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第1课人类的形成-WORD样篇可编辑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册)-(精编)(word文档良心出品)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册)-(精编)(word文档良心出品)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人类的形成人类的出现过程:古猿→正在形成中的人(南方古猿)→完全形成中的人(四种,其中现代人的特征出现在晚期智人时期)1、现代人类从非洲南方古猿进化而来(属“正在形成中的人”)。

2、“完全形成的人”:分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元谋人、北京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山顶洞人)3、三大人种(即黄种、白种、黑种人)形成的原因: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

二、氏族社会(血缘关系)1、原始社会经历了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

(1)特点:母系——群婚制,“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都以集体为基础。

(2)特点:父系——婚姻关系相对固定,“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在社会占主导地位。

2、父系氏族取代母系氏族的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3、国家的产生:父系氏族后期,生产力提高,私有制出现,阶级和国家产生。

父系氏族后期,生产力提高→剩余产品→私有财产→私有制→奴隶制→军队,监狱、法庭→国家,奴隶社会逐渐取代原始社会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奴隶社会----人类进入文明时期)1、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

这四个古国被称为世界文明的摇篮,因为它们最先由原2、金字塔(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

3、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汉谟拉比法典地位:是古代世界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反映了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

4、印度的种姓制度(1)种姓制度将社会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国王处于第二等级。

①统治阶级:婆罗门(祭司、贵族)、刹帝利(国王、武士);②被统治阶级:吠舍(雅利安平民)、首陀罗(被征服的印度人);(2)特点:等级森严★★古代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答:河水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人教版_九年级上册_第一课_人类的形成

人教版_九年级上册_第一课_人类的形成

• 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
2021-4-10
xx
12
能人的作品
2021-4-10
xx
13
晚期猿人
2021-4-10
•14
早期智人
• 尼安德特人
2021-4-10
xx
15
我很丑,可是我很聪明
2021-4-10
xx
16
晚期智人
• 山顶洞人
2021-4-10
xx
17
• 法国克罗马农人
2021-4-10
xx
18
难以想象它出自冰河时期的原始人之手
2021-4-10
xx
19
人种出现
• 晚期智人阶段,三大人种形成
2021-4-10
xx
20
白种人
2021-4-10
xx
21
黄种人
2021-4-10
xx
22
黑种人
2021-4-10
xx
23
人类社会的历史开始后,人类最初 经历的是什么社会?
xx
8
• 人类学家几乎都同意,两足行走是区 分人和猿的重要标志。
2021-4-10
xx
9
2021-4-10
起 来 ! 不 愿 做 猩 猩 的 猿 们 。
xx
10

• 我们看见的只是一些不会说话的骨骼, 不可能看见猿人的动作,考古学家怎 么会知道他们是直立行走的呢?
2021-4-10
xx
11
早期猿人
教案下载:./jiaoan/
PPT论坛:..
PPT课件:./kejian/
语文课件:./kejian/yuwe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重点知识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重点知识

第1课:人类的形成
1、人类形成的过程:攀树的古猿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
2、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主要人种,即白黄种、种和黑种人。

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3、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自从有了人类,也就有了人类社会的历史。

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社会是原始社会。

4、原始社会经历了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

(母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父系——“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课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课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世界历史(上)知识点第一课:人类的形成1、人类的出现:猿类——正在形成的人——完全形成的人——人(猿————人)。

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

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2、人类的进化:完全形成的人分为四个阶段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晚期猿人——印尼爪哇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早期智人——德国尼安德特人、中国丁村人;晚期智人——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山顶洞人3、人种及分布: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澳洲;黄色人种——亚洲;黑色人种——非洲、南美洲4、氏族社会:最初是母系氏族社会,随着生产的发展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母系氏族社会:群婚,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财产公有,以采集和鱼猎为生。

家务劳动为主,妇女在社会中站主导地位。

父系氏族社会:婚姻相对固定,子女“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从事犁耕业和畜牧业占主导,出现商品交换和私有制,部族和首领是男人。

