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经理的困惑

合集下载

管理学案例题含答案

管理学案例题含答案

⏹《管理学》-——案例分析⏹案例分析题的测试是对考生相关理论掌握、系统思考与分析、观点组织与文字表达等综合能力的检验。

⏹解答这类问题,不仅要求考生拥有广阔的知识面,熟悉管理学极其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能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要求考生具有系统思维能力,在多方位、深层次地思考和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以严密的逻辑、清晰的层次以及流畅的语言文字表述和论证自己的观点。

⏹由此可见,要想取得案例分析题的高分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管理学》-—-案例分析⏹案例分析题旨在测试考生对现实中出现的管理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较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分析题一般都给出了篇幅较长的仿真的情景材料。

材料是经过命题者加工处理的,因而在某种程度上是认为编排的,但案例来源于现实生活,是对实际管理问题的概括提炼。

⏹案例分析题的出题和作答方式很有特点,它只针对背景材料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给出自己认为是合适的答案,是一篇完整的管理、策划、咨询报告。

因案例分析题是开放式的无明确标准答案的主观题。

其解答也可以是千姿百态。

⏹《管理学》--—案例分析⏹案例分析题的基本特点:⏹1、针对综合能力考查,要求分析详细,主观性较强.⏹2、答案要求:抓住本质,分析透彻,要有逻辑性,层次分明,语言流畅,文笔优美,规范整洁。

⏹3、按一定的步骤解答.⏹案例分析题的解题步骤及注意事项⏹案例解题步骤⏹(1)、先看案例要求解决的问题⏹案例分析题最后提出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比较简短,可先看问题,这样在阅读案例时就能有较强的针对性,容易抓住重点,提高效率.审题要认真,要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弄清问题要求分析的到底是什么。

⏹(2)、认真阅读案例⏹带着问题读案例,发现案例问题的本质是那一类大问题,如是企业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企业领导的用人问题、企业发展战略的确定问题、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等,这是解题的关键,不能被具体细节问题所迷惑。

李亮的困惑案例分析

李亮的困惑案例分析

李亮的困惑案例分析
案例名称:李亮的困惑
案例背景:
李亮是一名25岁的年轻人,刚刚毕业不久,在一家大型企业任职市场营销岗位,因为自己专业相关的背景和努力工作,很快便获得了公司的认可,升职加薪也是一路顺风顺水。

然而,最近他却发现自己有点困惑,感觉到自己的生活缺乏一些意义和价值,不知道未来的方向在哪里。

问题分析:
李亮是一名成功的职场人士,但他在职业生涯和个人发展方面遇到了瓶颈,他感到自己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以找到自己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他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缺乏自我认知和定位。

李亮虽然在职场上表现出色,但对自己的长期目标和价值缺乏明确的认知和定位,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哪里,也不知道未来想要做什么样的工作。

2. 缺乏心理支持和指导。

李亮的家庭和社交圈都不是从事营销行业的人,他无法从家人和朋友那里获得有关职业生涯方面的指导和支持。

此外,他的公司也没有为他提供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方面的帮助。

3. 缺乏挑战和成长机会。

李亮感到自己的工作虽然稳定,但却缺乏挑
战和成长的机会,他觉得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停滞不前,这让他感到有些无助和失落。

解决方案:
为了帮助李亮解决困惑,可以考虑以下方面:
1. 推荐李亮进行自我评估和职业定位。

李亮可以通过职业测评和自我
反思,找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和目标。

2. 建议李亮寻求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

李亮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探索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和需求,并且也可以向从事营销行业的
人士请教职业发展方面的建议。

组织行为学精选案例

组织行为学精选案例

组织行为学精选案例案例一:固定工资还是佣金制白泰铭为什么要从中日合资公司辞职而去,到另一家公司去谋高就呢?这个案例介绍了白泰铭对工资的态度发生的变化.刚开始他对固定工资很满意,后来取得了销售成绩后,就不满了,建议采用佣金制,遭到经理拒绝,就辞职而去.分析这个案例要应用组织行为学讲的文化传统对管理风格的影响激励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来进行分析。

