相关的创作与对接。 8、环境景观与社会:能够基于景观设计施工相关背景知识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 益和生态效益的评价分析,能够理解和评价景观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9、创新与创业: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能够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并提出创新性的建 议与举措;具有创业意识,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学到的知识自主创业。 10、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作中理解并遵守 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11、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 的角色。 12、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 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 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学制与学位 学制:本科基本学制为 4 年,学习年限为 3-8 年。 学位:按要求完成学业且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课程设置 主干学科:艺术学、文学、工学。 核心课程:公共艺术、景观设施设计、景观工程设计与施工,景观建筑设计,景 观规划设计。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含实验) 专业认识实习、素描风景写生实习、观赏植物学实习、综合实习(南方)一、综 合实习二(北方)。 学分分配 毕业总学分不少于 174 学分。其中,必修课总学分 102.5、选修课学分 33、实践教 学学分 49.36,占总学分 28.37 %。 教学进程(附表 1-5) 培养方案支撑体系 培养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体系:培养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体系:本专业的培养 要求对培养毕业生应具有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等各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和有针对 性的安排,为培养目标的达成提供了基础性条件和相应支持,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 经过 5 年左右或更长时间的实际工作经验积累,具备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够达 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培养要求与培养目标之间的支撑关系见培养要求对培养目 标的支撑关系矩阵表。

2017年山东建筑大学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7年山东建筑大学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环境设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30503) (专业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环境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一定美学修养、综合表现能 力和艺术创造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院所、学校等部门从事环境设计、研究、 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环境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较高人文和艺术素质, 受到设计理论及专业技能方面的训练,具有从事专业设计、创新创业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技能和方法; 2.具有独立进行环境设计实践的基本能力,尤其是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及研究等方 面工作的能力; 3.具有工程管理、评价以及预算的能力;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5.了解有关经济、文化、艺术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国内外环境设计的发展动态。 三、培养标准的实现矩阵 1. 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身体和心理素质、进取和创新精神以及团队意识等 方面。 2. 专业能力:主要包括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 创新和组织管理等能力。 3. 知识结构:主要包括针对能力要求应当掌握的人文知识、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 和专业知识等。
专 分析和解决环境设计相关问 室内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初步、环境行为与人体工程学、城
业题
市规划原理、景观绿地规划、景观工程等

进行环境艺术的创新设计 力
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艺术综合设计、毕业设计、景观设计 学、城市景观设计、城市夜景照明设计等
1
组织管理等能力
设计管理、装饰工程概预算等
知 人文知识
中外建筑史、中外美术简史、中外设计史、景观设计概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设计专业培养方案
Training Scheme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门类:艺术学;二级类:设计学类;专业代码:130503)
一、专业培养目标
环境设计专业,旨在培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深厚的文化艺术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环境设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相关学科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具备一定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能在环境设计部门从事居住空间室内设计、展示设计、各类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及园林绿化设计工作,在设计培训机构从事环境设计相关的教学研究工作,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环境设计应用型创新人才。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要学习并掌握环境设计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在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

能够掌握环境设计的基本工作流程,并在各类设计部门或机构从事环境设计的相关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3.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阅读和理解外文专业资料,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

4.掌握本专业领域的设计学理论基础知识、环境设计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5.掌握环境设计的专业设计知识,熟练运用专业设计的技能和方法,能够从事环境设计领域的相关设计实践与管理工作。

6.具有一定的设计实践与科研开发能力,能够从事环境设计领域的分析、开发衍生品和设计工作。

7.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8.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培养科技创新能力,具有追新创新的态度和意识。

9.对专业发展趋势需持续关注,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
设计学、美术学。

四、专业核心课程
设计素描、风景速写、设计色彩、装饰基础、世界现代设计史、环境设计初步、空间设计思维创意与表现、设计表现技法、计算机辅助设计、室内设计原理、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原理、景观设计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风景建筑写生、设计考察与实践、艺术采风、专题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六、修业年限
四年
七、授予学位
艺术学学士
八、毕业最低学分要求
毕业所必须达到的总学分为150学分。

九、培养方案的构成及学时、学分分配
表1 人才培养方案学分构成表
表2 各学期必修教学环节额定学分分配表
十、课程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矩阵
表3 设置的所有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十一、指导性教学计划进程安排(一) 通识教育课进程表
(二) 专业核心课进程表
(三) 专业拓展课进程表
选修学分要求与修读指导建议:1.专业拓展课须在毕业前至少选修34学分;2.室内设计(一)、室内设计(二)、景观设计(一)、景观设计(二)、公共艺术、环境设计专业导论、设计专业论文写作,为限定选修课程,共17学分,其它专业任选课程至少选修17学分。

(四)实践环节进程表(不包含非独立课内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