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
灌注桩桩底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灌注桩桩底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随着建筑工程的发展,灌注桩桩底后注浆施工技术越来越受到工程界的青睐。
这项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建筑工程提供更加稳固和安全的基础支撑,对于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灌注桩桩底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原理、优点及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一、灌注桩桩底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原理灌注桩桩底后注浆施工技术是一种基础工程专用技术,其原理是在灌注桩桩底浇注混凝土后,通过在桩底进行注浆加固,使得灌注桩的地基承载力得到增强。
其施工流程主要包括桩基基础成孔、灌注桩加固、桩底注浆等多个环节。
在成孔过程中,使用专业设备对地基进行打桩,将特定直径的钢管桩连续打入地下,形成连续的桩基。
然后在桩孔中进行浇注混凝土,使得桩体能够获得足够的承载力。
接着在桩底区域进行注浆,一方面可以弥补桩底土层的松散带来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将桩与土壤接触面强化,提高桩体的整体承载能力。
1. 提高承载能力灌注桩桩底后注浆施工技术可以有效地增加桩基的承载能力,通过桩底注浆,将混凝土浆料输送至桩基底部,填充土壤空隙,增强土与桩体的粘结力,提高整体承载能力。
2. 改善地基条件通过注浆加固桩底,可以改善桩基部分地质条件,强化桩与土壤的结合力,增大桩基的搭接长度,从而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3. 提高施工效率采用灌注桩桩底后注浆施工技术能够提高施工效率,节约人工成本,减少施工时间,提高了项目的整体效益。
4. 提高工程质量灌注桩桩底后注浆施工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工程质量,消除土壤因承载力差、沉降大等情况对桩基稳固的不利影响,保障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1. 基础工程在建筑工程中,地基稳定性是基础工程的重中之重。
采用灌注桩桩底后注浆施工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适用于各类建筑物的基础工程。
2. 地下结构灌注桩桩底后注浆施工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地下结构的施工中,如地下车库、地下室等。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此文简单介绍了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关键作用,详细分析了运用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应该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标签:建筑工程;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桩基础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革新与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到建筑工程中,大幅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促进了建筑工程的蓬勃发展。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如今也逐渐的被应用到建筑工程中来,刚投入运用便展现了其强大的优势。
有力地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桩体沉降及沉渣、泥皮等的出现,大幅提高了桩基础的承载能力,既通过减少材料的投入和减轻了施工量而节约了一定的施工成本,又大幅提高了工程质量。
一、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作用(1)灌注桩后注浆对桩端持力层进行加固,提高了桩体的承载力。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通过预埋在装体内的注浆管,在下桩后进行注浆,使泥浆更好地贴补桩体与土地的间隙,更加强力地稳固了桩端,使桩端处在一个非常牢固的环境中。
(2)灌注桩后注浆固化了桩端沉渣,促进了桩体低端效能的发挥。
以前的注浆技术不能很好地清理桩体低端的沉渣和泥皮,导致桩体不稳固,而灌注桩后注浆技术通过预留注浆管这一方式,很好地固定了桩体低端的沉渣,大幅提高了工程建造质量。
(3)灌注桩后注浆使桩体侧面的沉渣泥皮固定,增加了侧阻力,从而提高了侧阻力的发挥效力。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使注浆全面而匀速的灌注到施工所需要的缝隙中,使桩体侧面的沉渣泥皮得到了固定,从而加固桩体。
(4)桩体整体进行的注浆,导致整个桩体群基底更加牢固,形成一个整体的持力,从而减少沉降等事故的发生,使楼体均匀沉降。
(5)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对桩体底端部位和桩侧部位都进行了稳固化的处理,为提高整体的称重量与荷载量提供了较大的帮助。
(6)桩体的侧后注浆对桩侧的沉渣等物体和周围的土地进行了加固与渗透,使其成为一个相对稳固的整体,从而提高桩基的竖向抗拔力,使地下室等纵向承托力有了更加稳固的保障[1]。
