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常用数据
骨科常用螺钉数据

上下肢常用螺钉数据3.5 皮质骨螺钉长度:8~40(间2)45/50 常用:16~404.0松质骨螺钉长度:(半螺纹)30~60(间5)常用:40(全螺纹)10~40(间2)/45/50/55/60常用:14~454.5皮质骨螺钉:18~66(间2)常用:20~606.5松质骨螺钉:(半螺纹)45~95(间5)常用:45~70(全螺纹)30~95(间5)常用:45~803.5锁定钉:(自攻型)10~40(间2)45/50/55/60常用:16~40(自钻型)16~40(间2)45/50/55/60常用:5.0锁定钉:(自攻型)16~50(间2)55~90(间5)常用:20~60 (自钻型)22~50(间2)55~90(间5)常用:7.3非锁定钉:(半螺纹)60~115(间5)常用:(全螺纹)60~115(间5)常用:7.3空心锁定钉:60~115(间5)常用:7.3红色支撑钉:76.5髓内钉常用数据:PFN常用直径:标准型:9、10 长度:200、240加长型:9、10、11长度:280、320、360、400股骨颈钉:直径:8长度:60~110常用:防旋钉:直径:7长度:60~100常用:PFNA常用直径:标准型:9、10、11长度:170、200、240加长型:9、10、11长度:300、340、380、420螺旋刀片直径:10.5 长度:75~120(间5)常用:85、90股骨髓内钉常用直径:9、10、11 长度:320、340、360、380、400 倒打钉常用直径: 10、11、12长度:150、200、2504.9横锁钉长度:25~85常用:30~45胫骨髓内钉常用直径:8、9、10 长度:255~345(间15)常用:4.5横锁钉:25~65(间5)常用:30、35肱骨髓内钉常用直径:7、8长度:110、160~260(间20)常用:3.6横锁钉:18~30(间2)35/40/45/50常用:5.0横锁钉:20~50(间5)常用:脊柱常用螺钉数据颈椎前路螺钉常用长度:14,16,18颈椎后路侧块螺钉:12、14、16、18、20、22、24、26椎弓根螺钉:16~40(间2)常用:24~28胸腰椎后路:常用椎弓根螺钉:T5~T8常用:4.5*30*35*40T9~T10常用:5.5 *35*40*45L1~L2常用:6.0 *40*45*50L3~L5常用:6.0或6.5*40*45*50骶骨钉常用:7.0*30*35骶骨螺钉:7.0*30*35*40*45*50胸腰椎前路:Ⅰ型螺钉直径:5.5、6.5、7.0长度:30、35、40、45、50Ⅱ型:主板长度:39~131(间4)常用:锁定板长度:52~144(间4)常用:主螺钉:直径:6.0、6.5、7.0长度:25~50(间5)常用:万向钉:直径:6.0、6.5、7.0长度:25~50(间5)常用:锁定钉:直径:7.0长度:25~50(间5)常用:滑脱通常用4~6颗钉退变根据病例结核与肿瘤,通常4~6颗钉侧弯根据分型,通常10~20颗之间。
骨科疾病的流行病学和治疗现状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如慢性腰肌劳损、疲劳性 骨折等,需结合患者具体 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
04
诊断方法与评估指标
临床表现与体格检查
疼痛
骨科疾病常见症状之一,可表 现为局部疼痛或放射痛。
肿胀
关节或骨骼部位出现肿胀,可 能伴随红、热等症状。
功能障碍
骨科疾病可能导致关节活动受 限、肌肉力量减弱等功能障碍 。
常见骨科疾病包括骨 折、关节炎、脊柱疾 病、运动损伤等。
流行病学意义
骨科疾病发病率高,涉及人群广 泛,包括各个年龄段。
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等老 年性骨科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
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如缺 乏运动、肥胖等,也导致骨科疾
病发病率增加。
治疗现状及挑战
目前骨科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 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
性别
女性因生理特点和激 素水平变化,更易患 某些骨科疾病。
