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在临床中的应用
丙泊酚输注综合征

丙泊酚输注综合征丙泊酚是一种新型、快速、短效静脉麻醉药。
它具有麻醉诱导起效快、患者苏醒迅速且功能恢复完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等优点。
丙泊酚的临床剂量应用可以使γ-氨基丁酸受体脱敏感,从而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镇静、催眠效应,其麻醉效价是硫喷妥钠的1.8倍。
丙泊酚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以2.5mg/kg静脉注射时,起效时间为30~60s,维持时间约10 min,苏醒迅速,还能抑制咽喉反射,有利于插管,很少发生喉痉挛。
丙泊酚的不良反应1 过敏反应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压下降、荨麻疹或红色丘疹、心率/脉搏加快、皮肤潮红、呼吸困难、烦躁不安。
而有关于丙泊酚过敏反应的具体机制目前仍未得到完全阐明。
但对有关丙泊酚过敏反应的文献进行分析统计后,可将其机制主要归因为药物本身、个体因素和给药方案这三个方面。
1.1 药物本身具体可能是由其赋形剂诱发,继而引发肥大细胞、嗜碱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慢反应物质、 5- 羟色胺和缓激肽等物质,出现类过敏反应症状。
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丙泊酚不刺激组胺释放,其类过敏反应与脂乳剂无关。
1.2 个体因素据龚善初等的分析统计,丙泊酚不良反应中,女性人数是男性的 2.4 倍,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
1.3 给药方案丙泊酚在临床使用时,多与其他麻醉镇痛药联用。
随着丙泊酚含量的变化,由丙泊酚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会出现相应波动。
徐彦秋等的实验表明,丙泊酚对心脏代谢性酸中毒存在着双重影响,当丙泊酚剂量为25μmol/L时,对心脏功能起保护作用,而当其剂量为50μmol/L时,则对心脏起抑制作用。
因此,若在丙泊酚配药过程中,丙泊酚剂量过高或配伍不当,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2 呼吸系统不良反应丙泊酚是一种强力的呼吸抑制药,在临床使用的过程中极易引起呼吸系统不良反应。
其中呼吸抑制是呼吸系统不良反应的主要症状。
3 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丙泊酚导致的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主要有:心律失常、低血压、心动过缓、高钾血症、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以及心脏骤停等。
解读丙泊酚静脉麻醉

解读丙泊酚静脉麻醉丙泊酚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麻醉药剂,它还有另一种名称叫异丙酚,丙泊酚是通过人体静脉注射的方式进而有效的镇痛的。
丙泊酚具有药效快、时间短的麻醉药物特点。
一旦实施丙泊酚麻醉后,医生完成手术,患者苏醒后可以快速的恢复意识,且注射后没有任何蓄积。
现目前,临床医学已经将丙泊酚广泛推广于麻醉诱导、麻醉维持等,并经常用于手术麻醉以及患者术后镇静。
通过向患者静脉注射丙泊酚后药效可以快速的传输到全身,通常来讲,丙泊酚四十秒钟之内就可以让患者进入睡眠状态。
丙泊酚可以起到明显的镇痛效果,有效的降低患者颅内压,脑部氧气消耗量,还可以抑制呼吸系统,让患者出现暂时性呼吸停止,而且,对患者身体的循环系统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有效的降低血压。
但是,丙泊酚麻醉剂也可以引发患者身体不适感,比如恢复过程中,患者出现呕吐、头疼等不良症状。
一、关于丙泊酚的药理知识丙泊酚麻醉剂一旦输注终止后,可以采用三室开放的模型来展开描述。
首先,丙泊酚具有分布迅速且消除迅速的特点,分布迅速主要是指在半衰期两到四分钟这个时间段,消除迅速是指半衰期在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
丙泊酚用途十分广泛,而且可以有效的从机体消除,总体消除率高达每分钟一点五到两升。
而且,丙泊酚麻醉剂在人体中是通过肝脏来代谢的,形成丙泊酚和失活的醌醇结合物,醌醇结合物随着尿液排出体外,当用丙泊酚对患者维持麻醉状态的时候,其血药浓度会逐渐到达已经知道的药速率稳态值。
