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诗词:《梦江南·千万恨》原文译文赏析

合集下载

温庭筠《梦江南千万恨》阅读答案

温庭筠《梦江南千万恨》阅读答案

温庭筠《梦江南千万恨》阅读答案温庭筠《梦江南千万恨》阅读答案引导语:《梦江南·千万恨》出自《花间集》唐代诗人、词人温庭筠,表达了思妇内心的悲戚和哀伤。

下面我们来做一下这首词的阅读训练。

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阅读训练及答案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

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4分)答案:借景抒情。

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4)直抒胸臆的句子是什么?答:词中直抒胸臆的句子: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5)后三句写景有什么作用?赏析答:后三句写景的作用:山月”三句写景,旨在以无情的山月、水风、落花和碧云,与“千万恨”、“心里事”的有情相形,突出思妇内心的悲戚和哀伤(6) 词的开头直抒胸臆,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2分)答:开头直抒胸臆,直言“恨”有“千万”,说明恨之多与无穷,(1分)但所恨之事却仅有一桩,即远在天涯的.人久不归来,说明全诗主旨。

(1分)(7)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答: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闺中思妇形象。

(1分)主人公夜深满腹哀怨,望月寄相思,而山月无情,全然不懂主人公一腔心事,自然也就无从传递相思情了;眼前百花飘落,水风全然不知,却依然催落一地华英,暗喻主人公的青春消逝却无人怜的哀怨。

(2分)。

借无人知晓思妇相思之苦寄寓词人不被人理解的苦闷。

(1分)(8)简要赏析词中“千万恨,恨极在天涯”的“恨”字?(4分)答:恨”怅恨。

万千怅恨皆因思念之人远在天涯。

(2分)写出了词中主人公对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思念之深。

温庭筠:梦江南·千万恨

温庭筠:梦江南·千万恨

温庭筠:梦江南·千万恨
《梦江南·千万恨》
作者:温庭筠
原文: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
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赏析:
《梦江南》是温庭筠的名作。

写思妇的离愁别恨。

此词首句直出“恨”字,“千万”直贯下句“极”字,并点出原因在于行人远“在天涯”,满腔怨恨喷薄而出。

“山月”三句写景,旨在以无情的山月、水风、落花和碧云,与“千万恨”、“心里事”的有情相形,突出思妇内心的悲戚和哀伤。

此词写得朴素自然,明丽清新,没有刻意求工、雕琢辞句,却能含思凄婉,臻于妙境。

刻画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揭示人物心理,细腻、逼真,足见作者技巧纯熟,既擅于雕金镂玉的瑰丽之作,又长于质朴凝练的绝妙好词。

1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温庭筠《梦江南》赏析

温庭筠《梦江南》赏析

温庭筠唯美古诗词《梦江南》,一生必读诗歌《梦江南》唐·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这首小令写倚楼独望归舟的思妇,终盼不来征人,极尽惆怅之情而失望断肠的况味。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写女主人公早起梳妆洗理已毕,就独自一人依靠在望江楼上一个好的观察角度,眺望江上归舟。

这八个字就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及其神情动态,语言简洁、明了。

一个“独”字写出了思妇的形单影只,急切盼望亲人早归而能相聚成双的心愿。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写思妇望穿秋水,帆船儿一条条、一条条的过去,都不是自己心上人所坐。

