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实验(完整版)

中药鉴定学实验中药鉴定学实验[中药鉴定学实验]中药鉴定学实验中药鉴定学的基础理论1 中药鉴定学的含义和任务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订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中药鉴定学实验。
“保质寻新,整理提高”1.1 鉴定中药的品种质量1、品种中药中泛指物种,物种不同、成分不同、疗效不同。
一定品种的中药,是中医治病的物质基矗”虽有良医而药为伪药,则良医无济于事”,影响质量的首要因素。
2、品种混乱的原因:以假充真 1982年陕西省对县以上药材系统523个单位调查,全拾伪品”26种,混淆品、误用品143种,35个县销售的巴载天是羊角藤,22个县的乌梅均为苦李子和山杏。
1995年元月,我们在汉西收到十九种混淆品药材标本,包括金钱白花蛇(2种)、丹皮、土茯苓、五灵脂、前胡等。
多源现象石斛本属10余种大黄同属 3种川贝母同属 4种品种混淆大黄泻热通便,治疗急腹症效好,但一段时间发现毫无疗效,延误病情。
1980年对陕西种植大黄调查,30%面积是波叶大黄,有一个地区全是波叶大黄,大黄属波叶组有抗菌作用但不含泻下成分番泻叶甙。
半夏商品有半夏和水半夏,水半夏无止呕作用。
天南星为天南星属植物的块茎,但半夏属虎掌南星治宫颈癌有效,商品称虎掌男星。
地区习惯用药产生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
全国海风藤—————胡椒科风藤和石楠藤湖北胡椒科风藤和石楠藤-称作“岩香藤”夹竹桃科络石藤——称作“石楠藤”桑科霹雳—————称作“络石藤”松萝科松萝————称作“海风藤”3、品种是变化的物种的本质具有二重性,它既存在又不存在,一方面按形态和生殖的不连续性标准划分的种在自然界有一定普遍性,另一方面至今还没有一个把所有有机体都划分成统一的生物学单位的不连续性标准;种是又间断又连续的,连续的部分发生在种和种的交叉处,变异是多元化的,中间过渡的。
在生态环境改变的情况下品种也发生变化,优劣是量变,真伪是质变。
4、质量:地道药材品种退化、有效成分含量、杂质和有毒物含量、霉变程度。
中药鉴定学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学实验报告学号:20182632**** 姓名:***实习时间:2020.6.29-2020.7.26实习地点:***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指导老师:*** 实习科目:中药鉴定学实验内容:芦荟、金银花的鉴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芦荟、金银花的药材性状特征鉴别2.掌握芦荟、金银花的理化鉴别特征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显微镜、紫外光灯、量杯、滴管2.试剂:三氯化铁、稀盐酸、四氯化碳、甲醇等3.药材:芦荟、金银花三、实验内容(一)芦荟1.性状鉴别:库拉索芦荟,呈不规则块状,常破裂为多角形,大小不一。
表面暗红褐色或深褐色,无光泽。
体轻,质硬,不易破碎,断面粗糙或显麻纹,富吸湿性。
有特殊臭气,味极苦,好望角芦荟,表面呈暗褐色,略显绿色,有光泽。
体轻,质松,易碎,断面玻璃样而有层纹。
以色黑绿或棕黑、质脆、有光泽、气味浓者为佳。
2.显微鉴定:粉末,用乳酸酚装片,老芦荟团块表面有细小针状结晶聚集成团,放置24小时稍有溶解,团块上的结晶依然清晰。
新芦荟团块棕色多角形,表面无结晶附着,放置24小时,全部溶解。
3.成分:老芦荟含芦荟总苷约25%,以芦荟苷为主;还含异芦荟苷,芦荟大黄素。
含树脂约12%,为芦荟树脂鞣酚与桂皮酸结合的酯。
另含多糖混合物以及芦荟多糖等。
新芦荟含芦荟苷(约9%),异芦荟苷,好望角芦荟苷A、B,好望角芦荟苷元。
尚含芦荟树脂A、B、C、D,其中B即芦荟苦素。
4.理化鉴别:①取本品粉末0.5g,加水50ml,振摇,滤过,取滤液5ml,加硼砂0.2g,加热使溶解,取溶液数滴,加水30ml,摇匀,显绿色荧光,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亮黄色荧光;再取滤液2ml,加硝酸2ml,摇匀,库拉索芦荟显棕红色,好望角芦荟显黄绿色;再取滤液2ml,加等量饱和溴水,生成黄色沉淀。
②取本品粉末0.1g,加三氯化铁试液5ml与稀盐酸5ml,振摇,置水浴中加热5分钟,放冷,加四氢化碳10ml,缓缓振摇1分钟,分取四氯化碳层6ml,加氨试液3ml,振摇,氨液层显玫瑰红色至樱红色。
医学中药鉴定学实验课教案

医学精品中药鉴定学实验课教案一、实验课程名称:中药鉴定学实验二、实验课程目的: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对中药鉴定的准确性和熟练度。
3. 加深学生对中药学科的理解,提升他们对中药事业的兴趣和热情。
三、实验课程内容:1. 中药鉴定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学习。
2. 中药样本的采集和保存方法。
3. 中药材的性状鉴定技术。
4. 中药饮片的显微鉴定技术。
5. 中药化学成分的鉴定方法。
四、实验课程步骤:1. 教师讲解中药鉴定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负责一种中药材或中药饮片的鉴定。
3.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样本的采集和保存,教给学生正确的取样方法和保存方式。
4.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运用性状鉴定技术和显微鉴定技术,对样本进行鉴定。