一旦丙泊酚的输注速率在推荐的范围内,其药物动力学会呈现为线性。
二、丙泊酚麻醉剂使用范围通常情况下,丙泊酚麻醉剂主要用于对患者的全身麻醉、诱导麻醉和维持麻醉,也可以用于无痛人流手术,对患者采取脊髓、硬膜外麻醉方式。
丙泊酚还需要和吸入麻醉药物、止痛药进行配合来使用,而且,丙泊酚其药效快、代谢也较快,因此,不会停留于人体太久,也不会造成药物残留,对于患者而言,该麻醉剂是安全的。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丙泊酚的时候,一定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操作,不可以私自麻醉。
关于丙泊酚应用的总结

关于丙泊酚应用的总结第一篇:关于丙泊酚应用的总结关于丙泊酚应用的总结一、药理作用:本品通过激活GABA受体—氯离子复合物,发挥镇静催眠作用。
临床剂量时, 丙泊酚增加氯离子传导,大剂量时使GABA受体脱敏感,从而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产生镇静、催眠效应,其麻醉效价是硫喷妥钠的1.8倍。
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以 2.5mg/kg静脉注射时,起效时间为30-60秒,维持时间约10分钟左右,苏醒迅速。
能抑制咽喉反射,有利于插管,很少发生喉痉挛。
对循环系统有抑制作用,本品作全麻诱导时,可引起血压下降,心肌血液灌注及氧耗量下降,外周血管阻力降低, 心率无明显变化。
丙泊酚可抑制二氧化碳的通气反应,表现为潮气量减少,清醒状态时可使呼吸频率增加,静脉注射常发生呼吸暂停,对支气管平滑肌无明显影响。
丙泊酚能降低颅内压及眼压,减少脑耗氧量和脑血流量,镇痛作用很微弱。
与其他中枢神经抑制药并用时有协同作用。
应用丙泊酚可使血浆皮质激素浓度下降,但肾上腺皮质对外源性皮质激素反应正常。
二、药代动力学:丙泊酚一次冲击剂量后或输注终止后,可用三室开放模型来描述。
首相具有迅速分布(半衰期2~4分钟)及迅速消除(半衰期30~60分钟)的特点。
丙泊酚分布广泛,并迅速从机体消除(总体消除率1.5~2升/分钟)。
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形成丙泊酚和相应的无活性的醌醇结合物,该结合物从尿中排泄。
当用丙泊酚维持麻醉时,血药浓度逐渐接近已知给药速率稳态值。
当丙泊酚的输注速率在推荐范围内,其药物动力学是线性的。
三、用法用量:使用丙泊酚通常需要配合使用止痛药。
丙泊酚可辅助用于脊髓和硬膜外麻醉。
并与常用的术前用药,神经肌肉阻断药,吸入麻醉药和止痛药配合使用。
作为全身麻醉以辅助区域麻醉技术,所需的剂量较低。
1.麻醉给药:建议应在给药时[一般健康成年人每10秒约给药4ml(40mg)] 调节剂量,观察病人反应直至临床体征表明麻醉起效。
大多数年龄小于55岁的成年病人,大约需要2.0~2.5毫克/公斤的丙泊酚;超过该年龄需要量一般将减少;ASAⅢ级和Ⅳ级病人的给药速率应更低,每10秒约2ml(20mg)。
丙泊酚TCI指南解读课件

总结
丙泊酚靶控输注具有多种优势, 更便于临床应用 在麻醉不同阶段采用不同靶浓度, 预防不良反应 针对特定人群需要个性化调节靶浓度, 密切监测 丙泊酚TCI 使麻醉从诱导、维持到苏醒成为一个连续
过程, 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谢谢 谢谢
丙泊酚TCI的临床应用
– 维持期用法用量 – 麻醉维持期丙泊酚的血浆靶浓度为3-6μg/ml – 根据手术刺激强弱、病人反应等调整靶浓度 – 应配伍使用阿片类药物, 丙泊酚靶浓度1.5-
3.5μg/m时, 成年病人对疼痛刺激无反应瑞芬 太尼血浆靶浓度EC50为 2.2-4.4 ng/ml, EC95为2.3-6.0 ng/ml
为指标, 由计算机自动控制输注速率, 从而达到所需要 的麻醉、镇静和镇痛深度的技术 TCI应用的优势 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麻醉水平更易控制 从麻醉复苏更迅速 减少麻醉医师的工作负荷
TCI相关概念简介
药代动力学
血浆浓度
输注控制计算
计算速率 实际速率
目标浓度
麻醉医师
监测
静脉注射泵
输注
手术患者
TCI相关知识
丙泊酚TCI的临床应用
预防术中知晓 麻醉维持期的丙泊酚血浆靶浓度应以意识消失时的丙
泊酚效应室浓度作为有效的参考指标。 使中国人群意识消失的丙泊酚效应室半数有效浓度
(EC50)为2.2μg/ml, 95%的药物有效浓度(EC95) 为3.2μg/ml。 年龄每增加10岁, 意识消失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的 EC50和EC95亦随之分别下降了7.5%和13.6%。 推荐使用各种麻醉深度监测技术, 并且可适当伍用苯 二氮卓类药物或吸入麻醉药
