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在麻醉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丙泊酚在麻醉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丙泊酚在麻醉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丙泊酚在麻醉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3-01-04T14:50:46.0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0期供稿作者:李晓光郑秀娟陈晓艳付强刘景森[导读] 目的讨论丙泊酚在麻醉手术期的应用。

李晓光郑秀娟陈晓艳付强刘景森(鸡西市人民医院 158100)【中图分类号】R9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0-0201-02 【摘要】目的讨论丙泊酚在麻醉手术期的应用。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丙泊酚用甘油等配成的等渗溶液,像水一样容易注射,安瓿以氮气密封,不能与其他药物混合注射。应保存在25℃以下,不宜冻存。pH为6~8.5,pKa为11。目前普遍用于麻醉诱导、镇静及麻醉维持。

【关键词】丙泊酚麻醉手术期应用

丙泊酚又名异丙酚或2,6-二丙泊酚,不溶于水,可溶于许多有机溶剂。研究始于1977年,最初以聚氧乙烯基蓖麻油作为增溶剂配成l%的丙泊酚水溶液,但副作用大,引起严重的类过敏反应,很快就停止了其临床应用。1983年Kay将丙泊酚的豆油制剂,即将l%(w/v)丙泊酚、10%(w/v)豆油、1.2%卵磷脂和2.25%的甘油配成的乳剂用于临床,副作用减少,获得非常好的效果。1989年FDA批准在美国用于临床,1993年SDA正式批准丙泊酚在我国的临床应用。丙泊酚用甘油等配成的等渗溶液,像水一样容易注射,安瓿以氮气密封,不能与其他药物混合注射。应保存在25℃以下,不宜冻存。pH为6~8.5,pKa为11。目前普遍用于麻醉诱导、镇静及麻醉维持。

【用法与用量】

丙泊酚的麻醉诱导剂量为2~2.5mg/kg,每10秒约4ml(40mg),ASA分级Ⅲ~Ⅳ级的患者每10秒约2ml(20mg)。年龄大于55岁的病人应使用更低的诱导量,有人认为应减少用量的25%~50%,可根据病人的反应调节诱导剂量。若诱导时加用咪达唑仑可减少丙泊酚诱导用量的1/3~1/2。大于8岁的儿童建议使用2.5mg/kg,更小的儿童则应使用更大的剂量。维持麻醉成人4~12mg/(kg?h),儿童9~15mg /(kg?h),也可重复注射,一次静脉注射25~50mg。丙泊酚用于椎管内麻醉的辅助镇静,以0.5~2mg/(kg?h)维持。ICU患者镇静的输注速度应根据所需要的镇静深度进行调节,通常为0.3~0.4mg/(kg?h)。年龄超过55岁的病人在接受外科治疗和介人性检查时,应使用更低镇静剂量的丙泊酚。

【临床应用】

丙泊酚作为一种新型的快效、短效静脉麻醉药,苏醒迅速而完全,持续输注后不易蓄积,为其他静脉麻醉药所无法比拟。

1 门诊手术麻醉丙泊酚在门诊手术病人的麻醉诱导和维持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丙泊酚的麻醉恢复速度超过任何以往的吸入或静脉麻醉药,病人可在麻醉恢复后出院。新近引入临床的吸入麻醉药七氟烷最初的恢复时间快于丙泊酚,但最终恢复时间两者相同。同其他吸入或静脉麻醉药相比,病人从丙泊酚麻醉中恢复平稳,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当与自身对照或与未接受麻醉的志愿者相比,病人在使用丙泊酚麻醉后可出现精神运动功能降低,但如与其他静脉药相比,病人在丙泊酚麻醉后其精神运动功能的恢复速度更快。有些病人会出现欣快感。无痛人工流产或内镜检查时,麻醉诱导可先静脉注射1~1.5mg/kg的丙泊酚,术中若患者因疼痛有肢体活动时,可以追加0.5mg/kg,必要时可酌情追加芬太尼l~1.5μg/kg,即能完成手术操作。

2 神经外科麻醉丙泊酚对脑循环动力学作用与其他麻醉药不同,但目前的资料表明这种差别不大。但是丙泊酚麻醉后病人意识迅速恢复,有利于术后尽快进行的神经功能的评估。对于正常或颅压增高的患者,丙泊酚能使颅压降低,增加丙泊酚的剂量或同时给予小剂量的芬太尼,可以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颅压增高反应。静脉输注丙泊酚期间,能够维持正常脑血管对二氧化碳的反应性以及脑血流的自动调节。丙泊酚使颅压下降30%~50%,脑灌注压显著减少,脑代谢率也减少,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3 心脏外科麻醉心脏手术麻醉中要求循环稳定,对心肌抑制小。丙泊酚麻醉可维持心脏手术中的循环动力学稳定,然而丙泊酚在麻醉诱导时常引起低血压。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丙泊酚诱导引起的低血压可引起心肌缺血,适宜的心脏手术麻醉方案还有待确定。

4 镇静在保持清醒下,丙泊酚已用于接受局部或区域阻滞麻醉病人的镇静。同咪达唑仑相比,丙泊酚恢复更快,同时可产生类似的遗忘作用。如病人有呼吸频率减慢或为了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应行脉搏氧饱和度监测。丙泊酚已用于病人自控镇静,这项技术病人乐意接受,因其效果与麻醉医师给药无区别。研究发现,丙泊酚与咪达唑仑相比具有较理想的术后镇静效果,同时不需要更多的镇痛药和抗高血压药。丙泊酚也适用于接受影像学检查的镇静。

5 产科麻醉在产科麻醉中,丙泊酚可以通过胎盘,常规用量不会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但其对母体也无太多的优点。另外,研究观察丙泊酚用于剖宫产麻醉诱导和维持对新生儿评分和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与硫喷妥钠和吸入麻醉相比,新生儿评分和神经行为功能均较低。因此丙泊酚禁用于产科麻醉,然而对巴比妥类药物过敏的产科病人,丙泊酚可以作为一种选择。

6 小儿麻醉儿童丙泊酚诱导剂量较成人高50%,在建立平衡后麻醉的维持量仍高于成人25%~50%。有人观察到儿童睫毛反射消失的ED95为2mg/kg。诱导剂量的丙泊酚在儿童可引起心率下降10%~20%,平均动脉压降低约10%~25%。丙泊酚可显著抑制咽喉反射,提供类似琥珀胆碱的肌松效果,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也低。

7 器官保护作用丙泊酚能够与自由基反应生成异丙基苯氧基团,使自由基失活,减轻器官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8 其他丙泊酚也可用于眼科、电惊厥、电转复和放置喉罩。丙泊酚已应用于恶性高热病人的麻醉。对哮喘病人,丙泊酚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使慢性阻塞性肺脏病变的支气管扩张,提供较巴比妥更理想的治疗效果。此外小剂量丙泊酚尚具有止吐、抗癫痫的作用。小剂量丙泊酚能够有效地治疗椎管内吗啡引起的皮肤瘙痒。

