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桥总体设计
浅谈广州猎德大桥的桥梁设计

独 塔 、 间缆 索 的 自锚 式 悬 索 桥 。 桥 设 计 空 主 荷载 : 公路 一 I ; 路 等 级 : 市 I 主干 级 道 城 级 道 ; 算 行 车 速 度 : 0 m/ 计 6 k h。 大 桥上 部结 构采 用钢 箱梁 、 凝土 箱梁 、 混 钢混 凝土 结合 箱梁结 构 形式 , 箱梁 总体 布 置 : 4 m( 7 预应 力混凝土 梁锚 固跨) 1 .m( + 0 8 预应 力 混凝土 粱段) 3 4 r 钢箱 粱 ) 8 预应 + 6 . m( i +l m( 0. 力混 凝 土 梁 段 ) 4 m( + 7 预应 力混 凝 土 梁锚 固 跨) 8 m。 =4 0 采 用半 漂浮 结 构体 系 , 南北 岸 中 墩分 在 别设 置纵 向阻 尼 器 。 大桥 主 缆 为非 对 称 空 间 布置 , 主跨 跨度 为2 3 8 垂 跨 比为 l 1 5 1 . m, :2. , 垂度 为 l . 4 ; 跨 跨 度为 1 1 8 主跨 、 67m 边 6 . m; 边 跨 理 论 散索 长 度 分 别为 9. m、 0 O 主 8 1 . m。 桥 全 部 位 于 同 一 个 竖 曲线 内 , 曲线 半 径 竖 为90m, 双向25 80 按 . %纵 坡 设 计 。
3技术特点
3. 空 间 三维 曲面贝 壳 型 塔柱 设 计 与施 工 1 塔 高 1 8 其 中含 顶 部2 m的 装 饰 段 ) 2 m( 5 , 横 桥 向 最 宽处 5 m , 桥 向最 宽 处 1 2 m。 6 纵 0.4 塔 柱 横 断 面 似 梯 形 , 厚 1 ~2 。 部 设 壁 m m 根 1 . m实体 渐 变过 渡 段 , 要 构 造 如 图 1 塔 20 主 。 顶 横 梁 高 1 m 。 度 最 大 处 1 . 2 m, 单 0 长 26 8 为 箱 双 室 预 应 力 混 凝 土 结 构 , 主 鞍 座 对 应 在 位置设15 . m厚横 隔板 , 其余 位 置 设 1 0 . m厚 横 隔 板 , 设 4 。 柱 和 横 梁 内部 根 据 受 共 道 塔 力 需 要 布 置 普 通 钢 筋 和 顶 应 力 钢 束 。 时 同 设 置 环 向 预 应 力 , 高 结 构 抗 裂 性 能 。 塔 提 桥 下 塔 柱 增 设 型钢 以 提 高 抗 震 。 由 于 塔 身 为 空 间 三 维 曲 面 贝 壳 形 塔 柱 , 塔 模 板 设 计 及 加 工 工 艺 需 要 保 证 主 主 塔 外观似两 个贝壳状 弧形 壳体相扣形 状 , 2 桥梁设计原则 为达 到 几 何 尺 寸 精 确 的 整 体 弧 面 钢 模 板 , 平 () 梁 设 计 总 原 则 : 全 、 适 、 济 、 保 证 塔 体 表 面 要 同时 具 备 光 洁 度 、 滑 度 、 1桥 安 舒 经 防 对 美 观 、 保 。 2桥 梁 布 设 是根 据 沿 线 河 流 及 精 确 度 、 锈 蚀 以 及 企 口接 缝 平 整 , 这 种 环 () 水 文 地 质情 况 , 合 就 地 取 材 、 工 方 便 的 空 间 三 维 曲 面 的 模 板 制 作 来 说 , 有 外 观 结 施 只
广州从化大桥工程桥墩景观及结构设计

1 工程概 况
广州从化 大桥全桥 长 466 m,主桥采 用单跨 136 m下 承 式 倒 三 角钢 管 拱 桥 (见 图 1),引桥 采 用 30 m、35 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 ,全桥跨径组 合 为 :2×30 m+3×35 m+136 m+3×35 m+2×30 m- 466 m。主桥主梁采用单箱多室鱼腹式 断面(见 图 2),主墩 采 用 弧 形 板 式 墩 ,群 桩 基 础 。引 桥 上 部 结 构采用单箱三室鱼腹式断面(见 图 3),引桥桥墩采 用 与主桥桥墩外形相近 的板式墩 ,桩 基础 。广州 从 化 大 桥 桥 型 见 图 1。