二、灌注桩后注浆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注意根据实际情况准确计算注浆参数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注浆参数的准确与否关乎到工程质量和设备保养等多方面的问题,如果没有确定好注浆参数,将会大幅降低工程质量。
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应用

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应用摘要:将钻孔后注浆技术运用到建设项目中,可以更好地保证钻孔后注浆的顺利进行,从而改善了建设项目的施工环境,并能有效地防止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从而真正地提升了建设项目的建设质量。
在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日趋成熟,施工经验不断丰富,施工工艺不断革新的同时,钻孔后注浆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地被推广,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强对钻孔后注浆施工技术的理解,把握好其施工要领,才能在施工过程中更好地运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应用1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原理采用后注浆法进行钻孔灌注桩法的先决条件是对该方法的理论认识。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将钻孔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可以对桩结构自身的承载力进行有效地提升,从而减少了桩的沉降,从而提升了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与质量。
钻孔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基本原则是:在一定的压力下,利用压浆管将泥浆注入到钻孔后的桩基础底部和侧部,从而改善沉渣、虚土等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力学性能等,促进桩基础与周围岩层土体更好地接触,进而提高桩端阻力。
当桩底区域及周围土体都是粗粒土体时,在进行注浆之后,需要利用胶结作用,将土体与泥浆结合在一起,以增强桩底及桩身的原始土体的强度。
在桩底土体为细粒土的情况下,在进行压浆时,浆液会利用劈裂效应,慢慢地渗透进去,将浆液与细粒土结合到一起,从而构成网状加筋承载土体,对原有土体的强度与刚度进行强化。
假如桩底是未渗透性的中风化基岩,那么在进行压浆的时候,如果没有对其进行适当的控制,那么浆液就会因为受到岩体的限制,而逐步地渗透到沉渣的孔隙之中,并持续地产生浆泡,从而对沉渣颗粒进行挤压,从而使沉渣中的泥浆充填物由于脱水作用而变得牢固。
2灌注桩后注浆技术优势在将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运用到建筑工程中时,灌浆管要嵌入到钢筋笼中。
在等其他施工结束之后,在选择桩的2~30d之内,通过灌浆管进行高压灌浆作业。
在挤压和毛细作用下,注入的泥浆与土壤相结合,从而使得桩体底部泥沙、泥浆与土壤充分密实,从而更加牢固,从而提升桩的承载力,避免桩沉降。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应用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的应用研究摘要:钻孔灌注桩施工有适用范围广、噪音低、不会挤压基础土层、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等特点,但也存在着施工工艺缺陷。
本文通过对后注浆施工的研究,与钻孔灌注桩相比,能提高桩的承载力,减少其变形,另外在经济效益上也可以节约一部分资金。
关键词:灌注桩后注浆应用研究一、灌注桩后注浆技术介绍伴随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建筑基础的承载要求也再不断地提高,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基础如:条形基础、扩大基础、片筏式基础等,已不能满足需求,这些传统的基础处理方法也不再经济、适用了。
取而代之的是: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使用的钻孔灌注桩,和由此而发展出来的灌注桩后注浆法,它们成为现代基础施工技术的主流和中坚。
钻孔灌注桩施工以其适用范围广、噪音低、不会挤压基础土层、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等许多特点,在高层建筑、大型桥梁的桩基础中被广泛使用。
但其本身存在的施工工艺缺陷:即桩底沉渣和桩侧泥皮不能清除,就成为制约单桩承载力和桩身质量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影响到它在工程基础中的进一步应用。
形成孔底沉渣和侧壁泥皮的原因,是由于钻孔机钻孔时所需的泥浆护壁造成的,这是施工工艺不能克服的缺点。
用本工艺施工完成的灌注桩的桩底产生一个泥浆沉渣软弱层而削弱桩端承载力;桩的侧面与基础土体间存在一个泥浆润滑层而减小桩侧摩阻力。
针对这一施工难题,现今采用的后注浆技术,即在桩内预埋注浆管,并在灌注桩混泥土终凝到一定强度后通过预埋的注浆管,用高压注浆泵以一定的压力将预定水灰比的水泥浆压入桩底端和桩侧壁,对桩底沉渣、桩端持力层及桩侧泥皮起到渗透、劈裂、充填、压密和固结的作用,以此来提高桩的承载力,减少其变形。
二、工程应用实例1、工程概况复兴路高架桥是天津西站交通枢纽整体改造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包括一条主线和三条匝道与周边道路相通,构成西站范围内的立体交通网络。
桥梁全长:571.6m、标准宽度:25m,桥梁总面积:17929.74m2。