【不良反应】

主要是低血压或短暂的呼吸抑制等。

1 剂量大、注射快,或与镇痛药合用可致呼吸、循环抑制。

2 注射处疼痛,可先用2%利多卡因2ml后再注射,或先注射镇静药、镇痛药后再给丙泊酚可减轻疼痛,偶见血栓形成或静脉炎。

3 偶见诱导过程有惊厥和角弓反张等癫痫样运动。

4 当迷走神经紧张性增加时,用丙泊酚可能引起心动过缓。

丙泊酚注射液说明书

丙泊酚注射液说明书【说明书修订日期】 核准日期:2007年05月14日 修改日期:2011年05月24日 【药品名称】 丙泊酚注射液 【商品名】 迪施宁 【英文名】 Propofol Injection 【汉语拼音】 Bingbofen Zhusheye 【医保类别】 甲类 【成份】 化学名称:2,6-二异丙基苯酚 分子式为:C12H18O 分子量为:178.27 辅料:大豆油(供注射用),甘油(供注射用),蛋黄卵磷脂。【性状】 本品为白色乳状液体。 【适应症】

适用于诱导和维持全身麻醉,也用于加强监护病人接受机械通气时的镇静,以及用于麻醉下实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 【规格】 (1)20ml:200mg;(2)10ml:100mg 【用法用量】 丙泊酚注射液已经辅助用于脊髓和硬膜外麻醉,并与常用的术前用药、神经肌肉阻断药、吸入麻醉药和止痛药配合使用。使用丙泊酚注射液通常需配合止痛药作为全身麻醉的辅助区域麻醉技术,所需的剂量较低。在注射器或玻璃输液瓶中,未稀释的丙泊酚注射液能用于输注,当使用未稀释的丙泊酚注射液来维持麻醉时,建议使用微量泵或输液泵,以便控制输注速率。丙泊酚注射液也可以稀释后使用,但只能用5%葡萄糖静脉注射液稀释,存于PVC输液袋或输液玻璃瓶中,稀释度不得超过1:5(2mg/ml),稀释液应该无菌制备,在给药前配制。该稀释液6小时内稳定。丙泊酚注射乳剂稀释及与其他药物合并给药方法见下表:

1.成人 麻醉诱导:建议应在给药时[一般健康成年人每10秒约给药4ml(40mg)]调节剂量,观察病人反应直至临床体征表明麻醉起效。大多数年龄小于55岁的成年病人,大约需要2.0-2.5毫克/公斤的丙泊酚;超过该年龄需要量一般将减少;ASAⅢ级和Ⅳ级病人的给药速率应更低,每10秒钟约2ml(20mg)。 麻醉维持:通过持续输注或重复单次注射给予丙泊酚都能够较好的达到维持麻醉所需要的浓度。持续输注所需的给药速率在个体之间有明显的不同,通常4-12毫克/公斤/小时的速率范围能保持令人满意的麻醉。用重复单次注射给药,应根据临床需要,每次给予2.5ml(2 5mg)至5.0ml(50mg)的量。 ICU镇静:当作为对正在强化监护而接受人工通气病人的镇静药物使用时,建议持续输注丙泊酚。输注速率应根据所需要的镇静深度进行调节,通常0.3-0.4毫克/公斤/小时的输注速率范围,应能获得令人满意的镇静效果。 人工流产手术:术前以2.0mg/kg剂量实行麻醉诱导,术中若因疼痛刺激病人有肢体动时,以0.5mg/kg剂量追加,应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手术麻醉信息管理系统在临床的应用体会

手术麻醉信息管理系统在临床的应用体会 发表时间:2014-10-14T08:51:22.04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1期供稿作者:钱艇顾达民张科 [导读] 术前访视麻醉医生可通过HIS浏览患者的病历,并可直接通过麻醉工作站查看患者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报告。钱艇顾达民张科 (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214200) 【摘要】手术麻醉信息管理系统是专门为麻醉科和手术室开发的围手术期临床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整合了手术室与麻醉科的管理流程,提高了管理质量;通过与相关医疗仪器设备集成,自动采集围手术期患者信息,提升了工作效率;完善了手术过程管理,保证患者围手术期病历的规范化,方便数据统计分析。同时手麻系统为医院管理者从更高层次评估医疗质量和临床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流程提供了理想的信息平台。 【关键词】手术麻醉信息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1-0281-01 我院是一家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而麻醉科属于无锡市重点临床科室。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大力发展,手术麻醉信息管理系统(简称手麻系统)也于今年上半年开始在麻醉科运行。该信息系统覆盖了从手术申请、手术排班、术前访视、术中记录、术后恢复的全过程,并实现与全院信息数据资源交互,为围术期实施综合的治疗和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1 手麻系统功能 1.1 手术通知及安排由手术医生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发送手术通知,麻醉科、手术室管理人员读取手术信息后分别对手术房间及医护人员进行安排,患者的手术信息直接发送至每个手术间的麻醉工作站。 1.2 术前访视麻醉医生可通过HIS浏览患者的病历,并可直接通过麻醉工作站查看患者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报告。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打印麻醉知情同意书,填写麻醉前访视单。如果急诊手术,输入住院号即可获得病人的相关资料。 1.3 术中使用术中手麻系统能自动采集和记录患者的数据如血压(无创、有创)、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等,麻醉医生可根据需要选择每隔1分钟到5分钟记录。可手工录入术中用药、补液、麻醉及手术的重要操作步骤及检查结果等,并可保存为模板,方便以后的使用。手术安全核查表、风险评估表、麻醉临床路径、手术护理记录单、器械清点单等都能自动生成。另外,该信息系统也包含了麻醉收费、手术记账功能。 1.4 术后观察全麻手术后患者转入复苏室,复苏室的医生便能接收到患者的术中信息,从而提高患者的苏醒质量。术后第二天,麻醉医生根据患者术中情况进行麻醉后访视,生成麻醉后随访单。 2 应用体会 手麻系统在我院运行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受手术麻醉科医务人员的欢迎。现将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2.1 有利于麻醉医生集中精力管理病人患者在麻醉和手术过程中的情况瞬息万变,麻醉医生必须集中精力管理好患者。但是原来繁重的书写工作增加了麻醉的风险,麻醉前访视单、风险评估表、安全核查表、麻醉记录单、麻醉临床路径等书面文件占据了不少宝贵时间,分散了麻醉医生的注意力。而手麻系统大大节省了麻醉医生的时间[1],从而有更多的精力转向患者的密切监护和出现问题的对症处理上。 2.2 提高了医疗文书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手麻系统对患者的各种生命体征动态数据进行自动采集、自动生成,对整个医疗过程起到一定的监管作用,提高了术中数据记录的真实有效性。打印的麻醉记录单较以前手写的麻醉记录单更规范、清晰和美观。2.3 易于总结、科研和质控对数据的自动采集和生成使病例分析更容易、质量更高。譬如术中患者是先有血压下降还是先有心率过缓等等,可以按类型进行回顾分析,利于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提取大量的电子记录数据,在减少人为差错的同时,可按照关键词进行查询和统计,并进行分析,为科研、教学和麻醉质控提供科学依据[2],也大大节省了以往查找病历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 2.4 为患者家属提供人性化服务患者进手术室后,家属对手术进程比较关切[3],他们在外面焦急等待、茫然不安的经历可能大家都体会过。而现在手麻系统解决了这个问题,手术室外等候区设立了电子显示屏,患者准备手术、手术结束、全麻苏醒等相关情况都同步显示在上面,让家属对手术进程有了大致的了解,充分体现了该信息系统带来的人性化服务,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 3 总结 传统的麻醉手术记录多为手工录入,书写工作繁琐、重复,有时也会出现字迹不清。大量的书面资料在统计时常常出错,且易丢失,统计不便,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使用手麻系统后,减轻了麻醉科、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差错,进一步保障了患者的围术期安全,且有利于回顾分析、总结经验和科研。手麻系统作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新阵地,以明显的优势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作为一种优质的资源,服务于患者,服务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张强,谢文,王国宏.临床工程部门在数字化手术室建设中应关注的问题[J].中国数字医学,2008,3(5):53-55. [2] 徐少银,赵勰,周平.麻醉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病案,2014,15(3):41-42. [3] 于京杰,马锡坤,杨霜英.论数字化手术室建设[J].中国医院建筑与设备,2012(4):84-87.