遗传因素
家族遗传史是某些骨 科疾病的重要危险因 素,如脊柱侧弯、先 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等。
生活习惯
长期缺乏运动、保持 不良姿势、过度肥胖 等不良生活习惯可增 加患骨科疾病的风险 。
环境因素
寒冷潮湿的环境、长 期接触有害物质等环 境因素也可导致某些 骨科疾病的发生。
地域、职业差异
地域差异
某些骨科疾病如大骨节病、氟骨症等 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与地理环 境、饮食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
职业差异
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特定姿势工作 的人群,如矿工、搬运工、办公室白 领等,易患相应的骨科疾病。
危险因素分析
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 骼、关节等组织逐渐 退化,易患骨关节炎 、骨质疏松等疾病。
随着人口老龄化,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等疾病的 患病率显著增加。
骨科单病种数据汇总

骨科单病种数据汇总一、引言骨科是医学中专门研究骨骼系统疾病和损伤的学科,涵盖了多种病种和疾病。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分析骨科领域的病种情况,本文将对骨科单病种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
通过统计和整理相关数据,我们可以获得对骨科病种的整体了解,并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二、数据来源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多个医疗机构的骨科病例数据库,包括医院、诊所和研究机构等。
这些数据涵盖了从过去五年内的病例,包括各种骨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转归等信息。
三、骨科单病种数据汇总与分析1. 关节炎关节炎是骨科领域最常见的病种之一,它可以分为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和感染性关节炎等不同类型。
根据我们的数据分析,关节炎患者的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其中女性患者较多。
常见的症状包括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等。
治疗方面,非甾体抗炎药和物理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手段。
2. 骨折骨折是骨科领域另一个常见的病种,它可以由外力直接作用于骨骼或由于骨质疏松等原因引起。
我们的数据显示,骨折患者的年龄分布广泛,包括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等各个年龄段。
常见的骨折类型包括股骨骨折、腕骨骨折和髋关节骨折等。
治疗方面,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法,具体根据骨折类型和患者情况决定。
3. 脊柱疾病脊柱疾病是骨科领域中较为复杂的病种之一,包括脊柱畸形、脊柱退行性疾病和脊柱感染等。
我们的数据显示,脊柱疾病患者的年龄分布广泛,包括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等。
常见的症状包括背痛、腰痛和下肢无力等。
治疗方面,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手段。
4. 关节置换术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手术,用于治疗关节疾病的严重病例。
我们的数据显示,关节置换术主要应用于髋关节和膝关节疾病,其中以膝关节置换术最为常见。
手术后的恢复情况良好,患者的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5. 骨肿瘤骨肿瘤是骨科领域中较为罕见但重要的病种之一,包括良性骨肿瘤和恶性骨肿瘤。