0 引 言
随着经 济的发展 和人们 审美观 的提 高 ,人们 不 但 关 注桥 梁 建 筑 质 量 问 题 ,并 日益 关 注 桥 梁 景 观 的景 观设计 ,尤其是城 市桥 梁 ,其景 观设 计对城 市 的发展 和文化传 递有着重要 的意义 。而桥梁墩 柱是极其重要 的组成 部分 ,其美学与力 学性能 的 优劣直接决定着桥 梁整体 的美观与质 量 ,在城市 桥梁 中 ,桥梁墩柱 占据 了人们很大的视线范 围 ,其 美 观 与 否 就显 得 尤 为 重 要 。
这 一 思 想 。 (2)对 称 设 计 对 称 美 无 论 是 大 自然 中 ,还 是 社 会 生 活 中 ,到
处 可 见 ,在 桥 梁 中也 不 例 外 。桥 梁 的 对 称不 仅 能 够 表现 出力学 上 的平衡 ,又能够融 入艺术 的原 理【21。 广州从 化大桥 的结构对称不 仅体现在 纵 向跨径 对 称 ,纵坡对称 。亦体现在横 向 ,上部 结构和下部 结 构关 于道路 中心线对称 ,桥 墩本身亦 是关 于结 构 中 心线 对 称 的 。
广州的9座跨江大桥,你都去过哪些?

广州的9座跨江大桥,你都去过哪些?广州依江而建,是世界上仅有的几座两千年来城市中心从未偏移的城市与之相伴的一座座横跨两岸的大桥从上世纪建起第一座跨珠江大桥至今广州几乎是以四年一桥的速度建起了20座跨江大桥这些大桥不仅方便了珠江两岸的人们也记录着自建国以来广州的巨变今年刚建成通车的明珠湾大桥,将南沙的几条核心主干道连成一线,构成了连接市区的交通中心。
原本南沙主城区到珠江街的车程,也由30分钟起步缩减至一半。
跟普通跨江大桥不一样,明珠湾大桥采用了不常见的「双层桥」结构。
上层是「车道+人行道」,下层则被设计成车道形式。
在蓝天白云下,通体中国红的明珠湾大桥格外醒目。
直线的主桥梁到了桥心位置变成了弧线,最后形成一道拱,就像伏在珠江上的红色蛟龙一样,气势磅礴。
明珠湾大桥的落成,也让桥底下的滨海生活变得愈加丰富。
桥底附近的江边堤围建了一个兼有人造沙滩、乐园设施的海滨公园。
茶余饭后,这里成为了本地人慕名而来的「散步指定路线」。
广州第一座跨江人行桥——海心桥,一建好就打破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上跨度最大、宽度最宽的曲梁斜拱人行桥。
作为广州新地标,海心桥由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师何镜堂教授设计。
它将海心沙、二沙岛和广州塔连接起来,打通了新中轴线的步行阻隔。
原本从二沙岛到对面的小蛮腰开车要十几分钟,有了人行桥之后不用10分钟就能走到对岸。
分为东西两幅的桥面各有特色。
东侧有观景平台可以远眺珠江,无障碍坡道让每个市民都能上桥观赏;西侧是快速通行区,步道上面都搭了遮阳雨篷,无论跑步,还是自行车通行都很舒适。
在海心桥修建之前,广州最年轻的跨江大桥就是2009年建成通车的猎德大桥。
因为塔身外观就像两个贝壳相扣,又被称为「珠江之贝」。
猎德大桥一肩挑两担,作为海珠和天河的锁扣,是很多人去天河的必经之桥。
就像金门大桥之于旧金山,猎德大桥呈现给我们的,就是电影里超一线城市该有的模样。
当你由南往北驶入这座桥,海珠的居民楼变成天河的豪宅,老旧商业区变成摩天大楼。
广州从化大桥工程主桥空间拱梁组合桥结构设计及关键技术