丙泊酚药理作用与机制

丙泊酚药理特性 药理作用与机制 1麻醉作用 作用于突触, 调节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及前后膜受体的功能达到麻醉作用。 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抑制Na+ 通道来减少谷氨酸的释放; 去甲肾上腺素:非竞争性抑制K+ 引起的Ca2+ 内流, 抑制K+ 诱发的去甲肾上腺素释放; 酰胆碱:抑制在大脑中有区域选择性, 不同部位抑制程度不同。 增强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 浓度依赖性增强K+ 引起的C- 氨基丁酸的释放, 也能增强甘氨酸的释放。 2神经保护作用 能减少凋亡蛋白Bax 的表达,可能抑制凋亡, 使细胞凋亡和嗜酸性改变明显减少。 可能与防止线粒体肿胀有关。 3 丙泊酚与止吐作用: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与边缘系统呕吐中心的皮质反射束相互作用, 产生止吐作用。非竞争性并呈剂量依赖式作用于5-H T3 受体。单用或与5-H T3 受体抑制剂合用可作为术后和化疗患者预防恶心、呕吐的药物。 4免疫调节作用 对许多细胞因子有明显的影响: 明显减轻应激时辅助性T 细胞1/ 辅助性T 细胞2( Th1/ Th2)比例的下降,减轻手术应激导致的免疫不良反应[8] 。 增加危重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IL)- 1B、IL- 6 及黏附, 减少中性粒细胞肺部浸润, 降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 5器官保护作用:对心、肝、肾等多种器官

可能是由于丙泊酚具有抗氧化作用和自由基清除作用 6对癫痫持续状态的作用 大剂量可以终止许多患者癫痫持续状态, 且麻醉效应很快恢复, 并无明显副作用所以癫痫持续状态传统疗法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时,是有效的替代治疗, 有抗惊厥作用。当用丙泊酚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时, 大剂量丙泊酚使用时间应控制在48 h 内, 并注意丙泊酚输注综合征。 *但是,大剂量长期应用丙泊酚治疗持续性癫痫发作增加死亡率, 因此不主张把丙泊酚作为常规治疗方法。 7遗忘效应 损害长时程记忆力 损害长时程增强维持的效应可能和A-氨基-3-羟基-5-甲基恶唑-4-丙酸( AMPA ) 受体有关 8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在术中和术后早期, 丙泊酚能明显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25] 减少 Ca2+ 内流和释放,但出血时间并不延长[ 26] 在不同剂量对血小板聚集有不同作用: 40 Lmol/ L 时, 能增强ADP 和肾上腺素引起的血小板第二聚集时相, 但并不影响第一聚集时相。还增强花生四烯酸( AA) 导致的血小板聚集。 在100 Lmol/ L 时能抑制上述现象, 同时抑制AA 导致的血栓烷A2 ( T XA2 ) 的形成, 但对前列腺素( PGG2 ) 导致的TXA2 形成无作用。说明丙泊酚能抑制环氧合酶1( COX1) 的作用。而丙泊酚又能增强TXA2 导致的肌醇1, 4, 5三磷酸酯的形成。 在ADP 作为致聚剂存在的情况下才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并且其作用与红细胞或白细胞的数量呈正相关性。损害血小板的功能。 9镇痛作用: 脊髓在丙泊酚的镇痛作用中起了重要作用

手术麻醉临床信息系统

《手术麻醉临床信息系统》 项目概述 本项目是手术麻醉临床信息系统和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建设最具基础性的系统工程,必须在医院统一领导下,在各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有序开展。 1、系统的基本要求: ★必须满足卫生部三级甲等医院评审内容中“手术麻醉临床信息系统部分”中的各种指标,(要求B级以上)。 2、系统的实现遵循以下原则 统一标准原则:在数据交换平台建设中,必须“统一规范、统一代码、统一接口”。加强指导、组织和协调,规范数据平台的基本功能、数据模型和数据编码等信息标准。 性能稳定原则:数据中心平台应具有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满足全院7*24小时服务的要求,保证医疗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的需要。 保证安全原则: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业务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在系统设计和建设中要符合国家有关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要求,强化信息安全管理,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应急处理预案,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经济实效原则:项目建设必须坚持经济实效的原则,注重投入产出效益,不盲目追赶技术超前,防止大起大落,以合理的投入,产出适宜的效果。 具扩展性、兼容性: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应具有灵活的扩展能力,

充分考虑国家相关标准和业务系统需求变化对数据格式、处理方式等带来的业务流程变动和模式调整。 3、项目建设目的 采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实现监护仪、麻醉机、呼吸机、输液泵等设备输出数据的自动采集,采集的数据能够如实准确地反映患者生命体征参数的变化,并实现信息高度共享,根据采集结果,综合其他患者数据,自动生成手术麻醉相关医疗文书,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通过该系统的实施,能够规范麻醉科的工作流程、实现麻醉、手术过程中的信息数字化和网络化、自动生成各种医疗文书、完整共享HIS、LIS和PACS等患者信息,实现医疗过程电子化管理,从而提高科室管理工作的水平。 系统要能够全面支持麻醉科和手术室的工作流管理,并满足各环节特定的功能要求。同时,完善电子病历系统及手术麻醉相关管理系统。 4、手术麻醉临床信息系统项目建设总体需求 4.1 概述 手术与麻醉临床信息管理子系统是用于医院手术、麻醉科室对手术病人的手术和麻醉信息的记录和管理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实现整个手术及麻醉流程实现信息化管理,促进医院手术、麻醉管理合理、有效、安全地运行,并留下完整的手术记录、全程跟踪、记录手术的申请(预约)、审批、手术室和麻醉科对手术进行安排等相关信息。完成手术涉及的所有记录。精确记录和追踪手术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生