根据我们的数据分析,恶性骨肿瘤的发病率较低,但对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
腰椎各椎体骨密度的分析

腰椎各椎体骨密度的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腰椎各椎体骨密度(BMD)的差异。
方法 1214例在我院住院进行BMD检查的20~89岁的骨科病人及健康查体者,男性390例,女性824例,除外各种器质性、内分泌、消化系统及肿瘤等疾病,用双能X线吸引仪(DXA)测量腰椎BMD,通过计算机分析比较各椎体BMD值的差异与相互关系,用EXCEL软件作统计学分析。
结果 BMD值以L1最低, L4最高,L1-2与L2-4BMD女性在40岁以上有显著差异(P <0.01),男性在60岁以上(P<0.05),80岁以后无明显差异,女性50岁以后骨丢失明显快于男性。
结论腰椎各椎体BMD存在差异,尤以女性明显,其差异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降钙素水平降低和增龄造成的腰椎退行性变有关。
【关键词】骨质疏松腰椎骨密度退行性变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加剧,这一疾病越来越突显出其重要性,骨密度(BMD)测定是OP,最直接、最明确以及最终判断手段[1],腰椎BMD的测定又是了解BMD最常用的部位之一,我院自2011年7月开始对在我院住院的骨科病人及健康查体者共1214人的腰椎进行了BMD检测,现将分析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材料来源调查对象选自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住院进行BMD检查的骨科病人及健康查体者,共1214人,男性390例,女性824例,年龄20~89岁,按10岁距分组。
被检查者除外器质性、内分泌、消化系统及肿瘤等有关疾病。
1.2 方法采用美国GE 公司生产的Prodigy型双能X线吸引仪(DXA)测定,检查部位:前后位腰椎显示从L1~L4各个椎体及L1-2、L2-4的BMD值,全部数据采用EXCEL统计学处理。
1.3 健康查体者取不同性别的30~39岁组BMD值为骨量峰值。
2 结果2.1 各年龄组腰椎L1与L4BMD(g/cm2)测定值(X±s)比较见表1。
骨科评估表

骨科评估表
骨科评估表是用于评估骨科病人病情和状况的一种表格,通常包括病人的基本信息、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内容。
以下是骨科评估表的一些常见内容:
病人基本信息:包括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联系方式等。
病史:记录病人的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用药情况等,以了解病人是否有其他疾病或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对病人的骨骼、肌肉、关节等进行检查,包括疼痛部位、肿胀情况、活动度等内容。
影像学检查结果:包括X光、CT、MRI等检查结果,以了解病人骨骼和关节的损伤或病变情况。
治疗方案:记录病人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用药情况等。
随访计划:记录病人的随访计划,包括随访时间、随访内容等。
骨科评估表的具体内容可能因医院和医生而有所不同,但以上内容是骨科评估表的一些常见内容。
通过填写骨科评估表,医生可以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随访计划。
总之,和珅的例子提醒我们,廉洁自律、监督制约、道德教育、法律制度和个人自我要求等方面都非常重要,只有综合施策,才能有效地防止腐败的发生。
骨科康复功能评定

阵挛 1分:无阵挛 2分:阵挛1-2次 3分:阵挛2次以上 4分:阵挛持续超过30秒
结果判断 0-6分:无痉挛; 7-9分:轻度痉挛;10-12分:中度痉挛;13-16分:重度痉挛
1. 燕铁斌,许云影.综合痉挛量表的信度研究.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2,17,263-265. 2. 燕铁斌.临床痉挛指数:痉挛的综合临床评定.现代康复,2000,4:88-91.