广州从化大桥工程主桥空间拱梁组合桥结构设计及关键技术宁平华;郭钰瑜【摘要】广州从化大桥为广州市从化区跨流溪河的一座大型城市桥梁,其主桥为单跨下承式空间拱梁组合体系桥,跨径为136 m,桥宽40m,拱圈为3根钢管通过横撑、斜撑组合而成倒三角形桁梁组合拱,造型独特,结构设计新颖,且为国内首例大桥与地铁共线的工程,技术含量高.介绍该桥的结构设计及关键技术.【期刊名称】《城市道桥与防洪》【年(卷),期】2016(000)009【总页数】4页(P43-45,55)【关键词】下承式;空间异形组合拱;拱梁组合体系;地铁【作者】宁平华;郭钰瑜【作者单位】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广东广州510060;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广东广州5100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42.5从化大桥工程位于广州市从化区街口街,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连接城区河东片区和城北新区,跨越流溪河。
从化大桥的建设,将使得上述片区之间的交通联系更加便捷,它的建成能够进一步完善城市路网结构,有效改善城市南北交通不畅的现状,缓解城市交通中心拥挤的状况,对加强新老城区的联系,促进结合处的景观、交通、用地等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化大桥为从化大道上跨流溪河的关键节点工程,为城市主干路,设计时速60 km/h,主桥双向6车道。
桥位处江面宽约200 m,从化大桥位于街口大桥和迎宾大桥之间,距两座桥均为2.2 km。
其地理位置如图1所示。
该工程处于从化市中部,南北向横跨流溪河,是连接从化城北新区和南部的河东综合区及研发产业区的重要通道。
东北新区与南部经济发展片区(包括河东综合和研发产业区)隔河相望,是从化市远期发展的两大区域。
因此从化大桥必须充分考虑结构物的景观效果,桥梁结构必须新颖、美观,既体现文化底蕴,又具有时代的特征,建成后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
目前,从化市主城区内跨越流溪河的桥梁仅有南边的街口大桥、流溪大桥和北部的迎宾大桥。
现状桥型以平梁桥为主,景观效果一般,不能成为城市的独特景观。
广州猎德大桥主桥设计

主缆为非对称空间布置 , 主跨跨度为 23 8 垂跨比为 11 ., 及 防止钢板与混凝 土之间 的剥离 , 1 . m, : 5 2 在钢箱 梁顶 、 底板 上加 焊 P L B
垂度为 1 .4m; 6 7 边跨 跨度为 1 1 8m; 6 . 理论散 索长 度主跨 、 跨 传 剪板 , 边 腹板延伸段设有 P L剪力键 , B 边腹板 和承压钢 板上布置
筑, 成为广州市的一道城市名片。设计方案效果 图如图 1 所示。 2. . 锚 固跨混凝土箱梁 22 锚 固跨 混凝 土箱梁段一般采用单箱多室斜腹板 断面形式 , 梁
பைடு நூலகம்
高为 345I, .6 I T 悬臂长度为 27 斜腹板 斜率为 123 。顶板 .5 m, :.1
宽度为 3 . I 2 1I, T 厚度为 2 m; 4c 底板宽度为 2 . I 4 2I, T 厚度为 2 2㈨ ; 中腹板厚度 为 5 m, 斜腹板 厚度 为 6 m。箱梁 标准室 宽为 0c 边 0c
长 4 0I, 8 I T 主跨 2 9I, 1 I T 副跨 17I, 用不对称布置 , 6 I T采 跨径组成 (7 行 消应处理 , 4 同时保证板面的平整 度。 +29 6 +4 ) 1 +17 7m=40I。悬 索桥主桥 因结构 布置需要横 断面 8 I T
过渡段 钢箱梁采用 “ 型肋 上加焊 “ 型加 劲的方式 , u” Ⅱ” 主跨
2. . 钢混凝土结合段构造 23
2 结构 设计
2 1 跨 径布置 .