对跨越西青道的4#和5#墩位的20棵灌注桩采用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施工。
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

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2身份证号:3503211984081****,陕西省3身份证号:3503211981010****,陕西省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是一项常见的技术,其不仅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还能对工程中出现的沉渣情况进行控制,合理运用该项施工技术不仅能提高桩自身的承载力,还能减少浪费获取经济效益。
鉴于此,本文就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1.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原理和作用1.1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基本原理建筑工程中使用灌注桩后注浆能有效控制工程的施工质量,该项技术能有效应对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桩基沉渣和水泥残渣等现象,提高了灌注桩桩基的承受力,并且降低了桩基的沉降程度,有效延长桩基的使用寿命。
因此,该项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很好地满足工程施工的需求,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降低了建筑工程出现安全隐患的概率。
灌注桩后注浆是一种将劈裂注浆与渗透注浆2种技术结合在一起的新型技术。
劈裂注浆是利用注浆管和水泥浆压力改进土壤强度,使桩底周围的分散、不均匀且有杂物的土壤成为密度比较高且紧固的结构。
灌注桩后注浆是将高压水泥通过注浆管灌注到土层,土壤在高压的作用下受到影响,水泥泥浆随着劈裂产生的缝隙流入到土壤,水泥的凝固改变了土壤的性能,提高了灌注桩的承载力,提高了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质量。
1.2灌注桩后注浆的作用灌注桩在钻孔过程中,持力层受到钻头冲击的影响,降低了自身的承载力。
另外,在钻孔过程中产生的沉渣,如果沉渣的厚度超过预定标准,也会降低撞击的承受力并且会增加其沉降量。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能加密夯实桩基的土层,通过提高桩基的承受能力有效解决该问题。
另外,灌注桩钻孔施工过程中,由于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周围会出现一层薄薄的泥皮,泥皮层的水分比较大,能减少桩的摩擦力,当积累的泥皮层较厚时,会软化灌注桩侧摩擦阻力,降低桩的承载能力。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工程技术幸福生活指南70幸福生活指南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卢兴忠琦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南京 210000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地发展,建筑行业也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行业竞争激烈,建筑工程技术也在不断完善。
新的施工工艺层出不穷,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很大程度的解决了传统施工方式产生的弊端,具有噪声小、土质兼容性强等特征,对于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也有着重大的影响。
安全和质量是工程的重点,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不仅能提高工程质量,还能提高施工效率。
本文结合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灌注桩;后注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是建筑施工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施工技术之一,与传统的施工方式相比,他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不但可以增强工程质量,也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适用于各种地质中,比起传统的水泥注浆技术要实用的多。
传统的水泥灌注技术在应用时,经常产生较多的水泥残渣以及逐级沉渣等现象,这样不但工程质量不能得以保证,而且对桩体整体结构产生不利的影响。
因此,对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推广在建筑工程施工活动中起着积极地推动作用。
一、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概述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是指在灌注桩成桩后,从预制在桩内的注浆导管、桩端和桩侧的注浆阀灌入水泥浆,从而加固桩端、桩侧土体,并达到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小沉降的效果。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是渗透注浆技术、劈裂注浆技术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技术,利用劈裂注浆的特点,利用高压使土体产生劈裂破坏,土质产生缝隙,灌注浆体,使浆体渗透到土体经过高压产生的缝隙中,浆体在缝隙中凝固够,起到加固土体,改善土体松散、土质不均匀的作用,从而提升建筑工程的安全性,提高端承力。