压迫
30
髋外展外旋 试验
(4字征)
盖斯林 试验
脊柱特殊体征 骨盆
仰卧挺 腹试验
跟臀试验
拉格尔 试验
骨盆分离挤压 试验
31
髋外展外旋〔“4〞字〕试验 〔Faber-Patrick试验〕
Faber〔检查时体位〕 F-屈,ab-外展,er-外旋,下肢穿插成4字形 检查 如右侧:左腿伸直,将右足置左膝部,检查者 一手按住左髂前上棘,另一手将右膝向下压 阳性 右侧骶髂关节部疼痛 腹股沟处的牵扯痛不作为阳性 提示 骶髂关节病变
如牵拉同时再患肢作内旋动作,那么称为Eaten加强试
验
20
肩外展〔 Shoulder Abduction Test 〕试验
检查
患者坐位,手放在 同侧头上
阳性
疼痛、麻木减轻
提示
颈神经根受压 颈椎间盘st〕
检查 坐位、屈颈、伸膝、踝背伸 双下肢伸直 阳性 四肢疼痛、麻木加重 提示 脊髓受压 神经根受压〔张力增加〕
42
髋内收肌群肌张力评定 〔Adductor Tone Rating)
0 肌张力不增加 1 肌张力增加,髋关节在一个人的帮助下很容易外展到45° 2 髋关节在一个人的帮助下稍许用力可以外展到45° 3 髋关节在一个人的帮助下中度用力可以外展到45° 4 需要2个人才能将髋关节外展到45°
腕骨发育成熟度评分为926分

腕骨发育成熟度评分为926分1.经过专家评估,腕骨发育成熟度评分为926分。
After expert assessment, the maturity score of wrist bone development is 926 points.2.这一评分结果表明腕骨发育处于相对较成熟的阶段。
This score indicates that the wrist bone development is in a relatively mature stage.3.腕骨发育成熟度评分对于评估骨骼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The maturity score of wrist bone develop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evaluating bone health.4.通过腕骨发育成熟度评分可以预测骨骼成熟的时间和速度。
Wrist bone maturity score can predict the time and speed of bone maturity.5.这一评分结果需要结合年龄和性别等因素综合分析。
This score needs to b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in combination with factors such as age and gender.6.腕骨发育成熟度评分是儿科骨科医生常用的评估工具之一。
The maturity score of wrist bone development is one of the commonly used assessment tools for pediatric orthopedic doctors.7.研究表明不同地区和种族的腕骨发育成熟度评分存在差异。
Studies have shown regional and racial differences in the maturity score of wrist bone development.8.目前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腕骨发育成熟度评分的准确性。
骨科课题样本量估算公式

骨科课题样本量估算公式在骨科研究中,样本量估算是一个关键步骤,它决定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度。
以下是估算骨科课题样本量的常用公式:1. Pearson卡方检验:适用于比较两组分类变量或两组等级变量。
样本量计算公式为:\(n = \frac{t^2 \times p \times (1-p)}{m^2 + t^2 \times p \times (1-p)}\)其中:\(n\) 为每组所需的样本量\(t\) 为自由度(通常取95%置信度下的t值,即)\(p\) 为预期阳性率(期望的比例)\(m\) 为允许误差范围(即差异显著性水平)2. Fisher's确切概率法:适用于四格表的确切概率计算。