混凝 土结合段长度为 2m, 钢一混结合 段端 隔板 采用 6 . 0mm
猎德大桥主桥采用独塔空间索面 混合 梁 自锚式悬 索桥 , 主桥 厚钢板 , 其横 向焊缝须 在工厂进 行 , 确保焊缝熔透 , 并应对焊缝进
星海大桥图文设计理念

星海大桥图文设计理念星海大桥是位于中国广州市的一座斜拉桥,全长8.3公里,是南沙引桥与黄埔东部快速干道相连的重要通道。
它不仅是城市交通的重要枢纽,也是一座具有文化内涵的地标性建筑。
设计师在星海大桥的图文设计中注入了独特的理念,下面我将详细介绍。
首先,整体设计理念是“扬帆观海”,表达了广州城市展望未来、追求发展的精神风貌。
星海大桥的桥塔造型如同一叶扬帆,纵向线条出挑,富有动感。
桥身发出光线引导行人车辆,犹如星空中的点点繁星,象征着城市的璀璨夜景。
其次,在图文设计中融入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元素,这是广州历史悠久的贸易航线之一。
桥梁主体线条采用了曲线造型,象征着海浪起伏的样子,使整座桥梁与海洋融为一体。
而桥面上的图案则是仿照丝绸之路的航线图案,以此向广州作为重要商贸城市的历史文化致敬。
另外,星海大桥的图文设计中还注入了绿色理念。
整座桥梁的颜色以浅绿色为主,与周围的绿色环境相融合,呈现出一种和谐而舒适的感觉。
此外,桥梁两侧的景观带种植了大量绿植,以此增强桥梁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度,同时也起到了吸收污染物、净化空气等功能。
此外,在桥梁的灯光设计上,设计师也充分考虑了节能环保的因素。
夜晚时分,桥梁的灯光点缀整个城市,仿佛一道璀璨的流星,给人一种美丽而宁静的感觉。
同时,灯光采用LED节能灯,减少能源消耗,节省城市的用电成本,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综上所述,星海大桥的图文设计理念是“扬帆观海”,融入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元素和绿色理念,同时注重节能环保。
这种设计让星海大桥成为一个既承载交通功能,又具有文化内涵的城市地标,既满足了人们对于交通需求的同时,也提升了整座城市的形象。
未来广州大桥规划方案设计方案

未来广州大桥规划方案背景广州是中国南方的重要城市,其繁忙的港口和经济地位对于南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广州市对于基础设施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其中,道路桥梁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州市现有的桥梁数量已经相当多,而对于交通流量的容量却依然难以满足。
因此,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广州市政府开始制定未来广州大桥规划方案。
现状广州市现有桥梁的数量已经相当多,不过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道路交通流量和桥梁容量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
现有的大桥,如海珠大桥和珠江二桥,其流量已经接近饱和。
而在未来,随着广州市规模不断扩大,这个矛盾只会越来越尖锐。
因此,需要制定一份未来广州大桥规划方案,以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
规划新建大桥为了缓解现有桥梁的压力,未来广州大桥规划方案需要新建大桥。
广州市政府已经在长时间的调研之后,决定在珠江东岸新建一座大桥。
这座大桥将跨越珠江三角洲的珠江口,连接广州市和珠海市。
这座大桥计划使用悬索式技术,主跨长约1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悬索式大桥之一。
通过新建这座大桥,不仅可以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同时也可以加强广州市和珠海市的经济合作,促进两市之间的发展。
扩建现有大桥为了更好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未来广州大桥规划方案也包括了扩建现有大桥的计划。
目前,广州市政府计划扩建海珠大桥和珠江二桥。
扩建后的这两座大桥将拥有更宽敞的车流通道、更多的衔接路线以及更先进的桥梁设备,以满足未来日益增长的车流量。
提高大桥建设的安全性广州市政府非常重视大桥的建设安全性。
目前,为了确保悬索式大桥的安全性,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未来,政府将继续加强大桥建设安全性的规划和实践,从而确保大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结论未来广州大桥规划方案需要一个系统化的规划和实施过程。
政府需要建立科学化的规划、技术与资金的保障机制以及建设过程的监管机制,从而保证大桥建设的高质量、安全与有效性。
通过这些努力,未来广州大桥将成为一个标志性建筑,不仅提高了城市的交通效率,同时也成为城市文化和经济活力的代表之一。
广东江顺大桥总体设计

