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
表格形式整理归纳世界各大洲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世界地理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1、海陆分布海陆分布特点:①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占北半球总面积2/5②各大陆的形状大都是北宽南窄,略成倒三角形③除南极大陆外,其余大陆南北成对分布④大陆东部边缘均有岛屿分布2、七大洲各大洲之间的主要分界线:亚欧两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非两洲:苏伊士运河。
亚3、四大洋注:我国南极考察站有长城站(在南极圈外)和中山站(在南极圈内)补充三、世界主要河流湖泊世界各大洲气候五、世界主要国家地理概况1、亚洲(图见另页)(图见另页)其它矿产资源缺乏位,现代农业发达,劳动生产率高,以畜牧业为主,并与种植业密切结合,产品有乳类、肉类、小麦、马铃薯、甜菜法国 巴黎 欧洲大陆西部,领土呈六边形,背陆面海,海陆兼备,面积55万 km 2,人口 5600多万⑴大部分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⑵由西向东海洋性渐弱,日照热量增多,东南部为典型的地中海气候;⑶完全靠进口,北部有里尔煤田和洛林铁矿⑴世界重要工业发达国家,宇航工业和汽车工业在世界占重要地位;⑵钢铁工业发达,集中在北部沿海敦克尔克和地中海沿岸的福斯,铁路、海运交通发达;⑶核工业发达,核电量仅次于美国,核电量比重居世界首位;⑷现代化农业发达,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劳动生产率高,是世界五大粮食出口国之一,农产品:小麦、甜菜、葡萄、牛奶、牛肉巴黎(第一大城市) 马赛(第二大城市,全国最大港口) 里昂(第三大城市) 敦克尔克、福斯 俄罗斯 莫斯科 地跨欧亚两大洲国家,面积1710万平方千米,世界上面积最大国家,全国人口 1。
48亿,少数民族达100多个,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西面和西南面分别靠波罗⑴海岸线曲折漫长,北冰洋沿岸摩尔曼斯克为不冻港;⑵地形以叶尼塞河为界,西部是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东部以高原和山地为主;⑶主要河流有伏尔加河、叶尼塞河、鄂毕河;⑷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漫长寒冷,夏温暖短促,降水量由东西两岸向中部减少,气候大陆性强;⑸森⑴世界上经济大国。
中国的地理、气候、水体及生物环境

• (二)中国的动植物资源
• 我国的主要植被类型有:
• 热带雨林 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 针叶林
草原
荒漠
我国部分珍稀动物简介
朱鹮(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雄鸟体长近80厘 米,雌鸟稍小。羽毛 多是白色,有的部位 粉红色,颈部有若干 延长而下垂的柳叶形 羽毛,额、眼周、头 顶、嘴基部、跗跖及 裸露的下胫为红色。
巴8 基7斯阿坦富汗
俄罗斯
1鲜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
西面 斯坦、塔吉克斯坦、阿
10
富汗、巴基斯坦
9
西南11不丹 印度、尼泊尔、不丹
印度 南面 缅甸缅甸、老挝、越南
12
14
13
找出与我国 隔海相望的 6个国家?
韩国、日本、 菲律宾、马来 西亚、文莱、 印度尼西亚
2008年5月1日,世界上最 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 海大桥建成通车。大桥所跨 越的海域属于( )
普陀鹅耳枥
普陀鹅耳枥 现存 1株。属桦木科落叶乔 木,濒危种,国家1级 保护植物,中国特有 种。20世纪50年代在 普陀山尚有数棵,后 因开荒垦殖等原因遭 到破坏。
我国部分珍稀植物简介
珙桐
珙桐为落叶乔木。可生 长到20-25米高,叶子广卵形 ,边缘有锯齿。本科植物只 有一属两种,两种相似,只 是一种叶面有毛,另一种是 光面。花奇色美,是1000万 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 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 ,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 绝,只有在我国南方的一些 地区幸存下来,成为了植物 界今天的“活化石”。
因是—我—国—南—北—跨—度—大—
课外小知识
• 1、省级行政区的简称: • 京津沪,黑吉辽,内蒙古, • 晋陕甘,青新宁,冀鲁豫, • 苏浙皖,湘鄂赣,川黔滇, • 桂粤闽,藏琼渝,台港澳, • 我祖国,好河山。
中国地形、气候、河流湖泊

