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老汇音乐剧的盈利模式和版权比例
美国百老汇音乐剧艺术特征分析

美国百老汇音乐剧艺术特征分析百老汇音乐剧是一种集合音乐、舞蹈、歌唱、剧本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的艺术形式,早在20世纪初期就已经开始在美国流行。
作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百老汇音乐剧不仅在美国本土备受欢迎,而且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一、百老汇音乐剧的音乐特征百老汇音乐剧的音乐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特征主要如下:1.融合了多种音乐风格百老汇音乐剧通常融合了多种音乐风格,包括爵士乐、布鲁斯、流行音乐、摇滚乐等,这些音乐风格可以在一个作品中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例如《猫》的音乐就融合了流行音乐、爵士乐、摇滚等多种音乐风格,展示了它的多元化特点。
2.音乐情感的表现音乐是百老汇音乐剧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音乐的创作和演绎方面,百老汇音乐剧在表现音乐情感上有独特的优势。
百老汇音乐剧的音乐通常可以表现出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表现出萨拉娜和公爵的这对恋人之间的情感矛盾,萨拉娜情感失落而公爵则困惑犯愁,这种情感是通过音乐来表现的。
3.音乐与剧情的紧密联系百老汇音乐剧的音乐与剧情的联系十分紧密,音乐彰显了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内心感受,更能够产生观众的情感共鸣。
例如,《音乐之声》中的“Do-Re-Mi”和“Edelweiss”等歌曲,虽然只是单纯的歌曲,但它们却增加了对剧情的理解和情感上的联系,这样就更能够吸引观众。
1.多样化的舞蹈风格百老汇音乐剧的舞蹈风格多样化,包括芭蕾舞、爵士舞、探戈舞等,这些多样化的舞蹈风格与音乐的融合更加丰富了其艺术表现形式。
2.剧情与舞蹈紧密结合百老汇音乐剧的舞蹈与剧情的结合紧密,通过舞蹈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可以更加生动地表达故事情节。
例如,《黑白情人节》的洛元与温妮之间的舞蹈情节,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其骨感、美感和人物角色的互动关系,从而更清晰地把故事主线展现出来。
1.主题丰富多彩百老汇音乐剧的主题非常丰富多彩,从青少年的成长故事、儿童的童话幻想到社会现实的批判性剧本、历史剧等。
国际文化贸易——以国际演艺业为例

进行利润分红。 (3)如果经营破产倒闭,投资人可以将清算的剩余资本按股本占有比
例赎回或进入市场流通。
内百老汇与外百老汇法律意义上的区别
非营利剧院 (1)具有公益性质的事业,其来自各方面的资助费用一律免税,自身 的经营收益同样可以享有免税优惠。 (2)经营获得盈利,利润所得不能分配,只能用于事业再投入。财务收 支情况需要公开透明,公众通过登录可以查询到 所需要的非营利组织的收支情况。 (3)如果经营破产,清算的剩余资本属于社会公共财产。
百老汇、伦敦西区经营模式对比
Broadway
West End
盈利性剧场 非营利性剧场
盈利性剧场
非盈利性剧场
场地规模
大型
中小型
中小型
大型
门票价格
200美元以上
集中于20-40美元
集中于25-50英镑
集中于10-20英 镑
资金来源
风险投资、票 社会资助、票房收 票房收入、部分政 票房收入,政府
房收入
入、政府补贴
“从概念上讲,可交易的文化实体可被定义为能生产或分配物质资源的产品和服务,这 些产品和服务能通过音乐、文学、戏剧、喜剧、文档、舞蹈、绘画、摄像和雕塑等艺 术形式娱乐大众或激发人们思考。”
范围:
一、生产与销售以相对独立的物态形式呈现的文化产品的行业(如生产与销售图书、报 刊、影视、音像制品等行业);