太阳已从东转到西,斜晖脉脉含情,水流悠悠不断,忽又看到那铺满青叶白花的美丽的白苹洲——曾是与亲人执手相别之处,更使她柔肠寸断,不堪回首。

“斜晖”照应“过尽”,点明江上船只“过尽”的原因是由于已近傍晚;又与开头的“梳洗罢”相呼应,表现了时间推移的过程。

从早到晚,她已经殷殷期待、盼望将要整整一天了。

这看出她爱的是如此执着、如此专一。

这种深情,与脉脉斜晖、悠悠绿水、江天极目之景正巧妙地交织、融汇在一起。

夕阳有意,留恋不忍离去,但时近黄昏,很快就要沉下西山;流水无情,它默默无语地奔流远去。

词的开头两句,着意突出思妇想念亲人的感情,期待同亲人团聚的强烈愿望;中间两句急转直下,极力描写了妇人希望的全部落空。

先扬而后抑,造成了感情的大跌宕,效果鲜明地表现出她失望后内心的寂寞凄凉。

女主人公百感交集,凝结成最后一句“肠断白苹洲”!感情发展到了高潮,却又嘎然而止。

这最后一句写得自然而不突兀,感情真挚、丰富、强烈。

这首词勾画了一位满怀深情盼望男子归来的思妇形象,充分揭示了她希望落空之后的痛苦,表现了诗人对妇女的满腔同情。

这与诗人遭受统治阶级排挤,不受重用的悲凉心情是息息相通的。

本词朴素自然,简洁清新,没有刻意求工、雕章琢句的痕迹,而用白描手法。

虽写思妇爱情,却不俗不艳而空灵疏荡,别具丰神。

温庭筠梦江南阅读答案及赏析

温庭筠梦江南阅读答案及赏析

温庭筠梦江南阅读答案及赏析温庭筠梦江南阅读答案及赏析引导语:《梦江南·千万恨》为唐代诗人温庭筠所著。

这首词以意境取胜,刻画了一个满怀深情盼望丈夫归来的思妇形象。

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阅读训练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答案:“恨”是指思妇对于远在天涯的丈夫的思念。

由于丈夫久远不归,思妇这思念便上升为一种怨恨,越怨恨,越见思妇思念之深之切。

标准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答案:悲戚哀伤、愁思难遣、孤独寂寞、青春流逝的主人公形象。

主人公夜深望月寄相思,而山月无情,全然不懂主人公一腔心事,自然也就无从传递相思情了;眼前百花白白飘落,水风全然不知也不觉更无怜,却依然催落一地华英,暗喻主人公的青春消逝却无人怜的哀怨。

情景交融,委婉含蓄。

标准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

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4分)答案:碧云在空中飘忽不定,最终消沉在天边,结句利用象征的手法,用“碧云斜”象征人的`心情消沉;用碧云的飘忽不定象征人的心神不宁。

以景结词,委婉含蓄,蕴味悠长,而又情景交融。

标准答案:借景抒情。

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解析]此词属于小令,短小精悍,完全解读得细细品味其中每个字。

同时得注意其中的中学课本常遇见的“天涯”(“天涯共此时”)“山月”(“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碧云”(“碧云天,黄叶地”)等意象以及情景交融的诗句、词句。

【赏析】首句直出“恨”字,“千万”直贯下句“极”字,并点出原因在于行入远“在天涯”,满腔怨恨喷薄而出。

“山月”三句写景,旨在以无情的山月、水风、落花和碧云,与“千万恨”、“心里事”的有情相形,突出思妇内心的悲戚和哀伤。

温庭筠《梦江南千万恨》古诗阅读答案及赏析

温庭筠《梦江南千万恨》古诗阅读答案及赏析

温庭筠《梦江南千万恨》古诗阅读答案及赏析本文是关于温庭筠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

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4分)答案:借景抒情。

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4)直抒胸臆的句子是什么?答:词中直抒胸臆的句子: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5)后三句写景有什么作用?赏析答:后三句写景的作用:山月”三句写景,旨在以无情的山月、水风、落花和碧云,与“千万恨”、“心里事”的有情相形,突出思妇内心的悲戚和哀伤(6) 词的开头直抒胸臆,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2分)答:开头直抒胸臆,直言“恨”有“千万”,说明恨之多与无穷,(1分)但所恨之事却仅有一桩,即远在天涯的人久不归来,说明全诗主旨。

(1分)(7)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答: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闺中思妇形象。

(1分)主人公夜深满腹哀怨,望月寄相思,而山月无情,全然不懂主人公一腔心事,自然也就无从传递相思情了;眼前百花飘落,水风全然不知,却依然催落一地华英,暗喻主人公的青春消逝却无人怜的哀怨。

(2分)。

借无人知晓思妇相思之苦寄寓词人不被人理解的苦闷。

(1分)(8)简要赏析词中“千万恨,恨极在天涯”的“恨”字?(4分)答:恨”怅恨。

万千怅恨皆因思念之人远在天涯。

(2分)写出了词中主人公对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思念之深。

(2分)【作者简介】温庭筠本名歧,字飞卿,唐代太原人。

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

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

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

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

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1望江南·春未老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古诗简介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

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

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

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

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

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

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翻译/译文登上超然台远眺,春色尚未褪尽,和风习习,吹起柳丝千条细,这一湾护城河水绕了半座城,满城内皆是春花灿烂,迷迷蒙蒙的细雨飘散在城中。

寒食之后,春意是该减了,酒醒后,面对这许许多多的无力与责任。

注释1.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

2.壕,指护城河。

3.寒食,古时于冬至后一百零五日,即清明前两日(亦有于清明前一日),禁火三日,谓之寒食节。

寒食与清明相连,是旧俗扫墓之时。

游子在外不能回乡扫墓,极易牵动思乡之情,故下文云"咨嗟","思故国"。

4.咨嗟,嗟叹声。

5.故国,指故乡,亦可理解为故都。

6.新火,寒食禁火,节后再举火称新火。

新茶,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六引《学林新编》云"茶之佳品,造在社前;其次则火前,谓寒食节前也;其下则雨前,谓谷雨前也。

