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后日本的量化宽松政策_传导渠道及操作效果_解读

全球金融危机后日本的量化宽松政策_传导渠道及操作效果_解读
全球金融危机后日本的量化宽松政策_传导渠道及操作效果_解读

锯衔掰宪专考2013年第53期0簋萋2堕塑

全球金融危机后日本的量化宽松政策:传导渠道及操作效果

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武石桥

一、引言

2007年夏季由于美国房地产周期和相关的次级抵押贷款违约率上升所引发的次贷危机,不仅使美国的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大幅恶化,而且使投资者对信贷市场的信心也产生了极大的动摇。随着金融系统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这场危机逐步升级成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为了防止危机的进一步扩大,世界各个主要国家和经济体的中央银行尽管干预理念与操作方法不同,但是都纷纷抛出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英美日等国中央银行纷纷将银行利率降至几乎为零的水平,但是尽管如此各国央行仍旧认为,金融危机的雾霾并未完全消失,国内经济的小气候以及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也都未呈现好转态势。进一步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断的被市场所讨论,于是大多主要央行又纷纷决定采取一系列的资产购买措施来缓解金融市场压力以及刺激经济复苏,习惯上我们称其为量化宽松政策。①

再来看日本,从2008年第二季度开始其实体经济就已经受到了影响,并呈现出衰退之势,之后在2009年第一季度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下降幅度达到了4%,创纪录

地超过了第一次石油危机时的降幅。与此同时,日本的金融市场也极度收缩,反映银行间借贷成本的东京银行间同业拆解利率,在2007年2月之后就迅速增加并一直维持在高位。为了应对这突如其来的状况。像其他中央银行一样,日本银行也采用了这种资产购买措施,买入了大量的国债、商业票据、公司债券以及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和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等多种金融资产。那么日本量化宽松政策的政策效果究竟如何呢?在量化宽松政策理论传导渠道的分析基础上,日本银行量化宽松政策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样本,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量化宽松政策如何缓解金融危机给金融体系带来的动荡。

二、日本银行量化宽松政策的传导渠道当常规货币政策无效时,中央银行通常使用非常规货币政策来刺激国家经济。那么作为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的资产购买的传导渠道,我认为主要存在着三个,即资产价格(或资产的收益率、经济中的货币量以及预期。并且在这些渠道中存在一个核心环节, 即市场上企业和家庭信贷状况的改善。下面我们就结合图1来阐释以资产购买为政策工具的量化宽松政策的传导渠道。

(一资产价格渠道。

日本银行通过资产购买,可以推高或至少稳定市场上该项资产的价格,同时降低该项资产的收益率。其一, 更高的资产价格增加了资产所有人的财富总值,刺激家庭更多的消费。其二,如果资产价格下跌,一方面会使企业和家庭的资产负债表恶化,进而使金融市场上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增加,最终由于贷款人收缩放款引起消费投资和总产出的下降;另一方面也会使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恶化,引起资本大幅收缩,用于贷款的资源减少,进而贷款减少会使消费、投资支出下降,最终经济活动会大大放缓。因此日银的资产购买,可以有效遏制资本市场的资产负债表效应。其三,在零利率水平下,日本银行通过资产购买可以进一步降低市场利率,这会降低企业、家庭的借贷成本,进而有利于企业维持正常的运营以至于进一步扩大投资,那么投资扩大就业增多,家庭的收入和支出就会增加,进而实现通货膨胀目标。

①英国银行把其这种购入资产的政策称作量化宽松(Qu∞titative E鹕i“g,而美联储一直使用信贷宽松(cmdit E∞ing来描述其一系列措施。

缮断研宪孝考2013年第53期(总第2541期

r1 l。J

图1量化宽松政策的传导渠道

(二经济中的货币量渠道。

根据货币供给模型,当资产购买的资金来自于日本

银行时,可以直接增加经济中的基础货币,相当于向经济中注入货币。具体来说,无论当被购买资产来自于非银行公众,还是当被购买资产来自于银行,日本银行的资产购买都会导致银行准备金的增加,即基础货币也就增加了,只要其他条件保持不变,货币供给也会增加。法定准备金率不变的情况下,银行准备金的增加,必然会带来超额准备金的增加,银行持有超额准备金是有机会成本的,即不持有贷款和证券等所损失的收益。那么这就

鼓励了银行向家庭和企业发放更多的贷款,支持他们

进行消费和投资等支出。即使银行不增加向企业和

家庭的信贷,额外的准备也可以有助于银行间拆借利

率下降,这无疑会使信贷市场上可能发生的紧张状况

得到有效缓解。

即使资产购买的资金不直接来自于日本银行,也可

以通过市场条件的改善以及市场参与者对经济预期的改变,这一方面使储户的现金比率以及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下降,进而使货币乘数上升,来实现货币供给的增加。广义货币的扩张是现实经济中影响通货膨胀的一个关键因素,它可能直接使通货膨胀回到目标水平(s Gerlach

and LEO Svens80n,2003。

(三预期渠道。

日本银行通过资产购买可能对市场预期产生重要

影响。其一,大量的资产购买将会改变市场对将来政策

利率的预期,理论上这等价于向市场承诺央行将保持零

利率水平直到市场条件得到改善,同时这将比口头上的

承诺更值得信任。(Bem粕ke and Reinhart,2004由此

可直接增强消费者的信心,摆脱市场的悲观状态,使家

庭和企业愿意增加当期消费和投资,从而刺激总支出。

其二,通过资产购人使市场形成通货膨胀的预期,可以

影响企业的定价行为,进而可以直接推动通货膨胀。

(Be山ld,2009其三,预期同样减少市场上焦虑情绪,

稳定金融市场,从而降低风险溢价,改善市场信贷条

件。其四,通货膨胀的预期再加之长期的零利率政策,可能会引发汇率市场的变动,即很可能日元贬值, 那么将使日本国内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强,从而进口减少出口增加,进而会使出口企业利润上升、投资增加、使国内就业状况得到改善,最终会增加国民收入。

即使没有被更多提及,当然还包括许多其他的传导渠道。如流动性渠道,即中央银行通过大量的资产购买, 促进了更多的参与者走进这个市场,增加了该资产市场的交易量进而增加了流动性,降低了流动性溢价,改善了市场的功能。(Gagllon et

al,2010

三、日本银行量化宽松政策的操作效果从全球金融危机后日本银行关于资产购买的重要通知中(见表1,我们可以发现在资产购买基金设立之后, 日本银行几乎全部的资产买入都是通过资产购买基金来完成的。因此我们可以以设立资产购买基金为时间点将日本量化宽松政策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资产购买基金设立前,第二个阶段是资产购买基金设立后。特别需要注意的是,2012年12月26日安倍新政府履新后,安倍晋三大胆的提出了安倍经济学,其中特别强调了金融宽松,要求日本银行引入通胀目标。迫于政府和民意压力,日本银行在2013年1月22日的政策委员会?金融政策会议后决定,其一引入物价稳定机制,其二引入关于资产购入基金“无限期购入资产计划”,也由此日本银行的量化宽松政策被大大强化了。

下面我们就对资产买入的主要对象的操作以及市场反应进行逐一考察。需要说明的是,一方面由于资金的价格就是利率,那么对于日本银行量化宽松政策对借贷成本影响效果的分析,我们主要集中在对于国债利率以及对于反应风险溢价和流动性溢价的相关市场利差的考察。另一方面对于量化宽松政策对银行借贷状况的分析,我们主要集中在对市场上货币量状况以及银行超额准备金比率的考察。