组织行为学中讲到企业文化传统对企业的管理风格有很大秉承日本企业重视企业精神,以人为本的文化特色,所以强调采用固定工资制。

这种工资制和佣金制各有利弊,要适应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

根据激励理论,一个人的成就需要激励,成就需要具有挑战性,能引发人的快感和奋斗精神,对一个人的行为起主要的影响作用。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小白是属于高成就需要动机的人,他取得了成绩后外方老板没有在工资、奖金、精神上满足小白的更多需求,他自然就要辞职了。

再从公平理论来分析。

公平不能激励人,只有不公平才能激励人,人们是否得到激励,不会由他所得到什么报酬来定,更重要的是他们比别人所得的报酬与自己所得的报酬是否公平来决定。

从这个案例看,小白听说另二家外资公司都在搞销售竞争和有奖活动,其中一家的经理还请最佳销售员吃饭,通过内部刊物进行表彰.而小白所在的中日合资公司,没有看到,小白刚参加工作时的需求和掌握推销技术后的需求有所不同,来积极强化小白这种需求,而是拒绝这种需求,小白辞去工作职务是理所当然的。

案例二:青田乳胶制品厂1、姜、汪二人解决了进口设备存在的总是得到厂里的奖励后,为什么大家对这个事不平?姜、汪二人也很洩气准备调走呢?2、事到如今,请你给陈厂长出些点子。

这是一个企业开发新产品进行技术改革的案例,分析这个案例要应用学过的公平理论、强化激励理论来分析.青田乳胶制品厂在引进技术时,由于没有进行技术论证价格情况及售后服务,受到了损失,在外方专家无力解决技术难题的情况下,厂领导自力更生组建攻关小组,解决了技术难题,这个决策是十分正确的。

小张的困惑案例分析答案

小张的困惑案例分析答案

小张的困惑案例分析答案
引导案例:《小张的困惑》
小张是某五星级商务酒店的餐饮服务生。

某日,该酒店承接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大型国际会议。

小张的领班孙某在晚宴之前进行了详细的接待计划安排,考虑到在用餐高峰时客流较大,领班孙某特别安排两名领位员,原本负责值台的小张被领班安排和小王合作,在餐厅入口处做领座员,餐饮总监也在现场作指导。

可是就在用餐高峰之前,餐饮总监发现某包厢准备还不到位,于是临时让小张去该包厢做好卫生及相关准备的扫尾工作。

小张一见是总监的命令,不敢怠慢。

可当小张做好包厢工作回到餐厅入口处时,客流量已经很大了,小王一人无法应付,导致不少客人产生不满情绪。

领班对小张擅自离开岗位给予严厉批评,并称事后将追究其相应责任。

而小张简直是一肚子的冤枉,自己明明是被餐饮总监调用的,并不是擅自离岗,他对领班的批评觉得很委屈。

分析答案:
嚣张应该听从领班指挥,餐饮总监没有指挥小张的权力。

餐饮总监应该直接指挥餐饮部经理,指挥小张属于越权指挥。

多头领导会造成下属无所适从的局面。

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一.北斗公司刘总经理在一次职业培训中学习到很多目标管理的内容。

他对于这种理论逻辑上的简单清晰及其预期的收益印象非常深刻。

因此,他决定在公司内部实施这种管理方法。

首先他需要为公司的各部门制定工作目标。

刘总认为:由于各部门的目标决定了整个公司的业绩,因此应该由他本人为他们确定较高目标。

确定了目标之后,他就把目标下发给各个部门的负责人,要求他们如期完成,并口头说明在计划完成后要按照目标的要求进行考核和奖惩。

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中层经理在收到任务书的第二天,就集体上书表示无法接受这些目标,致使目标管理方案无法顺利实施。