"此处新茶指寒食前采制的火前茶。

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

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

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1《江南曲》作者:李益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注解】:1、江南曲:古代歌曲名。

2、贾:商人。

3、潮有信:潮水涨落有一定的时间,叫潮信。

【韵译】:我真悔恨嫁做瞿塘商人妇,他天天把相会的佳期耽误。

早知潮水的涨落这么守信,还不如嫁一个弄潮的丈夫。

【评析】:这是一首写商妇候夫不归的闺怨诗。

诗的首二句,以商妇口吻,道破夫外出经商,独守空闺的孤寂。

后二句,写商妇想入非非,悔不嫁个弄潮之人,能如潮守信。

语言平实,不事雕饰,空闺苦,怨夫情,跃然纸上。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看似轻薄荒唐,实则情真意切。

从早知二字,可见商妇并非妄想他就,而是望夫不止之痴情痴语。

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2原文:江南曲[南北朝]柳恽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

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

译文及注释:译文一位妇人在水中小洲上采摘白苹,江南的太阳暖暖的照在水边。

洞庭湖那边有归客回来,曾与夫君在潇湘之畔遇见,为我捎来他的消息。

思念的人为何至今还不归来呢?白苹花已掉落,又一个春天将要过去。

归客不说故人结交新欢之事,只说路途太遥远难以返回。

注释汀(tīng)洲:水中小洲。

白苹(píng):水草名。

谷雨时始生,夏秋间开小白花。

日落:一作”日暖“。

洞庭:湖名。

在长江南岸,湖南省北部。

归客:归乡之人。

潇湘:水名,潇水与湘水在湖南省零陵县以西汇合,称潇湘,后亦可泛指湖南地区。

故人:指女主人公的丈夫。

春花:此指春天和白苹,与首句的采苹相应;春花一作”春华“。

复应:又将。

新知:指丈夫结交的新欢。

赏析:这是一首闺怨诗。

诗的前二句描绘江南景致,点明时间,并引起下文,后六句写女主人公偶遇归客,向他询问丈夫的情况。

表达了一位江南女子对远在他乡的丈夫的思念和久不见其归来的忧虑。

全诗婉曲喜人,音节雅亮,借作问答,语言朴素。

诗的开头两句由写汀洲采苹而带出江南明媚的春色,笔墨寥寥而江南水乡风物宛然可想。

梦江南

梦江南

赏析

这首词以意境取胜,通过描写思妇在孤单的 月光下独自思念的情景,表现了其内心的悲戚和 哀伤。
•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首句直出“恨”字, “千万”直贯下句“极”字,并点出原因在于所 恨之人远“在天涯”,满腔怨恨喷薄而出。说 “恨”而有“千万”,足见恨之多与无穷,而且 显得反复、零乱,大有不胜枚举之概。虽有千头 万绪之恨,但恨到极点的事只有一桩,即远在天 涯的那个人久不归来。这是对全词的主旨作正面 描写。
梦江南·千万恨
温庭筠
•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 注释 • ①恨:离恨。 • ②天涯: 天边。指思念的人在遥远 的地方。 • ③摇曳:犹言摇荡、动荡。
译文
•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恨意千万如丝如 缕,飘散到了遥远的天边 • 山月不知心里事:山间的明月不知道我 的心事 • 水风空落眼前花: 绿水清风中 鲜花独自 摇落摇曳碧云斜: 花儿零落中 不知不觉 的明月早已经斜入碧云外了
作者介绍
• 温庭筠(约801—866)唐代诗人、词 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 西祁县)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 《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年 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晚唐考试 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 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 称为“温八叉”、“温八吟”。诗词 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 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庭筠诗词:《梦江南·千万恨》原文译文赏

《梦江南·千万恨》
唐代: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译文】
虽有千头万绪之恨,但恨到极点的是那远在天涯的人儿久不归来。

苍山上空悬挂的明月不知我心中愁事。

水面上低吟的风吹落水旁花瓣飘落眼前,远空摇曳的碧云在晚风的吹拂下微微斜行。

【注释】
梦江南: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原名“望江南”,又名“忆江南”等。

恨:离恨。

天涯:天边。

指思念的人在遥远的地方。

摇曳:犹言摇荡、动荡。

【赏析】
这首词以意境取胜,通过描写思妇在孤单的月光下独自思念的情景,表现了其内心的悲戚和哀伤。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首句直出“恨”字,“千万”直贯下句“极”字,并点出原因在于所恨之人远“在天涯”,满腔怨恨喷薄而出。