靶控方法均安全有效, 均可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
TCI相关概念简介
丙泊酚的气道保护作用

丙泊酚的气道保护作用【摘要】本文围绕着丙泊酚在气道保护中的作用展开,通过对丙泊酚的机制研究、在麻醉中的应用、对气道的影响、在呼吸抑制中的作用以及在术后的应用进行综合分析。
研究发现,丙泊酚在麻醉过程中可减少气道反射、促进气道松弛、降低气道阻力,从而保护气道通畅。
丙泊酚还能有效抑制呼吸中枢,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提高气道的稳定性。
结论部分指出了丙泊酚在气道保护中的潜在作用,并展望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广阔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有望为丙泊酚在气道保护中的应用提供更多实践指导和临床支持。
【关键词】丙泊酚、气道保护作用、机制研究、麻醉、气道影响、呼吸抑制、术后应用、潜在作用、临床实践、展望1. 引言1.1 丙泊酚的气道保护作用引言丙泊酚是一种常用的全身麻醉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手术和急救情况中。
除了其显著的镇静和镇痛效果外,丙泊酚还显示出了在气道保护方面的潜在作用。
气道管理是麻醉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对于气道狭窄或易发生阻塞的患者来说,保持气道通畅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丙泊酚可以通过降低气道反应性和抑制气道反射来保护气道。
这种作用使得气道更加稳定,减少了可能发生的气道阻塞和呼吸道并发症的风险。
丙泊酚还可以减少气道黏膜的分泌物,进一步改善气道通畅性。
在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可以充分利用丙泊酚的气道保护作用,特别是在需要维持气道通畅、保持正常呼吸的情况下。
通过合理的剂量和监测,丙泊酚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安全和稳定的麻醉管理,减少气道并发症的风险,并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
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丙泊酚在气道保护中的作用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手术安全性。
2. 正文2.1 丙泊酚的机制研究丙泊酚是一种常用的全身麻醉药物,具有较强的镇静和催眠作用。
其气道保护作用是通过多种机制来实现的。
丙泊酚可以通过与GABA受体结合,增强GABA的作用,从而产生镇静和抑制呼吸的效果。
这种机制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深度麻醉状态,减少气道反射活性,降低气道阻力。
丙泊酚靶控输注的临床应用

丙泊酚靶控输注的临床应用
丙泊酚自问世以来,由于其优良的药代及药效动力学特性,如起效快、血浆清除率高、麻醉苏醒快而完全、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等特点,很快被人们所认同,并迅速推广到临床麻醉的各个领域中。
静脉靶控输注技术的应用使丙泊酚的临床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丙泊酚靶控输注技术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发展,已趋于完善,其独特的给药方式在当今静脉麻醉中体现了巨大的优越性,但TCI技术在其药代、药效动力学的准确性,输注泵精度,药代动力学参数与实际病人的匹配性,麻醉用药的性价比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挑战,需进一步完善。
丙泊酚的管理办法

丙泊酚的管理办法丙泊酚是一款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的药物。
随着丙泊酚的使用范围扩大,对其管理也越来越重视。
这篇文章就讨论丙泊酚的管理办法。
一、丙泊酚的基本知识丙泊酚是一种快速作用的静脉麻醉用药,并且具有镇静和抗焦虑作用。
丙泊酚在用药后快速地通过血-brain屏障进入大脑,并使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和麻醉状态。