刘总感到很困惑。

根据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和目标管理实施的过程,分析刘总的做法存在哪些问题?他应该如何更好地实施目标管理?(1)目标管理是指组织的最高领导层根据组织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要制订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所需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落实,要求下属各部门主管人员以至于每个职工根据上级制订的目标,分别制订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的完成情况作为各部门或个人考核的依据。

(2)根据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和实施程序,我们发现刘总犯了以下几方面的错误:①对于如何制订合适的目标体系认识错误,他以为目标只需要他一个人制订就行了。

②对于目标到底订多高认识错误,他认为目标越高越好。

③在实施目标管理时,没有给予下属相应的权力。

④没有鼓励下属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⑤考核和奖酬机构没有制度化,仅停留在口头上,对下属无相应的激励和制约作用。

(3)为了更好地实施目标管理,刘总必须遵循科学的工作程序,并且注意实施中的一些具体方式:①要有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

目标的制订必须是一个上下级反复协商的过程。

不是由上级独自决定的。

制定的目标不要过高或过低。

一般目标要略高于执行者的能力水平。

②组织实施。

目标既定,主管人员就应放手把权力交给下级成员,鼓励他们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

③检验结果。

对各级目标的完成情况和取得结果,要及时地进行检查和评价,并且根据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7中层执行力课程:打造高绩效团队实战版818

7中层执行力课程:打造高绩效团队实战版818

中层执行力课程:打造高绩效团队实战版主讲老师:孙军正一、课程背景作为一名经理人,决定其成败的绝不仅仅是个人的业绩表现,还包括他领导的团队的绩效;团队的绩效决定着企业的成败。

本课程是集团执行系统创始人、中国执行力研究院院长、中国执行力十强讲师孙军正老师亲自研发并主讲的品牌课程之一,课程中的原理、方法与工具已在本土2800多家企业得到实施和应用,取得了惊人的效果。

核心内容已收录孙老师所著的管理丛书《总裁战略智慧》《领导执行智慧》《解放军执行力》等,在商界与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反响。

本课程是孙老师咨询式执行力培训课程体系中最受客户欢迎的课程之一,其三大特色(价值点)包括课前对客户调查诊断后提交《管理诊断与需求分析报告》,课中实战培训结束时提交《学员学习评估报告》,课后跟踪指导执行方案落地后提交《执行评估与改善报告》。

二、订制内训:课前一周,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访谈等多种形式,深入全面了解客户及学员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及培训形式,提供科学合理的整体解决方案及落地工具。

或由资深讲师孙军正老师亲自赴企业现场调研,为企业量身定制一套培训方案,课程内容更多结合企业实际案例予以讲解,课程内容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

输出成果:《管理诊断与需求分析报告》。

三、全程激励:在受到激励的情况下,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会成倍提升!每次培训,孙老师都会赠送10本自己的《执行力》著作,奖励给课堂上表现积极的优秀团队与学员。

四、课程收益1、理解团队的重要性,高绩效团队的特征;2、当前高绩效团队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3、理解高效团队建设的1个前提—团队价值观;4、掌握团队成长的二个基础—做事原则与共事态度;5、学习实现团队高效的三大要素—目标、沟通、激励;6、学习打造高绩效团队的步骤五、课程特色:1、名师授课,游戏贯穿其间,深刻的道理体现在浅显的比喻;复杂的难题溶解于简单的故事。

2、寓教于乐,活跃的课堂气氛,体验、参与、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大家在学中练,在练中学。

小娜的困惑案例分析 小娜的接待过程是否恰当

小娜的困惑案例分析 小娜的接待过程是否恰当

小娜的困惑案例分析小娜的接待过程是否恰当小娜的困惑案例分析小娜的接待过程是否恰当秘书工作案例——秘书与同事沟通的方法这天一上班,总经理秘书小娜就把市场部的小马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因为小马做的市场促销报告远远没有达到总经理的要求。

