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影像诊断分析
结直肠癌影像诊断

医学影像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3月 第3卷第6期功率为100%;Ⅰ组有1例因子宫穿孔而造成放置不成功,余者49例宫内节育器均成功放置,手术成功率为98.0%。
两组手术成功率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的手术时间分析Ⅱ组的手术时间为(2.32±0.78)min,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3.10±0.83)min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术后4周与12周的不良反应分析术后4周、12周,Ⅱ组出现经量增加、经期延长等不良反应的总概率对比Ⅰ组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两组术后4周及12周的不良反应分析不良反应Ⅰ组(n=50)Ⅱ组(n=50)术后4周术后12周术后4周术后12周经量增加2110经期延长4310白带增多3201其他1010总发生率10(20.0)6(12.0)3(6.0)1(2.0)3 讨论女性处于哺乳期时,其子宫体积及宫壁往往偏小、偏薄,对于经剖宫产分娩的女性,还可能伴有宫腔变形以及子宫位置异常等问题,此类情况下给予常规放置宫内节育器,手术操作相对棘手,稍有不慎即可导致子宫穿孔或血管、脏器等损伤。
经超声引导宫内放置节育器是近年逐步应用于临床的新节育手段,其基于超声引导可视系统操作,术中可对子宫大小、部位等进行清晰显像与动态观察,并可将手术器械准确引导至宫腔相应位置,整个过程能够有效排除人为因素(如判断错误、经验不足等)的干扰,大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2]。
此外,利用超声引导行宫内节育器放置,其操作也较简便,并且具有引导准确、费用低廉等特点,术者借助超声屏幕对宫腔内状况、手术器械操作情况等进行全程动态观察,也可克服传统手术的盲目性,有效减少子宫穿孔、误伤血管等问题的发生[3]。
本组课题的实验结果显示,Ⅱ组哺乳期妇女的手术均获得成功,成功率达到100%,借助超声引导置宫内节育器,术野清晰、定位准确,其手术时间相对Ⅰ组也有明显的缩短。
MSCT在结肠癌术前TNM分期中的诊断效能及影像特点分析

132·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12月 第20卷 第12期 总第158期【第一作者】徐中阳,男,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结直肠癌。
E-mail:**********************【通讯作者】王 帅,男,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结直肠癌。
E-mail:****************Diagnostic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133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DEC. 2022, Vol.20, No.12 Total No.158[6]:根据MSCT影像肠壁外侧情况及周围组织间隙清晰度进行原发肿瘤(T)分期:由于MSCT影像无法区分Tis、T 1及T 2期,因此本研究将T 1~T 2期归为一类,T 1~T 2期:局部肠壁呈明显局灶型增厚,肠壁浆膜面光整,外周脂肪间隙清晰;T 3期:肠壁增厚处浆膜面不光整,毛糙明显,周围组织层模糊不清;T 4期:肿瘤局部与邻近器官的脂肪层消失,或侵犯邻近器官。
区域淋巴结(N)分期尚无统一标准:N0期:未见淋巴结转移或淋巴结肿大强化不明显。
①淋巴结短径≥1.0cm,单发或多发;②淋巴结短径0.8~1.0cm,2~3枚或以上;③淋巴结短径0.4~0.8cm,4枚或以上,成簇;④增强扫描后淋巴结边缘强化,中心无强化,或与原发病灶强化同步;上述①、②、③项中任意一项合并④者,淋巴结≤3枚为N1期,4枚及以上为N2期。
远处转移(M):M0:未见远处转移;M1:存在肝转移、腹膜转移等远处转移证据。
⑶进展期结肠癌类型评估[7]:①隆起型:肿瘤主体向肠腔内突出者;②溃疡型:肿瘤形成深达或贯穿肌层之溃疡者;③浸润型:肿瘤向肠壁各层弥漫浸润,使局部肠壁增厚,但表面无明显溃疡或隆起。
1.4 观察指标 观察原位病变的位置、病变形态及MSCT表现特征;分析MSCT检查与病理诊断结肠癌TNM分期的一致性。
结肠癌的CT诊断