锯衙碍宪考考2013年第53期(总第2541期

表1

全球金融危机后日本银行关于资产购买的重要通知

时间

2008.12.19

宣布长期国债买入由每年14.4兆日元增加到年16.8兆日元,同日决定将政策利率降至o.1%。

首次宣布购买企业金融有关的金融产品,包括商业票据、资产担保商业票据(最初截止到3月31日,后又追

2009.1.22

加三期,至12月底。

2009.2.3首次宣布再次开始买人金融机构持有的股票。

}|-

2009.2.19首次宣布购买公司债(最初截止到9月30日,后追加两期,至12月底。2009.3.18

长期国债买入由每年16.8兆日元增加到年21_6兆日元。

设立资产购买基金,用于国债、cP、公司债、ETF、J—REIT等多种金融资产购买(规模5兆目元以及固定利 20lO.10.28

率共通担保资金供给操作。

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为了维持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决定以风险性资产为中心对资产购买基金增额5兆

2011.3.14

日元,用于资产购入。

2011.8—2012.10

资产购买基金增额共8次,累计51兆日元(其中用于资产购买增额56兆日元。

资产购买基金增额10兆日元(其中用于资产购买增额10兆日元,同时决定今后一年资产购人基金追加增 2012.12.20

额36兆目元。

2013.1.22

决定引入2%的通货膨胀目标,同时从2014年初起,无限期每月买人13兆日元左右的金融资产。

资料来源:日本银行网站。

(一国库短期债券和长期国偾。

2008年12月日本银行决定将政策利率降至0.1%

的同时,宣布增加长期国债的买入额。日本银行不断增

加国债购买,使国债需求的增加导致国债价格的提高以

及国债利率的走低(如图2所示,根据投资组合平衡效应以及政策信号效应,这将使金融市场资产价格进行调

整。同时日本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大量买进国债放出基础货币,使经济中的货币供给量增加,进而增加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使家庭增加当期消费和支出。再次也有利于降低政府的借贷成本,有利于政府增加公共投资,进而增加就业和支出。另外,即使日本银行维持资产购买计划

下所购国债的期限不变,短期国债收益率的下行压力也会有望通过资产价格渠道以及预期渠道逐渐向长期国债

蔓延。从2011年年末国债购买量开始大幅增加后,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国债利率明显下降。

(二商业票据。

商业票据市场是企业筹措短期资金的重要渠道, 在正常时期商业票据发行利率一般高于短期贷出利率。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袭来,日本国内的市场融

资环境持续恶化,2008年10月开始,商业票据发行利率与日本银行统计的短期贷出利率之间的利差急剧

缩小,到11月份利差出现了罕见的正值(如图3所示,这也说明商业票据市场融资环境已经变得十分恶劣,于此同时日本银行考虑到年度末企业融资状况可能更加趋于紧张,于是便于2009年1月22日推出了第一阶段的商业票据购买计划,宣布购买商业票

据、资产担保商业票据等有关企业金融的金融商品。

这一计划无疑增加商业票据市场的流动性,同时增强了商业票据市场参与者的信心。到下半年利差终于稳定到一1.0左右的水平。

,产,芦,芦.夕夕,夕.夕夕夕夕夕夕夕夕夕夕(时问审◇≯审◇。≯≮◇≯≮◇≯审◇≯审

图2国债利率走势(月末值

资料来源:日本财务省网站。

r—

L.一

彬3

2

M

o

(

锯钎五每宪考考2013年第53期(息第2541期

_

-n .

八 I

川灿 h 眇

-

.≯箩≯爹箩≯爹爹≯≯爹≯爹露j晰j

图3商业票据发行利率和贷出利率的利差+(左轴与cP购入(右轴

+注:国内cP发行平均利率(3个月与贷出约定平均利率(新规、短期数据,同时2010年8月到2011年2月之间缺少数据。资料来源:日本银行网站、日本证券存管中心网站以及日本银行网站。

(三企业债。

企业债市场是企业筹措资金的重要渠道,在正常时

期企业债利率与无风险利率的利率差通常是稳定的。然

而全球金融危机冲击日本之后,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企

业债券的违约风险增加,预期回报率下降。根据资产需

求理论,相对于公司债券,无违约风险的国债预期回报率

上升、需求增加,使得国债价格攀升,到期收益率下降,这

时企业债利率与无风险利率的利率差就会增大,如图4

所示,从2008年9月开始企业债(AA级与国债的利差

开始显著上升,随后几个月一路攀升,并在2009年2月

利差达到最大值。这无疑反映了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投

资者对风险的重新定价,企业债券的违约风险升高,风险

溢价增大,市场对于企业运营的不安在迅速增加。但是

在日本银行从2009年2月宣布买入开始购买公司债后,

利差增大的趋势得到了有效的扭转,这反映了企业债市

场的流动性增加后,市场信心的极大的增强。之后,2011

年3月受东日本大地震影响,该利差又一度显著增加,为

了维持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日本银行决定以风险性资

产为中心对资产购买基金增额5兆日元,用于资产购入, 这无疑稳定了市场,之后利差在5月又转而降低。

(四银行借贷状况。

在量化宽松政策的第二个传导渠道,经济中的货币量渠道中,我们认为通过日本银行的资产购买可以实现货币供给的增加。通过对图5的观察我们发现,在观察期内基础货币和货币供给确实双双均有增加,但是相对于基础货币的增加速度,M1的增加速度明显相对较慢。这说明货币供给的增加可能更多的来源于基础货币的增加,而反映基础货币的既定变动所引起的货币供给变动的比率的货币乘数却一直在下降。在观察期内货币乘数总体上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特别从20lo年5月之后降低趋势更为明显。

根据货币供给模型,货币乘数是由现金比率、超额准备金比率以及法定准备金率共同决定。其中超额准备金比率直接反映了银行贷款意愿,众所周知,银行是日本非金融企业外部资金的最主要来源,因此银行的借贷意愿关系到日本大量企业的正常运营以及扩大再生产。银行

图4企业债(AA级和国债的利率差。(左轴与企业偾的买入(右轴

;注:残存在2年以内的公司债(AA级利率与2年期国债利率数据,数据皆为月末值。

资料来源:IIc Panners(日本网站、日本财务省网站以及日本银行网站。

锯j舒硒宪考考2013年第53期(慧第25鲁!期

超额准备金比率的变动,虽然也和借款人对借款数量的决策有关,但是更重要的是取决于银行对待超额准备金的政策。如图6所示,从2008年秋季以来银行超额准备

金比率持续上升,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日本银行对金融市场的持续干预,并没有持续改善商业银行对于购买证券和发放贷款的意愿。

图5Ml(左轴与基础货币(右轴走势

资料来源:日本银行网站。

四、结论

图6货币乘数(左轴与超额准备金比率(右轴走势

量化宽松政策从本质上说就是实际零利率水平下, 中央银行通过资产购买等措施,直接向经济中注入货币

同时改善市场的信贷状况,进而扩大支出和收入水平,最终推动着经济走出困境,实现政策目标。本文一方面回

顾了金融危机之后日本银行一系列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操作,另一方面通过分析量化宽松政策的传导渠道,考察了日本银行量化宽松政策实施之后市场的相关反应。我

们通过分析发现日本银行量化宽松政策确实有效增加了

市场上的货币量以及流动性,减小了危机给市场带来的

过高的风险溢价以及流动性溢价,缓解了由于恶劣的融资环境造成的市场恐慌情绪的蔓延,有利于市场恢复的预期向更广泛的金融市场层面以及实体经济领域传导和扩散。但遗憾的是我们也看到大量的资产购买措施并没有使银行购买证券和发放贷款的意愿持续得以改善,鉴于日本非金融企业的外部资金来源主要依靠银行贷款, 无疑将这一问题成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的方向。o

参考文献

『1]Bem肌ke。B.S.,V.I乙Reinhart(2004,“Conducting

mo.

netary policy

at

very low

short—te册interest

mtes,”Ameri can

Eco—

nomic Review,V01.94,No.2,pp.85—90.

[2]Benford,J.,s.Ben_y,K

Nikolov,c.Young,M.Robson

(2009,“Qu∞ti眦ive e∞ing,”B¨k

of

EnglaIld Quanerly

Blllle—

tin,Q2.

