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201409

合集下载

9.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9.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中毒→皮肤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水肿;缺氧和代谢性酸中毒进一步加重→ 多器官功能损害。
临床表现:多发生在寒冷季节,以早期新生儿和早产儿多见
1.一般表现 反应低下、少吃、少哭、少动等。 2.低体温 轻症体温30~35℃,重症<30℃,可出现四肢甚至全身冰冷。 3.皮肤硬肿 皮肤青紫,紧贴皮下组织,按之如橡皮样,有水肿者压之凹陷; 顺序是: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部→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4.多器官功能损害 重症可出现休克、DIC、肺出血、急性肾衰竭等。 5.病情分度 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轻、中、重三度。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定义: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新生儿硬肿症)是指新生儿期内由多 种病因引起的皮肤硬肿,常伴有低体温及多器官功能受损,是新生儿 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③对失热的耐受能力
差;④棕色脂肪少、产热少;
(二) 基础疾病 (三) 多器官损害:低体温和皮肤硬肿→局部血液循环淤滞→缺氧和代谢性酸
(1)肛温>30℃:于6~12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 (2)肛温<30℃:于12~24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 。 2.补充热量和液体 3.控制感染 4.纠正器官功能紊乱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病情分度
分度 轻度
肛温
腋-肛温 差
硬肿范围
全身情况及器官功能改 变
≥35℃ >0
<20% 无或轻度功能低下
中度 <35℃ 重度 <30℃
≤0 20%~50% 功能损害明显
<0
>50%
休克、DIC、肺出血、 急性肾衰竭等
治疗
1.复温 是治疗关键,逐渐复温、循序渐进, 首选暖箱。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资料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资料