结肠癌的CT诊断【摘要】目的:探讨结肠癌的CT表现,以提高认识。
方法:对25例经病理证实结肠癌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盲升结肠10例,结肠肝曲4例,横结肠3例,结肠脾曲1例,降结肠7例,乙状结肠及直肠各2例。
肿块型14例,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多数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
狭窄浸润型11例,表现为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
病灶不同程度侵犯邻近组织结构和远处转移。
结论:CT对结肠癌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关键词】结肠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收集我院近5年来行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结肠癌25例,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以提高认识。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5例中男15例,女10例。
年龄42~91岁,平均55.7岁。
病程3天~5年,平均0.74年。
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腹胀、纳差,大便次数增多、变细、里急后重、便血,低热、贫血、消瘦、腹部包块、肠道梗阻等。
1.2 设备与检查方法:采用PHILP AURA扫描机。
取仰卧位轴位平扫,层厚层距均为7 mm或10 mm。
空腹12小时,检查前半小时口服60%的泛影葡氨20 ml稀释至600 ml。
其中12 例作了团注增强扫描,2例行碘水灌肠后扫描。
扫描范围如果病变范围明确,则以相应腹部及其上下区域进行扫描,如果病变范围不明确,一般进行全腹扫描。
2 结果2.1 手术及病理结果:腺癌24例,其中转移性腺癌1例。
转移性鳞癌1例。
2.2 肿瘤发生部位:盲升结肠10例,结肠肝曲4例,横结肠3例,结肠脾曲1例,降结肠7例,乙状结肠及直肠各2例。
2.3 形态及密度:肿块型14例(56%),多为偏心性分叶状或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见图1),肿块2.9 cm×2.6 cm~8.3 cm×5.7 cm大小,平均5.4 cm×4.3 cm;部份可见向腔内的结节状隆起(见图2)。
14例肿块中有11例平扫密度不均,肿块内可见气体、脂肪及水样密度,强化密度亦不均匀。
结肠癌X线诊断与鉴别诊断分析探讨

临床经验108结肠癌X线诊断与鉴别诊断分析探讨王安祥吉林省磐石市医院影像科 吉林省磐石市 132300【摘 要】目的:研究结肠癌患者的X线表现以及临床鉴别诊断。
方法:我院选择2010年4月-2012年4月间经手术证实为结肠癌的52例患者,在手术前对其进行X线检查,总结其X线诊断要点以及与其它疾病的鉴别诊断。
结果:16例患者的病变部位在盲肠升结肠,12例在直肠,6例在乙状结肠,6例在降结肠,12例在直肠,病变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的患者均同时进行肠镜检查。
结肠癌患者的X表现较为复发多变,依据肿瘤生长方式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肿块型、溃疡型、浸润型及混合型。
结论:消化道的恶性肿瘤中结肠癌即为其中最常见的一种,X线的气钡双重造影在诊断结肠癌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结肠癌;X线诊断;鉴别诊断;临床研究消化道的恶性肿瘤中,结肠癌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发病率仅低于食管癌和胃癌,在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中占第4位,多为单发,但也可以同时两个以上部位出现病变,最近几年结肠癌的发病率明显的增加[1]。
在基层医院仍然将X线检查作为诊断结肠癌的主要方法,本病的生长速度较慢,早期很少见到远处转移,多在晚期出现,如果发病早期能够进行明确诊断同时进行收拾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了有效的提高X线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我院选择2010年4月-2012年4月间经手术证实为结肠癌的52例患者,在手术前对其进行X线检查,总结其X线诊断要点以及与其它疾病的鉴别诊断。
1 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我院选择2010年4月-2012年4月间经手术证实为结肠癌的52例患者,其中30例为男性,22例为女性;年龄在27-79岁之间,平均为54.2岁;4例患者的年龄未超过40岁,20例患者的年龄在41-60岁之间,28例患者的年龄超过60岁;40例患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26例患者表现为便秘与腹泻交替,26例患者出现便血现象,24例患者腹部可触及到包括,8例患者出现了远处转移。
空回肠结肠影像诊断

空肠和回肠异常表现
➢肠管的改变——扩张
可由远端肠腔狭窄或梗阻所致,肠梗阻引起 的管腔扩大常有液体和气体积聚、形成阶梯 状液气面,并有蠕动增强
由张力降低如肠麻痹引起的肠管扩大也有液、 气体积聚,但肠蠕动减弱
空肠和回肠异常表现
➢肠腔轮廓和粘膜的改变
肠壁肿瘤:突入肠腔造成充盈缺损,向腔外 生长则推移邻近肠管、表现为肠襻间距离增 宽。良性肿瘤使粘膜展平、皱襞消失,充盈 缺损表面光滑;恶性肿瘤则侵蚀破坏粘膜致 充盈缺损局部的表面不规则,且常见管壁僵 硬,钡剂通青 壮年,常与腹膜结核和肠系 膜淋巴结结核同时存在
➢临床上常为慢性起病,长期 低热,有腹痛、腹泻、消瘦、 乏力等
肠结核——临床与病理
➢好发于回盲部,占60~80%。原因是 食物在此处为均匀食糜,回盲瓣的生理 性潴留作用使食糜停留时间较长,且该 处的淋巴较为丰富
➢病理分为溃疡型和增殖型
肠结核——X线表现
➢溃疡型X线表现 肠管痉挛收缩,粘膜皱襞紊乱 激惹征
常见末端回肠、盲肠和升结肠部分充盈不良, 或完全没有充盈,而其上、下肠管则充盈如 常
钡剂灌肠检查回盲部并没有器质性狭窄
钡剂可以使肠管扩展和充盈,但粘膜皱襞紊 乱、破坏或见到小龛影。肠管运动常加快
溃
疡
型
末 段 回
缺损 • 回盲瓣受侵增生肥厚,使盲肠内侧壁凹陷变形,
末端回肠扩大以及小肠排空延迟 • 末端回肠受累官腔狭窄、管壁僵直、皱襞紊乱、
息肉样改变。 • 钡灌肠时上述改变恒久不变
盲 肠 狭 窄
增 殖 型
变 形 , 有
肠 结 核
息
肉
样
充
盈
缺
损
增殖型肠结核(标本造影)
消化系统—小肠及大肠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医学影像诊断学)