[3]Fisher,P.(2010,“哺e

corpomte

sector∞d the Bmk of

EngIMd’s∞∞t

pllrcha№,”available 8t竺型:堕些尘!丝些鱼塑!墅P些丛i鲤i鲤堑!罂壁!笪丝Q!业!匹堕咝j:趟;

[4]Fisher,P.(2010,“An unconventional

jouⅡley:the Ballk of

End∞d’s

Asset

Pul℃ha∞Prog&Ⅲm,”“ailable ai!塑堂地些!丛:

出巴尘坠堂避幽塑堑!仑堂!竺丝!!业!鬯堕!:筐[5]Ged∞h,s.,L E.0.Svens∞n(2003,“Money鲫d inna?

ti0Ilin山e

euIo

a陀a:A

c船e f曲mo舱tary indica抽rs?”J0um al of Mo—netary EconoIllics,VoL 50,No.8,pp.1649一1672.

[6]Joyce

M.,A.【脚osa,I.stevens,M.Tong(20lo,“The financial market

impact of

qll柚titative e踮ing,”B舳k of Endand, Working P印er,No.393.

[7]Joyce,M.,M.Tbng,R w∞ds(2011,“The

united

Kingdom’s qIl釉titative easjngpolicy:desi即,叩eration

and impact,”

Ballk of

End∞d Qu叭edy Blllletin,Q3.

[8]Oda:N.,and

lc

ueda(2005,“The E插ects

ofthe Bank of

Jap柚’s zero Interest Rate Commitment粕d QuaIltita£ive Monetary Ea— sing佣the Yield Curve:A M∞Io—Fin如ce Appmach,”B锄k 0fJ印粕 Working Paper Series,No.05一E一6.

全球金融危机后日本的量化宽松政策:传导渠道及操作效果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武石桥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经济研究参考 Review of Economic Research 2013(53 参考文献(9条 1.Bernanke,B.S;V.R.Reinhart "Conducting monetary policy at very low short-term interest rates 2004(02

2.Benford,J;S.Berry;K.Nikolov;C.Young,M.Robson "Quantitative easing 2009(Q2

3.Fisher,P "The corporate seetor and the Bank of England's asset purchases 2010

4.Fisher,P "An unconventional journey:the Bank of England's Asset Purchase Programme 2010

5.Gerlach,S;L.E.O.Svensson "Money and inflationin the euro area:A case for monetary indicators?" 2003(08

6.Joyce M;https://www.360docs.net/doc/4911309347.html,saosa;I.Stevens;M.Tong "The financial market impact of quantitative easing 2010

7.Joyce,M;M.Tong;R.Woods "The United Kingdom's quantitative easingpolicy:design,operation and impact 2011(Q3

8.Oda,N;K.Ueda "The Effects of the Bank of Japan's Zero Interest Rate Commitment and Quantitative Monetary Easing on the Yield Curve:A Macro-Finance Approach 2005 9.英国银行把其这种购入资产的政策称作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而美联储一直使用信贷宽松(cmdit Easing来描述其一系列措施本文链接:

https://www.360docs.net/doc/4911309347.html,/Periodical_jjyjck201353014.aspx

日本金融危机的成因分析

学习与借鉴 日本金融危机的成因分析邢福俊 ? 成 吉 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尚未平息之时,以1997年11月24日日本山一证券公司向日本大藏省提出“自主停业”申请为标志,拉开了日本金融危机的序幕。日本金融危机的爆发,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有着很大的区别。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主要是由于外部因素所诱发,而日本则主要是由于其国内金融体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脆弱性所引起的。而我国目前金融体制上存在的脆弱性,与日本的状况则十分相似。因此,仔细分析日本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对于我国加强金融宏观调控、健全金融运行机制、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1997年,日本接连不断地发生金融机构倒闭和破产的事件,给日本的金融体制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日本第七大证券公司三洋证券公司、第11大商业银行北海道拓殖银行、位列第四的山一证券公司、德阳城市银行、日本骨干证券公司———丸庄证券等纷纷倒闭或破产,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不仅震撼了日本,也晃动了世界。再加上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给日本的股市、汇市乃至整个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不能不引人深思,引以为鉴。 一、内部因素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 素,对于日本金融也一样。我们只 有找出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 才能为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服务, 才能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我国金融的 宏观调控力度,保证整个国民经济 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通过了 解日本金融危机发生的全貌,我们 认为,日本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本原 因,主要基于以下几种因素。 1.不良债权严重。据日本官方 在1997年公布的数字,其金融机构 的不良债权为50万亿日元,而据日 本的经济学家估计,最少为400万 亿日元。这就是说,官方的数字是 大大低估了不良债权的数额,可能 是出于政治上的原因。但是,无论 是官方还是民间的预测,都不能不 说不良债权严重是日本金融危机发 生的罪魁祸首,这么说一点也不算 过分。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不良债 权严重是其发生的最直接的主要原 因。自1990年日本经济泡沫崩溃 以后,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问题就 成为日本经济中最严重、最难以解 决的问题。1986~1990年间的经 济泡沫使日本资产价格暴涨,人们 以价格被大大高估的资产如股票、 房地产等为抵押品向金融机构贷 款;但自从经济泡沫破灭之后,在 1991~1997年间,这些资产的价格 发生了暴跌,大幅贬值使贷款难以 回收,因此形成了金融机构的巨额 不良债权。同时,由于不同利益集 团之间的纷争,往往出现将政治问 题与经济问题搅在一起的状况,也 无疑增加了解决不良债权的难度, 从而使金融机构本身对于不良债权 处理缓慢,造成了投资者对经济前 景失去信心,纷纷将投资的重点转 移到国外,使日本金融机构失去了 投资者有力的支持,为金融危机的 爆发埋下了隐患。 2.金融宏观监管无力。日本政 府对于金融宏观监管无力,是日本 金融体系本身的脆弱性所在,是金 融危机爆发的系统原因。一个完善 的金融体系,应是包括监控协调者、 业务运作者、社会监督者这样“三位 一体”的完善体系。而日本金融危 机的发生,正是在最上层的监控协 调者这一环出了差错。日本经济快 速发展的高速列车进入90年代后 速度骤减,几度达到零或负值。据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日 本经济去年增长率仅为0.5%。在 这种情况下,政府却对证券业和银 行业的监管失灵,风险管理不力。 尤其是当一些上市公司在年终结算

QE量化宽松政策解释即对经济的影响

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简称QE),是一种货币政策,主要指各国央行通过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银行金融资产等做法。量化宽松直接导致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增加,可视为变相“印钞”。市场流动性的改善可降低利息,而低息环境又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融资环境,因此美国08年爆发金融危机后,美联储推出多轮量化宽松借此刺激经济发展。 量化宽松(QE:Quantitative Easing)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 在宣布削减QE的同时,美联储进一步强调,将在QE完全退出后,在较长时间内仍维持低利率水平。美联储明确提出,即使在失业率达到6.5%的这一可能考虑提高利息的临界值后,只要通货膨胀水平的情况允许,美联储将不急于提高利率。 QE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和缩减通过美联储会议导致的金融市场的影响: 美联储的这一决定令市场颇感意外,此前多数分析认为美联储将于明年初才会宣布正式进入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过程。“我很意外,同时也很兴奋。”纽交所资深交易员马克·奥托(Mark Otto)对腾讯财经表示,“美联储给市场传达的信息是经济正在进一步走强,并且在不需要借助额外货币刺激手段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持续改善。” 在随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最后一次以美联储主席身份出席会议的伯南克说,“这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开始从紧。”在被问到对QE项目进行进一步缩减的时机时,伯南克称将有可能在2014年年底之前完全结束QE。在被问到即将接任的耶伦(Janet Yellen)在这个决策的制定中所起的作用时,伯南克说,他们一直都密切合作,并且就这个决定进行过咨询,“她完全支持我们今天的决定”。 黄金价格下跌↓金价方面,在美联储宣布将每个月的资产采购规模进行缩减,并降低了通货膨胀预期,暗示更好的经济前景之后,黄金价格在极为动荡的交易中下跌了约1%。在联储声明公布后,黄金价格对此的最初反应是上涨。但是在美元汇率扩大早前涨幅,标准普尔500指数大涨接近2%收于纪录新高之后,黄金价格又在之后的交易中大跌,现货黄金合约报价下跌了0.98%至每盎司1218美元。