5.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中药化学成分的鉴定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五、实验课程要求:1. 学生必须提前预习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实验内容和目的。
2. 学生必须按时参加实验课程,不得迟到早退。
3.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实验规程和安全规定,不得擅自操作实验设备。
六、实验课程材料与器材:1. 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样本。
2. 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书。
3. 显微镜、显微镜片、显微镜台。
4. 放大镜、解剖工具、样品盘。
5. 化学试剂、实验仪器、实验室安全装备。
七、实验课程注意事项:1. 学生在进行实验前,必须认真检查实验材料和器材,确保齐全完好。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必须注意实验室安全,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和试剂。
3. 学生在使用显微镜时,必须遵循显微镜的使用规程,防止损坏仪器。
4.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得随意离开实验室,如有特殊情况,需向教师请假。
八、实验课程评价:1. 学生实验报告的质量: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和收获等方面的完整性and 准确性。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包括样本采集、保存、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等方面的熟练程度。
中药鉴定学毕业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学毕业实验报告
摘要: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多种中药材的鉴定,掌握中药材的基本鉴别方法和技能,从而更好地了解中药材的质量状况和药性特点,为中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实验内容:选取了多种中药材,包括枸杞子、川贝、黄芪、党参、当归等,采用以下鉴定方法进行检验:
1、外观鉴别:通过观察药材的色泽、形态、大小、质地等外观特征,初步判断其品质好坏和真伪情况。
2、气味鉴别:通过闻草药的香味或异味,分辨草药的质量和品种。
3、化学鉴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化学分析方法,检测药材中的有效成分,确定其品种和含量。
4、显微鉴别:采用显微镜观察药材的细胞组织结构、表皮特征等,以判断其真伪和品质等级。
实验结果:通过对多种中药材的鉴定,我们成功地掌握了中药材的基本鉴别方法和技能,有效提高了我们对中草药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我们也发现,不同的中药材在外观、气味、化学成分和显微特征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需要通过科学的鉴定方法进行准确的判别和鉴定。
结论:中药材的鉴定是中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掌握中药材的鉴别方法和技能是中药学专业人才必备的技能之一。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中草药的质量和药性特点,也为今后的中药学研究
和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医学中药鉴定学实验课教案

医学精品中药鉴定学实验课教案一、课程背景中药鉴定学是中医药学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旨在识别、鉴别和评价中药的真伪、优劣。
本课程通过实验课的形式,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中药鉴定方法与技术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具备专业素养的中医药人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药鉴定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意义。
2. 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如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
3. 学会使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中药鉴定,如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