溃疡型:位于肠腔内较大的龛影,形状不规则 有尖角,周围有充盈缺损与狭窄,黏膜破坏中 断,肠壁僵硬,结肠袋消失。
结肠癌(增生型)
钡灌肠示乙状结肠腔内不规则充盈缺损,黏膜皱襞破坏、中断
结肠癌(浸润型)
钡灌肠示乙状结肠明显环形狭窄,肠壁僵硬,黏膜皱襞破坏中断
结肠癌(溃疡型)
钡灌肠示左横结肠半圆形腔内龛影,周围可见不规则环堤、 指压迹征和裂隙征
结肠癌
横结肠近段管 腔狭窄,内见 不规则龛影, 形成“苹果核 ”征
分界截然 轮廓不规则 正常肠袋消失
结肠Ca浸润 型
结 肠 Ca 溃 疡 型
乙状结肠癌
透明带,黏膜皱襞聚集。切线位龛影突出于腔外。 球部变形:常见、重要的间接征象,表现为单侧或双侧
的痉挛切迹,呈山字形、三叶状、不规则变形等。 激惹:钡剂通过迅速,在球部不易停留,迅速排空。 固定压痛
十二指肠溃疡
消化道钡餐造影示十二指肠球部变形,可见类圆形龛影,周围黏膜 呈放射状纠集
十二指肠球部溃 疡
肠系膜动脉走行一致的局限光滑整齐的纵行压迹 ,黏膜皱襞可变平。 十二指肠梗阻的表现,肠腔扩张,蠕动亢进。
肠 系 膜 上 动 脉 压 迫 综 合 征来自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上消化道造影示十二指肠水平段纵行压迹,状如笔杆,近端肠管扩张
克罗恩病
• 以末端回肠多见。病变呈节段性分布,又 称节段性肠炎、局限性肠炎。
十二指肠溃疡
多见于青壮年,90%发生在球部,后壁多 见,周围有水肿和炎细泡浸润,由于痉挛 导致球部变形。
与胃溃疡并发称为复合性溃疡
结直肠疾病影像诊断

腹膜反折覆盖上段直肠前壁,矢状位在男性精囊腺上极和女性宫颈角上方。腹膜侵 袭的评估在分期中非常重要,因为直肠肿瘤在腹膜受侵的情况下分期为 T4a。
病变定位:中段直肠癌(5-10cm以 内)
腹膜反折(腹膜反折以上、以下, 受累)
参照直肠肿瘤下缘至肛直肠环 (ARG)距离定位:70mm。 大小测量:肠壁侵润性,斜轴位测 量管壁最厚:20mm,矢状位测量 (纵径):56mm。 病变环绕肠周径: 3/4~1周 肿瘤侵润程度描述-T期 T3b 肿瘤突 破固有肌层,达到直肠周围系膜脂 肪内4mm。 淋巴结N分期(需综合淋巴结形态、 边缘、内部信号特征评价)
2. 肠管受压,如粘连带压迫、肠管扭转、嵌顿疝、肿瘤压 迫等
3. 肠壁病变,如肿瘤、炎症性狭窄等
粘连性肠梗阻
是肠粘连或腹腔内粘连带所致的肠梗阻。占肠梗阻的 20-40%。常见于腹腔内手术、炎症、创伤、出血、异 物等引起,其中手术后引起的最多见。
肠梗阻原因:2岁以内儿童以肠套叠多见;老年人以肿 瘤及粪便阻塞常见。余以粘连性肠梗阻最常见,多发生 在以往有腹部手术、损伤或炎症史的病人。
解剖:食道、胃、十二指肠、空回肠、结肠、直肠, 肠系膜、大网膜、小网膜囊
常见疾病: 占位性病变:胃癌、结肠癌、直肠癌、间质瘤 肠道特有病变:肠梗阻、肠套叠、肠粘连、肠穿孔 食道裂孔疝、十二指肠憩室、阑尾炎 外伤:小肠外伤
肠系膜上动脉分 支:空肠动脉、 回肠动脉、横结 肠以前动脉
肠系膜下动脉 分支:
姓 名:杜深家 RIS ID :01147198
一肚子扩张的肠子,不要迷茫,要顺着找, 顺藤摸瓜,从胃向远端或者从直肠、结肠到近 端,沿肠管耐心地找梗阻点 升降结肠位置较固定
肠套叠是小儿肠梗阻的 常见原因,80%发生在 2岁以下的儿童。最多 见的为回肠末端套入结 肠。
结肠癌临床诊疗指南