量化宽松对策与影响.pdf

一、金融危机与第一次量化宽松政策 由于美国次贷危机而爆发的年金融危机将全球各大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卷入其中,造成全球经济衰退,各国央行不断降息,短期利率近零,美联储在雷曼兄弟倒闭后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主要购入长期国债和其他方式向经济注入巨大流动性以应急日益崩溃的市场和各大企业,其关键是在于稳定银行体系,这种极端性政策通常是在利率无效时才推出。尽管早在年日本首次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后惨遭败局,在美作出这一决策后,日、英和其他主要经济体还是纷纷进入量化宽松,以此谋求金融市场稳定。这是经济危机历史上首次全球大规模采取量化宽松政策,但此政策很难把控,风险非常大,难免对全球经济金融产生深远影响并在各个层面引发恶性循环式的共振。 一般来说在正常情况下,央行降息会引发一系列资产替代,而导致证券收益率下降,而经济衰退时期就多可能出现短期利率近零,由于利率再无法下调,重复操作上述措施就可能失效,或形成瘫痪,陷入流动性陷阱。如今对于凯恩斯的这个理论存在一些争议,但无论是否有流动性陷阱,在低利率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传导变得非常困难,因而量化宽松变成一个有效的措施。然而就其本质而言,量化宽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央行承担经济风险的程度,一旦经济无法复苏,央行承担的风险就很可能爆发,而最终由社会承担;假如经济得到复苏,其逆向操作在使市场正常化的过程中则会出现通货膨胀,引发新的恶性循环。 然而在第一次量化宽松过程中各央行背负了大量不良资产之后,经济虽然得到持续复苏,但形势疲弱,近两年来未摆脱短期利率近零状态,而通货膨胀问题仍然存在,美国在接受了这一事实和适应了这种“慢性病”后。奥巴马内阁出于一部分政治因素,提出第二次量化宽松政策,继续忽视通胀率和试图减轻对中国这个最大的债务对象的还贷压力。 二、二次量化宽松对美国和全球的影响 由于美国经济复苏缓慢乏力,就业增长迟缓,失业人口数字依然庞大,各种数据均不乐观,奥巴马内阁救援经济力不从心,中期选举失利,因而不难想象二次量化宽松这剂非常规激素被迫打入。新一轮的量化宽松通过将本来近零的基准利率再压零边,以大量买入国债和机构债券等中长期债券的方式来增加基础货币供应,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提出二次量化宽松政策不久后,G20(二十国集团会议)便在韩国举行,本次与会中有不少新兴经济体 ,白宫委托美联储在会上提出此政策,被“G19”联合围攻,各国央行纷纷表示担忧量化宽松既无担保又无助于应对美国以致全球的经济问题,而本,伯南克则声称-、此举是为拯救全球经济(并不只为了标治美国就业问题)。事实上此政策在美国金融投资界也引起很大轰动,美国多位来自各个金融与投资机构的投资家,基金会长,以及著名大学的经济学家联名写给伯南克一封关于反对量化宽松政策的公开信,而伯南克只是在华盛顿邮报上轻描淡写地表示:美联储并不能够独自解决所有危机。从美国方面对量化宽松的反应中可以看到,假如不印刷新货币,大量放债将会引发经济走向通货紧缩的边压中,而美国承诺的可承受的3%通胀率未必就能够使经济的多方面矛盾走向平衡。二次量化宽松不仅使美元再度贬值,还会让美联储地位和美元可信度走上危机边缘,同时界内巨大的争议还将带来偏见和误解,而导致未来经济市场的混乱和扭曲,即使美联储能够利用量化宽松政策解决一时需要,在量化宽松逆向操作中推出正常化政策时极有可能再次进入另一个恶性循环。 美元继续贬值必然伤害出口型经济体的复苏,这些国家尤其是一些高度依赖出口的新兴经济体为了稳定汇率将被迫跟随美元实行宽松货币政策。日本已作出反应调整日元汇率,而英国方面也表示不应为缓慢的经济增长而担心通胀,暗示英国央行可能再次跟随最化宽松政策,直接注入流动性,而澳大利亚央行则宣布停止加息行动,在这之前他们是最早退出货币宽松政策的国家。 新的问题总会不断出现,美国政府是否能保证实利主义不会引起一个“美元危机”?即使美国政府不担心再通胀问题,声称早巳做好准备并认为通胀率本该再提升,而简单化的分析逻辑(或者单纯是应急措施)必然忽略美国货币基础的结构性变革,尤其是货币乘数下降和新的经济衍生品监管制度的日益严格和变迁,现在为通胀下结论还太早。根据经济学家佛里德曼所说: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过度发行货币必然是会导致通胀的。 三、量化宽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在前段时间已和美国就人民币对美汇率的再次提升大干了一场,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挺住了汇率跟随,却迎来3000亿美元的量化宽松,可以说被动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已经无法避免,若不选择跟进,人民币很可能产生更大的升值压力,这意味着上半年与美国的周旋徒劳无功,并且,美国给予的3%通胀压力,中国每承担1%,都会损失数千亿外汇储备。尽管中国货币供应量充足,但假如经济复苏慢于货币增长,将有可能出现虚拟扩张或滞涨,其次量化宽松会带来中国海外资产风险系数的增加。为此中国必须通过扩大政府支出,增加赤字并降低贸易顺差的方式来应对这个危机,而如今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过程中,又需要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来避免持续的巨大顺差。 中国政府为避免量化宽松政策对外汇储备造成流失,采取了部分减持美国国债,重新分配中国在世界各国中债务比例的措施。其中,中国对日本国债的增持创历史性新高,目前中国是持有日本国债比例最多的国家。量化宽松政策刺激了中国内部经济体制,加快了中国由外向型经济转变为内向型经济,中国外汇储备投资的重点由外转向内部,中国政府使用外汇储备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降低银行贷款条件,积极投资企业等措施避免风险。 中国政府应对量化宽松政策的态度是积极的,同时也需要把握好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问题,把问题转变为机遇,努

2001-2006年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421]张鑫.2001-2006年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尹小平.吉林大学,2013. 摘要:2008年以来,随着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和主权债务危机在全球的蔓延和恶化,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的中央银行将量化宽松政策作为应对经济增长停滞以及通货紧缩的主要货币政策手段。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常规货币政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经济和金融平稳运行时鲜有运用,其内涵是在以利率为核心指标变量的常规货币政策无效时,中央银行刺激国民经济的政策手段。 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美国、日本和西欧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一直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变量,通过政策工具影响市场利率,再由市场利率调节------------------------------------------------------------ 告诉你仅花7天时间搞定专业论文的绝招 1 写论文一定找一个清静的地方闭关。因为是论文是一个完整、逻辑连贯的体系,如果干扰太多,写起来就会很慢,而且心也会很烦。如果在实验室或办公室,杂事太多,估计就是给两个月都写不完。 2 写论文之前最好先做一个报告,阐述一下做论文的思路,因为你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你所作的东西用最简要的话说出来,就说明你的思路是清晰的。如果写论文没有清晰的思路,最好先不要写,否则是浪费时间。 3 这一步是最关键的。抓大放小,逐层细化。开始的时候,我论文写得很细,每一个论点的证明都要做到尽善尽美,但后来发现不行,一是写起来太慢,二是越写越发现自己沉陷于一个泥潭之中,根本写不下去了。所以我决定放弃,先是简要写出主要需说明内容,很快就能把论文的主体结构完成。感觉很有成就感,于是再把一些需要补充说明的东西逐步逐步加进去,使其丰满。这样,每细化一次,就把论文从头到尾过一遍,有整体感,逐步写下来,论文就写得非常快。 在这里我要特别提醒一下,至关重要的是按照第3点完成主体内容,我有一点心得可以分享给大家,您可以淘宝或百度上搜索一家叫“馨雅文献”的店家,他们家最贴心的业务是这样的:只要给出所写论文的题目和关键词,花费100