临床表现
主要发生在寒冷季节或重症感染时,多于生后1周内发病。低 体温和皮肤硬肿是本病的主要表现。 1.一般表现 反应低下吮乳差或拒乳、哭声低弱或不哭, 活动减少,心率减慢,也可出现呼吸暂停等。 2.低体温 新生儿低体温指体温<35℃。轻度为30~35℃, 重度<30℃,可出现四肢甚或全身冰冷。 3.皮肤硬肿 橡皮样感,呈暗红色或青紫色,伴水肿者有 指压凹陷。硬肿常呈对称分布,其发生顺序依次为:下肢 →臀部→面颊→上肢→全身。硬肿面积可按头颈部20%、 双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背部及腰骶部14%、臀部 8%及双下肢26%计算。严重硬肿可妨碍关节活动,胸部 受累可致呼吸困难。
谢谢聆听
护理诊断
1.体温过低:与体温调节功能低下、寒冷、早产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吸吮无力、热量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皮肤粘膜屏障功能低下有关。 4.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皮肤硬肿、水肿有关。 5.潜在并发症:肺出血、DIC。 6.知识缺乏(家长):缺乏保暖和育儿知识。
病因和发病机制
寒冷、早产和窒息为主要病因。
1.新生儿体温调节与皮下脂肪组成特点: ① 体温调节中枢不成熟; ② 皮肤表面积相对较大,血流丰富,易于失热; ③ 能量贮备少,产热不足,尤以早产儿为明显; ④ 以棕色脂肪产热为主,缺乏寒战等物理产热方式; ⑤ 皮下脂肪组织的饱和脂肪酸比不饱和脂肪酸多,熔点高, 受寒时易硬化,出现硬肿症。 2.寒冷损伤:低体温和低温导致缺氧、能量代谢紊乱和代 酸,严重时发生多器官功能损坏。 3.其他:新生儿感染、早产、颅内出血和红细胞增多症等 时也易发生硬肿症。
护理措施
5.观察病情
注意T、P、R硬肿范围及程度、尿量、有无出血症状等,详 细记录护理单,备好抢救药物和设备,一旦发生病情变化, 能分秒必争组织有效的抢救。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治疗 (一)复温(rewarming): 治疗低体温的关键。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治疗 如何复温? ( 1 )若肛温 >30℃, TA-R≥0℃的轻 中度将患儿置于已预热至中性温度
的暖箱中,一般在6 ~12小时内可恢
复正常体温。
(2)当肛温<30℃时,TA-R〈0℃, 将患儿置于箱温比肛温高1~2C的
多因素的结果:
寒冷、早产、低体重、窒息、 保温不足、 严重感染、缺氧、心力
衰竭和休克等。
新生儿冷损伤综合征
临床表现
(一)一般表现 (二)低体温 (三)皮肤硬肿 特点:硬、亮、冷、肿、 色暗红,其发生顺序依次为:小腿、 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 上肢、全身
硬肿面积可按头颈部 20 %、双上肢 18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neonatal cold injury syndrome)
概述:
简称新生儿冷伤,因多有皮肤硬肿, 亦称新生儿硬肿症(sclerema neonatorum),是由于寒冷或/和多种
疾病所致。主要表现为低体温和皮肤
硬肿,重症可发生多器官功能损害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病因及发病机制
断。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病情分度
分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肛温 ≥350C <350C 腋-肛温差 正值 0或正值 负值 硬肿范围 (%) <20 25~50 >50 器官功能改变 无明显改变 不吃、不哭反应 差、心率慢
<350C <300C
休克、DIC或肺出 血及ARF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鉴别诊断 (一)新生儿水肿 (二)新生儿皮下坏疽
%、前胸及腹部 14 %、背部及腰骶部 14%、臀部8%及双下肢26%计算。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吸吮和吞咽 无力有关
4、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低下有关 5、潜在并发症—肺出血、DIC 6、知识缺乏(家长)—与正确育儿知识缺乏有关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入院时衣被加热,复温时少开箱门,少操作,液体加热。 1、复温 轻、中度患儿:于中性温度的暖箱复温,使体温在6-12 小时恢复正常。 重度患儿:置于高于肛温1-2 ℃的暖箱中开始复温,每 小时提高箱温1-1.5 ℃,最高箱温不超过34 ℃,使体温在 12-24小时恢复正常.
3、皮肤硬肿 皮肤紧贴皮下组织,按之如橡皮样, 可伴有水肿。 皮肤颜色紫红色,严重时因循环障碍呈苍灰色。 硬肿发生顺序 下肢 臀部 面颊 上肢 背胸腹部 硬肿面积评估 4、多器官功能受损 早期有心音低钝、心率慢、微循环障碍。严 重者出现休克、无尿、肺出血、DIC等。易并发 、 肺炎、败血症。
新生儿寒冷综合征的分度
二、健康教育
介绍硬肿症有关情况,介绍保暖、 喂养、 预防感染等育儿知识。
分度 轻 中 重 腋-肛温差( ℃) 硬肿范围(%) 器官功能改变 正值 0或正值 负值 <20 20-50 > 50 无或轻度功能低下 功能损害明显 功能衰竭 休克 DIC 肺出血
治疗要点
1、复温 是硬肿症患儿的治疗关键。
2、供给足够的热量。
3、合理用药
4、纠正器官功能紊乱。
常见护理诊断
1、体温过低—与早产、寒冷、低体重等因素有关 2、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皮肤硬肿有关
2、合理喂养 体温未正常时,禁食。供给足够 的热卡有利于复温或维持正常体温。经口喂 养或胃肠外营养。
3、控制液体速度 4、预防感染 :手消毒,温箱消毒。
5、加强皮肤护理 保持床单位整洁,经常更 换体位,尽量避免肌肉注射。 6、观察记录病情变化 生命体征、硬肿面积、 奶量、尿量、体重,复温过程中注意有无肺 出血情况。 提示肺出血的表现:呼吸增快,肺部湿罗 音增多,口腔流出血性液体,面色表灰等。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简称新生儿冷伤,主要由寒冷、感染、窒息
等多种原因引起,长时间受寒引起冷伤,致
体温过低造成寒冷损伤综合征。是新生儿的
危重急症,可以继发肺出血、休克、多脏器 功能衰竭。
❖ 新生儿硬肿症的病因:内因、外因 ❖ 临床表现和分度 ❖ 治疗:复温
病因
人体稳定的体温依靠健全的神经 中枢调节产热散热的平衡,若环境过 冷,热量迅速散失,或能源耗竭,产 热不敷散热,则体温调节失控,出现 体温下降,当体核体温<35℃时称体 温过低,持续低温即造成损害。
病理生理及发病机制
3. 呼吸改变: 寒冷时呼吸频率、分钟通气量及潮气 量随体温降低成比例下降,体温在20-16℃时出现 呼吸暂停;体温<25℃肺血管紧张度下降。血管床 扩张,肺淤血致肺水肿甚至出血,肺泡表面活性物 质减少。发生肺出血可能原因: ①低温、感染、缺氧致血管内皮损伤; ②急性心肾功能不全易致出血性肺水肿; ③低温引起DIC及凝血功能障碍; ④酸中毒与肺血管扩张有关。
治疗
(四)控制感染 根据感染性质选用敏感、肾毒性小的抗生素。
治疗
(五)中医中药 丹参、川芎嗪。或温肾健脾,活血化瘀药内服,外 洗或外敷促进硬肿吸收。
治疗
(六)其他 大剂量Vit E5-10mg/次; 也可试用甲状腺素4-6mg/kg·d。
预防
①加强新生儿护理,保持适宜的产房和新生儿室内环境温 度,不应低于24℃;
治疗
(三)纠正器官功能紊乱 ③ 急性肾衰竭: 尿少或无尿者可试用实验性扩容,生理盐水 10ml/kg,1小时内给入,再给予速尿1-2mg/kg。 急性肾性肾衰,限制液量,防治高血钾。
治疗
(三)纠正器官功能紊乱 ④肺出血: 立即气管插管,正压通气; 立止血:0.5ku静脉推注,0.5ku气管内滴入。 治疗肺出血的病因。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局限性水肿: 常发生在女婴会阴部 早产儿水肿:下肢凹陷性水肿
Central South