丙泊酚说明书

丙泊酚说明书 【功能主治】 静安适用于 . 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 . 重症监护患者辅助通气治疗时的镇静 您认为此药的治疗效果如何? 【主要成分】 静安主要成份为丙泊酚所用辅料包括大豆油纯化软磷脂甘油油酸氢氧化钠和注射用水 【包装规格】 ml:.g支/盒 【用法用量】 使用静安时所用设备应在麻醉下能够处理突发事件复苏设备应能伸手可及呼吸与循环功能应被监控(如心电图血氧饱和度) 应根据病人反应及术前用药实行个体化给药麻醉时除了使用静安外一般还应补充镇痛药 连续应用不得超过天 . 剂量 () 成人麻醉 麻醉诱导 静安应采用滴注法实施麻醉诱导(每秒约~mg)直到临床体征显示麻醉作用已经产生 大多数小于岁的成人诱导剂量按体重计为.~.mg/kg 超过岁的成人需要量一般下降ASA III-IV患者特别是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量也明显减少诱导应更缓慢进行同时给予静安的速度应更 加缓慢(每秒约ml或mg) 麻醉维持 可通过连续静脉输注成单次重复注射静安来维持麻醉深度 连续静脉输注时给药剂量和速度必须个体化常规剂量按体重计每小时~mg/kg在应激小的手术过程中如创伤小的手术可将维持剂量减至按体 重每小时mg/kg 对于老年人一般状态不稳定或低血容量及ASA III-IV患者建议维持剂量减至按体重每小时mg/kg

重复单次注射给药时建议单次剂量为~mg(相当于静安.~ml) () 个月以上儿童的麻醉 由于缺乏经验个月以下小儿不应使用静安 麻醉诱导 静安应采用缓慢滴注法实施麻醉诱导直到临床体征显示麻醉作用已经产生 应按年龄和/或体重来调整剂量 岁以上的儿童麻醉诱导时通常剂量按体重计约为.mg/kg岁以下者需 要量可以更大按体重计为mg/kg必要时按体重每次以mg/kg的剂量逐渐 追加由于缺少临床经验对于高危(ASAIII-IV)年幼患者建议应用更低的剂量 麻醉维持 建议用按体重计每小时~mg/kg的给药剂量来维持麻醉 与年龄大的儿科患者相比小于岁的儿童可采用略偏高的用药剂量但剂量范围仍应在上述建议应用的剂量范围内剂量的多少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 整特别应注意完全镇痛的需要 麻醉的最长时间一般不应超过分钟左右除非特别情况的患者可延长使用时间如必须避免使用挥发性制剂的恶性高热患者 () 重症监护成人患者的镇静 根据镇静深度的需要调整剂量连续静脉输注用按体重计每小时.~. mg/kg的剂量给药给药速度不能超过按体重计每小时.mg/kg 如果患者同时接受其它脂类药物的治疗静安中的脂肪含量应予以考虑ml 静安含.g脂肪 静安不用于岁以下儿童的镇静 . 用法 输注静安可以不用稀释也可用%葡萄糖或.%氯化钠稀释后装于玻漓输液瓶内滴注 药品使用前应摇动混匀 使用前安瓿颈部或像胶表面应该用酒精喷洒或浸泡方法进行清洁 静安是一种不含防腐剂的脂肪乳剂利于微生物快速生长打开安瓿或开启小瓶后应立即抽入无菌注射器或给药装置内并迅速开始给药 输注时应保持静安及其输液系统的无菌在靠近患者留置针接口处添加其它药物静安不得使用微生物滤过器 静安及含有静安的输液容器只能一次性用于一个病人

手术麻醉临床信息系统

灏瀚科技—手术与麻醉临床信息系统 目录 1、概述 (3) 1、1、系统简介 (3) 1、2、与HIS、EMR、PACS、LIS等系统数据如何共享获取? (3) 1、3、手术麻醉过程各项记录如何实现全无纸化? (3) 1、4、监护仪、呼吸机、麻醉机等设备监护信息如何获取至临床系统中?4 1、5、如何准确通知临床病区医护人员运送病人到手术室,避免过早运送病 人到手术室,导致病人与医生无谓等待,浪费时间? (4) 2、系统功能介绍 (4) 2、1、术前管理 (4) 2、1、1、医生排班 (4) 2、1、2、手术排班 (5) 2、1、3、手术申请单 (5) 2、1、4、手术通知单 (5) 2、1、5、术前访视 (5) 2、1、6、术前诱导 (5) 2、1、7、手术知情同意书 (5) 2、1、8、术前查房记录 (5) 2、1、9、手术计划 (6) 2、1、10、手术室工作状态显示 (6) 2、1、11、手术安排公告显示 (6)

2、2、术中管理 (6) 2、2、1、麻醉记录 (6) 2、2、2、手术室管理 (8) 2、2、3、手术室中央监护 (8) 2、2、4、手术麻醉报警 (8) 2、3、术后管理 (8) 2、3、1、术后镇痛记录 (8) 2、3、2、麻醉术后访视记录 (9) 2、3、3、手术护理记录 (9) 2、3、4、手术器械、敷料点数表 (9) 2、3、5、手术麻醉费用 (9) 2、4、数据维护 (9) 2、4、1、库存管理 (9) 2、4、2、设备管理 (9) 2、4、3、一次性用品管理 (10) 2、4、4、麻醉方式定义 (10) 2、4、5、麻醉事件定义 (10) 2、4、6、一次性用品定义 (10) 2、4、7、麻醉用药定义 (10) 2、5、报表统计 (10) 2、5、1、镇痛一览表 (10) 2、5、2、超时餐统计 (10)

麻醉用药:全身麻醉药丙泊酚

麻醉用药:全身麻醉药丙泊酚 药物名称丙泊酚 药物别名丙泊酚、丙扑佛、丙扑怫、得普瑞麻、二异丙酚、普泊酚、普卤泊福、普鲁泊福、普罗弗尔、异丙酚Dipravin、Diprovan、Disoprivan、Disoprof 英文名称 Propofol 说明 功用作用可用于麻醉诱导及维持。由于单次注射起效快,无蓄积作用,苏醒快,醒后无酒醉感,所以多用于门诊手术和短小手术,术毕可回家。此外可用于心脏、颅脑手术麻醉及 ICU 患者镇静、保持机械通气患者的安静等。 用法用量麻醉诱导:静注 2.0~2.5mg/kg,注速 4ml/10s,老年及体弱者用量较小,注速宜慢。麻醉维持:连续静脉滴注 4~12mg/kg·h,或根据需要每次静注 25~50mg,因本品镇痛作用不强,常需与麻醉性镇痛药、肌松药合用。为镇静需要则药量酌减。 本品为乳剂,用前要摇匀,可用 5%葡萄糖溶液稀释,不可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 由于对二氧化碳通气反应的抑制比硫喷妥钠长,所以有时患者已清醒但呼吸还可能有抑制应警惕。 本品应贮存于 2~25℃。 [剂型与规格]注射剂:200mg/20ml,500mg/50ml,1g/100ml。 1.成人 诱导麻醉对于术前给药和术前不给药的病人,应该静滴给药,一般健康成年人每10秒静脉滴入约4毫升(40毫克),观察病人的反应,直至临床体征表明麻醉开始,大多数年龄小于55岁的成年病人,大约需要2.0~2.5毫克/公斤的本品,超过年龄,需要量一般将减少。ASA3级和4级病人,应该使用更低的给药速率:每10秒约2毫升(20毫克)。 维持麻醉通过持续静脉或反复静脉冲击注射本品,能够维持麻醉所需要的深度。 持续静滴所需的给药速率在病人之间有明显的差别,一般4~12毫克/公斤·小时的速率范围能保持令人满意的麻醉。 静脉反复冲击注射根据临床需要,可以给予25毫克(2.5毫升)到50毫克(5.0毫升)的增量。