历次金融危机分析.doc

? 1 1637年郁金香狂热 ? 2 1720年南海泡沫 ? 3 1837年恐慌 ? 4 1907年银行危机 ? 5 1929年大崩溃 ? 6 1987年黑色星期一 ?7 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 ?8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9 2008年9月美国次贷风暴 ?10 2009年的次贷危机 ?11 1929-1939年美国大萧条时期 ?12 20世纪90年代北欧三国银行危机 ?13 1990-2003年日本银行危机 ?14 历次危机处理方式比较 ?15 1907年经济危机 ?16 1929年危机 ?17 1973年“石油危机” ?18 上世纪80年代债务危机 ?19 1987年金融地震 ?20 日本经济泡沫 ?21 亚洲四小龙告急 ?22 历次金融危机概览 ?23 危机发生前的典型特征 1637年郁金香狂热 在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东西。1637年的早些时候,当郁金香依旧在地里生长的时候,价格已经上涨了几百甚至几千倍。一棵郁金香可能是二十个熟练工人一个月的收入总和。现在大家都承认,这是现代金融史上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投机泡沫。而该事件也引起了人们的争议——在一个市场已经明显失灵的交换体系下,政府到底应该承担起怎样的角色? 1720年南海泡沫 1720年倒闭的南海公司给整个伦敦金融业都带来了巨大的阴影。17世纪,英国经济兴盛。然而人们的资金闲置丶储蓄膨胀,当时股票的发行量极少,拥有股票还是一种特权。为此南海公司觅得赚取暴利的商机,即与政府交易以换取经营特权,因为公众对股价看好,促进当时债券向股票的转换,进而反作用于股价的上升。 1720年,为了刺激股票发行,南海公司接受投资者分期付款购买新股的方式。投资十

最新浅谈量化宽松政策及其影响

浅谈量化宽松政策及其影响 摘要:在经济复苏1年多以来,美联储短期利率仍然近零,欲依赖于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大量购买国债,贬值美元。继续抬高通胀率。以换取就业率的提高,而同时另一方面再次提高国外各央行对美汇率,减少还债压力,本文就金融危机中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全球和中国影响进行浅谈。 关键词:量化宽松政策;金融危机;通货膨胀;中国经济 一、金融危机与第一次量化宽松政策 由于美国次贷危机而爆发的2008年金融危机将全球各大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卷入其中,造成全球经济衰退,各国央行不断降息,短期利率近零,美联储在雷曼兄弟倒闭后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主要购入长期国债和其他方式向经济注入巨大流动性以应急日益崩溃的市场和各大企业,其关键是在于稳定银行体系,这种极端性政策通常是在利率无效时才推出。尽管早在2001年日本首次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后惨遭败局,在美作出这一决策后,日、英和其他主要经济体还是纷纷进入量化宽松,以此谋求金融市场稳定。这是经济危机历史上首次全球大规模采取量化宽松政策,但此政策很难把控,风险非常大,难免对全球经济金融产生深远影响并在各个层面引发恶性循环式的共振。 一般来说在正常情况下,央行降息会引发一系列资产替代,而导致证券收益率下降,而经济衰退时期就多可能出现短期利率近零,由于利率再无法下调,重复操作上述措施就可能失效,或形成瘫痪,陷入流动性陷阱。如今对于凯恩斯的这个理论存在一些争议,但无论是否有流动性陷阱,在低利率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传导变得非常困难,因而量化宽松变成一个有效的措施。然而就其本质而言,量化宽

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央行承担经济风险的程度,一旦经济无法复苏,央行承担的风险就很可能爆发,而最终由社会承担;假如经济得到复苏,其逆向操作在使市场正常化的过程中则会出现通货膨胀,引发新的恶性循环。 然而在第一次量化宽松过程中各央行背负了大量不良资产之后,经济虽然得到持续复苏,但形势疲弱,近两年来未摆脱短期利率近零状态,而通货膨胀问题仍然存在,美国在接受了这一事实和适应了这种慢性病后。奥巴马内阁出于一部分政治因素,提出第二次量化宽松政策,继续忽视通胀率和试图减轻对中国这个最大的债务对象的还贷压力。 二、二次量化宽松对美国和全球的影响 由于美国经济复苏缓慢乏力,就业增长迟缓,失业人口数字依然庞大,各种数据均不乐观,奥巴马内阁救援经济力不从心,中期选举失利,因而不难想象二次量化宽松这剂非常规激素被迫打入。新一轮的量化宽松通过将本来近零的基准利率再压零边,以大量买入国债和机构债券等中长期债券的方式来增加基础货币供应,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提出二次量化宽松政策不久后,G20(二十国集团会议)便在韩国举行,本次与会中有不少新兴经济体,白宫委托美联储在会上提出此政策,被 G19 联合围攻,各国央行纷纷表示担忧量化宽松既无担保又无助于应对美国以致全球的经济问题,而本,伯南克则声称-、此举是为拯救全球经济(并不只为了标治美国就业问题)。事实上此政策在美国金融投资界也引起很大轰动,美国多位来自各个金融与投资机构的投资家,基金会长,以及著名大学的经济学家联名写给伯南克一封关于反对量化宽松政策的公开信,而伯南克只是在华盛顿邮报上轻描淡写地表示:美联储并不能够独自解决所有危机。从美国方面对量化宽松的反应中可以看到,假如不印刷新货币,大量放债将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分析

[427]夏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分析 崔健.吉林大学,2013. 摘要: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为扭转经济颓势,美国先后推出了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2012年9月再次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并于同年12月加码。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事实证明其财政、货币政策都会对世界经济造成影响。本文通过研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分析美国前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全球,尤其是对中国产生的溢出效应,有助于合理预估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发展。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 告诉你仅花7天时间搞定专业论文的绝招 1 写论文一定找一个清静的地方闭关。因为是论文是一个完整、逻辑连贯的体系,如果干扰太多,写起来就会很慢,而且心也会很烦。如果在实验室或办公室,杂事太多,估计就是给两个月都写不完。 2 写论文之前最好先做一个报告,阐述一下做论文的思路,因为你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你所作的东西用最简要的话说出来,就说明你的思路是清晰的。如果写论文没有清晰的思路,最好先不要写,否则是浪费时间。 3 这一步是最关键的。抓大放小,逐层细化。开始的时候,我论文写得很细,每一个论点的证明都要做到尽善尽美,但后来发现不行,一是写起来太慢,二是越写越发现自己沉陷于一个泥潭之中,根本写不下去了。所以我决定放弃,先是简要写出主要需说明内容,很快就能把论文的主体结构完成。感觉很有成就感,于是再把一些需要补充说明的东西逐步逐步加进去,使其丰满。这样,每细化一次,就把论文从头到尾过一遍,有整体感,逐步写下来,论文就写得非常快。 在这里我要特别提醒一下,至关重要的是按照第3点完成主体内容,我有一点心得可以分享给大家,您可以淘宝或百度上搜索一家叫“馨雅文献”的店家,他们家最贴心的业务是这样的:只要给出所写论文的题目和关键词,花费100