首先需要计算理论频数(T),然后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样本量:\(n = T^2 / D^2\)其中:\(n\) 为每组所需的样本量\(T\) 为理论频数\(D\) 为允许误差范围(即差异显著性水平)3. McNemar检验:用于配对设计的分类数据。
样本量计算公式为:\(n = \frac{2 \times \text{z}^2 \times p(1-p)}{(p_1 - p_0)^2}\)其中:\(n\) 为每组所需的样本量\(z\) 为标准正态分布的临界值(通常取或2)\(p\) 为预期阳性率(期望的比例)\(p_1\) 和 \(p_0\) 分别为处理前后的阳性率4. 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适用于中位数已知的两样本秩和检验。
首先,计算各组的最小样本量,然后根据两样本的比例分配总样本量。
样本量计算公式为:\(n = \left( \frac{z^2 \times p(1-p)}{m^2} \right) \times\left( \frac{V_1 + V_2}{V_1 / N_1 + V_2 / N_2} \right)\)其中:\(n\) 为每组所需的样本量\(z\) 为标准正态分布的临界值(通常取或2)\(p\) 为预期阳性率(期望的比例)\(m\) 为允许误差范围(即差异显著性水平)\(V_1\) 和 \(V_2\) 分别为两组的方差\(N_1\) 和 \(N_2\) 分别为两组的样本量5.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当比较多次测量之间的差异时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节段
相应的检查肌群
神经节段
相应的检查肌群
C5
屈肘肌(肱二头肌、肱肌)
L2
屈髋肌(髂腰肌)
C6
伸腕肌(桡侧腕长、短伸肌)
L3
伸膝肌(股四头肌)
C7
伸肘肌(肱三头肌)
L4
踝背伸肌(胫前肌)
C8
中指屈指肌(固有指屈肌)
L5
长伸趾肌(拇长伸肌)
T1
小指外展肌(小指展肌)
S1
踝跖屈(腓肠肌、比目鱼肌)
拇趾背伸,其余各趾呈扇状散开
Chaddock征
以针划过足部外踝处
拇趾背伸
Oppenheim征
以拇指用力沿胫骨从上而下擦过
拇趾背伸
Gordon征
用手捏压腓肠肌
拇趾背伸
Hoffmann征
左手持病人腕关节上方,右手以中指及示指夹持病人中指,稍上提,腕过伸,拇指迅速刮患者中指指甲
其余四指轻微掌屈
踝阵挛
一手持小腿,一手持足掌前端,用力使踝关节过伸
骨化中心愈合时间
肱骨近端
肱骨头
初生~1岁(初生~1岁)
大结节
7月~2岁(7月~2岁)
小结节
2~3岁(2~4岁)
肘部
肱骨小头及外1/2滑车
7月~1岁(7月~1岁)
内上髁
6~13岁(6~9岁)
内1/2滑车
9~14岁(10~11岁)
外上髁
9~17岁(10~13岁)
桡骨头
5~9岁(5~14岁)
15~18岁(13~14岁)
骰骨
初生~6月(初生~6月)
舟骨
1~4岁(2~3岁)
第1、2楔骨
2~4岁(7月~1岁)
第3楔骨
6月~1岁(6月~1岁)
跖骨
跖趾骨近侧骨骺
2~4岁(7月~3岁)
16~19岁(15~16岁)
第2~5远侧骨骺
2~5岁(1~4岁)
16~18岁(15~16岁)
股骨远端
9月
16~18岁
胫骨近端
2周
16~18岁
胫骨结节
12岁
19岁
腓骨近端
4岁
16~18岁
胫腓骨远端
胫骨远端
9月
16~18岁
腓骨远端
1岁
16~28岁
跗骨
跟骨
4月
14~22岁
跟骨跟
7岁
14~12岁
距骨
6月
不定
骰骨
9月
不定
舟骨
3岁
不定
第1楔骨
2岁
不定
第2楔骨
2.5岁
不定
第3楔骨
6月
不定
跖骨
第1跖骨
2岁
C:不完全性损害
在神经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大部分肌的肌力小于3级
D:不完全性损害
在神经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大部分肌的肌力大于或等于3级
E:正常
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
感觉检查的关键点
神经节段
检查部位
神经节段
检查部位
C2
枕骨粗隆
T8
第8肋间
C3
锁骨上窝
T9
第9肋间
C4
肩锁关节的顶部
T10
第10肋间
C5
肘前窝的外侧面
T11
第11肋间
C6
拇指
T12
腹股沟韧带中部
C7
中指
L1
T12与L2间上1/2处
C8
小指
L2
大腿前中部
