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长江大桥的设计与建设

合集下载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境内的跨江大桥
01 建设历程
03 建设成果 05 运营情况
目录
02 桥梁设计 04 桥梁位置 06 价值意义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简称大胜关大桥,原称南京长江第三大桥,是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境内一座连接浦口区 绿水湾南端和雨花台区大胜关的跨江大桥,南与南京绕城高速公路相接,北与宁合高速公路相连,是中国第一座 钢塔斜拉桥,也是世界第一座弧线形钢塔斜拉桥。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主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全长约14.89千米,其中跨江大桥长4.744千米,主桥主跨648 米,索塔高215米,桥梁跨径布置为1288米(63+257+648+257+63米),桥及连接线全长约15.6千米,南引桥长 680米,北引桥长2780米。南岸接线长3.083千米,北岸接线长7.773千米。全线按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 设计行车速度100千米/小时,桥梁标准宽度32.0米,设计洪水频率1/300,最高通航水位8.71米;设计荷载汽 车—超20级、挂车—120,设计风速100年一遇10米高处、10分钟平均风速31.7米/秒,设计地震烈度Ⅶ度,索塔 设计船舶撞击力顺桥向千牛顿,横桥向千牛顿。
截至2018年2月8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的日均车流量已突破6万辆。
价值意义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是江苏省2010年要完成的五个战略性过江通道之一,是南京市“富 民强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先导工程,也是实施沿江开发战略的重要跨江工程。大胜关大桥的建成对于完 善中国东部地区大交通格局,带动南京江南、江北新区发展,呼应沿江开发战略,促进南京都市圈发展和长三角 一体化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形成了南京大外环的交通格局,解决南京市的过境交通问题,与南京八卦洲长江 大桥、绕城公路、浦珠公路及宁六公路形成南京内环快速通道,并与宁淮高速、绕越高速和南京长江四桥形成南 京外环快速通道;把宁沪高速、宁合高速、宁通高速、宁杭高速、宁淮高速、宁蚌高速、宁马高速连成一体。同 时,也改善南京及周边地区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提升南京的交通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南京作为长江中下游中心城 市的地位和作用,大大推进南京的城市化建设步伐。同时呼应沿江开发战略,对促进南京都市圈共同繁荣和长三 角一体化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浪新闻、人民、中国新闻评)

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与历史

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与历史

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与历史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第一座跨越长江的公铁两用桥,也是全球知名的钢筋混凝土悬索桥。

它连接了南京市鼓楼区和浦口区,完工于1968年,总长4588米,桥面宽33.2米,悬索桥主跨长1418米,塔高232.4米,被誉为“中国的世界之最”。

建设历史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开始快速发展,交通繁忙的长江成为瓶颈。

为解决长江交通问题,国务院于1954年开始实施“长江三桥”计划,南京长江大桥作为其中之一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纳入计划中。

1955年,国家开始对长江大桥进行可行性研究。

由于条件限制,最初的设计采用了悬浮式拱桥和悬浮式斜拉桥,但均未能通过工程技术论证。

最终,经过充分研究和对比,决定采用悬索桥结构。

1957年3月,南京长江大桥正式开工建设。

工程采用价值2亿元的苏联优质钢材和其他设备和材料。

工人们在水下打基础,经历了困难和沮丧,但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并于5年后成功竣工。

建设过程中,南京长江大桥先后遭遇了10次大洪水和4次台风的考验,但没有一次洪水或飓风能够摧毁它。

整座桥梁始终在水下屹立不倒,成为建筑史上的奇迹。

意义与影响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交通运输网络,并彻底改变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

它成为中国现代工业化的起点,为其他大型工程的建设打下了基础。

同时,它也以其美丽的外表和巨大的建筑力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关注中国的一个标志。

在当时,南京长江大桥是世界上最长、最高的悬索桥,被列为现代建筑工程的代表。

如今,这座桥已成为中国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未来发展南京长江大桥已经服务于人们半个多世纪。

如今,桥上的车辆和人流量不断增加,加之桥体结构老化,已无法满足现代化、安全可靠的要求。

因此,南京市政府决定实施南京长江大桥革新工程。

革新工程将对桥面及桥下结构进行全面改造,提升桥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优化桥面道路和桥上设施,使之符合现代化的标准。

此外,根据绿色环保理念,新桥将所用钢材全部采用本土资源,去除对进口钢材的依赖。

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沧桑与重建之路

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沧桑与重建之路

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沧桑与重建之路一、引言南京长江大桥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上著名的大桥之一,连接了江苏南京和安徽芜湖两个重要的城市。

它的建设具有重大历史和文化意义。

本文将以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沧桑为线索,探讨其建设与重建的过程,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