5、原始人群居生活的原因:生产力低下,生产工具原始,物质相当匮乏,只有依靠集体才能生存。

6、比较:父系氏族社会代替母系氏族社会的原因及后果。

相同点:⑴ 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⑵ 都实行财产、分配公有制。

不同点:⑴母系氏族社会妇女在社会中站主导地位;父系氏族社会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⑵母系氏族社会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社会子女“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⑶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了私有制和奴隶制,原始社会解体。

第二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1、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前约3500 年)——尼罗河流域——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权力与尊严的象征古巴比伦(前约3500 年)——两河流域(“新月沃地”)——汉谟拉比法典、空中花园古印度(前约2500 年)——印度河、恒河——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古中国(前约2070 年)——黄河、长江流域——分封制2、古文明与大河的关系(大河文明的自然条件):气候湿润,地势平坦,日光充足,适合人生存;大河定期泛滥——提供水源和肥土,利于农业生产。

九年级上册第1课人类的形成

九年级上册第1课人类的形成
妇女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起主要作用,是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婚 姻制度是群婚,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 都以集体为基础。
胞 族
胞 族
部 落
母系氏族社会
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 社会
你知道吗?

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有什么不同?
①母系氏族公社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父系氏 族公社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②母系氏族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父系氏族时期,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③父系氏族公社后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了 私有制和奴隶制,原始社会开始解体。




1.目前,大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从________ 洲南方古猿 中的一支发展而来。南方古猿属于“ ”。 2.人类在距今 年形成,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是 。 3.中国人类学家把“完全形成的人分 为” 、 、 和 四个 阶段。 4.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主要人种。即我们通常所说 的 、 和 。人种的差异是不同 的 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5.人类最初经历的社会是 。随着 和 的进步,出现了氏族,两个或几个氏族又组成 。 6.在原始氏族社会中,人类先后经历了 氏族和 氏族两个阶段。 7.在 氏族社会里,由于 的缘故,人们“只知其 母,不知其父”。妇女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举足轻重,在社会中占 地位。 8.在 氏族社会里,男子在经济中占 地位,婚姻 关系相对 , 人们开始“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D
D D
7.恩格斯说:“妇女的家务劳动现在同男子谋取生活资料的 劳动比较起来已经失掉了意义;男子的劳动就是一切,妇女 的劳动是无足轻重的附属品。”“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 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这两段话表明 A.男女分工现象出现,妇女主要从事家务劳动 B.男子的社会地位随着其经济地位的提高而提高 C.男子取代妇女掌握了氏族的统治大权 D.男子的经济地位随着其社会地位的提高而提高

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人类的形成》课件精品课件

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人类的形成》课件精品课件
③父系氏族公社后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 出现了私有制和奴隶制,原始社会开始解体。
1. 许多人类学家认为,人类的祖先是约500-100万年前生
活在非洲大草原的(

A. 元谋猿人 B. 蓝田猿人 C. 腊玛古猿 D. 南方古猿
2. 已经是现代意义上人类的是(
)
A. 早期猿人 B. 早期智人 C. 晚期智人 D. 晚期猿人
第1课
PPT教学课件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早期智人 晚期智人
国家产生
父系氏族
再见
6. 比 较 国 家 与 氏 族 的 组 成 , 你 觉得它们之间最明显的不同是 什么?
(氏族是按血缘关系顺其自然组 成的,国家是按地域关系通过政 府、军队、监狱等机构来组成 的。)
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有什么不同?
①母系氏族公社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父系氏族公社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②母系氏族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 父”,父系氏族时期,人们“既知其母,又知 其父”。
3、世界上的主要三大人种有(

A. 黄种人、黑种人和白种人
B. 黄种人、棕色人种和黑种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 白种人、黄种人和棕色人种
D. 棕色人种、白种人和黑种人
4、人类早期的社会组织是( )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人类的形成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人类的形成教案新人教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人类是从非洲的原始祖先逐渐演化而来的,他们通过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火的使用等事件逐步发展壮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展示史前人类的生活智慧和组织形式,我们可以了解他们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人类进化的关键事件和史前人类的生活方式这两个重点。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8. 人类的未来:学生需要思考人类未来的发展前景,以及如何应对可能的挑战,如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等。
9. 人类文明的重要事件的时间顺序:学生需要掌握人类文明的重要事件的时间顺序,如农业革命、城市化进程等。
10. 人类文明的发展与价值观:学生需要了解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价值观的演变,如人权、平等、自由等,以及这些价值观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人类文明发展相关的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模拟火的使用等。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人类文明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1.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人类文明的开端,了解了人类的形成、史前人类的生活方式以及人类文明的起源。同学们应该能够认识到人类是从非洲的原始祖先逐渐演化而来的,他们通过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火的使用等事件逐步发展壮大。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史前人类的生活方式和他们对于人类文明的贡献。最后,我们学习了农业文明和城市文明的兴起,理解了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的过渡。