二、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如戏剧舞蹈的演出、体育、娱乐、策划、经纪业 等);
非盈利剧场生存法则——扶持政策
1、免缴营业税 2、享受政府资助 3、享受公司、个人捐助 4、享受邮件、广告、购物的优惠政策 5、凡赞助非营利文化艺术机构的公司、企业、个人,其赞助款
百老汇音乐剧《猫》的赞助招商合作方案与商业回报

一、独家总冠名赞助1、形象名誉回报:*联合主办单位,并以独家冠名单位身份冠名本次音乐剧《猫》在杭州的全部8场演出,如“冠名单位及产品——大型音乐剧《猫》*冠名赞助商是唯一的,享有排他性。
*冠名单位形象将突显在音乐剧的大量各类宣传和广告中。
*优先享有音乐剧《猫》各类赞助回报。
*冠名单位有权在任何商业用途中以独家总冠名赞助商名义使用该音乐剧名称(但在宣传广告中不可单独出现“猫”的名称及肖像)2、媒体、印刷品广告回报(2009年4月—10月)*都市快报个通栏广告重点体现冠名单位*钱江晚报个通栏广告重点体现冠名单位*今日早报个通栏广告重点体现冠名单位*青年时报个通栏广告重点体现冠名单位*每日商报个通栏广告重点体现冠名单位*省市主要电视台大型音乐剧《猫》的广告中(不少于次,秒),重点体现冠名单位。
*省市主要广播电台大型音乐剧《猫》的广告中(不少于次,秒),重点体现冠名单位。
*杭州大剧院官方网站、中演票务通网站(中国最大的票务网站)、快票网、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官方网站、杭州市民卡中心官方网站、浙江在线、文广新局、浙江都市网、浙江艺术网、杭州网、中国绿线、生活365官方网站、易聚网等网站广告,重点体现冠名单位。
*杭州辆公交车移动电视广告中(不少于次,秒),重点体现冠名单位。
*杭城主城区东西南北中大型户外墙体喷绘广告各一块。
*杭城贯穿城市南北高架路上旗杆广告50块。
*在杭州主要地段的艺校、琴行及商宇,沿西湖高档休闲、餐厅、娱乐场所;图书馆、青少年发展中心等休闲场所广告,重点体现冠名单位。
*杭州主城区各中高档社区灯箱广告(不少于个社区),重点体现冠名单位。
* 份精美单页,份精美海报,份精美票托(全省、全市主要商业地区,人口稠密地区,2-3个月),重点体现冠名单位。
*中国移动、联通用户短信广告(不少于40万名用户),重点体现冠名单位。
3、现场回报:*杭州大剧院外巨型喷绘1幅(30天,100平方米左右)*剧院现场电子大屏幕滚动播放赞助商广告片(60秒,30天,每天不少于30次)*在演出场外设立标牌,刊登赞助单位品牌形象*在演出场外设立赞助单位产品展示台*可在音乐剧现场座位上发放宣传材料、小纪念品(如带有冠名单位标志的物品),该物品须经剧院方认可。
百老汇演出商业模式

8
中美合作打造东方百老汇,引入百老汇经典剧目在中国 巡演,逐步实现‘本土化’并发展中国自己的音乐剧
北京东方百老汇国际剧院管 理有限公司:
由北京时代新纪元文化传播 公司和美国最知名的剧院管理 和音乐剧制作公司尼德兰德环 球娱乐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
第一家专注于国内的剧院基 础建设和百老汇经典音乐剧制 作和运营的公司,还将首次尝 试在国内建立剧院院线
7
百老汇音乐剧的商业模式——建立院线,规模运 作实现产业化运作,保证经营持续稳定发展
百老汇剧院区的38个剧院在 财务上是相互独立的,而且 大部分是商业性的剧院
1930年成立美国剧院和制作人联盟(League of American Theaters and Producers,Inc.),作为美国商业剧院业的行业协会
►剧院与剧目之间的映射关 系:某一剧院专以经营某剧 而闻名。这种运作方法其实 也是由于音乐剧本身舞台、 灯光等制作的复杂性,这些 固定的道具布景除了巡回演 出之外,一般是不会搬到别 的剧院使用的。由此也形成 了非常独特的百老汇音乐剧 运行模式
5
►百老汇剧院区上演的 剧目有6大类,根据所占 比例,依次为音乐剧、 音乐喜剧、话剧、喜剧、 舞蹈音乐会和个人秀
在国内较为成熟的地区剧院 用系列化、集约化、类型化的 运营与管理模式运作百老汇音 乐剧剧目,带动中国主流剧院 进入国际制式的剧院运营机制
