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诗化语言之一:将抽象变为形象

合集下载

古诗词赏析常用术语

古诗词赏析常用术语

古诗词赏析常用术语古诗词赏析常用术语一、分析关键字词在古诗词中的作用①动词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②形容词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③数量词运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运用确数,精炼有力,诗意隽永,富于趣味④虚词获得疏通文气,开合互映,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⑤特殊词(叠韵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增强韵律感、节奏感,摹拟声音形态,使诗文生活形象⑥词性改变的活用词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二、看语句表达1、颠倒语序——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的侧重点2、省略成分——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三、古诗划定类型基本提问方式:诗人是借助什么来表达感情的?运用了什么基本的表现手法?诗歌类型表现手法不借助外物诗直抒胸臆咏物言志诗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叙事抒怀诗叙议结合怀古咏史诗借古讽今四、古典诗歌中常见的5种主要情感①忧国伤时A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穷兵黩武B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C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对民族命运的担忧D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②人生志向A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B宦海沉浮、仕途失意的苦闷C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D寄情田园之乐,归隐山林之志③人生感受A伤春悲秋之情B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伤感C世事多变,沧海桑田D告慰平生的喜悦④思乡怀人A羁旅愁思B思亲念友C边关思乡D闺中怀人⑤长亭送别A依依不舍的留恋B情深意长的勉励C坦陈心志的告白六、古典诗歌中经常塑造的形象①豪放洒脱的形象②忧国忧民的形象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⑤爱恨情长的形象概括诗歌的公式:这是一首(?)诗,作者运用了(?)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塑造了一个(?)形象。

七、语言特色类——主要对诗歌语言风格的概括,主要有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主要问法:本诗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何特色?常见语言特色方面术语集释1、语言风格类①平淡: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含着深意。

将抽象变为形象

将抽象变为形象

将抽象变为形象“在我看来,所谓的散论就是把抽象的主题、抽象的论述变成形象化的东西,变成可知可感的具体形象,从而使文章从里到外、从头到尾都美起来,这大概就是散论的基本形态了。

而要达到这么一个文笔的高度,就要有美丽的主题、漂亮的标题、抒情式的材料叙述和用来升华各个材料及文章主题的诗化语言,使文章在散在的结构中通过抒情来完成说理。

”、“由浅入深地进行想像语言、语言节奏、句式转换、诗化语言、诗歌的训练。

”,可见,诗化语言对于散文之类的文章是很重要的,不仅如此,诗化语言对小说的作用也是异乎寻常的。

说到诗化语言就得先说说诗。

当年,我们报社的总编辑讽刺一位副总编辑的诗:什么是诗?就是把连着写的文章断了句断了行,不加标点,然后再让人看不明白,这就是诗。

到现在我都觉得总编辑说的有道理,现代诗是必须断行的,必须不加标点,尽量让人看不明白。

可是,断了行的、不加标点的不一定就是诗,比如;我今天早晨起来穿上衣服洗了脸吃完了饭走出门外打了出租车上班去了(这是我瞎编的)这是诗吗?显然不是,谁也不会说这就是诗,也谈不上诗化语言。

再看下面的断行:在岁月的溪水边我终于听到梦境里熟悉的铃声终于拣拾起在梦中闪亮已久的诗行心又一次起航,沿着梦的航线...(转自博客心语如诗)这就不能说不是诗了。

为什么?因为这里的语言得到了诗化,你看,抽象的岁月幻化成溪水边,诗行还能用手捡起来,梦是有航线的(因为他是一个小船)。

这就是诗化语言。

如果我们把这些诗化语言连起来,加上标点,就不是诗了,而是文(无论他是什么文体),是诗化语言的文字:在岁月的溪水边,我终于听到梦境里熟悉的铃声,终于拣拾起在梦中闪亮已久的诗行,心又一次起航,沿着梦的航线...当然,我们还可以把这些文字重新断行,还是诗,因为是诗化语言:在岁月的溪水边我终于听到梦境里熟悉的铃声终于拣拾起在梦中闪亮已久的诗行心又一次起航沿着梦的航线...不仅诗里,任何文学艺术形式都需要诗化语言。