丙泊酚主要用于麻醉手术、术后镇痛、重症监护、肺动脉高压、脑卒中等临床领域。
丙泊酚的主要副作用包括低血压、心律失常、呼吸抑制、恶心和呕吐等等。
因此,在使用丙泊酚时应当谨慎使用,并注意对患者的监测,及时应对不良反应的出现。
二、丙泊酚的管理办法在使用丙泊酚时,我们需要遵循一些管理办法,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有效治疗。
具体来说,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合适的丙泊酚剂量在使用丙泊酚时要注意给予合适的剂量,以保证其麻醉效果,并减少其潜在的不良反应。
通常而言,丙泊酚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身体情况和用药方式等因素来确定。
2.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方法丙泊酚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进行给药,包括静脉注射、贴片和鼻腔吸入等。
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方法可以使丙泊酚更好地发挥作用,并降低其副作用的发生率。
3.进行必要的监测在使用丙泊酚时需要进行必要的监测。
可以通过心电图、血压、呼吸和血氧等指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及时作出应对。
4.针对不良反应进行应对丙泊酚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低血压、心律失常、呼吸抑制等等。
在发现这些反应时需要及时加以应对,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效果治疗。
5.合理配合其他药物在使用丙泊酚时需要合理配合其他药物。
可以通过麻醉剂、镇痛剂和肌松剂等药物的配合,以提高操作效果,降低副作用,从而取得更为良好的治疗效果。
三、总结丙泊酚是一种重要的麻醉药物,在临床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有效治疗,我们需要遵守一些管理办法。
具体来说,需要选择合适的剂量、给药途径和方法,进行必要的监测,针对不良反应进行应对,以及合理配合其他药物等。
丙泊酚在犬类麻醉上的应用

shi yan yanjiu摘要:丙泊酚在医学上的运用十分广泛,皆因其在药物动力学和药物副作用上都比硫喷妥钠等诱导麻醉药物优秀,故无论是在医学的门诊手术、人流、剖腹产、脊髓造影、硬膜下麻醉,甚至骨科手术、心脏、颅脑手术等领域都有应用[1]。
而在兽医领域,该药物多作为中老年犬呼吸麻醉诱导药物,而在一些需时较短的常规检查或小手术上作为全麻维持药物,如X 线的拍摄摆位,公猫公犬去势术、第三眼睑切除术等都会应用此药物。
关键词:丙泊酚;犬类;麻醉中图分类号:S857文献标识码:ADOI 编号:10.14025/ki.jlny.2019.07.023李艾哲(延边大学,吉林延吉133002)丙泊酚在犬类麻醉上的应用1丙泊酚的介绍丙泊酚,又名异丙酚,普鲁泊福,英文名propofol ,化学名:2,6-二异丙基苯酚,为白色乳状液体,是在20世纪70年代合成的一种酚的衍生物,其通过激活GABA 受体-氯离子复合物,发挥镇静催眠作用,是一种新型安全的短效注射麻醉剂。
在医学上运用十分广泛,近些年国内兽医逐渐开始使用。
安全范围广,是目前国外兽医临床应用最普遍的诱导麻醉药。
本药肌松作用良好,无镇痛作用,可降低颅内压和眼内压;不刺激组胺释放;具有抗呕吐作用;依剂量不同,可使动物达到镇静至全身麻醉状态。
丙泊酚有起效快、时效短等优点,作为一种全麻维持药物亦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外科麻醉期的麻醉深度,是国内使用率较多的犬眠宝、速眠新等犬猫麻醉药物所不具有的。
2丙泊酚的药理作用2.1药效学丙泊酚是一种用于诱导麻醉和麻醉维持的静脉注射镇静催眠药,诱导麻醉起效时间为75~120s 。
给予诱导剂量的丙泊酚后,犬麻醉维持时间平均为6.7min 。
给予麻醉维持剂量的丙泊酚后,无麻醉前给药的犬麻醉维持时间平均为3.68min ;麻醉前给予乙酰丙嗪的犬麻醉维持时间平均为3.80min ;麻醉前联合给予乙酰丙嗪/吗啡酮的犬麻醉维持时间平均5.43min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结构: 通用名: 商品名:
2,6-双异丙基酚 (2,6-di-isopropyl phenol) 丙泊酚(propofol)
得普利麻(Diprivan)、静安
三室模型
C2
C1
C3
注射
单次静注药代动力学特点
分布相 2 - 4分钟。 药物广泛迅速向组织分布,导致药 物浓度的迅速下降