结肠癌临床诊疗指南1. 引言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本指南旨在提供结肠癌临床诊疗的指导,以便医生能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该疾病。
2. 诊断方法结肠癌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方法:- 临床症状评估:包括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的询问和记录。
- 影像学检查:采用结肠镜、超声波、CT扫描等检查方法,以观察结肠内部情况、评估肿瘤的大小和浸润情况。
- 实验室检查:如血液生化指标、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3. 分期和分级根据肿瘤的大小、深度侵犯、淋巴结转移等因素,结肠癌可以进行分期和分级。
常用的分期方法包括TNM分期系统和Duke分期系统。
4. 治疗方案治疗结肠癌的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手术治疗:通过肿瘤切除术、淋巴结清扫等手术方法,将肿瘤彻底切除。
- 化疗:使用抗癌药物,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给药的方式,杀死癌细胞。
- 放疗:使用放射线照射肿瘤区域,杀死癌细胞。
- 靶向治疗:通过作用于癌细胞特定靶点的药物,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
5. 随访和预后评估结肠癌治疗后需要进行定期的随访和预后评估,以便及时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进行二次治疗。
6. 结论结肠癌临床诊疗指南提供了诊断和治疗结肠癌的指导,旨在提高结肠癌的早期发现率和治愈率。
本指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医生在实践中应遵循并实施这些指南。
参考文献:[1] XXX等. 结肠癌诊疗进展. 中国消化外科杂志, 20XX, XX(X):X-X.[2] XXX等. 结肠癌分期与预后评估. 中华肿瘤杂志, 20XX, XX(XX):X-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肠癌临床表现
腹部肿块 便血 腹泻或顽固性便秘 脓血便或粘液样便
胃肠道基本病变
管腔:狭窄/扩张 轮廓:龛影/憩室/充缺 管壁:柔软/僵硬 粘膜:粗乱/破坏 功能:亢进/减弱/消失
结肠癌病理分型
增生型:呈菜花状,表面可有浅溃疡。肿瘤基底宽,
溃疡型
升结肠巨大龛影,管壁 僵硬,黏膜破坏.
左侧乙状结肠巨大肿块,管
腔狭窄,管壁异常增厚,管 壁僵硬,表面凸凹不平,肿 块与邻近扩张和气液平面。钡灌肠示钡剂在乙状结肠处受阻,断端 不规则
加压后钡剂通过,显示乙状结肠向心性狭窄,与正常肠段分界 截然.二图见弹簧状粘膜
肠壁增厚
浸润型:癌瘤主要沿肠壁浸润,使肠壁增厚,病变
常绕肠壁呈环形生长,使肠腔形成环形狭窄;
溃疡型:肿瘤主要表现为深而不规则的溃疡。
各型结肠癌
增生型
钡气双重造影示盲肠内 有菜花样增生肿块突出 于肠腔内。管腔狭窄, 肿块表面可见龛影,黏 膜改变.
浸润型
降结肠下段管腔向心性 狭窄,管壁僵硬,与正 常肠管分界截然.
从胃肠道基本病变分析结肠癌基本影像表现 管腔:狭窄 轮廓:龛影/充缺 管壁:僵硬,与正常管壁分界截然. 粘膜:粗乱/破坏 功能:减弱/消失
结肠癌钡灌肠表现如下:
1.肠腔内出现充盈缺损,轮廓不规则,粘膜皱襞破坏消失。 病变多发生在肠壁的一侧,该处肠壁僵硬平直、结肠袋消失。 如肿瘤较大,可使钡剂通过困难。病变区可摸到肿块. 2.肠管狭窄,常只累及一小段肠管,狭窄可偏于一侧或环 绕整个肠壁,形成环状狭窄,轮廓可以光滑整齐或不规则。 肠壁僵硬,粘膜破坏消失,病变界限清楚,此型肿瘤易造成 梗阻,甚至钡剂止于肿瘤下界,完全不能通过。狭窄区可摸 到肿块 3.较大的龛影,形状多不规则,边缘多不整齐,具有一些 尖角,龛影周围常有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和狭窄,肠壁僵硬, 结肠袋消失,粘膜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