诗化语言是文学艺术的霓裳。

论但丁《神曲》中诗化语言的文化价值但丁神曲读后感

论但丁《神曲》中诗化语言的文化价值但丁神曲读后感

论但丁《神曲》中诗化语言的文化价值但丁神曲读后感怎样的语言才能达到美的极致和永恒呢?“返璞归真”是但丁的《神曲》带给我们的一种很好的诠释。

在英语语言文学界,有许多人追求“诗歌化”的语言,用英语表达是“poetical language”。

在英语文学评论和语言学分析中有许多批评的声音,当然也有截然相反的观点。

它追求的是纯粹的诗歌语言表现形式,目的是想呈现给读者一种完美的“诗一般”的语言。

但这种“诗歌化”的语言过于强调语言的形式而显得呆板。

因此“诗歌化”语言追随者们的美好愿望可能很难实现了。

本文中笔者将“诗歌化”语言和“诗一般”的语言等同起来讨论,一方面从英语翻译上来说,将“poetical”译成“诗一般的”也未尝不可,然而英语中有“poetical”和“poetic”两个相对应的词,它们都有“诗歌的”之意,在评论对比之中,前者有“理想化和诗歌化”的含义,而后者用于表达“与诗歌有关的或诗歌的”,是一个中性词,笔者有意对比这两个词并将它们的真实含义区分清楚;另一方面,“诗歌化”语言追求的就是“诗一般”的语言,但从笔者的观点来看,其愿望和结果背道而驰,因此本文的题目或多或少有一语双关之意。

二诗歌的语言我们首先讨论“poetic language”(诗歌语言)和“poetical language”(诗歌化语言)哪个更适合理解为“诗一般的语言”。

表面上看应该是后者,因为“诗歌化”意味着纯粹的诗歌形式和追求。

然而从美学的角度上来说,任何纯粹的形式都有可能破坏美感,那么要创作“诗一般的语言”会得到什么保障呢?作为“poetic language”(诗歌语言),按照杰弗里・李奇的观点,有三个方面与“ordinary language”(普通语言)不同:(1)诗歌语言可以在许多方面违背普遍遵守的语言规则,形成偏离常规的变异现象(deviation)。

(2)作家(尤其是诗人)可以超越他所处的社会或历史背景,而自由地运用语言。

诗化的语言,灵动的创作——作文语言的诗化教学设计

诗化的语言,灵动的创作——作文语言的诗化教学设计

诗化的语言,灵动的创作——作文语言的诗化教学设计【大师网——精彩专题】,点击下载!全站免费!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崔巍【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掌握语言诗化的几种方法,提升作文语言的文采2.方法与过程:仔细推敲,引导品味,比较鉴别自主合作探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写作的信心,提升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语言诗化的方法【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的方法打造自己的作文诗化语言教法:启发谈话法、练习法、对比突出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联想想象法、多元评价法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以散文《母亲的诗》导入,引出诗化的句子与生活中的语言的不同点。

二.阅读文句,体验魅力请同学们阅读句子,说出你觉得那句好并谈谈理由。

1.“捆紧一包思念,踏散遍遍鸡啼。

”(晴石《回家的人》)2.“蝉声拉长了白日,野风撕扯着炊烟。

”(染香《等秋》)3.“岁月在它的蹄起蹄落间凝聚成一把尘土的密度一部书的厚度一个故事的长度。

(杨剑文《马》)引导学生把握句子的含义及特点,对语言的诗化有初步的认识,进而引出文学语言中的“诗化”现象。

三.结合实例,精讲方法1.话语错位以歌词“山川载不动太多悲哀,岁月经不起太长的等待”为例,讲解话语错位及其艺术效果。

我们先来看原来的歌词:“山川”是有形的东西,而且巨大,所以可以载很多的东西,但毕竟载不了“太多悲哀”;“岁月”是流逝的,因此“经不起太长的等待”。

很流畅,很通顺。

若是没有李清照的那句“又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写在千百年之前,恐怕这句歌词也可以算得上经典了。

但是现在读来,却觉得有些拾人牙慧,不过是二三流的句子而已,当然算不得最了不起的诗歌了。

但是,我们再看看当年那个十来岁的孩子唱错的词:“岁月载不动太多悲哀”,岁月本是无形的东西,无形自然是无法“载”的,但是这一句错了的词却偶然间把无形的岁月化为了“有形”,而化无为有、化虚为实正是高超的诗法,想想吧,流失的岁月承载着太多的悲哀,终于承载不住了,岁月便老了;“山川”本就是屹立不动,千百年来,山还是那座山,川还是那条川,(虽然川里的水可以流走)它们在那里,仿佛就是为了在等待的,等什么?某种情感,或是某种变化,甚至是某个人,为了等待,“山”与“川”都历尽了沧桑。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第一编先秦文学距今三千多年以前的殷商时期,我国产生了最初的文字——甲骨文。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中秋中叶的305篇诗歌。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出自《吕氏春秋·古乐》“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出自《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