二、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优势 1、提高承载力加压是灌注桩后注浆施工中的主要环节,浆体在高压的作用下,对原状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善,通过高压将浆体注入到土体中,加固桩底的沉渣、桩侧的泥皮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桩的承载能力。
建筑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应用

建筑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应用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事业也得到飞速发展,建筑施工技术也有很大进步。
在建筑施工技术中,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对冲(钻)孔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施工;后注浆技术;应用目前各类工程多采用冲(钻)孔灌注桩,该桩型具有适用范围广、设备构造简单、操作方便、不受施工场地限制、施工时振动和噪声影响小等优点,在高层建筑地基处理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随着建筑层数的增加,单桩承载力、桩的直径和长度日益增大。
冲(钻)孔灌注桩这种单一的施工工艺产生的缺陷——桩底沉渣、桩侧泥皮偏厚等成为制约承载力和质量的主要因素。
为消除这些缺陷,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小沉降,国内外把注浆技术引用到灌注桩施工中,桩端、桩侧后注浆技术应运而生。
对后注浆技术中单独进行灌注桩的桩端或桩侧后注浆的研究较多,也比较成熟;但是目前进行冲(钻)孔灌注桩桩端和桩侧联合后注浆的施工经验较少,也没有制定详细的施工要求、方案,而桩端和桩侧联合后注浆对于提高桩基承载力、减小沉降的作用远大于单独桩侧或桩端后注浆。
本文通过一个具体的工程实例介绍后注浆技术在岩溶地区的应用。
1.工程概况本工程框剪结构,15~20层,80 m高,地上建筑面积约30640.46m2。
其中BSK15这根桩地质情况复杂而且桩长达 67m 左右,桩径 1 000 mm,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a=6800kN。
根据设计单位要求需进行桩端和桩侧复式注浆,且采用预埋管的方式进行注浆。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该桩自上而下土体分布依次为杂填土、卵石、含角砾粉质黏土、中风化灰岩、土状强风化砂岩和破碎灰岩,其中灰岩部分夹有连串溶洞,溶洞充填物为含角砾粉质黏土。
BSK15地质柱、注浆管剖面详图如图 1所示。
2.后注浆技术的加固原理冲(钻)孔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是一种辅助施工工艺,它的基本原理是灌注桩成桩过程中通过在桩底部或侧面依靠钢筋笼加劲筋预先绑扎或焊接注浆装置,一般在成桩后2~30d 内,利用注浆装置通过注浆管道注进工程所选用的浆液,对桩侧周围和桩底以下一定范围的土体进行固结,加固桩侧泥皮和桩底沉渣,从而达到提高桩的承载力、完善灌注桩施工中存在的缺陷、降低在建筑使用期间桩基础沉降等效果。
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应用

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应用邢台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中心河北邢台054000摘要: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可用于多种地质土壤中,在工程施工中,不仅可以降低传统施工中出现的桩体沉降等问题,还可以提高桩基础的承载能力,节约建设成本,减少资金投入,促进施工项目的顺利有序开展。
同时,桩身后注浆技术具有操作简便、不需要过多复杂工序等优点,对提高工程进度有很大帮助。
近年来,在我国的大型高层建筑中,因其具有许多优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显示出了它的优越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灌注桩;注浆施工;应用1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优势1.1适用于多种地质、应用范围较广采用后注浆法进行钻孔灌注桩法施工,其优点是:对施工地质条件要求不高,适用范围广。
在施工区域,即便是在恶劣的水文和地质条件下,也可以采用钻孔后注浆的施工技术,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整体基础结构的稳定性。
1.2可有效提高桩体承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后灌浆法,将桩与松散的土壤结合起来,同时将泥皮和沉渣固化于砼之中,并对其进行了持续的加压,以增加其承载能力。
相关数据表明,无论对粗粒土或细粒土,在进行钻孔后注浆的基础上,均能使地基的整体承载力提升30%~150%。
所以,在实践中,使用“前压力后压力”来进行预压具有明显的优势。
1.3节约建设成本与常规灌浆方法比较,桩身后灌浆方法具有管径较小、管壁较短、成孔较深等优点;通过这种方法,可以避开一些地质坚硬、难以穿越的岩土,大大减少了工程的难度,节约了工程的工期,并在较短的时间里达到了与常规方法一样的强度和承载力。
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声波方法对成桩质量进行监控,并采用铺设管线的方法对成桩情况进行检验,为今后的建设奠定牢固的地基。