T1
肘前窝的尺侧面
L3
股骨内髁
T2
腋窝
L4
内踝
T3
第3肋间
L5
足背第三跖趾关节
T4
第4肋间(乳线)
S1
足跟外侧
T5
第5肋间
S2
腘窝中点
T6
第6肋间(剑突水平)
S3
坐骨结节
T7
第7肋间
S4-5
肛门周围(作为一个平面)
三角骨
3岁
14~17岁
月骨
4岁
14~17岁
舟骨
5岁
14~17岁
大多角骨
6岁
14~17岁
小多角骨
7岁
14~17岁
豌豆骨
8岁
14~17岁
掌指骨
第一掌近端及各近节指骨近端
2.5岁
14~21岁
2~5掌指骨远端
1.5岁
14~21岁
骨盆及髋部
髂骨嵴
12~14岁
20岁
股骨头
6月
16~18岁
大粗隆
3岁
16~18岁
膝部
T(Translantion):安全转运
急诊医生可遵循的检查顺序“CRASHPLAN”(Freeland)
C(Cardiac)=心脏
R(Respiration)=呼吸
A(Abdomen)=腹部
S(Spine)=脊髓
H(Head)=头颅
P(Pelvis)=骨盆
L(Limb)=四肢
A(Artery)=动脉
腓肠肌与比目鱼肌发生节律性收缩
髌阵挛
拇指与示指捍住髌骨上缘,用力向远端方向快速推动数次
股四头肌节律性收缩致髌骨上下运动
脊柱的体表标志
C1
上腭
C2
上腭牙齿咬合面
C3
下颌角
C4
颌骨
C5
甲状软骨
出的棘突
T2间隙
胸骨切迹
T2
胸锁关节、两肩胛骨上角联线的中点
T3
肩胛冈内侧端连线的中点
T4间隙
正常成年人关节间隙宽度表
关节名称
正常宽度(mm)
关节名称
正常宽度(mm)
骶髂关节
3
肩关节
4
耻骨联合
4~6
肘关节
3
髋关节
4~5
桡腕关节
2~2.5
膝关节
4~8
腕骨间关节
1.5~2
踝关节
3~4
掌指关节
1.5
跗骨间关节
2~2.5
胸锁关节
3~5
跖关节
2~2.5
颞颌关节
2
跖趾关节
2~2.5
椎弓关节
1.5~2
拇趾末端趾关节
舟骨
5~7岁(4~5岁)
大多角骨
4~7岁(3~5岁)
小多角骨
4~10岁(3~5岁)
豆骨
10~16岁(9~14岁)
掌指骨
掌指骨近端骨骺
1~7岁(7月~3岁)
15~20岁(14~16岁)
掌指骨远端骨骺
1~6岁(7月~2岁)
15~20岁(14~16岁)
骨盆及髋部
髂骨嵴及坐骨结节
15~19岁(12~15岁)
2
椎体间隙
2~6
各趾间关节
1.5
寰齿关节
0.7~2.3
肌力的测定
0级
肌力完全消失,无收缩
1级
肌肉能收缩,但不能使关节活动
2级
肌肉能收缩,关节有些活动,但不能对抗肢体重力
3级
能对抗肢体重力,但不能对抗阻力
4级
能对抗阻力使关节活动,但力量较弱
5级
肌力正常
反射的检查
浅反射
反射
检查法
反应
肌肉
神经
节段定位
角膜反射
胸骨角
T7
两肩胛骨下角联线的中点
T9
胸骨剑突关节
T10~11
胸骨剑突下缘
T12
肩胛骨下角与髂骨嵴联线中点
L1
剑突与脐孔连线中点
L3椎间隙
脐孔
L3
下胸肋缘
L4
髂骨嵴
S2
髂前上棘
Co
耻骨联合
骨龄估计(男性较晚2~3年)
部位
骨化中心名称
出现时间
闭合或完全骨化时间
肩部
喙突
15~18月
15岁
关节盂、肩峰、肩胛缘和下角
上肢
2~5指:正位、侧位、斜位
拇指:正位、侧位、斜位
手:正位、侧位、斜位
腕:正位、侧位、尺偏正位、桡偏正位、半旋前斜位、半旋后斜位
腕管:切线位
前臂:正位、侧位
肘:正位、侧位、内旋斜位、外旋斜位
肱骨:正位、侧位、经胸侧位(创伤时)
肩
肩:正位、内旋正位、轴位、后前“Y”形斜位
锁骨:正位、轴位
肩胛骨:正位、侧位
14~21岁
第2~5跖骨
1.5岁
18岁
脊柱
寰椎
生后
6岁
骶椎
生后
7~10岁
齿突尖
2岁
12岁
棘突
11~14岁
16~20岁
颈椎~骶椎神经中央联部的骨性融合
3~7岁
ASIA损伤分级
等级
功能状况
A:完全性损害
在骶段(S4-5),无任何感觉、运动功能保留
B:不完全性损害
在神经平面以下包括骶段(S4-5)存在感觉功能,但无运动功能
肩锁关节:不负重正位、负重正位
下肢
足趾:正位、内旋斜位
跖趾关节籽骨切线位
足:正位、侧位、内旋斜位
跟骨:轴位、侧位
踝:正位、侧位、内旋斜位
胫腓骨:正位、侧位
膝:正位、侧位、内旋斜位、外旋斜位、髁间窝轴位
髌骨:正位、轴位
股骨:正位、侧位
骨盆
骨盆:正位、出口位、入口位
髋:正位、侧位、经股骨侧位、斜位(蛙式位)
骶髂关节:前后斜位
髋臼:左前斜位、右前斜位(Judet位)
脊柱
颈椎:正位、侧位、左前斜位、右前斜位、过伸过屈侧位、寰枢椎开口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