医院手术室麻醉信息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医院手术室麻醉信息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目录 一、需求分析 (4) 1.1 医院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项目背景 (4) 1.3 项目目标 (5) 三、系统解决方案 (7) 3.1系统概述 (7) 3.2系统整体设计原则 (7) 3.2系统采用的先进技术 (8) 3.3系统的技术特点 (9) 3.4系统应用环境 (10) 3.4.1 服务器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2008 Server (10) 3.4.1工作站软件:Windows 7或Windows 8 (11) 3.4.2数据库管理系统: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 (11) 3.5系统安全与数据备份 (13) 3.6系统架构 (13) 3.6.1系统总体结构图 (13) 3.6.2手术室系统结构 (16) 3.7系统流程 (1) 3.8系统功能 (2)

4项目实施和维护 (22) 4.1项目实施过程大纲 (22) 4.2项目实施详细过程 (23) 4.3项目实施质量控制 (26) 4.4售后服务 (26)

一、需求分析 1.2 项目背景 手术室是医院各个科室工作交叉汇集的一个重要的中心,在时间、空间、设备、药物、材料、人员调配的科学管理、高效运作、安全质控、绩效考核,都十分重要。手术室麻醉信息管理系统(anesthesia and opera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OIMS)将为医院手术室带来规范化的工作管理标准、实时快捷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实现医疗病案的真实记忆存储,医疗经验的积累和有效归纳, 全面解决了手术室麻醉过程管理的信息化和数字化,随着时间的延长,更会为医院沉淀积累出厚重的医疗、科研、教学的宝贵信息文库,不但满足了科室工作需要,同时也满足了医院数字化的需要。 手术室麻醉工作主要任务之一是为手术病人提供无痛、安全、良好的手术条件,医生需从各种监测反馈信息中,分析、综合和判断病人的各项生命机能指标,并按需进行适时的调整和干预,以使各项生命体征尽可能保持在正常的生理状态。由于病人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个体差异性,手术医生对手术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病人、社会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医疗质量也有更高的要求,以上因素已促使当今的麻醉工作不能单纯停留在单一的手工操作的麻醉方式上,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生命信息监测、反馈与处理、严格操作规范、严密麻醉质量评估、动态直观良好的反映麻醉过程,完善监测机制,提高麻醉工作质量,降低麻醉风险和医疗纠纷,为动态、真实的记录和评估麻醉工作质量提供良好的依据和研究材料。另外,电子病历是医院信息系统的核心信息化模块,手术室麻醉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是麻醉电子病历,而麻醉电子病历是电子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麻醉电子病历是真正实现医疗全过程电子病历的重要部分。