商业计划: 针对中国市场,公司将中国地区的平均票价定在40美金即300多人民币; 以北美演出季模式,在国内上演一系列百老汇音乐剧; 07年开始,东方百老汇将举行长达18-20个月的演出季,带来《国王与 我》、《音乐之声》、《第四十二街》等经典百老汇剧目; 出资改建剧院与国际接轨 建立剧院院线,以资本性、植入性为院线合作基准,用演出项目系列化、 整合行销运营为基础合作条件,全面开放剧院资源; 在第一年建成至少有11家剧院组成的院线,并将在今后五年将院线规模扩 大到23家剧院,涉及的地域范围不仅包括上海、北京和广州等大城市,也将 涵盖国内主要的二级城市; 目前在中国做百老汇音乐剧还是有风险的,因为中国还没有成熟固定的音 乐剧消费群体,合伙人都很清楚,三年之内不会盈利。现在的目标就是培育 观众群赔钱培育中国音乐剧观众群,为了三年之后形成的固定音乐剧消费群 持续稳定地为公司带来利润; 建立会员制式的预订票系统,培养观众习惯性娱乐消费;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东方百老汇公司还在和央视联系; 将在中国本土建立百老汇音乐剧人才库,挑选演员,并预备送到美国进行 培训
美国百老汇音乐剧艺术特征分析

美国百老汇音乐剧艺术特征分析美国百老汇音乐剧是世界上最为著名和有影响力的音乐剧形式之一。
自19世纪末起,百老汇音乐剧以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和深远的影响力,吸引了全球观众的目光。
本文将从音乐、剧情、舞蹈和舞台艺术等方面分析百老汇音乐剧的艺术特征。
百老汇音乐剧的音乐是其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
音乐剧通常以歌曲和音乐作为故事情节的推动力。
百老汇音乐剧的音乐风格多样,包括流行音乐、爵士乐、蓝调、摇滚乐等,能够满足不同观众的口味。
音乐剧的歌词通常简洁明了,便于观众理解和记忆,有助于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情感的表达。
百老汇音乐剧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戏剧性,能够与故事情节紧密结合,为观众营造出真实的感觉和情感共鸣。
百老汇音乐剧的剧情也是其独特的艺术特征之一。
音乐剧的剧情通常以歌曲和舞蹈为主线,以人物的情感冲突和成长为基础,通过展现生活中的各种困境和挑战来吸引观众的关注。
百老汇音乐剧的剧情深入人心,富有戏剧性和悬念感,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共情,使他们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变化和成长历程,从而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
百老汇音乐剧的舞蹈也是其独特的艺术特征之一。
音乐剧的舞蹈通常以表达人物情感和故事情节为主要目的,能够通过肢体语言和动作表达角色的内心感受和心理变化。
百老汇音乐剧的舞蹈非常注重舞者的表现技巧和形象塑造,通过精湛的舞蹈技巧和舞台形象来吸引观众的视觉注意力,并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展现增添了新的层次和深度。
百老汇音乐剧的舞台艺术也是其独特的艺术特征之一。
音乐剧的舞台艺术包括舞台设计、灯光效果、服装和化妆等方面,能够通过视觉和听觉效果来营造出戏剧性的氛围和情感氛围。
百老汇音乐剧的舞台艺术非常注重细节和真实感,能够通过舞台艺术来让观众沉浸于故事情节和人物世界之中,并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
美国百老汇音乐剧具有丰富多样的音乐风格、深刻的剧情情感和表达、精湛的舞蹈表演和独特的舞台艺术,这些艺术特征使得百老汇音乐剧成为世界上最为具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艺术形式之一。
国外演艺公司案例1——美国百老汇

美国百老汇的经营状况美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地位:世界文化产业头号强国美国百老汇的国内地位:百老汇歌剧已成为纽约市文化产业中的支柱之一第一部分:美国文化产业特点●经营特点1.重视版权保护2.面向全球市场的产业发展理念,充分吸收世界文化资源和各国人才。
3. 市场化程度高。