人教版历史九上第1课《人类的形成》母系氏族社会的特征及出现的原因

人教版历史九上第1课《人类的形成》母系氏族社会的特征及出现的原因

考点:母系氏族社会的特征及出现的原因1.母系氏族社会的特征:母系氏族社会是氏族社会的第一个阶段。

其特征是:①妇女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举足轻重,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②实行群婚,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③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都以集体为基础。

2.母系氏族社会出现的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根本原因)3.在母系氏族社会,妇女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拓展点)在母系氏族社会,妇女是生产和生活的主要组织者。

低下的社会生产力使主要由男子从事的渔猎业难以满足最低限度的物质生活需要,而主要由女子从事的采集较为稳定,这种经济上的优势再加上分娩、哺育主要由妇女完成,繁衍人口关系到民族和部落的存亡,这些情况都确立了女子在社会中享有崇高的地位。

易错微析对母系氏族社会妇女主导地位的理解易错:在母系氏族社会,妇女在社会中居于主导地位,而不是男女平等。

例题1 下列关于母系氏族社会的说法错误的是()A.实行群婚B.母系氏族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C.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以集体为基础。

D.男女平等答案:D解析: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实行群婚,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以集体为基础,故D项说法错误,选D。

例题2 母系氏族社会中妇女的地位比男子高的主要原因是()A.当时妇女人数比男子多B.当时婚姻状况使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C.妇女是当时生产和生活的主要组织者D.当时人们对妇女比较尊重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母系氏族社会中,妇女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当时生产和生活的主要组织者,所以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故选C。

1.我国云南省丽江地区的摩梭人所生子女皆属女方,血缘按母系计,财产按母系继承,男子只负责抚养自己姐妹的孩子,在每个家庭中由一个最能干、公正而且有威望的妇女安排生产、生活,保管财产,这种现象相当于古代社会的()A.母系氏族时期B.父系氏族时期C.原始群居D.奴隶社会2.在远古希腊,人们崇拜大地女神该亚,该她是天神、海神和山神的母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册第1课人类的形成-WORD样篇可编辑点击下载:本课课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大致了解人类形成的历史,包括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等相关史实。

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

通过氏族社会的产生和原始社会解体等相关重点问题的阐释和分析,使学生认识: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

2.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中采用导读法,引导学生注意从文字资料中获取必要信息,并能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

采用例证法和对比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在观察、比较等方面,同时对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实施探究式学习起到良好的基础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探究式学习,教师不断深入的提问,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观察图片、阅读文字、自由讨论等过程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类是平等的。

【教学重点】本课以“人类的形成”为主题概述了原始社会的历史演变,主要以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原始社会的瓦解三大问题为线索,向学生展示了原始社会的历史风貌。

本课教学重点: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本课教学难点: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教学资源】《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社九年级上)》《世界史纲》[英] 威尔斯/czls/index.htm部分网络资源【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活动教学目的(展示图片)这几张图片大家是不是很熟悉呢?谁能说说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内容呢?(学生简单讲述)同学们的讲述很精练,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这部片子中的配角(停顿)“人类”(强调语气)看看人类是怎样产生的?是吗?看样子有很多同学都知道了,好,谁能说说,关于人类的起源有多少种说法?就这么简单?看看我找的资料如何?(展示)人类起源的资料人类的起源,可以说是学术上最令人头痛的问题,不论是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甚至于哲学家、宗教家,都曾对人类起源做过各种角度的研究,然而,迄今仍没有最令人信服的说法。

首先,我们看看世界各地的神话传说是怎么揣测人类起源的!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各民族都相当丰富,其中有些说法颇为相似,当然不同的也不少,在这些神话里头,很有趣的,我们可以发现有和进化论不谋而合之处。