丙泊酚在麻醉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丙泊酚在麻醉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3-01-04T14:50:46.0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0期供稿作者:李晓光郑秀娟陈晓艳付强刘景森[导读] 目的讨论丙泊酚在麻醉手术期的应用。 李晓光郑秀娟陈晓艳付强刘景森(鸡西市人民医院 158100)【中图分类号】R9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0-0201-02 【摘要】目的讨论丙泊酚在麻醉手术期的应用。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丙泊酚用甘油等配成的等渗溶液,像水一样容易注射,安瓿以氮气密封,不能与其他药物混合注射。应保存在25℃以下,不宜冻存。pH为6~8.5,pKa为11。目前普遍用于麻醉诱导、镇静及麻醉维持。 【关键词】丙泊酚麻醉手术期应用 丙泊酚又名异丙酚或2,6-二丙泊酚,不溶于水,可溶于许多有机溶剂。研究始于1977年,最初以聚氧乙烯基蓖麻油作为增溶剂配成l%的丙泊酚水溶液,但副作用大,引起严重的类过敏反应,很快就停止了其临床应用。1983年Kay将丙泊酚的豆油制剂,即将l%(w/v)丙泊酚、10%(w/v)豆油、1.2%卵磷脂和2.25%的甘油配成的乳剂用于临床,副作用减少,获得非常好的效果。1989年FDA批准在美国用于临床,1993年SDA正式批准丙泊酚在我国的临床应用。丙泊酚用甘油等配成的等渗溶液,像水一样容易注射,安瓿以氮气密封,不能与其他药物混合注射。应保存在25℃以下,不宜冻存。pH为6~8.5,pKa为11。目前普遍用于麻醉诱导、镇静及麻醉维持。 【用法与用量】 丙泊酚的麻醉诱导剂量为2~2.5mg/kg,每10秒约4ml(40mg),ASA分级Ⅲ~Ⅳ级的患者每10秒约2ml(20mg)。年龄大于55岁的病人应使用更低的诱导量,有人认为应减少用量的25%~50%,可根据病人的反应调节诱导剂量。若诱导时加用咪达唑仑可减少丙泊酚诱导用量的1/3~1/2。大于8岁的儿童建议使用2.5mg/kg,更小的儿童则应使用更大的剂量。维持麻醉成人4~12mg/(kg?h),儿童9~15mg /(kg?h),也可重复注射,一次静脉注射25~50mg。丙泊酚用于椎管内麻醉的辅助镇静,以0.5~2mg/(kg?h)维持。ICU患者镇静的输注速度应根据所需要的镇静深度进行调节,通常为0.3~0.4mg/(kg?h)。年龄超过55岁的病人在接受外科治疗和介人性检查时,应使用更低镇静剂量的丙泊酚。 【临床应用】 丙泊酚作为一种新型的快效、短效静脉麻醉药,苏醒迅速而完全,持续输注后不易蓄积,为其他静脉麻醉药所无法比拟。 1 门诊手术麻醉丙泊酚在门诊手术病人的麻醉诱导和维持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丙泊酚的麻醉恢复速度超过任何以往的吸入或静脉麻醉药,病人可在麻醉恢复后出院。新近引入临床的吸入麻醉药七氟烷最初的恢复时间快于丙泊酚,但最终恢复时间两者相同。同其他吸入或静脉麻醉药相比,病人从丙泊酚麻醉中恢复平稳,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当与自身对照或与未接受麻醉的志愿者相比,病人在使用丙泊酚麻醉后可出现精神运动功能降低,但如与其他静脉药相比,病人在丙泊酚麻醉后其精神运动功能的恢复速度更快。有些病人会出现欣快感。无痛人工流产或内镜检查时,麻醉诱导可先静脉注射1~1.5mg/kg的丙泊酚,术中若患者因疼痛有肢体活动时,可以追加0.5mg/kg,必要时可酌情追加芬太尼l~1.5μg/kg,即能完成手术操作。 2 神经外科麻醉丙泊酚对脑循环动力学作用与其他麻醉药不同,但目前的资料表明这种差别不大。但是丙泊酚麻醉后病人意识迅速恢复,有利于术后尽快进行的神经功能的评估。对于正常或颅压增高的患者,丙泊酚能使颅压降低,增加丙泊酚的剂量或同时给予小剂量的芬太尼,可以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颅压增高反应。静脉输注丙泊酚期间,能够维持正常脑血管对二氧化碳的反应性以及脑血流的自动调节。丙泊酚使颅压下降30%~50%,脑灌注压显著减少,脑代谢率也减少,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3 心脏外科麻醉心脏手术麻醉中要求循环稳定,对心肌抑制小。丙泊酚麻醉可维持心脏手术中的循环动力学稳定,然而丙泊酚在麻醉诱导时常引起低血压。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丙泊酚诱导引起的低血压可引起心肌缺血,适宜的心脏手术麻醉方案还有待确定。 4 镇静在保持清醒下,丙泊酚已用于接受局部或区域阻滞麻醉病人的镇静。同咪达唑仑相比,丙泊酚恢复更快,同时可产生类似的遗忘作用。如病人有呼吸频率减慢或为了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应行脉搏氧饱和度监测。丙泊酚已用于病人自控镇静,这项技术病人乐意接受,因其效果与麻醉医师给药无区别。研究发现,丙泊酚与咪达唑仑相比具有较理想的术后镇静效果,同时不需要更多的镇痛药和抗高血压药。丙泊酚也适用于接受影像学检查的镇静。 5 产科麻醉在产科麻醉中,丙泊酚可以通过胎盘,常规用量不会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但其对母体也无太多的优点。另外,研究观察丙泊酚用于剖宫产麻醉诱导和维持对新生儿评分和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与硫喷妥钠和吸入麻醉相比,新生儿评分和神经行为功能均较低。因此丙泊酚禁用于产科麻醉,然而对巴比妥类药物过敏的产科病人,丙泊酚可以作为一种选择。 6 小儿麻醉儿童丙泊酚诱导剂量较成人高50%,在建立平衡后麻醉的维持量仍高于成人25%~50%。有人观察到儿童睫毛反射消失的ED95为2mg/kg。诱导剂量的丙泊酚在儿童可引起心率下降10%~20%,平均动脉压降低约10%~25%。丙泊酚可显著抑制咽喉反射,提供类似琥珀胆碱的肌松效果,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也低。 7 器官保护作用丙泊酚能够与自由基反应生成异丙基苯氧基团,使自由基失活,减轻器官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8 其他丙泊酚也可用于眼科、电惊厥、电转复和放置喉罩。丙泊酚已应用于恶性高热病人的麻醉。对哮喘病人,丙泊酚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使慢性阻塞性肺脏病变的支气管扩张,提供较巴比妥更理想的治疗效果。此外小剂量丙泊酚尚具有止吐、抗癫痫的作用。小剂量丙泊酚能够有效地治疗椎管内吗啡引起的皮肤瘙痒。 【不良反应】 主要是低血压或短暂的呼吸抑制等。 1 剂量大、注射快,或与镇痛药合用可致呼吸、循环抑制。 2 注射处疼痛,可先用2%利多卡因2ml后再注射,或先注射镇静药、镇痛药后再给丙泊酚可减轻疼痛,偶见血栓形成或静脉炎。 3 偶见诱导过程有惊厥和角弓反张等癫痫样运动。 4 当迷走神经紧张性增加时,用丙泊酚可能引起心动过缓。

靶控输注丙泊酚静脉麻醉的快捷指南2012

靶控输注丙泊酚静脉麻醉 的快捷指南 执笔:俞卫锋张富军金善良 专家组:(按姓氏笔画顺序) 于布为吴新民陶国才 马虹杨拔贤黄文起 田玉科杨承祥韩如泉 李文志岳云薛张纲 李天佐郭曲练 李立环赵国栋 刘进祝胜美 连庆泉钟泰迪 闵苏姚尚龙

目录 1.概述 2 2.丙泊酚TCI泵的使用步骤 2 3.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应用及推荐意见 2 4.参考文献 5 5.附录 6

一. 概述: 1.定义:靶浓度控制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 TCI)是以药代 动力学为基础,以血浆或效应室的药物浓度为指标,由计算机根据药代动力学模型自动计算并控制输注速率,从而达到所需要的麻醉、镇静和镇痛深度的技术。 2.优点:丙泊酚TCI使麻醉从诱导、维持到苏醒成为一个连续过程,且操 作简单,易于调控。 3.血浆(靶)浓度、效应室(靶)的特点 1)丙泊酚TCI可分为血浆浓度和效应室浓度两种靶控方法 [1]。 2)效应室靶浓度输注丙泊酚时,有一过性血药浓度的峰值明显高于效应室浓度设定值的“超射”现象,容易引起外周血管扩张、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2]。 3)以血浆靶浓度输注丙泊酚虽然麻醉起效缓慢,但诱导平稳,因此本快捷指南推荐应用以血浆浓度靶控输注丙泊酚的方法。 二、丙泊酚TCI泵的使用步骤 1)正确装载充满丙泊酚的注射器 2)按BOLUS或PURGE键将输注管道注满丙泊酚 3)选择丙泊酚TCI的模式 4)选择1%或2%浓度的丙泊酚 5)输入患者年龄(岁)、体重(kg)和初始血浆靶浓度(μg/ml)(此为关键点,见下述) 6)开始输注 三、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应用及推荐意见 1.ASA I-II级成年患者手术麻醉 1)诱导期用法用量及低血压的防治 (1)单纯丙泊酚诱导时血浆靶浓度一般设定为4-6μg/ml (2)复合用药诱导时丙泊酚血浆靶浓度可设定为3-3.5μg/ml