恢复速度比较
P<0.05 200 P<0.05 P<0.05
150
100 50 0 3.5
得普利麻 硫喷妥钠/ 安氟醚
P<0.05
6.1
命令反应
口服流食
解大小便
出院
用于手术结束时的处理
镇静、制动 双腔换管 拔管、抑制心血管副反应等
用于术后患者:
自控镇静 加用fentanyl自控镇痛 术后和化疗病人的恶心呕吐的治疗。
小儿中央室容积及清除率高于正 常成人。 故小儿诱导及维持剂量均大于正常成人 老年患者中央室容积及清除率低 于健康 成人,故诱导及维持剂量低于正常成人
输注速度与血药浓度的关系
8 7
血药浓度平均值 (mg/ml)
6 5 4 3
2
1 0 0 3 6 9
输注速度 ( mg/kg/h )
药代学小结
因快速分布与广泛代谢,故清除半衰期短, 适用于麻醉维持。
方 法
病人选择 术前禁食 剂量 根据病人反应调整剂量 2mg/kg, 1mg/kg 辅助用药 芬太尼、瑞芬、氯胺酮、咪唑安 定 监测:HR、BP、SpO2、给氧
阿托品、麻黄素、肾上腺素Βιβλιοθήκη 用无痛人流及胃肠镜检的优点
利于医生操作 无痛苦记忆、无心理创伤 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 术后清醒彻底、恶心呕吐发生率低 术后病人尽早离院,患者满意率高
用于小儿麻醉
明显减少诱导时呼吸道阻塞和刺激,有 效地抑制咽喉反射,咳嗽发生率明显降 低 诱导迅速平稳,剂量较成人大 术后苏醒快,恶心、呕吐和不安的发生 率较低 特别适合应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CT, MRI和X 线检查
用于剖腹产手术的麻醉
根据我们的观察,对产妇术后清醒 无明显影响; 对胎儿呼吸无明显抑制,apgar评分 正常。
重复注射极少有蓄积作用。
注射速度与稳态血药浓度呈线性关系,麻醉 可控性强。
诱导
剂量:依病人的临床反应调整剂量
健康成人: 2.0-2.5mg/kg 3岁以上小儿: >2.5mg/kg >55岁病人: <2.0mg/kg
速度:
一般健康成人4ml/10s ASAIII-IV病人 2ml/10s
丙泊酚的缺点
Anaesthesia.2003 报道丙泊酚麻醉或镇静后 出现性幻觉。 Curr Drug Targets.2002 报道临床剂量的丙泊 酚可造成可逆的、与剂量相关的血小板 功能抑制。 担忧:自杀。
谢谢!
快速清除相 30 - 70 分钟
主要由肝脏代谢后经肾排出,同时 存在肝外代谢途径(肾、小肠微粒 体)
缓慢清除相 4 - 23.5 小时 药物从灌注不良的组织缓慢回流到 血液。
肝肾功能对代谢的影响
分别对肝硬化及肾功能衰竭的病 人的实验表明。机体对丙泊酚的 清除不因肝肾功能的变化而影响
年龄对代谢的影响
诱导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
丙泊酚
6
硫喷妥钠
★
心输出量 (l/min)
5 4
心率 (bpm) 平均动脉压 (mmHg)
80 70 60 50
100 90 80 70 60
与基础值比较,
★★
★
p<0.05
★
★★
p<0.01
★★★
p<0.001
★★
★★
★★★
★★★
★★★
★★★
基础值
2
4
6
8
诱导后时间 (min)
丙泊酚的其他治疗
J Clin Anesth.2003报道: 丙泊酚治疗椎管内阿片类给药后的瘙痒 J Perianesth Nurs.1999报道: 丙泊酚治疗一例术后出现海洛因戒断症 状的病人 治疗顽固性失眠、快速短暂休息。
丙泊酚用药的性别差异
Acta Anaesthesbaiol Scand.2003报道: 男性较之女性对丙泊酚更为敏感,要获 得相同的苏醒时间,则男性丙泊酚的药 量需比女性减少30-40%
用于腹腔镜手术的麻醉
n
得普利麻 硫喷妥钠 / 异氟醚
19
诱导
2.0mg/kg
维持
9.0mg/kg/h 15 min 后 6mg/kg/h 异氟醚 根据临床需要调整
30
硫喷妥钠 4.0mg/kg
镇痛:芬太尼 1.5μg/kg
肌松:维库溴铵 手术时间:1-1.5h
Korttila K.et al. Anesthesiology 1988:69:A564
恢复后期速度比较
160 140 120
P<0.001 P<0.001
术后时间 (min)
100 80
P<0.001
丙泊酚
n = 30
60
40 20 0 喝水 步行 出院
硫喷妥钠/ 安氟醚
n = 33
Millar JM, Jewkes CF. Anaesthesia 1988; 43: 738
对术后呕吐的影响
所有吸入药 以 “ 丙泊酚 ”为 1 异氟醚
地氟醚与七氟醚
1.0
2.0
2.3 6个 研究 p = 0.003
3.0
3.7 70 个研究 p < 0.0001
3.7 42个 研究 p < 0.0001
4.0
n = 4,074
丙泊酚 vs 吸入麻醉药 (以“丙泊酚”为1)
JR et al.