小娜一上来就对小马说:“小马,你看你写的是什么东西?我都不好意思拿给老板看!我真不知道怎么说你才好!我把老板的意思说得那么清楚,还给你发了邮件,你却写成这个样子!我真没见过这么差的促销报告!要是让老板看到了,别说你,连我这个当秘书的都不知道脸往哪里搁。

好在老板昨天下午出差了,要下星期三才回来,接下来你就看着办吧!”本来小马心里还有些过意不去,可是听小娜这么一说,马上换了一副“爱咋咋地”的表情:“我没有给老板当秘书的水平,所以只能写出这样的东西,你水平高你写呀!”“小马,你怎么说话呢?”“我怎么说话?我倒要问问你是怎么说话的!”小马反唇相讥。

“我说话怎么啦?”小娜有些莫名其妙。

“你自己琢磨去吧!”小马说完,摔门而去。

小娜傻了眼,她没想到,小马平素温文尔雅的,今天怎么像换了个人似的。

秘书该如何与同事进行沟通呢?一、要尊重对方的劳动在沟通过程中应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保持低调、谦和的态度,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市场部的小马根据秘书小娜传达的领导意图和要求,花费时间和精力完成了市场促销报告,小娜应首先对小马的辛劳予以肯定,使其获得一定的心理安慰与精神鼓励,为后面的沟通做好铺垫。

二、要给予有益的指导秘书工作十分繁杂,难免与同事发生矛盾与冲突。

这时秘书应对事不对人,以结果为导向,以把事情办成、办好为目标。

秘书小娜对领导的意图领会得比较透彻,对领导的要求认识得比较深刻,因而能够发现小马写的促销报告“远远没有达到总经理的要求”。

但是,小娜不应居高临下,颐指气使,一味地批评、指责(“你看你写的是什么东西?”“我真不知道怎么说你才好!”),一味地贬低、羞辱(“我真没见过这么差的促销报告!”),甚至说出不负责任的话(“接下来你就看着办吧!”),而应根据领导的意图和要求,针对小马写的市场促销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供小马修改完善时作为参考。

(完整版)管理学原理案例分析

(完整版)管理学原理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一)萍服装叶店私营企业“叶萍服装店”店主兼经理吕叶萍三年前办起这家服装店以来,一直经营得很顺利。

最近,她不断收到许多顾客的口头或书面抱怨,反映该店在产品质量和交货方面都有很多问题,还常常碰上原材料不足的情况;有两家关键主顾甚至取消了对该店的大宗订货。

这使她困惑不解,不明白她的生意究竟出了什么毛病。

小吕1974年高中毕业后,就下乡插队落户。

那时,她就迷上了服装裁剪缝制这门手艺,在生产队的缝纫组里跟一位老裁缝学习与实践操练,并赢得过“巧手姑娘”的美誉。

1977年她返城回家,大学没考上,在家待业,很觉技痒,就先参加了一个里弄缝纫组的工作。

一年多以后,她进入街道成衣厂当了一名集体所有制工人。

她的经验、手艺和才能,使她很快脱颖而出,当上了厂服装设计组组长。

小吕十分喜爱这工作,白天干活,晚上买来有关书籍自学,还自费先后进了服装设计和剪裁训练班。

1980—1982年期间,厂里交给她各式各样的任务,有些还相当艰巨,她都欣然接受,因为她认为这对于她全面掌握成衣业务是个难得的好机会。

她参加设计了妇女时装和童装,跟各种布匹供应商打交道,选购合适的衣料,与有特殊订货要求的客户磋商,讨价还价,洽淡合同,她还负责过特殊订货设计、剪裁和缝制间的协调工作,甚至协助过会计整理账目。

到1983年初,小吕觉得自己已经熟谙服装业务,可称“羽翼丰满”,终于决定停薪留职自己筹资开办服装店。

这样,经过积极准备,在当年6月正式办起了这家“叶萍服装店”。

创业之初,一切从简,她自己任经理,包揽了内、外的全部管理工作,还兼任服装设计师;找来几位熟悉业务的待业知青,一个当秘书兼会计,一个负责下样剪裁,另两人操作缝纫机。