2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流程2.1钻孔施工在建设项目中,对于采用后注浆的桩基,应先进行钻孔的处理。
在进行钻孔的时候,要根据工程设计的图纸来制定钻孔的标准,在施工的时候,要对钻孔的位置和钻机的底座的角度进行科学的调整,这样才能减少误差,避免产生严重的偏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7-09-08T14:46:55.940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10期作者:周继梅
[导读] 本文针对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使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北海市建筑工程公司广西北海 536000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工程建设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对建筑工程施工有重要意义。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使用不但可以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还能对施工条件起到完善的作用,本文针对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使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灌注桩; 后注浆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施工; 应用;
0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扩大和发展,施工质量备受关注,建筑行业要想获得健康稳定的发展,就要在业内有一个好的口碑,对于施工质量的问题就必须加强管理,建筑行业需要不断完善并发展自己的优势,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灌注桩的优点在于桩长和桩径可以灵活选取,适用于各类土质条件,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基础中。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是目前建筑行业施工中使用的最普遍也最高效的一项技术,它的使用大大的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以及建筑的稳定性。
提高了整体建筑的质量。
因此,建筑行业应该对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进行全面的探讨和分析,不断完善自身的缺陷,汲取别人的长处。
从而发挥其在建筑施工中的最大价值,在保证建筑安全和高质量的同时,促使建筑企业自身得以长远发展。
1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概述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也已经被广大建筑行业所认可,并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主要用到的材料有水泥、水、和浆液水灰,这些材料通过精确的配比,从而完成注浆管的制作,最终对灌注桩进行注浆和浇筑。
该项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的解决传统问题中的桩基沉渣和泥皮问题,使桩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避免建筑工程出现不均匀沉降等问题。
对桩基沉降严重的问题可以不再过分担忧了。
只有建筑物的稳固性得到保证,整个项目的安全性也就能大幅度的提高,才能有效的满足人们对建筑施工质量和安全的要求。
从而也能更有利于整个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2 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施技术应用的优势
建筑工程中的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具有使用范围广、经济效益高、质量高这三种显著优势。
使用范围广体现在它能够适用于各种水文地质,各种岩层都能使用。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拥有显著的优势和不足。
就其优势而言,其施工应用范围极为广泛,既能运用于多种地质当中,还能结合建筑工程特点,进行技术转用。
减少其在固化地质条件中的穿透难度,能有效加快工程进度,保证企业的施工工期。
打破了传统地质条件对施工的限制影响,突破了以往的传统用法,如果通过声波投射法对注浆进行检测,可以确保成桩的完整性,并且在成桩之后的强度可以超过截面钢筋。
对于节省成本是因为采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进行施工,不仅可以保证施工质量,还能降低工程量和施工难度。
通过缩短桩长和减少桩径可以缩短施工进程,有效的降低了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保障了施工方的经济效益。
利用控制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可以进行预防和控制施工中时常发生的物质沉渣等问题。
有效的降低物质的沉降量。
通过该技术在实际施工工程中的效果得出结论,桩基的承载能力与之前相比在原来基础上提高了两倍左右。
由于该技术的显著效果,它的使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3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
3.1 注浆管制作与安装
在建筑工程中采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涉及到多个环节和步骤。