02
中国气候
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是中国最典型的气候类型, 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季风气候的特 点是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潮湿,冬季 寒冷干燥。季风气候的形成与东亚大 陆的地理位置和季风环流有关。
气候影响
气候也是影响中国地形地貌的重要因素 之一。气候变化可以导致地表侵蚀和沉 积作用的变化,从而影响地形地貌的形
成和演化。
中国气候多样,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存 在明显的气候差异,这也导致了地形地
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气候变化可以导致冰川、河流等水文变 化,从而影响态环境保护对于维护中国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黄河的特点和影响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 发源于青海,流经9个省、 自治区,最后注入渤海。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 源地之一,黄河流域孕育 了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和 城市文明。
ABCD
黄河的泥沙含量极高,是 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之一。
黄河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对 于沿岸地区的农业生产和 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6
中国河流湖泊的特点和 影响
长江的特点和影响
01 02 03 04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发源于青海,其干流先后流经11个省、自治 区和直辖市,最后注入东海。
长江水量巨大,流域面积广大,为沿岸地区的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 居民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长江的干支流形成了密集的水路交通网,对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 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亚热带湿润气候对中国南方的农业生产和经 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气候为水稻等农 作物提供了适宜的生长条件,同时也促进了 南方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然而,亚 热带湿润气候也容易导致洪涝和台风等气象
2024年中考地理复习+八年级上册知识提纲(人教版)

中国疆域1、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2)纬度位置: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3)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海陆兼备。
2、领土四至点:(1)东至点: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
(经度:135°E)(2)西至点: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帕米尔高原上。
(经度:73°E)(3)北至点: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我国最北的乡——北极乡)。
(纬度:53°N)(4)南至点: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我国最南的城市——三沙市)。
(纬度:4°N附近)3、面积: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4、国界线、海岸线:陆地国界线长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
⑴陆上邻国14个。
(2)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与我国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的国家有2个,分别是朝鲜、越南。
6、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7、岛屿和海峡:我国第一大岛是台湾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峡是台湾海峡;第二大岛是海南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峡是琼州海峡。
8、我国的三大半岛:自北向南依次是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雷州半岛。
9、34个省级行政单位:(1)我国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市、自治县)、乡(镇、民族乡)。
目前,我国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0、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分布、简称及行政中心:(1)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的省是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
(2)临海省:(自北向南):辽、冀、津、鲁、苏、沪、浙、闽、台、粤、港、澳、桂、琼(3)有陆上邻国的省:辽、吉、黑、内蒙古、甘、新、藏、云、桂(9个省)简述我国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其优越性:(1)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属于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全球气候类型纬度分布表格

全球气候类型纬度分布表格
全球气候类型纬度分布如下:
请注意,以上仅为大致分布情况。
实际上,不同地区的具体气候类型可能因地形、洋流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此外,随着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加剧,全球气候变化也在不断影响各地的气候模式。
中高纬地区的气候也受到季节性影响。
在夏季,由于太阳高度角较高,接收到的热量较多,可能会出现温带季风性气候(例如中国东部和日本部分地区)。
而在冬季,这些地区的温度可能会下降到极地长寒气候的水平。
在高纬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会逐渐降低,高山高原气候和高山冰雪覆盖气候的情况也会更加明显。
同时,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极地地区也会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总的来说,全球气候类型的纬度分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洋流、大气环流等。
然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在不断改变着各地的气候模式。
因此,我们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机制和影响,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中国地形、气候、河流、湖泊

2、黄河
⑴我国第二长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甘 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省区,于山东 入渤海。 河口以上:上游,分为源头段、峡谷段、平原段 河口—孟津: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区、泥沙主要来源地 孟津以下: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⑵贡献:灌溉广大的干旱、半干旱区; 水力资源丰富: 4000万千瓦 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青铜峡、三门峡、小浪底。 ⑶面临的问题: 中游水土流失,下游形成地上河,决口危险严重
⑶重要支流: 北岸:雅砻江(川)、岷江(川)、沱江(川)、 嘉陵江(渝)、汉江(鄂) 南岸:赤水河、乌江(渝),湘、资、沅、澧(湘)、 赣、抚、信、修(赣)
⑷下游湖泊众多: 洞庭湖(湘)、鄱阳湖(赣)、巢湖(皖)、太湖 ⑸水能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上游,二滩(雅砻江)、 龚嘴(大渡河)、葛洲坝(长江)、五强溪(沅江)、 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约2.6亿千瓦。 ⑹黄金水道:⒈运量大,投资省、成本低 ⒉长江流域资源丰富 ⒊干流航线与京广、京九、京沪等多条 铁路以及京杭大运河相交、既沟通内地和沿海,又联 系了南北。 4.流域内,农业发达。
2、三大平原
⑴东北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环绕,南 临渤海,包括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个一部分,由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组成,面积最大、地 势坦荡、沃野千里、黑土、沼泽地。 ⑵华北平原:燕山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以东濒临 渤海、黄海,由黄河、淮河、海河冲击而成,又称黄 淮海平原 ⑶长江中下游平原:西起巫山、东到海滨,主要由长 江及其支流的泥沙冲积而成,海拔低,河汊纵横交织、 湖泊星罗棋布,有“水乡”之称. (4)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台湾西部平原等.(成都 平原——天府之国)
滇、粤、台的 南部和海南省
区域地理知识的基本结构及复习方法