小吕觉得一开始就在顾客中建立起信誉,这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过去在厂里她参加过跟顾客打交道的活动,一些老“关系户”对她的手艺有些了解,所以开店伊始就得到了几小笔订货。

她兢兢业业地加工这几批衣服,力求做到优质低价,打响第一炮。

这头批主顾果然对“叶萍服装店”的活计十分满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
甲制药厂利润表(变动成本法) 甲制药厂利润表(变动成本法) 损益计算过程 销售收入: 销售成本 生产贡献毛益 贡献毛益 减:期间费用 固定制造费用 1 008 000 固定销售费用 固定管理费用 固定财务费用 税前利润 232 000 739 000 1 008 000 2002年 1 855 000 530 000 1 325 000 2003年 2 597 000 742 000 1 855 000 108 000 1 747 000
2002年 年 之前
存货4800瓶所占固定成本= 1492162-1008000-266000=218162 (元)
2003年增加的销售收入为2597000-1855000= 742000(元),增加的销售费用为10800085000=23000(元),而增加的销售成本为 2234162-1272000=962162(元),其中不仅含 有本期的固定成本,还吸收了之前库存商品的固 定成本。这使得固定成本被大大提高了,单位固 定成本由2002年的14元/瓶提高到了2003年的 (5.71+14.40 ) =20.11元。我们从利润表看到, 2003年越卖的多则吸收的存货中的以前年度产生 的固定成本越多,单位固定成本越大。虽然2003 年扩大销售减少库存,但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却 减少了。
2002年
本期生产:72000 本期销售:53000 本期库存:19000 产量>销量 进入利润表的固定成本=14×53000=742000(元) 留在存货里的固定成本=14×19000=266000(元) 即2002年发生的固定成本有266000未进入利润表。
2003年
本期生产:50400 本期销售:74200 本期库存:0 产量<销量
74200
2002年产生的库存19000瓶 2002年之前的库存4800瓶 本期50400瓶
销售成本中的变动成本=(7+3)×74200=742000 (元) 固定成本=2234162-742000=1492162(元)
本期
生产所占固定成本为1008000元
生产所占固定成本为266000元
2002年 年
甲:(1)生产能力没有充分利用 (2)工资和制造费用等固定费用未能 得到充分摊销 乙:认为这是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为多 交利润,全厂职工一条心,充分利用现有生 产能力,增产节支的结果。
相关资料:
甲:工资和制造费用每年分别 为288 000元和720 000元,销 售成本采用后进先出法。 乙:工资和制造费用两年均约 为180 000元,销售成本也采 用后进先出法。
分析乙困惑
2002年生产数等于销售数,由于后进先出 ,所以没有动用2002年期初存货,所以产 量=销量,利润表中的固定成本就是当期发 生的固定成本360000元,没有以前库存商 品的固定成本进入当期成本,也没有当期 固定成本留在库存商品中。
2003年
生产13000, 卖出11000瓶,产量< 生产13000, 卖出11000瓶,产量<销量。 当期发生的固定成本为360000元 当期发生的固定成本为360000元 单位固定成本=360000 13000=27.69(元) 单位固定成本=360000÷13000=27.69(元) 故作为生产成本进入利润表的固定成本 =27.69×11000=304590(元) 11000=304590(元) 被存货吸收的固定成本=27.69×2000= 被存货吸收的固定成本=27.69×2000=55380 (元)。即当期发生的固定成本360000元中有 (元)。即当期发生的固定成本360000元中有 55380元没有计入主营业务成本进入当期利润表, 55380元没有计入主营业务成本进入当期利润表, 而是被存货吸收了。所以虽然2003年销售数小于 而是被存货吸收了。所以虽然2003年销售数小于 2002年的,但是利润却比2002年的高。 2002年的,但是利润却比2002年的高。
分析甲困惑: 分析甲困惑: 1、案例资料中的利润表就是按照完全成本法编制 的 每年固定生产成本 288000+720000=1008000( 元) 单位产品固定成本=1008000÷72000=14(元/ 瓶) 当产品销售出去时,固定成本才被计入主营业务 成本抵减由此产生的主营业务收入;在产品被售 之前,固定成本留在库存商品里,作为资产。即 当期产生的固定成本被均匀地分到了被销售的当 期生产产品和当期产生的存货中去了
