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材教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招聘考试

专业课教材(PDF版)小 学 科 学 教材教法

目录

第一部分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设计理论(3-----22) 第二部分小学科学教材教法试题(22-----40)

第一部分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设计理论 一、科学课堂教学的流程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科学探究课的理解

1、科学探究课包括活动式、实验、小制作、观察、社会调查等十几种活动。

2、教学目标中所说的科学探究,就是科学家搞科学研究的一般模式,也要先有问题,再进行预测、制定研究方案,然后进行研究、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进行公示(也就是教学时的汇报交流)。因此,小学科学教学也要引导学生像科学家搞科学研究一样,遵循这样的研究过程。

(二)科学探究课的七个特征(或步骤)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就是对结果的预测。

3、制定实验方案。

4、进行实验活动。

5、记录数据和现象,搜集整理材料。

6、分析记录内容,得出结论。

7、汇报交流。

(三)科学探究课七个特征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1、七个特征不一定在每节课上都体现,要根据年级高低、知识内容不同,灵活安排各环节。

2、使用这七个特征时要遵循的原则是,不能让学生从一开始学习科学就掌握好这一目标,而要等学生小学毕业后才形成这样的研究路子,为初中时学习物理、化学打好基础。如三年级可以不要求学生制定研究方案,口头能说出即可;到了四五年级,在教师的引导下制定出教学方案;六年级的学生可自己独立设计实验方案。

3、科学探究的教学模式与“生本教育”、“洋思中学的教学模式”宗旨是相通的,都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自主探究的精神。

4、要求教师认真研究教材,准确把握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遵守三个必须:必须夯实双基,必须落实三位目标,必须完成教学任务,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5、每节课前,教师都要通过看教材、研究教材和教师用书,把现成的目标理解成自己的知识,想好让学生掌握什么,培养什么能力,做哪些训练等。

(四)科学课堂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宗旨是根据不通的课型,各有侧重。如:

1、方案的设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要给学生一个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再让学生猜想与假设。活动引入要简洁明了,不绕弯子,不摆花架子,很快引入新知识教学。活动的题目要向学生交代清楚,而且必须具体、难度小。如果问题难度较大,教师要进一步分解、提示,使难度降低,具体化也就是教师多提示。(研究齿轮的作用)

2、小组合作时,分工要明确,并且定期更换,培养每个学生更方面的能力。

3、汇报交流环节。要体现的三维目标,如:基本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总结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就是落实知识与技能这一目标;学生说自己是怎么研究的,遇到问题时采取了哪些措施就是落实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通过做比较、提建议、评价等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小组汇报人汇报的内容包括:

(1)小组的实验是怎么做的,必要时再演示一遍。

(2)小组发现的现象,得到的数据。要注意让学生以事实为依据,不可凭空捏造。

(3)小组同学分析得到的结论,有哪些需要帮助的地方

二、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要求和基本原则

1、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要求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要求是:

(1)、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①促进全体学生的最佳发展;

②着眼学生基本素养的全面提高;

③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

科学课程还要体现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六大基本理念。(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 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2)、整体把握教学活动的结构

包括有:

①课程的目标结构决定教学的活动结构;

②整合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四个结构要素;

③实现学生学习方式、教材呈现方式、教学方式与师生互动方式的同步改革。

(3)、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具体是:

①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的能力;

②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③创设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教学情境。

(4)、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年龄特征

要注意:

①认真研究学生的阶段特征与学习准备;

②考虑学习活动中情意与认知因素的统一;

③注意学生课程学习心理变化与教学事件的配合。

(5)、辩证认识和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关系

特别要处理好:

①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指导员和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

②教师与课程的关系。

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是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

③书本知识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内容不仅是书本知识,还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实践密切联系,要努力开发各种课程资源。

2、依据科学课程标准,教学设计要体现的基本原则是:

(1)主体性原则

教学设计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能力特点,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达到设计的教学目标。

(2)实现多目标原则

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要求达到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科知识目标,这些目标的达成不是在教学活动中单独进行的。好的教学活动,往往能达

到多个教学目标,因此教学活动设计要考虑如何在教学活动中突出一两个目标的前提下,实现多个目标。

(3)情感需求原则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到学生的情感需要,要努力创立一个更有利于满足学生情感需求的环境。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4)开放性原则

教学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根据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为学生提供较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学材料、教学时间和空间、教学资源、教学方法。要实现这些开放性,教师必须有一个开放的思想。

3、小学科学课程不同课型教学设计的模式

我们进行的教学设计,既可以着眼整体的全程设计,也可以是切入其中的局部设计;既可以是综合设计,也可以是分类设计。

下面将从以下五个角度(前四点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要求的培养学生的四大能力,后一点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立足点)分解,结合实际案例与评说,探讨怎样进行基于不同教学策略或模式的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设计。

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为目的的设计 基于丰富课程资源的设计 基于有意义接受学习的设计

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能力为目的的设计 基于活动-操作的设计 基于尝试-发现的设计 基于探索-研究的设计

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的的设计 基于真实任务情境的设计 基于角色模拟的设计

以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为目的的设计 基于合作承担任务的设计 基于小组活动的设计

基于辩论研讨和设计

以促进全体学生发展为目的的设计

基于多元智能开发的设计

基于大自然、生活环境的体验感情的设计

(一)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为目的的设计

1.基于丰富课程资源的教学设计

(1)特征

基于资源的学习需要充分利用多种资源(书籍、杂志、报纸、多媒体、网络、社区、人),在确定某一问题的学习后,教师应当鼓励、引导学生尽可能地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搜寻信息。

设计应遵循的要求是以学习目标为导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其具体特征表现为:

①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②学习计划建立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

③根据相关的、有意义的学习情境,确定和执行相应的学习策略和技能;

④大量利用资源;

⑤学习场景丰富多样;

⑥教师利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