全球量化宽松典例2.0

全球量化宽松典例 个人理解: 我们都知道,当一个国家的名义利率接近零时,中央银行就会面临流动性陷阱困境。由于通货的名义利率可视为零,名义利率接近于零就意味着短期无风险债券几乎等同于通用货币,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弹性就会无穷大,而此时中央银行无法继续降低利率,不能通过正常的公开市场业务。而其中之一的解决措施便是“量化宽松”政策。 量化宽松政策是一种货币政策,指的就是在利率接近零不能继续降低的时刻,中央银行通过购买长期债券,而非短期债券来试图降低长期利率,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从而鼓励开支和借贷,达到改善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增加信贷的可获得性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一点,量化宽松本质上就是一种公开市场操作,跟一般的小规模短周期如逆回购等公开市场操作不同的是,量化宽松明确了目标、周期、规模,所以叫“量化”,是在准备金率和利率降无可降进入流动性陷阱后央行向市场大规模投入基础货币的一种手段。因此不能把单纯的降利率和量化宽松混为一谈。 几个国家的量化宽松分析: 1.最典型的:美国(这里我就只放了图哈~)

2.日本

3.韩国 通过之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和日本都采取过十分典型的量化宽松手段来缓解金融局势。但是结合上图(美日韩三国的短期存款利率年度曲线),我们可以发现,韩国在1998年和2008年也发生过较大幅度的降息,然而就像我们之前说的,这并不是量化宽松政策,因为其中一点很明显便是,其最开始便没有采取零利率措施降低至零利率。 事实上,韩国总统朴槿惠虽然曾说要学习欧美的量化宽松政策,但韩国银行(央行)行长金仲秀曾在国会企划财政委员会工作报告中表示,韩国不能像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那样采用量化宽松政策。因为量化宽松政策使韩元贬值可能会导致外国资本急剧流出,再次引发外汇危机。针对韩国存在的家庭负债问题,他表示韩国家庭负债规模已达到警戒线,应该通过刺激经济增长来减少债务,而不能通过紧缩政策来解决。(来自韩联社)这也说明了量化宽松政策在全球范围的适用还是要因地制宜。 4.中国(待补充)

美国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及世界经济的影响

美国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及世界经济的影响 最近央行突然宣布加息,这次加息行动是在美、日等发达国家央行刚刚宣布实施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后采取的相反行动,就显得很不寻常,因为这预示着宽松的刺激性宏观政策开始退出,这反映出我们对目前与未来国际经济走势判断,如果不是乐观,至少也是积极的。在发达国家放松货币政策的时候,我个人希望这不是安排宏观刺激政策开始退出的主要指导思想。因为我一直担心美国与世界经济会遭遇二次探底,而美国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其根本用意是绸缪即将来临的新的大危机。对此,我们必须警惕。 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的原因: 美联储在9月初就宣布了要实施第二轮的货币刺激政策,紧接着在不到一周时间内,奥巴马政府也宣布了基于第二轮政府刺激政策的3000亿美元的减税方案和500亿美元的基础减税投资计划。在美国经济仍处在复苏轨道之中的时候,美国政府与美联储当局为何要急于出台新的经济刺激计划?显然是因为美国经济即将爆发新的大危机,美国宏观调控当局在未雨绸缪。美国与世界的这场危机都没有过去,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美国在次债危机爆发后所形成的庞大有毒资产并没有得到处理,而只是被掩盖和冷冻了起来,这样做的目的是推迟矛盾的爆发期,以及为解决矛盾争取到时间。 美元量化宽松带来的资金,大部分会通过美国金融投资体系流入收益率更高的新兴市场国家套利。尤其是在目前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与传统发达国家处于不同的经济周期之中,加息抑制经济过热成为宏观经济调控主要任务。如何采取措施更为有效地区分外商直接投资和热钱流入成为时下外汇管理政策的焦点。 11月3日,美联储推出一个新的国债收购计划,其目的在于压低长期利率,从而加快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这意味着美国的央行将把数千亿新鲜印制的美元注入到整个世界经济当中。美国国债收购计划的推出,印证了此前业内对美联储将实施量化宽松的预测。 量化宽松带来的美元贬值效应对降低美国债务负担水平不无裨益。美国财政部报告显示,预计2010年美国国债余额将达到13.6万亿美元,占GDP的93%。奥巴马政府历来将缩减债务压力作为主要的施政纲领之一,借量化宽松之际,通过通胀贬值降低实际债务负担是一条有效的措施,甚至有国外相关机构预测通过贬值可以降低实际债务负担达5-10%左右。 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 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史蒂芬?罗奇10月30日在纽约表示,美联储计划实施的新一轮量化宽松,将加剧资本流入新兴市场。由于正处于去杠杆化之中,美国经济并不能吸收新一轮量化宽松释放的巨大流动性。投资者将会配置更多的新兴经济体高回报资产。而对于中国等国家,这意味这大量外部资金流入,对实体经济将是巨大风险。 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强的背景下,海外资本流入不断升温。2010年2月至10月底,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专门开展了新一轮应对和打击“热钱”行动。10月28日,外管局点名通报了6家银行的9个分支机构的违规办理外汇业务,这一做法实属罕见。外管局表示,当前违规流入的“热钱”多采取“蚂蚁搬家”的方式,呈现多点式、渗透的特点。 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部主任童道驰在同一年会上也表示,非常担心美联储量化宽松,会

1990年日本金融危机

1990年日本金融危机 曾经强大到似乎要买下整个美国的日本,在1990年的金融危机后,轰然倒塌,接下来十年的一蹶不振。到底是什么让日本如此不堪一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追溯他的历史,来找出答案。 背景:广场协议 1985年9月22日,世界五大经济强国(美国、日本、西德、英国和法国)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广场协议”。当时美元汇率过高而造成大量贸易赤字,为此陷入困境的美国与其他四国发表共同声明,宣布介入汇率市场。此后,日元迅速升值。当时的汇率从1美元兑220日元左右上升到一年后的1美元兑150 日元。由于汇率的剧烈变动,由美国国债组成的资产发生账面亏损,因此大量资金为了躲避汇率风险而进入日本国内市场。当时日本政府为了补贴因为日元升值而受到打击的出口产业,开始实行量化宽松政策,于是产生了过剩的流通资金。 起因:房市投机和楼市圈钱投机 这些热钱流入了房市和股市。 随着日本工业化进程,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速,住房需求猛增,对土地的需求也飞快地增长,需求促使土地价格猛涨,房价也猛涨。于是,过剩的流动资金找到了出路,进行房市投机。因此,土地的买卖也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买了卖,再买,再卖.......举国大搞房地产的开发,各大城市都是一派建筑工地的红火场面,到处是钢筋水泥的建筑景象 随着日本企业战后的不断发展,技术上已经超过美国。制造业的崛起,使得日本股市有实体经济的强大支撑,进入牛市,股价不断攀升。而日本股票价格的不断上涨不单单是提高了公司及其领导的威望,而且也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去投资股票。似乎再没有比通过股票来赚钱更容易的了。使用贷款进行投机也能获得很大的收益,因为行市上涨所获得的收益明显高于利息费用。这也诱使日本公司用公司资金和公司贷款去进行投机,这样就有更多的资金涌入股市,股价也因此被进一步抬高。同时,公司在投机上获得的成功也增加了公司利润。利润的增加会使人们买进更多的股票:景气一浪高过一浪。 而维持高股价的原因是,股价的下跌会损害到公司的威望并且对公司的管理也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就存在着通过买进股票(集团之间或者集团内部相互持股)来防止出现价格损失的倾向。从表面上看这是一种不错的途径,但是如果不直接指明原因的话,那么这种做法会给揭露缺点造成困难。这会掩盖可能出现的畸形发展及其不利影响。此外,在日本公司内部员工们会普遍形成一切向上看的思维方式。因此在楼道、茶馆或是澡堂里也不会有人就可能或是必要的纠正措施展开讨论。为什么不会?因为股票价格——这个收买不了的企业经营成功与否的仲裁人——在不断上涨。25年以来它都在不断上涨。即使是石油危机也不能动摇股市的乐观情绪。这难道还不足以证明投资计划的正确性吗?因此,人们一直坚信股价的上涨。 同时,日本的好企业在大牛市期间,大多是在证券市场直接融资,将大量低成本的募集资金,一部分用于固定资产投资,股票和土地投资外,当然要把银行的借款必须还掉。银行的大量资金是如何能找到好的项目,把钱贷出去。(日本的银行和证券业务是严格的分开的,和中国的银行一样,禁止银行从事国债和政府债券以外的证券业务,即使是外国的证券业务也受到限制。)那想当然的,在房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的影响简析及应对政策