当然了,归纳各种神话,人类的起源可以分为『呼唤而出』、『原本存在』、『植物变的』、『动物变的』和『泥土造的』五种。

《埃及神话》说人类是神呼唤而出的。

北美印第安人和纽西兰毛利人则认为人是原本存在的。

认为人类是植物所变的为日耳曼神话,它说天神欧丁(odin) 有一天和其他的神在海边散步,看到沙洲上长了两棵树,其中一棵姿态雄伟,另一棵姿态绰约,於是下令把两棵树砍下,分别造成男人和女人,欧丁首先赋予生命,其他的神分别赋予理智、语言、血液、肤色等,成为日耳曼的祖先。

人类是由动物变的之神话相当常见。

在澳洲神话中说人是蜥蜴变的;美洲神话则说人是山犬、海狸、猿猴等变的;希腊神话也说某族人是天鹅变的,某族人是牛变的。

我们由这种『动物变人』的神话中,可以发现很接近进化论的说法,尤其是美洲神话中说人是猿猴变的,就完全与进化论相吻合,这种巧合,很耐人寻味。

在所有神话中,『泥土造人』的说法最多,也最为流传,在所有神话里,最引人入胜的泥土造人故事,要数我国的女娲和犹太神话(圣经)的上帝。

(展示图片)谁能讲的比我有趣?这些都是神话故事,我们无从考证其真伪,关于人类的起源,单凭这些口碑相传的故事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那怎么办呀?(停顿)对得找证据。

有这么一个人,在经过了多年的考察总结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结论……对呀,此人即为达尔文。

(展示达尔文图像)达尔文的这套学说,奠定了进化生物学的基础。

他还将进化论用于人类发展的思考,阐明了人类在动物界的位置及其由动物进化而来的依据,得出了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结论。

也就是你们刚才说的那个观点。

但是这个观点并不是提出后就为人们接受,大家可以阅读教材第2页,看看达尔文的观点遭遇了怎样的困难?尽管达尔文的观点遭到了多方面的谩骂和围攻,但是这个观点经过一番激烈的学术和宗教的大动荡、大争论后,渐渐被科学界所接受。

在以后的岁月里,古生物学家通过对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在达尔文学说的基础上,形成了现代人类起源说。

我们看看这个学说的观点是怎样的?大家阅读课文。

(学生归纳)在这个观点中,大家要注意两个重要的问题。

第一,人类是经过长期的进化和劳动,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学会了制造工具,这是人类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展示)第二,人类形成的时间是距今约三四百万年。

(展示)问的很好,现代一般认为,人类是由古猿中的一支进化而来的,古猿早在3000多万年以前就已出现在地球上,体形较现代猿类小。

考古学通常讲的“腊玛古猿”,大约生活在1400万-1000万年前,身高仅1米多一点,体重在15-20公斤左右。

所谓的“南方古猿”,大约生活在距今500万—100万年以前。

我们人类就是由南方古猿的一支演化而来的。

大约200万—300万年前,南方古猿的一支脱离了古猿类,朝着人类的方向演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考古学、历史学的不断发展,为我们不断探索人类出现的这个问题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可研究证据。

“露西”是一个西方女性常用的名字,可是,在考古学上,她可是大名鼎鼎。

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页中间的小字部分。

(展示南方古猿的复原图)这就是我们的“露西”,就是文章里提到了“南方古猿”,正在形成中的人,正是他们经过漫长的发展,最终完全形成人。

我在网络上找到一些资料给大家看看。

(逐一展示)首先,看看南方古猿同大猩猩的头骨比较,尽管有很多差别,但是很相似。

其次,看看人类同猿类的骨骼对比,人类的骨骼更加适合直立行走。

再次,看看脑,差别不大。

这些都反映出一个问题,人类是由古猿进化来的。

(展示进化图)讲到这里,大家设想一下,是不是南方古猿在进化成为“完全形成的人”的时候,是一蹴而就的?(稍微停顿,给学生思考)实际上,人类从南方古猿到“真正”的人类或者“完全形成的人”所经历的几百万年也是在逐步发展变化的。

我国的考古学家根据化石发现,将这个进化过程划分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四个阶段。