静脉麻醉药的作用机制

静脉麻醉药的作用机制 摘要】目的讨论静脉麻醉药的作用机制。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 行归纳总结。结论关于静脉麻醉药物作用机制目前尚无确切的理论学说,但是有 一点非常明确,即麻醉药物是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发挥作用的。具体位点 可以是离子通道、神经递质及其受体,也可以是神经细胞内的第二信使系统等。【关键字】静脉麻醉药作用机制 关于静脉麻醉药物作用机制目前尚无确切的理论学说,但是有一点非常明确,即麻醉药物是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发挥作用的。具体位点可以是离子通道、神经递质及其受体,也可以是神经细胞内的第二信使系统等。静脉麻醉药物通过 改变这些中枢神经系统传导通路中某一个或某几个传导环节的活性而发挥药理效应。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着兴奋性神经递质系统和抑制性神经递质系统,麻醉药 物可以通过抑制前者或兴奋后者而产生麻醉作用。现已明确与静脉麻醉药物作用 相关的神经递质系统有γ-氨基丁酸(GABA)受体、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阿片受体以及α2肾上腺素能受体等。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一、GABA受体 GABA受体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系统,主要存在于大脑皮质、边缘系统、小脑皮层,丘脑和下丘脑较少,而在脑干和脊髓最少。它主要包 括有GABAA、GABAB和GABAc等多个受体亚型,其中与麻醉药作用关系比较明 确的是GABAA受体。GABAA受体为一配体门控氯离子(Cl-)耦联通道受体复合体, 中枢内源性递质GABA可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位点,使受体兴奋,Cl-通道开放, Cl-内流,使细胞处于超极化状态,从而抑制细胞的兴奋性,出现抑制性效应,产 生相应的镇痛、镇静或意识消失作用。GABAA受体复合体是由α、β和γ三个亚 单位构成的五角形糖蛋白复合体,并构成跨膜配体闸门Cl-通道,β亚单位又包括 β1、β2和β3亚基,研究发现与麻醉作用最密切的是β2或β3亚基。该受体亚单 位含有Cl-通道、GABA结合位点和其他受体活性物质结合位点。临床常用的静脉 麻醉药,如巴比妥类(barbiturates)、苯二氮卓类(benzodiaz-epines)以及丙泊酚(propofol)等均有其相应的结合位点,可以与受体结合,使受体兴奋,Cl-通道开放 而产生相应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效应。γ-羟基丁酸是γ-氨基丁酸的中间代谢物,γ-羟丁酸钠(sodium γ-hydroxybutrate)注射后可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主要作用于大脑皮质的灰质、海马旁回和边缘系统的GABAA受体而发挥中枢抑制效应。虽然各种麻醉药物在化学结构上具有较大差异,但都能产生类似的麻醉作用。这一点以往被认为是麻醉药物非特异性作用机制假说的一个佐证。但现在从 另一个角度来看,不同化学结构的药物作用在同一受体复合体的不同结合位点, 使受体产生类似的功能变化,恰是对非特异性作用机制的一个有力支持。巴比妥 类药物可与受体的相应位点结合,使GABA结合位点的数量增加,减慢内源性递 质GABA受体的解离,从而延长Cl-通道的开放时间,增加Cl-的内流。所谓使GABA结合位点增加是巴比妥类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使原低亲和力的GABA结合 位点向高亲和力状态转化,从而使GABA结合位点数量上升。巴比妥类药物还可 以改变其他结合位点如苯二氮卓类药物结合位点的活性状态,这也是它和其他静 脉麻醉药物产生协同作用的机制所在。苯二氮卓类药物可与受体复合体中的苯二 氮卓位点结合,促进GABA与低亲和力的GABA位点结合,增加Cl-的内流。与巴 比妥类不同的是苯二氮卓类药物是增加Cl-通道开放的频率,而不是影响通道平均开放的时间。另外其对GABAA受体无直接兴奋作用。丙泊酚也可以与GABAA受

336 我院手术麻醉临床信息系统的建设

我院手术麻醉临床信息系统的建设 翟玉兰① ①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计算机管理中心,530021,广西南宁市双拥路6号 摘要手术麻醉临床信息系统是方便手术室、麻醉科进行工作的信息系统,为手术室提供排班管理、为麻醉医生提供麻醉单的自动采集和医疗事件记录功能。该系统针对性强,属于部门专用软件,在构建医院信息化平台的趋势下,实现手术麻醉临床信息数据与电子病历数据交互是必需解决的问题,文章分享了手术麻醉临床信息系统建设及其与医院信息系统接口的经验。 关键词手术麻醉临床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接口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为提高手术室、麻醉医生的工作效率,专业的手术麻醉临床信息系统是越来越多医院的选择。卫生部2011年3月发布《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之际,各大医院也着力构建自己的信息化平台,三级医院评审指标中也有对手术麻醉分级管理、手术麻醉质量监管等的要求,实现手术麻醉临床信息数据与电子病历数据交互是平台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 1系统架构 我院采用麦迪斯顿公司的DoCare麻醉临床信息系统V5.0,是专为医院麻醉科设计,它覆盖了和麻醉相关的各个临床工作环节,能够将麻醉科的日常工作标准化、流程化和自动化,极大的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整个工作流程的效率。 该系统特点:在充分研究监护仪、麻醉机、呼吸机等设备接口的基础上,合理设计麻醉医生的工作流程和麻醉科室的管理流程,实现与医院现有的信息系统进行集成,实现病人入出转信息、检验科信息、放射科信息以及各种报告资料的共享。二是可以连接各个厂家不同型号的监护设备。 图1 手术麻醉临床信息系统架构

图2 系统主要功能结构图 2 创新内容 系统在上线前后根据科室需求,在提高系统的友好性和智能化方面增加了一些功能:1.抗菌药物统计需求,在手术过程中使用的抗菌药物可以在统计查询中进行查阅,为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中繁琐的手工统计提供了方便。2.主任工作站麻醉医师工作量的统计,此模块提供了计算每位麻醉医生的工作时长及总和时长。3.麻醉单上失血量超过设定值后提示功能。4. 体温单数据自动同步到麻醉单病人基本信息栏。5.家属等候大屏提供语音播放手术状态功能。6.手术状态为手术结束时,监护仪自动解绑功能。若干本地化医疗文书和系统细节需求的实现,提高了系统的易用性。 3 接口制作 根据临床实际工作的需求,接口交换的数据内容有,由医院信息系统(HIS)提供的:基础字典信息、病人信息、手术申请信息、检查信息、检验信息、医嘱信息、电子病历信息,由手术麻醉系统产生的麻醉单等医疗文书。通过数据交换实现手术麻醉系统对病历病程、医嘱、检验、检查结果的调阅,以及医院信息系统对麻醉单的调阅。 根据数据展现方式的不同,交换的数据可分为查阅类和交互类。手术麻醉系统需要查阅HIS基础字典、检查、检验、病历信息。麻醉系统需要交互的信息有:病人信息、手术申请、手术安排情况、手术麻醉记录单等。 对病历、检查报告采用的接口方式是WEB-IE浏览方式,电子病历EMR提供一个能够接收参数(该参数能够查找到患者的电子病历记录)的地址,手麻系统根据患者信息列表,找到患者信息,调用电子病历提供的WEB地址并传入相关参数,电子病历系统根据传入参数查找患者病历和影像报告并以网页形式呈现出来。 对医嘱信息、检验信息采用WEB Service +XML的接口协议,获取的信息可直接在手麻信息中展示。在接口中,数据交互最重要的一环是获取病人的手术申请信息。手麻系统要进行手术排班,必须获得完整和正确的手术申请信息,手术申请填写完整是先决条件,手术申请由医生在医院信息系统HIS的医生工作站中填写并提交,手麻系统通过接口获取并存储于本系统的信息表中,麻醉医生完成麻醉记录单后上传,病房医生可在医生工作站电子病历中调阅麻醉单。