4.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5. 增强学生对中医药事业的热爱,提高传承和创新中医药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1. 中药鉴定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2. 中药的性状鉴定3. 中药的显微鉴定4. 中药的理化鉴定5. 现代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药鉴定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意义,以及各种鉴定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演示法:教师示教,演示各种鉴定技术的操作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
3. 实践操作法: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进行中药鉴定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4.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中药鉴定学教材。
2. 实验材料:提供各种中药样本、实验仪器和试剂。
3. 多媒体教学资源: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阅相关的中药鉴定学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讲授16课时,实验操作16课时。
2. 教学计划:第1-4课时:介绍中药鉴定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意义。
第5-8课时:讲解中药的性状鉴定,包括外观、气味、滋味等。
第9-12课时:学习中药的显微鉴定,包括细胞组织学、粉末显微镜等。
第13-16课时:了解中药的理化鉴定,如比重、硬度、溶解度等。
第17-20课时:学习现代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如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
中药鉴定学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学实验报告中药鉴定学实验报告引言: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药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中药鉴定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对中药进行鉴定和评价,确保中药的质量和疗效。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某种中药的鉴定,探讨中药鉴定学的实验方法和过程。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某种中药样品、显微镜、显微镜玻片、显微镜盖玻片、显微镜载玻片、酒精、甘油、石蜡、碘酒、石蜡刀、显微镜标本夹等。
实验方法:1. 外观鉴定:观察中药样品的外观形态、颜色、气味等特征。
2. 显微镜鉴定:将中药样品切片,放在显微镜载玻片上,加一滴甘油,盖上显微镜盖玻片,放入显微镜中观察细胞结构和组织特征。
3. 化学鉴定:利用化学试剂对中药样品进行反应,观察颜色变化、沉淀形成等现象。
4. 薄层色谱鉴定:将中药样品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涂抹在薄层色谱板上,放入色谱槽中进行分离,用紫外灯照射,观察色谱带的形成。
5. 红外光谱鉴定:将中药样品制成适当的片剂,放入红外光谱仪中进行扫描,记录红外光谱图谱。
实验结果与讨论:1. 外观鉴定:中药样品呈黄褐色颗粒状,具有特殊的香味。
2. 显微镜鉴定: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中药样品中存在大量的细胞,细胞壁清晰,细胞核明显。
3. 化学鉴定:用碘酒滴在中药样品上,观察到样品表面出现紫黑色沉淀,说明中药样品中含有淀粉。
4. 薄层色谱鉴定:在薄层色谱板上观察到中药样品出现多个色谱带,每个色谱带代表一种成分,通过对比标准色谱带,初步确定中药样品中的主要成分。
5. 红外光谱鉴定:通过对比红外光谱图谱,确定中药样品中存在的化学键和官能团,进一步确定中药样品的成分。
结论:通过对某种中药样品的鉴定,我们初步确定了该中药样品的外观特征、细胞结构、化学成分等。
这些鉴定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中药的质量和疗效提供了基础。
同时,本实验还展示了中药鉴定学的实验方法和过程,为学生们提供了实践操作的机会,增加了对中药鉴定学的理解和认识。
(中药学)中药鉴定学实验讲义

中药鉴定学实验讲义实验一组织制片技术与显微测量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徒手制片、粉末制片技术。
2.掌握中药的显微测量法。
3.掌握大黄的显微鉴别特征。
4.熟悉永久制片、整体封固制片、表面制片的制片方法。
5.识别所列中药标本。
二、实内容验1.徒手制片:(橘皮的徒手切片)动作要快,切片薄而完整。
2.粉末制片:用木签取大黄粉末少许,放于一个载玻片上(中央),滴加水合氯醛2-3滴,用木签搅匀,在酒精灯上先均匀受热,然后把粉末置于酒精灯的外焰处加热,水合氯醛刚沸就马上移开,添加水合氯醛防止蒸干。
加热至粉末组织变为透明即可。
待玻片稍冷再滴加稀甘油一滴,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纸擦干净盖玻片周围。
于显微镜下观察。
3.大黄粉末特征观察:(1)草酸钙簇晶(众多,棱角大多短钝);(2)淀粉粒(大多圆球形,脐点常呈星状和十字状);(3)网纹和具缘纹孔导管(具缘纹孔椭圆形或斜方形)。