快而高质量的恢复是丙泊酚最 杰出的特性
100
与基础值比较,
★
P<0.01,
+
P<0.001
基础值 诱导
琥珀胆碱
插管
1
2
3
插管后时间 (min)
Harris CE. at al. Anaesthesia 1988; 43(Suppl): 32
维持
可静脉连续输注或重复追加维持麻醉深度 成人 持续输注: 4-12mg/kg/h (10-8-6, 9-7-5方案) 重复注射: 每次25-50mg 3 - 16岁 持续输注: 9-15mg/kg/h
静脉麻醉 诱导
平稳,无兴奋副作 用 适合各类手术 设备简单 可控性强 得普利麻可轻松 调节麻醉深度 恢复迅速且质量高 术后恶心呕吐少 无污染
维持 恢复 污染
用于神经外科的麻醉
降低脑血流量 降低颅内压 降低脑细胞氧代谢率,有脑 保护作用 处理癫痫发作 苏醒迅速,术后可及早判断 意识恢复状态
恢复早期速度比较
12 P<0.001 P<0.001
10
8 P<0.05
丙泊酚
2.5 mg/kg
平均时间 (hour)
甲已炔巴比妥钠
6 4 2 1.5 mg/kg
硫喷妥钠
5.0 mg/kg
病例数: 各20例
睁眼反应 回忆生日
0
Grandt IS. Mackenzie N. Postgraduale Mediccal Journal 1985; 61(Suppl 3): 133
恢复快速而且头脑清晰
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自我感觉舒适, 减少在恢复室的停留时间 易于配合护理,尽早术后功能检查 尽早出院、节省总的医疗费用
临床应用范围广泛
用于TIVA
吸入麻醉
有兴奋副作用 不适合气道手术 需特殊挥发罐 可控性依赖于吸入药溶解度 需特殊挥发罐 恢复速度取决于溶解度 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高 对手术室环境及大气污染
用于ICU病人的镇静
对ICU行机械通气者,可持续输注。 一般速度达30ug/(kg.min)以上能使记 忆消失,长时间的镇静也能迅速苏 醒。输注24hr与96hr后,其苏醒血浆 药物浓度相似。
用于无痛人流及胃肠镜检
人流及胃肠镜检病人的身心状况: 紧张与恐惧 胃镜检病人局麻时的痛苦 人工流产综合征 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压下降、 心率减慢、 恶心呕吐。
Grounds RM, et al. Postgraduated M Journal 1985; 61(suppl.3) : 90
插管时血流动力学比较
160 140 收缩压 平均值 (mmHg) 120
+ ★ ★
丙泊酚 2.5mg/kg n=51 硫喷妥钠 4.0mg/kg n=51 依托咪酯 0.3mg/kg n=51
丙泊酚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杨小霖 川北医学院附院麻醉科
丙泊酚的历史
1974,在研究苯酚衍生物的过程中发现 1981,用大豆油乳剂作为赋形剂 1986,美国FDA批准正式上市 1993,12月批准在中国上市 1996,靶控给药技术上市, 抑菌配方(0.005%依地酸二钠)
结构与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