区域地理知识的基本结构及复习方法区域类型基本区域(▲);交界区域;局部重要区域区域地理综合分析的基本内容:区域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区域人文地理特征(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区域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区际重大工程建设、区域环境污染治理、区域自然灾害防治等)。
区域地理各要素基本知识结构1、位置的知识结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板块位置等及其地理意义。
2、地形的知识结构:地形类型与特征;主要地形区及分布;地形成因;地形对气候、河流、农业、城市、交通等方面的影响3、气候的知识结构:气候特征;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气候成因;气候对地形、植被、水文、土壤、农业、人口、城市等方面的影响4、河流的知识结构:水系水文特征;河流特征成因分析;主要河流及分布;对地形、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等方面的影响(水利利用、水害治理)5、植被的知识结构:主要类型及相应的典型动物、土壤、自然带;分布规律与具体地区;成因分析;对气候、地形、土壤、农业等的影响。
6、农业的知识结构:农业结构、产品(作物)种类、耕作制度(熟制)、耕地类型、经营方式、农业地域类型或特色等;主要农作物和农业区(带)分布;农业的区位条件(有利和不利,主导因素与限制条件);农业对生态环境、工业、城市等方面的影响。
7、工业的知识结构:工业部门和类型(性质、主要投入、区位指向);主要工业部门和工业区的分布;工业的区位条件分析;工业对农业、城市、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影响。
8、人口的知识结构:增长模式;人口分布及原因;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9、城市的知识结构:城市规模、等级与职能;位置分布;形成与发展(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
10、交通的知识结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网的密度、主要交通运输线(铁路、河运航线)及交通枢纽城市(铁路、航空港、港口)分布;区位因素分析;交通对工业、农业、城市、资源开发、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七年级下册地理2024新版

七年级下册地理2024新版一、我们生活的大洲 - 亚洲。
1. 位置和范围。
- 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 纬度位置: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 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 范围:世界第一大洲,按照地理方位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地区。
2. 自然环境。
- 地形地势: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 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如长江、黄河注入太平洋,恒河注入印度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北冰洋。
- 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气候显著。
季风气候的特点是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但夏季风不稳定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二、亚洲的人文环境。
1. 人口众多。
- 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地区。
-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资源、环境等问题。
2. 多样的地域文化。
- 不同地区的文化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族风俗等密切相关。
如西亚的阿拉伯文化,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文化等。
3. 经济发展差异。
- 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其他大部分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差异也很大,如新加坡、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还有中国等发展迅速的大国,而一些中亚、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三、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1. 日本。
- 位置和范围: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
- 自然环境:多山地、丘陵,平原面积狭小;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火山、地震多(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 经济发展: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制成品。
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 文化特点:东西兼容的文化,传统服装是和服。
2. 东南亚。
- 位置和范围: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课程内容的选择不仅要涉及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自然地理内容,而且应包括人口、聚落、交通、旅游、工农业等人文地理的内容。
此外,地理课程内容也要涵盖各种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强调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综合影响,更要着重突出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等密切关联的综合性内容。
因此,地理课程内容内部要素之间要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和系统性,进而能够充分体现地理学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以初中地理“日本”为例,教材从“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三个方面对日本进行介绍,实际上三部分内容间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较好地体现了地理学的综合性特征。
16/9/21 旋转构图,聚拢条件(1)姓名:
1.正三角形类型
在正ΔABC中,P为ΔABC内一点,将ΔABP绕A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600,使得AB与AC重合。
经过这样旋转变化,将图(1-1-a)中的PA、PB、PC三条线段集中于图(1-1-b)中的一个ΔP'CP中,此时ΔP'AP也为正三角形。
例1.图1-1,设P是等边ΔABC内的一点,PA=3, PB=4,PC=5,求∠APB的度数
解:将△APC绕A点逆时针旋转60°,使得AC与AB重合并连接PP’,
2.正方形类型
在正方形ABCD中,P为正方形ABCD内一点,将ΔABP绕B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0,使得BA与BC重合。
经过旋转变化,将图(2-1-a)中的PA、PB、PC三条线段集中于图(2-1-b)中的ΔCPP'中,此时ΔBP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例2.如图(2-1),P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点P到正方形的三个顶点A、B、C的距离分别为PA=1,PB=2,PC=3。
求∠APB的度数。
图2-1
C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