先天性肾病:相应临床表现
胎儿水肿:新生儿Rh溶血病
鉴别诊断
中 南 中 大 南 学 大 湘 学 雅 二 儿 医 科 院 学 儿 童 医 学 中 心
新生儿皮下坏疽

Children’s Medical Center The Second Xiang Ya Hospital CSU
缺氧和代谢性酸中毒
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现水肿
如低体温持续,缺氧酸中毒加重
多器官功能损害
临床表现
中 南 中 大 南 学 大 湘 学 雅 二 儿 医 科 院 学 儿 童 医 学 中 心
一般表现 反应低下、吃奶减少、不哭、活动少、呼吸暂停 低体温(hypothermia):体温<35℃ 轻症:体温30-35℃ 重症:体温<30℃ 皮肤硬肿 顺序:下肢 臀部 面颊 上肢 全身 特点:对称,橡皮样感,呈暗红色 多器官功能损伤:休克、DIC、肺出血、肾功能衰竭
中 南 中 大 南 学 大 湘 学 雅 二 儿 医 科 院 学 儿 童 医 学 中 心
病因:疾病

Children’s Medical Center The Second Xiang Ya Hospital CSU
严重感染 缺氧 心力衰竭 休克 严重颅脑疾患 抑制未成熟的体温调节中枢 能源物质消 耗增加 氧化产 能障碍
Children’s Medical Center The Second Xiang Ya Hospital CSU
由于寒冷和(或)多种疾病所致的 新生儿低体温和皮肤硬肿
Central South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周冬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neonatal cold injury syndrome),又称新生儿硬肿症(sclerema neonatorum)。

是以皮肤、皮下脂肪变硬,兼有水肿为特点的一组症候群,简称新生儿冷伤,主要由寒冷、感染、窒息等多种原因引起,长时间受寒引起冷伤,致体温过低造成寒冷损伤综合征。

是新生儿的危重急症,可以继发肺出血、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

在我国主要发生在冬春寒冷季节,与产后环境温度有关;新生儿生后不久和早产儿发病率高。

【病因】人体稳定的体温依靠健全的神经中枢调节产热散热的平衡,若环境过冷,热量迅速散失,或能源耗竭,产热不敷散热,则体温调节失控,出现体温下降,当体核体温<35℃时称体温过低,持续低温即造成损害(一)新生儿体温调节与皮下脂肪组成特点1. 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足。

其特点是:①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②皮肤表面积相对较大,血流丰富,易于失热;③能量贮备少,产热不足,尤以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和小于胎龄儿更为明显。

生后早期主要以棕色脂肪组织的化学产热方式为主,④缺乏寒战等物理产热方式,产热代谢的内分泌调节功能低下。

因此,新生儿期易发生低体温。

2. 皮下脂肪组成特点:新生儿皮下脂肪组织的饱和脂肪酸多,缺乏饱和脂肪酸转变为未饱和脂肪酸的酶,前者熔点高,当受寒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降低时,皮脂容易发生物理性状的变化,硬化,硬肿出现。

皮下脂肪特别是棕色脂肪少,影响产热,难以防治散热,若摄入不足,储备很易耗竭。

(二)外在因素主要为寒冷和感染。

1. 寒冷损伤寒冷刺激对新生儿的影响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分娩前后胎儿的健康情况,出生体重,成熟程度,分娩时环境温度,分娩时母亲用药。