因为美国本身历史较短,自身没有文化传统和文化习惯,所以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容易创造新事物,美国文化产业一开始走的就是市场化的道路,文化产业产品都是商品。
4.实用主义倾向明显。
美国是一个实用主义国家,文化产业重实用性,以娱乐和服务大众为主,受众接触文化产品以获得娱乐为主。
“对大多数公众而言,看电影不是一种定期习惯,只有当影片是场面宏大的巨片时他们才会观看”。
[6]5.以强大的科技为后盾。
文化产品科技含量高。
以电影为例,美国人将电影从戏剧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以自觉使用大量的科技特效为特点。
现在的电影也大多受美国模式影响。
6.多样化传播手段。
将生产出的文化产品数字化,通过美国强大的传媒机构,瞬间渗透到世界各地。
7.外向型。
瞄准世界市场制作文化产品,不具有太多本地特色,产品可以迎合世界各地的大众。
●组织特点1.理事会:表演艺术演出团体的最高机构是理事会,由各界著名人士组成,重大事宜均由理事会决定。
理事会负责招聘剧团的艺术指导和行政经理。
2.艺术指导:负责剧团的演出和演员等一切与艺术创作有关的事宜。
3. 行政经理:负责所有的经营性事务,包括市场发展、票务财务等。
第二部分:美国百老汇经营介绍百老汇剧院群坐落在纽约市曼哈顿岛中心地带,人们在谈及戏剧文化时所指的“百老汇”均特指这片地区所涵盖的密集的剧场群及其戏剧产业。
百老汇集团所经营的戏剧产业包括演出相关的创意、制作、表演、宣传、售票、融资投资、法律服务、人才培训、行业管理等完整的体系和产业链。
一、百老汇戏剧产业园概况1 历史简介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短短20年里,围绕着时报广场和百老汇大街的戏剧区,出现了80多座正规剧院。
美国百老汇音乐剧艺术特征分析

美国百老汇音乐剧艺术特征分析百老汇音乐剧是美国最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舞台艺术形式之一。
它在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同时也延续了传统的音乐剧表演风格。
以下是对美国百老汇音乐剧的艺术特征的分析。
音乐剧是一种综合艺术形式,融合了音乐、舞蹈和戏剧。
音乐是百老汇音乐剧的灵魂,通过歌曲和配乐来展现故事情节和角色的内心世界。
舞蹈也是百老汇音乐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精彩的舞蹈编排和动作表演来展示故事情感和表达角色性格。
戏剧元素通常通过对话和表演来呈现,结合音乐和舞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形式。
百老汇音乐剧注重演员的表演和演技。
演员的声音培训和表演能力是成功演出音乐剧的关键。
他们需要能够通过歌唱、对话和舞蹈来传达角色的情感和角色的复杂性。
演员通常具有出色的音乐才华和声乐技巧,擅长演唱各种音乐类型,如流行、摇滚、爵士等。
他们还需要具备出色的舞蹈技巧和戏剧表演能力,以充分展现角色的动态和情感。
百老汇音乐剧在剧本和故事情节方面具有创新和原创性。
百老汇音乐剧不仅通过改编经典文学作品和电影来创作剧本,还创造了大量具有独特故事的原创音乐剧。
它们经常涉及到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和人类情感,让观众在欢乐和娱乐的同时思考和反思。
剧本的创作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是音乐剧艺术的关键要素,它们必须使观众产生共鸣并引起他们的兴趣。
第四,百老汇音乐剧注重舞台艺术设计和制作。
音乐剧的舞台设计包括舞台布景、灯光设计、服装设计等,它们都是为了营造适合剧情发展的氛围和环境。
舞台和道具的设计要符合剧本的需求和故事背景,通过视觉效果激发观众的情感和想象力。
音乐剧的制作还需要配乐、音效、化妆和特殊效果等,以增强表演的质量和观赏性。
百老汇音乐剧是现场表演的艺术形式,背后需要团队的协作和合作。
剧中的演员、乐队、舞者、导演和制作人等各个角色都需要密切合作以呈现出完美的演出。
百老汇音乐剧的制作周期是一个复杂而耗时的过程,包括创作、排练、舞台化和表演等环节。