美国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 翁 美国的货币量化政策即由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以提高货币供应,可视为“无中生有”创造出制定金额货币,也被简称为间接增印钞票。“量化宽松”中的“量化”是指定金额的货币,而“宽松”则指减低银行的资金压力。 美国从雷曼银行倒闭后,从08年9月到2012年12月先后进行了四轮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累计印出逾2万亿美元,这意味着货币的供给大于,美元贬值无疑。在当今全球化日益密切的情况下,中国受其波及在所难免,而且中国处于政治、经济原因,当前是美国最大的债主,美元外汇超过万亿。在种种情况下,中国的苦境大概昭然。 美国货币量化宽松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可以有一下三方面 1.美元贬值,导致中国近万亿美元的外汇在无故缩水,损失重大。 2.人民币被迫升值,经济“三驾马车”中出口受到严重打击。 3.大宗商品因为美元过多引起的通货膨胀问题而价格上升(其中以原油为代表),而中国 发展建设中对此有十分倚重,进口价格上升,作为发展中的国家处境堪忧。 注 传导机制:(对中国的影响) ⑴从贸易差额角度分析:美国大量发放货币→美元贬值→美国国内物价上涨→中国进口 减少→人民币升值→中国出口的减少 综合上述分析,由于不知道到底是进口减少的多还是出口减少的多,所以对于经常账户到底是出现顺差还是逆差是不知道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对于中国这个对外贸依赖性极高的国家来说经济肯定会受到消极影响的 ⑵从债券角度看:美国大量发行货币→美元贬值→中国持有的美国债务资产缩水→中国 损失巨大 ⑶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进而导致的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实施量化货币政策→世界主要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如果)人们消费欲望不强,对经济预期不强→过多的货币追逐不足的商品→出现滞涨现象→中国经济必然受到影响 美国的流氓政策无疑使中国经济前景不甚乐观,对中国的货币政策当然是有所影响的。中国顺时推出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从11年起又推行“稳健”的政策,其中也很多值得解读的地方。 (1)所谓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是指实行低利率政策,减轻企业贷款,融资成本负担,释放居民储备,鼓励和扩大消费;实行低存款准备金政策,向市场释放流动性;放开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控制,促进信贷资金,快捷、顺畅地支持经济发展。 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是我国十多年来在货币政策总称中首次使用“宽松”的说法。此举意在增加货币供给,就是要在继续稳定价格水平的同时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方面发挥

最新整理,史上最全:美国三次量化宽松政策解读及对世界尤其是中国的影响

一、前三次量化宽松是什么? 量化宽松是一种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买证券(通常为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使银行在央行开设的结算户口内的资金增加,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以改变市场主体对利率和汇率的预期,恢复市场信心,刺激经济复苏的政策。与传统工具不同,量化宽松被视为一种非常规货币政策操纵工具。 “量化宽松”中的“量化”指将会创造指定金额的货币,而“宽松”则指减低银行的资金压力。中央银行利用凭空创造出来的钱在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借钱给接受存款机构、从银行购买资产等。这些都有助降低政府债券的收益率和降低银行同业隔夜利率,银行从而坐拥大量只能赚取极低利息的资产,央行期望银行会因此较愿意提供贷款以赚取回报,以减缓市场的资金压力。 1、QE1的内容 QE1背景 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美国的金融市场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并出现了信贷紧缩现象,美国想注资金融业以消除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美联储连续7次下调联邦市场利率,至2008年底,利率已降至0%-0.25%的低位。但结果却并收受到明显效果,金融市场风险溢价仍居高不下,信贷市场紧缩严重,美国为了救市转而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大量购买美国资产以及债券,由此不得不印发大量美钞以购买相应的资产。 QE1的实施过程 2008年11月25日,美联储宣布,将购买政府支持企业(简称GSE)房利美、房地美、联邦住房贷款银行与房地产有关的直接债务,还将购买由两房、联邦政府国民抵押贷款协会(Ginnie Mae)所担保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这是联储首次公布将购买机构债和MBS,标志着首轮定量宽松政策的开始。2009年3月18日FOMC召开会议,决定美联储在未来6个月内购入最高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同时将在原先决定购买50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基础上,再购买75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2009年11月4日,美联储在结束利率会议后发表的政策声明中宣布,决定总计购买1.25万亿美元的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价值约1750亿美元的机构债。后者略低于联储早先公布的2000亿美元。美联储由此小幅缩减了首轮定量宽松政策的规模。2010年4月28日,美联储在利率会议后发表的声明中未再提及购买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机构债的问题。这标志着联储的首轮定量宽松政策正式结束。首轮定量宽松总计为金融系统及市场提供了1.725万亿美元流动性。 QE1对市场产生的影响 QE1对GDP、股指、就业率、美元、黄金、原油的影响 GDP:自首轮量化宽松政策实行以来,对提振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GDP环比年率自2008年第四季度至2009第四季度触底反弹,一路上扬。 股指:截至2010年3月第一轮量化宽松结束,美联储购买了1.25万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3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1750亿美元的机构证券,累计1.725万亿美元左右。这使得美国标准普洱500指数从2009年3月底的797.87点升至2010年4月底的1186.69点左右,涨幅超过48.7%。 就业率:美国自量化宽松政策实行以来,从上表中显示的失业率来看,短期和长期内失业率均未有明显改善,不降反增。尤其是2009年4月到5月短短一个月间,失业率从8.9%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文献综述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文献综述 摘要: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出现,极大的拓宽了中央银行政策工具和政策的操作空间,是对传统货币政策的一种极大创新。近年来也出现了很多关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研究文献,本文将在对这些文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综述,在得出一些结论的同时也提出新形势下仍需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传导渠道;实施效果;新兴市场国家影响分析 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产生及其含义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以量化宽松为特点,主要通过在公开市场上购买包括中长期国债等中长期资产的措施向市场注入大量的流动性,以刺激经济发展的货币政策。具体而言,就是中央银行在经济持续低迷、银行信贷量急剧萎缩的情况下,通过大量印制钞票并用于购买国债等方式,直接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的一种货币政策。 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相关文献综述 自2001年日本首次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来,各国的专家和学者们对其做了大量的研究,综合来看,这些研究主要包含以下3个角度: (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三条渠道分析 针对这些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如何对实体经济产生作用,通过怎样的传导机制来产生作用,各国学者做了很多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大量的研究结论主要集中在三大渠道:低利率预期引导下的利率传导渠道、投资组合调整传导渠道和与财政政策配合使用形成的财政支出扩张渠道三种。 1、低利率预期引导下的利率传导渠道 在危机期间,增强人们对政策和经济前景的信心是极其重要的,所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能否起到作用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政策是否具有可信度。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国家都会进行积极的预期管理,通过强化公众预期来提升人们对经济的信心。一般通过发表利率声明、官员公开讲话或者暗示等途径向公众传递一种信息——“只要通缩风险持续存在,或者通货膨胀率显著低于目标,就将维持低利率”。以此引导人们产生低利率水平的预期,从而降低长期利率,以此来影响资产价格,提高人们对经济复苏的信心,来达到刺激消费和投资的目的。 Krugman于1998年就曾在其关于“预期管理”的著作中提出:当名义市场利率将至零时,能够影响私人部门关于未来货币政策的“预期管理”就会变得很重要。并指出即使名义市场利率接近零下界时,中央银行仍然可以通过提高未来通货膨胀率预期的方法来提高现阶段的产出水平。