”出自《礼记·效特性》《诗经》婚恋诗的基本内容:抒发恋爱和相思的甜蜜,表现恋爱的曲折,写夫妇间深挚情爱,弃妇诗。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出自《关雎》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尚书》,它以记言为主。

《逸周书》,本命《周书》,向来被视为《尚书》的余篇或逸篇。

《战国策》杂记东周、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

它敷载当时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策谋或说辞,所记以战国时纵横家的事迹、言论为多。

经西汉刘向整理编订,成33篇。

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1、春秋末至战国初,有《老子》《论语》和《墨子》。

2、战国时期,有《孟子》和《庄子》。

它们开始摆脱语录体,往往是长篇大论,说理畅达,文辞富赡,是说理文的进一步发展,很多篇章形象生动,比喻,寓言叠出,行文的波澜起伏,有比较浓厚的文学色彩。

3、战国后期,有《荀子》和《韩非子》。

它们议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文辞富丽,是先秦说理文的高峰。

第二编秦汉文学《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组织其门客集体编纂的。

秦代散文,多出于李斯。

学到了一个知识点,“互见法”。

互见法:《史记》写人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它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

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如《高祖本纪》。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记事年代起自高祖元年,止于王莽地皇四年。

其体例,基本继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又取消“世家”,并入“传”。

作文指导-诗化语言

作文指导-诗化语言

心象+物象=诗
1.例句: (1)看到妹妹泪汪汪的脸,我好心疼!-心象 (2)花儿好美丽啊!-心象 (3)好久不见,真想念你。-心象 (4)我真气他骗我-心象
心中的感觉,无论喜、怒、哀、乐皆是心象
2.物象指眼睛所见各种事物如桌、椅、草、木....。
3.当看到物象有所感动(灵感)产生心象便可成为“诗”。
诗的语言
风在水面写诗 ——诗歌的语言
散文与诗语言上的不同
1.诗句简短而意义丰富(言简义丰) 2.诗句的韵律感、节奏感较强。 3.诗需要更多的想象,散文较直接。 (想象丰富)
练习想象、表达情意:
1.以“月亮”“星星”“花”……想象 他(她)们像什么? 2.在上面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情意。
欣赏
诗歌=心象(主观情感)+物象(客观事物)
例:1.春风叫花儿张开嘴来唱歌。 2.太阳睡觉以后,灯就起床了。 3.月亮害羞的跑到云里躲起来了。 4.露珠儿看见太阳出来就高兴的笑了。
5、摹声法:增加趣味。模仿自 然万物的声音 风
风最讨厌了 每次都偷偷的掀起我的裙子 然后在旁边大叫 羞!羞!羞! 真是气死我了 老祖母的牙齿 时间真是恶作剧 爱在祖母的牙齿开山洞 风儿更顽皮 在那山洞里钻来钻去 嘘!嘘!嘘! 老祖母话儿半天才说一句 去!去!去! 逗得我们笑嘻嘻
写诗的要点
1、发现独特。眼睛或心灵里感受到的,不同 于一般人,能让人惊喜,称奇。 2、用词精准。不管是华丽的,朴素的,都应 该用最接近直接经验的词语,准确到位。 3、比喻新颖。本体和喻体之间越具有科学所 判定的差异越大,距离越远,风马牛不相及, 一竿子打不着,那么,比喻将会越精彩。
作业
诗的语言
用诗化的语言改写自己的小作 文
舒婷《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

语言的诗化理论名词解释

语言的诗化理论名词解释

语言的诗化理论名词解释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而诗则是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创造性地使用字词和句子,将情感、思想和美感传达给读者或听者。

语言的诗化理论探讨了诗歌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并解释了为何诗歌对人们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1. 语言的诗化:语言的诗化是指通过使用富有感染力和创造性的表达方式,使语言具备诗歌的特质。

这种诗化的语言使用富有音韵和节奏感的词汇和结构,通过形象生动的描绘和隐喻来传达情感与意义。

通过诗化,人们可以更加直观而深刻地理解和感受作者的情感与思想,使传达的信息更加生动、美感更加突出。

2. 感染力:感染力是指诗化的语言所具备的能够引起人们情感共鸣的力量。

当我们阅读或听到一首诗歌时,其中蕴含的感情会犹如一股力量,穿过语言的界限,与我们的内心产生共鸣。

这种感染力可以激发读者或听众的情感,使他们深入体验诗歌所传递的情感,从而对诗歌产生共鸣,加深对其内涵的理解。

3. 创造性:创造性是语言诗化的核心特征之一。

诗歌作者通过创造性地运用语言,使用形象生动的描绘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来传达情感与思想。