所有参与者的专业技能和艺术才能都是成功演出的关键。
百老汇音乐剧《音乐之声》的传播过程初探

4鞠 虹:百老汇音乐剧《音乐之声》的传播过程初探百老汇音乐剧《音乐之声》的传播过程初探鞠 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4)作者简介:鞠 虹(1981-),女,汉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讲师,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研究方向为艺术传播。
【摘 要】音乐剧是风靡世界的艺术形式之一,而百老汇音乐剧《音乐之声》自上演之初就深受好评,更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历久弥新,得到了世界范围内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本文从《音乐之声》的传播过程出发,希望能够找寻音乐剧的传播规律,从而为我国音乐剧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音乐剧;《音乐之声》;传播过程中图分类号:J80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3-0004-03随着《猫》《歌剧魅影》《狮子王》等著名音乐剧目在中国的上演,中国观众也开始逐渐了解和欣赏这一风靡世界的艺术形式。
音乐剧的发展已有百年历史,其顽强的生命力源于兼容并蓄、吐故纳新。
它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欧洲喜歌剧、轻歌剧、歌舞杂剧、滑稽表演等舞台艺术形式,并能够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融入民歌、情歌、摇滚乐、乡村音乐、迪斯科舞曲、爵士乐等多种音乐风格。
在舞台演出时,音乐剧亦能借用高科技手段创造出豪华炫目的舞台布景和震撼的音响效果,给观众带来视听盛宴。
相对于歌剧而言,音乐剧更具有亲和力;相对于通俗艺术而言,音乐剧又更为雅致。
这种介于通俗和高雅之间的特性成为音乐剧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重要原因之一。
《音乐之声》是20世纪50年代百老汇音乐剧的“黄金组合”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dgers)和小奥斯卡•哈默斯坦(Oscar HammersteinII)合作编创的。
该剧于1959年11月16日在百老汇首演,一经上演即获得巨大成功,成为20世纪50年代公演时间第二长的音乐剧,并于1960年获得第14届托尼奖最佳音乐剧、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等6项大奖、1979年劳伦斯•米格纳奖以及1998年托尼奖最佳复排音乐剧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老汇音乐剧的盈利模式和版权比例
通常,一部大制作的音乐剧的投入与收益,通常由三方承担:制作人、投资人、版权控制方。
制作人是首先产生制作音乐剧想法的个人,在看了剧本和了解多方情况之后,制作人会决定是否去制作剧目。
在制作人下定决心制作之后,就要开始安排如下各类事项了。
•核算制作成本,为剧目寻找投资人
•决定主创人员的团队(导演、作曲、作词、编舞、舞美设计、灯光设计、音响设计、编曲等等)
•确定财务预算;一方面是剧目创作预算,此费用一直要计算到剧目首演之日(比如剧本与音乐创作、舞台布景道具与服装,寻找演员与排练等)。
另一方面是每周运营费用(包括演员薪水、剧场租赁、预测票房将达到怎样的销售情况才能够保本等)
•预定剧院来演出该剧
•与创作团队商议收益协议(包括劳务费用和版税协议)
•整理制作财务记录
制作人可以自己投资,但一般不会这样做。
制作人的风险在于还不知道是否能有回报的情况下,便需要投入自己及其他人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别人投入的时间需要由他来支付费用)。
如果剧目不成功或不盈利,那么制作人将拿不到一分回报。