出生体重越低、胎龄越小,要求环境温度越高。

足月儿生后第一天的适宜环境温度为33℃,第二天降到32℃;体重1000g 的早产儿生后十天内的中性温度为35.4℃±0.5℃;若暴露寒冷时间长,或湿冷皮肤未迅速擦干,失热可增加,当产热不敷失热时,体温进一步下降,引起外周小血管收缩,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进棕色脂肪分解,但随寒冷的时间延长储备耗竭,导致一系列生化和生理功能的改变。

新生儿冷伤综合征chen本科2014

新生儿冷伤综合征chen本科2014

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溶点高
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 体表面积相对大 体温低下 皮下脂肪凝固 寒冷、摄入不足 缺氧酸中毒 感染、窒息缺氧 皮肤硬 皮肤血管痉挛收缩 血流缓慢瘀滞 组织缺氧 微循环障碍 Cap通透性增加 血容量减少 浮肿 DIC 休克 全身多器官损伤
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
拒食 尿少
控制液速和液量:60-80ml/kg.d
治疗
控制感染
据感染性质运用抗生素
治疗
纠正器官功能紊乱
休克
扩容 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 肾上腺皮质激素 肺出血、呼吸衰竭
呼吸机治疗
治疗
DIC的治疗
肝素 新鲜冷冻血浆 输入血小板
预防感染
预防
宣教 避免早产、产伤、窒息、感染 早开奶 保暖
体热易于损失
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 皮下隔热组织少
水份易于经皮肤发散
病因和病理生理
新生儿皮下脂肪的构成与成人不同 皮下脂肪组织中饱和脂肪酸(SFA)的含量
比不饱和脂肪酸(UFA)的含量高 SFA熔点高,低体温时易凝固,出现皮肤硬肿
病因和病理生理