丙泊酚静脉麻醉在无痛肠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丙泊酚静脉麻醉在无痛肠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丙泊酚静脉麻醉在门诊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80例患者自愿接受无痛肠镜检查,统计患者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的监测指标,评估检查后恢复情况及调查满意率。结果无痛肠镜检查是经静脉给予快速、短效、安全的麻醉药物,使患者在安全、无任何痛苦、无不良记忆下顺利完成整个检查及治疗,患者满意率达100%。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门诊肠镜检查和治疗具有无痛、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丙泊酚;结肠镜检查;静脉麻醉 结肠镜检查是对大肠病变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方法,但对受检者来说,常有不同程度的不适感,使患者由于心理上的恐惧而拒绝或推迟检查,再者过度的紧张或焦虑,往往使患者不能充分地配合医生,间接地增加了操作的难度。为此我们在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测的情况下,应用丙泊酚静脉麻醉进行无痛肠镜检查取得良好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80例自愿接受在静脉麻醉下实行无痛肠镜检查的患者,年龄20~89岁,平均年龄(43.8± 2.4)岁。男42例,女38例。合并高血压6例,合并冠心病4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2例。 1.2方法常规检查前做心电图、记录平时血压、禁食、导泻。患者入检查室后监测无创血压(NIBP)、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面罩吸氧,开放左前臂浅静脉通道,由静脉缓慢推注丙泊酚0.5~1.5 mg/kg,待患者安静入睡,机体肌肉松弛,睫毛反射消失,呼吸血压平稳后即插入电子肠镜,同时持续性监测并记录血压、心率、脉搏及血氧饱和度。检查过程中,患者体动或血压升高超过基础值20%,可酌情追加丙泊酚10~30 mg,一般间隔5 min左右追加1次;如血压下降超过基础值20%,暂停丙泊酚推注,加快输液速度,一般可马上血压回升;如心率<60次/min,可给硫酸阿托品0.25~0.5 mg[1]。当结肠镜达回盲部时停止麻醉给药。对于60岁以上老年人及体质衰弱或慢性消耗病患者,丙泊酚剂量酌减。 1.3统计学处理所有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及治疗,诊断检查者在8~12 min内完成,治疗者多在 20 min内完成,患者术毕至清醒时间(2.6±1.3)min,计算及提问对答恢复正常(4.3±3.10)min,离室观察时间(16.8±5.9)min,丙泊酚诱导用量在(1.12±0.32 )mg/kg ,

丙泊酚配伍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分析

当代医学 2012年2月第18卷第5期总第268期 Contemporary Medicine, Feb. 2012,Vol.18 No.5 Issue No.268 丙泊酚配伍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分析 赵光玲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丙泊酚配伍芬太尼静脉麻醉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使用方法及临床效果,证实丙泊酚配伍芬太尼静脉麻醉的确切效果。方法以132例采用无痛人流终止妊娠的妇女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66例。观察组给予丙泊酚配伍芬太尼静脉麻醉;对照组给予丙泊酚进行麻醉。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麻醉效果方面显效率、有效率以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优势,经统计学分析(x2=0.035,P<0.05),有显著差异性。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不良反应、苏醒时间以及患者满意率的比较中,观察组均具有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配伍芬太尼静脉麻醉在无痛人流手术的应用中,较单独使用丙泊酚具有疗效显著、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率高等优势,适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 丙泊酚;芬太尼;无痛人工流产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analysis of propofol combined with fentany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in painless arti? cial abortion in the use of methods and clinical results, con? rmed the propofol combined with fentany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of the exact effect. Methods 132 patients with painless termination of pregnancy for wom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anesthesia methods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66cases in each group. A group of the use of propofol combined with fentany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for the observation group; a group using propofol anesthesia;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data were compar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observed in the group of patients in anesthesia effect signi? cant ef? ciency, ef? ciency and total ef? ciency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obviously advantage after statistical analysis, P = 0.035 < 0.05, with signi? cant differences in study;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adverse reactions, recovery time, and the satisfactory rate of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compared, has the obvious advantage, and with statistical signi? cance. Conclusion propofol combined with fentany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in painless arti? cial abortion operation application is used alone propofol has obvious curative effect, short operation time, less bleeding, less adverse reaction, quick recovery, patient satisfaction rate higher advantages, suitabl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Propofol;Fentanyl;Painless arti? cial abortion 人工流产术是妇产科临床常用于妇女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方 法,属于临床常见的小手术,由于操作简便,一般在门诊就可以进 行。但是由于手术过程中要进行扩张子宫颈,负压吸宫等操作,存 在一定的痛苦,加之患者紧张恐惧容易引发人工流产综合反应, 给患者的身心带来极大的伤害。近年来,无痛人流术的应用很好 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是临床对麻醉用药的选择有着很大的分 歧。我院2010年9月~2011年9月对66例患者应用丙泊酚配伍芬太 尼静脉麻醉用于无痛人流手术,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现将操 作过程及相关数据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9月~2011年9月,选择我院门诊自愿使用无痛人工 流产术终止妊娠的1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年龄最大的40 岁,最小的22岁,平均年龄28.2岁;妊娠最长63d,最短42d,平均 53.4d;孕妇体重最大62kg,最小39kg,平均体重52.8 kg;所有孕 妇入院检查均无人工流产术禁忌证,均为宫内受孕、正常妊娠; 既往生育史,最多三次,其中初孕84例,经产妇48例;将所有孕妇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6例。对两组孕妇进行年龄、 体重、妊娠时间、生育史等基本资料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x2=0.053,P>0.05),数据不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研究对象具 有可比性。 1.2 操作方法 按照分组对孕妇进行麻醉操作,观察组根据患者体重静脉推 作者单位:618400 四川省什邡仁济医院 (赵光玲) 注芬太尼(0.05~0.1)mg,约3min后按照2mg/kg注射丙泊酚; 对照组按2.4mg/kg静脉推注丙泊酚。麻醉操作后密切观察孕妇 的反应,待孕妇眼球凝视,睫毛反射消失,表明麻醉起效,医生按 常规人工流产术进行手术操作[1]。 1.3 疗效评价标准 为确保研究数据比较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根据我院多年的临 床经验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制定临床疗效评价标准[2]。具体内容 如下: 1.3.1 宫颈松驰度判断 (1)显效:6.5号宫颈扩张器可以轻松通过宫颈内口; (2)有效: 5.5号宫颈扩张器可以轻松通过宫颈内口;(3)无效:3.5号宫颈扩 张器勉强进入宫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产妇总数×100%。 1.3.2 不良反应 手术过程中对孕妇的呼吸、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进行监 测,手术后观察患者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进行统计。 1.3.3 相关数据 (1)手术时间:以麻醉起效医生开始手术操作计时,直至吸宫 结束;(2)出血量:收集手术过程中孕妇的出血量,使用量杯法进 行计算;(3)人工流产综合征:术后根据标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人 工流产综合征。 1.4 数据处理方法 将研究的相关数据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当分析的P值小于0.05时,研究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度比较 疼痛度比较是麻醉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观察组66例患doi:10.3969/j.issn.1009-4393.2012.5.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