他们可以通过运用修辞手法、创造新颖的比喻和隐喻,以及编织富有节奏感的句子结构来打动读者或听众。

这种创造性的语言使用使诗歌与日常用语区别开来,使其更富有诗意和艺术性。

4. 形象生动的描绘:诗歌通过形象生动的描绘来表达情感与意义。

作者使用丰富多样的词汇和语法结构来创造形象,使读者或听众能够在心灵中形成一个更加清晰的画面。

这些形象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体验,使诗歌更具感知性和表现力。

5. 隐喻与比喻:隐喻和比喻是语言诗化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它们通过将一种事物与另一种事物相比较,以增加表达的深度和多样性。

隐喻是通过比较不同领域的事物来传递含义,而比喻则是明确地使用“像”或“比如”来进行比较。

这些比喻和隐喻使诗歌具有丰富的含义和象征性,加深了读者对诗歌的理解与感受。

6. 音韵与节奏:语言的诗化离不开音韵与节奏。

音韵是指语言中音节的韵律和押韵的使用。

诗词的诗化语言

诗词的诗化语言

诗词的诗化语言
1、什么是诗化语言
运用诗化语言写成的文章叫诗化文章,亦即具有古典诗词之意境、韵味、体式的文章,巧妙化用古典诗词写成或大量引用诗词的文章亦可称之为诗化文章。

诗化语言的第二个特征是运用诗体,所谓诗体即文章的体式或句式与古典诗词相仿,一般大量运用短句,运用排偶句式,运用对联形式。

2、诗词的诗化语言的过程
唐代是五、七言诗全盛的黄金时代,而五、七言的成熟发展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这也就是它的诗化过程。

首先五、七言是从当时的日常散文中提炼出来的,而它又不完全同于作为基础的散文,这不但是在形式方面,而且涉及语法和词汇,整个都要求更为诗化。

具有诗的韵味、诗的意趣、诗的风格的语言即为诗化语言。

3、诗化语言的特点:具有诗的韵味、诗的意趣、诗的风格的语言即为诗化语言。

诗化语言应具备三个特点:一是语言形象、生动、含蓄、凝练;二是形象描绘,感情丰富,内涵深刻;三是句式灵活,运用排偶,整散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漫谈诗化语言之一:将抽象变为形象
“在我看来,所谓的散论就是把抽象的主题、抽象的论述变成形象化的东西,变成可知可感的具体形象,从而使文章从里到外、从头到尾都美起来,这大概就是散论的基本形态了。

而要达到这么一个文笔的高度,就要有美丽的主题、漂亮的标题、抒情式的材料叙述和用来升华各个材料及文章主题的诗化语言,使文章在散在的结构中通过抒情来完成说理。

”、“由浅入深地进行想像语言、语言节奏、句式换、诗化语言、诗歌的训练。

”,可见,诗化语言对于散文之类的文章是很重要的,不仅如此,诗化语言对小说的作用也是异乎寻常的。

说到诗化语言就得先说说诗。

当年,我们报社的总编辑讽刺一位副总编辑的诗:什么是诗?就是把连着写的文章断了句断了行,不加标点,然后再让人看不明白,这就是诗。

到现在我都觉得总编辑说的有道理,现代诗是必须断行的,必须不加标点,尽量让人看不明白。

可是,断了行的、不加标点的不一定就是诗,比如;
我今天早晨起来
穿上衣服
洗了脸
吃完了饭
走出门外
打了出租车
上班去了(这是我瞎编的)
这是诗吗?显然不是,谁也不会说这就是诗,也谈不上诗化语言。

再看下面的断行:在岁月的溪水边
我终于听到
梦境里熟悉的铃声
终于拣拾起
在梦中闪亮已久的诗行
心又一次起航,沿着梦的航线...(自心语如诗)
这就不能说不是诗了。

为什么?因为这里的语言得到了诗化,你看,抽象的岁月幻化成溪水边,诗行还能用手捡起来,梦是有航线的(因为他是一个小船)。

这就是诗化语言。

如果我们把这些诗化语言连起来,加上标点,就不是诗了,而是文(无论他是什么文体),是诗化语言的文字:
在岁月的溪水边,我终于听到梦境里熟悉的铃声,终于拣拾起在梦中闪亮已久的诗行,心又一次起航,沿着梦的航线...
当然,我们还可以把这些文字重新断行,还是诗,因为是诗化语言:
在岁月的溪水边
我终于
听到梦境里
熟悉的铃声
终于
拣拾起
在梦中闪亮已久的
诗行