二、历史沧桑1. 建设背景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交通运输成为国家发展的瓶颈。

为促进交通流通,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被列为重要任务。

2. 建设过程(1)规划和设计:该桥的规划和设计由中国的著名桥梁设计师负责,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地理、水文和气候条件,以确保桥梁的结构稳固可靠。

(2)施工挑战:由于大桥跨越长江,施工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技术挑战。

工程人员采用了创新的施工技术和设备,成功地完成了大桥的建设。

(3)竣工与通车:经过多年的努力,南京长江大桥于19XX年竣工,并正式通车,极大地改善了南京和芜湖之间的交通条件,推动了区域的经济发展。

三、重建之路1. 需要重建的原因由于长江大桥长期以来的使用和老化,一些结构出现了问题,需要进行重建。

此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有桥梁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因此,进行重建成为必然选择。

2. 重建工作(1)勘测和规划:在决定进行重建之前,进行了详细的勘测和规划工作。

该工作包括考虑到现有桥梁的使用情况、交通流量等因素,以确保新桥的设计和建设符合要求。

(2)施工技术的创新:为了提高新桥的质量和使用寿命,施工人员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和方法。

这些技术包括先进的材料、精确的施工计划和严格的质量控制等。

(3)工期和预算的控制:重建工程期间,施工人员严格控制工期和预算,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他们与政府相关部门密切合作,确保资源的充分调配和使用。

四、未来展望1. 基础设施的完善重建后的南京长江大桥将成为连接南京和芜湖两座城市的重要枢纽,为两地的经济和人员流动提供更加便捷的条件。

2. 旅游业的发展南京长江大桥作为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南京长江大桥》教案设计范文

《南京长江大桥》教案设计范文

《南京长江大桥》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和成就。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对我国桥梁工程的认识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

2. 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

3. 南京长江大桥的成就及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成就及意义。

2. 教学难点: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和技术特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成就及意义。

2. 图片展示法:展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大桥的外观和结构。

3. 视频播放法:播放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和成就的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详细讲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包括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内容。

3. 讲解南京长江大桥的成就及意义:阐述南京长江大桥在我国桥梁工程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4. 展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和结构,感受其雄伟壮观。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成就及意义。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搜集有关南京长江大桥的资料,加深对大桥的了解。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南京长江大桥与其他著名桥梁的异同,如武汉长江大桥、重庆长江大桥等。

2. 探讨南京长江大桥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七、教学互动:1. 学生分组讨论:分组探讨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和成就。

2. 分享讨论成果:各组代表上台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引导学生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

九、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南京长江大桥历史背景、建设过程、成就及意义的掌握程度。

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的设计与建造

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的设计与建造

ARCHIVES &CONSTRUCTION建设2019.11958年10月,大桥局与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联合Explore in the Sea of History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的最终选定的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设计美术图83广东省设计院、西南工业建筑设计院、个单位参加桥头建筑方案设计征个,图纸144张。

南京工学院更有舍我其谁的雄心和决心。

在接到大桥桥头堡方案征校领导组织动员建筑系所有教师学生全员拿出了近200个方案,最后遴选出38这些出自全国顶尖设计师的桥头堡美术方案丰富共分为五种类型:(1)侧面对称型;(2)桥跨连接型;(4)封闭与半封闭式;其他类型。

在设计风格上,古典和现代都有,中式有中国的亭台楼阁,也有西式的城堡宫目不暇接。

中国建筑学会组织南京工学院副院长杨廷童隽和同济大学建筑系主任吴景祥、带到上海去汇报。

最后周恩来拍板确定桥头堡设计方案,并指示:红旗的颜色要鲜艳,永不褪色。

方案定下来不久,国家遭遇严重经济困难。

年,铁道部决定缩减大桥建设投资。

在此情况下,人员反复研究,提出了将公路桥桥面由米,铁道暂铺单线,同时按照不失原定风格的原则对桥头建筑方案进行了修改,明确建筑上由南京工学院负责,结构上由大桥工程指挥部设计组进行配合。

经过数月奋战,完成了方案的修改任务,桥头建筑的平面面积虽然缩减,面红旗及红旗下的回廊平台、小堡的雕塑均予以保留,对艺术造型更注意了建筑尺度及比例,明快,面材选用上注意了耐久和美观,朱德、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讨论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建筑方案84ARCHIVES&CONSTRUCTIONARCHIVES &CONSTRUCTION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顺利建成,30现长江大桥桥头堡入选首批年版。

见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吊装桥头堡“三面红旗”2018年12月28日,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全封闭维修改造后85。

南京长江大桥现代中国工业化的象征

南京长江大桥现代中国工业化的象征

南京长江大桥现代中国工业化的象征南京长江大桥被誉为现代中国工业化的象征,其建设和存在代表了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巨大进步和成就。