近三十年来主要金融危机的比较研究

近三十年来主要金融危机的比较研究 王玉鉴 2012-3-28 9:04:17 来源:《海南金融》 2012年第3期摘要:频发的金融危机是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回顾了近三十年来六次影响较大的金融危机,重点分析了金融危机爆发前的共性特征,并总结其原因和规律,进而通过对比历次金融危机的救治措施,提炼出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经济金融危机;原因与规律;比较;启示 近30年来,世界范围内发生了拉美债务危机(1982—1983年)、日本经济衰退(1990年)、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2—1993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4—1995年)、东南亚金融危机(1997—1998年)、美国次贷危机及衍生的金融危机(2007年至今)等六次涉及面广、影响大的金融危机。从全球范围看,金融危机频发已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如何加快经济结构转变,提高经济体系的弹性,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是我国在后危机时代需要重点思考的战略性问题。 一、近三十年来主要金融危机的基本情况 这六次典型的金融危机共同表现为:起源于一国或一地区,金融市场或金融系统的动荡超出金融监管部门的控制力,造成金融体系混乱,并突出表现为绝大部分金融指标在短期内急剧恶化,风险不断累积,而使整个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一)拉美债务危机(1982—1983年)

拉丁美洲部分国家的金融危机起源于外债引起的货币危机。当时,西方商业银行看好拉美和东亚国家的发展势头,在政府担保的背景下,大力向其贷款。墨西哥、巴西、阿根廷三个拉美大国的净银行债务从1977年的365亿美元增加到1982年末的3350亿美元,约为发展中国家总外债的一半,对外借款成为这些国家为贸易赤字融资的主要方式。随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美国利率大幅度提高,投向拉美国家的资本有减少的趋势。但这时,拉美国家总体负债已经处于较高水平,主要借款国平均每年要用其出口创汇的50%以上来还本付息。1982年,墨西哥宣布不能按时还债为先导,拉美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爆发。 (二)日本经济衰退(1990年) 1985年,五个发达国家达成“广场协议”,同意以联合干预外汇市场的方式促使美元贬值,日元、马克升值。日本经济因日元升值而受挫,日本政府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价格猛涨,形成“泡沫经济”。同时,日本银行实行超低利率政策,储户对银行丧失信心而发生挤提,导致银行最终破产倒闭和政府提供大量援助,产生了银行危机。1985—1989年,日本银行贷款的增加额为128万亿日元,其中62万亿是贷向不动产和非银行金融机构。20世纪90年代,银行的贷款的相当一部分已成为不良资产,银行不良资产占GDP 的2~3%(日本GDP总值为500万亿日元)。1989年,日本收紧货币政策,刺破资产泡沫。1990年股市崩溃,1991年房地产价格狂跌,日本经济开始陷入长期衰退。 (三)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2—1993年)

量化宽松的四个阶段

三、1.第一次量化宽松政策(QE1): 2008年11月,美国金融市场正处在危机的漩涡之中,为避免金融系统崩溃,美联储宣布将购买政府支持房利美、房地美和联邦住房贷款银行与房地产有关的直接债务,还将购买由两房、联邦政府国民抵押贷款协会所担保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到2010年4月,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结束,总计购买政府支持企业债券及相关抵押贷款支持证券1.725万亿美元,并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0.25%历史低位。虽然美联储向金融系统注入了巨额流动性,但由于实体经济复苏和就业增加过程缓慢,银行信贷不增反降约255亿美元,金融机构处于盈利考虑,将低成本资金大量投向金融市场,道琼斯指数在创下6640点的新低后持续反弹,到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结束时再度收复10000点大关,而失业率则由6.8%升至9.7%,经济衰退停止。 QE1把华尔街的金融公司从破产边缘拯救了出来,而美国经济仍在苦苦挣扎。虽然道琼斯工业指数[2.60%]大幅上涨,但美国就业率没有根本改善。 2.第二次量化宽松政策(QE2): 从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美联储从市场购入6000亿美元中长期国债,并对资产负债表中到期债券回笼资金进行再投资。进行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原因在于上一轮政策未实现增加就业的目标,告失业率使美国政府面临较大的政治压力,同时也使依赖消费拉动的美国经济增长乏力。另外,0.25%的联邦基金利率已到无可再降的地步,价格型货币政策依然失灵,数量型货币货币政策成为唯一的选择。

但是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结束后,效果并不理想:首先,美国民众最关注的失业问题一直严峻。其次,经济复苏非常脆弱。最后,物价不断上涨。此一轮政策吹大货币泡沫,世界各国纷纷采取紧缩政策对抗。 3.第三次量化宽松政策(QE3): 2012年8月份新增就业仅为9.6万,远低于市场预计的13万左右;与此同时,失业率虽然从8.3%降至8.1%,但背后的原因却是因为大量长期失业者已放弃了寻找工作。宣布将每月向美国经济注入400亿美元,直到疲弱的就业市场持续好转。此外,美联储还承诺将超低利率进一步延长至2015年。受此影响,国际油价13日上涨。美联邦还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保持在零到0.25%超低区间的时限,从之前的2014年年底延长到至少2015年年中。 4.第四次量化宽松政策(QE4): 2012年12月13日,美联储麾下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宣布,0-0.25%超低利率在失业率高于6.5%的情况下将保持不变,推出第四轮量化宽松(QE4),每月采购450亿美元国债替代扭曲操作(OT),加上QE3联储每月资产采购额为850亿。美联储在会议声明中首次指出,只要失业率高于6.5%,0-0.25%的超低利率政策就不会改变,这与此前多次延长超低利率政策的持续期限形成了巨大反差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些西方国家通过注资、贷款、定期拍卖、资产置换、短期资产购买等量化宽松措施向金融系统注入流动性。2009年,美国在采取降息以及扩张央行资产负债表刺激经济未果的情况下,采取直接购买本国长期国债的非常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此达到为财政赤字融资和降低长期利率从而刺激经济的目的。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质上就是美国继续实行美元泛滥的举措,为的是稀释各国对美债权。换句话说,在未来的一段时期里,美元贬值预期将继续持续或者加速。美国政府的此种极端救市措施给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政策造成了较大的外部压力,并将对全球政治、经济、金融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美国的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2008年11月24日,美联储宣布将购买由房地美、房利美和联邦住宅贷款银行发行的价值1000亿美元的债券及其担保的5000亿美元的资产支持证券。这是美联储在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动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截至2010年3月,第一轮量化宽松结束,美联储购买了1.25万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3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1750亿美元的机构证券,累计1.725万亿美元左右。 2010年11月3日,美联储又宣布长期维持0~0.25%的超低基准利率不变,并表示从2010年11月份开始到2011年第二个季度之前以每月750亿美元的规模总计购买6000亿美元的较长期国债,但将根据经济形势对购买规模进行调整。包括美联储现有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到期回笼资金再投资计划在内,FED预计将购买8500—9000亿美元的国债。这就是美国自次贷危机以来,实施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二、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随着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再加上美元的低利率政策,美元的贬值已成为中长期趋势。相对而言,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国家,经济增长相对较快,而且伴随国内通胀水平的进一步加剧,中国已进入加息周期,人民币与美元的利差进一步扩大。所有这些因素都吸引着以逐利为目的的国际热钱通过各种形式加速流入中国。大量热钱的流入,一方面会不断冲击国内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推动物价水平上涨和滋生资产价格泡沫,另一方面也强化了人们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给我国出口带来不利影响。 2、对外汇储备的影响 中国是美国国债的主要购买国和持有国。而且,我国外汇储备以美元为主,只要美元依然占据最主要国际货币的霸主地位,这种情况在今后一、二十年乃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