广东江顺大桥总体设计梁立农;万志勇;陈枝洪;孙向东【摘要】广东江顺大桥为主跨700m双塔双索面混合梁斜拉桥,本文包括工程概述、初步设计方案比选、主桥结构设计简介等内容.【期刊名称】《广东土木与建筑》【年(卷),期】2014(021)010【总页数】4页(P51-54)【关键词】混合梁斜拉桥;大跨径;方案比选;结构设计【作者】梁立农;万志勇;陈枝洪;孙向东【作者单位】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510507;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510507;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510507;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510507【正文语种】中文1 概述江顺大桥为广佛江快速通道上连接江门市蓬江区和佛山市顺德区的交通枢纽,主线按六车道一级公路设计,设计行车速度为80kmh。
主桥为跨径组合(60+176+700+176+60)m的双塔双索面混合梁斜拉桥,全长1172m,是目前广东第一大跨斜拉桥,如图1所示。
图1 江顺大桥效果图其主要技术标准如下:①设计荷载:公路-Ⅰ级;②设计速度:主线80kmh;③设计车道数:双向六车道;④最大纵坡:2.8%;桥面横坡:双向2%;⑤通航净空:BH=650m×22m;⑥设计风速:V10=32.4ms;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89g(50年10%);⑧船撞力:主墩横桥向26160kN,纵桥向取横桥向的50%。
2 初步设计方案比选2.1 主要控制因素⑴ 两岸控制点经工可阶段对桥位的论证比选,已明确建桥的具体位置,初步设计阶段控制桥梁设计的主要因素有:①江门岸:A-滨江大道、B-江堤、C-河床江门侧陡坡;②顺德岸:D-江堤;③航道:E-主航道区域。
如图2所示。
图2 江顺大桥主要控制点平面布置图桥位两侧河岸稳定,水面宽约1000m。
桥位处河床断面呈不对称分布,主航道偏向江门岸,江门岸河槽近岸侧有约70m陡坡区,桥跨布置时应避免在此区域设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大桥总体设计
摘要:为满足广州城市发展及交通量的需求,需在既有广州大桥东侧新建一座跨径及结构形式一致的新桥,从原来的双向5车道拓宽至双向10车道。
新建广州大桥主桥为(81+110+81)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
本文主要介绍新建广州大桥的总体设计思路和结构设计原则,并对主桥进行静力分析,结构各项验算均满足规范要求,广州大桥总体设计较为合理。
关键词:总体设计;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结构设计
Overall Design of Guangzhou Bridge
ZHANG Li-yi
(Guangzhou Company, Civil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Guangdong 510095, China)
Abstract:To meet the Guangzhou urban development and traffic demand, the need in both Guangzhou and east of the bridge span to build a new structure in the form of consistent bridge, 5 from the original two-way to two-way lanes to 10 lanes. New Guangzhou main bridge of (81+110+81)m prestressed concrete continuous beam bridg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overall design ideas and principles of structural design of Guangzhou Bridge, and static analysis of the main bridge, check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are met, Guangzhou Bridge overall design is more reasonable.
Key words:overall design ; prestressed concrete continuous beam ; structural design
1 项目背景
广州大道南北贯穿广州市城区,是广州市城市建设标志性道路。
广州大桥位于广州大道中,始建于八十年代初期,是横跨珠江前航道和二沙岛的一座特大桥,十几年来为沟通珠江两岸的交通联系和活跃珠江两岸的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广州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及城市的增容,现状广州大桥是广州市几个严重的交通堵塞点之一,已经成为广州大道乃至中东部路网的交通瓶颈,严重影响了广州大道发挥南北通道走廊的重要作用,因此进行广州大桥扩宽工程的建设势在必行。
2 设计原则
桥梁布设和桥型选择应充分考虑航道、水利、景观等需要,在保证结构安全的条件下,做到美观、适用和经济,同时还要方便施工,减少工程投资。
在以“广州”命名的主干道上,新建广州大桥明确采用既有旧桥的跨径及结构形式,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
(1)此项目为既有桥梁的扩宽工程,采用与旧桥结构形式基本一致的方案,体现双桥的效果。