说“恨”而有“千万”,足见恨之多与无穷,而且显得反复、零乱,大有不胜枚举之概。

虽有千头万绪之恨,但恨到极点的事只有一桩,即远在天涯的那个人久不归来。

这是对全词的主旨作正面描写。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二句,初读感受亦自泛泛;几经推敲玩味,才觉得文章本天成,而妙手得之却并非偶然。

上文正面意思既已说尽,故这两句只能侧写。

词中抒情主人公既有“千万恨”,说她“心里”有“事”当然不成问题;但更使她难过的,却在于“有恨无人省”。

她一天到晚,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却无人能理解她的心事,只有山月不时临照闺中而已。


说“人不知”,而说“山月不知”,则孤寂无聊之情可以想见.这是一层。

夫山月既频来相照,似乎有情矣;其实却是根本无情的。

心里有恨事,当然想对人倾诉一下才好,但平时并可以倾诉的对象亦无之。

好容易盼到月亮来了,似乎可以向它倾诉一下,而向月亮倾诉实等于不倾诉,甚至比根本不倾诉时心情还更坏些!于是“山月不知心里事”也成为这个主人公“恨”的内容之一了。

这是又一层。

至于说“不知心里事”的是“山月”而不是其他,这也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令本通作“望明月”)望山月能使客子思乡.当然也能使闺人怀远。

况且山高则月小,当月逾山尖而照入人家时必在夜深。

这就点明词中女主人公经常是难以入眠的。

这是第三层。

《诗·邶风·柏舟》:“日居月诸,胡迭而微。

”以日月喻丈天,原是传统比兴手法。

然则这一句盖谓水阔山长,远在天涯的丈夫并不能体谅自己这做妻子的一片苦心也。

这是第四层。

“水风”句与上联角度虽异,意匠买同。

夜里看月有限,昼间看花也还是有恨。

看花原为了遣闷,及至看了,反倒给自己添了烦恼。

况上句以月喻天,则此句显然以花自喻。

借花落,正是惜自己年华之易谢:花开花落正如人之有青年老年,本是自然现象;但眼前的花却是被风吹落的。

“空落”者、白白地吹落,无缘无故地吹落之谓;这正是《诗·小雅·小弁》中所谓的“维忧用老”一语(《古诗十九首》则云“思君令人老”)的形象化,而不仅是“恐年岁之不吾与”这一层意思了。

至于所谓“水风”,指水上之风。

这也不仅为了求与“山月”工整相对而已。

水面风来,风吹花落,落到哪里?自然落在水中,这不正是稍后于温庭筠的李煜的名句“流水落花春去也”的另一种写法吗?温的这句写得比较蕴藉,但并不显得吞吐扭捏,依然是清新骏快的风格,可是造意却深曲多了。

“摇曳碧云斜。

”夜对山月,昼惜落花,在昼夜交替的黄昏,摇曳是程度不怎么明显的动荡,是轻轻移斜了角度的晃动。

此句看似单纯写景,却状出了凝望暮色与碧云的女主人的百无聊赖之态,说明一天的光阴又在不知不觉中消逝了,不着“恨”字而“恨极”之意已和盘托出。

扩展阅读:后世研究之作品研究
学界对温庭筠的文学创作的研究论著主要有:叶嘉莹的《温庭筠词概说》、江华清的《论温庭筠词的艺术风格》、平甬的《温庭筠——花间鼻祖》、吴恕的《词的开山大师温庭筠》、刘兆熊的《花间派鼻祖温庭筠》、刘中酥的《唐末文坛巨柱温庭筠》、李东乡的《温庭筠词试论》、沈曾植的《温飞卿诗集兰畹之意》、温廷敬的《读温飞卿诗集书后》《温飞卿诗发微》、林邦钧的《温庭筠和他的诗》、王翊群和朱嘉耀的《试论温庭筠诗歌的积极意义》、黄震云的《温庭筠的诗歌艺术特色》、孙安邦的《试论愤世刺时的温庭筠》、张晶的《温庭筠乐府诗中的女性形象》《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交融――温庭筠乐府诗散论》、俞明仁的《温庭筠散论》、
王希斌的《论温庭筠乐府诗的思想内容》《绘阴柔之色写阳刚之美――论温庭筠乐府诗歌的艺术特色》、刘尊明的《温庭筠笔下的女性形象及其审美意义》《禅与诗――温庭筠艺术风格成因新探》、山木敏雄的《试论温庭筠文学的一个侧面――时间流逝中的不安定存在》、成松柳的《温庭筠诗歌艺术风格初探》、黄昆的《衰绝晚唐――飞卿:温庭筠诗歌简论》、张巍的《温庭筠的诗法和词法》、管升攀的《温庭筠词风成因追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