第一步就是注浆管的制作于与安装。
注浆导管应采用钢管,最常用的材料是无缝焊和镀锌管。
之后与钢筋笼加劲筋绑扎固定或焊接。
结合建筑工程的施工特点,依据施工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管材和管径。
注浆管的制作工艺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需要做的是上端花管的制作,在制作过程中,花管内壁可以使用梅花的形状,孔管的直径通常是5一8mm为最佳,注浆管的制作需要以镀锌管或无缝焊管为材料,结合建筑工程特点,进行三段式制作。
运用塑料膜或胶带将花管段包好,确保注浆管的严密性,避免其在施工应用中出现渗漏现象。
如果这些工作不做好将会影响整体施工质量和进程。
其次就是制作注浆管中间的直管,一般情况,所需注浆管的直径为26一31mm;最后就是制作注浆管上不的街头,压浆导管的连接方式是采用套管焊接的方式,在进行焊接施工时应保持连续密闭,焊缝饱满均匀,不能出现丝毫细微的漏洞。
另外,压浆导管上需要有管螺纹、管箍及丝堵,这样才能保障液能够包裹桩身,在浆液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自行脱落。
保证施工操作质量。
3.2 压水实验操作
在建筑工程灌注后注浆施工后7 天,应该进行压水试验,压水试验施工操作是在灌注桩浇筑施工完成后的另一项重要的环节。
灌注后注浆施工后的第七天可以进行压水实验操作,注浆管路、单向阀是本次实验的主要对象,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还需要将周围的泥浆、混凝土以及沉渣等仔细进行清理。
其主要目的是检查注浆管路、单向阀是否畅通。
如果有堵塞,应该及时清理,这样能使混凝土的纯度得以提升,增强其硬度和强度。
在灌注浆施工前进行压水实验,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注浆能冲开覆盖的混凝土。
保证注浆管的可灌性与联能性,从而保证注浆施工的顺利进行。
在进行压实试验时,因为灌注桩端的扩孔系数和桩端的塌孔较大,所以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和操控,对管路疏通情况、冲破压力值的整个试验过程进行准确的记录。
除此之外,注浆阀应具备逆止功能。
它需要承受1MPa 以上静水压力,这样可以保证注浆阀外部保护层有足够的能力抵抗砂石等硬质物的刮撞,并且不会使注浆阀遭受损害。
最终保证注浆施工的顺利进行。
3.3 灌注桩注浆施工
注浆施工时灌注桩注浆技术的最后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整个工程中最关键的部分,在进行注浆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注浆质量,注浆所需要加入的水泥量、注浆压力等,这些因素都将直接影响注浆的最后效果,整个注浆过程必须要通过相应的指标和要求进行灌注。
在知道压水试验结果之后,操作人员根据注浆压力指标对注浆压力进行灌注,如果不合适,需要根据桩长、土体性能、饱和度、地层岩土性状、桩的长度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整,在注浆过程必须依据相应的指标和要求进行灌注。
根据相关施工经验进行严格配比,最终需要达到达到
设计要求。
除此之外,在注浆水灰进行配比时,应该先采用稀浆液,之后再灌注中等浓度浆液和浓浆液,另外,桩端注浆应对同一根桩的各注浆导管依次实施等量注浆,对于群桩注浆宜先外围、后内部。
所以现场技术人员应该严格的控制水泥量、注浆压力的比例,并严格的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施工控制。
由于这是注浆的最后效果,其施工效果会对整个项目工程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水平在不断的提高,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已经成为一种较为先进且实用性强的施工技术,该技术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效率高,简单易操作。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灌注桩后注浆技术为施工工序减小了难度,有效缩短了建筑工程灌注桩施工工期,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较大的作用。
该项技术能对沉渣、泥皮等起固定作用,并能增强灌注桩桩体,可有效提高灌注桩的稳固性。
提高其应用效果,为建筑企业的经济利益的保障起了很大作用,在施工过程中,既能有效保证施工成本,为施工工序减小了难度,又能使施工效率得到有效优化,整体建筑工程的质量也得到显著提升。
因此,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完善并且总结相关技术经验,有效缩短了建筑工程灌注桩施工工期,在施工过程中不断进行技术优化和改革,同样能使建筑企业的施工技术和经济效益得以同步提升。
同时,在应用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进行技术优化和革新,使得建筑企业的施工能力和经济效益得以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唐小芬,探析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J].施工技术,2016( 04) 181.[2]马兵,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3 .[3]熊伟剑.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15,22.[4]任博,试论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J].工程技术,2017(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