2003年
固定制造费用 =288000+720000=1008000(元) 销售成本 =74200×(7+2)=742000(元) 生产贡献毛益 =2597000—742000=1855000(元) 贡献毛益 =1855000—108000=1747000(元) 税前利润 =1747000—100800=739000(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乙制药厂利润表(变动成本法) 乙制药厂利润表(变动成本法) 损益计算过程 销售收入: 销售成本 生产贡献毛益 贡献毛益 减:期间费用 固定制造费用 360 000 固定销售费用 固定管理费用 固定财务费用 税前利润 90 000 50 000 360 000 2002年 1 200 000 720 000 480 000 2003年 1 100 000 660 000 440 000 30 000 410 000
THE END THANK YOU.
甲制药厂利润表
2002年 年 销售收入 减:销售成本 销售费用 净利润 库存资料(单位:瓶) 在产品 期初存货数 本期生产数 本期销售数 期末存货数 期末在产品 单位售价 单位成本 其中:材料 工资 燃料和动力 制造费用 35 24 7 4 3 10 35 30.11 7 5.71 3 14.40 16 000 72 000 53 000 35 000 35 000 50 400 74 200 11 200 1 855 000 1 272 000 85 000 498 000 2003年 年 2 597 000 2 234 162 108 000 254 838
案例分析 ——经理的困惑
09财管1班 第四组 夏添 李斌 杜君宇 钱凯尔 方乙淞
经理困惑的原因
甲企业:厂部进行调整,通过适当生产;广开 渠道、扩大销售、减少库存。但经过一年的努 力,报表所反映的利润却比上一年下降。
乙企业:2003年市场不景气,销售量下降, 但年度财务报表上的经济指标却优于上年。
企业的自我分析:
减:变动销售费用 30 000 450 000
2002年: 2002年:
固定制造费用 =180000+180000=360000(元) =180000+180000=360000(元) 销售成本 =12000×(50+10)=720000(元) 50+10)=720000(元) 生产贡献毛益 =1100000—720000=480000(元) =1100000—720000=480000(元) 贡献毛益 =480000—30000=450000(元) =480000—30000=450000(元) 税前利润 =450000—360000=90000(元) =450000—360000=90000(元)
减:变动销售费用 85 000 1 240 000
固定制造费用 =288000+720000=1008000(元) 2002年 销售成本 =53000×(7+3)=540000(元) 生产贡献毛益 = 1 325 000—540000=1325000(元) 贡献毛益 =1325000—85000=124000(元) 税前利润 =1240000—1008000=232000(元)
乙制药厂利润表
2002年 年 销售收入 减:销售成本 销售费用 净利润 库存资料(单位:瓶) 在产品 期初存货数 本期生产数 本期销售数 期末存货数 单位售价(每千克) 单位成本(每千克) 其中:材料 工资 燃料和动力 制造费用 100 12 000 12 000 100 100 90 50 15 10 15 100 13 000 11 000 2 100 100 87.70 50 13.85 10 13.85 1 200 000 1 080 000 30 000 90 000 2003年 年 1 100 000 964 700 30 000 105 300
2003年: 2003年:
固定制造费用 =180000+180000=360000(元) =180000+180000=360000(元) 销售成本 =11000×(50+10)=660000(元) 50+10)=660000(元) 生产贡献毛益 =1100000—660000=440000(元) =1100000—660000=440000(元) 贡献毛益 =440000—30000=410000(元) =440000—30000=410000(元) 税前利润 =410000—360000=50000(元) =410000—360000=50000(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