4.显微测量定标:摄测微尺图片(拍摄时注意尽量保持测微尺水平)——图片保存——打开保存的测微尺图片,点击工具栏上的图标——点击添加按钮——画线,计算实际距离(多次测量)——保存入库完成不同放大倍数下显微标尺的定标数据测量及标注:打开图片文件——设定倍数(单击工具箱中的定标)——选择定标号(当前倍率改为“是”)——测量测定大黄粉末中簇晶和淀粉粒的直径:选最大、最小和常见的中等大小的簇晶和淀粉粒各五粒,进行测量。
最后取平均值作为淀粉粒和簇晶的直径最大、最小和最常见值。
5. 观察所列中药标本三、实验报告要求1.绘大黄粉末组织的显微特征图。
2.记录定标过程,记录大黄簇晶、淀粉粒的直径测定结果实验二中药挥发油的含量测定一、目的要求1.掌握中药挥发油测定的原理2.掌握中药挥发油测定的两种方法3.了解中药挥发油测定的意义二、基本原理将含挥发油的中药与水共同蒸馏,在低于100℃时,挥发油与水一起蒸馏出来,凝集于刻度管中,冷却后,油水自动分离为两液层,根据刻度可以读出样品中挥发油的含量。
《中药鉴定学》实验内容36学时

实验项目一:粉末制片技术和大黄的鉴别1、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粉末制片技术的方法(2)掌握大黄的粉末特征(3)掌握大黄的理化鉴别2、实验内容(1)应用粉末制片技术观察大黄的粉末结构特征粉末制片法将生药粉末制成显微观察片的一种方法粉末制备:将大黄用粉碎机粉碎成粉末,再用药典规定的5-6号筛子过筛,使粉末较细而均匀,有利于制片观察。
制片试液选择:若需观察薄壁细胞、淀粉粒、油滴或黏液细胞时,加水或醋酸甘油作试液。
若观察纤维、石细胞、导管、晶体等,加水合氯醛试液透化,有利观察。
大黄粉末:淡黄棕色。
1)草酸钙簇晶众多.棱角多短钝。
2)大型导管多为网纹,非木化或微木化,少有具缘纹孔导管及细小螺纹导管。
绘图(2)大黄的理化鉴别微量升华:大黄粉末微量升华得黄色针状结晶,高温则得棱状至羽毛状结晶。
3、实验仪器仪器:生物显微镜、酒精灯、盖玻片、载玻片、镊子、解剖针、吸水纸、火柴、绘图铅笔、铁片、金属圈、石棉板。
试剂:水合氯醛、甘油、水药材:大黄粉末4、实验学时 4学时实验项目二:表面制片技术和甘草粉末鉴别1、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表面制片技术(2)掌握补骨脂的表面特征(3)掌握甘草的粉末特征2、实验内容(1)应用表面制片方法观察补骨脂的果皮特征表面制片方法系将表皮组织制成显微观察片的一种方法。
适用于观察叶片、花瓣、花萼的表皮组织的形状、气孔、腺毛、非腺毛的类型和角质层的纹理以及各种细胞内含物等的显微特征。
补骨脂:壁内腺:类圆形,表皮细胞多达数十个至百个,中心细胞较小,多角形,周围细胞径向延长,辐射状排列,腺体腔内有众多油滴。
绘图(2)应用粉末制片技术观察甘草的粉末结构特征在载玻片上加水合氯醛2-3滴,放入粉末,并用镊子尖头或解剖针搅拌均匀,用镊子夹住玻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见冒烟起泡时立即取下,切勿烧干,再加水合氯醛试液l-2滴,重复2-3次,见粉末颜色较浅组织透明后,再加1-2滴水合氯醛试液,防止片内结晶.再盖上盖玻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羽毛状黄色结晶 → 加碱溶解并显红色。
作业
1. 记录大黄的 组织、粉末 特征,绘制 大黄粉末图。
2. 记录大黄理 化鉴别结果。
器和物镜转换器等。
使用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及注意点
观察前的准备工作
正确拿放显微镜 → 检查各部件是否完整和正常 → 对各部件进行必要的清洁。
低倍镜的操作方法
调视野(对光) → 装片 → 调节焦距 (粗调节轮找到物象,细调节轮调节物象清晰)
高倍镜的操作方法
低倍镜下选择物像,移至视野中心,换转高倍镜,转动细调节轮使物象清晰。 (若高、低倍镜视野中心不重合,需进行校正。)
显微镜是观察细胞的主要工具。根据光源不同,可分为光学显微镜 和电子显微镜两大类。前者以可见光(紫外线显微镜以紫外光)为光源, 后者则以电子束为光源。
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普
照明系统:包括光源和聚光器。
通
生 物 显
光学放大系统:由物镜和目镜组成, 是显微镜的主体。
微 镜
机械装置:用于固定材料和观察方便,
包括载物台、推动器、调节
– 显示立体结构可用透视线条来表示。
– 各部位应先画出引线再注文字。图下 需注明图的名称、部位和放大倍数。
• 徒手绘图法的步骤:
– 选择最典型的标本或结构。
– 仔细观察各部位的形状、结构和之间 的比例关系。
– 用较淡的铅笔(2H) 画出各部位的比 例关系和轮廓草图,反复对照修改, 再用较浓的铅笔(HB)绘出修改图。
中药鉴定教研室 刘薇
实验一
中药鉴定常用实验技术、大黄的鉴定
内容提要
显微镜的使用 粉末制片法 组织简图、粉末图的绘制法 实验报告的格式 大黄的鉴定
目的要求:
掌握粉末制片方法;掌握大黄的组织、粉末鉴别特征和理化鉴别方法。 熟悉生物显微镜使用方法、显微作图方法及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
一、显微镜的使用
光源的调节
调节反光镜(或直接调节光线的明暗) 、升降聚光器 、调节光栅等。
注意事项
养成双眼观察的习惯;观察标本先低倍后高倍;保持显微镜干燥、清洁。
瞳距调节
屈光调节
二、粉末制片法
粉末制片是鉴定中药材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简便快速, 主要鉴别细胞的形态特征。
• 粉末的制备
方法:粉碎 → 过筛 → 混合均匀备用 细度:中药材通过药典4~5号筛(孔径0.17~0.25mm)
图的注解:
① 在靠近各类组分图的 附近标上番号;
② 图下注明图的名称、 放大倍数;
③ 按图中番号注字,番 号下角用缩写符号“.”