(2)新桥跨径与旧桥尽量保持一致,确保珠江前航道主通航孔、副通航孔的通航净空和桥下道路的车行净空。
(3)旧桥引桥为小跨径结构,新桥跨径及墩型应尽量与旧桥保持一致,力求结构造型简洁明快,避免出现凌乱感。
3 主要技术标准
(1)设计荷载等级:城-A级。
(2)人群荷载:3.5kN/㎡。
(3)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
(4)设计车速:单向5车道,60km/h。
(5)通航标准:前航道主通航孔通航净高8.7m,通航净宽40m。
(6)桥梁设计基准周期:100年,设计安全等级:二级。
4 主桥结构设计
4.1 总体布置
新建广州大桥主桥跨越珠江前航道主通航孔,大桥顺桥向与河道水流方向的夹角为90°。
桥位位于既有广州大桥东侧,新旧桥之间的间距为2m。
主桥采用(81+110+81)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其美学特征是水平方向突出,充分显示了刚性,具有很强的沿水平方向左右伸展的力动感与穿越感,其形态纤细、轻巧、连续流畅。
主桥桥式布置图见图1。
图1广州大桥主桥桥式布置图
4.2 主梁
原有广州大桥主桥的断面形式由5片宽度为4.65~4.9m的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组成,横向通过横隔板及湿接缝进行连接。
旧桥断面形式复杂、孔洞较多、横隔板及湿接缝较多,桥梁运营一定年限后,导致的非结构性开裂问题比较严重,后期维护和运营成本较高。
采用此断面形式局限于当时的预应力施工工艺水平。
新建广州大桥主桥主梁采用单箱双室的箱型断面,底板宽15m,顶板宽24m,翼板悬臂长4.5m,翼板悬臂根部最大厚度为60cm。
采用整体式箱梁断面的形式,截面受力合理,而且便于进
行挂篮施工、工艺成熟。
新旧桥箱梁横断面图见图2。
图2新旧桥箱梁横断面图
4.3梁高
根据以往的工程经验,变截面连续梁桥支点梁高一般采用主跨跨径的(1/15~1/20),跨中梁高采用主跨跨径的(1/30~1/50)。
原有广州大桥主桥支点梁高2.7m,根部梁高5.5m。
新建广州大桥跨中梁高2.8m,为主跨跨径的1/39.3;边跨端部梁高2.5m,为主跨跨径的1/44;根部梁高5.8m,为主跨跨径的1/19。
本设计具有特殊性,为保证新旧桥梁底曲线基本一致,计入竖曲线影响后新旧桥的梁底曲线基本对齐、侧面基本在同一高度位置上,故新桥的梁底曲线参照原有广州大桥主桥的梁高按照2m一段用折线进行逐段拟合。
采用这样一个梁高变化规律,导致了梁高与主跨跨径的比值偏上限的情况。
设计时结合实际情况:(1)采用高标号混凝土解决混凝土压应力超限的情况;(2)边跨与中跨的比值达0.74,边跨直线段较长。
采用增加底板至顶板的预应力钢束来解决边跨跨中压应力不足的情况。
4.4 主墩
主墩采用矩形板墩,为了改善水流条件,在桥墩迎水面和背水面设一圆弧,承台平面尺寸为19.1x7.5m,高度为3.50m,承台下采用8根直径180cm的钻孔灌注桩。
5 主桥静力计算
采用桥梁结构分析软件对全桥进行结构静力计算。
计算中分别验算了各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主梁的强度、抗裂性、应力及变形。
计算分析表明:在施工过程中,主梁最大压应力为12.31MPa,最大拉应力为0.22MPa。
在成桥运营阶段最不利荷载作用下,短期效应组合主梁边跨跨中最小压应力0.98MPa,中跨跨中最小压应力1.64MPa;效应标准值组合主梁最大压应力为16.79MPa。
正截面抗裂、斜截面抗剪、剪应力及强度均满足规范要求。
6 主桥施工方法
主桥水中主墩采用钢板桩围堰进行下部结构的施工,钻孔灌注桩在施工平台上进行钻孔施工,桥墩采用滑模施工方法进行。
跨越主航道的下部结构施工材料的运输主要通过搭设施工栈桥来实施。
由于新建广州大桥主桥处于前航道通航孔,该航道主要通航珠江两岸游观光游船,航道使用频繁,建桥期间也不能封闭航道且要尽量减少对航道通航的影响。
鉴于此,主桥上部结构采用对称悬臂浇筑法施工,主梁分为13个施工节段,最大梁段重量2260kN。
边跨直线段24.95m在支架上进行现浇。
根据结构受力特点,主梁的合龙顺序为:先合龙81m边跨,再合龙110m中跨。
拆除临时支架,完成体系转换,形成(81+110+81) 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
7 结语
新建广州大桥的设计思路及结构设计原则符合建设项目的总体设计要求;桥梁的设计注重细节,从桥梁表面处理、方墩刻槽、景观照明、排水管采用暗埋设置等方面入手,由点到面,从小到大,体现城市桥梁的标志性和象征意义。
主桥采用(81+110+81)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具有良好的静力性能。
该工程将于2014年5月开工建设,整个拓宽工程建成后,对于促进广州市中心与南部地区的联系,打通交通瓶颈,疏导广州市南部地区过境交通以及促进沿线产业的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晓波.马水河特大桥T形刚构桥设计[J].桥梁建设,2011,3﹙12﹚:48-51.
[2] 彭文成.杭州钱江铁路新桥总体设计[J].桥梁建设,2011,4﹙13﹚:53-56.
[3] 郭安辉,张门哲.沪蓉高速公里铁罗坪大桥设计.桥梁建设,2012,4﹙11﹚:64-68.
作者简介:张丽仪(1981- ),女,工程师,
2003年毕业于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工程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