又一次起航
沿着梦的航线...
不仅诗里,任何文学艺术形式都需要诗化语言。

诗化语言是文学艺术的霓裳。

看下面这些话:
1、情感的急流冲垮了理智的堤坝
2、母爱的阳光烘干了我那潮湿的心田
3、她的形象清晰地洗印在了我记忆的底片上
4、激情燃烧的岁月
这诗化语言给人的感觉很美,很形象,内涵丰富。

如果不这样说,实打实地说应是这样:
1、感情用事,没了理智
2、母爱使我心里很温暖,愁绪一扫而光
3、我很清楚地记着她
4、很有意义、很考验人、很跃跃欲试的岁月
这样说话没有毛病,但是没有意思,是大白话,白开水,白菜帮子。

从上面的诗和话可以看出,诗化语言就是将甲形象变成乙形象,或者将抽象变为形象。

他的基本机制就是想像,有点像见异思迁,也似乎是在说胡话,其实是精神病的大脑——幻听幻觉。

而这种“精神病”状态正是诗化语言的温床。

下面以大树为例,看看大树是否有某些思想,或者反过来说思想、情绪、感觉等能否变成大树。

我的心情是一棵树。

这么说话是可以的,但是我们不知道这是什么样的树,或者说不知道这是什么样的心情。

我们利用思维把想象具体化之后,形象也清晰了,思想感情等也化为真实,这棵树可以是亲情树、快乐树,也可以是思念树、忧愁树、孤独树,还可以是其他任何的树。

在思维和想象的”变态“中使语言得到诗化——这棵大树变换莫测:
1、我的心情是一棵树。

一棵长在沙漠里的树,扎根在无边的荒漠之中,从来没有人从他身边经过。

(这是一棵孤独的树)
2、我的心情是一棵树,一棵生长在亲情沃野上的大树,粗壮的树干上写满了妈妈对我的爱,就连那茂密的叶子也成了蘸满深情的笔触。

(这是亲情树)
3、我的心情是一棵树。

一棵舞动在山脚下小河边的树,河水为他欢快地唱歌,山冈为他起舞,树上的叶片正是清脆悦耳的音符。

(快乐树)
4、我的心情是一棵树。

一棵秋风里叶子哗哗作响的树,年轮里充满了对春光的思念,就连落下的叶子也巴望着蓝天。

(思念树)
5、我的心情是一棵树。

一棵阴霾沉沉中的无精打采的树,愁云密布在年轮里。

那枝叶也耷拉下了脑袋。

(忧愁树)
如果我们把上面的文字断行,不就是诗歌了吗?
上述的心情,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不一样的形象来幻化,都能形成诗化语言,比如快乐的河,忧愁的云、孤独的鸟,等等。

诗化语言很微妙,也很奥妙,还很曼妙。

看看下面这些话,读来是不是一种享受呢?
1、有的初来乍到,有的已在这座城中混籍了十多个年头。

其精神之剑的侧面已被岁月的水分锈蚀、锋面却磨砺得更显锐利。

边界的阳光褪去了原先生活的光泽,国境的劲风抖落掉了从故乡田园中带来的尘土。

对他们来说,故乡的记忆已经模糊成了残片或碎影,就像一石击起千层浪,本是完美的碧波岩容倾刻间支离破碎,被一层层一圈圈的波环冲撞得由碎乱沦丧为乌有。

(这是我写的)
2、我常常设想,像同样的阳光在不同的水分、温度及土壤中生长出不同的植物一样,在我们城市的时空中生长着一棵特定的大树。

那情形,正如“后心理学理论”所主张的,精
神当是一种存在,像阳光和空气一样飘浮在这些人及他们创造物的上空,每个人又都呼吸着这种飘浮物,吸取了生命的营养,于是便有了心照不宣的心灵感应。

这棵大树就是青春与生命。

(这是我写的)
3、幸福是小草无忧无虑地生活着,是一棵参天大树能活一千年,是一个动人的神话述说着美好的未来……(我的学生写的)
4、青春如朝阳,放射出希望的光芒;青春如长虹,腾起无限的光彩;青春如春笋,刺破坚土没命地疯长。

让我们享受吧,让自己,让读者,也让博友,享受诗化语言的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