其它原因
新生儿严重感染 低血糖 肺出血 呼吸衰竭 红细胞增多症 窒息 早产 先天性心脏病 颅内出血
哭声弱
皮肤凉 反应差 水肿 肢端发红
呼吸暂停和心动过缓
临床表现
临床特征
低体温 轻症
重症
( <35℃ ) 30-35 ℃ <30 ℃
临床表现
冷伤程度由腋温和肛温的差值决定 产热良好:腋温-肛温>0
产热衰竭:腋温-肛温<0
临床表现
硬肿 包括皮下组织变硬和水肿 硬肿发生的顺序是小腿→大腿外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新生儿温箱复温 – 肛温>30℃,腋-肛温差≥0 – 肛温<30℃时,腋-肛温差<0 – 肛温>30℃,腋-肛温差<0
– 肛温>30℃,TA-R≥0:将患儿置 于30℃暖箱中,一般在6-12小时 内可恢复正常体温。(自产热)
– 肛温<30℃时,TA-R<0:应将患儿 置于箱温比肛温高1-2℃的暖箱, 进行外加热。每小时提高箱温 0.5-1℃(箱温不超过34℃),在 12-24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
• 根据血培养和药敏实验予以 抗生素治疗
➢保持皮肤完整: • 加强皮肤护理 • 经常更换体位 • 尽量避免肌内注射
➢ 监测病情,预防多器官功能损害: • 监测体温 • 监测生命体征、吸吮、哭声、 尿量等 • 严密观察有无出血倾向,遵医 嘱使用抗凝止血药等
肝素 钠
练习题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首先出现硬 肿的部位 A .面颊 B .躯干 C .前臂 D .臀部 E .小腿
练习题
患儿女,生后4天,入院时拒乳,反应差, 哭声低。体俭:心音低钝,双下肢硬 肿如橡胶皮,测肛温29.8℃。 患儿首选的护理问题是( ) A.营养失调 B.有感染的危险 C.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D.体温过低 E.潜在并发症
练习题
早产儿出暖箱的标准不包适 A .体重增至2000g 以上 B .日龄满2 周 C .体温稳定 D .吸吮良好 E .呼吸正常
练习题
新生儿8 天,胎龄33 周,体重2000g ,反应 差,拒食。体检:体温35 ℃ ,皮肤无疖肿 ,右大腿外侧皮肤发凉、硬,心、肺及腹部 检查未见异常,血白细胞9 . 8 X109 / L , 中性粒细胞45 % ,胸片正常。此患儿最可能 为 A .新生儿黄疽
B .新生儿硬肿症 C .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疾病概述
➢定义: – 又称新生儿硬肿症 – 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主 要表现为皮肤硬肿、低体 温,严重者可发生多器官 功能损害。
➢生理特点:
– 体温调节中枢不成熟,产 热散热调节功能差
– 体表面积相对大,皮下脂 肪少,皮肤薄,易于失热
– 躯体小,体内储存热量少, 对失热耐受差
– 棕色脂肪储存少,缺乏寒 战反应
– 皮肤硬肿:
• 紧贴皮下组织不易 捏起,触如橡皮样, 水肿者压之凹陷
• 发生顺序:小腿→ 大腿外侧→整个下 肢→臀部→面颊→ 上肢→全身
– 多器官功能损害: • 休克 • 肺出血 • 消化道出血 • 急性肾衰 • DIC • MOF
– 病情分度:
分度 肛温 腋肛温差 硬肿范围
轻度 ≥35℃ 正值
– 纠正器官功能紊乱
护理诊断
➢体温过低 ➢有感染的危险 ➢皮肤完整性受损 ➢潜在并发症 ➢营养失调 ➢知识缺乏
护理措施
➢复温 ➢保证能量供给 ➢预防感染 ➢保持皮肤完整 ➢预防多器官功能损害
➢复温
护理低温患儿的 关键
• 目的
在体内产热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提
高外环境温度(减少散热或外加 热)以恢复和保证正常体温。
– 肛温>30℃,TA-R<0:提示棕色脂 肪不产热,故此时也应采用外加 温使体温回升。
➢保证能量供给
有助于复温和维持 体温
• 热卡 50Kcal/kg.d→100~120Kcal/kg.d。
• 有明显心肾功能障碍者控制液量以 及速度
• 喂养困难者予以鼻饲或静脉营养
➢预防感染
• 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0%
中度 >30℃ 0/负值 25-50%
重度 <30℃ 负值
>50%
全身情况
无明显改变
反应差,功 能明显低下
功能衰竭、 休克、DIC 等
➢辅助检查:
– 血常规、生化、血气分析、 DIC全套、血培养等
– 心电图、X片
➢治疗原则:
逐步复温 循序渐进
– 复温
– 保证热量和体液均衡供给
– 控制感染
➢病因: – 寒冷 – 早产 – 窒息缺氧 – 感染 – 低体重
护理评估
➢健康史: – 胎龄、日龄、体重、分娩情况 – 出生后环境温度以及保暖措施 – 有无感染、窒息等病史
➢身体状况: – 一般表现: • 反应低下 • HR减慢,心音低钝 • 呼吸暂停
不吃不哭与不动 体温不升皮肤硬。
– 低体温: • 体温低于35℃ • 分轻、重两种情况 轻度―30-35℃ 重度―小于30℃
患儿最先发生硬肿部位是 A .上肢
B .面颊 C .臀部
D .小腿或大腿外侧 E .躯干
练习题
女婴8 天,胎龄32 周,生后2天出现纳差,少 动,嗜睡。经检查发现皮肤出现硬肿,肛温 29.8 ℃ ,诊断为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皮肤受累部位特点是 A .暂时性水肿 B .按之硬橡皮样 C .局限性水肿 D .皮肤易捏起 E .按之有热痛感
D .新生儿败血症 E .新生儿颅内出血
练习题
男婴,胎龄35 周,出生10 天,因低体温、 反应差、拒乳、尿少、双小腿外侧皮下脂肪 变硬入院。该患儿关键的护理措施是 A .维持有效呼吸
B .遵医嘱用药 C .合理喂养
D .积极复温 E .预防感染
练习题
女婴8 天,胎龄32 周,生后2天出现纳差,少 动,嗜睡。经检查发现皮肤出现硬肿,温 29.8 ℃ ,诊断为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练习题
患儿童童,女,日龄3天。胎龄34周,生 后1分钟Apgar评分7分。生后第2日出现拒 乳,少哭,体温35℃,双下肢外侧皮肤发 硬、水肿。诊断为新生儿硬肿症。 问:⑴列出主要护理诊断。 ⑵简述护理要点。
练习题
治疗与护理新生儿硬肿症的首要措 施是( ) A.供给足够的热量 B.供给足够的液体 C.逐渐复温 D.预防各种感染 E.加强皮肤护理
练习题
患儿女,生后4天,入院时拒乳,反应差, 哭声低。体查:心音低钝,双下肢硬 肿如橡胶皮,测肛温29.8℃。 对该患儿下确的护理措施是( ) A.将患儿放入34℃暖箱复温 B.6小时内将患儿体温恢复至正常 C.60℃热水袋保暖 D.放入比体温高1℃—2℃的温箱中 复温 E.两小时内将箱温升至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