投资人是上演一部剧目,为剧目制作提供所需资金的人。
他们的投资数额往往较大,制作剧目的花费都要由他们来承担。
投资人数量往往不受限制,有些剧目的投资人甚至可以多达上百人。
投资人与制作人在工作上一般相互独立。
版权控制方指将创作的想法变成现实的创作人员。
这些人员通常为剧目的主创人员(如导演、作曲、作词、剧本创作等),由制作人来确定主创人员的数量与版税的分配比例。
相比较他们的投入时间而言,这些主创人员通常在制作前期拿很少的钱,到了演出运营后再分享版税。
每个人版税的多少取决于剧目的成功程度以及
事先谈好的分配方式。
如果剧目成功,版权控制方可获得很大的回报,反之如果失败,他们就获取很少。
关于投入与盈利的分水岭
在商业戏剧的制作和运营中,有两个鲜明的财务阶段:
1.制作前期——这个阶段事实上是剧目的创作阶段,结束于首演之日。
投资人的钱都用在这一时期。
这一时期中,一般没有任何收入,只有投入。
2.运作阶段——这一阶段从首演之日开始。
运作阶段的花费由净票房收入来支持,票房收入中的一部分将弥补每天剧目运营的费用(演员薪水、剧场租金、其他与剧目相关的支出,等等)。
每周的净票房收入减去每周的运营成本,将是剧目的利润。
关于剧目利润的分配
在英美如今以制作人体系为中心的模式中,利润将首先分配给投资人,直到投资人的投资完全收回。
如果投资人的投资全部收回了,那么接下来的利润将根据预先定下的方式进行分配。
以音乐剧《悲惨世界》的制作为例,预计投资收回后,那么接下来盈利的20%将首先属于制作人,之后的利润将是投资方与(制作方连同版权控制方)五五分成,即各得利润的40%。
这只是其中的一种分配比例。
一般而言,当戏剧环境越差,相对于投资方的分成比例就越高,以便让投资方感到更有吸引力,敢于冒险投资。
各方利益见下图:
三方利益关系图
此图可看出,所有人的盈利都将取决于剧目的成败,而投资人作为最大出资方,也有权最早享受利润的分配,当然,如果剧目失败,草草收场,投资人的资金损失也最大。
另外也可看出,制作人所冒的风险也极大,因为剧目在收回制作成本之前,他或她将得不到任何收入。
当然,反过来说,如果制作成功,回报也会非常丰厚,因为他不仅获得利润中20%的回报,还将参与分配属于制作方的40%的回报(以《悲惨世界》为例)。
这样的盈利模式是西方音乐剧发展百年后逐渐成型的,其合理性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商业演艺行业的根本特征,也就是“高风险,高回报”。
因为,没有人保证一定能创作出一部成功的剧目。
有大量制作人和投资人,因为投资戏剧亏了钱,甚至还血本无归。
即便在美国百老汇这样的成熟市场,平均投资五部音乐剧也只有一部剧目能真正获利(在伦敦可能更高,十部戏,七部亏损,两部打平,一部盈利)。
当然,也有一些制作和投资人因为投资成功,收回了比他的投资多出几百倍的回报。
在音乐剧行业,成功与不成功之间,往往会走两个极端,一种是演出没多久即发现不受欢迎,演得越多,亏得越多,只能舍本停演;另一种是演出获得成功,产生雪球效应,越演越火,以至于几年甚至几十年不衰,获得巨大成功。
就像《悲惨世界》、《剧院魅影》、《狮子王》这一类音乐剧。
在这样的行业特征之下,投资人必须最先得到回报,以减少投资失败的损失,因为他是真正拿出真金白银的人。
而制作人虽然承担了剧目制作,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某种程度上他也是拉投资人“下水”的人,因此他必须在投资人全部收回投资之后,方可获得收益,不然就有制作方粗制滥造,有意骗取投资方资金的嫌疑(如音乐剧《制作人》(Producer)中的故事一样)。
当然,这一模式必须建立在牢固的信托责任和相互监督的基础上,如果制作预算、票房收入、演出盈利等数字都不真实可靠,那么将不仅损失的是投资方的利益,整个音乐剧产业的规范也无从谈起。
文化艺术产品的投资与回报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这与市场状况及其产品内在的艺术气质与品质相关。
投资电影与电视不同,同样是舞台艺术,投资话剧与音乐剧也不尽相同。
事实上,一个戏剧项目是否值得投资,那些看得见、算得清的部分,不会是核心。
或许正如音乐剧《窈窕淑女》中唱的那句永恒经典的话,还得“a little bit of luck”(来点儿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