作为中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和建造的大型公铁两用桥梁,长江大桥承载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经济功能。

本文将从桥梁的建设历程、对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推动和象征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桥梁的建设历程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历程可追溯至上世纪20年代,当时就有人提出了修建跨越长江的桥梁的设想。

然而,由于战争和几次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桥梁的建设进程一度中断。

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国家工业化进程加速,南京长江大桥的修建才得以重新启动。

经过艰苦的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南京长江大桥终于于1968年竣工并通车。

这座9342米长的桥梁像一条巨龙横卧在长江之上,不仅成为南京的地标,也成为了中国工业化进程的象征之一。

二、对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推动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

桥梁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工程师和工人们克服了一个个困难和挑战,提高了自主设计和建设的能力。

南京长江大桥采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和工艺,使得中国在桥梁建设领域不再依赖外国技术和资金。

此后,中国在桥梁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中国工业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象征意义南京长江大桥作为中国工业化的象征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桥梁的存在象征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和国家的繁荣。

长江大桥为南京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促进了人员流动和物资运输,进而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其次,桥梁还象征着中国在科技和工程领域的崛起。

中国工程师和技术人员通过建设南京长江大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为中国在其他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桥梁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勇气。

建设南京长江大桥需要克服众多的技术和工程难题,这离不开全体工程师、工人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团结合作。

总结:南京长江大桥是现代中国工业化进程的象征,其建设历程、对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以及象征意义等方面都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南京长江大桥简介

南京长江大桥简介

南京长江大桥简介位于南京市西北面长江上,连通市区与浦口区,是一座我国自己设计建造的双层双线公路、铁路两用桥,1968年12月29日竣工。

上层的公路桥长4589米,车行道宽15米,可容4辆大型汽车并行,两侧还各有2米多宽的人行道;下层的铁路桥长6772米,宽14米,铺有双轨,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

其中江面上的正桥长1577米,其余为引桥,公路引桥采用富有中国特色的双孔双曲拱桥形式。

公路正桥两边的栏杆上嵌着200幅铸铁浮雕,人行道旁还有150对白玉兰花形的路灯,南北两端各有两座高70米的桥头堡,堡内有电梯可通铁路桥、公路桥及桥头堡上的了望台。

堡前还各有一座高10余米的工农兵雕塑。

南堡下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公园。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十八日,中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它标志着中国桥梁建设的一个飞跃。

南京长江大桥被收入世界吉尼斯纪录。

长江从西至东横贯江苏省,此段全长四百二十五公里,阻隔地处长江南北两岸的城乡陆路交通。

一九五八年九月,中国政府决定兴建南京长江大桥。

一九六0年九月主要工程江心桥墩动工时,正值中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大桥建设资金缺乏,建筑材料供应紧张,接着“文化大革命”的派性斗争波及大桥工地;使工程处于瘫痪状态,幸而已故周恩来总理在关键时刻坚决支持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工作,对建桥工人发出指示,不能停工,继续架设钢梁使铁路通车。

南京长江大桥建设工程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得以顺利建成。

南京长江大桥选址在南京市下关和浦口之间。

由于这里水深三十至四十米,水下泥沙覆盖层厚,江底岩层情况复杂。

外国桥梁专家曾经预言:在南京造桥,基础工程这一关就过不了。

但是中国建桥工人和技术人员凭着聪明才智,根据江底不同的水文地质情况,分别采取几种类型的管柱基础和沉井基础,攻克了基底质量检验与水下焊接、氧割等技术难题,终于在一九六八年建成了南京长江大桥,这是桥梁工程中的一大创举,在当时国际上是属罕见。

南京长江长桥是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上层为公路桥,下层为双线铁路桥,正桥十孔,全长一千五百七十七米,连同两端引桥总长:铁路桥长六千七百七十二米,公路桥长四千五百八十九米,宽十五米。

南京长江大桥设计与施工方案

南京长江大桥设计与施工方案

南京长江大桥设计与施工方案简介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一座著名的公路和铁路双层复式桥梁,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连接南京市区和南京江北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本文将详细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设计原理、施工过程和相关工程技术。

设计原理南京长江大桥采用了双塔单索面结构,主要由两座主塔、主梁和索面组成。

设计目标是保证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同时兼顾美观和航道通行要求。

具体设计原理如下:主塔设计主塔是支撑整个桥梁结构的关键部分,需要考虑承载力、稳定性和抗风性能。

主塔选用了高强度钢筋混凝土材料,并使用斜向加固结构增加稳定性。

此外,还设置了防风挡板来降低风载效应。

主梁设计主梁作为负责传递荷载的部分,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为了减小自重对荷载产生的影响,主梁采用了空腹箱形截面设计。