番泻叶粉末图(10×40)
1.表皮细胞及平轴式气孔 2.非腺毛 3.晶鞘纤维 4.草酸钙簇晶
四、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
实验次数及名称
学生姓名
年级及专业
学号
日期
一、材料来源
二、实验内容(根据所做实验,选好如下内容)
1.性状鉴定:注意描述次序,主要鉴别特征或对比主要鉴别特征,文字要
精简,重点要突出。
2.显微鉴定
组织:注意由外到内的观察和描述,各部的比例,结构特征及内含物的
情况等。
粉末:首先观察记录粉末的颜色、气味,有的还需注意质地。显微镜下
需注意各组分的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多少等,并绘图表示。
3.理化鉴定:着重记录反应条件,反应中发生的现象及产生的结果。
中成药通过药典6号筛(孔径0.15mm) 要求:样品具有代表性;全部过筛;混合均匀。
• 粉末制片
一般装片:取粉末少许,用蒸馏水或甘油醋酸试液装片。可观察细胞 中的不溶性物质如淀粉粒、脂肪油滴、色素颗粒等。凡含淀粉粒的 粉末进行鉴定时,必须先按此法进行装片。
水合氯醛处理装片:取粉末少许 ,用水合氯醛试液反复加热处理,
五、大黄的鉴定
(一)材料来源:大黄: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 的根及根茎 (二)实验内容
1.组织(根茎横切面):注意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的特征,黏液腔的分布, 详细观察髓部异型维管束的构造。 韧皮部散有黏液腔,木质部导管稀少,髓部大,其内散生内韧式的异型 维管束,射线呈星状射出。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大型草酸钙簇晶。
2.粉末:黄棕色,气特异。
① 大型草酸钙簇晶,棱角多短钝。 ② 大型的网纹导管,非木化或微木化(木化染色:间苯三酚 + 盐酸→红色)。 ③ 众多的淀粉粒,单粒呈圆球形或长圆形,脐点多星状,复粒由2~7分粒组成。
3.理化鉴别(检查蒽醌类成分)
① 荧光试验:大黄乙醇浸液于滤纸上→ 45%乙醇扩散 → 365nm紫外光灯下观察不得 显持久亮紫色荧光。
组织简图 显微图的类型 组织详图
粉末图
组织简图的绘制
组织简图是用来表示在低倍镜下所见各种组织和某些特征的位置、 分布情况和比例关系的组织构造图。用各种不同的符号代替各种组织和 某些特征。观察简图能清晰地了解该器官组织构造的全貌。
• 绘制组织简图的一般原则:
– 一切结构均用线条来表示。
– 所有结构线条不能用尺或其他圆规或 曲线板等工具代画,必须徒手作图, 以表示生物的自然形态。
– 画引线,注字。
薄荷(茎)横切面简图 18.韧皮部
9.橙皮苷结晶
粉末图的绘制
粉末图是用来表示高倍镜下所见细胞及内含物的特征的详图。要 求细胞的形状、壁的厚薄、纹孔和层纹等都要尽可能的绘清楚、准确, 并将显微镜下观察的主要特征按类别画出来。
然后滴加稀甘油封片。水合氯醛试液可除去细胞中的淀粉,油脂等, 增加细胞壁的折光率,还能使萎缩的细胞壁膨胀,从而使细胞的形 态更加清晰。
三、显微图的绘制
目的:补充文字记述的不足
显微摄影:准确真实,但需设备,且主次不分、视野有限, 使用局限。
显微绘图:突出主要鉴别特征,可将所有特征集中表示,表 达清晰,易于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