(展示)“智人”是人类进化的最后阶段。

关于“智人”的详细情况可以参看/article_show.asp?articleid=4078我这里就不赘述。

在这里要注意晚期智人,看看这一时期有什么特殊信息值得关注。

世界上有哪几个人种呢?(展示人种的图片)人种的差异是很显著的,但是这种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例如生活在炎热地区的人类为了抵抗太阳的暴晒,皮肤的黑色素多,所以显现出黑色人种的特征,生活在寒冷地区的人类则为了抵抗严寒,他们的身材长的比较矮,鼻子相对扁平等等。

这些体貌特征上的差别不是评价人类种族优劣的标准,因为他们都是平等的,简而言之,“不要以貌取人”。

你说的不错,但是不全面,自从有了人类,也就形成了人类社会。

当时的人类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给学生自由回答的时间)有的同学说的不错,是吃饭。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那个时候人们能填饱肚子是一生的“追求”,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匮乏,人们虽然会制作工具,但是那些工具太简陋了,我们在以前也学习过了,处于原始社会的人们使用的工具是什么?使用这些简陋的工具能够获得的食物是有限的,当时的人们常常处于饥饿状态。

这种情况下,你们说单个人能生存下来的机率有多少?接近0是不是呀?那么,为了生存,人们会怎样做?你们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这些人类的祖先“谋划一下”。

(学生讨论)根据大家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那就必须生活在一起,组成集体,依靠集体的力量来采集、狩猎、捕鱼……,从而获得相对较多的食物,使自己生存下来。

这种集体是以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是随着生产力和社会进步才出现的。

我们把这种小集体称为氏族,(展示)氏族是由类人猿的群体转化而来的。

但人类的氏族又不同于类人猿的群体,相对比较固定。

氏族是按同一祖先的亲属关系结合在一起的社会集团,它是原始人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几个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氏族,往往联合成为一个大氏族,即所谓的胞族,几个大氏族又常常联合成一个部落,这就构成了所谓的氏族制度。

(展示)当时的人类社会是以氏族制度为基础的,同时,这种氏族制度也是有着众多变化的。

根据社会的主导地位的不同,我们又把它分为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

至于差别嘛,看看我们同学的表演。

伴随着大家的笑声,我们看到了母系社会是如何走向没落,父系社会是怎样产生的。

进入父系社会之后,产生了私有财产。

这些历史现象的产生是什么原因呢?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下面,同学们阅读教材的第4页,找出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提问学生)现在,我们对原始社会的氏族社会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那么大家讨论一下,氏族社会的产生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归纳)大家的思路很好,归纳的也很精当,但是,我们的思路能不能再延伸一下,那就是氏族社会的产生有很积极的作用,但是,为什么会走向没落,最后伴随者原始社会的瓦解而消失了,被残暴的奴隶制所取代?原始社会是怎样瓦解的?为什么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却是历史的进步?这些问题需要大家深入探究,你们可以阅读教材的第5页小字部分,也可以通过其他手段寻找其答案。

在下堂课,我们要交流各自的研究成果。

熟悉!《冰河世纪》讲述三个“伙伴”把一个人类小孩送回到他的父亲那里,剑齿虎和猛犸象、树懒成了好朋友。

剑齿虎?松鼠?小孩?古老的话题从猿进化来的!好。

真的吗?这么多?这些故事一定很有趣!学生讲述两个神话故事得找证据。

达尔文学生朗读小字部分学生阅读教材并归纳出结论。

“老师,从猿到人经历了多长的时间呢?”这里的“长期”竟然有这么长呀,好几百万年。

学生朗读教材的小字部分“老师有什么证据呢?”不是的“猿人”好理解,“智人”怎么理解?“现代人种的差异显示出来”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

“老师,是不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是同时产生的?”吃饭。

是石器、陶器还有木棒等等。

很困难学生讨论学生进行小品表演。

(小品脚本附后)生产力的发展。

学生归纳、总结出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之间的异同点。

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①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②都实行财产、分配的公有制。

不同点:①母系氏族公社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父系氏族公社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②母系氏族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时期,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③父系氏族公社后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了私有制和奴隶制,原始社会开始解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