在施工过程中,主梁要经过严格的预应力张拉和调整工序,确保其达到设计要求。

索面设计索面起到承载桥梁自重和外部荷载的作用。

为了满足南京长江大桥的跨度要求,采用了双索受力结构。

索面选用高强度钢丝进行制作,并通过精确计算确定索距和张力。

施工过程南京长江大桥的施工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桩基施工首先需要进行桥墩的基础建设,这包括打桩、灌注浆液和钻孔注浆等工序。

通过这些施工步骤,确保桥墩与地基之间有足够的稳定性和连接性。

主塔施工主塔是整座大桥最显著的部分之一,也是施工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环节之一。

主塔的建设需要借助大型起重机械、模板支撑系统等辅助设备进行。

首先是混凝土浇筑、养护和消模等工序,然后进行加固和施工条匹配等作业。

主梁安装主塔完工后,需要进行主梁的制作和安装。

主梁的制作一般在临时码头或施工场地进行,通过模块化工艺逐段组装。

随后将主梁运至预埋好的支座上进行精确定位和固定。

索面张拉和调整完成主梁安装后,需要对索面进行张拉和调整。

首先是根据设计要求在主塔之间架设张拉龙门架,并使用液压系统逐段张拉索面。

完成张拉后,还需要进行索距调整等工序。

工程技术应用南京长江大桥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应用了许多重要的工程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结构分析与计算: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桥梁结构进行计算和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长江大桥的设计与建设
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著名的大型钢铁桥梁之一,也是当时世界
上最长的两层桥,被誉为中国桥梁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它的设计
与建设过程非常漫长,涉及了无数专家工程师的辛勤劳动和智慧,也经历了无数困难和挑战。

下面,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南京长
江大桥的设计与建设。

一、设计
南京长江大桥的设计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它的总长4589.2米,跨度72米。

母线设计为连续刚桥,支座为橡胶支座和
弹性液压支座结合的复合支座。

它的结构由桥塔、悬索索繩、上
部广场和下部桥墩四个主要部分组成。

桥塔高325.5米,是目前全球最高的钢结构塔桥。

悬索索繩总长1092.5米,由3500股直径
6.36毫米的高强度套发钢丝缆绳制成。

上部广场由正上方悬索索
繩间的主梁、地铁车道桥和两个步行过道桥组成,下部桥墩共21个,高40.25米。

此外,为抵抗荷载及风压,南京长江大桥主塔与桥面的角度是1.25度,使驾驶车辆在穿过桥面时会有轻微的左右
摆动。

南京长江大桥的设计采用创新的构造法。

在建设这座大桥之前,中国的钢铁桥梁一般都使用梁式桥或悬索桥。

然而,由于南京长
江大桥所在的地理环境复杂,南京长江大桥是第一座采用连续刚
桥结构设计的单塔双层钢梁桥。

这种结构设计在桥墩数量和桥塔
高度方面都比传统的悬索桥结构更加优越。

同时,长江三角洲地
区常常受到强风的威胁,而连续刚桥结构能够更好地抵御风压力
和风荷载。

二、建设
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可谓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建设过程中,无
数工程师和工人们兢兢业业、日以继夜地工作,以保证工程质量、工期和安全。

建设南京长江大桥的主要问题是江面范围广,水流
湍急,薄弱地基问题严重,渡船和货轮来来往往,对桥梁建设造
成了很大的阻碍。

钢材一直是南京长江大桥建设的难题之一。

当时,中国尚未具
备大跨度钢桥的建设经验和施工设备,并且在这个时期,国外要
进口外国钢材也相当困难。

因此,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完全依靠
国内厂家制造。

中共中央、国务院认为这是一个必要的重大决策,
决定提供大量财政资金支持,提高国内钢材供应和生产和管理水平。

为了保证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顺利进行,建设方采用了多项创
新措施。

例如,他们建造了一座1.5公里长的岸线结构,以将固化淤渍物搬到南京前往前的固定点;他们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高效
的建设设备和施工技术,如极高的爆破技术、海上开拓技术、地
下浇筑牢固的钢筋混凝土技术等。

三、成就
南京长江大桥的设计与建设经历了无数的波折和困难,然而,
在50多年的时间里,它一直是中国和世界范围内的标志性建筑物,为中国桥梁建设树立了榜样。

它不仅改变了长江流域的交通形势,也推动了中国桥梁技术的快速发展。

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不仅是工程技术的进步,也是一段历史的
见证。

它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座具有国际水平的大型钢铁桥梁,至今已经为民族的荣誉和世界桥梁史上的荣誉贡献了杰出的成果。

总之,南京长江大桥的设计和建设为以后的中国桥梁技术奠定了基础,并为中国工程师和工人展示了民族自信和勇气。

虽然50年过去了,但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永远不会被忘记。

它是一个关于中国建筑工程的经典和标志性建筑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